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疾病医疗处理的最新进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PPT课件
预防措施建议
生活方式调整
减轻体重、戒烟酒、避免睡前饮 食和卧床时抬高床头等有助于减
少反流发生。
饮食调整
低脂、低糖、高纤维饮食,避免过 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药物预防
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抑酸剂 、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预防。
处理方法和时机把握
药物治疗
针对并发症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生素、止血药、免 疫调节剂等。治疗时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个体差异 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病情较重。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标准及流程
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胸痛等典型 症状出现,可作为初步诊 断依据。
问卷调查
通过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GerdQ)等工具进行患者 自我评估。
诊断流程
根据症状、问卷调查结果 及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进行综合判断。
辅助检查方法
内镜检查
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如糜烂、溃疡等。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1 2
食管狭窄
由于长期炎症和瘢痕形成导致,主要症状为吞咽 困难。危险因素包括食管炎严重程度、病程长短 等。
出血
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可导致出血,表现为呕血或 黑便。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3
Barrett食管
长期胃食管反流可能导致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即Barrett食管。危险因素包括反流物中胆汁和胃 酸成分、基因遗传等。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要求
知情同意书内容
包括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案、可能 的风险和效果等。
签署时机
应在患者充分了解治疗方案和风险后,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
注意事项
确保患者理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意治疗方案,尊重患者的自主 决策权。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胃以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内镜下可观察到食管黏膜的损伤。
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疼痛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目前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预防和治疗对预防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主要的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选药物,能明显缓解症状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远期效果不理想。
同时有资料显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会导致药物抵抗因此降低治疗效果,同时可增加发生胃癌的概率。
目前中医药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策略和实验总结。
1、辨证分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断共识,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型为6种证型,分别为:胆热犯胃证、脾虚湿热证、气郁痰阻证、中虚气逆证、肝胃郁热证、瘀血阻络证。
这六种类型仅仅是目前共识的内容,由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多样不能完全概括,因此各医家需要灵活变通,精准辨证才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
章程等将6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5种类型进行治疗:肝胃不和型,治疗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肝胃郁热型,治疗以疏肝降热、和胃降逆;脾胃虚弱型,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寒热错杂型,治疗以辛开苦降、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型,治疗以养阴和胃、和胃降逆。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美拉唑镁联合莫沙比利片等)。
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效率为70.00%,中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张福东将30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种类型:肝胃不和型,采用黄连、醋柴胡、甘草、白术等进行治疗;脾胃虚弱型,采用广木香、乌贼骨、陈皮、白术、甘草、党参等进行治疗;脾胃湿热型,采用白蔻仁、厚朴、佩兰、半夏、甘草、竹叶等进行治疗;胃阴不足型,采用麦门冬、谷麦芽、甘草、半夏等进行治疗。
2023胃食管反流病的基层治疗方案
