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转型发展时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转型发展时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近年来兴建的专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面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新建本科院校应适应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造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以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师资队伍为基础。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创新实践、职业导向角度,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目标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也必须与之相匹配。
要充分认识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明确其学科背景、理论水平、应用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体系,培养既有高素质学术能力,又具备实际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师资队伍。
首先,新建本科院校应重视教师教育学知识的培养,要求师资队伍要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素养和优秀的学科基本功底,注重教师教学方法和媒体技术应用的培养,引导教师深入理解教育教学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其次,新建本科院校应注重培养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课程设计能力,要求实践能力超高的师资队伍能够引导学生做出更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再次,新建本科院校应着重培养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培养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让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心理得到充分满足。
二、创新实践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实践教学教育:围绕优质教学和教学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师资队伍参加产学研合作、行业实践和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工作。
2、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通过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科研实力。
一方面,组织举办学术讲座、教育学论坛、工作坊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相关学科领域,掌握学术更新动态;另一方面,拓展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未来的教师也需要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过硬的技能技巧。
3、体系化的教师岗位成长体系:支持并关注教师工作生涯的全程发展,为教师的升职晋级和工作满意度提供平台。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并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长沙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主要采取加强学研产合作、构架“通识+学术+技术(职业)”的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习指导与职业指导等改革举措。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外延解析一般而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学科型)人才而言的,两者存在着类型的差异,前者强调应用性知识,后者强调理论性知识;前者强调技术应用,后者强调科学研究;前者强调“专、精、实用”,后者强调“宽口径,厚基础”。
当前,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无论是高职高专,新建本科院校,还是老牌本科院校,都提出要培养应用型人才。
那么,到底如何正确解析应用型人才的含义?应用型人才这个范畴应当放在具体的培养层次与类型上来理解,不宜笼统而言。
1应用型人才有层次的不同从纵向而言,应用型人才有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多种层次。
中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某个单一的技能或岗位相对应。
专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主要对应于相关的岗位或职业。
而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对应的是岗位群或职业群或某个行业。
研究生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由本科院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来完成,常见的如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等等,是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提升。
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具体的生产活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因此,其人才规格也不同。
2同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有类型的不同这里主要以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例,从横向分析,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有四大类型:技术型、营销型、管理型、研发型,且与不同的科类、专业紧密相连。
如,本科院校的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实施型、工程营销型、工程管理型、工程研发型人才。
中国新型大学研究的“三部曲”
中国新型大学研究的“三部曲”作者:顾永安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15期作者简介顾永安(1967- ),男,常熟理工学院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应用型高等教育(常熟,215500)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渐兴起,且主要聚焦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015年以来,围绕中国新型大学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其中,顾永安的文章《中国新型大学的新特质与新样态》,首次提出了中国新型大学的概念界定、愿景、特质、样态,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价值;柳友荣等著作《新型大学型态论》,从高校内外治理体系的新视角,聚焦新型大学型态开展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对相关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李克军等著作《新型大学发展模式论》,从研究的前瞻性与预判性、研究框架体系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三个方面提供了创新性贡献。
三位学者关于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逐步深入递进,不断创新升华。
随着应用型本科高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新型大学的研究将持续拓展,以推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新型大学;核心内涵;形态论;发展模式论中图分类号 G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4)15-0069-05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型大学的相关研究蓬勃发展。
