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双创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一、背景分析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双创”概念,即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积极创业或者以新思维、新方法解决现有的问题。
在这种新的创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创业的道路上,但同时也暴露出来各种问题。
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现状分析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尚未完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已经失去了效果。
传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2)知识结构不够合理(3)技能树不够广泛(4)创新意识薄弱2. 培养模式研究(1)市场导向型模式在市场导向型模式中,学校应当尽可能多地与企业和社会沟通,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创新型模式创新型模式是针对双创人才的培养而提出的。
该模式特别强调创新,将创新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并注重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创新人才。
三、双创人才的实践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如何实际执行这种理论呢?1. 与企业建立联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市场,把理论运用到实践,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用现实案例推广和增加教材。
2. 重视学生的思维创新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鼓励学生们探索,探究未知领域,抓住社会热点,进行讨论与研讨。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们知道如何结合社会现实,把创意变成实际操作。
3. 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很好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实践机会。
比如说,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改进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挑战双创人才培养实践团队面临多重挑战。
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特别是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内涵专业教育是指为特定行业或者职业培养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模式。
它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的掌握。
双创教育是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升。
它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养的培养,以实践性和创新性为主要特点。
1.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专业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双创教育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两者的融合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促进产学结合。
专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实践,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专业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融合双创教育可以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创新课程设置。
学校可以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创业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也能接触到创新创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2.实践项目培训。
通过校企合作和校内资源整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学习和锻炼,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需要建设一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创新创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不仅能够传授学科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强化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企业实习等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引入企业导师
邀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创业者担任特聘导师,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发 掘创业机会。
上海某高职院校的创业孵化器
孵化器简介
该孵化器是一个为学校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和服务的平台 ,拥有优秀的导师团队和良好的创业氛围。
成功经验
孵化器通过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如项目筛选、资金 支持、法律咨询等,成功帮助多个学生团队实现了创业 梦想。
经验总结与启示
成功案例的共性
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有 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导师团队。
VS
建议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 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共同构建双 创教育生态圈,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 争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国际化合作 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双创教育理念和 经验,推动我国双创教育的创新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双创型 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投入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 面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教 育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不够紧密
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不够紧密,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 作和资源共享,无法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创业平台 。
03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的 对策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摘要:当前,双创人才培养已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本文通过对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高校支持等方面探讨了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加快“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引言“双创”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近年来兴起的重要发展模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而为了支持和加速创新发展,就需要有各类优秀的人才。
双创人才培养成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二、双创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目前,虽然我国在双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政府引导力度不够,未能有效组织创新资源,导致一些优秀创新人才流失。
企业参与不积极,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导致创新成果不够丰富。
高校支持力度不足,培养模式单一,无法满足创新人才需求。
三、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协同创新机制建设至关重要。
协同创新机制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提高创新效率。
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一)政府引导路径政府要加大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政府还需要组织各类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和高校参与到创新人才培养中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场地支持。
(二)企业参与路径企业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双创人才培养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
企业还应重视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三)高校支持路径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
高校还应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结论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促进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教改项目申报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
高校教改项目申报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持人:主持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传真:电子邮箱:合作单位:二、立项依据:项目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在于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
这是省委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是要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创新创业与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支持人民创新创业良性互动的浙江经验,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努力创造继续走在前列的更加辉煌的发展新篇章。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本项目旨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教育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缺乏目标导向和合格师资等。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创新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双创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促进双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机制应运而生。
协同创新机制是指多个机构、组织或个体之间共同合作,实现创新目标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双创人才培养中,协同创新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协同创新机制能够整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地区的资源,形成价值链,增强双创人才培养的整体实力。
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企业可以提供实践的机会和经验;通过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技能;通过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特色,推动双创人才的培养。
其次,协同创新机制能够加速双创人才的成长。
由于双创人才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践的能力和经验,因此,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为双创人才提供实践的机会和资源,加速其成长和发展。
例如,通过与前沿科技企业合作,双创人才可以观察和学习到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大学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合作,可以获得更加专业、先进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