2023胃食筐辰流病的基层治疗万囊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比较多样,除了很多人熟知的”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胸痛、咳瞰等问题,窑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混j番,需要注意ffi别。
本文主要依据《胃食管反流病墓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并参考《2020年中国胃食筐皮流病专家共识》,整理疾病的检查诊断万法及不同症状人群的治疗方案,以供学习。
胃食筐辰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O)是指胃十二指肠内窑吻反流入食营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反流也可引起口腔、咽喉、气道等食筐邻近组织的损害,出现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瞅、特发性肺纤维化、声嘶、咽喉炎和牙蚀症等[1)。
根据反流是否导致食筐黠膜朦烂、j贵痛,分为朦烂性食管炎(EE )、非朦烂性反流病(NERD),真中NERD为临床最常见。
诊断与转诊GERO的发生与胃酸、胃蛋白酶及胆汁等反流物剌激食筐高直接关系,多种因素可导致食筐下括约肌(LES )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异常反流。
临床表现[1,2)典型症状:反流和烧心;反流是指胃内窑糊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昧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
烧心和反流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和反流症状可在夜闯入睡时发生。
不典型症状: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暖气等。
辅助检查(1,2)辅助t.h 、怜ftil'f,占GERO 的r'•1\1甲’V l伴除Jl;他始川忡Y(f ,i,,蓝的,生锅也i ii.(i'.f ,件的E医院付何'J�的'I)占先行内情怆l't.以i 解足沓商古宵夜!_,Ht 卢’•ll Pllll :确i告GERO 吕刷出现m 篝缸哇,也应»-时埋r ,内性.内1在下正常由m品盹坚均匀粉红鱼.当Jt被化尘的佳状L成m 旦后',\f西江鱼,在发生T-1'1t't管连ll处的t电状钱足侧.uJ为叫.I(;、.sff,,x 岛状.此为Barre t\由结.1工消化JI!内俄战商TI:常z捕食'IU曲’费没有破lli:A锄z指育1个·卫1个以上由m由自国债钱,f巳j量<Sm m :内镜F GERO分组: B f提二捣Ii 1个或1个以上由管药’睡破损.i是径>Smm.但没Ii融合性响变C怨:指甜顺破4品有融合.f日<75%食',1),司径:D 级2揣勤膜碗损融合,至少达到75%的t't�周位.GERO例�(GenlQ )r 挂t争所及ll'f,';GERO 最简咿/1\'(的t J;.削住设计�H哥哥就访�l 周内的ll 款。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李东阳;杨朝霞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有反酸、烧心、胸痛、嗳气和吞咽困难。
GERD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很高(2.5%~51.2%)。
在大多数情况下,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有效治愈病变和改善症状,但高达30%的GERD患者对PPI治疗反应不足。
中国专家共识将经双倍标准剂量抑酸剂治疗8周后,反流、烧心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GERD定义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
RGER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增加医疗保健资源的消耗。
本文就近年来RGERD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总页数】9页(P645-653)
【作者】李东阳;杨朝霞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相关文献】
1.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症状一定是胃食管反流病吗?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3.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及食管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采取内镜下食管贲门微量射频治疗的效果研究
4.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的研究进展5.胃食管反流病处置流程的亚太共识中关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和巴雷特食管的内容更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一)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一)【关键词】GERD抑酸Hp根治胃失和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食管的组织损害。
主要表现为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三大症状。
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1]。
通过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是否有破损,可分为内镜阳性GERD(即RE)和内镜阴性GERD,后者又称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refluxdiseaseNERD)。
内镜检查可以对RE进行确诊,并评价食管炎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Barrett’s食管(BE)。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地区消化疾病学术周讨论并通过的关于GERD的亚太共识中,认为胃镜是诊断NERD的金标准。
1/3的GERD病人有食管黏膜破损,可以通过常规内镜检出2]。