顾永安等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中述及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新型大学,正是因为其具有的“新的历史使命”“新的质量标准”“新的教育模式”等显著特征,使其成为新型大学[1]。
2013年10月,《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以《新型大学的形态之新、内涵之新》为题评价《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指出专著的价值在于揭示了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转型发展成为“形态之新、内涵之新”的“新型大学”[2]。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鼓励举办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重点,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征及发展思考摘要: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论述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基本特征。
指出其办学不能走传统本科教育的老路,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建设思路,开拓培养途径,改革培养模式,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与支持下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育;合作教育;绩效管理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念的提出,欧美始见于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则在20世纪90年代末。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类型,尽管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具有高度契合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所以受到了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数量多达我国本科院校总数三分之一的新建本科院校明确提出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发展方向。
因此,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出现的时代背景,研究其培养特征、办学途径及管理特色,实现本科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对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需求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基础1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就世界发达国家来看,从20世纪50年代大力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到60-70年代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迅速崛起,表明高等教育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化。
如:美国的四年制工程教育(EE),加拿大的技术学士学位教育,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学院,法国的专业学院(IUP),日本的技术科技大学等。
就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国家开始发展高职高专教育,由此形成了所谓“二元重点发展目标”。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我国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产业不断升级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跨越式跟进。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随着新时期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得到了强劲的推进。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这些院校以不同的专业为核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尽管这些新建院校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它们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深入探讨。
本文将对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很早就开始发展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职业技术学院转型升格为本科院校,如北京工商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003年,国务院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重点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重要举措。
2005年,教育部发布了《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致办学方向。
此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清晰。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我国有2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覆盖了各个省、市、自治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尝试阶段,以及转型、提升和升级的多个阶段。
未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景广阔,有望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优势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着许多显著的优点:(一)专业特色鲜明。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不同,其专业设置也有所不同,但都拥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这样的设置不仅有助于区分不同院校之间的差异性,独树一帜,更有助于拓展教育领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方向。
(二)培养能力全面。
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知识的应用、现场操作、项目管理等,而实用能力则是指通过课堂和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综合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这样的培养模式,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增强其竞争力。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实训 比例 明显 不足 ; 在课程设 置上 和教材选 择上 , 多
数 学 校 都 是 大 同小 异 , 缺 乏个性 ; 在 专 业 设 置 上 还 存 在 依 据 师 资情 况 来 设 置 专 业 的 现 象 ,部 分 学 校 也 在
积 极探 索学校 转型发 展 , 但成 效并不显 著 , 真 正 意 义
一
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 院校 的重要使命 。
因此 , 地 方 性 本 科 院 校 在 学 科 专 业 设 置 上 应该 体 现 地 方性 、 区域 性 、 行 业 性 等 鲜 明特 色 。 笔 者 通 过 对 近 三 年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招 生 专 业 的统 计 分 析 , 发 现 半 数 以 上的新建本科 院校依然延续传统 的学科专 业设 置 , 培 养 出 来 的毕 业 生 对 地 方 社 会 经济 的适 应 能 力 差 , 就 业 困难 , 而企 业 却 得 不 到 想 要 的人 才 , 人才 培养 与方本 科 院校 ; 转 型 发 展
[ 作者 简介 ] 张元 宝( 1 9 8 3 - ) , 男, 常熟理 工学 院讲 师 , 研 究方 向 : 高等教 育管理与 思想政 治教育 ; 宋瑾瑜
( 1 9 8 4 - ) , 女, 常 熟 理 工 学 院助 教 , 研 究方向 : 高 等 教 育 管理 与 思 想政 治教 育 。 ( 江苏常熟 2 1 5 5 0 0 )
