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_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课件-第七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土肥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 > 豆科作物 > 禾本科作物 生 育 期:生育前期 > 生育后期 器 官:幼嫩器官 > 衰老、繁殖器官 > 营养器官 种子 > 叶片 > 根系 > 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 > 低磷土壤
2、 分布
与代谢过程和生长中心的转移有密切关系 营养生长期:集中在幼芽和根尖(具有明显的顶端优 势) 生殖生长期:大量转移到种子或果实中。再利用能力 达80%以上 细胞水平:细胞质---液泡 区域化现象
三、土壤中磷的形态与转化
(一)形态: 土壤无机磷 50-80% 土壤全磷 土壤有机磷 20-50%
1.植 素 2.核酸类 3.核蛋白 4.磷脂类
无机磷:主要由土壤中矿物质分解而成 根据溶解度的不同,土壤无机磷可分为: 1.水溶性磷:多以离子状态存在于土壤中,可被植 物直接吸收利用 2.弱酸溶性磷:能被弱酸(2%柠檬酸)溶解,但不 溶于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3.难溶性磷:不能被水和弱酸溶解,作物不能直接 吸收利用,但可溶解于强酸,主要是 石灰性土壤的磷酸八钙,磷酸十钙等
第七章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主要内容
土壤磷素营养 植物磷素营养 磷肥性质与合理施用
第一节 土壤磷素营养
一、土壤磷来源 二、土壤磷含量 三、土壤磷形态与转化
一、土壤磷来源
※
土壤磷来源于成土矿物和含磷肥料。 成土母质 气 候:北方少雨,淋洗作用弱,含磷量 高,南方土壤含磷量低 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含磷量高 质 地:无机磷多吸附于土壤粘粒上, 质地粘重土壤含磷高
※某些种植作物产生缺P的症状的旱地,改为水田后缺 磷症状会消失!
☆ 淹水后磷有效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第11章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精选文档PPT课件
3.植素
植素是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它是植酸的钙、镁 盐或钾、镁盐,而植酸是六磷酸肌醇,它是由环己 六醇通过羟基酯化而生成的。
OH
OH OH
OH OH
OH
环己六醇
+ 6H PO (- 6 H O )
O
O PO OH
O
O
O P OO P O
OH
OH O
O O PO
O PO OH
OH
O
O PO
OH
植酸
第十一章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
磷肥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要求
植物的磷素营养
了解
(掌握磷素的失调症状及其原因)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了解
磷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
掌握
磷肥的合理施用
掌握
第一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
糖 ↑↓ 1,6- 二磷酸果糖 ↑↓
脂肪合成途径示意图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甘油→甘油 ↓
3-磷酸甘油酸 ↓
丙酮酸 ───→乙酰辅酶 A ───→脂肪酸
脂肪
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1.抗旱和抗寒 抗旱: 磷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和细胞结
构的充水度,使其维持胶体状态,并能增加原生 质的粘度和弹性,因而增强了原生质抵抗脱水的 能力。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一) 吸收形态: 1. 主要是正磷 酸盐:H2PO4-> HPO42->P043- 2.偏磷酸盐、焦磷酸盐 3.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
土壤肥料学课件 06 磷素营养与磷肥
3. 柠檬酸不溶性磷 水和柠檬酸浸提后的残渣中的磷测定量称作枸
不溶性磷。
4. 有效磷 水溶性和枸溶性磷的总和是对植物有效的磷,
称有效磷。
5. 全磷 全磷指有效磷和枸不溶性磷的总和。当然全磷
谢谢大家
下一讲:钾素营养与钾肥
分配和施用 根据磷肥特性合理施用 氮、磷、钾配合施用
1 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和施用磷肥
低产土壤,如新垦荒地、酸性红黄壤, 粘重旱地,烂泥水田,施用磷肥都能获得 较显著的增产效果。
2 根据作物的需磷特性和轮作制度合 理分配和施用
豆科作物、豆科绿肥作物、糖用甜菜、甘蔗、油 菜、棉花、甘薯、马铃薯以及瓜、果、桑、茶等 都需要较多的磷,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将P转换成P2O5只要乘以2.29便可,将P2O5 转换成P则乘以0.43。
2 分布 不同作物及同一作物不同组织磷含量不同
油料作物含磷量高于豆科作物,豆科作物 高于谷类作物;
幼嫩器官高于衰老器官; 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 种子高于叶片,叶片高于根系。
(二)磷的形态
• 植物体内的磷大部分是有机态磷,占全磷 量的85%,无机磷仅占15%左右。
? ? 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
磷在土壤中 极易被固定
磷在土壤中 扩散缓慢
磷与钙和铁等元素化合 形成根系不能破解的化合物
我们的目的:
提高磷肥利用率!