GER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的深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西医药治疗抑酸治疗是该病的主导措施,一般分为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在初始治疗中,抑酸剂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首选药物,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是最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既可迅速缓解症状,又可减轻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尤其适用于伴有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维持治疗是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的长期策略,也是达到长期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及临床治愈的现实途径。
因为GERD是一种时发时愈的慢性疾病,一般初始治疗缓解,但停药半年后复发率可达80%左右,故通常均需要采取维持治疗。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化的分割应用PPI 原剂量或减量进行间歇性或按需治疗3]。
如反酸、反食特别严重甚至呕吐者,应用促动力药物可迅速抑制症状,此类药物主要有甲氧氯普胺,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升高,促进胃排空,但其可进入血脑屏障引起椎体外系反应。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胃肠动力学组 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食管疾病协作组
定义
•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由胃十二 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
中和,PSPW指数是伴有PSPW的反流次数占总反流次数的百分比,可反映食管的化 学清除能力。西方健康人群 PSPW 指数>61%,低 PSPW 指数可作为存在病理性反 流的辅助证据,并可预测患者对抑酸治疗的反应
•。
• 食管基线阻抗值可反映食管黏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MNBI的计算方式如下: 在夜间卧位期间,分别在凌晨 1:00、2:00、3:00 选取 3 个 10 min 的时间 窗口,在避开吞咽、反流和 pH值下降的时间窗后测量最远端阻抗通道(通 常为 LES 上方 3 cm 通道)的基线阻抗值,以上 3 个时间点的平均阻抗值 即为MNBI。西方健康人群MNBI>2 291 Ω,低MNBI可作为诊断病理性反 流的辅助证据,且可预测患者对抑酸治疗的反应。
• 一些新的食管阻抗‐pH值监测参数可用于食管生理状态的辅助诊断,如反流后吞咽 诱导蠕动波(post‐reflux swallow‐induced peristaltic wave, PSPW)指数和平 均夜间基线阻抗(mean nocturnal baseline impedance, MNBI)。PSPW 指 反流事件结束后 30 s内发生的吞咽事件,可促进唾液对食管远端酸化的
• ②应用评价:食管反流监测可为 GERD 提供客观诊断证据,是诊断 GERD 的金标 准。如患者既往未明确诊断 GERD,建议停用抑酸剂>1周后再行食管反流监测; 如患者已确诊GERD,为明确抑酸剂治疗失败的原因,可在服用抑酸剂的情况下行 食管反流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新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新进展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蔡晨蕾张军第11届世界食管疾病大会近日在意大利科莫召开,各国学者在会上交流了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流机制、诊断、治疗的最新研究,本文将这些最新研究中的部分报告进行归纳总结,与您共享。
1、抗反流机制新进展(1)EGJ结构或压力改变美国坦普尔大学的魏斯曼(Weissman)等研究了胃食管结合部(EGJ)黏膜运动与GERD的关系。
他们利用横贯腹部超声研究健康志愿者和GERD患者在吞咽5 ml水期间的EGJ黏膜运动。
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在吞咽活动启动后,黏膜运动的距离和速度均大于固有肌层,说明黏膜层的最初加速运动是完全独立于固有肌层的;随着吞咽运动的进行,EGJ黏膜被推向食管远端,从而形成黏膜屏障,来阻止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
上述机制在GERD 人群中是有缺陷的,造成了反流的发生。
有学者研究了远端EGJ高压带(GEJHPZ)在胃扩张时不同组成结构的松弛情况。
超高分辨率测压装置发现,GEJHPZ的近端食管下端环形肌括约肌(LEC),中端膈肌脚(CD),以及远端的胃扣/吊索肌纤维复合元件(C/S)在GER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者向胃内注入空气使胃部扩张,记录每一组成部分压力变化,结果显示,在注入空气期间,测压装置显示LEC压力最早开始下降,即LEC是最早开始松弛的部分,依次是CD、C/S。
在松弛结束后的收缩时,压力最先回升的却是C/S,其次是CD,最后是LEC。
以上说明在胃扩张时,3个组成部分的松弛是相互独立、依次进行的,在松弛后的恢复收缩时也是依次进行,这对保证结合部的抗反流作用非常重要。
(2)药物的影响麦克马洪(Mcmahon)等坦普尔大学研究者研究了咪达唑仑、芬太尼等镇定剂在内镜检查时对GEJHPZ压力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镇定剂组的GEJHPZ压力明显升高,说明在使用镇静剂后,GEJHPZ在胃扩张时的压力可显著升高,从而减少GERD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案
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案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初治疗程为4-8周。
症状缓解后,如果停药,半年到一年内即会复发,而绝大部分患者在短期抑酸治疗终止后三个月内即复发,各项研究统计的复发率超过70%,所以大多数病人需要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的原则为:用最低的有效剂量充分控制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和防治其他并发症。
维持治疗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1. 持续服药治疗:
短期治疗症状缓解后,可以进行维持用药治疗。
一般以原始治疗剂量的一半维持之,如果原来是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维持治疗可以改为奥美拉唑,每次10mg,每日一次。
可以换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以达到控制反流症状为目的。
2. 间歇治疗:
短程治疗症状缓解或食管炎症愈合后,可以停药观察,如又有症状复发,即可再予以2~4周的治疗,药物的剂量大多为标准剂量,,如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日1次,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观察。
3. 按需治疗:
短期疗程结束后,如果反流症状又复发,即可开始服药,只要症状控制又可停药。
临床观察发现,要达到即刻控制症状的药物,推荐用埃索美拉唑最为满意,也观察适合的计量,认为40mg或20mg的疗效是相似的。
因此,主张20mg,每天1次。
按需治疗不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并发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
1.治疗原则以畅达气机为要,依病情分别施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理气化痰、活血祛瘀、健脾化湿等治法;兼见虚证者,辨明气血阴阳,补而不滞。
轻度胃食管反流炎,可单纯用中医治疗,以辨证口服汤剂为主;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及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
2.辨证论治
(1)热证
证候:吞酸时作,嗳腐气秽,胃脘闷胀,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咽干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泄肝火,和胃降逆。
方药:左金丸加味。
加减:反酸多,加煅瓦楞子、乌贼骨、浙贝母;胃灼热重,加珍珠母、玉竹;口苦呕恶重,加焦栀子、香附、龙胆草;津伤口干,加北沙参、麦冬、石斛;胃脘灼痛甚,加煅瓦楞子、乌贼骨。
中成药:左金丸,口服,每次3~6g,每日2次。
(2)寒证
证候:吐酸时作,嗳气酸腐,胸脘胀闷,喜唾涎沫,饮食喜热,四肢不温,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制酸。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加减:寒重,胸脘胀痛,加吴茱萸、肉桂、乌药;寒凝食滞,脘闷嗳腐甚者,加莱菔子、槟榔;寒凝气滞,脘腹痞满,加枳壳、厚朴;嗳气频,加白豆蔻;大便溏薄,加赤石脂、山药。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每次6~9g,每日2~3次。
国内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和进展
荟萃分析成果
Perry K, Banerjee A, Melvin S.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Reduces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And Improves GERD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rg Lap Endosc Percut Tech.,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scheduled for August 2023, manuscript reviewed
难治性GERD旳常见原因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 2023, 10: 252– 257
2023 美国GERD指南
As not all patients who fail to respond to PPIs will have GERD,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 in these patients is to differentiate those with persistent reflux as the cause of the ongoing symptoms, from those with non-GERD etiologies.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式完整版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式完整版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性病变,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一种临床类型。
RE临床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上腹部胀满不适、胸痛等,内镜下表现为存在食管下段黏膜破损。
近年来我国人群的RE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有必要加强对RE治疗进展的探讨,以进一步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水平。
治疗方式一览GERD需要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外科治疗和其他治疗。
1. 基础治疗饮食调整:戒烟/酒、避免夜餐/饱餐、睡前2-3 h禁食、避免进食可能促进反流的食物(如巧克力、咖啡、茶、碳酸饮料、辛辣食物、橘子、西红柿、高脂食物)、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进食习惯等。
生活方式调整:超重和肥胖患者进行减重和合理运动、抬高床头(约30°)、避免进食后运动等。
健康教育:疾病知识及治疗方案宣教、生活及饮食方式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等。
2. 药物治疗抑酸剂:这类药物可抑制胃酸分泌,包括组胺H2受体阻断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尼扎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艾司奥美拉唑、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和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伏诺拉生、替戈拉生、凯普拉生等)。