学研 融合 , 促进 了地方经 济发展 , 加 快 了我 国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步 伐 。 但是 , 我 们 也 应 该 清 醒地 认 识 到 ,
上 的 既 具 有 地 方 特 色 又 具 有 行 业 背 景 的 专 业 群 尚 未 形成 [ 1 ] 。重 理 论 、 轻实践 、 无 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 导 致 学 生 动 手 能 力 差 ,毕 业 生 对 经 济 社 会 适 应 性 差 , 就 业 困难 , 教育投资严重浪费 。
关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发展建议“机电工程学院总结
关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发展建议”—-机电工程学院总结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产物。
截至2014年3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达324所,占全国877所普通本科院校的36.94%,已在普通本科院校序列中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学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2013年7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我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凸显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朝着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一、我校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1.本科办学经验不足.我校刚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从原来的优质专科变为本科“阵营”中的“新兵".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定位.而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选择办学定位时,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不能准确把握:一种情况是将学校办成高职高专的“放大版";第二种情况是照搬照抄老牌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第三种情况是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的模仿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培养学术型人才。
办学定位的模糊导致许多新建本科院校摒弃了原来的优势专业,盲目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千校一面",难以办出特色.2. 服务地方能力不强,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
我校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但对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发展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岗位需求缺乏准确的调查研究,因此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缺失,造成我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改进。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创新。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社会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需要得到尊重和重视,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刀切的。
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与途径1. 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推广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体系的更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更新,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增加实际操作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3. 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可以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 H学校作为一所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学校现有情况与自身特点加强学科建设。
本文从剖析学校学科建设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十二五”期间H学校学科建设的思路、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学科建设;问题;对策对高校而言,学科建设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根本与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载体,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办学层次与社会声誉的必由之路。
H校作为一所新组建的本科院校,加强学科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1 H校学科建设现状近几年来,H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目前,H校共有工、管、经、文、法、理六大学科门类,分属16个一级学科,设有16个教学院(系、部)及3个工程中心,在校本科生近25 000人,建有33个实验中心和157个实验室,其中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
“十一五”期间,H校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项目5项,省级科技成果奖7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学校始终依托特色学科,发挥行业优势,与企业走合作共赢之路。
现已拥有康尼公司等6家股份制科技企业,在干线铁路和城市轻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具备了国际竞争的实力和水平,在机电工程、电力工程等成套技术与装备方面也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竞争实力,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亿余元。
此外,学校还先后和国内外30多家知名企业签署协议,吸纳社会资金3.64亿元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这对H校学科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2 H校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H校在组建本科院校后1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自然生长到主动建设,从意识淡薄到逐渐增强,从整体实力较弱到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合肥师范学院为例
[ 关键词]新 建本科 院校 ; 应 用型 ; 办学定位 ; 发展 路径 [ 中图分类号 ]G6 4 8 .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2 2 7 3 ( 2 0 1 3 ) 0 5 — 0 0 0 1 — 0 5
— —
以合 肥 师范 学 院为例
吴先 良
( 合肥师范学 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6 1 )
[ 摘
要 ]明确办学定位并 以此作 为学校 长远发展 的基本依据 , 对 于新建本科 院校来说 意义重大 。新 建本科 院校要 立足
学校的 办学 实际, 科 学确定应用型 办学定位 , 彰显 学校特 色。要 以应 用型本科 教 育为平 台, 重视 应 用研 究 , 强化 实践教 学, 促 进产学研合作育人 。要优化人 才培 养方案 , 构 建适 应应 用型本科人 才 的培养模 式, 构筑应 用型人 才培 养基地 , 推进 应 用型人
2 0 1 3年 9 月
合肥师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e f e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e p .2 0 1 3
第3 1 卷第5 期
