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抗体攻击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障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和疲劳。

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是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主要涉及肝脏、脾胃、肾脏和心脏等脏腑,本文将从中医五脏六腑的角度探讨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一、肝脏肝脏在中医理论中负责藏血、调节情绪、保证气血通畅等功能。

肝脏的疏泄作用与肌肉的协调运动密切相关,肝气郁结会导致痉挛、拘挛,从而影响了神经肌肉传导功能。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伴有肝郁气滞的证候,如情志不畅、胸胁疼痛、头晕目眩等症状。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时,除了针对肝郁气滞的症状进行调理外,还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方法来改善肝脏功能,促进神经肌肉传导,缓解肌无力的症状。

二、脾胃脾胃在中医理论中主要负责运化水谷,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供给全身器官和组织。

重症肌无力患者常伴有脾胃虚弱的证候,如食欲不振、腹泻、乏力等症状。

脾胃功能的减弱会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了肌肉的供血和能量代谢,加重了肌无力的症状。

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时,除了调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外,还可以通过益气健脾、温中祛湿的方法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抵抗力。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脏、脾胃、肾脏和心脏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时,除了针对肌无力的症状进行调理外,还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通过调理肝脏、脾胃、肾脏和心脏等脏腑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促进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的恢复,实现病因与病机的统一,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希望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能够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带来更多的康复希望。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如何诊断治疗重症肌无力引言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神经肌肉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在中医中归属于“虚证”。

临床症状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无力和易疲劳。

常见表现有:1.运动无力: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或运动时出现异常疲劳和无力感,例如说话困难、眼睑下垂等。

2.患者的症状在早晨较轻,白天逐渐加重,晚上达到高峰。

3.长时间保持肌肉收缩时,疲劳程度增加。

4.睡眠或休息后肌肉力量会稍有恢复。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病机,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诊断重症肌无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因辨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失调等,中医主张“先辨因,再辨证”,辨别病因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虚实辨证:一般情况下,重症肌无力属于虚证,但也可能伴有实证,此时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辨证。

3.气血辨证:肌无力属于中医的“气血两虚”范畴,气虚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语声低弱等,血虚则表现为面色苍白、舌质淡白等。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目标是扶正祛邪,改善气血营养,增强肌肉功能。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益气固表法: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扶正固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党参等,同时辅以适当的针灸疗法。

2.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气血瘀滞证,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等,可配合拔罐、刮痧等辅助治疗。

3.调理脾胃法:强调脾胃调理,以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等,可辅以适量的艾灸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辨证论治理论,中医将重症肌无力分为以下几种证型,并针对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1.气虚血瘀证:主要症状为四肢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或有瘀点,常用的中药包括少腹逐瘀汤等,可辅以艾灸、拔罐等治疗。

2.脾虚湿阻证: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舌质淡薄,苔腻厚,常用的中药包括参苓白术散等,可辅以温针治疗。

3.心脾两虚证:主要症状为肌肉无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常用的中药包括参苓白术散等,可辅以针灸调理。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疲劳。

在中医的五脏理论中,重症肌无力与五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分别从五脏的角度来论述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

心与重症肌无力心主血脉,又称“心藏神”,主宰人的思维意识。

在中医理论中,肌肉的运动受心神的主宰和调控,心神如果受到伤害或是情绪不稳定,就会导致气血不足、气机郁滞,进而引起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重症肌无力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抑郁等精神症状。

肝与重症肌无力肝主疏泄,同时又主疏泄情志,对情绪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肝气郁结,易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起肌肉无力。

肝主藏血,在肝脏失常的情况下,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导致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脾与重症肌无力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主持消化吸收,如果脾气虚弱,则会导致水湿内停,进而引起气机不畅,导致肌肉无力。

脾主肌肉,如果脾气不足,则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

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很多都存在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状,这些都与脾脏的功能失常有关。

肺与重症肌无力肺主气机,主持呼吸,对于肺部的功能异常也容易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引起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肺主皮毛,如果肺气虚弱,则容易引起肌肤干燥、无华等问题,肌肉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肾与重症肌无力肾主水,主藏精,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繁衍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肾气虚弱则会导致人体精血不足,进而影响全身的气血运行,导致肌肉无力。

肾主骨,在中医理论中,肾气虚弱也会导致骨骼肌肉的损伤。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五脏功能失常导致气血不畅,引起肌肉无力。

