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1]2[1]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1]2[1]](https://img.taocdn.com/s3/m/a6a333fef61fb7360b4c656a.png)
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分数知识为基础,对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以后学习函数、方程等问题的关键。
2.学情分析:我校初二年级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但通过预初年级分数的学习,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去认知、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体的数,而是抽象的含有字母的整式,会随着字母取值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学生能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特别设计了几组练习;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将作适当的延伸拓展和变式处理.二、目标分析:教育目标的确立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完善自我的精神品格。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技能目标①理解分式的概念.②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过程性目标①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分式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②学生通过类比方法的学习,提高了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辩证观点的再认识.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通过联系实际探究分式的概念,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三、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二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景,发现有些数量关系仅用整式来表示是不够的,引发认知冲突,提出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类比分数探究分式的概念,形成师生互动,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2.自主探索、研讨发现.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己动口、动脑,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获得.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中形成分式概念、掌握分式有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类比的方法(如类比分数的概念形成分式的概念)扩展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试行本)》中明确指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

八年级数学说课稿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3篇)八年级数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说出勾股定理的内容。
2、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3、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通过介绍勾股定理在中国古代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激励学生发奋学习。
(三)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本课的教学难点:以直角三角形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可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基本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实验操作—归纳验证—问题解决—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部分。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提出问题:首先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问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 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9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
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1、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这节课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让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首先由生活中的图片引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发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设计几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
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正比例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
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的数学意识;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函数学习是主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变量和常量、函数的概念、列函数关系式、函数的图象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函数,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小结与概括,也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意义,然后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正比例函数图象,最后通过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与课本对本节课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4、知识技能:1.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特征;2.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5、数学思考:1.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2.通过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学习和探究,感知数形结合思想。
6、解决问题:1.能按要求运用“列表法”和“两点法”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会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7、情感态度:1.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是由于人们需要而产生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8、、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八下说课稿模板

初中数学八下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高级数学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图像特征以及基本性质,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以及它的图像特征和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及其图像特征。
2.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a、b、c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图像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探究新知: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像的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二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
3.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并分析系数a、b、c对图像的影响。
4. 巩固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理解。
5. 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6.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以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的核心,突出重点和难点,同时保持清晰、简洁。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设计说明等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章第一节“分式”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小学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
2、学生情况分析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原有的知识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八年级学生一方面可能会对原有知识有所遗忘,从心理上愿意去验证,愿意去猜想,从而激活原有知识;另一方面,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就是本节内容要突破的难点。
3、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以上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及其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变形。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体现,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三个方面应该是相互融合的,相互补充的,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是: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灵活运用“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通过类比、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三、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篇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这都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且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应用,即化简比,对学生来说,如何将分数比和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是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复习铺垫,使学生领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
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猜想激趣,通过猜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类推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尝试、讨论等方法进行化简比,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教学程序基于以上分析,我把教学程序分五大环节进行:(一)复习铺垫,创设问题情境。
从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为学生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打下铺垫,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事物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
在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后,及时提出问题——比是不是也有类似性质呢?如果有的话,你认为它是怎么样呢?有的学生根据分数与比的关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自然而然的猜想出比可能会有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说课稿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勾股定理的证明: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
3.勾股数的应用:结合实例,讲解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等。
(三)巩固练习
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
1.课堂练习:设计勾股定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勾股定理的理解程度。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课前精心准备,明确板书内容和结构。
2.课堂上适时更新板书,避免一次性呈现过多信息。
3.使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重点,提高视觉冲击力。
4.保持书写规范,确保字迹清晰可辨。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勾股定理证明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喜欢探索和发现,但学习习惯尚需进一步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抽象概念,降低学习难度;拓展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探索式教学: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和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知识;
3.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探索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以下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
1.师生互动:
-在讲解勾股定理逆定理时,我会提问学生相关的问题,如“你们认为逆定理是什么意思?”来检查学生的理解;
-在证明过程中,我会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在课堂结束时,我会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2.生生互动: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或挑战包括:
1.学生对逆定理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遇到逻辑推理的困难;
3.学生可能难以将逆定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应对这些问题:
1.在讲解时,我会使用直观的例子和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逆定理;
2.我会引导学生逐步完成证明,并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支持;
5.最后,我会总结逆定理的核心要点,并强调其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填空题和选择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对逆定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

