心电图基础知识word版本
心电图检查操作技术Word版
心电图检查操作技术
注释:评分等级:Ⅰ级表示评估准确,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评估欠准确,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评估不准确,操作不熟练、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沟通少。
(二)应掌握的知识点
1. 确认各导联与肢体连接正确及到电性能良好。
2. 做心电图时,如出现振幅超出心电图纸范围和心率过慢过快时及时调整电压和走纸速度至合理范围。
3. 躁动患者做心电图时,由家属协助进行,改用手动模式分步进行逐个导联描记。
4. 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特殊心电图异常改变(急性改变)应及时同临床医生联系,并限制病人活动,做完心电图后应及时记录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时间)并粘贴。
5. 描记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后,如III导联有异常Q波(即Q波大于1∕4R波),应加做吸气描记。
如V1、V2导联R波较高,或可疑后壁心肌梗死,应加做V7-V9导联;可疑右室梗死者,应加做V3—V6R导联。
6. 突发情况下不能处理时,应及时联系上级老师,确保医疗安全。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
最全最详细的心电图基础知识心电图基础知识第一节心电产生原理与心向量概念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排列着一定数量的阳离子,细胞膜内则附着同等数量的阴离子,膜内外保持着一定的电位差,而膜外各点阳离子分布均匀,不产生电位差,也无电流产生,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此时探查电极仅记录出一水平线(等电位线)。
当心肌细胞的左侧受到刺激,使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即开始除极过程。
刚开始除极的一点与其邻近尚未除极部分之间存在电位差,因而有电流产生,形成电偶。
电偶由电源与电穴组成,除极过程犹如一组电偶在沿着心肌细胞膜向前推进,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当电源对着探查电极时,描记出向上的波(正向波)。
当除极结束后,细胞膜外排列一层负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数量的正电荷,心肌细胞处于除极状态。
此时,细胞膜外左右两端无电流产生,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
心肌细胞的复极化过程,与除极时的情况恰好相反,复极过程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由于电源背离探查电极,故描记出向下的波(负向波)。
复极结束后恢复到极化状态时的细胞膜外显示一层正电荷,膜内附有同等数量的负电荷,细胞膜外没有电位差,探查电极描记的曲线又回到等电位线(图2-1-1、2-1-2)。
图2-1-1 单个心肌细胞除极和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偶变化图2-1-2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对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先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
除极和复极的扩展有如一对电偶在移动。
除极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除极方向与除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同;而复极时电源在后,电穴在前,复极方向与复极电偶移动的方向相反。
由于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同,但电偶轴方向相反,故复极波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正常心脏的除极与复极和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的过程是不同的。
心脏的除极自心内膜开始向心外膜扩散,心外膜最后除极。
而复极则是从最后除极的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扩散,心内膜最后复极。
由于心脏除极与复极过程进行的方向相反,但电偶轴方向相同,所以心室复极波(T波)与除极波(QRS波)主波方向一致(图2-1-3)。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 不规律,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 搏、房颤和房扑等。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在急救现场或医院急诊室,心电图可 以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电异常,为后续 的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挽救患 者的生命。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 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 身体,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 图结果。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 快速入门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异常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 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肌炎
总结词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详细描述
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 、药物等多种因素。心电图可以表现 为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变化。治疗 心肌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 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状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 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 和变化规律。
心电图基本知识培训课件可修改全文
第1页
学习目的
• 掌握心电图检查旳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 • 熟悉几种常见旳异常心电图 • 理解心电图旳测量及分析办法与临床应用 • 学会心电图描记
第2页
心电图评估内容
•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电图
第3页
第一节 心电图旳基本知识
• 心电图旳解剖及生理功能 •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 心电图各波段旳构成及命名 • 心电图旳描记
小写英文字母表达,如:qRs、qR、qRsrˊ;特殊状况如:QS等。
第19页
心电图描记
• 操作办法
国产心电图机导联线旳连接:红色( R )接
右上肢,黄色( L )接左上肢,绿色( F ) 接左下肢,黑色( RF )接右下肢;胸导联线, V1红色、V2黄色、V3绿色、V4咖啡色、V5 黑色、V6桃红色。
• 时间:一般不大于0.12s。
• 电压:肢体导联一般不大于0.25mV,胸导联一般不大于0.2mV。
第29页
P-R间期
从P波旳起点到QRS波群旳起点。P-R间期与心率快 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钟,P-R间期为
0.12~0.20s。
第30页
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不大于0.12s,多数为0.06~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波负向时,降支长于升支。 • 方向: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
V导 V46联~ 导TV联波6T导可波联以均T向不波上应向、向上向下,下。aV或R双导向联。向如下果,VⅢ1、导a联VLT、波a向V上F、,VV12~~V3 • 振幅:在以R波为主旳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旳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