抗酸剂:可直接快速中和胃酸,升高胃十二指肠内容物pH值。
临床上常用的抗酸剂有氢氧化铝、铝碳酸镁、海藻酸盐等。
促胃肠动力药:主要作用靶点包括乙酰胆碱酯酶、5-HT4受体、D2受体等,具有促进胃肠排空,改善消化不良,抑制恶心、呕吐等作用。
临床常见药物包括伊托必利、西尼必利、莫沙必利、曲美布丁、多潘立酮等。
黏膜保护剂:可保护黏膜,促进黏膜愈合,包括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康复新液(溶液剂)等。
神经调节剂: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降低内脏高敏感,减轻疼痛和不适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
包括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䓬类、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PPT课件
发病机制
主要包括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体部运动异常、食管外机械性压迫等。
流行病学及危害
流行病学
GERD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 且呈上升趋势。我国GERD患病率 约为5.77%,且随着年龄增长而 升高。
危害
GERD可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 、溃疡等病变,严重者可导致食 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症状评估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典型症状 包括反酸、烧心、胸痛等。医生需详 细询问患者症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 间及严重程度,以评估病情。
问卷调查
常用的GERD症状问卷有反流症状指数 (RSI)和反流疾病问卷(RDQ)。 这些问卷可帮助医生量化患者的症状 ,并为诊断提供依据。
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
内镜检查
对于伴有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 ,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等治疗方 法,降低癌变风险。
药物治疗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减少胃酸 对食管黏膜的刺激,降低Barrett食管 的进展风险。
食管癌的筛查与早期发现
高危人群筛查
对于年龄较大、有长期吸烟饮酒 史、家族中有食管癌病史等高危 人群,应定期进行食管癌筛查。
pH监测
采用24小时食管pH监测技术,连续 记录食管内pH值变化,以评估胃酸反 流程度。pH监测是诊断GERD的金标 准,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或内镜检 查阴性的患者。
04
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一般治疗原则及生活方式调整
一般治疗原则
以缓解或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为主,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避免过度饮食、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咖啡、茶、巧克力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睡前2-3小时避免进食 ,抬高床头15-20cm以减少夜间反流;戒烟、戒酒;保持心情愉悦,减少精神压力。
胃食管反流处理措施
胃食管反流处理措施
(1)改良拔胃管方法:采用分阶段拔胃管法
即首先将胃管从胃内拔出15cm左右,估计胃管头端能脱离胃腔。
再向胃管中注入10ml空气。
使胃管中残留的胃液全部进人胃内,然后再按传统法拔出胃管。
这样避免了胃液残留,患者未再出现相关症状。
因此建议临床上停用胃管时,可采用这种注入空气排空胃液拔管法。
(2)体位护理:应协助患者取正确的体位
餐后宜取上身直立半卧位确保躯干和下肢之间的角度超过90度,平卧时抬高床头约30cm。
(3)饮食护理:倡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醒其少食多餐以减少胃膨胀与食物残留,要求患者低脂饮食,禁食油腻肥厚的食物,让患者睡前4h不进食。
禁止卧位进食,进食后应慢走或端坐半小时以排空胃部,肥胖者应减肥,衣服裤带不可太紧,以防腹压升高造成反流
(4)口腔护理
反流物进入口腔后易滋生细菌,进而诱发感染,进一步会出现口腔溃疡。
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提醒患者早晚刷牙餐后漱口,无法自理者应给予合适的口腔护理液。
(5)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避免使用地西泮、麻醉药等促进反流或会导致黏膜损伤的药物。
(6)要求患者戒烟
以提升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预防病情加重。
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干预
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干预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与胃酸的返流至食道有关。
该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患病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小的影响。
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干预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药物的使用改善症状并促进疾病的缓解。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内科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干预方式。
一、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质子泵抑制剂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胃酸的分泌来减轻病症。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胃粘蛋白细胞内的质子泵酶,阻断胃酸的生成与释放。