Vo 1 . 3 1 No . 5
・
本 刊专稿 ・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应 用 型 办学 定位 与发 展 路 径 的选 择
相适应 ; 高等教育结构 , 必须主动适应现代经济与社 会发 展 的人才 结构 。 特 别是 新 建 本科 院校 , 一 定 要在 高 等 教育 分 类 体 系 中确 定 自己的位置 , 明确 自己 的发 展方 向 , 制定 自己的发展战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本 科院校 , 不能与重点高校 盲 目攀 比, 寻求学科全、 研 究型 的办 学定 位 。而应 以应 用 型本 科 教 育 为 平 台 , 把人 才 培养 目标定 位 于 应 用 型 专 门人 才 , 满 足 社 会 和地 方经 济发 展 的需要 , 满足 学生 的 职业 需 要 , 在多 类型 、 多层 次 的高 教 系 统 中办 出水 平 和 特 色 。既 不 能办 成学 科 型和研 究 型 的本 科 , 也 不 能 因 为 突 出应 用而 削 弱基础 理论 的教 学 , 而应该 互 为补充 , 扬 长避 短, 要特 别注 重学生 应用 能力 的 培养 和训 练 , 加 强基 础课 程教 学 内容 的应 用 性 部 分 , 把应 用性 环 节 渗 透 到教 学 的全过 程 。 ( 二) 高校 办学定位 必须顺应 经 济社会 发展 和人 才培 养的 需要 党 的十八 大提 出 了“ 实施 重 大人才 工程 , 加 大创 新创 业人 才培 养支 持力 度 , 重视 实用人 才 培养 , 引导 人才 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 的任务, 国家建设正需要 大量 的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和创 新 人 才 , 主 要 由培养 应用 型人 才为 主 的高校 来承 担 。 2 0 世纪 6 o 年代前后,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 应用 型技术人 才 的需求 不 断增 加和 细化 。世 界上 许 多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 院 的 建 设 背 景 , 展 和 竞 争 形 势 , 发 内部 和 外 部 环 境 、 学 办
基 础 和 条件 以及 存 在 的 问题 是相 同或 者 是相 似 的 。
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形势和困境
绥 化 学 院一 类 新 建 地 方 本 科 院校 的前 身 都 是 师 范 专 科 学
育 事 业 的 发展 取 得 了 历史 性 的突 破 。 0 2年 , 国普 通 高校 毛 建 设 ; 学 科 建 设 到 相应 的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等 一 系 列 问 题 . 于 20 我 从 对 入 学 率 达 到 百 分 之 十 五 以上 ,使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进 入 国 际 公 认 这 一 类 高 校 来 说 都 是 比较 生 疏 的 。 尽 管 有 许 多 现 成 的 资料 可
重 点 课题 ( 题 编 号 :lA 6 ) 课 l5 一0 2 。
1 4 4
教 育 从 19 9 9年 开 始 扩 大 招 生 规 模 . 今 已 经 十 二 年 . 等 教 大 纲 制 定 ; 人 才 培 养 各 个 环 节的 安 排 管 理 到 实 习 。 训 基 地 至 高 从 实
0世 纪 末 到 2 1世纪 初 , 国 高 等教 育 我 高 校必 须 解 决 的 首 要 问题 。这 是 一 个 办 学 目标 和 办 学 方 向 的 就 业 还没 有 成 为 问题 。2
大 问题 , 关乎 一 所 学 校 是 否 办 得成 功 。 否 能 为 社 会 培 养 有 用 发展 取 得 了令 世 界 瞩 目的 辉 煌 成 就 。 从共 建 、 整 、 作 、 是 词 合 合 到 2 的人 才 。 能否 让 社 会 和 学 生 家 长满 意 的 问 题 , 是 关 乎 一 所 学 井 , 扩 大办 学 规 模 .0来 年 取 得 了跨 越式 的发 展 。 我 国 高等 也
浅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思路
浅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困境与思路[摘要]文章从应用型本科兴起的背景出发,从高校评估机制及应用型高校实力来分析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不明的原因。
最后对新建应用型本科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发展困境,发展思路一、应用型本科出现的背景进入21世纪国家逐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世贸组织的加入,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当时人才的供给远远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根据《教育事业“十五规划”和2005年发展规划》中的统计数据,2000年时,高校在学人数为110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为11%左右,研究生约30.1万人,从业人员中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到14%,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4%左右。
[1]可以看出,“十五”规划前国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高等教育规模偏小。
因此,在此人才供给不足而人才需求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教育“十五”规划提出到2005年“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增加到1600万人左右,其中在学研究生规模达到6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
为适应当时的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一些具备一定办学历史及办学经验的高等专科学校向本科教育升级。
1990年~2000年高等学校的数量基本保持在1020~1080所之间,①而2001年至2004年高校数量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
2005年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增长至21%,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增长至2300万,其中研究生规模增长至98万人。
[2]其数量上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十五规划的目标。
伴随着新增本科院校数量的快速增加,由于之前思想准备不足、理论研究滞后、政策引导不到位,全国高等学校出现了分类不清、定位不明、发展方向趋同的现象。
近几年,针对新增的本科院校的定位及其办学理念,学术界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对中国高等院校的分类问题的讨论,有影响力的如厦门大学潘懋元,认为中国的高等学校可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及职业技术类高校三种基本类型。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及实施对策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及实施对策[摘要] 能力本位教育的实质是一种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力本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定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使命、“中间阶层”向“中坚阶层”的转变、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需要。
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从厘清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实施能力本位教育。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实施对策;应用型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一所或多所专科学校合并升格转型发展起来的,数量约占全国高校的2/3强,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及单科性职业技术类院校相比较属于“中间阶层”。
在办学定位上,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往往不顾自身的办学功能、条件和特性,一味趋高(趋从学术型大学)、攀大(攀升研究型大学)、求全(办成综合性大学)而背离甚至放弃了应用性、地方性办学特点一味发展精英化教育路线,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同时也违背了市场营销学中差异化定位原则。
