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高中数学概念类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概念类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8a1c39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高中数学概念类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概念理解与运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定义、性质和运用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具体问题或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性质,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及逻辑关系。
3. 示例分析:通过实际例题以及应用题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概念的具体运用方法和解题技巧。
4. 教学练习:设计一定数量和难度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概念。
5. 拓展延伸: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或延伸阅读材料,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拓展知识面。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等。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馈:通过作业批阅和课堂检测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bede1f7f1922791788e869.png)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应该准确地提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并在解决各类问题时灵活应用数学概念是新课标下数学概念的教学要求。
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如何在这一要求下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我认为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一环。
下面我从引入概念、解析概念、巩固概念三个方面谈谈对概念教学。
一、引入概念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下面介绍几种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1.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概念。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概念。
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创设趣味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概念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从问题分析中,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形成的概念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 从最近概念引入新概念。
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数学概念往往是“抽象之上的抽象”,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的系统。
公理化体系就是这种系统性的最高反映。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经验引入概念,使相应的具体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形式定义,而且有利于建立起关于概念的恰当心理表征。
使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变成对知识的融合。
二、解析概念生动恰当的引入概念,只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新概念,还必须多角度、多方位的解析概念。
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解题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要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一个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从多方面着手,适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解剖概念,充分认识概念的科学性,抓住概念的本质。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开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c0e27fa417866fb84a8efd.png)
些小 物品作为商 品 ,几个同学 当营业 员 ,其他 同学 当顾 客 买商 品 ,学生 由于是 自己亲 自充 当了售货员和顾 客 ,对 人 民币就会有较清楚 的认识 。创设这样 的情境 ,将 抽象 的知 识情境 化 、具体化 ,学生学习数学就更加 具有亲 切感和现 实感 ,他 们在购物 的过程中不但认识 了人 民币 。还体验 到 了数学 与生 活的密切联 系。 总之 ,创设 新颖 、独特而 有趣 的数学情境 。能很 好地 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动机 ,学 生学 习数学知识就会 由被 动接受 变为主动进取 ,提高学 习效果 。 ■
步学好数学 公式 、法则 、定理等数学 原理 。下面 ,笔者
创 设 问题 情 景 。揭 示 概 念来 源
思想 ,要 贯穿高 中数学教 学的始终 ,帮助学生逐 步加深 理
解 。数 学 概念 是 数 学 之 本 、解 题 之 源 , 学好 它 既 是 基 础 又
一
从 四 个 方 面谈 谈 在 数 学 概念 教 学 中 的 体 会 :
这 是 一 个 简 单 的题 目 ,但 由于 学 生 对 函数 概 念 掌 握 不 清 ,对 函 数 的 了 解 还 停 留 在 fx 这 样 一 个 符 号 上 ,不 知 道 ()
则 、结 论 的发 展过 程和本 质” “ 教学 中要 引导学 生经 , 在 历从具 体实例 抽象 出数学 概念 的过 程 ” 。因此 ,一 个 数学
【 关键 词 】数 学概念 变式训练
《 中数学课 程标 准》指 出 :数 学 教学 中应加 强对 基 高
本 概 念 和 基 本 思 想 的理 解 和 掌 握 .对 一 些 核 心 概 念 和 基 本
不知道怎 么下手 。所 以说数 学概念教学是 中学数学 教学 的
高中有关数学概念的教案
![高中有关数学概念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278c8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d.png)
高中有关数学概念的教案
学科:数学
年级:高中
课题:数学概念的介绍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包括数字、代数、几何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
1. 数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 数学概念的分类和逻辑关系。
教学难点:
1. 数学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实际意义;
2. 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什么是数学概念,为什么需要学习数学概念;
2. 分类讲解数字、代数、几何等数学概念的基本特点和应用;
3. 通过示例和图表展示数学概念的具体含义和意义。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讨论。
四、拓展实践(10分钟)
1. 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应用数学概念;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发现。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励学生对数学的继续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