• 途径:针对磷在土 壤中的行为特性 (磷极易被土壤固 定),改善施磷方 法,提高磷肥利用 率
• 技术关键:在 平衡施肥中要 尽量避免磷的 固定,使其及 时被作物吸收 利用。
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优秀课件
473.4
89.4
P1
536.5 149.9 757.4 139.4
P2
810.0 318.3 757.4 168.3
P3
1104.5 331.7 778.5 178.9
3、参与脂肪代谢
糖类的合成和转化成甘油、脂肪酸,以及甘 油与脂肪酸合成脂肪均需磷参与。因此油料作物 是需磷较多的作物。
5、根际微生物 菌根 6、环境因素 如水分、温度、通气性等
表4-2 不同pH值下各种形态磷离子的比例
磷离子 形态
H3PO4 H2PO4HPO42PO43-
5 0.10 97.99 1.91
/
pH值
6
7
0.01
/
83.68 33.90
16.32 66.10
/
/
8 / 4.88 95.112 0.01
6P
UDP 磷酸蔗糖合成酶
蔗糖磷酸脂
蔗糖磷酸脂 磷 酸脂酶 蔗糖 Pi
淀粉合成
UDPG Pi 1 磷酸葡萄糖( G 1 p)
G
1
p
ATP /UTP A D P G / U D P G焦磷酸化酶
ADPG/UDPG
ADPG/UDPG
1、4
葡萄糖苷
ATP /UTP 淀粉合成酶
直链淀粉
3)促进碳水化合物在作物体内运输
RUD R CU P 2 O 缩 D H2O P 化 酶 2PEG PEP PE C 缩 P 2 O化 酶 OA A NA D Pm H al aC teH 3COC( OO 丙 H酮
2)蔗糖和淀粉合成
G
1
P
UDP U D P G焦磷酸化酶
脲苷二磷酸葡萄糖( UDPG)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二、常用磷肥的性质和施用
按所含的磷酸盐溶解度不同可分为三 种类型, 难溶性磷肥、水溶性磷肥、弱酸 溶性(构溶性)磷肥
(一) 难溶性磷肥
磷矿粉、鸟粪磷矿粉和骨粉。只能溶于强酸中, 肥效迟缓。肥效长。为迟效性磷肥。
1.磷矿粉
磷矿粉的成分和性质:
大多呈灰褐色, 95%以上是磷灰石矿物, 主 要是氟磷灰石[Ca10(PO4)6F2]极难溶于水。
磷矿粉直接施用的条件:
矿物的结晶性质: 原生的或沉积变质的磷灰石, 结晶完整,结构致密,直接施用效果相对较低,一 般都小于30%(以等量的钙镁磷肥为100)次生的 磷灰石直接施用相对效果高,一半大于60%。
构溶率在15%以上的可直接作为肥料, 而全量高 构溶率低于5%时, 只能作加工原料。
构溶率: 用2%柠檬酸溶液浸提的有 效磷及其占全磷的百分率。
磷矿粉的细度也影响肥效, 90%的粉体通过100目筛 孔, 最大粒径为0.149mm为宜(以表面积大, 接触机率 大)
土壤条件: 酸性介质对于磷矿粉溶解是有利的, 酸度过高,Al、Ca也影响肥效,因此,在盐 基饱和度小和pH低的土壤上施用磷矿粉易于 发挥肥效,交换量大小(大)、粘土矿物类型 (蒙脱石)、土壤熟化程度(低)效果高。
第三章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磷于1669年为德国汉堡炼金家布兰德所发现
地壳中磷(P2O5)平均含量大约为0.28%, 而土 壤表土一般变动在0.04-0.25%之间。
我国许多土壤磷素供应不足
磷肥工业 解放前磷肥工业几乎空白, 1953年研制生产了过 磷酸钙, 1957年在南京建成年产40吨的过磷酸钙厂。 至1984年磷肥产量已达235.96万吨(P2O5), 在美国、 苏固磷作用: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2、参与作物体内许多代谢过程 •光合产物的转运有密切关系 •氮素代谢 •脂肪代谢
3、增强作物抗逆性
磷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性 磷能增强作物的抗旱性。 磷能提高作物的缓冲作用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与同化
1、形态 正磷酸(主要)、焦磷酸盐和偏磷酸盐。 H2PO4- 、HPO42- 、PO43-
第8章 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
第一节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第二节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一、土壤磷素营养
(一)土壤磷的形态与含量
土壤全磷:0.2~2g P/kg ,全国50%~70%耕地土壤有效磷缺乏 取决于土壤母质、成土过程、有机质、质地
土壤溶液磷
无机磷
有机磷
