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_PRACH配置参数分析

合集下载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引言概述:随着挪移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4G LTE网络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

在4G LTE网络规划中,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4G LTE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PRACH规划1.1 PRACH的概念和作用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4G 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的作用是允许UE向基站发起初始接入请求,以便建立通信连接。

1.2 PRACH的参数规划PRACH的参数规划包括PRACH配置索引、PRACH子帧配置、根序列索引以及前导格式等。

每一个参数的选取都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分配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1.3 PRACH规划的优化策略PRACH规划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PRACH容量规划、PRACH功率规划和PRACH覆盖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PRACH的容量和功率,以及优化PRACH的覆盖范围,可以提高系统的接入成功率和容量。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规划的概念和意义邻区规划是指在4G LTE网络中,将不同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进行合理规划,以确保无缝切换和优化系统性能。

邻区规划能够减少干扰,提高网络覆盖和容量。

2.2 邻区规划的方法邻区规划的方法包括手动规划和自动规划两种方式。

手动规划需要运营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干预,而自动规划则是利用专业软件进行邻区规划,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分配进行优化。

2.3 邻区规划的优化策略邻区规划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邻区关系的建立和优化、邻区间距的设置以及邻区参数的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关系和邻区间距,并优化邻区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切换性能和网络容量。

三、PCI规划3.1 PCI的概念和作用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4G LTE网络中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物理标识。

LTE_PRACH配置参数分析

LTE_PRACH配置参数分析

LTE_PRACH配置参数分析LTE PRACH参数配置分析⽬录⽬录 (1)1引⾔ (2)1.1 编写⽬的 (2)1.2 ⽂档组织 (2)1.3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2)1.4 参考资料 (2)1.5 缩写术语和常⽤符号 (2)2PRACH信道的配置分析 (7)2.1 PRACH信道的配置参数 (7)2.1.1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Index) (7)2.1.2零相关配置(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 (15)2.1.3根序列索引(rootSequenceIndex) (19)2.1.4是否为⾼速状态(highSpeedFlag) (22)2.1.5频率偏移(prach-FrequencyOffset) (23)2.2 PRACH信道的参数的配置⽅法 (23)2.2.1PRACH信道参数的配置步骤 (23)2.2.2邻⼩区的PRACH信道的配置 (24)3LTE典型PRACH配置 (25)3.1 F ORMAT 0时PRACH信道的参数的配置 (25)3.1.1密度为1情况下PRACH相关参数配置 (25)3.1.2密度为2情况下PRACH相关参数配置 (26)3.2 F ORMAT 4时PRACH信道的参数的配置 (28)4⾼速模式下配置原则 (29)5附录 (32)5.1 南京规模实验⽹站址分布图 (32)1引⾔1.1编写⽬的本⽂档的编写⽬的是分析PRACH信道的各参数的配置⽅法及各邻区间如何进⾏配置。

1.2⽂档组织本⽂⾸先对LTE3.0版本需要配置的PRACH信道的各参数进⾏了说明和描述,根据⽹络规划如何确定各参数的取值,并给出相1.3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本⽂档的预期读者为LTE⽹络建设⼈员和LTE⽹络优化⼈员、测试⼈员等。

1.4参考资料1.《LTE⽆线配置参数分析.doc 》V1.12.《LTE PRACH密度需求分析.doc》V1.03.《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马霓、邬钢等译4.3GPP TS 36.211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1.5缩写术语和常⽤符号1、原理PRACH前导序列是由长度为839的ZC(Zadoff-Chu)序列组成,每个前导序列对应⼀个根序列µ。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在当今移动通信领域,4G LTE网络已经成为主流网络技术,为了更好地优化网络性能和提升用户体验,网络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重点讨论4G LTE网络规划中的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一、PRACH规划1.1 确定PRACH配置在LTE网络中,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在规划PRACH时,需要确定PRACH的配置信息,包括PRACH的频率、时隙、前导序列等参数。

1.2 考虑PRACH资源分配在高密集度小区覆盖下,PRACH资源可能会受到竞争和干扰,因此需要考虑合理分配PRACH资源,避免资源冲突和碰撞,提高接入成功率。

1.3 优化PRACH参数通过不断优化PRACH参数,如PRACH资源的分配方式、PRACH预留比例等,可以提高网络的接入性能和效率,减少接入时延。

二、邻区规划2.1 确定邻区关系在LTE网络中,邻区之间的关系对网络性能和覆盖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邻区规划中,需要确定邻区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邻区、同频邻区、异频邻区等。

2.2 优化邻区参数通过调整邻区的参数设置,如邻区的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RSRP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等,可以减少干扰,提高网络的覆盖质量和容量。

2.3 考虑邻区间的干扰在邻区规划中,需要考虑邻区间的干扰问题,通过合理设置邻区间的距离和参数配置,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提升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三、PCI规划3.1 确定PCI规划策略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LTE网络中小区的唯一标识符,合理的PCI规划对网络性能至关重要。

在PCI规划中,需要确定PCI规划的策略,如避免PCI冲突、优化PCI分配等。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系统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物理信道。

PRACH规划是为了有效地管理PRACH资源,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1. PRACH配置参数PRACH配置参数包括PRACH的频率、时隙配置、前导格式、根序列索引等。

其中,频率和时隙配置需要根据网络需求和系统规划来确定。

前导格式和根序列索引的选择需要考虑系统容量、覆盖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等因素。

2. PRACH功率控制PRACH功率控制是为了保证PRACH信号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根据UE的接收信号质量和距离等因素,可以采用功率控制算法来调整PRACH的发射功率。

常见的功率控制算法有固定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功率控制。

3. PRACH覆盖优化PRACH覆盖优化是为了提高PRACH信号的覆盖范围和接入成功率。

可以通过调整PRACH的功率、时隙配置、前导格式等参数,优化PRACH信号的覆盖效果。

此外,还可以考虑邻区规划和PCI规划等策略来进一步优化PRACH覆盖。

二、邻区规划邻区规划是LTE网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规划邻区关系,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减少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1. 邻区关系定义邻区关系定义了LTE系统中各个小区之间的邻区关系。

