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它以三种不同的体系结构出现:社会环境体系、学校环境体系和家庭环境体系。每一个个体都是在这三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这三种不同的体系结构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况。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没有具体的答案,一下是环境与人的关系的一些观点,答案大家自己组织吧
第二章
1、什么是模式?它的功能作用?
答:把握模式的含义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即模式是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模式是一种理论,而非工艺性方法、方案或计划。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他是经理性思考高度抽象概括后,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卡尔多伊奇曾经探讨过传播模式在社会科学研究应用中的功能,提出了模式的四种主要功能:组织、启发、预测和测量。1、组织:模式能够将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要素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排序和联系,从而帮助我们将复杂的传播问题概念化。2、启发: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不仅具有组织传播要素的功能,还应该成为引出新的、未知事实与方法的手段,进一步扩大和开展研究的范围与内容,分析和解答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3、预测:模式可以对人们尚未了解的事情进行解释,并且允许一定范围内,从形式到完全量化,对传播进程及结果进行估算或提供依据。4、测量:模式能够在一定精确度上做完全量化的预测,这种测定可以只是一种排列次序,也可以是一种比率或具体的数值。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1.传播学与教育传播学的关系?
答:教育传播学应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解析整个教学、教育过程,而教学、教育过程就是运用媒体把知识、技能和意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自觉、积极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传播学提供了研究教育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2.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答:P13——P14.
2、常用的传播模式有哪些?这些传播模式分别由谁提出的?从哪些方面去分析问题的?
答:1、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简单、扼要地列出了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亚里士多德提出说话的人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要对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听众构思其演讲内容。这一模式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讲。亚里士多德虽然列举了传播的要素,但对要素间的关系及传播过程没有明确说明。2、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这一模式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不涉及传播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关系。3、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噪音构成。“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4、贝罗传播模式:这一模式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大众传播学和行为科学等理论,解释在春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它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贝罗传播模式对于我们用于研究教育传播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它的最大贡献是从信源到传播者,从信宿到受播者,将人们的研究视野由技术引向了人。但是这一模式没有注意到传播过程中的干扰问题。5、施拉姆系列传模式:(详见P37——P38)6、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的目的是想以保有以前那些简单模式特点——传播双方与外界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方式,来达到反映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的效果。这个模式的特点有:(1)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2)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3)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播
3、教育信息有什么特点?
答:(1)多源性(2)模糊性(3)易得性(4)易变性(5)快速呈现性(详细内容见P64)
第四章
1、什么是符号?
答:凡是能够指代或者表述某一事物标志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递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因此,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它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
7.传播的类型
答:1、大自然的传播2、动物的传播3、人类的传播(分四个小类):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4.机器的传播。
8.传播的功能学说有哪些?
答:1、拉斯威尔Biblioteka Baidu出传播有三个社会功能:(1)环境监视(2)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2、赖特在拉斯威尔的三个功能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3、德弗勒在他的著作《大众传播的各种理论》中,对这些范畴作了补充,不过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这些范畴。4、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1)获得消息情报(2)社会化(3)动力(4)辩论和讨论(5)教育(6)发展文化(7)娱乐(8)一体化。5、施拉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较为全面的传播的功能,并且认为每个功能都有一个外向的方面和一个内向的方面。根据施拉姆的观点,一般将传播的功能归纳为探测、协调、教育和娱乐四个方面。
3、传播模式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发
答:(1)说明了教育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2)指出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双向性(3)确定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4)揭示了教育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5)明确了教育传播过程中媒体的作用。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息?
答:(1)在日常生活中:信息主要具有以下三层含义:a、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b、信息是一种能加以运算、加工、处理的数据与符号c、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2)从信息论的角度:信息是指减少或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3)从哲学本质的角度: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是教育信息?