最后,协同创新机制能够促进双创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创新精神是双创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之一,而协同创新机制可以为其提供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激发创新精神的机会。
通过多方进行交流、讨论和创新实践,双创人才能够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和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思维的视野,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素质。
总之,协同创新机制是双创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机制之一。
通过合理整合资源、加速成长和发展、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协同创新机制为双创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随着我国“双创”人才培养的不断深入,协同创新机制的作用将逐渐凸显,为双创人才培养创造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双创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双创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创新和创业,双创也成为了当下热门话题之一。
伴随双创热潮的同时,双创教育也逐渐得到了关注。
双创教育是近年来引入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注重实践性和跨学科的教育方式。
那么双创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是什么呢?一、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创新效率创新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单纯的教育往往无法满足创新的需求,需要通过实践来增强创新能力。
双创教育以实践为核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创新效率。
二、提供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创新创新通常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而双创教育则为不同学科学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这种跨学科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从而引发更多创新点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掌握更多的新技能、知识与方法,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创业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创业是双创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双创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机会。
在创业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意识,培养出自觉地学习创业知识、把握创业机遇的创业精神。
四、强化合作精神,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双创教育中的实践性质可以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协作,这有助于提高合作能力。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会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使得创新成果能够更好地细化与应用。
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团队管理与组织的方法。
综上所述,双创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还可以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成果的应用。
我们需要将双创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将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来推广,从而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双创”人才的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
在个人层面,协同创新机制主要关注个体开展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这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方面,需要主张在教育和自我学习时注重思维与创新,提高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
同时,需要引导个体自信,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勇于尝试。
在培养具有创业精神方面,则需要强调项目管理技能、商业思维、市场分析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素质。
在组织层面,协同创新机制关注创新创业的组织环境与制度保障。
这需要提供适合创新创业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条件,为其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制度保障。
这一方面需要提供各个层次的支持体系,包括资金、技术、知识等,同时也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机构,提供更好的合作机会,组建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创业文化。
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公平的思维导向,推广诚信品质,避免商业陷阱和恶性竞争等现象,鼓励正当竞争,倡导合作发展。
在社会层面,协同创新机制目的在于构建有益于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
这需要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鼓励社会各界、各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强化社会管理与监督机构,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创新创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价值观。
此外,需要助力公益事业和社会企业,注重科技和经济的协同发展,培养合格的“双创”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需要注重人才的素质培养、组织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的构建和促进。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强化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协同合作,积极推进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双创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推动中国创新创业的发展。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助推“双创”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助推“双创”人才培养研究随着双创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知识产权教育,并将其作为培养“双创”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
知识产权教育助力“双创”人才培养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保护和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创新创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
在高校中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知识产权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知识产权教育内容研究针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的需要,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生应了解知识产权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基本概念,明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的区别和联系。
2.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学生应学习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了解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侵权行为的认定等内容。
3. 知识产权管理与运用:学生应学习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方法,包括专利申请与运营、商标注册与运营、版权管理等内容。
4. 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学生应了解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正确运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为了提高知识产权教育的效果,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知识产权教育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等内容。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和应用。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学生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知识产权教育的评价应从知识、能力和实践三个维度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双创”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涌现出来。
然而,单纯依靠政策的支持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更需要建立起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双创”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协同创新机制的概念和意义协同创新是指多方组织或个人在创新过程中携手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深度合作。
协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而且可以实现合作双赢,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协同创新机制是指通过建立协同创新的组织结构、制度、流程和文化等多维度协同机制,实现跨界、跨部门、跨地区等多方合作的创新工作流程和创新创业生态的发展,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崛起。
2.1 联合创新联盟通过建立联合创新联盟,可以将不同领域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投机构等资源进行整合和协同,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交流和成长。
2.2 孵化器孵化器是指通过提供办公空间、资金支持、创新课程培训等服务,帮助初创企业快速发展。
孵化器通常会与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早期的资金支持,从而减少创新创业的风险。
2.3 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是一种集中表现创新力的方式,参赛选手通常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
通过大赛的组织,可以促进不同领域的交流,增加大赛选手的知名度和机会。
创新创业课程是指专门针对创新创业人才设计的培训课程,旨在帮助他们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有以下几点意义:3.1 促进人才培养多渠道发展通过建立联合创新联盟、孵化器、创新创业大赛等多种渠道,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拉近人才之间的距离。
协同创新机制不仅有助于降低创新和创业的风险,而且为创新创业成果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成果的产业化。
3.3 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通过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等多方合作,深度集成各自的优势资源,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双创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双创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一、绪论近年来,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各界共识。
双创教育作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正逐渐被广泛采用。
双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成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的人才。
本文将对双创教育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1. 创新型人才的概念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的人才,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