16。
3《分式方程解法》说课稿《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师的教学角度上看:教师是进行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即要促进学生发展,也要促进教师成长。
教师作为数学教学主导,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四、教师对教学目标,难点,重点把握要恰当、具体。
数的计算非常重要,计算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
首先应当让学生理解的是面对具体的情境,确定是否需要计算,然后再确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方法.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和计算机都是供学生选择的方式,都可以达到算出结果的目的.一、设计思想: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走进生活,生活也应走进数学,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会使问题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就会产生亲近感、探究欲,从而诱发内在学习潜能,主动动手、动口、动脑。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把生活作为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历,并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趣、数学之用、数学之美。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既要做到精讲精练,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参与尝试和讨论,展开思维活动。
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数学问题生活化,主导主体相结合,发挥媒体技术优势,探究练习相结合,符合《课标》精神。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最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目录第16章二次根式 (2)16.1《二次根式》说课稿(模版一) (2)《二次根式》说课稿(模板二) (4)二次根式的乘除說課稿(模版一) (6)二次根式乘除说(模版二) (11)16.3二次根式加减说课(模版一) (13)《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模版二) (14)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7)17.1勾股定理说课稿(模版一) (17)《勾股定理》说课稿(模版二) (18)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模版一) (21)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模版二) (23)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26)18.1平行四边形说课稿(模版一) (26)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27)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29)19.1函数说课稿(模版一) (29)函数说课稿(模版二) (30)19.2《一次函数》说课稿(模版一) (33)一次函数说课稿(模版二) (34)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37)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说课稿 (37)《数据的波动程度》说课稿(模版二) (39)第16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说课稿(模版一)一、说教材《二次根式》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二次根式》的第一课时,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八年级上册《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使学生对算数平方根有更深认识和理解。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算数平方根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相关问题展开教学内容。
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来学习《二次根式》,丰富对二次根式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学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练习,应用拓展,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整册

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整册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八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
这本教材是学生们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巩固了之前学习的知识,也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本教材的结构。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实数与运算、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几何图形的性质、三角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函数的初步认识。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章节,章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教学目标。
八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注重了知识的应用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来学习数学。
在教学内容方面,每个单元都有其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实数与运算单元,重点是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掌握实数的运算规则;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单元,则需要学生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理解方程的解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几何图形的性质单元,学生需要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计算面积、体积的方法;三角形单元,重点是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学会运用勾股定理等;统计与概率单元,学生要学会收集和处理数据,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则要求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函数图像和性质。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其次,要充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再次,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最后,教师应该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评价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精品说课稿(新教材)目录第16章二次根式 (5)16.1《二次根式》说课稿(模版一) (5)《二次根式》说课稿(模板二) (7)二次根式的乘除說課稿(模版一) (10)二次根式乘除说(模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二次根式加减说课(模版一) (13)《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模版二) (15)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8)17.1勾股定理说课稿(模版一) (18)《勾股定理》说课稿(模版二) (21)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模版一) (25)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模版二) (28)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31)18.1平行四边形说课稿(模版一) (31)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33)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36)19.1函数说课稿(模版一) (36)函数说课稿(模版二) (38)19.2《一次函数》说课稿(模版一) (42)一次函数说课稿(模版二) (4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47)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说课稿 (47)《数据的波动程度》说课稿(模版二) (51)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与(集合的元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继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人教办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套说课稿

人教办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套说课稿一、课程背景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节重要课。
本课主要涉及几何的基础概念和定理,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掌握几何图形的常见名称和性质;- 理解直线的性质及其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证明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的名称及性质;- 直线及其与几何图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证明能力。
四、教学准备本课所需的教学准备包括:- 教师准备的课件和投影仪;-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的图片,向学生引入本课的话题。
并让学生简单描述图形的名称和性质。
2. 研究新知(1)研究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通过幻灯片展示几何图形的名称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2)研究直线的性质及其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对直线的性质进行介绍。
通过示例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3.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
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用几何的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4. 总结归纳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复关键知识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参与情况和问题解决能力来进行教学评价。
并可以布置作业来检验和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七、课堂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几何的应用和拓展内容,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和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针对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教师应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本人设计的《人教办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套说课稿》,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篇1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一次函数》,现在给大家说一说当初我是如何跟学生一起学习这节内容的,希望各位多加指导!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详细介绍:一、说教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2节第2课时,就是课本115到116页的内容。
在许多方面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有着紧密联系,是本章中的重点。
本节课安排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之后。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一次函数的性质。
它既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拓展,又是今后继续学习“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
作为一种数学模型,一次函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直线y=kx+b与y=kx之间的位置关系;2、会利用两个合适的点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3、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学思考:1、通过研究图象,经历知识的归纳、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2、通过一次函数的图象总结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法的应用,培养推理及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画函数图象并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2、在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
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正比例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
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的数学意识;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函数学习是主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变量和常量、函数的概念、列函数关系式、函数的图象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函数,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小结与概括,也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意义,然后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正比例函数图象,最后通过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与课本对本节课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4、知识技能:1.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特征;2.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5、数学思考:1.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2.通过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学习和探究,感知数形结合思想。
6、解决问题:1.能按要求运用“列表法”和“两点法”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会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7、情感态度:1.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是由于人们需要而产生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8、、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四单元的《正比例》。
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正比例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
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正比例的学习将直接为后续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因此说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思考将从以往的静态过渡到今天的动态观察分析,乃至于抽象概括上来。
这种研究问题的角度,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教学背景的分析,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3、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四、教法学法教法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正比例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和举一反三这两个学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导入,二是新授,三是练习,四是总结。
初中数学八年级说课稿模板