答:简单的说,教育信息是指涉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从狭义的角度,教育信息主要指教育内容,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则还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有关的其它所有信息,如教育管理信息、评价性信息、干扰信息。从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来看,对教育信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后者。
4)从教育传播内容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诸如课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案等在教育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对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制定教学大纲,或选用教科书,增删教材内容及采集和取舍其他教育信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从教育传播媒体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着重研究了现代教育传播媒体的运用。它帮助、指导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用好教学媒体,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6)从教育传播效果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教育传播的效果原理、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实际上教育传播效果正是教育传播机构、管理者、传播者的共同追求。
6.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答: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教育传播学旨在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教育传播学是一门涉及现代社会大教育的学科,通过对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与过程的研究,揭示教育传播规律,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
2、如何优化(教育传播)环境?我们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答:优化教育传播环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大家自由拓展
(1)突出教育传播的目的性,
(2)减少噪音对传播的不利影响;
2)从受教育者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学生即教育信息的接受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其接受教育信息的生理、心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和心理障碍、分析其学习目的动力等对教育传播的影响和作用。这使得教育者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有一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完成。
3)从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各种传播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认识教育传播过程和现象,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应采用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手段来完成教育信息的传播。
对人类而言,环境是指人生活的空间范围内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也称人类环境。人类环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等其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他社会环境。
2、什么是教育传播媒体?
答:教育传播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传媒等。包括语言、板书、板画、图片、实物教具、投影、录音、录像、VCD和多媒体计算机等。
3、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答:1、教育传播媒体的认知功能:(1)媒体可以提供具体的经验(2)媒体是交互工具、认知工具(3)媒体是连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桥梁(4)媒体可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2、教育传播媒体的教育功能:(1)改进教学方法(2)管理教学(3)实施特殊教育(4)“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的教学功能”。
3.大众传播和教育传播的特点。
答: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必须是职业传播者。2、大众传播活动必须借助大众传播媒体。3、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4、大众传播活动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定时地、周期性地进行5、大众传播的对象是分散的、广泛的和不确定的。6、大众传播的反馈不及时,效果不直接。
教育传播:1、受者的特定性与自觉积极性2、传播者的异控性3、信息内容的系统性与目的的明确性4、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答:语言符号是指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包括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两个部分,具有逻辑性、灵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非语言符号是指借助姿势、声音和艺术形式等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符号之外的各种符号,具有连续性、非线性和真实生动等特点。非语言符号不像语言符号那样具有词汇形式、语法规则、语句结构和语义内容,它只是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段音乐、一个物件、一张图片、一个空间位置或一种传播环境等等,它们都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一定的信息。
语言符号的结构特征:1、系统性2、线条性3、二层多极性4、开放性;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普遍性2、重要性3、丰富性4、形象性5、多维性6、隐含性7、可靠性
第五章
1、什么是媒体?
答:媒体在《信息技术词典》中被定界为:(1)在通信中指通信介质,是用于(2)泛指承载信号的固定或可移动载体,如软盘、光盘、磁带等;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指从信息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具体有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等。
4.教育传播的发展阶段
答: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视动传播阶段2、口语传播阶段3、文字传播阶段4、电子视听传播阶段5、多媒体互联网发展阶段。
5.学习教育传播学的意义(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
1)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教师作为教育信息传播者的主体成分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作用。这使得人们对教师这一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角色的转变、素质要求、基本任务和应做好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第六章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教育传播环境?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作用?
答: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主体的空间和作用于主体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的,当人们把某种事物作为主体的中心的时候,围绕这个主体中心的所有相关的事物,也就构成了主体的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或者说,传播环境是传播这一过程实现的必要媒介,它对传播的进行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没有具体的答案,一下是环境与人的关系的一些观点,答案大家自己组织吧
第二章
1、什么是模式?它的功能作用?
