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艺术博物馆空间设计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设计对当代建筑创新的影响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设计对当代建筑创新的影响贝聿铭是一位享誉全球的建筑师,他在20世纪对建筑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也成为了当代建筑创新的典范之一、本文将从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形式以及建筑技术三个方面来探讨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设计对当代建筑创新的影响。
首先,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采用了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
他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尊重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贝聿铭将建筑与园林相结合,打造出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建筑。
这种设计理念对当代建筑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激励了建筑师们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关注建筑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同时,这种设计理念也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倡导对历史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展示了贝聿铭在当代建筑创新中的独特思考。
贝聿铭深入研究苏州传统建筑,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和材料,如屋檐、瓦片等,赋予建筑以浓厚的中国传统风格。
但与此同时,他又采用了现代建筑的技术手段,创新地运用了玻璃幕墙、钢结构等现代建筑技术,为传统建筑带来了现代感。
这样的设计形式对当代建筑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建筑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新的勇气和灵感。
最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也展现了贝聿铭在建筑技术方面的创新力量。
在设计中,他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使建筑呈现出轻盈、透明的特点。
同时,贝聿铭还借助先进的建筑技术实现了建筑屋顶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以满足博物馆内部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这些技术上的创新对当代建筑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推动了建筑师,尤其是对公共建筑而言,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效率,在设计中运用新的材料和技术,以创造更人性化、环保和节能的建筑。
总结起来,贝聿铭苏州博物馆设计对当代建筑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建筑技术上的创新为当代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美学的杰作,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贝聿铭以“大地之美”为设计灵感,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使得建筑与周围的自然风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
建筑外观呈现出简约而不失优雅的线条,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对空间的精准把握。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简洁而不失丰富,充分展现了现代建筑美学的精髓。
室内空间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得自然光线能够充分渗透到室内,营造出通透明亮的空间氛围。
同时,建筑内部的展厅和展览空间设计合理,能够为艺术品提供最佳的展示环境,让观众能够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空间的美学魅力。
再者,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对于艺术品的尊重和保护。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和保护需求,为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展示环境和保护设施。
建筑内部采用了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能够确保艺术品在最佳的环境条件下展示,同时也为艺术品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于现代建筑美学和艺术品展示的完美结合。
其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优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艺术品提供了最佳的展示和保护环境。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不仅展现了建筑师对于建筑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与艺术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绝佳机会。
(完整word)谈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选址紧连忠王府,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一墙之隔,在这个如此微妙、敏感而复杂的历史街区中,贝聿铭先生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以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追求和谐的尺度,“不高不大不突出”,精益求精,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
本文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粗浅地分析了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苏州博物馆新馆;贝聿铭;现代主义;设计。
目录摘要 0目录 (1)一、引言 (2)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概述 (2)三、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设计思想 (2)(一)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 (3)(二)古典园林式建筑艺术的探索 (3)(三)用现代建筑方式演绎传统建筑元素 (3)(四)让光线来做设计 (4)(五)布灯设计的技巧 (5)(六)对参观者的尊重 (5)四、结语 (6)参考文献 (7)一、引言当今的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历史文化,它不再是对历史陈迹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2006年10月6日,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了.它的设计师由聿铭先生用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历时五年,完成了他的圆梦之旅:“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的确,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了苏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同时这一崭新的建筑也与为之度身定做的陈列设计融为一体。