邻区关系包括主邻区和干扰邻区。

主邻区是指信号强度最强的邻区,干扰邻区是指对主邻区产生干扰的邻区。

通过合理定义邻区关系,可以实现小区之间的无缝切换和干扰控制。

2. 邻区规划策略邻区规划策略包括频率规划、PCI规划和方向角规划等。

频率规划是为了避免邻区之间的频率重叠和干扰。

PCI规划是为了避免邻区之间的PCI冲突和干扰。

方向角规划是为了避免邻区之间的方向角重叠和干扰。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的频率、PCI和方向角等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规划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接入性能和系统容量,合理配置PRACH资源。

1. PRACH参数PRACH配置需要考虑以下参数:a. PRACH配置索引:用于标识PRACH配置的索引号,取值范围为0-63。

b. PRACH配置时隙:用于指定PRACH信道的发送时隙,取值范围为0-14。

c. PRACH频域位置:用于指定PRACH信道的发送频域位置,取值范围为0-98。

d. PRACH前导符号:用于指定PRACH信道的前导符号,取值范围为0-3。

2. PRACH规划流程PRACH规划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 确定PRACH配置索引:根据网络需求和系统容量,选择合适的PRACH配置索引。

b. 确定PRACH配置时隙和频域位置:根据网络拓扑和覆盖需求,确定PRACH信道的发送时隙和频域位置。

c. 确定PRACH前导符号:根据网络拓扑和信道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PRACH前导符号。

d. 验证PRACH规划:通过仿真或者实际测试,验证PRACH规划的性能和容量。

二、邻区规划LTE网络中,邻区规划是为了优化网络覆盖和容量,提高用户体验和系统性能。

邻区规划主要包括频点规划、PCI规划和PRACH邻区规划。

1. 频点规划频点规划是为了避免频点重叠和频率干扰,合理配置LTE网络的频点资源。

频点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 频段划分:根据不同地区和运营商的频谱资源,确定LTE网络的频段划分。

b. 频点间隔:根据频率规划原则,确定不同频段之间的频点间隔。

c. 频点配置:根据网络需求和系统容量,合理配置LTE网络的频点资源。

2. PCI规划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LTE网络中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物理标识。

prach接入参数

prach接入参数

prach接入参数Prach接入参数是什么?Prach(Preamble Radio Access Channel)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物理层信道。

Prach接入参数用于描述Prach信道的相关参数,包括子帧号、超帧号、随机接入前导码、频域位置等。

在LTE系统中,Prach信道用于UE(User Equipment)向eNodeB(Evolved NodeB)发起随机接入请求,以便加入无线网络。

Prach接入参数的主要作用是确保UE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频域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从而实现成功接入网络的目的。

在LTE系统中,UE在随机接入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Prach配置,并根据配置信息确定Prach信道的相关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Prach配置索引、根序列索引、随机接入前导码索引、根序列间隔和Prach子帧配置等。

通过正确配置Prach接入参数,UE可以准确地发送随机接入请求,提高接入成功率。

Prach接入参数的配置是在LTE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首先,UE需要根据网络配置信息获取Prach配置索引和Prach子帧配置。

然后,UE根据Prach配置索引从预定义的Prach配置表中获取Prach配置信息,包括根序列间隔、根序列索引和随机接入前导码索引等。

最后,UE根据Prach子帧配置确定信道资源的分配情况,以便在合适的子帧上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由于LTE系统中存在多种Prach配置,UE需要根据具体的网络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Prach接入参数。

不同的Prach配置具有不同的根序列间隔和根序列索引,因此在选择Prach接入参数时需要考虑网络容量、覆盖范围、信道质量和系统性能等因素。

合理配置Prach接入参数可以提高系统的接入能力和性能,同时减少干扰和资源浪费。

在LTE系统中,Prach接入参数的配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由于网络负载、信道环境和用户分布等因素的变化,Prach接入参数需要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PRACH规划是4G LTE网络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无线接入过程中的初始接入过程和系统消息的传递。

邻区规划则是为了确保网络的无缝覆盖和优化网络质量而进行的规划工作。

PCI规划则是为了避免邻区间的干扰而进行的规划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4G LTE网络规划中的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的内容和要点。

一、PRACH规划1. PRACH的定义和作用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系统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初始接入过程的物理信道。

它的作用是为UE提供初始接入信道,使其能够与基站建立连接,并进行后续的系统消息交互。

2. PRACH的参数配置PRACH的参数配置包括PRACH的频率、时隙配置、前导码配置和功率配置等。

其中,频率配置是指PRACH信道所占用的频率资源;时隙配置是指PRACH 信道所占用的时隙资源;前导码配置是指PRACH信道的前导码类型和数量;功率配置是指PRACH信道的传输功率。

3. PRACH规划的考虑因素在进行PRACH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覆盖范围:PRACH信道的覆盖范围应能够满足网络的覆盖需求,同时避免过度覆盖和重叠覆盖。

(2)容量需求:PRACH信道的容量需求与网络中的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密切相关。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容量规划,确保网络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3)干扰控制:PRACH信道的配置应考虑与邻区间的干扰情况,避免干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4. PRACH规划的步骤PRACH规划的步骤如下:(1)确定PRACH信道的频率资源和时隙资源。

(2)配置PRACH信道的前导码类型和数量。

(3)确定PRACH信道的传输功率。

(4)进行PRACH信道的覆盖优化和干扰控制。

二、邻区规划1. 邻区的定义和作用邻区是指LTE网络中相互之间有物理接触的基站之间的关系。

LTE典型 PRACH配置及高速模式下配置原则

LTE典型 PRACH配置及高速模式下配置原则

化学工程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化学工程技术是一种在能源领域有很多应用的技术。

本文将探讨化学工程技术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一、化学工程技术在化石能源领域的应用化石能源是目前我们主要使用的能源之一,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

但是,使用化石能源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用化学工程技术来减少和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针对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用来减少和去除。

例如,采用脱硝、脱硫和除尘等技术可以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的排放量。

而且,这些技术可以根据燃料的特性和燃烧设备的性能进行优化。

此外,还可以采用燃料添加剂、燃料预处理和燃烧改进等技术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和提高燃烧效率。

其次,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用来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加工效率。

例如,采用聚合物驱油技术可以提高油田开采效率,而且可以降低采油成本和环境影响。

此外,化学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分离和净化石油和天然气的组分,例如采用分子筛和膜分离技术可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净化效果。