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中医主要是调理五脏功能,平衡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主要是通过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来进行。

中药方面以益气健脾、活血祛瘀为主,并且针对五脏功能的异常情况进行调理。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解释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解释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重症肌无力是西医当中的一个诊断,而中医当中没有重症肌无力这个诊断名词。

在中医当中是以重症肌无力不同的症状,为不同的病证施治的临床表现来诊断,比如眼睑的下垂无力,在中医中叫做睑废、胞垂;而重症肌无力的视物重影,在中医当中则视为视歧;重症肌无力的抬头无力,在中医当中叫做头倾;四肢疲软无力,在中医中叫作痿证;呼吸困难,重症肌无力危象,在中医中属于大气下陷、脱症等等病症的范畴。

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有脾气不足型、肝肾阴虚型、肝肾阳虚型,以及气血两虚型等。

老中医:辨治重症肌无力思想

老中医:辨治重症肌无力思想

辨治重症肌无力思想根据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中医古籍记载,经过数十年临床摸索,逐渐总结出脾肾亏虚是该病基本病机,且该病之演变复杂多元,常夹燥、夹火、夹风、夹湿、夹瘀。

治疗上,以温补脾肾、益气升阳为主,以复方黄杞汤为基本方剂,佐以润燥、清热、化湿、祛风、通络、开窍、明目等法。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自身致敏和破坏所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于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和晨轻暮重等特点,主要累及患者的眼外肌、延髓肌群和全身骨骼肌。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可能涉及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诸多方面,为临床较少见的难治症之一。

现代医学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如溴比斯的明、糖皮质激素等。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中医古籍记载,经过数十年临床摸索,逐渐总结出脾肾亏虚是重症肌无力的基本病机,且该病之演变复杂多元,常夹燥、夹火、夹风、夹湿、夹瘀。

治疗上,以温补脾肾、益气升阳为主,以复方黄杞汤为基本方剂,佐以润燥、清热、化湿、祛风、通络、开窍、明目等法。

经过治疗,患者通常能够顺利减停激素及溴比斯的明,半数以上患者可以完全停服中西药物,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

重脾肾、调气血,以和为贵中医文献中没有“重症肌无力”之记载,根据其上睑下垂、复视、构音障碍、咀嚼困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四肢无力等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虚证、痿、睑废、胞垂、复视、视歧、头倾、大气下陷等范畴。

张静生撷采众家之长,提出本病是由于素体虚弱,或因劳倦过度,或因酒食不节,伤及脾肾,复感外邪,筋脉失养所致,其根本病机是脾肾亏虚。

《难经·十六难》载:“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病也。

”《辨证奇闻》云:“脾胃居中而运化精微以灌注四肢,是四肢所仰望者,全在脾胃之气也,倘脾胃一伤,则四肢无所取资,脾胃病而五脏俱病矣。

”重症肌无力虽病位在脾胃,然与其他脏器关系亦十分密切。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传导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无力、乏力和易疲劳性肌无力。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气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重症肌无力,可以从五脏的角度来进行论述。

1. 心与重症肌无力中医学认为,心脏主张神明,主宰血脉,是五脏之首。

心脏主神明,调控全身的血脉,而血脉主动全身肢体,在肌肉疲劳、无力的病情中,心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由于神经肌肉的传导障碍,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使得身体活动过度依赖心脏的供血,给心脏增加了负担。

中医学认为,心与肝相火亦即心火旺盛时容易伤肝,因此心火亢盛时也容易导致肝的功能减弱。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肝的功能减弱可能会导致气血不畅,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和供应,从而加重了肌无力的病情。

肝主疏泄,储藏血液。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保证气血的顺畅运行。

在肝气郁结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气血不畅,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乏力无力等症状。

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肝气郁结可能导致了气血不畅,进而加重了肌肉无力的症状。

肝藏血,而肝火亢盛时容易破血而发生出血现象。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肝火亢盛可能会导致肌肉出血或者出现瘀血现象,加重了肌肉的乏力和无力症状。

脾主运化水谷,是后天之本。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谷,包括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解。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脾虚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调理脾胃功能,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主产气血。

脾虚时,会导致气血不足,使得肌肉无法得到充分的养分和供应。

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也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要环节。

肺主气,司呼吸。

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主宣外内交,主司呼吸。

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呼吸肌群受损,导致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疲劳。