曾有著名评论家称“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一座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在不是太传统就是太现代的众多中国博物馆中,这座与园林相伴的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例外’”。
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概述创建于1960年,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是著名的国内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2003年11月由国际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设计的新馆奠基开工,历时三年,2006年10月6日中秋节落成开放。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和现代感的建筑,其设计理念体现了贝
聿铭先生对艺术和建筑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这座美术馆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品的空间,更是一种对美学和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简约、流畅和融合。
首先,简约体现在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上。
整个建筑采用了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杂的结构,给人一种清新、简约的美感。
其次,流畅体现在建筑的整体造型和空间布局上。
建筑外观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和优美的比例,内部空间则呈现出通透、流畅的设计,让人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空间的流动和变化。
最后,融合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上。
建筑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和开放式空间设计,使自然光线和景观成为了展览的一部分,同时也让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此外,美术馆内展示的艺术品既有传统的中国艺术,也有当代的国际艺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和交流。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艺术品,更是为了营造一个与
艺术对话、与自然对话、与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空间。
它通过简约、流畅和融合的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体验和思考空间,让人们在这里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种对美学和文化的探索和传承,是贝聿铭先生对艺术和建筑的独特贡献。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充满现代感和艺术气息的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
建筑师以简洁的线条和大胆的几何形状打造了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同时在建筑外墙和屋顶上运用了大量的玻璃材料,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通透明亮,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内部空间的布局上。
建筑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室内空间,使得展厅、走廊和休息区相互交融,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有模式,为观众创造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参观体验。
同时,建筑内部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光线和通风的问题,使得整个空间更加舒适和宜人。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上。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周围自然环境的特点,将自然光、绿植和水景巧妙地融入到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中,使得整个建筑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之美,通过简洁、开放和舒适的空间设计,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建筑艺术的无限魅力。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空间,其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
文化的完美结合,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建
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艺术空间的需求,将传统的斗拱、檐口等元素巧妙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使整个建筑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艺术空间的功能性和美学感。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建筑师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周边自然环境,将建筑融入到自然中,尊重并保护了原有的自然景观。
同时,建筑采用了一系列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建筑本身具有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建筑与环境、文化的和谐共生,为艺术空间的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希望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与推广,为建筑设计和文化艺术领域带来更多的启发与借鉴。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充满现代感和创新精神的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体现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建筑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于美的追求。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外观上。