答:把握模式的含义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即模式是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第二,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模式是一种理论,而非工艺性方法、方案或计划。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他是经理性思考高度抽象概括后,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卡尔多伊奇曾经探讨过传播模式在社会科学研究应用中的功能,提出了模式的四种主要功能:组织、启发、预测和测量。1、组织:模式能够将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要素组织起来,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排序和联系,从而帮助我们将复杂的传播问题概念化。2、启发:一个优秀的传播模式不仅具有组织传播要素的功能,还应该成为引出新的、未知事实与方法的手段,进一步扩大和开展研究的范围与内容,分析和解答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3、预测:模式可以对人们尚未了解的事情进行解释,并且允许一定范围内,从形式到完全量化,对传播进程及结果进行估算或提供依据。4、测量:模式能够在一定精确度上做完全量化的预测,这种测定可以只是一种排列次序,也可以是一种比率或具体的数值。
教育传播学
第一章
1.传播学与教育传播学的关系?
答:教育传播学应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解析整个教学、教育过程,而教学、教育过程就是运用媒体把知识、技能和意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则自觉、积极地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自己能力的过程传播学提供了研究教育过程的方法和技术。
2.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答:P13——P14.
2、常用的传播模式有哪些?这些传播模式分别由谁提出的?从哪些方面去分析问题的?
答:1、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简单、扼要地列出了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亚里士多德提出说话的人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要对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听众构思其演讲内容。这一模式被认为最适用于公众演讲。亚里士多德虽然列举了传播的要素,但对要素间的关系及传播过程没有明确说明。2、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这一模式考察的是微观的、单一的传播过程,不涉及传播过程与外界环境的关系。3、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数学模式,把传播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噪音构成。“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它指的是一切传播者意图以外的、对正常信息传递的干扰。4、贝罗传播模式:这一模式综合了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大众传播学和行为科学等理论,解释在春播过程中的各个不同要素,它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和受播者。贝罗传播模式对于我们用于研究教育传播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它的最大贡献是从信源到传播者,从信宿到受播者,将人们的研究视野由技术引向了人。但是这一模式没有注意到传播过程中的干扰问题。5、施拉姆系列传模式:(详见P37——P38)6、韦斯特利—麦克莱恩传播模式:这个模式的目的是想以保有以前那些简单模式特点——传播双方与外界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方式,来达到反映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的效果。这个模式的特点有:(1)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2)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3)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播
3、教育信息有什么特点?
答:(1)多源性(2)模糊性(3)易得性(4)易变性(5)快速呈现性(详细内容见P64)
第四章
1、什么是符号?
答:凡是能够指代或者表述某一事物标志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递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因此,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它是人类传播的基本要素。
7.传播的类型
答:1、大自然的传播2、动物的传播3、人类的传播(分四个小类):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4.机器的传播。
8.传播的功能学说有哪些?
答:1、拉斯威尔Biblioteka Baidu出传播有三个社会功能:(1)环境监视(2)使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3)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2、赖特在拉斯威尔的三个功能之外又增加了第四个功能——娱乐。3、德弗勒在他的著作《大众传播的各种理论》中,对这些范畴作了补充,不过没有从本质上改变这些范畴。4、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1)获得消息情报(2)社会化(3)动力(4)辩论和讨论(5)教育(6)发展文化(7)娱乐(8)一体化。5、施拉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得出了较为全面的传播的功能,并且认为每个功能都有一个外向的方面和一个内向的方面。根据施拉姆的观点,一般将传播的功能归纳为探测、协调、教育和娱乐四个方面。
3、传播模式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发
答:(1)说明了教育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2)指出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双向性(3)确定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4)揭示了教育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5)明确了教育传播过程中媒体的作用。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息?
答:(1)在日常生活中:信息主要具有以下三层含义:a、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b、信息是一种能加以运算、加工、处理的数据与符号c、信息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2)从信息论的角度:信息是指减少或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3)从哲学本质的角度: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是教育信息?
答:简单的说,教育信息是指涉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从狭义的角度,教育信息主要指教育内容,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则还包括与传递教育内容有关的其它所有信息,如教育管理信息、评价性信息、干扰信息。从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来看,对教育信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后者。
4)从教育传播内容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诸如课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案等在教育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这对如何科学地设置课程,制定教学大纲,或选用教科书,增删教材内容及采集和取舍其他教育信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5)从教育传播媒体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着重研究了现代教育传播媒体的运用。它帮助、指导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用好教学媒体,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6)从教育传播效果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教育传播的效果原理、教育传播效果的特点与表征。实际上教育传播效果正是教育传播机构、管理者、传播者的共同追求。
6.传播学的学科性质?教育传播学的性质?