在中医理论中,肌无力可以从五脏进行论述,了解肌无力病机对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的病机、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肺脏肺主气,司呼吸,肺气的失调常导致呼吸不畅,血气不足。

在中医理论中,肺气也与肌肉紧张度、运动功能有关。

如果肺气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疲劳和运动功能下降。

肺脏在肌无力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脾胃脾主运化,主肌肉四肢的肌肉运动、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与脾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肌无力患者中,脾气不足会导致肌肉无力、四肢乏力等症状,影响运动功能。

三、肝脏肝主疏泄,主盘踞筋络。

肝气郁结则血瘀、痰浊、瘀阻经络,则肌肉运动功能受阻。

在肌无力患者中,肝气郁结会导致肌肉无力、疼痛等症状。

四、心脏心主血脉,主神明。

肌无力患者往往伴有心悸、气短等症状,这与心主血脉,主神明的中医理论有关。

心脏的气血运行不畅会对全身气血运行产生影响,导致肌肉无力、疲劳等症状。

五、肾脏肾主骨、生殖。

肾气虚弱则会影响全身肌肉的生长、发育和活动,容易导致肌肉无力等症状。

肾也主藏精,与人体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肾脏功能的不全也会对肌肉造成影响。

在肌无力患者中,常见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郁肝亏、肾阳虚等。

根据中医辨证,针对不同的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对气血运行不畅的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桃仁、川芎、当归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对于肝郁肝亏的患者,可采用疏肝解郁、滋阴养肝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柴胡、丹参、茯苓等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药物。

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可采用温阳助火、固肾填精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仙灵脾、鹿茸、巴戟天等具有温阳助火作用的药物。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还需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通过调节患者气血运行、修复五脏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良方

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良方

中医诊治重症肌无力良方【概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受累骨骼肌的极易疲劳和经休息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病发率为0.5~5/10万。

重症肌无力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痿证的范畴。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为多见。

根据其发病原因、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又有皮痿、肌痿、筋痿、肉痿、骨痿“五痿”之称。

多见于温热病中或热病后期,邪热灼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浸淫筋脉肌肉,而弛纵不用;或因体虚久病,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不能濡养肌肉筋骨,或瘀阻脉络等因而成。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实验研究证明,将由电鳗鱼放电器官提取并纯化的乙酰胆碱受体注人家兔,可成功地产生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并在实验动物的血清中可测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进一步研究证明这些抗体的结合部位就在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

用免疫荧光法发现实验动物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数目大量减少。

从而确定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为体内产生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和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免疫应答,破坏了大量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突触后膜传递障碍而产生肌无力。

约80%~90%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可测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这种抗体是特异性抗体,在其他肌无力患者中一般不易测出,因此对诊断本病有特征性意义。

经10%~15%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约70%的患者胸腺肥大,淋巴滤泡增生。

胸腺中还发现有“肌样细胞”的存在,这些细胞具有横纹并载有乙酰胆碱受体,因此推测在一些特定的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病毒或其他非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肌样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构型发生某些变化,刺激了机体的免疫系统而产生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大量临床资料中发现相当数量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天疱疮等等,因此人为重症肌无力也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但有关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明了。

从“伏邪”角度论治重症肌无力

从“伏邪”角度论治重症肌无力

从“伏邪”角度论治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失调引起的慢性进展性肌肉无力病,主要特点是肌肉疲劳,尤其是面部和四肢肌肉,导致肌肉力量下降。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学中的“弱筋疗法”范畴,弱筋病位于肌肉,病性是虚寒湿邪困遏阳气,影响气血运行而引发肌无力。

根据中医“伏邪论治”,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中药物理和针灸治疗方法来缓解和改善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从药物治疗方面来看,伏邪论治中强调药物的阳气温热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归脾汤和四逆汤。

归脾汤含有附子、干姜、附子、肉桂等草药,以温阳气、燥湿痰的作用,治疗人体阳气不足、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四逆汤是以生姜、大黄等草药作为主要成分,具有让阳气上升的作用,可以改善身体虚寒的症状。

针灸疗法在伏邪论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伏邪理论认为,有些疾病是由于体内的湿邪和寒邪阻滞气血运行而引起的。

针刺可以刺激气血的运行,促进体内湿邪和寒邪的排出。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温针、艾灸和刺络疗法。