建筑采用了现代的玻璃幕墙设计,使整个建筑呈现出轻盈、透明的感觉,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同时,建筑的线条简洁流畅,富有动感,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美感和力量感。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空间布局和功能设置上。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充分考虑了艺术品展示的需求和观众的体验,通过灵活的空间布局和独特的展示方式,使观众能够在艺术品与建筑空间之间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艺术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上。
建筑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材料,致力于打造一个环保、节能的建筑,体现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以及对于艺术、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关注,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建筑。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贝聿铭美术馆东馆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启发,成为一座永恒的建筑艺术之美。
以苏州博物馆设计为例浅谈贝聿铭建筑设计手法
以苏州博物馆设计为例浅谈贝聿铭建筑设计手法摘要:建筑设计手法是落实设计构思,解决设计矛盾的技巧或手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建筑师创作的必经之路。
在建筑创作中运用合适的建筑设计手法,有助于建筑师更有效地解决特殊的设计问题,表达特定的建筑创作理念。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贝律铭的作品为例,从建筑设计技法的视角,对苏州博物馆中极具特色和借鉴意义的设计手法进行研究与分析,论述这些设计手法所达到的影响与效果。
关键词:贝律铭;传统观念;苏州园林;留白;自然光线;材料前言苏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人们对它的印象旧印象依然停留在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苏州的传统园林设计对苏州现代设计影响深厚。
贝律铭设计建筑的苏州博物馆,对传统苏州的形象在扬弃的基础上做了新的诠释,以下在几个特定的角度之上,对他的设计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阐释。
一、“留白”的设计手法留白是一种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绘画中的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压抑感,并留有想象的余地,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在中国画中,留白有着深远的历史,是画家在创作过程自觉形成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发展于唐朝,宋代达到盛期。
山水画和中国建筑设计本是同根同源的关系,中国的建筑随山水画的演变而发展。
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参照,当绘画的技法被衍生成为了建筑的设计手法,留白作为中国画中重要艺术手段,在中国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1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留白手法。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中的典范,“留白”也是苏州园林设计中最为精妙之处,无论是拙政园还是网师园,狮子园,园林中都有留白设计的体现。
最为常见的是把白墙用做一张宣纸,远看那些山水庭阁都像是画在纸上一样。
此外是苏州园林中的水池,也是很有智慧的留白,水池这类地方虽然没有布置一些实体的物件,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不仅可以调节园中的气候,而且水面的空使空间开朗疏阔。
若缺少了水,也缺少了许多诗情画意。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六、融合与突出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扶梯的转弯:与平常的扶梯设计有所不同,博物馆里少有的扶梯的转变处加多了一个转折。这样既可以减轻对人们造成的伤害,又能让扶梯加多了一个层次,体现出别致的设计感,丰富及有旋律。
展厅背景的空墙:展厅内由于光线不足,为了更好地展示文化物品,利用了苏州园林的借景取景手法,在厅内的正面墙上,空墙作背景透光,开了一个正方形的洞,洞内种有很多竹子。这样不仅解决了光线问题,还增多了一处自然美景,让游客的心灵又一次与自然接触。
八、总结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202X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三、功能流线分析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贝聿铭作品——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设计欣赏
贝聿铭作品——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设计欣赏
该设计来自91岁高龄的贝聿铭,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建筑外部在2006年已完成)。
占地4万5平方,白色石灰石几何式的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内部除了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还包括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
依水而建
碧海蓝天
博物馆外景
远望有梯级感
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内景之一
巨大的图案烘托出宗教的神圣感
深远的视野。
贝聿铭的作品分析
贝聿铭的作品分析南北两翼及收藏库设施大体由南北两翼构成,连接南北两馆的通道使整个建筑显得舒畅有致,这些通过建筑的平面图一目了然。
北馆主要展示东方美术品,而南馆则是西方美术收藏,地下两层均为服务空间。
北翼是收藏库群,而南翼则是理事和馆员们的办公室。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达到极致。
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
比如,为在南亚美术画廊展示的,公元2世纪后叶巴基斯坦的犍陀罗雕刻的顶部,专门设计7天窗。
从上面撒下的光线,极具神秘感。
现在收藏品仓库的设计则一反常规,它设计在最下层,因此在防水和防潮方面成为施工上的大课题。
所有的壁面都使用隔热材料,以防止由于室内外的温差而结霜。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建筑上覆盖的土渗水,采用了具有耐寒和耐根(即耐树根的侵蚀)性的,瑞士生产的防水剂,再在那上面筑水泥以防万一发生的事故。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和收藏问的空调系统设计。
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
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理想温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
而展示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光纤维材料作照明。
借景与造园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也有着同样的传统。