1. 本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和挑战;
3. 如何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75b1f2d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2.png)
课堂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黄志福摘要:在新课程逐步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体系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提出了各种全新的要求。
为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需要多关注教师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让师生能够从根本解决学习问题、学习要求。
本文将以新课程为视角,阐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思路,希望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一门十分严谨但也非常灵活的学科,数学在高中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难的科目。
不少学生由于跟不上进度,所以最终出现了厌学心理。
为了在高中数学中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兴趣度激发,用适合学生的条件和环境焕发课堂活力,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兴趣正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一样,不同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风格也是不同的。
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长时间摸索和尝试总结得来的方式,其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魅力和个人个性。
在面对个性化十足的高中生时候,教师不可以用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而是要用更贴合学生实际,能够展现自我魅力的教学手段。
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性格特征开展教学[1]。
首先教师需要快速了解新鲜事物,掌握新鲜事物的学习方法,要创新过去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提前备课,严密的剖析数学教材,化难为易、化整为零。
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删减内容。
要做好教案材料的重新整理。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用自己所擅长的方法,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的形式。
高中教师需要多样化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2]。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难易度合理调整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多加关注学生行为和表现。
要从学生反应条件选择教学对策。
要多关注学生反映和情况。
洞察学生接受能力,做好教学方式调整。
教师需要明白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而不是一直跟随着课时进行活动。
高中数学概念课程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概念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8af2c8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ab.png)
高中数学概念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高中数学概念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动力。
教学内容:
1. 高中数学基本概念的复习和巩固
2. 集合与映射的介绍及应用
3. 数列与级数的基本概念
4. 函数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5. 极限的概念和相关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30分钟):老师介绍和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示范如何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3. 练习与巩固(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拓展应用(15分钟):学生通过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拓展应用,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践:通过举例、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3. 分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评估方式:
1. 课堂练习: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和考试: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10c6bdcf2cc58bd63186bdbf.png)
中熟悉 的事例 , 与概念有 明显联 系 、 通过 直观性 的例子 , 使 学生在对 具体 问题 的体验 中感知概 念 ,形 成感性 认识 , 通
四、 运用 数学概 念解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巩 固概念 在 心理学 研究表 明 , 概念一旦 获得 , 如不 及时巩 固, 就会
过对 一定数 量感 性材 料 的观察 、 分析 , 炼 出感性 的 本质 被遗忘。 提 在概念教学过程 中, 经常会出现这样情况: 学生课 却不会 应用 概念 去解 决 问题 , 而且 对知识 的 属性 。如 在“ 异面直线 ” 概念 的教学 中 , 教师应 先展示 概念 堂 上 听懂 了 ,
识, 同时也经 历 了概念 发生发 展过程 的体验 。
’
二、 在寻 找新 旧概 念之 间联 系的上 掌握概 念 学 中有许 多概念 都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 如平行线 段与 平行 向
生 运用 平 面解析 几何 中学 过 的知识 ( 如两 点 间的距 离公 性 质 , 出 了各种不 同的解 法 , 的学生 应 用共 线 向量 的 提 有
把 巧妙 地解 答 了 教学 中应 善于 寻找 , 析其 联 系与 区别 , 利于学 生 掌握 念 , 点 D的坐 标 和 向量的 坐标联 系起 来 , 分 有 概念 的本 质 。再 如 函数 概念有两种 定义 , 一种 是初 中给 出 的定 义 , 是从 运 动变化 的观 点 出发 , 中 的对应关 系是将 其
课改 沿 教 学 前
新课标下高 中数学橛 念课的教 学
一 广 西 民族 高中 陈本 政
分 多角度 、 多层 次地剖 析概 在新 一轮 课程 改革 中应 清 醒认识 到 概念 教学 是 中学 对 概念逐字 逐句加 以推 敲 、 析 、 数学 中至关重要 的一项 内容 , 是基础 知识和基 本技 能教学 念 , 发学 生来 理解 和掌 握概 念 , 启 防止学 生 片面 地学 习概 的核 心 , 正确理 解 概念 是学好 数 学 的基础 , 好概 念 是学 念 , 学 以致 于引起 概念 间的混淆 。例 如在 奇偶 函数概念 的教 好数学最 重要 的一 环 。 么在新课标 下如何 才能帮 助学生 学 中 , 引导 学生分 析奇 偶定 义 中的 fx) x 同 时有意 那 要 ( 、一 )
高中数学教学概念课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概念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dfaa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d.png)
高中数学教学概念课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
1. 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2. 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数学概念?
