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体验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课程中体验活动
邱侵凉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安排儿童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观察者、实践者、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最真实的感受。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了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在活动中所得到的情感体验更加直接、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让学生在玩耍实践中体验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强调活动性,是通过教师的指导下,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玩中学”、“做中学”产生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中对于儿童难以身临其境去直接体验的经验,可向儿童提供了生活素质,通过情境的创设,形成十分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相应的体验。

1、回归生活,走出课堂“玩”中体验
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来到教室外面玩一玩,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春天的身影,学生很高兴,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就汇报说,操场上的小草嫩嫩的,柳树上长出了许多小嫩芽,花池里开着许多五颜六色的花,真美,还看见了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蚂蚁在地上找食物,等等,学生在寻找春天中进一步感受、欣赏春天的美,体验到春天到来的愉快。

2、利用实物情境,引发学生“玩“中体验
在教学《我和小树一块长》一课,课前我让学生收集过去的衣服、图片、作品、以及用过的物品等,拿出来玩一玩、试一试,并举办了一次“我们长大了”展览会,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让同学们互相参观,共同分享自己长大了的喜悦和快乐。

由此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催化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设置特定情境,引导学生“玩”中体验
例如讲带问题的生活故事、小品表演、模拟活动等,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引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

二、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我来学做家务活》一课时,我设计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在爸爸或妈妈的帮助下,进行家庭自我服务劳动,如收拾餐桌、洗碗筷、喂小动物等。

下一节上《品德与生活》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说劳动的乐趣,交流劳动的经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我汇报:“老师,我会洗碗筷了。

”“老师,我学会安钮扣。

”“我知道怎样喂小鸡。

”……在教学时,我还教学生怎样安全地使用家用电器的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体验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

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

如教《今天我
值日》这一课时,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编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辨析。

如:有一个同学平时表现很好,遵守纪律、乐于助人。

可有一次,他为了帮助一个残疾人寻找亲人,上课迟到了,不少同学指责他“不守纪律”。

这样指责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激学生口“动”,在争论中学生懂得了判断、评议一个人、一件事,要注意全面地分析,而后才作出结论。

那位同学能热心帮助别人是对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他迟到却是不对的,不过他的迟到与一般不遵守纪律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批评者和受批评者都要正确对待。

四、让学生在“脑”动中体验
学生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

在课堂上,教师要力图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制造悬念,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有了这个需要才能萌发内心的冲动,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

五、让学生在心“动”中体验
如教学《人类的好朋友》一课,许多学生对家禽家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动物的一些科学知识并不了解得很多,所以给学生播放《动物世界》的电视片或出示动物的图片,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及各自特征,感受它们的可爱,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丰富儿童对有关动物的认识。

《品德与生活》课堂面对的是不断扩大范围的学生的社会生活,但是其核心是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主体人格。

学习主体的体验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

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大量事实也证明,学生只有获得切身体验的东西,才能入脑入心,珍藏永久,对人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我们要让体验充盈学生的课堂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