温针采用热针烧灼的方法,可以刺激经络,改善气血循环。

艾灸是用艾叶进行灸烧,可以温经散寒,促进气血畅通。

刺络疗法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调节体内气血的循环。

根据伏邪论治的理论,病人所处的环境和饮食也应该得到调整。

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减少寒邪和湿邪的侵袭。

饮食上要注意保证营养均衡,增加对免疫系统的支持。

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症状,但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发病情加重。

伏邪论治提供了一种从传统中医角度来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

通过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调整环境和饮食等方面的综合治疗,可以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在实施伏邪论治之前,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和讨论,以确保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宜性。

重症肌无力最全面的中医解读

重症肌无力最全面的中医解读

重症肌无力最全面的中医解读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的“痿症”范畴,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日久而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我国医学典籍《景岳全书·痿论》记载,五脏使人痿。

心肝脾肺肾是一个整体,在痿症的治疗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的观点,眼睑部位属于脾;根据脏腑学说的观点,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对肌无力的各种临床证候,大多运用中医脾胃学说作为指导,同时根据五脏六腑的关系,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该病又与肺和肾有密切关系。

肌无力的病因特点是肺脾肾虚,致气虚下陷,脾虚失运,肾虚失固,筋脉肌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而肌肉痿软无力重症肌无力经典治疗案例:温某,女,8岁,陕西人病史:2019年8月20日晚,家长突然发现患儿眼缝缩小,眯眼斜视。

旋即右眼胞下垂,无力睁开复视。

2019年21日到某院肌注“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反应,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待查。

后到某院确诊为眼睑“重症肌无力”,后多处辗转治疗无效。

在网上看到我们来电咨询,简单了解后预约远程视频治疗。

初诊:右眼睑下垂而肿,视物模糊,复视,傍晚尤重。

乏力。

舌质润红而暗,苔白灰黄,根部厚腻浊密布。

此系脾湿之邪,蕴积已久,表实未解,上窜眼胞所致。

证属足太阴睑废,法宜开闭除湿。

处方:中医痿证之“固元提肌汤”疗法。

上方服30剂后,眼皮稍可活动。

原方加桂枝,温通经脉,辛以散邪;配杏仁,梳理肺窍,入手太阴以利水之上源,患儿曾有一整日可略微睁开右眼睑。

苔浊腻始退,脾湿稍减。

原方损益继30剂。

二诊:舌质转淡红,白腻苔续减。

湿浊内困已有消退之象,惟眼睑变化无进展。

减配合服用。

三诊:病情大有好转,原患眼傍晚较重,近日晚间观察,双目基本一致。

舌质已正常,白厚腻苔已退。

患眼睑稍厚,开裂较正常眼略小。

病虽向愈,参之舌象等,尚属脾湿之邪未尽解,输化功能扔嫌不足。

应抓住转机,健脾化湿,理气和中,助其运化之力,上方加减继服30剂。

四诊:“睑废”好转,视物已正常。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在肌肉和神经连接处产生抗体,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在中医看来,重症肌无力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探讨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从中医五脏系统来解读重症肌无力。

中医认为,五脏包括心、肺、肝、脾、肾,而每个脏腑对应不同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心主血,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水液。

在中医的五脏理论中,重症肌无力可以归为肝肾不足、脾虚湿困等病机。

从肝肾不足的角度来看,肝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中医认为肝肾藏精,主要掌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功能。

肝肾不足会影响到肌肉的生长和运动功能,导致出现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在治疗上,中医会通过滋补肝肾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如选用益肾健脾的中药来进行治疗。

从脾虚湿困的角度来看,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要负责水湿的代谢和运行。

脾虚则会导致湿邪内蕴,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引发重症肌无力等症状。

在治疗上,中医会采用健脾化湿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如选用益气健脾、祛湿化痰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的病机,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肌无力的患者,中医会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式。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调理气血,改善肌肉功能;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和膏药来舒经活络,促进气血运行;而草药则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调理五脏六腑,滋补肝肾、健脾化湿等。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重症肌无力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治疗重症肌无力时,中医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针灸、推拿、草药等治疗方式,通过调理五脏六腑、健脾益肾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找到有经验的中医医师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心态对疾病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过程中,患者也应该注意调养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1. 引言1.1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无力、肌肉力量逐渐减退,特别是在运动后更加明显。

患者常会出现眼睑下垂、嘴唇下垂、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等症状。

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呼吸肌肉,威胁生命。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主要认为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神经肌肉接头的受体,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使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这导致了肌肉轻度至严重的无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