心电图基本知识(精选)心电图基本知识一、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放置导联电极在患者体表上,可以记录到心脏肌肉细胞的电活动,并将其转化成图形。
心电图是心脏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以及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疾病。
二、心电图的导联和波形解读1. 导联心电图通常使用10个导联,分为四肢导联和胸导联。
四肢导联分为三个标准导联(I、II、III)和三个增强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共有六个,分别标记为V1至V6。
2. P波P波是心脏的心房除极过程所形成的波形,代表心房的收缩。
通常情况下,P波为正常的、圆形的波形,持续时间为0.06~0.12秒。
3. QRS波QRS波是心脏的心室除极过程所形成的波形,代表心室的收缩。
正常QRS波形包括Q波、R波和S波三部分,持续时间为0.06~0.10秒。
4.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也就是心室的充电准备。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波形保持一致,且在QRS波的末尾。
三、心电图常见异常及其意义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变化。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指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缺氧。
在心电图中,心肌缺血通常表现为ST段的压低或抬高,以及T波的倒置等改变。
这些改变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等疾病。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发性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坏死。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ST段抬高、Q波增宽和T波倒置,这些改变有助于识别患者是否发生心肌梗死。
四、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 心脏病诊断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病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各个波形、节律和间期的改变,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病,并进一步确定病情及治疗方案。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icrosoftword文档
心电图诊断指南及操作规范M i c r o s o f t W o r d文档(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节心电图诊断指南一、正常心电图1.心律:(1)基本心律:窦性或异位。
(2)窦性心律最基本条件:PV5,PV6直立,PavR倒置。
2.心率:大于3大格小于5大格(1格300,2格150,3格100,4格75,5格50),房颤时计算平均心室率。
(1小格为)波:(1)正常圆钝。
(2)正常肢导<,胸导<。
(3)正常<。
间期:正常为-。
波群:(1)时间为-。
(2)电压:Q<1/4R,主要分析V1,V5。
RV1<,RV5<。
(3)胸导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V1:R/S<1,V5:R/S>1。
(5)RV5+S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V1+SV5<。
段:(1)时间为-。
(2)移位:以j点后-为准,以P-R段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2<,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
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主要看,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
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波:V2,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
11.正常窦性心律:(1)存在窦性P波,即PV5,V6直立,PavR倒置。
(2)P-R间期为-。
(3)P-R间期差<。
(4)频率为60-100次/分。
12.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率频率>100次/分。
1岁>140次/分,1-6岁>120次/分。
13.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60次/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基础知识以上是主页君在网上随意找到的正常的ECG图示,可能很多人问,为什么很多时候正常的心电图看起来和上图不一样呢?其实,上图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下的图示,只不过是为了说明心电图而画出的理论图示。
正常的ECG在不同导联上有这完全不同的表现,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认识正常的心电图,才有能力分辨异常心电图,发现其中的异常,从而得出判断,起到辅助诊断的目的。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这是额外要求,初学者了解,不懂也不影响学习)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P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主要反映激动通过房室交接区所产生的电位变化。
Q1l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复极(2期平台)的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3期)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的改变。
U波:一般认为是心室肌传导纤维(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所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心室的后电位所致。
(二)心电产生的原理1.静息电位心肌细胞未受到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以细胞膜为界,膜外呈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并稳定于一定数值的静息电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2.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其亚微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于是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从而造成钠离子快速内流,此时可测得+30mv的电压,这就是动作电压。
这时细胞膜上的Na+—K+ATP泵逆浓度差把钾离子送回细胞内而排除钠离子,恢复原有的极化状态。
3. 除极和复极1 除极:指细胞由静息膜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其速度较快。
2 复极:指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膜电位的过程,消耗ATP,逆浓度差进行,速度较慢。
3 除极时正电荷在前,负电荷在后(指在细胞外);人为地使对着正电荷描记向上的波、对着负电荷描记向下的波。
(三)心电图电位强度与形态的决定因素1.形态探查电极面对心肌除极的方向,可描记出一个向上的波。
探查电极面对心肌复极的方向,则可描记出一个向下的波。
2.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②与探查电极和心脏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③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脏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越大,电位越小。
(四)心电向量的概念心脏是由无数心肌细胞所组成的,在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每一瞬间都可以产生许多大小不—、方向不尽相同的心电向量,按平行四边形法或头尾相加法依次综合起来,这个最后综合起来的向量叫做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1.向量是一种既能表示方向又能表示力量大小的物理学名称,一般用“箭矢”表示。
2.心脏是由无数个心肌构成的,综合方向就是它的代数和。