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3)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双创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1. 双创教育的概念双创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将创新创业作为学习和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实践和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双创教育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1) 增加实践环节,提升实践能力在双创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将创意转化成实际产品和服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比如“挑战杯”等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实践创业和创新。
学校还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际的项目。
(2)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双创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学生可以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校讲座,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创业问题。
(3) 坚持全面发展,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双创教育中,除了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应该具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育学中的双创教育研究
教育学中的双创教育研究近年来,双创教育成为教育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
双创教育,即创业与创新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双创教育研究中,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双创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模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内容。
首先,双创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双创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造性思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学者们认为,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的基础,也是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
其次,双创教育的教育模式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双创教育倡导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实践项目中,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来应对实际挑战。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双创教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和提供创新实验平台等。
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是双创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该课程通常涵盖创业基础知识、市场分析、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的要素和方法。
创新创业比赛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通过与其他团队的竞争,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创业项目和解决方案。
另外,提供创新实验平台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设立创客实验室、创业孵化器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场所和支持。
双创教育的研究还关注了教师的角色和支持。
教师在双创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者和培养者。
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创新思维,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
此外,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并为其提供专业培训和创新项目开展的资金支持。
“双创”引领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
教育战线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把握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政府工作部署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打造“双创”升级版。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对于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1]高校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明确“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导向高校作为教育载体,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真正做到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回答了新形势下,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指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要先行。
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业精神、训练创造能力,在开放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部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2]因此,高校教育在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前提下,明确“双创”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以创新创业精神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将创新创业理念贯彻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高校应把创新创业精神和内涵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创业,既尊重学生的创业意愿,同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研究摘要:随着双创政策的逐渐推进,协同创新成为推进创新创业的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双创”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机制,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一、引言“双创”政策的推出,为国内创新创业提供了宝贵机遇。
要实现双创政策的目标,就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而如何培养和引进这些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双创”人才培养展开讨论,重点研究其中的协同创新机制。
二、协同创新的概念和作用协同创新是指多个不同实体(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之间通过合作,共同进行创新活动的一种方式。
协同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元主体参与,不同实体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能够极大地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二是资源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降低研发成本;三是知识交流,不同实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四是风险共担,合作可以分担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协同创新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与不同实体的合作,可以吸收各方的优势资源和技术,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二是改善创业环境。
多方合作可以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1.形成良好的合作网络。
建立起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形成一个紧密的合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通过共享资源、共同研发等方式,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2.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
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措施,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传播。
鼓励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
3.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招生、培养、评价等环节,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双创教育与双创人才培养(1)
创业实践与辅导
2、教育方式(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
毕 业 生 就 业 雇员 职 业 类 型 雇主
研究学术类职业 应用类职业
研究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
创业类职业
创业型人才
雇员 雇主
3、课程内容
授课人
企业家 成功人士
双创教育 专职教师
创业导师、企业 经营管理专家
双创教育内容 创业意识唤醒和创业精神培养
双创教育与双创人才培养
教育部首批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张福宏
张福宏 教育部首批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中国人社部认证创业咨询师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创业导师 湖北团省委青年创业导师 湖北经济广播电台特约创业指导专家 武汉青年企业家创业商会副会长 武汉开富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武汉十佳创业导师 多次担任“创青春、互联网+、学创杯” 等创业大赛评审专家
课程内容: 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计划培训和创业实践辅导
(2)大学生创业计划培训,目的是创造实践机 会,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引导参训 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指导学生编写所需的商 业计划书,并提供相关支持服务,检验创业计划 书可行性。
课程内容: 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计划培训和创业实践辅导
(3)创业实践辅导。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企业 去实地调研,访谈,了解企业实际经营和企业家 的经营理念与创业经历。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 给他们创造适合创业的条件,鼓励学生校园创业。 帮助学生创建有生存能力的小企业或者为以后创 业奠定基础。
二、双创人才培养
1、双创学院 2、实践平台 3、培养模式 4、运行机制
1、双创学院(武汉XX大学创业会
创业学院 院长(1名)
荣誉院长(1名) 副院长(1名) 兼职副院长(4+2名)
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
人才培育论点ARGUMENT117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文/潘美娟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事业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及高校特别重视“双创型”人才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
培养“双创型”人才既能够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又能为人才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与此同时,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迎来了发展契机。
因此,本文在对协同育人理念及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开展的意义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为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或建议。
协同育人需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为本科人才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在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迎来了发展契机,但“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教育任务。