1.2 中医五脏对于重症肌无力的影响病因的解释中,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发生与肝、脾、肾、心、肺等五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在体内调节气血,如果肝阳亢盛或肝阴亏虚,就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重症肌无力。

脾主运化,在体内调节水谷精微,如果脾气虚弱则会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使得肌肉无法得到足够的养分而发生无力。

肾主贮藏,在体内调节生殖和生长发育,如果肾气虚弱,则会导致身体虚弱无力。

心主血脉,在体内调节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若心火太旺或心火虚弱则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重症肌无力。

肺主呼吸,在体内调节呼吸系统,如果肺气不通则会导致气血不畅,使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产生无力。

中医五脏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调理五脏功能可以有效缓解重症肌无力的症状。

2. 正文2.1 中医五脏对病因的解释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通过影响肌肉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肌肉无力和疲劳,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在中医理论中,疾病的发生常常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对于重症肌无力,中医认为其病因主要涉及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阳虚阴盛等病理变化。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主持水湿代谢。

脾虚则易导致湿邪困脾,阻碍气血运行,引发肌肉无力。

肺主气机,调节呼吸,肺气通畅,则气血流畅,反之则气机郁滞,导致气血不足,从而影响肌肉功能。

中医辨证治疗肌无力

中医辨证治疗肌无力

中医辨证治疗肌无力近年,肌无力患者在我们身边也不少见,很多人对肌无力并不是很了解,而且说到肌无力脑海里就是一片空白,那么什么是肌无力呢?肌无力的治疗又有哪些呢?中医治疗肌无力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下面介绍的是肌无力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中称“肌无力”为“痹症”肌无力中医将此称为痿证。

痿证就是指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类病症。

中医认为痿症的成因主要是由于"热"和"虚",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脏腑亏虚,功能失调所致。

根据中医五轮学说的观点,眼睑部位属于脾;根据脏腑学说的观点,脾主四肢和肌肉,因此对肌无力的各种临床证候,大多运用中医脾胃学说作为指导,同时根据五脏六腑的关系,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因此该病又与肺和肾有密切关系。

肌无力的病因特点是肺脾肾虚,致气虚下陷,脾虚失运,肾虚失固,筋脉肌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而肌肉痿软无力。

同时,由于肺脾肾虚,卫外失固,湿浊内生而致外感风邪,内伤痰湿,内外合攻,加重病情,故治疗时当注重邪(外邪、湿痰)、正(肺脾肾),权衡标本。

在治疗上首先祛邪扶正。

中医辨证治疗肌无力1、肺热伤津:肺主皮毛、宣发、升降。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热叶焦、津液不足、气血运行失常、四肢五体失养而成为痿。

病状主要表现为四肢痿弱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皮肤枯燥或伴有发热,呛咳无痰,小便短赤、热痛。

治疗原则:清肺润燥、益气养阴。

2、湿热浸淫:湿热之邪损伤胍脾胃,运化不能,湿从内生、浸入筋脉,路道不利,影响气血运行和荣养,致筋脉肌肉驰纵不收而成为痿。

病状表现为四肢感觉异常,手足痿软无力,手足下垂,不堪任用。

肢体麻木,小便赤热涩痛。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燥温化痰。

3、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统血、主肌肉、四肢。

脾胃虚损,运化无能、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肉失养而成为痿症。

临床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肌肉枯萎瘦削,伴有神疲倦怠,食少便溏,面色虚浮无华细。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及治疗1.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慢性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无力和易疲劳。

该病主要侵犯人体神经肌肉接头,导致肌肉接收到的神经冲动减少,从而影响肌肉收缩力。

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重症肌无力被归纳为“弛缓性痉挛”病症,属于“中风”、“痹证”范畴。

据中医理论,重症肌无力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

其中,脾胃运化不畅、气血虚弱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3.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则3.1 调整脾胃功能脾胃是中医认为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正常与否与人体的气血营养有很大关系。

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中医治疗中重点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提高气血供应。

常用药物包括党参、黄芪等,同时还需要配合饮食调整,以益气养血为主。

3.2 活血化瘀,通经络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的症状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因此治疗中需注意活血化瘀,通经络的原则。

常用药物包括桃仁、红花等,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状况,缓解病情。

3.3 补肝肾肝肾是中医所指的人体阴阳之本,所以补肝肾也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条重要原则。