2. 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
3. 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哪些数学概念?这些概念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二、讲解数学概念(15分钟)
1. 向学生解释数学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
2. 举例说明数学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 利用图表等形式展示一些常见的数学概念及其应用。
三、讨论与思考(20分钟)
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并尝试应用已学的数学概念来解决问题;
2. 让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3. 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些数学概念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什么?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寻找更多与数学概念相关的例子,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资源:
1. PowerPoint课件或黑板白板;
2. 图表、实例等教具;
3. 讨论问题的提纲和范例。
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7ce2bd47f1922791688e8e6.png)
概 念 教 学 是 中学 数 学 中至 关 重 要 的一 项 内 容 ,是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教 学 的 核 心 。 正 确 理 解 概 念 是 学 好 数 学 的 基础 , 学好概 念是学 好数学 最重要 的一环 。 传 统 的 数 学 教 学 模 式一般 是重解题轻 概念 , 而在新课 标 的要求 下 , 高 中 数 学 概 念 课 的 教 学 要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的 教 育 理 念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体性 ; 激发学 生学 习概念 的兴趣 , 让 学 生 体 会 概 念 产 生 的 源 头, 亲历 概念 形成 的过 程 ; 自主 抽 象 概 括 形 成 概 念 , 自觉 应 用概 念解决 问题 。 一些 学生 之所 以学不好数 学 , 其 实 最 根 本 的原 因 是 对 概 念 的理 解 不 清 , 以 至 于 应 用 与 转 化 方 面 出 现 较 大 的 困难 。 关 于 高 中数 学 概 念 的 教 学 笔 者 作 以 下 分 析 与 思考 。 在 体 验 数 学 概 念 产 生 的 过 程 中认 识概 念 数 学 概念 的 引入 , 应从实际出发 , 创设情境 , 提出问题。 列 举 与 概 念 有 明 显联 系 、 直 观 性 强 的例 子 , 使 学 生 在 对 具 体 问 题 的体 验 中 感 知 概念 , 形成感性认识 。 通 过 对 一 定 数 量 感 性 材 料 的观 察 、 分析 , 提炼 出感 性 材 料 的 本 质 属 性 。如 在 “ 异面直线 ” 概 念 的 教学 中 , 教 师 最 好 先 陈述 概 念 产 生 的背 景 。 如 在 长 方体 模型 中. 让 学 生 观 察 长 方 体 的各 条 棱 中 , 是 否 存 在 两 条 既 不平 行 又 不 相交 的直 线 ?若存 在 , 请 找 出 来 。教 师接 下 来 告 诉 学生 像 这 样 的两 条 直 线 就 叫做 异 面直 线 。 接着 提 出 问题 : “ 什 么是 异面直线 ?” 让学生相互讨论 , 尝试描述 , 经 过 反 复 修 改 补 充 后. 给出简明 、 准确 、 严谨 的 定 义 : “ 我 们 把 不 在 任 何 一 个 平 面 上 的 两条 直 线 叫做 异 面 直 线 。 ” 经 过 了学 生 的直 观 感 知 . 在归 纳 概括 的基 础 上 , 再 让 学 生 找 出 教 室 或 长 方 体 中 的异 面 直 线 , 进 一 步加 强 对 概 念 的理 解 。 最 后 以平 面 作 衬 托 . 引导学生画出 异 面 直线 的 图形 。学 生 经 过 以上 过 程 对 异 面 直 线 的 概念 有 了 明确 的认 识 . 同 时 也 经 历 了 概 念 发 生 发 展 过 程 的体 验 . 更 有 利 于对 概 念 的把 握 。 二、 在 挖 掘 新概 念 的 内涵 与 外 延 的 基 础 上 理解 概 念 个新概念的引入 , 无 疑是 对 已 有 概 念 的 继 承 、 发 展 和 完 善 。有 些 概 念 由于 其 内 涵 丰 富 、 外延 广 泛 等 原 因 , 很 难 一 步 到 位, 需要 分 成 若 干 个 层 次 , 逐 步 加 深 提 高 。如 三 角 函数 的 定 义 的教 学 , 经历 了 以下 三 个 循 序渐 进 、 不 断深 化 的过 程 : ( 1 ) 用 直 角三 角 形 边 长 的 比刻 画 的 锐 角 三 角 函数 的定 义 ; ( 2 ) 用 点 的坐 标表 示的锐 角三角 函数 的定义 ; ( 3 ) 任 意 角 的 三 角 函 数 的 定 义. 等等 。可 见 , 三 角 函 数 的 定 义 在 三 角 函数 教 学 中可 以 说 是 重 中之 重 , 是整个 “ 三角” 部 分 的奠 基 石 , 它贯穿于与“ 三角” 有 关的各部分内容, 并 起 到 关 键 的作 用 。