二、化学工程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针对化石能源所面临的问题,新能源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化学工程技术也可以用来提高新能源的获取、转化和利用的效率。

首先,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用来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

例如,采用太阳能电池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结构来优化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化学工程技术还可以用于制备太阳能吸收和转换材料,例如有机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这些材料可以使太阳能的转换效率更高。

其次,化学工程技术可以用来提高风能和水能的利用效率。

例如,采用风力发电技术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而且可以采用不同的风车结构和控制技术来提高风能的利用效率。

类似地,采用水力发电技术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而且可以采用不同的涡轮机结构和水利工程来提高水能的利用效率。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它用于UE(User Equipment)在上行链路上发起接入请求。

PRACH规划是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效率,在LTE网络中起到重要作用。

1. PRACH参数PRACH参数包括PRACH配置索引、PRACH频域资源、PRACH时域资源、PRACH前缀类型等。

PRACH配置索引决定了PRACH的具体配置方式,PRACH 频域资源用于确定PRACH信道的频率位置,PRACH时域资源用于确定PRACH 信道的时域位置,PRACH前缀类型决定了PRACH信道的前缀类型。

2. PRACH规划流程(1)确定PRACH配置索引: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规划,选择合适的PRACH 配置索引。

(2)确定PRACH频域资源: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和容量需求,确定PRACH信道的频域资源分配。

(3)确定PRACH时域资源:根据网络负载和容量需求,确定PRACH信道的时域资源分配。

(4)确定PRACH前缀类型:根据网络特性和传输效率,选择合适的PRACH 前缀类型。

3. PRACH规划优化为了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需要进行PRACH规划的优化。

优化方法包括:(1)PRACH功率控制:根据网络负载和覆盖范围,调整PRACH功率,避免干扰和覆盖不足。

(2)PRACH资源动态分配:根据网络负载和用户需求,动态分配PRACH资源,提高网络容量和效率。

(3)PRACH参数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网络需求,调整PRACH参数,优化网络性能。

二、邻区规划邻区规划是指LTE网络中不同小区之间的邻接关系配置,用于实现无缝的切换和覆盖扩展。

邻区规划是LTE网络规划中重要的一部份。

1. 邻区配置邻区配置包括同频邻区和异频邻区。

同频邻区是指在相同频率上邻接的小区,异频邻区是指在不同频率上邻接的小区。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规划是指确定PRACH的配置参数,以确保网络能够高效地处理UE的接入请求。

1. PRACH配置参数PRACH配置参数包括PRACH配置索引、PRACH频率偏移、PRACH时隙配置和PRACH前导格式。

PRACH配置索引用于标识PRACH配置,PRACH频率偏移用于确定PRACH信道的频率位置,PRACH时隙配置用于指定PRACH信道在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位置,PRACH前导格式用于定义PRACH信道的传输格式。

2. PRACH规划流程(1)确定PRACH配置索引: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预测,选择适当的PRACH 配置索引。

(2)确定PRACH频率偏移:根据网络频率规划和邻区干扰情况,确定PRACH信道的频率偏移。

(3)确定PRACH时隙配置:根据网络负载和容量需求,确定PRACH信道在一个无线帧中的时隙配置。

(4)确定PRACH前导格式:根据网络覆盖需求和信道质量要求,选择适当的PRACH前导格式。

3. PRACH规划优化为了提高PRACH的效率和容量,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1)合理配置PRACH配置索引,避免PRACH冲突和干扰。

(2)根据网络负载和容量需求,灵便调整PRACH时隙配置,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3)根据网络覆盖需求和信道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PRACH前导格式,以提高接入成功率和覆盖范围。

二、邻区规划邻区规划是指确定LTE网络中不同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以实现无缝切换和优化网络性能。

1. 邻区关系邻区关系包括主邻区和干扰邻区。

主邻区是指一个基站的邻区中,信号强度最强的邻区。

干扰邻区是指一个基站的邻区中,对该基站造成干扰的邻区。

2. 邻区规划流程(1)邻区划分: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覆盖需求,将LTE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包含若干个基站。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PRACH规划是4G LTE网络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它涉及到系统的接入过程和初始接入参数的配置。

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也是4G LTE网络规划中的关键步骤,它们对于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4G LTE 网络规划中的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的相关内容。

1. 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初始接入的物理信道。

它的主要功能是让UE能够向基站发送初始接入请求,以进行网络注册和数据传输等操作。

在PRACH规划中,需要确定以下参数:1.1 PRACH配置索引PRACH配置索引用于确定PRACH的频域和时域资源。

LTE网络中有多种PRACH配置索引可供选择,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要求进行配置选择。

1.2 PRACH频域资源PRACH频域资源用于确定PRACH信道在频域上的分配。

LTE网络中将频域划分为一系列的资源块,每一个资源块包含一定数量的子载波,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要求进行分配。

1.3 PRACH时域资源PRACH时域资源用于确定PRACH信道在时域上的分配。

LTE网络中将时域划分为一系列的时隙,每一个时隙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号,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要求进行分配。

1.4 PRACH前导格式PRACH前导格式用于识别PRACH信道和匡助接收端进行初始接入请求的解码。

LTE网络中有多种PRACH前导格式可供选择,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要求进行配置选择。

2. 邻区规划邻区规划是4G LTE网络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确定基站之间的邻区关系,以优化网络覆盖和无缝切换的性能。

在邻区规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2.1 邻区关系邻区关系是指基站之间的邻接关系,包括主邻区、同频邻区和异频邻区等。

主邻区是指基站之间的最近邻接关系,同频邻区是指在相同频率上进行通信的邻接关系,异频邻区是指在不同频率上进行通信的邻接关系。

LTE网络优化相关参数

LTE网络优化相关参数

LTE网络优化相关参数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高速无线通信技术,是4G通信标准的一种。

为了让LTE网络能够实现更高的速率和更好的覆盖范围,网络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网络优化包括参数优化、邻区优化和干扰优化等。

参数优化是LTE网络优化的基础,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调整,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并减少干扰。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LTE网络优化相关的参数:1.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用于表示UE (User Equipment)接收到的参考信号的功率水平,是衡量网络覆盖范围的重要参数。

通过调整天线方向和天线高度,可以优化RSRP值。

2.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用于表示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衡量网络质量的参数。