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
越过庭院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起在京都修学院离宫所见。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观点
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观点
贝聿铭作为著名的建筑师,对苏州博物馆的观点是十分独到的。
他认为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文化建筑,应该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内涵。
贝聿铭提出了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应该考虑的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承,要充分展示苏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苏州园林、苏绣、苏州地方戏曲等;二是功能要求,要满足展出、研究、教育、社交等多种需求;三是环境融合,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城市风貌,与周边建筑和谐相处。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上,贝聿铭强调了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要以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为基础,充分融入园林艺术元素,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同时,建筑要注重光线、空间、流线的处理,充分考虑展览陈列的需要,使展览效果更加优秀。
总之,贝聿铭对苏州博物馆的观点是建筑要注重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内涵,使建筑既有实用性又有美学价值。
- 1 -。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杰作,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
这座美术馆的设计理念源自于贝聿铭对于建筑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希望通过这座建筑,将艺术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艺术之旅。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其建筑结构上。
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现代材料与技术,打造出了一个外观简洁、内部空间开阔的建筑。
同时,建筑的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展览空间的布局上。
美术馆内部的展览空间被设计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观众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欣赏艺术品,感受到艺术作品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和体验。
同时,美术馆内部的灯光与空间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效果,让观众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空间的美学魅力。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上。
建筑师在设计美术馆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了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美术馆的建筑材料也选择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让这座建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座展示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美学的杰作。
通过这座建筑,观众可以感受到建筑与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这座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建筑与艺术的美好体验。
建筑大师贝律铭作品分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分析
地下通道:
立面分析
西馆的延续
19度的模矩
丰富的南立面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西馆在建筑材料上的统一产生的和谐关系:东馆的 建筑物高度,保持与宾州大道上建筑物相同,东馆的外墙 采用与西馆相同的大理石,将所有暗色石安排在下方,淡 色石置于上方,东馆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的 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内庭的空间作用不同空间大小形状质感高低不断的变化各空间围绕展览馆的中心三角形中庭相互交融形成流动的联系的空间纵横交错的楼梯纵横交错的天桥纵横交错的平台动态雕塑动态雕塑动态的空间中庭的空间向四周和上方延伸它给各展览空间创造了变化和衔接给你的眼睛换个花样因为你会感到疲劳的不只是游客的脚还有游客的情绪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Leabharlann 建筑地理:面临的困境:
1、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 市,取得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2、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3、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4、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 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1、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 轴线的尊重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2、等腰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 轴线的呼应 3、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 产生纪念性,对罗马式的西馆进 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 4、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作品设计风格及特点: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 处环境自然融合。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 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 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一座现代艺术馆,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技术,展现了贝聿铭对艺术、建筑和文化的独特见解。
在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空间和光线的精准控制。
他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充满了动态和变化,同时又保持了稳定和平衡。