土壤溶液磷 浓度 0.03~0.3 mg/L ❖ pH=7.2 是H2PO4- 和HPO42-的分界点,
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10-25%。豆科植物、绿肥较高,水 稻、玉米其次,小麦、棉花较低。
积累在土壤中的磷,仍有可能被释放,产生后效。磷肥的 叠加利用有多大,尚难以确定,有研究认为可高达90%。因此, 不必每茬作物都施用磷肥。
磷素过多的症状
➢ 叶片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节间过短;出现生长明显受 抑制的症状;
➢ 繁殖器官常因磷肥过量而加速成熟进程,并由此而导致营养体小,茎 叶生长受抑制,也会降低产量。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失调,在地上 部生长受抑制的同时,根系非常发达,根量极多而粗短。
➢ 谷类作物的无效分蘖和瘪籽增加;叶用蔬菜的纤维素含量增加、烟草 的燃烧性差等品质下降;
➢ 施用磷肥过多还会诱发缺铁、锌、镁等养分。
三、常用化学磷肥的种类
(一)磷肥资源
土壤肥料料学
土壤肥料学第八章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第一节土壤的磷素营养一、土壤中磷的含量与形态(一)土壤中磷的含量۞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在0.2-1.1g/kg,平均0.5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一)土壤中磷的含量۞通常情况下,土壤全磷含量只是反映土壤磷的贮备情况,它和土壤有效磷供应之间相关性并不好。
۞但如果土壤全磷含量很低,作物缺磷的可能性则更大。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示。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土壤无机磷(IP):1、水溶性P:指土壤溶液中的磷,主要是以HPO42-和H2PO4-形态存在,其相对数量取决于溶液的pH。
pH7.2时各占一半。
2、铁、铝结合态P:磷酸铁和磷酸铝化合物(以Fe—P和Al—P表示) 。
3、闭蓄态磷:由氧化铁胶膜包被着的磷酸盐(以O—P表示)。
4、钙的磷酸盐:磷酸钙(镁)化合物(以Ca—P表示)。
5、含P矿物:主要是磷灰石。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土壤有机态磷(OP):土壤中有机磷形态主要有三类。
1、核酸类:是一类含磷的复杂有机物,占有机磷的5%—10%。
2、植素类:植素是普遍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植素磷占土壤总量20%—30%。
3、磷脂类:是一类醇溶性和醚溶性的含磷有机化合物,磷脂类化合物含磷约占有机磷的1%。
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有机肥料。
第一节土壤的磷素营养二、土壤中磷的转化۞土壤中磷的转化包括磷的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相反的过程。
۞水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的过程称为磷的固定。
磷固定的结果是磷酸盐有效性降低。
۞在磷固定的同时,土壤中也存在着难溶性磷酸盐向水溶性磷转化的作用,这一过程就称为磷的释放。
二、土壤中磷的转化(一)土壤中磷的固定1、土壤中磷的化学固定۞通过形成沉淀使水溶性磷发生固定作用的过程称为化学固定۞化学固定是磷肥施入土壤后最常发生的固定作用。
۞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水溶性磷酸根离子可与碳酸钙(CaCO3)生成难溶性磷酸钙盐。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资源量
储量(精矿含量)
地质储量
潜在储量
世界
29096.1
19613.4
7751.7
摩洛哥
17750.0
11777.4
3639.3
美国
8026.0
1330.9
369.5
俄罗斯
3197.7
1497.8
252.8
中国
2880.0
-
397.4 ( P2O5>24%)
南非
1030.0
680.9
679.8
约旦
(三)影响植物吸收磷的因素 1. 作物种类和生育期 (1) 喜磷作物(豆科绿肥、油菜、荞麦)>一般豆类、越冬禾本科>水稻 (2) 根系发达或根毛多或有菌根的作物吸磷多 (3) 幼苗期对磷的要求较为迫切 生长前期吸收的磷占全吸收量的60%~70%;后期主要依赖磷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再利用,运转率可达70~80%