质子泵抑制剂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促进食道黏膜的愈合。
然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需要注意,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且避免长期使用。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一定的副作用,例如增加患上肺炎、骨质疏松症和肠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应权衡利弊,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长。
二、组胺H2受体拮抗剂(Histamine H2 Receptor Antagonists, H2RA)组胺H2受体拮抗剂是另一类常用的胃食管反流病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2受体减少胃酸的分泌。
常见的组胺H2受体拮抗剂有西米替丁(Cime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等。
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抑酸作用较弱,因此主要用于轻度或中度病例的治疗。
组胺H2受体拮抗剂的不良反应较少,但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头痛和疲乏等症状。
此外,该类药物还存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对戊巴比妥、西咪替丁和华法林等药物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时,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胃镜检查结果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检查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流反性食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常常伴随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治疗。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两方面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1)抗酸药物:抗酸药物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药物。
通常最早选择的为质子泵抑制剂。
它能够稳定胃酸分泌,减少反流,消除食管及胃内的酸性刺激,从而减轻症状和促进愈合。
但并非所有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都能有效地控制疾病。
如果患者长期服药后效果不佳,可考虑使用胃肠动力调节剂,可帮助消除上腹胀气、呕吐、嗳气等症状,提高用药效力。
(2)消炎药: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感染者,可选择消炎药进行治疗。
可以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全谷药物等。
2.外科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患者合并症状严重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往往采用减压治疗和转移根治两种方式,具体方法可考虑结合手术操作的级别和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3.生活方式调整(1)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过硬、过热、过酸、过咸等食物,同时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饮食,并注意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
(2)主动调整体态:坐姿过度驼背、睡姿乱摆等不良习惯,都使得腹内压力增加,引起反流食管炎恶化。
因此,在睡觉时应保持胃肠道正常生理姿势,可尝试使用靠垫。
(3)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刺激和损伤消化道黏膜,可加重反流食管炎的症状,并影响消化功能。
戒烟限酒是治疗反流食管炎的重要措施。
二、注意事项1.饮食方面(1)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太快吃饭、吃辣、油炸等刺激性食品。
(2)避免高温热饮,可选择寒凉饮品,避免酸碱体质失衡。
(3)避免吃得太饱,可坚持少食多餐,减轻消化器官的压力。
(4)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品,减轻胃和肝脏的负担,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2.生活习惯(1)保持精神愉悦、心态平稳,注意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2)规律作息,保证夜晚的充足睡眠时间,尤其注意睡前不吃东西。
(3)保证充足的运动量,加强身体的锻炼。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征表现多样化,诊断、治疗方式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方式,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在不断积累循证医学证据的同时,积极推广及培养更多专业外科医师,掌握GERD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流程,加强并普及对GERD判别、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是我国GERD抗反流外科重要的研究方向。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为临床常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约为13%,且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1]。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已成为治疗GERD的主要外科手段,其疗效得到广泛认可。