通过调整天线方向和天线高度,可以优化RSRQ值。

3. 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 Ratio):SINR用于表示信号与干扰加噪声之比,是衡量网络质量的重要参数。

通过减小干扰源或增加信号源功率,可以提高SINR值。

4. 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用于表示LTE小区的唯一标识符,是用来进行小区切换和干扰管理的重要参数。

通过调整PCI,可以减小小区间的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5. TAC(Tracking Area Code):TAC用于表示一个跟踪区域,是UE 在移动过程中的定位信息。

通过合理划分和优化TAC,可以减小信令开销和干扰。

6. 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参数:RACH参数用于表示随机接入信道的设置,包括前导码配置和接入响应窗口等。

通过调整RACH参数,可以减少接入时延和冲突,提高网络接入效率。

7. QCI(QoS Class Identifier):QCI用于表示业务质量等级,是衡量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

LTE中的PRACH

LTE中的PRACH

LTE中的PRACHUE通过上行RACH来达到与LTE系统之间的上行接入和同步。

在FDD模式下(以下若未特别指出,均是对FDD模式而言)PRACH的大小为6个RB,每个子帧中,至多有一个PRACH(36.211,Section 5.7.1)。

TDD模式下,允许一个子帧中存在多个频分的PRACH。

PRACH中的前导序列,包含长度为的循环前缀(CP)和长度为的序列。

如下图所示:为了适应不同的小区大小,LTE FDD中的PRACH定义了四种类型,上面的图中,格式1和格式3使用了较长的CP,适用于小区半径较大的情况。

格式2和格式3中重复的前导序列适用于路损较大的小区环境。

格式0占据一个子帧的长度,格式1和格式2占据两个连续子帧的长度,格式3占据3个连续子帧的长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PRACH中的CP和前导序列并没有占满整个子帧的时间,剩余的部分即为保护时间(Guard Period),这对非同步的上行PRACH 来说是必要的。

由MAC层触发的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只能在特定的时频资源上发送。

PRACH在频域上的位置由上层半静态设定的,通过SIB2中的参数prach-FreqOffset广播,prach-FreqOffset的值代表的是物理块资源的号码,满足,取值范围在0到94之间,PRACH上不存在跳频。

SIB2中的参数prach-ConfigIndex(0到63之间取值)决定了小区中PRACH可以出现的帧和子帧的位置以及所使用的PRACH的类型。

在3GPP 36.211 Table 5.7.1-2中定义。

Table 5.7.1-2: Frame structure type 1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 for preamble formats 0-3.PRACH中的前导序列是由Zadoff-Chu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它们源自一个或多个Zadoff-Chu序列的根序列,序列长度为839, PRACH中子载波的间隔为1.25K。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规划是为了保证UE能够成功发起接入请求,从而实现数据传输。

1. PRACH配置参数PRACH配置参数包括PRACH配置索引、PRACH频域资源、PRACH时域资源、PRACH前导格式和PRACH循环间隔等。

- PRACH配置索引:用于区分不同的PRACH配置,取值范围为0-63。

- PRACH频域资源:指定PRACH信道的频域资源,通常使用连续的资源块集合。

- PRACH时域资源:指定PRACH信道的时域资源,通常使用连续的子帧。

- PRACH前导格式:确定PRACH信道的前导格式,用于接收端识别PRACH 信号。

- PRACH循环间隔:指定PRACH信道的循环间隔,即PRACH信道的重复周期。

2. PRACH规划流程PRACH规划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PRACH配置索引。

- 根据网络需求和容量规划,确定PRACH频域资源和时域资源。

- 选择合适的PRACH前导格式,确保接收端能够正确识别PRACH信号。

- 根据网络负载和容量规划,确定PRACH循环间隔。

3. PRACH规划的考虑因素在进行PRACH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网络负载:根据网络负载情况,确定PRACH频域资源和时域资源,以满足接入请求的需求。

- 容量规划:根据网络容量规划,确定PRACH循环间隔,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 邻区干扰:避免PRACH信道的邻区干扰,需要合理规划PRACH频域资源和时域资源。

二、邻区规划邻区规划是LTE网络中用于避免干扰和优化网络性能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可以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用户体验。

1. 邻区规划原则邻区规划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邻区覆盖:邻区应该覆盖主小区的边缘区域,以提供无缝的切换体验。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引言4G LTE网络规划中的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是关键的步骤,对于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的定义、流程、原则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

二、PRACH规划1. 定义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用于UE (User Equipment)向基站发起接入请求。

PRACH规划是为了保证接入过程的成功率和容量,合理分配PRACH资源。

2. 流程(1)确定PRACH配置参数:包括PRACH的子载波数、时隙配置、前导码长度等。

(2)PRACH功率规划:根据网络需求和覆盖范围确定PRACH的功率级别。

(3)PRACH资源分配:根据网络负荷和用户分布,合理分配PRACH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冲突。

3. 原则(1)容量原则:根据预期用户数量和业务需求,确定PRACH的容量。

(2)覆盖原则:根据网络规划要求和覆盖需求,合理规划PRACH的覆盖范围。

(3)干扰原则:避免PRACH资源的干扰,采取合适的PRACH配置参数和功率控制策略。

4. 数据分析方法(1)用户分布分析:根据用户分布数据,确定PRACH资源的分配策略。

(2)PRACH成功率分析:通过收集PRACH接入请求的成功率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3)PRACH负荷分析:根据PRACH资源的使用情况,评估网络的负荷和容量。

三、邻区规划1. 定义邻区是指相邻基站之间的关系,邻区规划是为了优化网络的覆盖和干扰管理,合理配置邻区关系。

2. 流程(1)邻区定义:确定邻区关系,包括主邻区、同频邻区、异频邻区等。

(2)邻区划分:根据网络拓扑和覆盖需求,划分邻区,确保覆盖范围的连续性。

(3)邻区优化:通过邻区参数的优化,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一、PRACH规划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LTE网络中用于UE(User Equipment)发起随机接入的物理信道。