↓
3-
磷酸甘油酸
脂肪
↓
丙酮酸
───→乙酰辅酶
A
───→脂肪酸
(四)促进脂肪代谢——磷参与脂肪的合成
提高作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抗旱: 磷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和细胞结构的充水度,使其维持胶体状态,并能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因而增强了原生质抵抗脱水的能力。
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等能力(原因)
Pi对光合作用中蔗糖及淀粉形成的调节
促进氮素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 利于体内硝酸的还原和利用 增强豆科作物的固氮量
磷作为酶的成分或提供能量(ATP)。
读书报告:
脂肪合成途径示意图
糖
↑↓
1,6-
二磷酸果糖
↑↓
3-
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甘油→甘油
《磷素营养与磷肥》课件
未来磷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未来磷肥的发展趋势
未来磷肥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可持续等方面。新型磷肥的研发和应 用将更加广泛,同时,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方法和技术也将不断涌现。
未来磷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环保的重视,未来磷肥将会更加环保、高效、可 持续。同时,随着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不断提高,未来磷肥的使用也将更加 科学、合理。
化学磷肥
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磷肥 ,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 钙等。
生物磷肥
通过微生物发酵制成的磷 肥,如磷细菌肥料等。
常见磷肥的成分与性质
过磷酸钙
主要成分为磷酸一钙,含 有少量游离酸,易溶于水 ,呈酸性。
重过磷酸钙
主要由磷酸二钙组成,含 有少量游离酸,易溶于水 ,呈酸性。
钙镁磷肥
主要成分为磷酸钙和氧化 钙,含有少量镁、铁、铝 等元素,不易溶于水,呈 碱性。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钾磷关系
钾和磷在植物生长中具有协同 作用,适量的钾肥施用可以提 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
钙磷关系
钙和磷之间存在拮抗作用,过 多的钙可能会影响植物对磷的 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施肥时 需要注意钙磷的比例。
02
磷肥的种类与特性
磷肥的分类
01
02
03
天然磷肥
主要来源于天然矿石,如 磷灰石、鸟粪石等,经过 加工制成。
了解土壤条件
在施用磷肥前,需要了解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质地、土壤 水分等条件,以便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和施用量。
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如过磷酸钙、钙 镁磷肥等。
控制施用量和施肥方式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控制磷肥的施用量和施肥方式,避 免过量施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8章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2013素材
苹果缺磷:叶色暗绿色或青铜色,
近叶缘的叶面上呈现紫褐色斑点或斑块, 这种症状从基部叶向顶部叶波及。 ·枝条细弱而且分枝少。 ·叶柄及叶背的叶脉呈紫红色。叶柄 与枝条呈锐角。 ·生长期,生长初期叶色为浓绿色, 后期出现紫褐色斑点。生长较快的新梢 叶呈紫红色 。