(五)心电图导联 1.标准导联为最早使用的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探查电极)之间的电位差。
2.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单极导联所测的是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
其中V1、V2反映右室,V3、V4反映室间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V5、V6反映左心室。
3.加压单极肢导联包括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和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标准导联I、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aVL、aVF,统称为肢体导联。
其中aVR导联反映右心室的电位改变,其余的肢体导联均反映左心室的电位改变。
心电图机上的导联线一般均以固定的颜色表示:惯例是红色导线接右上肢,黄色导线接左上肢,绿(或蓝)色导线接左下肢,黑色导线接右下肢,白色导线接胸壁各点。
(六)导联轴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六个肢导联构成六轴系统,六个胸导联构成胸导联轴。
导联轴的实线一侧为正、虚线一侧为负。
(七)心电图与心向量图的关系将立体的P、QRS、T环经过投影到额面、水平面和右侧面上,临床上用心向量图表示;此即空间心电向量环的第一次投影。
将额面心向量环的每一点依次再投影到各肢体导联轴上,可记录出各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横面心向量环在各胸导联轴上的投影,可描记出各胸导联的心电图。
此即心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二、、心电图的测量、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一)心电图记录纸横代表时间,每小格是0.04秒;竖代表电压,每小格是0.1mv(二)心率的计算心率(次/分);心率=60/心动周期,即心率相当于60/(P-P或R-R间期)(三)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1.波的振幅(电压) 向上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上缘垂直量到波的顶点,向下的波应自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波的底端o,2.各波时间从波形起始部内缘量至波形终末部的内缘。
3.室壁激动时间(VAT) ,从QRS波群的起点,量到R波顶点与等电位线的垂直线之间的距离,如R波有切迹或有R’波,则以最后的R’波为准。
一般只测V,导联VAT和V5导联VAT,用以代表激动从右心室(VlVA)或左心室(V5VAT)内膜面到外膜面除极所需要的时间。
4.间期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量到QRS波群的起点。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量至T波的终点。
5.ST段移位的测量 ST段抬高时,应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上缘;ST段下移时,应从等电位线的下缘垂直量到ST段的下缘。
(四)心电轴(不懂者看诊断书,判断主要是I和III的关系,两者QRS都向上,正常;尖对尖,向右偏;嘴对嘴,向左走)利用Ⅰ与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来判定心电轴是否偏移。
Ⅰ、Ⅲ导联主波均向上,表明电轴不偏;Ⅰ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向下,表明电轴左偏;Ⅰ导联主波向下,Ⅲ导联主波向上,表明电轴右偏;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表明电轴重度右偏,又称“假性电轴左偏”。
1 P波:意义:代表两心房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包括窦房结,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V4-V6)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导联则是负向的波(其余上下均可)。
时间小于0.12秒;振幅小于0.25mv(肢体导联)(胸导联小于0.2mv)变异:①逆行P波是结性心律(房室交界性心律)。
②左心房大则P波呈双峰状、有切迹,时间大于0.11秒,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即“二尖瓣P波”。
③右心房肥大则P波高尖大于0.25mv,多见于肺心病,即“肺性P波”。
2 QRS波群:意义:代表两心室去极化(除极)过程的电变化方向:①额面心电图avR向下,其它大多向上②横面:V1导联R<S,V3导联R=S,V5导联R>S时间:成人是0.06~0.11秒(多数在0.06-0.10s),儿童是0.04~0.08s振幅:①右室:V1导联上R波<1.05mv、avR导联上R波<0.5mv②左室:V5导联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 <2.0mvQ波:V1、V2无q波,其它导联均可有Q波。
深度<1/4R波,时间<0.04秒。
变异:(QRS波的变异)①QRS宽大畸形者多见于室性心律失常。
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电压超过2.5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电压超过1.05mv④如Q波>1/4R波,即大于0.04秒者称为坏死性Q波,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
3 T波:意义: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时的电位变化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还有多种其他情况,不做过多赘述)振幅:最高不超过1.5 mv(胸导联除外),最低不低于1/10R波。
变异:(1)T波高尖>1.5 mv,①见于高血钾,血钾>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大量钾离子外流所致)(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见于低血钾,血钾<3.5 mmol/L,有T波低平②见于慢性心肌缺血。
4 P-R(P-Q)间期: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
意义:代表从心房开始去极化至心室开始去极化所需时间,即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所需的时间。
时间:0.12~0.20秒,心率快时P-R间期相对缩短。
反之,则延长。
变异:(1)延长>0.20秒,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2)缩短<0.12秒,见于预激症候群。
(预激综合征:1.PR间期小于0.12 2.QRS出现起始部粗大 3.继发性ST-T段改变,与QRS波群方向相反)5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
意义:代表心室开始去极至复极完毕所需的时间时间0.32~0.44秒,于心率有关,心率快时Q-T间期相对缩短,反之则延长。
变异:(1)缩短,见于低血钙或洋地黄中毒。
(2)延长,①心肥厚时可延长,与心包积液相区别②判断心梗预后,Q-T间期越长,死亡率越高。
③监测药物安全性,如治疗房颤时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肤酮,如Q-T>0.44秒,就应停药。
6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的时间。
意义:它代表心室已经全部去极。
上下移动(看基线)正常心电图上ST段抬高,一般不能超过0.1 mv(V1~V2不超过0.3mv,V3上不超过0.5mv)下移不能超过0.05mv。
变异:(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在相应导联ST段抬高,其特点是弓背向上。
②急性心包炎,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广泛抬高,其特点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0.05mv。
①见于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R波与ST段的夹角>90℃时有意义②ST段下移与R波夹角<90℃无意义,偶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
7 U波:是在T波后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发生机制不清,U波明显增高者见于血钾过低。
意义:①正常人多无此波②低钾或心肌缺血时可出现u波。
位置:T波之后0.02~0.04秒。
振幅:0.1~0.3mv (本部分结束,明天推出异常的ECG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