所 以 重 视 概 念教 学 , 挖 掘 概 念 的 内 涵 与外 延 , 对 于 学 生 理 解 概 念 显得 更 加 有 必 要 , 常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b0aae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3.png)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高中数学是学生必选科目之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来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教学策略1.把握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也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强化课程的“覆盖度、连贯度、关联回”等核心素养。
2.注重实际应用。
针对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要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模拟、演示、研究等非传统教学手段。
二、案例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们以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三角函数为例来讲述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目的:深入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特点及常见图像,并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式。
教学案例:1.教师设计了一张PPT,展示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和图像,让学生通过PPT了解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图像。
2.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例如基站角度的测量、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三角函数应用等,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函数的计算和求解实际问题的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教师通过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有更深层次、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函数的特点和应用,并能够通过实践习题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2ceac42fe4733687e21aadb.png)
要激 发学 生的好奇心 ,就要不断发 现社会 生活与实践 活动 中
否有效 的标 志。在这一有效教学 的过程 中 ,教师 能够 有效讲授 知 的数 学问题 , 多问个 “ 为什么 ” , 提 出新 问题 是研究 的 目的。研 究性 识、 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 、 有效激励学生。 学习的过程就是不 断提 出新 问题 的过 程。新课标 中指 出 : “ 数学教
一
、
要解决 哪些 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确定 与叙 写教学 目标 、 处理与准备 学习都是新课标倡导 的新 的学 习方 式。探究学习是从 现实生活 中 教学材料 、 选 择 主要教 学行 为 、 编 制教学组 织形式 、 形 成教学方 案 选择 和确定研究 主题 , 通过学 生 自主 、 独立 地发现 问题 , 搜 集和 处 等 。检验教案的有效性 , 需要 根据教学实施行为 的课堂教学效益判 理信息 、 表 达与交 流等探索活动 。在高 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 定 。课堂教学实施 策略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方 案而发生在课 堂 内的 可切人研究性学 习的探索 。教师应把握住“ 遵循大纲 、 教材, 但又不 系列行为 , 包括 主要教 学行 为 、 辅 助教学行 为与课堂 管理行 为。 拘 泥于大纲 、 教 材” 的原则 , 在结 合生产 、 生 活 实 际 适 当加 深 、 加 宽 课 堂教 学评 价策略是对课堂教学活 动过程与结果进 行的一 系列 的 的基础上 , 选出探究的切入点。比如 , 在引入复数的概念 时 , 把数的 价值判断行 为。评价指标 围绕存在 的问题设计 , 着 眼于学生课堂表 发展过程 与生产 、 生 活的发展结合 起来 , 正是在 实践 的推 动下 , 出
每毂=
叠|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ca35043b43323968011c92cb.png)
念; 改进 教学 设 计 , 发 学 生 学 习 热情 导 学 生 探 激 引
索 , 强数学 概 念 的理 解 . 时 , 师 在 进 行 教 学 设 加 同 教 计 时 , 充分 考虑学 生 的 真实 感 受 , 要 真正 实 现 以学 生
些 看 法.