常用药物包括何首乌、枸杞子等,能够起到补益肝肾、滋养精血的作用。

4.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用方剂4.1 四物汤【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主治】补益气血,调理经脉。

4.2 寒丹汤【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茯苓、牡蛎。

【主治】活血化瘀,通经络。

4.3 神经调养方【方剂组成】熟地、白芍、蛤蚧、丹参、天麻、川芎、当归、红花、透骨草。

【主治】滋补肝肾,调养神经。

5.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注意事项5.1 平衡饮食脾胃为关键,合理调节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胃。

5.2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非常重要,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

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避免剧烈运动。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分型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分型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分型重症肌无力虽然是一种难治之症,但却是可治之症。

大量临床资料证实,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但遗憾的是,有许多病人被长期延误诊断,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由眼型或轻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发展成重度全身型重症肌无力,甚至呈呼吸困难的重症肌无力危象。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难诊断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病人对这种病的表现一无所知,出现症状时不知道应该看哪一科。

如果病人对重症肌无力的各种表现有所了解,一旦出现了某种症状,在专科医生的帮助下,一定会较早地作出正确的诊断。

重症肌无力常见的首发症状有以下几种:1.眼睑下垂:又称耷拉眼皮。

据我们对3100例重症肌无力的分析发现,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者高达73%。

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儿童多见。

早期多为一侧,晚期多为两侧,还有不少病人一侧的眼皮瞪上去时,另一侧的眼皮又耷拉下来,即出现左右交替睑下垂现象。

2.复视:即视物重影。

用两只眼一起看,一个东西看成两个;若遮住一只眼,则看到的是一个。

年龄很小的幼儿对复视不会描述,常常代偿性地歪头、斜颈,以便使复视消失而看得清楚,严重者还可表现为斜视。

3.全身无力:从外表看来好皮好肉的,也没有肌肉萎缩,好像没病一样;但病人常感到严重的全身无力,肩不能抬,手不能提,蹲下去站不起来,甚至连洗脸和梳头都要靠别人帮忙。

病人的肌无力症状休息一会儿明显好转,而干一点活又会显著加重,好像是装出来似的。

这种病人大多同时伴有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

4.咀嚼无力:牙齿好好的,但咬东西没劲,连咬馒头也感到费力。

头几口还可以,可越咬越咬不动。

吃煎饼、啃烤肉就更难了。

5.吞咽困难:没有消化道疾病,胃口也挺好,但好饭好菜想吃却咽不下,甚至连水也咽不进。

喝水时不是呛入气管引起咳嗽,就是从鼻孔流出来。

有的病人由于严重的吞咽困难而必须依靠鼻饲管进食。

6.面肌无力:由于整个面部的表情肌无力,病人睡眠时常常闭不上眼。

中医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经验

中医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经验

中医辨证论治重症肌无力经验
(1)脾胃亏虚型(多见于眼肌型及全身型肌无力轻者)
治则:补中益气,健运升清;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2)脾肾两虚型(多见于全身型及延髓型肌无力)
治则:益气养阴;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3)脾肾阳虚型(多见于全身型或球型肌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壮阳;方药:右归丸加减。

(4)肝肾不足型(多见于全身型及眼肌型)
治则:滋阴补肾,平肝息风;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5)气虚血瘀型(多见于全身型久病患者)
治则:补益精气,活血化瘀;方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6)大气下陷型(多见于重症肌无力危象)
治则:扶正纳气;方药:参附汤合黑锡丹加减。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易疲劳和乏力,特别是在使用肌肉后更加显著。

中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于“杂病”范畴,通常归属于“软弱无力”、“瘫痪”之类,中医学在治疗MG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和效果。

一、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中医学将重症肌无力归类于肌肉松弛无力症状范畴,多与气血两虚、脏腑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血的运行,气血得以充盈,则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得以正常的功能活动,而气血不充盈则会表现为体质虚弱、运动无力等症状。

中医治疗MG的关键是调理气血,补充体质,改善脏腑功能。

二、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通常采用中药来调理气血,具体选用的中药方剂因人而异。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轻重来调配中药,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当归等具有补气活血、调理脾胃的药物,并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加减。

中药疗法渐进性在患者体内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调理气血、补充体质,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