答: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教育传播学旨在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和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教育传播学是一门涉及现代社会大教育的学科,通过对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与过程的研究,揭示教育传播规律,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
2、如何优化(教育传播)环境?我们对环境的基本要求。
答:优化教育传播环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大家自由拓展
(1)突出教育传播的目的性,
(2)减少噪音对传播的不利影响;
2)从受教育者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学生即教育信息的接受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其接受教育信息的生理、心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和心理障碍、分析其学习目的动力等对教育传播的影响和作用。这使得教育者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有一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完成。
3)从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各种传播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人们认识教育传播过程和现象,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应采用什么样的途径、方法、手段来完成教育信息的传播。
对人类而言,环境是指人生活的空间范围内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影响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也称人类环境。人类环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亦称地理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等其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其他社会环境。
2、什么是教育传播媒体?
答:教育传播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工具、教学资料和教学传媒等。包括语言、板书、板画、图片、实物教具、投影、录音、录像、VCD和多媒体计算机等。
3、教育传播媒体的功能?
答:1、教育传播媒体的认知功能:(1)媒体可以提供具体的经验(2)媒体是交互工具、认知工具(3)媒体是连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桥梁(4)媒体可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2、教育传播媒体的教育功能:(1)改进教学方法(2)管理教学(3)实施特殊教育(4)“潜在的教学功能”和“实际的教学功能”。
3.大众传播和教育传播的特点。
答:大众传播: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必须是职业传播者。2、大众传播活动必须借助大众传播媒体。3、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4、大众传播活动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定时地、周期性地进行5、大众传播的对象是分散的、广泛的和不确定的。6、大众传播的反馈不及时,效果不直接。
教育传播:1、受者的特定性与自觉积极性2、传播者的异控性3、信息内容的系统性与目的的明确性4、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答:语言符号是指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传递信息的符号,包括有声语言和书面文字两个部分,具有逻辑性、灵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非语言符号是指借助姿势、声音和艺术形式等直接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语言符号之外的各种符号,具有连续性、非线性和真实生动等特点。非语言符号不像语言符号那样具有词汇形式、语法规则、语句结构和语义内容,它只是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段音乐、一个物件、一张图片、一个空间位置或一种传播环境等等,它们都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一定的信息。
语言符号的结构特征:1、系统性2、线条性3、二层多极性4、开放性;非语言符号的特点:1、普遍性2、重要性3、丰富性4、形象性5、多维性6、隐含性7、可靠性
第五章
1、什么是媒体?
答:媒体在《信息技术词典》中被定界为:(1)在通信中指通信介质,是用于(2)泛指承载信号的固定或可移动载体,如软盘、光盘、磁带等;媒体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指从信息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具体有报纸、书刊、广播、电影、电视等。
4.教育传播的发展阶段
答: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视动传播阶段2、口语传播阶段3、文字传播阶段4、电子视听传播阶段5、多媒体互联网发展阶段。
5.学习教育传播学的意义(教育传播学的地位与作用)
1)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教育传播学研究了教师作为教育信息传播者的主体成分在教育传播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作用。这使得人们对教师这一教育传播中的“把关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角色的转变、素质要求、基本任务和应做好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认识。
第六章
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教育传播环境?环境对人有什么影响作用?
答:环境,通常是指围绕主体的空间和作用于主体这一对象的所有外界影响与力量的总和。它总是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的,当人们把某种事物作为主体的中心的时候,围绕这个主体中心的所有相关的事物,也就构成了主体的环境,因此环境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传播环境,是指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特有的情况和条件的总和。或者说,传播环境是传播这一过程实现的必要媒介,它对传播的进行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或阻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