[ 关键词] 数 学概念 ; 数 学素养 ; 思维品质 ; 高中新课标 ; 概念教 学
[ 中图分类号] G 3 . 63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 —19 (0 0 0 0 5 0 6 1 66 2 1 )4— 0 9— 3
21 0 0年 4月
江苏教 育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 )
Ju a f i guIstt o d ct n( aua S i cs o r l a s ntue f u a o N trl c n e) n oJn i E i e
Ap ., 0 0 r 21
第2 6卷
第 4期
学教学 中起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应重视在数学 概 念教 学 中培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入 是 概 念 教 引 学 的第 一 步 , 是 形成 概念 的基础 . 念 引入 时教 师 也 概
要鼓 励 学生猜 想 , 即让 学 生 依 据 已有 的 材 料 和 知识
为主体 , 激发学 生的学 习热情 , 励他们 主动 去探 鼓 索, 理解概念的本质.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 课教学?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 谈一些粗浅 的
Vo , 6 No 4 l2 .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 中数学概念教学
张 峰
( 常州 市青龙 中学,江 苏常州 2 3 1 ) 10 7
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概念课教学初探
![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概念课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b0f23dc84254b35eefd340b.png)
质量 。如 何搞 好新 课标 下 的数学 概念课 教 学 ?笔 者结 合参 和理 解 是不容 易 的,要 经历 一个 多次接 触 的较长 的过程 。
在体验 ,应从 实 际出发 ,创 设情 景 ,提 出问
题 。通过 与概 念有 明显 联系 、直 观性 强 的例 子 ,使学 生在 和发现概念 在解决 问题 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 教学的一个重 对 具体 问题 的体 验中 感知概 念 ,形成 感性 认识 ,通过 对 一 要环节 ,此环节操作 的成 功与否 ,将直接影 响学生对数学概 定 数量 感性材 料 的观 察、分 析 ,提炼 出感 性材料 的本 质 属 念 的巩 固, 以及解题 能力 的形成 。例如 ,当我们学习完 “ 向 性 。如在 “ 异 面 直线 ”概念 的教 学 中,教 师应先 展示 概念 量的坐标 ”这一概念之后,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提出问 产 生 的背景 ,如 长方体 模 型和 图形 ,当学 生找 出两条 既 不 题 :已知平行 四边 形 的三个顶 点 的坐标 分别是 ,试 求顶 点 平 行 又不相 交的 直线 时 ,教师 告诉学 生像 这样 的两 条直 线 就 叫做 异面 直线 ,接着 提 出 “ 什 么是 异面 直线 ” 的问题 , 让 学 生相互 讨论 ,尝试 叙述 ,经 过反 复修 改补 充后 ,给 出 的坐标 。学生展开充分 的讨 论,不少学 生运用 平面解析几何 中学 过 的知 识( 如 两点 间的距离 公式 、斜 率 、直线方 程、 中 点坐 标公式 等) ,结合平行 四边形 的性质 ,提 出 了各 种不 同
一
中的每 一个 元素 与象集 合 中唯 一确定 的元 素对 应起 来 。从
述变量 之 间的 依赖 关系 的重 要 数学模 型 ,函数 可用 图象 、 表格 、 公式等表 示 ,所 以高 中用集 合与对 应 的语 言来刻 画
高中数学优质概念课教案
![高中数学优质概念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33297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d.png)
高中数学优质概念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概念、定义和公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概念、定义和公式。
2. 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道简单问题或引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Step 2:概念介绍(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定义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说明具体应用。
Step 3:练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并对错题进行讨论,澄清学生的疑惑。
Step 4:实际应用(1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要点,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加练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探索,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
的效果。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概念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ceba1b0b4e767f5acfce94.png)
【 关键词 】 新课标 高 中数学教学 数学概念
【 中图分类号 】 G 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2 4 —0 1 3 8 —0 2
第二 , 重视 概念 中的重要 字词 准确 、 简洁呈 现数 学概 念 的 内容 , 数 学思 维 的严 密性 、准确 性 ,形 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 。 第三 , 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 同 个 概念 在不 同的学 习 阶段 给 出的概念 是不 一样 的 , 需要 掌
2 . 不 足 之 处
概念 的巩 固和运 用 。 考 虑到 学生 的接受 能力 , 一般应 采 取 以下几 个步 骤 , 逐 步加深 的教 学方法 : ( 1 ) 初 步直接 运用 。 直接运用概念 , 一般在新课中即可进行。 ( 2 ) 逐步提高的应 用。如概念的延伸 、公式的变形等 ,可以在习题课 中进行。 ( 3 ) 与其 他 知识 的交叉 、整合 。此 步骤 难度较 大 ,可 以在 复 习课 中进行 。 3 .概 念教 学应 由 “ 讲授 型 ”向 “ 探 索型”转 变 传 统概念 教学 注重讲 授 , 把课 本上 一些需 要学 习 的概念 稍 加分 析 , 然后 无论 学生是 否理 解先 背下再 说 。以前教 师经 常说的是: 先记下然后通过做题慢慢理解。传统概念教学对
二 新课 标下数 学概 念教 学 的建议
1 .概念 的形 成
于教学的重点不清 ,如一节概念课 4 5分钟教师只用 2 0 %的 时间讲述概念 , 而用 8 0 %的时间来做题 , 题海战术成为学习 数 学概 念 的法 宝 , 靠 课后 的练 习再来 探索 概念 的本质 , 有点 本 末倒 置 。 现代概念教学应注重向 “ 探索型”转变 , 教学过程应以
例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例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1c4972f46527d3240ce0fd.png)
例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湖北省广水市一中刘才华(邮编:432700)摘要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的教学模式,提出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概念产生的源头;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自主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自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1高中数学概念的重要地位《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则强调数学教学应当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达到理性认识.高中数学概念是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2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尽管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都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但现在许多教师仍然存在着“重解题技巧的教学,轻数学概念的教学”的倾向,一些老师还刻意追求概念教学的最小化与习题教学的最大化,还美其名曰“快节奏,大容量”.