2. 针灸疗法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还可以采用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施加针刺或灸烧,调理气血,调和阴阳,促进身体的自我调节和康复。

针灸疗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改善免疫功能,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常见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代谢,增强体质,改善肌肉的营养供给,减轻肌肉疲劳,改善运动无力的症状。

三、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是显著的。

许多临床实践证明,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应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可以发现患者的乏力症状减轻,肌肉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探讨【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于中青年女性。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

本文以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为主题,探讨了中医在该病领域中的作用和前景。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包括病因分析和病症辨证,强调调整体内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则是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经典方剂、针灸及按摩疗法等。

通过调理肝肾脾三脏,强身健体。

经典方剂如人参五味子汤、黄芪五物汤等具有益气健脾、滋肾益肝的作用。

针灸及按摩能够促进经络畅通,增强体内阳气。

中医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前景可期。

【关键词】关键词:重症肌无力、中医、治疗、原则、方法、方剂、针灸、按摩、作用、前景。

1. 引言1.1 概述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易疲劳、无力,特别是眼部肌肉和颌下肌易受累。

这一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MG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抗体对神经肌肉接头的破坏,导致神经冲动不能正常传导到肌肉,最终导致肌肉无力。

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荷尔蒙治疗、免疫抑制剂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往往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在近年来逐渐得到重视,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因此调理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点是疗效稳定,副作用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治疗原则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1.2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因是由于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了错误的抗体,这些抗体攻击和破坏了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的乙酰胆碱受体。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

从中医五脏论述重症肌无力1. 引言1.1 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易疲劳和无力。

患者常感到肌肉无力,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或持续性动作时更为显著,甚至会出现由于呼吸肌无力导致危及生命的症状。

该病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神经肌肉连接处的神经肌肉接头,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障碍,进而引发肌肉无力。

重症肌无力发病率较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但也可在任何年龄和性别发生。

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包括肌无力、易疲劳、眼睑下垂、双眼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多种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抗乌头碱实验等。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但疗效有限且易出现不良反应。

中医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看法认为疾病根源在于脏腑失调,主张以调节五脏功能、平衡气血阴阳为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医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治疗的选择。

1.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看法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肌无力、疲劳、肌肉无力和酸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重症肌无力属于“脾虚肾亏,气血不足”的范畴。

脾主运化,肾主脏腑之本,脾肾两脏阴阳协调失调会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肌肉无力。

中医认为五脏相互关联,肺主气,脉主血,心主神,肝主筋。

若五脏功能失调,也会影响到肌肉的运行。

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时会注重调理脾肾,清理肺脉,平衡心肝,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中医常采用药物、针灸、艾灸、推拿等疗法来治疗重症肌无力,以调理气血、益气养血、平衡脏腑功能。

中药方剂如人参六味丸、八珍汤等常被应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

中医还推崇“饮食调理与运动疗法”,认为适当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恢复患者的健康。

中医通过综合调理五脏功能来治疗重症肌无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过程中,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
重症肌无力
【概述】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乙酰胆碱受体(AChR)致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而影响肌肉收缩所致的慢性疾病。

根据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三型:眼型、延髓型、全身型;部分患者可呈混合型。

主要症状特征有受累横纹肌极易疲劳,经休息或治疗后部分可以暂时恢复和改善,不同型的症状特点不一,严重者可因呼吸困难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发病率为(0.5~5)/10万人口。

20~35岁患病最多。

男女均可患病,女性多于男性。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的“痿证”、“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与脾、胃、肝、肾等脏腑有关。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肌肉四肢。

肝藏血,主筋。

肾藏精,主骨生髓。

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水谷精微生化乏源,则肌肉失于充养;日久元气大亏,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肾精得不到后天的补充,则髓枯骨痿。

【诊断要点】
1.以受累骨胳肌群的易疲劳,病情波动为特征。

90%的病者以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多数病人在首发症状出现后l~2年内逐步累及延髓肌、面肌、颈肌和四肢肌肉。

眼型患者可有眼睑下垂、伴斜视、复视;延髓型患者可有声音低弱带鼻音、进食呛咳、构音不清、吞咽困
难,饮水自鼻孔流出,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全身型患者全身所有横纹肌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可有四肢肌无力、易跌、上楼困难,严重者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2.部分病者可伴T3I4异常。