根据现状来看,“双创型”人才培养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协同育人的意识有待增强、“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专业师资队伍素质水平有待提升等。
[1]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质量成效,本文围绕“协同育人理念下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协同育人理念及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意义(一)协同育人理念“协同育人”源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旨在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项目活动,进而实现为国家培养本科专业人才的目标。
由此可见,产学合作有利于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社会、国家输送所需的专业型人才。
对高校而言,“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把协同育人理念作为基础导向。
(二)人才培养的意义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一大目标。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论点 ARGUMENT 人才培育118案》提出,从2019年开始,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推动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摘要:创新创业教育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求。
同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突破口,对推动“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潜移默化的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贯彻落实“双创”教育重在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
文章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实践,就人才培养过程中全面融入创新创业的做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自上而下,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要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品牌,树立创新创业理念意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增强创新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将其落实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中。
要想切实在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整体规划,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需要职业院校从制度层面上大力气推行。
因此,需要成立由职业院校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团队,负责全面领导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全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协调、服务、监督、汇总和考核工作,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
从学院至教学二级部门,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评价考核、资金预算等问题进行职责分工、协调落实,积极构建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格局。
三、交叉融合,系统化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职业院校开展系统双创教育的必然途径。
因此,要结合不同专业特性,有针对性地构建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
面向学生开设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全覆盖、分层次、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中国“双创”政策的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3D人才方面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围绕“双创”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和设计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挑战,分析当前3D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策略。
一、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机构,在“双创”教育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职院校具有较为灵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双创”时代对于创新、创业和设计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和创新创业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3D人才培养模式,为“双创”教育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3D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在当前,“双创”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些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缺乏实际的创业经验和能力。
一些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和行业的深度合作,无法真正满足企业对于3D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在3D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和完善策略。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3D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探索,结合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和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教师组成的团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支持。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培养。
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国家“双创”政策的推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分析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其意义和可行性。
专业教育主要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而双创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意味着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一门专业技术,还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而双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但缺乏专业知识的扎实基础。
通过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出创新和创业的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传统的专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现有专业岗位需求的人才,而双创教育培养的是适应创新和创业需求的人才。
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
传统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学校和企业很少有机会合作。
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和企业能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创业专业或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实训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双创教育:将创新创业融入教育体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伴随着迎来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些高校开始推行双创教育。
双创教育是一种将创新创业融
入教育体系的新型教育模式。
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双创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市场和社会环境。
双创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双创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其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
竞争和挑战的能力。
在双创教育中,创新、创业与就业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双创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加项目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能力。
双创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广泛,主要包括创新、创业、创意、创业团队协作、项目管理和投资等多方面能力。
通过双创教育,学生将会懂得如何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机会,以创新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创业的姿态开展事业,以自我实现的方式获得成功。
双创教育的内涵与体系
双创教育的内涵是很复杂的,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具体
而言,双创教育包括创新文化与素质教育、创业教育、产学研合作等几个方面。
创新文化与素质教育是双创教育的基础,它主要包括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培养、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等。
这些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在广泛知识基础的积淀和良好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另一方面则需要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实践锻炼。
创业教育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它重点培养独立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及项目管理、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的技能。
创业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能力,并帮助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和制度框架,通过实践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实现融合发展。
产学研合作是指通过产业界、学术界、研究界的合作,来实现创新创业的效果
最大化。
在生产线、研究机构与市场资本之间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及联动机制,既能够将创新成果迅速转化成市场价值,也能够将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反馈给研究机构和院校,实现双方共赢的效果。
人才培养分级目标
在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中,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存在着不同的分级目标。
初级
目标主要是对于一些非创新创业行业和行业环节;中级目标主要定位于创新创业行业和行业相关环节;高级目标则主要针对于创新基础的科技,原创性的文化产品等。
初级目标主要是针对已有的社会人群,其培养目的是使其掌握基本创新创业知
识和技能,为日后从事创新、创业铺平道路。
中级目标主要是培养独立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使其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和管理创新团队的能力。
高级目标则主要是位于社会结构的顶层,其培养目的是创造出创新导向的科技和文化成果,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高品质创新资源。
结语
双创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全
球化竞争和创新创业浪潮,是培养现代社会有用人才的必然选择。
双创教育的重要
性不言而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它的出现无疑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注入了充满信心和活力的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