光线在建筑内部被巧妙地引导和利用,使得艺术品在不同的时间和角度下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外观设计也是其独特之处。
他将东方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中国传统的韵味。
建筑的线条简洁流畅,同时又不失雕琢的细节,展现了贝聿铭对于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
在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建筑采用了许多环保材料和技术,同时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和通风,使得建筑在节能和环保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艺术、建筑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座艺术品,展现了贝聿铭作为建筑大师的独特魅力和才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特·强生博物馆(Herbert F.Johnson Museum of
物馆东馆是贝氏在美
NAJ一焉ARTs一磊TIu角
Art,Cornell University)、美国国家博物馆东馆
国的代表作,在竞争该
(National Gallery of Art,East BttUding)、波士顿艺
项目时,贝聿铭战胜了
的十大奇迹”之首。8 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
制度的自传,而这些经济与社会的限制和约束在建
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他直接聘
筑中主要是通过空间来表现出来的。
用了贝聿铭,这得到政府甚至当时反对党的支持,
对贝聿铭艺术博物馆进行空间上的品评,首先
于是才有今天成为法国巴黎新象征的金子塔。一座
要理清其社会经济前提条件。贝聿铭负责设计的博
庇乌斯与布罗伊尔(Marcel Breuer)o的影响下形成
同的空间设计手法。早期,重视寻求与城市环境得
了自己的建筑观。“工业发展中出现的建筑有两种
体的对话。埃弗森博物馆、德思莫尼斯艺术中心、
表现形式,浪漫主义和机械主义。前者是倾向于过
NAJ一岙>∞Ts一,写一TlJE
保罗·梅隆艺术中心和赫伯特·强生博物馆,通过
馆的内部,成为借入的自然景致。这种相得益彰的
伟,秩序和协调,在建筑材料上主要采用钢筋混凝
方法是早期空间设计常见的手法。
土。
中期,贝氏艺术博物馆通过积极地面对地理环
艺术博物馆外在空间的几何特性是现代主义的
境的挑战,产生赋有特色的空间形态。“在地形条
烙印,贝聿铭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理性,纯化建筑物
一美术与设计版FI鬲>RTS
万方数据
美秀博物馆的开山手笔和苏州博物馆的选址布局
上都有体现,其设计的自由度和大手笔作风曾是许
多建筑师不敢奢望的。贝聿铭也说过:“我用tl己独
特的方式诠释建筑,注释人生。真正想赚钱的业主
不会请我,真正有眼光的人并不多,评论并不是最
重要的,要坚持自己的路。骨131所以,贝聿铭总是以
官方设计师的姿态出现在公众场合,自由地创造着
艺术博物馆的空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委_艺AL
闰2埃弗森博物馆的螺旋楼梯图.卢浮宫博物馆的
0F
螺旋楼梯
二.城市环境既是制约因素。又受建筑
三.现代主义的雕塑性与几何性
空间的影响
贝聿铭是第二代现代主义建筑师,他在学生时
贝氏的艺术博物馆,城市环境因素是决定性的
期曾在哈佛大学得到格罗庇乌斯的亲授,并在格罗
制约因素,面对城市环境的制约,其各个时期有不
此外,贝聿铭善于根据建筑的基本构思和空间 要求,在建筑中安置大量的艺术品,利用雕塑品、
壁画、挂画和书法使空间产生人情味。这些雕塑品
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增强了空间的艺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互_芝AL
图3 左:室内可以观赏到山水画一般的景致
性,丰富室内的整体意境。
oF
右:新馆内的每一棵树都有非常讲究.都是姿态优美和
获时建筑才有乐趣。”【21 在巴黎的伟业证明
了贝聿铭花大价钱营 造的空间是得到官方
改变环境原有的空间,形成
誓翥器:‘髫毒篓答嘉誊柔牵
心.保罗·梅隆艺术中心.
赫伯特·强生博物馆)
是最不幸的艺术,因为它存在于限制和约束中。”中
认同的。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被列入“当代建筑
所以,不少实证主义者认为,建筑是经济制度和社会
与 实
供充足的博物馆建设资金。而卢浮宫扩建、日本美
铭以他的方案赢得了文物保护专家的赞许。到后
践
秀博物馆、卢森堡艺术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也是
期,个人财团的资金充足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日本
曰
收稿日期:2009-1 2-1 0 作者简介:刘珊(1 981一).女。山东青岛人.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原理。
贝聿铭艺术博物馆空间设计分析
刘珊(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 51 23)
[摘 要]本文以贝聿铭设计的艺术博物馆为研究主线,把十二个艺术博物馆归纳为早、中、晚三大时期.总结了同一时期
艺术博物馆在空间设计特征上的相似性,以及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别。影响空问设计的因素是多元化的.本文归纳总结了三
个决定空问的主要因素:城市环境、建筑结构和装饰细部.并分析其对贝聿铭艺术博物馆空间设计形态的影响。
建设 “交通中心”,玻璃金字塔是地下广场的入口。
四.内部空间的构成元素千锤百炼
中期的这两个项目都面临着巨大的城市环境的制 约,在空间设计上积极地面对挑战,形成了早期中
结构是建筑中永存的因素,在贝聿铭艺术博物 馆的内部空间中,能找到相同的建筑构成元素。早
小型博物馆不能比拟的空间。
期作品中成功的构成语汇和空间元素,都会不断地
质。通过光线塑造内部空间,通过景观加深空间感
①马赛尔·布罗伊尔:生于甸牙利的美国建筑家,研究和采用新技术、新材科,探索工业时代的建筑艺术.曾设计纽 约忘特尼艺术博物馆等项目
万方数据
的运用使空间流动起来,透过细细的格栅有秩序的
进入室内,并随着时间的变化游弋在扶手、楼梯、
墙面上,空间的灵动增加了室内东方文化的意境。
疑他能否胜任国家博
物馆,共十二个艺术博物馆,按时间段可以将其划
物馆这样庞大的项目。
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贝聿铭认为:。空间与形
反观贝聿铭,在对待大
一美术与设计版FI不≯卫Ts
式的关系是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的本质。…1 l因此在
型艺术博物馆的问题
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
上,几乎和赞助人的态
术 创
谐。庭院与花园继承了中国园林的形象。在空间设
庭,为空间带来新的视觉中心。中庭是贝聿铭艺术
作 与
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和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文
博物馆的核心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内部构成元素,
实
化痕迹,继承传统非形态的精神,这是对城市环境
同时又是采用自然光源和引进生态景观的主要介
践
反思后的完美解决方案。
晚期的日本美秀博物馆、卢森堡现代艺术博物’ 出现在以后的作品中。这些元素主要有:螺旋楼梯,
和苏州博物馆都建在相对独立的传统环境中。在环
挑出的阳台,天桥和中庭。
境与空间的关还可以通过多
地域环境的特点,使空间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美 秀博物馆的建筑巧妙地融干自然环境中,把世外桃 源和“禅宗”哲学作为审美观念延续下来。苏州博
TE记实版,2005(1 4):57.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 983:71. 【5】[意】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6:109.