63%~95%的患者血清中抗AChR抗体增高,单纯眼肌型病者的阳性率约为30%。

3.胸腺CT、MRI和纵隔充气造影,可见90%以上病者伴有胸腺异常。

4.可疑病人可作疲劳试验、药物试验以帮助确诊。

5.若仍不能确诊者可作肌电图、重复电刺激(衰减在10%以上)。

【辩证分型】
1.脾胃虚弱症状:眼睑下垂,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大便溏薄,面浮无华。

苔薄白,脉细弱。

征候分析: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则眼睑下垂,面浮无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肢体痿软无力、逐渐加重、遇劳则甚、休息后可缓解;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乏力倦怠、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脾虚升降失常,则饮食减少、进食呛咳、甚者吞咽困难;苔薄白,脉细弱是为脾胃虚弱之象。

2.肝肾阴虚症状:眼睑下垂,下肢软弱无力,不能久立,甚则行动不利,腰脊酸软,耳鸣目糊,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潮热盗汗。

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筋脉精髓失于充养,则见眼睑下垂、下肢软弱无力、不能久立、甚则行动不利;
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脊酸软;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肝肾不足,故目糊耳鸣;肾藏精,肝藏血,肝肾亏损,精血不足,可有男子遗精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阴虚内热,可见潮热盗汗;舌红、少苦、脉细数是为肝肾阴虚之
象。

【分型治疗】
1.脾胃虚弱治则:补气升提,健运脾胃。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党参12克升麻9克柴胡9克白术12克山药1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当归9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乏力倦怠甚者,加黄精9克,以加强补气之功;饮食减少者,加鸡内金6克、麦芽12克、谷芽12克,以开胃;大便溏薄者,加芡实9克,以收敛止泻。

2.肝肾阴虚治则: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方药:虎潜丸加减。

牛膝9克杜仲9克桑寄生12克锁阳9克当归9克白芍9克知母9克黄柏9克生地9克熟地9克龟版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耳鸣者,加石菖蒲12克、灵磁石30克,以开耳窍;目糊者,加枸杞子、菊花各9克,以养阴清肝明目;女子月经不调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以补肾调经;男子造精阳痿者,加鹿角片、补骨脂、巴戟天各9克,以温补肾阳。

【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3克,每日3次。

2.左归九每次3克,每日2次。

3.右归丸每次3克,每日3次。

【简便方】
1.黄芪9克、人参3克、升麻6克、枸杞子3克,泡茶喝,常服。

2.生栗子200克、山药500克,水适量,共煮酥,下饴糖少许,常服。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眼睑下垂,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可选穴睛明、颊车、地仓、阳白、臀风、风他、太阳、合谷等穴;上肢无力选穴曲池、缺盆、外关;下肢软弱无力选穴足三里、环跳、三阴交、阴陵泉、伏兔、殷门;
腰酸膝软选穴委中、气海、关元、肾俞。

隔日治疗1次,每次20~30分钟。

食疗法:
(1)200克粳米、人参粉(或片)10克,加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改文火煮至稠,加入适量冰糖,搅匀即成。

(2)乌骨雌、雄鸡各工只,膛内塞入人参9克、生黄芪60克、生姜6克,以线缝合,加酒、水各半,入砂锅急火烧沸,撇去沫,文火炯炖,至骨酥肉烂,熬成浓汤,稍加调味,分日分顿,饮汤吃鸡,常服。

(3)羊羔肉500克,去筋膜洗净,加酒浸一宿,切成肉糜,加入人参粉30克、山药500克,稍入调味佐料,包成馄饨,每日服5~10只,常服。

(4)白羊腰子2具,或猪腰子1对,先将腰子煮成浓汁,滤去粗渣,加酒少许,然后下粳米500克,煮粥稠黏,每日3次,分日服尽。

【注意事项】
1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很长,有缓解和复发或时轻时重的趋势。

因劳累、情绪、感染、外伤、分娩、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本病。

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急骤波动和精神创伤,增强体质,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及时治疗各种感染。

2.饮食要特别注重“补”。

可选用大补气血的鸡、牛肉、羊羔肉、狗肉、鳝鱼、蟋、虾等。

因患者脾胃功能特别薄弱,所以在进补的同时,应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提倡少食多餐。

在焖炖补品的时候,须以烂熟为度,或加消食的中药,以使胃气生生不绝。

3.重症肌无力眼型和延髓型,经积极治疗,预后尚佳。

若累及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等危急状态(肌无力危象),则预后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