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节选)》导学案(题目版)(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10、《阿Q正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内容

2、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对阿Q精神的再认识。

3、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阿Q精神。

【教学重点】人物、阿Q精神

一、作者介绍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

二、创作意图: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三、写作背景

《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署名巴人,载《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小说共九章。鲁迅自述:创作本篇“实不以滑稽或哀矜为目的”,是想“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是想暴露国民的弱点”。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阿Q的命运的描写,着重揭示了由于长期的屈辱地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毒害而造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不能正视现实的性格特征。作品把这种变态性格和心理,作为当时大多数国民具有的精神弱点加以暴露和批判,目的在于“引起疗救的注意”。小说用艺术形象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在客观上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阅读文本和批注理清小说的情节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问题探究】

1、阿Q社会地位如何?

2、与现实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什么样的内心需求?

3、阿Q这个人物的形象是丰满的,他有着独特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在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的过程中课文总共有五次描写,请把这几次找出来。

4、这几次被打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5、细读课文,把表现阿Q“精神胜利法”的细节逐一找出来,说说阿Q这种“精神胜利法”的特征和实质。

6、精神胜利法是阿Q作为立身和快乐之根本,从阿Q的活动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