桃树缺磷:成熟叶片呈红紫或 青铜色,叶辐狭长,叶柄、叶 背、叶脉带紫红色。
2、有机态磷也可吸收,但量较少。如:
己糖磷酸脂、蔗糖磷酸脂、甘油磷酸酯、植素、 核酸、卵磷酯等。
(二)植物吸磷机理 主动吸收——H2PO4- /H+ 共运方式
外部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ATP H+ H+
H+ATPase
ADP 2H+ 协同 运输
An-
(三)影响植物吸收磷的因素 1、植物基因型
(1)植物根系吸收形态和吸收特性:根毛、根 长、排根等
中磷
高磷
磷肥促进玉米成熟
五、磷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一)磷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磷促进根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增加次生根 数量;
2、促进营养体生长;
3、促进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二)磷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 2、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的转移;
交换,多发生在铁、铝多的酸性土壤中和含钙
较多的石灰性土壤中。吸附过程缓慢,但作用
力较强,随时间的延长出现磷酸盐的“老化”
现象。
酸 性 土 壤
O
—Fe—OH
—Fe—OH
HO
+ຫໍສະໝຸດ -O—Fe—O— P P单键吸附
OH OH + OH-
—Fe—OH
O
双键吸附
土壤肥料学: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磷的营养作用
• 磷在活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 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它一 些过程。
磷的主要营养作用一
• 磷是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核酸(由磷酸、戊糖和含氮杂环组成)与核蛋 白(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磷脂 植素 腺苷三磷酸(ATP)及其它含磷化合物
磷的主要营养作用二
生产实践
• 对豆科 作物提 倡以磷 增氮。
磷的主要营养作用四
• 促进脂肪合成
糖
磷酸丙酮
甘油
脂肪
丙酮酸
脂肪酸
生产实践
• 在缺磷土壤上给油料作物施用磷肥能显著 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含油量。
施磷对 油菜籽 产量和 含油量 的影响
40
NK
30
NPK
20
10
0 Seed yield Oil
Oil yield
作物吸收P2O5量(公斤) 54 41 18 38 25 18 27 26 39 19
几种作物籽粒和秸杆中磷的含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物 玉米 棉花 花生 水稻 大豆 小麦
籽粒(%P) 0.22 0.66 0.20 0.28 0.42 0.42
秸杆(%P) 0.17 0.24 0.26 0.09 0.18 0.12
➢磷是三个大量营养元素之一。
➢另外两个大量元素是氮(N)和钾(K)。
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磷量(kg/ha)
作物 紫苜蓿
玉米 棉花 粒用高粱 柑桔 花生 水稻 大豆 番茄 小麦
产量水平 8吨
4068公斤 454公斤(皮棉)
3632公斤 600(箱) 1816公斤 3178公斤 1634公斤
40吨 1634公斤
第三章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种子>叶片>根系>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低磷土壤
植物体的含磷量一般为干物重的 0.2-1.1 %其中大部分是有机态磷,约占全磷量的85%, 而无机磷仅占15%左右。幼叶中含有机态磷较高, 老叶中则含无机态磷较多。虽然植物体内无机磷 所占比例不高,但从无机磷含量的变化能反应出 植株磷营养的状况。植物缺磷时,常表现出组织 (尤其是营养器管)中的无机磷含量明显下降, 而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
磷不足影响蔗糖运输,植株内糖相对积累,并形 成较多的花青素,使植株呈紫红色。(缺磷症状)