目前,我国开展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GERD已有2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我国GERD外科治疗亦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全面推广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培养更多的专业外科医师、提升手术疗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和团队经验,回顾我国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现状并展望未来。
1、国内外GERD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GERD外科治疗在西方国家开展历史比较悠久。
1951年,Allison 首次报道通过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控制GERD症状,开启了人类以外科手段抗反流的时代。
1956年,Nissen首次报道利用胃底360°包绕远端食管来达到抗反流的目的,自此,以胃底折叠术为主流的抗反流手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91年,抗反流手术进入微创外科时代,手术损伤及并发症明显减少,国际上抗反流手术量出现指数式增长,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抗反流手术年总量最高>3万例。
我国各地区GERD发病率有所差异,呈现南方地区低于北方地区、东部地区低于西部地区的特点。
广东地区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2.3%,北京、上海两地人群GERD患病率约为5.8%,青海格尔木地区人群GERD 患病率约为9.4%,而新疆喀什地区由于特有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导致人群GERD患病率高达23.4%[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疾病医疗处理的最新进展Vivien E. James 药学博士, 南卡利莱纳医科大学胃肠和肝病分科顾问Donald O. Castell 医学博士, 南卡利莱纳医科大学胃肠和肝病科, 食管疾病主任,医学教授胃食管反流疾病是一笼统的术语,包括了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所引起的所有综合症和客观表现。
一方面,这种疾病的理想的治疗会停止引起这种症状和食管内皮损伤(食管炎)的异常反流量。
另一方面,大量的证据显示胃食管反流疾病通常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得到控制。
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药物治疗围绕着这2个关注点:可以减少或控制反流的药物和减少胃酸的药物。
表1展现的是胃食管反流疾病药物治疗的概况。
抗酸剂抗酸剂通常用于轻到中度的胃食管反流疾病症状的病人。
抗酸剂的中和酸的效力的增加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并且如果胃内酸碱度的值维持在4以上,抗酸剂还降低胃蛋白酶元转化为胃蛋白酶。
不幸的是,抗酸剂的作用时间很短(图1),需要全天频繁给药。
另外在睡觉前服抗酸剂,酸的抑制作用不能维持一整夜。
抗酸剂中的中和化合物是碳酸氢钠,碳酸钙,铝盐和镁盐。
在药店不用处方可以买到多种混合的抗酸剂,它们的功效不同,全身性并发症不同,胃肠副作用不同,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不同。
由于抗酸剂的局限性,病人常需要更积极的药物治疗,如表1所示。
虽然抗酸剂作为单一治疗作用有限,但是可以用作接受其它治疗的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增强症状缓解的辅助治疗。
藻盶酸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康反流制剂的唯一药物是Gaviscon(GlaxoSmithKline),它含有的活性成分是藻盶酸,铝,碳酸氢钠和镁。
大量的研究显示藻盶酸在和胃酸接触是在围墙的表面形成泡沫屏障并且抑制反流。
这种化合物在白天似乎更有效,与夜间相比,病人在白天更多处于直立体位。
虽然含藻盶酸的化合物(特别是结合了抗酸剂)已经显示了可以缓解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症状,但是没有研究显示它们有愈合粘膜损伤的功效。
动力(Promotility)剂人们对于开放可能有效降低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紊乱的以及随后发生的酸反流的(胃的)异常运动的制剂的可能性很有热情。
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简短总结,即动力制剂遭到效力和副作用发生频率的质疑。
许多研究着重于发现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止压力或有效改善食管体蠕动排空功能的药物。
时至今日,几乎没有证据显示任何药物能以减少反流的方式来获得这两个目的中的一个。
有兴趣的是,产生这些效力最佳的候选制剂会是简单的毒蕈碱胆碱能制剂,比如甲氨酰甲基胆碱。
这种制剂的足够剂量-25到50毫克,每天4次-就会升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并且增加食管体的蠕动幅度。
但是甲氨酰甲基胆碱实际控制反流的能力尚有疑问,虽然一个安慰剂-对照研究在患有烧心的病人身上呈现阳性结果。
控制反流的主要困难和大多数由自发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所谓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有关。
无论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止时的张力如何,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反射性松弛会使反流发生。
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主要发生在餐后,由胃内因素如食物潴留和进餐中的脂肪所诱发。
因而,动力制剂最近的概念已经着重于可能增强胃排空或抑制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的制剂。
如表1所示,目前可以得到的(包括在加拿大)的动力制剂是domperidone(Motilium,Jansen),未经正式批准使用;红霉素,灭吐灵和tegaserod(Zelnorm,Novatis)。
Baclofen在“动力”药物名下融入的概念累及到有可能抑制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的药物。