对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为其定位与发展要以“地方性”和“应用性”为立足点,以服务地方求特色,以提高就业创品牌。
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倡导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与特征(一)发展渊源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师范教育中兴起,80年代开始传到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90年代才开始引入我国。
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主要应用于职业技术教育,这些国家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我国在引入之初也主要用于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逐渐扩展到全教育行业。
从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看,其实质是一种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即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实际上具有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所从事的职业所必需的。
(二)特征分析能力本位教育中的能力就其内涵与外延讲,应该体现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体现在目标追求上,它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却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结构;二是体现在人才规格上,它虽然强调的是职业能力培养,张扬的却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2024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4年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古代汉语教学上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古代汉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更涉及到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培育。
因此,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的现状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古代汉语教学上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上,许多教材仍然沿用传统的篇章结构和知识点,缺乏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最后,教学资源上,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古代汉语教师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掌握古代汉语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代汉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
对古代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可以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路径更新教学内容。
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可以增加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古代汉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对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教学方法。
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与路径研究
作 为 经 济 推 动 力 的 各 行 各 业 对 高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才 , 的 需 求 亦 不 断 提 升 并 且 对 陕 西 省 高 校 研 究 生 培 养 [ ] 1 的 模 式 效 益 提 出 了 新 的 更 高 标 准。 当 然 这 也 、 , 为 政 产 学 研 用 的 协 调 及 合 作 提 供 了 更 广 阔 “ 、 、 、 、 ” 的 平 台 。 ( ) 二 政 策 要 求 及 导 向 , 《 年 陕 西 省 人 民 政 府 发 布 了 关 于 贯 彻 国 2 0 1 0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2 0 ) 》 , “ 、 年 的 实 施 意 见 明 确 指 出 要 建 设 一 批 学 校 科 研 ” , “ 院 所 和 企 业 研 究 生 联 合 培 养 基 地 调 整 优 化 研 究
第 卷 第 期 3 5 6 年 月 2 0 1 7 1 1
西 安 航 空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 i ᶄ a n A e r o n a u t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 3 5 N o . 6 N o v . 2 0 1 7
, 随 着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招 生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研 究 生 层 次 的 人 才 培 养 逐 渐 成 为 了 推 动 地 方 经 济 持 续 。 虽 然 新 建 应 用 型 本 科 健 康 发 展 的 一 项 重 要 支 撑 , 但 也 院 校 多 数 还 不 具 有 研 究 生 学 位 的 独 立 授 予 权 、 、 在 积 极 探 索 与 其 他 院 校 企 业 研 究 所 联 合 培 养 研 。 新 建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联 合 培 究 生 的 途 径 与 方 法 养 研 究 生 是 推 动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迫 切 需 要 和 。 如 何 提 高 和 推 进 学 校 实 现 转 型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优 化 学 科 建 设 提 升 和 完 善 人 才 培 养 层 次 成 为 我 国 , 。 高 等 教 育 分 类 发 高 等 教 育 亟 待 解 决 的 重 要 课 题 展 促 使 研 究 生 的 学 位 结 构 日 趋 丰 富 根 据 相 应 的 职 , 、 , 、 行 业 及 岗 位 发 展 背 景 培 育 高 层 次 应 用 型 人 才 业 的 专 业 型 硕 士 研 究 生 教 育 是 能 够 将 应 用 型 本 科 层 , 次 教 育 与 研 究 生 层 次 教 育 有 效 结 合 的 一 种 方 式 。 , 新 建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在 其 转 型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办 学 , “ ” “ ” 特 色 初 步 形 成 地 方 性 应 用 型 亦 成 为 多 数 新 建 。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明 确 的 办 学 定 位 。 , 因 此 新 建 上 与 专 业 型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不 谋 而 合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在 转 型 发 展 中 已 经 具 备 与 其 他 高 、 校 企 事 业 单 位 及 科 研 院 所 联 合 开 展 研 究 生 教 育 的 这 对 新 建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进 一 步 凝 练 办 , 一 定 条 件
_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_成果报告_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成果报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常熟理工学院顾永安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00082),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产物,也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建本科院校不能走传统大学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