蔗糖合成不同途经的示意图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 合成酶
Pi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蔗糖
蔗糖合成酶
果糖
2.氮素代谢:
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重要酶的组分。硝酸 还原酶含有磷,磷能促进植物更多的利用硝态氮。 磷也是生物固氮所必需。氮素代谢过程中,无论是 能源还是氨的受体都与磷有关。能量来自 ATP,氨 的受体来自与磷有关的呼吸作用。因此,缺磷将使 氮素代谢明显受阻。
一炷香型,叶 尖枯萎呈褐色,花丝抽出迟,结实率低
磷素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结果
第二节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土壤母质、成土过程、耕作施肥等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示:
矿物矿化
第三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磷矿分级与磷肥的制造方法
P2O5含量 磷矿品位 制造方法
>28% 高 酸制法
土壤肥料学 10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
变化能反应出植株磷营养的状况。植物缺磷时,常表现 出组织(尤其是营养器管)中的无机磷含量明显下降, 而有机磷含量变化较小。
2)分布
集中在幼芽和根尖,再利用能力强达80%以上. 磷在细胞及植物组织内有明显显区域化现象,植 物细胞及组织内复杂的膜系统,将细胞和组织分隔 成不同的区域。 一般来讲,无机磷的大部分是在 液泡中,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细胞 质和细胞器内。液泡是细胞磷的贮 存库,而细胞质则是细胞的代谢库。
10.1.1 植物体内磷的质量分数、分布和形态 10.1.2 磷的生理作用 10.1.3 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10.1.4 植物对缺磷和供磷过多的反应
10.1.1 植物体内磷的质量分数、分布和形态
1)含量(P2O5) —影响因素 植物种类:油料作物>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 生育期:生育前期>生育后期
器官:幼嫩器官>衰老器官、繁殖器官>营养器官
种子>叶片>根系>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低磷土壤
植物体的含磷量一般为干物重的 0.2-1.1%其中大部分 是有机态磷,约占全磷量的85%,而无机磷仅占15%左 右。幼叶中含有机态磷较高,老叶中则含无机态磷较多。 虽然植物体内无机磷所占比例不高,但从无机磷含量的
缺 图片介绍
多
水 培 小 白 菜
-P
+P
水 培 小 白 菜
缺磷使小麦锈病加重
缺磷
缺磷
玉米缺磷出现紫苗
磷肥促进玉米成熟
中磷
高磷
缺磷植株瘦小,茎叶大多呈现紫红色,叶尖 枯萎呈褐色,花丝抽出迟,结实率低。
缺磷导致成熟期禾谷类作物籽 粒退化较重,如玉米秃尖。
缺磷
正常
缺磷导致作物植株矮 小,禾谷类作物分蘖 减少,叶色暗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叶片>根系>茎秆
生长环境:高磷土壤>低磷土壤
2. 分布:集中在幼芽和根尖 再利用能力强达80%以上 有机磷:占85%,以核酸、磷脂、 3. 形态 植素为主 无机磷:占15%,以钙、镁、钾的 磷酸盐形式存在
粒径细度90%过0.149mm筛)
土壤条件(主要是土壤pH)、 作物特性(宜吸磷能力较强的及多年生
经济林木和果树)
磷矿粉的施用方法和后效 方法:宜作基肥 用量:750~1 500kg/ha(50~100公斤/亩) 措施:与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混施, 与过磷酸钙配施 后效:肥效持久,连施几年后,可暂停施用
磷的营养功能
2.氮素代谢:
磷是氮素代谢过程中一些重要酶的组分。硝酸 还原酶含有磷,磷能促进植物更多的利用硝态氮。 磷也是生物固氮所必需。氮素代谢过程中,无论是 能源还是氨的受体都与磷有关。能量来自 ATP,氨 的受体来自与磷有关的呼吸作用。因此,缺磷将使 氮素代谢明显受阻。
蔗糖合成不同途经的示意图
土壤有效磷(P)>15mg/kg,表示有效磷较高
土壤有效磷(P)<5mg/kg,表示有效磷不足
二)、土壤中磷的形态
1. 有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10~50%