PRACH规划是指在LTE网络中对PRACH信道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以确保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1. PRACH配置参数PRACH规划需要配置以下参数:a) PRACH配置索引:LTE网络中可以配置多个PRACH,每一个PRACH都有一个惟一的索引值,用于区分不同的PRACH配置。

b) PRACH根序列索引:PRACH信道使用根序列进行扩频,根序列索引用于确定使用哪个根序列。

c) PRACH配置时隙:PRACH信道在每一个子帧的哪个时隙上发送,需要进行配置。

d) PRACH配置频域:PRACH信道在哪个频域上发送,也需要进行配置。

e) PRACH前导格式:PRACH信道发送时采用的前导格式。

2. PRACH规划策略PRACH规划的目标是在保证网络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RACH规划策略:a) PRACH密度:根据网络的容量需求和用户密度,确定PRACH的数量和分布。

b) PRACH功率:根据网络的覆盖需求和干扰控制策略,合理配置PRACH的发送功率。

c) PRACH时隙和频域分配:根据网络的负载情况和频谱资源,进行PRACH 时隙和频域的分配,以避免PRACH碰撞和干扰。

d) PRACH前导格式选择: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需求,选择合适的PRACH前导格式,以提高信道的检测性能和容量。

二、邻区规划邻区规划是LTE网络中用于优化无线资源利用和减少干扰的重要步骤。

通过合理规划邻区关系,可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1. 邻区关系邻区关系是指LTE网络中不同基站之间的关联关系。

邻区关系可以分为主邻区和同频邻区。

a) 主邻区:主邻区是指两个基站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关系,通常是同一方向上的基站。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引言概述:4G LTE网络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PRACH规划、邻区规划和PCI规划是关键的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规划内容和重要性。

一、PRACH规划1.1 PRACH的定义和作用1.1.1 PRACH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缩写,用于UE(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的初始接入。

1.1.2 PRACH的作用是让UE能够与基站建立连接,进行数据传输。

1.2 PRACH规划的考虑因素1.2.1 覆盖范围:根据网络需求和用户分布,确定PRACH覆盖范围,确保信号可达。

1.2.2 PRACH配置:确定PRACH的配置参数,如PRACH频率和时隙等,以满足网络容量和质量要求。

1.2.3 PRACH功率:根据网络需求和干扰控制策略,规划PRACH功率,平衡覆盖范围和干扰控制。

1.3 PRACH规划的优化方法1.3.1 PRACH功率优化:通过合理调整PRACH功率,减少干扰,提高网络性能。

1.3.2 PRACH覆盖优化:根据网络规划和用户需求,优化PRACH覆盖范围,提高网络覆盖率。

1.3.3 PRACH配置优化:根据网络负荷和容量需求,优化PRACH配置参数,提高网络容量和质量。

二、邻区规划2.1 邻区的定义和作用2.1.1 邻区是指相邻基站之间的覆盖区域,用于实现无缝切换和干扰控制。

2.1.2 邻区的作用是提供更好的网络覆盖和质量,减少切换时的中断和干扰。

2.2 邻区规划的考虑因素2.2.1 邻区关系:根据基站之间的物理距离和信号强度,确定邻区关系,建立邻区列表。

2.2.2 邻区频率:根据频率规划和干扰控制策略,确定邻区频率,避免频率冲突和干扰。

2.2.3 邻区参数:确定邻区参数,如邻区关系、重选参数和切换参数,以实现无缝切换和干扰控制。

2.3 邻区规划的优化方法2.3.1 邻区关系优化:通过调整邻区关系,减少干扰,提高切换性能。

2.3.2 邻区频率优化:根据频率规划和干扰控制策略,优化邻区频率,减少频率冲突和干扰。

LTE系统PRACH详解-3页精选文档

LTE系统PRACH详解-3页精选文档

LTE系统PRACH详解LTE系统中,在小区搜索过程之后,UE已经与小区取得了下行同步,因此UE能够接收下行数据。

UE通过随机接入过程(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与小区建立连接并取得上行定时同步。

PRACH作为随机接入信息的承载信道,其主要作用是:获得上行定时同步;为UE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C-RNTI。

一、PRACH的初始参数UE随机接入小区所需的初始参数都从RRC层和MAC层获得。

RRC层提供的参数:根参数,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配置索引),High-speed flag(高速标志),frequency position(频率位置)和cyclic shift(NCS 循环移位)。

在一般的随机接入过程中,RRC给PHY提供的参数来自广播。

切换时目标eNB把参数发给源eNB,然后由源eNB通过PDCCH格式1a转发给UE。

MAC层提供的参数:preamble index,RA-RNTI,前导发射功率和功率调整步长。

在发起非竞争模式的随机接入过程之前,物理层需要获得以下参数:PRACH configuration,frequency position,preamble format,index to root sequence table,cyclic shift(NCS),set type (unrestricted or restricted set)。

二、PRACH的触发事件①初始接入时建立无线连接:UE会从RRC_IDLE态到RRC_CONNECTED 态。

②RRC连接重建过程:以便UE在无线链路失后重建无线连接。

③切换:此时UE需要与新的小区建立上行同步。

④RRC_CONNECTED态下,下行数据到达(此时需要回复ACK/NACK)时,上行处于“不同步”状态。

⑤RRC_CONNECTED态下,上行数据到达(例:需要上报测量报告或发送用户数据)时,上行处于“不同步”状态或没有可用的PUCCH资源用于SR传输(此时允许已经处于上行同步状态的UE使用RACH来替代SR的作用)。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

4G LTE网络规划之PRACH规划以及邻区规划和PCI规划PRACH规划是4G LTE网络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的规划和优化。

PRACH是LTE系统中UE(用户设备)与基站之间进行随机接入的信道,它用于UE向基站发送初始接入请求和测量报告等控制信息。

在PRACH规划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PRACH配置:PRACH配置包括PRACH频率、PRACH时隙配置和PRACH子帧配置。

PRACH频率的选择应考虑到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系统容量的要求,通常会选择与邻区PRACH频率相互独立的频段。

PRACH时隙配置和PRACH子帧配置的选择则需要根据网络负荷和系统容量进行优化,以保证系统性能的最优化。

2. PRACH功率控制:PRACH功率控制是为了保证UE与基站之间的信号质量平衡和系统容量的最大化。

在PRACH规划中,需要根据UE的距离和信道衰落情况等因素,合理地设置PRACH功率控制参数,以保证UE的接入成功率和系统的容量。

3. PRACH邻区规划:PRACH邻区规划是为了避免邻区之间的干扰和冲突,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在PRACH邻区规划中,需要根据邻区的距离、频率和PRACH配置等因素,合理地设置邻区间的PRACH参数,以保证邻区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4. PCI规划:PCI(Physical Cell Identity)是LTE系统中用于区分不同小区的标识,它在PRACH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PCI规划中,需要根据小区的位置、频率和PRACH配置等因素,合理地设置PCI的取值范围和分配方式,以保证小区之间的PCI冲突最小化。