实际上是应试教育下的典型的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使得学生也出现两种错误的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概念学习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是机械的、零碎的认识.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情况下,无法形成能力前提下,匆忙去解题,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型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颖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底的题海之中.3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概念课教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改进概念课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轻视概念的学习转化为自觉主动的重视概念学习,提高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3.1 重视数学概念的引入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因此引入数学概念就要以具体的典型材料和实例为基础,揭示概念形成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体会到概念产生的源头;要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在概念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由材料感知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并引导学生把背景材料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下面介绍几种引入数学概念的方法.3.1.1 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概念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数学概念的引入上,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熟悉事例.并且注意选取事例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选取贴近学生的认识经历,能够反映概念本质特征的事例.案例1:数列极限的概念引入,从学生都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砍木棍引入: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著的《庄子·天下篇》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要求的理解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要求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e27a951f8c75fbfc77db2fe.png)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要求的理解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
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是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重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的教学?笔者的粗浅看法如下: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
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
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
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概念课高中数学教案
![概念课高中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ecc4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9.png)
概念课高中数学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描述它们的特性和联系。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2. 区分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特性;
3. 能够熟练运用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特性
教学难点:区分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差异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3. 教案: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是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线性方程的概念及表示形式;
2. 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表示形式;
3. 线性方程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三、练习(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解答,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四、讨论(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通过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要突出线性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特性,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9f90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2.png)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教学研究及实践。
一、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新课标的提出将深刻影响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这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不能再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要面对新课标的挑战,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包括任务型教学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探究式教学设计等。
二是教师授课能力,包括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三是教师课堂管理能力,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时间管理、学生学习状态的调节、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四是教师评价能力,包括能否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发展情况。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理念,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二是注重课堂教学探索和实践创新,积极开展任务型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实践研究,积累成功的教学案例和经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c76fde7e009581b6bd9eb3a.png)
力 。当然 , 教学 的对象是学生 , 所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
心,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鼓 励学 生 自主发 现和探索才 是教学 的
参考文献 :
[ 1 ] 王瑛. 新课标 背景下的高 中数学概念教 学有效性的若干尝