初中数学八年级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八年级数学课程,课题为“二次根式的运算”。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代数式运算的重要内容。
二次根式作为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具体数字运算向抽象符号运算过渡的关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规则,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以及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难点是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会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二次根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最后,通过练习法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说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导入新课、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一步,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回顾一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二次根式的特点。
第二步,新课讲解。
我会详细讲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包括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并结合公式和定理,讲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第三步,课堂练习。
我会设计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解题演示,同时鼓励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过程,加深对二次根式运算规则的理解。
八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说课稿全集-(1)(1)

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1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或加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难点确定为: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2. 通过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函数与防城、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精品说课稿(新教材)目录第16章二次根式 (5)16.1《二次根式》说课稿(模版一) (5)《二次根式》说课稿(模板二) (7)二次根式的乘除說課稿(模版一) (10)二次根式乘除说(模版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二次根式加减说课(模版一) (13)《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模版二) (15)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18)17.1勾股定理说课稿(模版一) (18)《勾股定理》说课稿(模版二) (21)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模版一) (25)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模版二) (28)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31)18.1平行四边形说课稿(模版一) (31)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33)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36)19.1函数说课稿(模版一) (36)函数说课稿(模版二) (38)19.2《一次函数》说课稿(模版一) (42)一次函数说课稿(模版二) (4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47)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说课稿 (47)《数据的波动程度》说课稿(模版二) (51)初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说课题目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集合)的概念与(集合的元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继而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合理性与严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难点确定为:二、学情分析(说学情)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分析(说教法、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先引导学生回顾………………,然后把本节课的“观察与思考”呈现给学生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2)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整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同时教师会巡视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中下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出(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中对元素的认识)(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了教学目标,也可使学生知道学习这一问题的必要性。
)(3)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问题:请大家思考(在集合中有多少元素呢?)通过问题的提出,组织学生讨论,引导他们通过实际的问题来寻找到问题的思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设计意图:重难点的设计遵循了从了解到理解,从掌握到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体现了对问题的反思理解,学生思考练习,师生共同分析纠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4) 强化训练,巩固双基通过对练习题的讲解分析,在解题步骤和方法上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习惯,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五.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题和学做题,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我自觉运用新课标的理念,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尽情发挥、畅所欲言的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整堂课下来,相信学生会在知识上有所收获,能力上有所提高,思维上有所拓展。
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聆听我的说课,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第16章二次根式16.1《二次根式》说课稿(模版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次根式》。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二次根式》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二次根式》的第一课时,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
这一内容是在八年级上册《平方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
使学生对算数平方根有更深认识和理解。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围绕算数平方根这个知识的主轴,以学生熟悉的相关问题展开教学内容。
而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来学习《二次根式》,丰富对二次根式意义的理解,为学生学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要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会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练习,应用拓展,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的能力。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求解简单的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本节课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复习引入,揭示课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知识的联系性和严密性。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新身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动手练习,独立思索,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认识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迁移,直入课题教育家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上课开始,我创设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直角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斜边长吗?”在此,和学生交流与平方根相关的问题,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学生乐于交流,借此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二次根式。
有的学生会猜想二次根式和开平方有什么联系呢,有的学生也会说这不是学过的吗,那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但不管怎样,学生探究的兴趣浓厚,探究的欲望高涨。
(二)集思广益,新课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究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
在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下,我抛砖引玉,先让学生猜想以下两个问题:数字4、8、16、25、36的平方根为多少?其中哪个称作算数平方根?如果把这些算数平方根定义一个新名称—二次根式,那么二次根式有怎样的性质特征呢?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算数平方根的值,独立思考分析,发表自己的建议。
可能每个学生的分析角度不同,因此,教师把各种情况汇总,再进行分析,发现二次根式的值是大于等于0的,二次根式都带有“”这样的数学符号,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0。
在这个环节,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是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得轻松,二次根式的性质在浅移默化中由学生总结概括得到。
(三)应用拓展,丰富体验。
为了使学生对二次根式有更深的理解,在教学活动中,设置了如何确定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问题。
如,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保证未知数就可以了,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被开方数是哪部分,是还是。
再让学生思考。
在此,我相信学生一定能正确求解出的取值范围,从而实现了学生对二次根式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在此,我更加相信,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和本节课所学的二次根式的知识,设计出许多不同的带有字母的二次根式。
这一教学环节正是本课的精彩靓点所在,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二次根式中巩固、应用、拓展,再次让学生加深的二次根式的理解。
这样,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四)总结全课,课外延伸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完美的结束将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在轻松活泼的课堂结束氛围中,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畅谈感受,并适当渗透概率的知识,布置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了解二次根式,由此,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