在进行PRACH规划之前,需要进行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前期工作,包括小区划分、频率规划和天线配置等。

在PRACH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网络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和技术条件,合理地进行PRACH参数的选择和配置,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TE PRACH参数配置分析目录目录 (2)1引言 (3)1.1 编写目的 (3)1.2 文档组织 (3)1.3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3)1.4 参考资料 (3)1.5 缩写术语和常用符号 (3)2PRACH信道的配置分析 (5)2.1 PRACH信道的配置参数 (5)2.1.1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Index) (5)2.1.2零相关配置(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 (13)2.1.3根序列索引(rootSequenceIndex) (17)2.1.4是否为高速状态(highSpeedFlag) (20)2.1.5频率偏移(prach-FrequencyOffset) (21)2.2 PRACH信道的参数的配置方法 (21)2.2.1PRACH信道参数的配置步骤 (21)2.2.2邻小区的PRACH信道的配置 (22)3LTE典型PRACH配置 (23)3.1 F ORMAT 0时PRACH信道的参数的配置 (23)3.1.1密度为1情况下PRACH相关参数配置 (23)3.1.2密度为2情况下PRACH相关参数配置 (24)3.2 F ORMAT 4时PRACH信道的参数的配置 (26)4高速模式下配置原则 (27)5附录 (30)5.1 南京规模实验网站址分布图 (30)1引言1.1编写目的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分析PRACH信道的各参数的配置方法及各邻区间如何进行配置。

1.2文档组织本文首先对LTE3.0版本需要配置的PRACH信道的各参数进行了说明和描述,根据网络规划如何确定各参数的取值,并给出相邻小区各参数的配置原则。

本文在第2章的后半部分给出了PRACH各参数的配置方法和步骤。

第3章给出了高速模式下的零相关和根序列的配置有一定的关联关系。

1.3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本文档的预期读者为LTE网络建设人员和LTE网络优化人员、测试人员等。

1.4参考资料1.《LTE无线配置参数分析.doc 》V1.12.《LTE PRACH密度需求分析.doc》V1.03.《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马霓、邬钢等译4.3GPP TS 36.211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1.5缩写术语和常用符号2PRACH信道的配置分析2.1PRACH信道的配置参数LTE 中PRACH信道的配置参数主要有五个,都是小区级参数分别是:✧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Index)✧零相关配置(zeroCorrelationZoneConfig)✧根序列索引(rootSequenceIndex)✧是否为高速状态(highSpeedFlag)✧频率偏移(prach-FrequencyOffset)2.1.1PRACH配置索引(prach-ConfigurationIndex)2.1.1.1参数基本信息用于指示小区的PRACH配置索引。

该参数指示了PRACH的频域资源索引、时域的无线帧、半帧、子帧的资源占用情况。

该参数确定后,小区PRACH的时、频资源即可确定,同时也确定了采用的前导格式(0~47为前导格式0~3,47~57为前导格式4),其定义见下表(36.211 Table 5.7.1-4)。