目的。本文将 以下三点简单介绍提升概念教学质量的措施 。
质理解认识 。数学概念是 客观事 物的数与形 的本 质属性的反 映 , 简练 的几句话 。老 师应该将 概念 的产生设置成一个故 事 , 创设故 是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 , 是数学学 习的基础 。然而 , 在传统 事情境来讲给学生 听。通过 这种 办法 , 相 信学生定能对一个概 念
教学模式 中, 很多老师只重视解题 而忽视了概念 的教学 。换 句话 产生感性 的认识 。继而在大量感 性的知识 当中得 出理性 的知识 , 说, 老师在教授概念时 , 很 少要求学生做到对 概念的本质理解 , 只 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如 , 在讲解“ 数列极限” 概念时 , 教师能够从 庄子》 的砍木棍 的故事讲起 ,庄 子让学生每天将木棍 的一半 砍 要学生做到 大概 了解 即可 , 或者能 死记硬背就可 以了。这是应试 《 教育 的弊端之一 。应试 教育使 得老师和学生 深陷题海战术 , 忽略 掉 , 这可 以无 限制地进行下 去。相信学生很快能理解数列极 限的
1 . 引入式概念教学
2 0 1 3年 9月 8日
● 学科 教学
摘
要: 《 普通高 中数 学课 程标 准( 试验 ) 》 ( 文 中简称新课标 ) 中强调 : 数学教 学的 目的在 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 这就 要求高 中数
学教学重视概念教学这 一块 。而高中数学教学恰恰在概念教 学这 一块 不够 重视 , 为改变这 一不 良现状 , 现探讨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以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
摘要: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代写论文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二是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三是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四是在应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概念认识理解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解题、轻概念,造成数学概念与解题脱节的现象。
有些教师仅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而已,认为概念教学就是对概念作解释,要求学生记忆。
而没有看到像函数、向量这样的概念,本质是一种数学观念,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数学方法。
一节“概念课”教完了,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剩下的是赶紧解题,造成学生对概念含糊不清,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质量。
另一方面,新教材有的地方对概念教学的要求是知道就行,需要某个概念时,就在旁边用小字给出,这样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是造成学生不会解题的一个原因。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呢?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
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
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
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
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苦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
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 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由此概念衍生出:①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
②三角函数线。
③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④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⑤三解函数的诱导公式等。
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
“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平面角与空间角、方程与不等式、映射与函数、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等等,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再如,函数概念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初中给出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与唯一确定的函数值对应起来:另一种是高中给出的定义,是从集合、对应的观点出发,其中的对应关系是将原象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与象集合中唯一确定的元素对应起来。
从历史上看,初中给出的定义来源于物理公式,而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可用图像、表格、公式等表示,所以高中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抓住了函数的本质属性,更具有一般性。
认真分析两种函数定义,其定义域与值域的含义完全相同,对应关系本质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所以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致的。
当然,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的较长的过程。
四、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数学概念形成之后,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认识概念的“原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和发现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此环节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巩固,以及解题能力的形成。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尽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从而激发了
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
除此之外,教师通过反例、错解等进行辨析,也有利于学生巩固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的基本理念,概念教学是数学“双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通过数学概念教学,使学生认识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
通过概念课教学,要力求使学生明确:(1)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产生背景。
(2)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服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
(3)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
(4)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
(5)运用概念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
目前,课时不足是数学新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这会使数学概念教学受到严重冲击。
既便如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例子要更换,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要大胆删除,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本质的目的。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
概念本质的目的。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