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内容该课题紧扣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直接面对在此背景下兴起的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探索其转型发展的依据、动力、目标、途径、内涵等。
课题研究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逻辑起点,以广泛深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理论探讨、案例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系统分析研究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示其转型发展的现实依据与内源动力,对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办学定位、实现路径、文化品格及内涵建设等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对其转型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课题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谈,并结合大量的案例研究、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做了深入剖析。
如通过调查研究对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具体分析了我国五所新建本科院校和国外五所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创业发展实践,得出了一些重要启示结论;通过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领导干部的访谈,深入了解这些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取得的经验等。
大学(学术版) 2012年第9期 81成果报告二、结论与对策(一)结论1. 新建本科院校的本质内涵该课题在对我国新建本科院校产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进行全面把握的前提下,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本质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其“新”不仅仅是个时间性概念,更具有独特的“新质”。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分析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院校以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成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人才培养基地。
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办学水平不高、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水平低等,如何有效促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对策。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
这类院校通常位于地处偏远、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方,办学条件相对较差。
校园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建设滞后,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薪酬待遇不高等原因,这类院校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师队伍中博士、硕士学历的比例较低,教学科研水平不高。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经费、人才、科研平台等方面的限制,这类院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往往无法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科研成果较少,影响了院校的整体声誉和影响力。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对策为了有效推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升其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政策支持,具体包括:一是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政策扶持。
国家应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倾斜,加大对这些院校的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提升其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
二是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鼓励优秀教师来这类院校任教,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三是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培养。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研投入和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和论文发表,培育一批科研骨干,推动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专升本小学教育论文题目
专升本小学教育论文题目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破解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需要理论的青少年道德问题研究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研究个人学习环境设计视角下自主学习的建模与实现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视域的高校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校学生社团问题研究论雷锋奉献精神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习研究新时期廉政教育研究中国终身教育政策研究电子课本模型构建与技术验证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政策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基于伦理学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研究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语文教材文学类文本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当代中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研究中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问题研究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研究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我国体能教练专业化培养体系研究大学生网民群体研究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测评与发展预测研究德国教师教育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研究中美大学国际化实践及发展趋势研究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研究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过程研究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日常生活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新媒体环境中的微型学习设计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高校学生组织的民主建设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短跑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实效性研究我国大学生学习信念的实证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研究我国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研究