目前,很多的注意力直接落在中枢作用的伽玛氨基丁酸拮抗剂baclofen。
这个化合物无已经显示出降低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及其有关的反流现象。
Baclofen刺激伽玛氨基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调剂脑-胃反射的受体,然后减弱餐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
近来的报告已经证实了baclofen减弱酸和非酸性物质反流的能力。
目前的研究正在探索baclofen5-20毫克的剂量在抑制餐后反流的效力。
酸抑制治疗酸在产生症状继发于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组织学改变的关键作用令人们猜想多年。
随着有效控制胃酸药物的发展,这个猜想已经得到证实。
组织胺2型受体拮抗剂在1970年代组织胺2型受体开创了胃食管反流疾病治疗新纪元的开始。
大多数病人的症状第一次被这种药物很好的控制住了。
但是很快就发现这种药物控制胃内酸度的作用持续时间有限,并且一些病人在长期服用后产生耐药性。
但是组织胺2型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和瑞尼替丁在不复杂的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病人治疗中,特别是那些需要“紧急治疗”的急性症状仍保留其作用。
当组织胺2型受体频繁给药时药效最大。
一个常被忽略临床重点是有持久症状的病人可以得到足够的治疗,一种制剂每天4次-三餐前和睡时服。
组织胺2型受体拮抗剂在睡眠时服用一次控制夜间酸性大量分泌(见下节)作为辅助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时也有效。
很明显,组织胺2型受体拮抗剂使用非常安全,副作用很少,只有偶发疹子或发热。
离子泵抑制剂1989年第一个离子泵抑制剂欧米波雷唑(omeprazole)问世,扩宽了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胃酸进行真正有效的控制。
从那以后,食品药物管理局又批准了一些其它的离子泵抑制剂,包括兰寿波雷唑(lansoprazole),潘透波雷唑(pantopra-zole)和瑞壁波雷唑(rabeprazole)。
另外,还有从欧米波雷唑5聚-异构体优化合成中发展出来的宜寿嘧波雷唑(esomeprazole),这个异构体表现出强大的合离子泵结合的能力。
宜寿嘧波雷唑是第一个离子泵抑制剂家族中表现出在食管炎愈合过程中优于欧米波雷唑的药物。
愈合率几乎达到100%,症状完全缓解率高达75%到80%,很明显酸是这个疾病的关键并且药物治疗对广大患者有效。
抑制离子泵有效的抑制了壁细胞的胃酸分泌和提供了比组织胺2受体拮抗进持续长久的胃内酸度控制(图1)。
可能如所预期的那样,离子泵抑制剂带来的优良酸度控制使胃食管反流疾病的患者的症状大大减轻并愈合。
最初的关于安全性的担忧去除了所以,如同组织胺2受体拮抗剂一类的前驱制剂,离子泵抑制剂通常被认为是目前使用的最持久和最安全的药物。
副作用一般轻微,包括头痛,腹痛和腹泻。
由于离子泵抑制剂对胃食管反流疾病的疗效较高所以通常在怀疑病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疾病时作为试验性治疗的诊断方法。
(图2)。
图1 标准剂量的抗酸剂,组织胺2受体拮抗剂和离子泵抑制剂的胃内酸碱度效应的平均曲线(略)图2 可疑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的诊断逻辑显示使用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结合酸碱度监控识别反流类型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可能的胃食管反流症状↓成功(证实诊断)←离子泵抑制剂试验治疗→症状持续存在↓当病人接受治疗时进行移动监控有症状的酸性胃食管反流←(食管和胃;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酸碱度相结合最宜)↙↓五症状的酸性胃食管反流无胃食管反流关于离子泵抑制剂使用的一些特别情况需要了解以获得最大疗效:•在饭前服用离子泵抑制剂最有效。
这包着在壁细胞的离子泵活动时血液中存在药物的活性。
•离子泵抑制剂控制胃酸的水平因病人而异,相差很大。
另外同一个病人对不同离子泵抑制剂的反应也不同。
•胃酸在夜间的恢复(夜间胃酸高峰)在所以离子泵抑制剂药物中都很常见,虽然esomeprazole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要低于其它离子泵抑制剂药物。
欧米波雷唑的即刻释放已经显示在睡前服一次产生效果明显的夜间酸度控制。
这些观察结果导致了“离子泵抑制剂使用原理”的发展。
(表2)。
问题注释服用时间•早饭前15-30分钟给药•每天2次时,早饭和晚饭前给药,睡前不要给药病人无反应•考虑换另一种离子泵抑制剂•病人反应个体差异•宜寿嘧波雷唑显示出比其它离子泵有较好的控制酸,愈合和症状缓解夜间酸高峰•仅在睡前加服组织胺2受体抑制剂可能有效•考虑必要时给与组织胺2受体抑制剂以减小耐药性的可能非酸性反流具有产生最大的控制胃酸潜能的药物的发展已经揭开了一个重要的新的临床概念:非酸性反流引起的症状。
尽管离子泵抑制剂在抑制胃酸方面有效,但是许多病人(多于30%)在服了这些药物之后仍有持续的症状存在,一些病例甚至在每日治疗机总量增加到2倍依然如此。
这些病人的情况在今天的胃肠学实践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诊断难题。
持续的症状可能有3个可能的原因,每一个都有不同的结果,如表3所示。
症状原因处理持续返酸调整酸抑制药物非酸性反流控制反流(比如手术,内窥镜,藻盶酸)无反流寻找其它诊断多通道腔内阻抗最近被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一项令人鼓舞的新技术是多通道腔内阻抗。
在这项技术中,食管内电流变化的测量被用来精确的限定胃酸反流进入食管。
通过探测交流电阻力(比如电阻)在一系列相邻各点的变化,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可以探测到性酸和非酸性物质的反流。
目前使人兴奋的是多通道腔内阻抗技术辨明非酸性反流作为持续症状(尽管使用了离子泵抑制剂治疗)存在的角色之能力。
如图2所示,这项技术提供了完成胃食管反流疾病诊断检查逻辑的关键部分。
结论在过去10年内,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医疗发生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安全和高效的离子泵拮抗剂的开发。
离子泵抑制剂的一个作业模式和局限性已经引导了其有效使用的“原则”的形成。
作为探查在离子泵抑制剂治疗期间症状持续存在原因的非酸性反流的新技术将会带来对胃食管反流疾病更精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