一美术与设计版FI不》RT∞一吊璺一咎10/o_l
环境的温雅。在贝聿铭后期的艺术博物馆中,光线
去的,后者是倾向于未来的0一【5】机械主义的表达形
空间形态与建筑材质上的雕塑性,改变环境原有的
式是建筑纯化的几何特性。早期贝聿铭的艺术博物
空间,形成新的城市景观(图1)。反之,城市的自
馆在体量和建材上都具有鲜明的雕塑性,这种雕塑
然景色也可以通过大窗口和玻璃幕墙,引入到博物
性以几何性为基础,在建筑体量上表现为壮观、宏
线条柔和的
自然性体现在景观与空间的关系上,生态景观
能使建筑物的内外环境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提升
受,体现了贝聿铭对于细节和装饰的重视。以上四 个内部空间的主要元素不分地域、不分时间的出现 在艺术博物馆中,并且在形式,空间,建材和技术 上不断进化,促使贝聿铭艺术博物馆的建筑水准不
室内空间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气氛。在贝氏的艺术博 物馆中,以窗取景,外在的城市环境与自然景观通 过窗口和玻璃幕墙等元素引入室内,成为可以在室 内观赏的景致(图3)。同时,博物馆的中庭也是生
NA芒一紊ARTs—NST—UTE
断提升。
态景观内部化的重要媒介,通过文章中分析的三种
五.装饰细部元素具有人情性与自然性
方式,在建筑空间内恢复了自然,使自然成为空间 的一部分。
建筑的空间受光线及落影位置的影响,也受自
然景观的影响。光线,景观和艺术品,是贝聿铭的 博物馆装饰细部永远的主题。装饰细部与空间的关 系主要由建筑的光环境、自然景观以及装饰艺术品 决定,并使空间具有人情性与自然性。
①“Most unfortunate of the arts.precisely because it j9 confined and constrained to remain exactly what it is.’布鲁诺·赛维.建
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06:2 2 2.
说:“你别问项目花了多
钱以外的方面有所收嬲雪蒋譬至黍矗雪丧 一.经济支持与官方认同是前提条件
少钱,只有在时间和金 图1 早期的艺术博物馆寻
每一座建筑空间都是一项建筑任务书的产物, 而任务书是根据主持建设的各个国家和个人的经济 条件来限定的。把建筑的空间归于它所属的时代去 解释,就必须面对社会这个前提条件。由于“建筑
术博物馆西馆(Museum of Fine Arts—West Wing
建筑大师路易·康。康
and Renovation)、卢浮宫扩建工程(Grand Louvre—
落败的主要原因是他
Phase I、Grand Louvre—Phase II)、日本美秀博物
那种诗人气质使人怀
馆(Miho Museum)以及最后的“封笔之作”苏州博
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本文
度是一致的。东馆初始
以艺术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为研究内容,了解作品的 的估算经费是二千万
p吊∞一壁一
社会背景,体会作品的文化底蕴,概括作品的空间
美元,结果花费是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