来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和有机肥料
影响因素:母质的全磷量、全氮量、地理气候条 件、 土壤理化性状、耕作管理措施等
2. 无机态磷
含量:占土壤全磷量的50~90%
吸附态磷
矿物矿化
三 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磷矿分级与磷肥的制造方法
P2O5含量 磷矿品位 制造方法
>28% 高 酸制法
磷肥种类及品种
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
18~28%
<18%
中
低
热制法
机械法
枸溶性磷肥-钙镁磷肥
难溶性磷肥-磷矿粉
我国目前使用的磷肥品种主要为过磷酸钙 (SSP),约占总磷用量的75%。
提高作物抗逆性和适应能力
1.抗旱和抗寒 抗旱: 磷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使其维 持胶体状态,并能增加原生质的粘度和弹性,因 而增强了原生质抵抗脱水的能力。 抗寒: 磷能提高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 可溶性糖能使细胞原生质的冰点降低,磷脂则能 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增强作物的 抗寒能力。越冬作物增施磷肥,可减轻冻害,安 全越冬。
3)、菌根 菌根能增加植物吸磷的能力。通 过菌根的菌丝以扩大根系吸收面积,并能缩短了 根吸收养分的距离,从而提高土壤磷的空间有效 性;菌根的分泌物也能促进难溶性磷的溶解度。 4)、环境因素 温度升高有利于磷的吸收。 增加水分也有利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扩散,因此能 提高磷的有效性。 5)、养分的相互关系 磷与氮在植物的吸收 和利用方面相互影响。施用氮肥能促进磷的吸收。
2、供磷过多
植物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对植 株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叶片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植株矮小, 节间过短;出现生长明显受抑制的症状; 2)、繁殖器官常因磷肥过量而加速成熟进程, 并由此而导致营养体小,茎叶生长受抑制,也会降 低产量。地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失调,在地上部生 长受抑制的同时,根系非常发达,根量极多而粗短。 3)、谷类作物的无效分蘖和瘪籽增加;叶用蔬 菜的纤维素含量增加、烟草的燃烧性差等品质下降; 4)、施用磷肥过多还会诱发缺铁、锌、镁等养 分。
第二节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 磷肥施用
磷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对作 物高产及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研究 如何提高磷 的利用率也是近年来学术领域的热点。
江西小麦试验
一、 植物的磷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磷的含量、分布和形态 1. 含量(P2O5):植株干物重的0.2~1.1%
油菜及豆科植物
枸溶性磷肥 吸磷能力较强 多作基肥 酸性土壤 有效磷低的
非酸性土壤
水溶性磷肥 吸磷能力较差 对磷反应敏感 苗期、 生长前期 适于各种土壤 中性或
如甘薯、马铃薯
根外追肥
碱性土更好
•
多数作物苗期是磷素的营养临界期, 所以在苗期应分配少量水溶性磷肥。在 旺盛生长期植物虽然对磷素需求增加, 但此时根系发达,吸收磷的能力强,可 以利用作为基肥的难溶性或弱酸溶性磷 肥;生长后期可以通过磷在体内的再利 用来满足需要。
包括:土壤液相中的磷(以H2PO4-和 HPO42-为主)、 固相的磷酸盐、 土壤固相上的吸附 态磷
李晓林材料
三)、土壤中磷的转化
施肥
有机态磷 (影响矿化率的因素)
生物 固定 矿化 作用
化学沉淀 释放作用
H2PO4-
无定形磷酸盐
Eh交替变化 吸附 固定
HPO4
2-
闭蓄态磷 (有效性降低)
解吸 作用
磷酸蔗糖
磷酸蔗糖 合成酶
Pi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蔗糖
蔗糖合成酶
果糖
3.脂肪代谢:
脂肪代谢同样与磷有关。脂肪合成过程中需要 多种含磷化合物( 图2-8)。此外,糖是合成脂肪的 原料,而糖的合成、糖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 程中都需要磷。与脂肪代谢密切有关的辅酶A 就是 含磷的酶。实践证明, • 油 料作物需要更多的磷。 施用磷肥既可增加产量,又能提高产油率。
• 摩洛哥磷矿
一)、水溶性磷肥
肥效快,属速效性磷肥 含量占12~20%,含有游离酸,呈酸性反应. 含有 S 10 ~ 20% 重过磷酸钙(重钙)又称三料磷
特点:含水溶性的磷酸一钙,其中的磷易被植物吸收,
1.过磷酸钙(普钙)1)、主要性质:有效磷(P2O5
有效磷(P2O5)含量:占40~52% 含硫
溶解释放磷酸的速度较缓慢,肥效较长 施用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溶解>固定
钙镁磷肥
李晓林材料
三)、难溶性磷肥
特点:所含磷酸盐不溶于水,只溶于强酸, 肥效迟缓而稳长,属迟效性磷肥 1.磷矿粉
成分:主要是氟磷灰石[Ca10 (PO4) 6· F2]
性质:灰褐色或黑褐色粉末、难溶于水、呈化学中性
磷矿粉直接施用的条件: 磷矿的结晶性质(枸溶率>15%;
小麦
李晓林材料
缺磷使柑桔果实变小
缺磷导致小麦成熟期推迟
缺磷条件下,短期内植物表现为地上部受抑制,而根系生长增强, 结果根冠比增加。但如果缺磷时间延长到一定程度,则随全株营养 体变小,根系也变小
缺磷导致成熟期禾谷类作物籽粒退化 较重,如玉米秃尖,
-K
+K
葡萄
• 缺磷的苹果叶:叶片 小、叶色暗淡、发紫 色或青铜色。
一炷香型水稻
玉米缺磷出现紫苗
缺磷植株瘦小,茎叶大多呈现紫红色,叶 尖枯萎呈褐色,花丝抽出迟,结实率低
磷肥施用与环境污染
1、水体污染
• 从土体中淋失到水体中,造成富营养化, 例如赤潮。 • 封 闭 的 水 体 , 含 氮 >0.2mg/kg , PO43>0.015mg/kg就会出现“ 藻化”,使水 质恶化。
油菜缺磷:深紫色的叶 片正在转红色
左为缺磷的最老叶 右为缺磷的较老叶
冬小麦深施磷肥效果
缺磷使小麦锈病加重
+P -Zn
+P +Zn
中磷
高磷
磷肥促进玉米成熟
缺磷
正常
缺磷导致作物植株矮 小,禾谷类作物分蘖 减少,叶色暗绿
图为缺磷的大豆叶片,缺磷使体内碳水 化合物代谢受阻,糖分积累,形成紫红色
分层施用
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 制成粒状磷肥 作根外追肥
过磷酸钙
李晓林材料
二)、弱酸溶性肥料(又称为枸溶性磷肥)
特点:溶于弱酸(主要是根系分泌的有机酸), 肥效较水溶性磷肥慢 1.钙镁磷肥成分:无定形磷酸钙[Ca3(PO4)2](含
P2O514~18%)、 氧化钙、氧化镁、二氧化硅等
性质:①灰绿色或灰棕色粉末(90%过0.177mm筛) ②溶于2%柠檬酸溶液 ③呈碱性反应(化学碱性, pH8.0~8.5) ④吸湿性小,无腐蚀性
很少
2). 在土壤中的转化
(1)溶解过程与化学沉淀(固定)作用
异成分溶解
反应式:
特点:1mol一水磷酸一钙溶解时,溶液中生 成1mol二水磷酸二钙和1mol磷酸。 磷酸沉淀作用(化学固定作用):
3). 施用方法
目的:提高过磷酸钙的利用率。
原则:减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增加与作物根群的接触面积
方法:集中施用
(三)、植物对磷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形态: (1) 主要是正磷 酸盐:H2PO4-> HPO42- >P043-
(2)偏磷酸盐、焦磷酸盐
(3)少量的有机磷化合物
2、影响吸收磷的主要因素
植物吸收磷受很多因素的 影响,其中有植物生物学特性 和环境条件两个方面。 1)、作物特性 不同植物种类,甚至不同的栽 培品种,对磷的吸收都有明显的影响。 2)、土壤供磷状况 植物能利用的磷主要是土 壤中的无机磷。虽然植物可吸收少量有机态磷, 但通常有机磷必须转化为无机磷后才能被大量吸 收。因此,土壤中磷的形态直接影响着土壤供磷 状况及植物对磷的吸收。
2、其他有害元素污染
• 主要是原矿中镉、氟、铅等在磷肥的 制造过程中所造成的。
磷素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结果
二 土壤中的磷素及其转化
一)、土壤中磷的质量分数
我国耕地土壤的全磷量:0.2~1.1g/kg, 呈地带性分布规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增加 影响因素:土壤母质、成土过程、耕作施肥等 土壤供磷状况以土壤有效磷含量表示:
先溶解(主要受介质pH值影响),后吸收:
酸性土:在土壤酸的作用下逐步溶解 Ca3(PO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