PRACH configuration Index (See Table 5.7.1-3)UL/DL configuration (See Table 4.2-2)0 1 2 3 4 5 60 (0,1,0,2) (0,1,0,1) (0,1,0,0) (0,1,0,2) (0,1,0,1) (0,1,0,0) (0,1,0,2)1 (0,2,0,2) (0,2,0,1) (0,2,0,0) (0,2,0,2) (0,2,0,1) (0,2,0,0) (0,2,0,2)2 (0,1,1,2) (0,1,1,1) (0,1,1,0) (0,1,0,1) (0,1,0,0) N/A (0,1,1,1)3 (0,0,0,2) (0,0,0,1) (0,0,0,0) (0,0,0,2) (0,0,0,1) (0,0,0,0) (0,0,0,2)4 (0,0,1,2) (0,0,1,1) (0,0,1,0) (0,0,0,1) (0,0,0,0) N/A (0,0,1,1)5 (0,0,0,1) (0,0,0,0) N/A (0,0,0,0) N/A N/A (0,0,0,1)6 (0,0,0,2)(0,0,1,2) (0,0,0,1)(0,0,1,1)(0,0,0,0)(0,0,1,0)(0,0,0,1)(0,0,0,2)(0,0,0,0)(0,0,0,1)(0,0,0,0)(1,0,0,0)(0,0,0,2)(0,0,1,1)7 (0,0,0,1)(0,0,1,1) (0,0,0,0)(0,0,1,0)N/A (0,0,0,0)(0,0,0,2)N/A N/A (0,0,0,1)(0,0,1,0)8 (0,0,0,0)(0,0,1,0) N/A N/A (0,0,0,0)(0,0,0,1)N/A N/A (0,0,0,0)(0,0,1,1)9 (0,0,0,1)(0,0,0,2)(0,0,1,2) (0,0,0,0)(0,0,0,1)(0,0,1,1)(0,0,0,0)(0,0,1,0)(1,0,0,0)(0,0,0,0)(0,0,0,1)(0,0,0,2)(0,0,0,0)(0,0,0,1)(1,0,0,1)(0,0,0,0)(1,0,0,0)(2,0,0,0)(0,0,0,1)(0,0,0,2)(0,0,1,1)10 (0,0,0,0)(0,0,1,0)(0,0,1,1) (0,0,0,1)(0,0,1,0)(0,0,1,1)(0,0,0,0)(0,0,1,0)(1,0,1,0)N/A (0,0,0,0)(0,0,0,1)(1,0,0,0)N/A (0,0,0,0)(0,0,0,2)(0,0,1,0)11 N/A (0,0,0,0)(0,0,0,1)(0,0,1,0) N/A N/A N/A N/A (0,0,0,1)(0,0,1,0)(0,0,1,1)12 (0,0,0,1)(0,0,0,2)(0,0,1,1)(0,0,1,2) (0,0,0,0)(0,0,0,1)(0,0,1,0)(0,0,1,1)(0,0,0,0)(0,0,1,0)(1,0,0,0)(1,0,1,0)(0,0,0,0)(0,0,0,1)(0,0,0,2)(1,0,0,2)(0,0,0,0)(0,0,0,1)(1,0,0,0)(1,0,0,1)(0,0,0,0)(1,0,0,0)(2,0,0,0)(3,0,0,0)(0,0,0,1)(0,0,0,2)(0,0,1,0)(0,0,1,1)13 (0,0,0,0)(0,0,0,2)(0,0,1,0)(0,0,1,2) N/A N/A (0,0,0,0)(0,0,0,1)(0,0,0,2)(1,0,0,1)N/A N/A (0,0,0,0)(0,0,0,1)(0,0,0,2)(0,0,1,1)14 (0,0,0,0)(0,0,0,1)(0,0,1,0)(0,0,1,1) N/A N/A (0,0,0,0)(0,0,0,1)(0,0,0,2)(1,0,0,0)N/A N/A (0,0,0,0)(0,0,0,2)(0,0,1,0)(0,0,1,1)15 (0,0,0,0)(0,0,0,1)(0,0,0,2)(0,0,1,1)(0,0,1,2) (0,0,0,0)(0,0,0,1)(0,0,1,0)(0,0,1,1)(1,0,0,1)(0,0,0,0)(0,0,1,0)(1,0,0,0)(1,0,1,0)(2,0,0,0)(0,0,0,0)(0,0,0,1)(0,0,0,2)(1,0,0,1)(1,0,0,2)(0,0,0,0)(0,0,0,1)(1,0,0,0)(1,0,0,1)(2,0,0,1)(0,0,0,0)(1,0,0,0)(2,0,0,0)(3,0,0,0)(4,0,0,0)(0,0,0,0)(0,0,0,1)(0,0,0,2)(0,0,1,0)(0,0,1,1)16 (0,0,0,1)(0,0,0,2)(0,0,1,0)(0,0,1,1)(0,0,1,2) (0,0,0,0)(0,0,0,1)(0,0,1,0)(0,0,1,1)(1,0,1,1)(0,0,0,0)(0,0,1,0)(1,0,0,0)(1,0,1,0)(2,0,1,0)(0,0,0,0)(0,0,0,1)(0,0,0,2)(1,0,0,0)(1,0,0,2)(0,0,0,0)(0,0,0,1)(1,0,0,0)(1,0,0,1)(2,0,0,0)N/A N/A17 (0,0,0,0)(0,0,0,1)(0,0,0,2)(0,0,1,0)(0,0,1,2) (0,0,0,0)(0,0,0,1)(0,0,1,0)(0,0,1,1)(1,0,0,0)N/A (0,0,0,0)(0,0,0,1)(0,0,0,2)(1,0,0,0)(1,0,0,1)N/A N/A N/A18 (0,0,0,0)(0,0,0,1)(0,0,0,2)(0,0,1,0)(0,0,1,1)(0,0,1,2) (0,0,0,0)(0,0,0,1)(0,0,1,0)(0,0,1,1)(1,0,0,1)(1,0,1,1)(0,0,0,0)(0,0,1,0)(1,0,0,0)(1,0,1,0)(2,0,0,0)(2,0,1,0)(0,0,0,0)(0,0,0,1)(0,0,0,2)(1,0,0,0)(1,0,0,1)(1,0,0,2)(0,0,0,0)(0,0,0,1)(1,0,0,0)(1,0,0,1)(2,0,0,0)(2,0,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0,0,0,0)(0,0,0,1)(0,0,0,2)(0,0,1,0)(0,0,1,1)(1,0,0,2)19 N/A (0,0,0,0)(0,0,0,1)(0,0,1,0)(0,0,1,1)(1,0,0,0)(1,0,1,0) N/A N/A N/A N/A (0,0,0,0)(0,0,0,1)(0,0,0,2)(0,0,1,0)(0,0,1,1)(1,0,1,1)20 / 30 (0,1,0,1) (0,1,0,0) N/A (0,1,0,1) (0,1,0,0) N/A (0,1,0,1)21 / 31 (0,2,0,1) (0,2,0,0) N/A (0,2,0,1) (0,2,0,0) N/A (0,2,0,1)22 / 32 (0,1,1,1) (0,1,1,0) N/A N/A N/A N/A (0,1,1,0)23 / 33 (0,0,0,1) (0,0,0,0) N/A (0,0,0,1) (0,0,0,0) N/A (0,0,0,1)24 / 34 (0,0,1,1) (0,0,1,0) N/A N/A N/A N/A (0,0,1,0)25 / 35 (0,0,0,1)(0,0,1,1) (0,0,0,0)(0,0,1,0)N/A (0,0,0,1)(1,0,0,1)(0,0,0,0)(1,0,0,0)N/A (0,0,0,1)(0,0,1,0)26 / 36 (0,0,0,1)(0,0,1,1)(1,0,0,1) (0,0,0,0)(0,0,1,0)(1,0,0,0)N/A(0,0,0,1)(1,0,0,1)(2,0,0,1)(0,0,0,0)(1,0,0,0)(2,0,0,0)N/A(0,0,0,1)(0,0,1,0)(1,0,0,1)27 / 37 (0,0,0,1)(0,0,1,1)(1,0,0,1)(1,0,1,1) (0,0,0,0)(0,0,1,0)(1,0,0,0)(1,0,1,0)N/A(0,0,0,1)(1,0,0,1)(2,0,0,1)(3,0,0,1)(0,0,0,0)(1,0,0,0)(2,0,0,0)(3,0,0,0)N/A(0,0,0,1)(0,0,1,0)(1,0,0,1)(1,0,1,0)28 / 38 (0,0,0,1)(0,0,1,1)(1,0,0,1)(1,0,1,1)(2,0,0,1) (0,0,0,0)(0,0,1,0)(1,0,0,0)(1,0,1,0)(2,0,0,0)N/A(0,0,0,1)(1,0,0,1)(2,0,0,1)(3,0,0,1)(4,0,0,1)(0,0,0,0)(1,0,0,0)(2,0,0,0)(3,0,0,0)(4,0,0,0)N/A(0,0,0,1)(0,0,1,0)(1,0,0,1)(1,0,1,0)(2,0,0,1)29 /39 (0,0,0,1)(0,0,1,1)(1,0,0,1)(1,0,1,1)(2,0,0,1)(2,0,1,1) (0,0,0,0)(0,0,1,0)(1,0,0,0)(1,0,1,0)(2,0,0,0)(2,0,1,0)N/A(0,0,0,1)(1,0,0,1)(2,0,0,1)(3,0,0,1)(4,0,0,1)(5,0,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N/A(0,0,0,1)(0,0,1,0)(1,0,0,1)(1,0,1,0)(2,0,0,1)(2,0,1,0)40 (0,1,0,0) N/A N/A (0,1,0,0) N/A N/A (0,1,0,0)41 (0,2,0,0) N/A N/A (0,2,0,0) N/A N/A (0,2,0,0)42 (0,1,1,0) N/A N/A N/A N/A N/A N/A43 (0,0,0,0) N/A N/A (0,0,0,0) N/A N/A (0,0,0,0)44 (0,0,1,0) N/A N/A N/A N/A N/A N/A45 (0,0,0,0)(0,0,1,0) N/A N/A (0,0,0,0)(1,0,0,0)N/A N/A (0,0,0,0)(1,0,0,0)46 (0,0,0,0)(0,0,1,0) (1,0,0,0) N/A N/A(0,0,0,0)(1,0,0,0)(2,0,0,0)N/A N/A(0,0,0,0)(1,0,0,0)(2,0,0,0)47 (0,0,0,0)(0,0,1,0) (1,0,0,0) (1,0,1,0) N/A N/A(0,0,0,0)(1,0,0,0)(2,0,0,0)(3,0,0,0)N/A N/A(0,0,0,0)(1,0,0,0)(2,0,0,0)(3,0,0,0)48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49 (0,2,0,*) (0,2,0,*) (0,2,0,*) (0,2,0,*) (0,2,0,*) (0,2,0,*) (0,2,0,*)50 (0,1,1,*) (0,1,1,*) (0,1,1,*) N/A N/A N/A (0,1,1,*)5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52 (0,0,1,*) (0,0,1,*) (0,0,1,*) N/A N/A N/A (0,0,1,*)53 (0,0,0,*)(0,0,1,*) (0,0,0,*)(0,0,1,*)(0,0,0,*)(0,0,1,*)(0,0,0,*)(1,0,0,*)(0,0,0,*)(1,0,0,*)(0,0,0,*)(1,0,0,*)(0,0,0,*)(0,0,1,*)54 (0,0,0,*)(0,0,1,*)(1,0,0,*) (0,0,0,*)(0,0,1,*)(1,0,0,*)(0,0,0,*)(0,0,1,*)(1,0,0,*)(0,0,0,*)(1,0,0,*)(2,0,0,*)(0,0,0,*)(1,0,0,*)(2,0,0,*)(0,0,0,*)(1,0,0,*)(2,0,0,*)(0,0,0,*)(0,0,1,*)(1,0,0,*)55 (0,0,0,*)(0,0,1,*)(1,0,0,*)(1,0,1,*) (0,0,0,*)(0,0,1,*)(1,0,0,*)(1,0,1,*)(0,0,0,*)(0,0,1,*)(1,0,0,*)(1,0,1,*)(0,0,0,*)(1,0,0,*)(2,0,0,*)(3,0,0,*)(0,0,0,*)(1,0,0,*)(2,0,0,*)(3,0,0,*)(0,0,0,*)(1,0,0,*)(2,0,0,*)(3,0,0,*)(0,0,0,*)(0,0,1,*)(1,0,0,*)(1,0,1,*)56 (0,0,0,*)(0,0,1,*)(1,0,0,*)(1,0,1,*)(2,0,0,*) (0,0,0,*)(0,0,1,*)(1,0,0,*)(1,0,1,*)(2,0,0,*)(0,0,0,*)(0,0,1,*)(1,0,0,*)(1,0,1,*)(2,0,0,*)(0,0,0,*)(1,0,0,*)(2,0,0,*)(3,0,0,*)(4,0,0,*)(0,0,0,*)(1,0,0,*)(2,0,0,*)(3,0,0,*)(4,0,0,*)(0,0,0,*)(1,0,0,*)(2,0,0,*)(3,0,0,*)(4,0,0,*)(0,0,0,*)(0,0,1,*)(1,0,0,*)(1,0,1,*)(2,0,0,*)57 (0,0,0,*)(0,0,1,*)(1,0,0,*)(1,0,1,*)(2,0,0,*)(2,0,1,*) (0,0,0,*)(0,0,1,*)(1,0,0,*)(1,0,1,*)(2,0,0,*)(2,0,1,*)(0,0,0,*)(0,0,1,*)(1,0,0,*)(1,0,1,*)(2,0,0,*)(2,0,1,*)(0,0,0,*)(1,0,0,*)(2,0,0,*)(3,0,0,*)(4,0,0,*)(5,0,0,*)(0,0,0,*)(1,0,0,*)(2,0,0,*)(3,0,0,*)(4,0,0,*)(5,0,0,*)(0,0,0,*)(1,0,0,*)(2,0,0,*)(3,0,0,*)(4,0,0,*)(5,0,0,*)(0,0,0,*)(0,0,1,*)(1,0,0,*)(1,0,1,*)(2,0,0,*)(2,0,1,*)58 N/A N/A N/A N/A N/A N/A N/A59 N/A N/A N/A N/A N/A N/A N/A60 N/A N/A N/A N/A N/A N/A N/A61 N/A N/A N/A N/A N/A N/A N/A62 N/A N/A N/A N/A N/A N/A N/A63 N/A N/A N/A N/A N/A N/A N/A表格中),,,()2(RA )1(RA )0(RARA t t t f 的含义如下: RA f :在prach-FrequencyOffset 的基础上指示同一时刻内频分的各个PRACH 信道的频率位置;2,1,0)0(RA =t :指示PRACH 信道的无线帧位置,0为全部无线帧,1为奇数无线帧,2为偶数无线帧;1,0)1(RA =t :指示PRACH 信道在无线帧的前半帧或后半帧,0为前半帧,1为后半帧;)2(RA t :指示PRACH 信道在“5ms 半帧”内的上子帧序号,带*表示在UpPTS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