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新世纪以来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建设路径研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有效教学研究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机制研究红色资源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研究中国和平崛起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HPM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研究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大学生“村官”机制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美国品格教育研究跨境高等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整合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中国高校自主招生研究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研究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社会学分析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传统教师德性的现代诠释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制约机制研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儒家教化思想研究日本足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反思型教师教育研究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教育游戏的理论基础及应用模式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中国竞技篮球教练员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研究美国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研究课程标准化背景下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与存在问题的研究媒介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当前发展及其未来展望
本科》 的文章对此进行解释。潘先生的观点主要是 : 第一 , 以培养应 用 型 的人 才 为 主。 “ 为主” 不是 所 有 学科 专 业 都 只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第二, 以培养本科为主, 某些学科 专业 可 以培 养研究 生 。第 三 , 应该 以教学 为 主 。潘 先 生 主 要从 这 三个 方面进 行 了论述 。从潘 先 生 的话里 可 以看 出 ,
为, 觉 得职业 高校 是 学 习 成绩 不 好 的 学 生去 读 , 学 习 成绩 好 的孩 子一 定 要 读 本 科 , 哪怕没考好 , 复读也要 上本科。 其实, 这与 我 国教 育 体 系 的不 完 善 有 很 大关 系 , 我 国高 校 分成 普 通教 育体 系和 职 业教 育 体 系 , 两 条腿 走 路 , 共 同形 成 我 国的教 育体 系 , 而 两类 教 育 体 系 之 间 又互 不 相 通 , 选 择 职业 高校 只能获 得职 业高 校 的毕 业证 , 对 于 想 获得 国家 学 士学位 和硕 士学 位 的学生 来说 , 他们 如 果选 择读 职 业 高 校, 还 要专 升本 , 比本科 多读 一年 , 所 以 即便 是 复读 也 要 上 本科 。本 科在 我 国 目前来 说 比专科 有一 定 的好 处 , 就 拿考 研来 说 , 即便 是 三本 院 校 考研 也 要 比专 科 容 易许 多 , 若 是 职业 高校 毕业 的学 生想 要进 一步深 造 和研究 , 他们 只 有 花 更 多的 时间去 获得 本科 学位 然后参 加研 究生 考 试 , 或 者 先 工 作两 年再参 加考 试 。 而我 国许 多 高 校 又不 同程 度 地歧 视 同等 学力 的 学 生 , 对 同等 学 力 的 学 生 考 研 加 以各 种 限 制, 使 他们 学而 生 畏 。久 而久 之 , 学 生 和 家长 就 觉 得 职业 高 校被 国家 不重视 , 他 们 能不选 择便 不选 择 。在海 峡 彼岸 的台湾 , 职 业教 育体 系要 比大 陆完善许 多 , 他 们 有 二专 、 三 专、 五 专衔 接完 善 的职业 教育 体 系 , 读 完 职业 学 院 可 以 升 入科 技 大学继 续学 习 , 读研 读博 都可 以 。所 以大陆 要 真 正 发展 应用 型本科 院 校 必须 学 习 台湾 建立 完 善 的职 业 教 育体 系 , 同时普通 教 育 一起 发 展 , 如果 未来 能 做 到 两 类互 通 则是 最好 的 。 ( 一) 应 用型本 科 大 学办 学 实 际操 作 比较 困难 的主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在不断涌现。
然而,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是,这些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到底是处于何种状态?其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对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提高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面向社会职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本科院校。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从发展情况看,目前我国已有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南昌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
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增多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符合高等教育回归人才培养本位的办学理念,不仅能够缓解我国高校人才供需结构不均衡的现状,还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直面其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并不平稳。
例如,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重复、重叠专业过多,缺乏差异化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中也面临着经费问题。
特别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生源和考生重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中,也存在着就业质量问
题。
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面向社会职业需求,但其毕业生整体就业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薪资低,就业难,这也影响了这些院校的声誉。
然而,要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有序,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
一方面,应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注重将学生的实际技能和企业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其竞争力。
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建设本地化特色课程、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自身实力,以差异化发展为特点,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另外,国家也可以通过加强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等方式支持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既面对机遇,也面对挑战。
如何让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出社会认可的价值,是研究其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才培养本位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相信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将会在提供社会人才需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