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各章重点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学复习要点一览第一章绪论1.社会保障的含义P7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社会保障的功能(五个功能只划了两个)P16稳定功能: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动力机制与稳健机制,市场机制即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是充当着首选的稳定机制。
(中国历代的农民起义,工业化国家因经济衰退导致大批工人失业进而出现大罢工而带来的社会震荡等均表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调节功能(重点掌握经济调节)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
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除了具有政治调节功能以外,还特别促进了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亦强化了国民对现存制度的依赖意识和国家认同,同时对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和促进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并维持其整体正常运营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政治作用。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它体现在如下多个层次上: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从国际范围考察,社会保障制度愈健全、水平愈高、规模愈大,意味着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强;反之,社会保障愈是残缺不全、水平愈低、规模愈小,则意味着国家在社会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弱。
而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的合理调节,则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与和谐发展的必要举措。
社会保障是公平机制;市场经济是效率机制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并通过税收或征费或“转移性支付”给予保证,进而分配给受保障者或有需要者。
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这种调节功能更加显著,它通过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与社会保障待遇的给付,在不同的受保障对象之间横向调节着收入分配,同时还在代际之间实现着纵向调节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学复习重点
社会保障学复习要点:
一、各章节课后的习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不再赘述。
二、补充10-14章的重点
(一)第10章老年社会保障(下)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区别是什么?
简述养老保险中基金积累与现收现付制各自的优缺点。
简述我国在养老金制度转制过程中出现的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
简述我国现阶段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第11章就业社会保障
为什么失业保险要规定最长的待遇给付期?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三)第12章医疗社会保障
为什么说医疗保险是复杂的?
简述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
简述我国传统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 第13章工伤社会保险
差别费率
为什么工伤保险制度中,不要求参保人自己缴费?
(五)第14章生育社会保障
见以后的幻灯片。
社会保障考试重点
社会保障考试重点社会保障学第⼀章保障学导论⼀、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1.社会保障的⽬的是保障社会安定、提⾼社会福利、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
2.社会保障的标准是满⾜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活需要。
3.社会保障的主体是国家或社会组织。
4.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法或⾏政规定。
5.社会保障的资⾦来源是政府企业和个⼈。
⼆、社会保障的特征:法律的强制性、对象社会性、福利性、经济保障性、机会公平性、收⽀互济性、待遇的差别性。
三、社会保障的对象1.社会救助-相对贫困的⼈⼝群体。
2.社会保险-是社会劳动者。
3.社会福利-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4.社会优抚-备受尊重⽽⼜有光荣⾝份的⼈⼝群体(军⼈及其家属)。
四、社会保障给付标准1.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是保证被救助⼈享有当时当地的最低⽣活标准,出于对⽣存权的考虑。
2.社会保险的给付标准是使被保险⼈—社会劳动者能够享有基本⽣活⽔平。
3. 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19世纪英国⾄今已有⼀个半世纪(1)萌芽阶段—社会救助(2)形成阶段—社会保险(3)发展阶段—社会福利(4)完善阶段—不断改⾰五、社会保障的作⽤(了解)A、1.为经济发展筹集资⾦,推动经济增长。
2.有利于保证劳动⼒再⽣产顺利进⾏。
3.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4.兼顾公平与效率5.⽣活⽔平的普遍提⾼。
6.提⾼经济发展的质量B、1.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C、实⾏明显的强制性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六、社会保障模式:A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业化前后,不成熟,不完备。
)B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C福利性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英国,在北欧流⾏,瑞典为典型。
)D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E⾃助型社会保障制度⼜称储蓄性(新加坡、马来西亚)⽣育失业⼯伤医疗养⽼1.社会保险费率通常分为综合保险费和分类保险费第⼆章⽣育保险⼀、⽣育保险的特点:⽣育活动造成的劳动能⼒暂时丧失是正常的⽣理活动引发的。
社会保障学重点及答案
社会保障考试重点及答案第一章绪论1、掌握本课程关于社会保障含义、基本要点的界定本课程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用一句话概括社会保障的内涵;即社会保障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达成政治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要点: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2社会保障是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之一3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是国家立法4社会保障的主要方式有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5社会保障假设人性“善”;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2、掌握社会保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如下:一公平原则就是关于社会保障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的原则;是本质属性;是首要原则..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突出公平优先重点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社会发展变化决定社会保障制度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无一例外需要财力支持社会保障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自身产生负面影响三责任分担原则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理念政府主导、社会分则的趋势社会保障原理在于:把个人的短期较大的难以抵御风险转化为长期较小的风险由社会分担..如果社会保障不能分担风险;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条件..四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普遍性;即广覆盖..选择性;即根据保障需求;效率优先..客观上;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在许多国家是相伴而行第二章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1、理解以工代赈和常平仓的概念所谓赈;就是用现金、粮食、衣服之类的实物无偿救济灾民或贫困人口..以工代赈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以救济为手段; 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实物投入方式;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刺激其自我发展..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2、简述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指导原则“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原则如下:1、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不限于社会的贫困阶层;应包括所有公民及其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2、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社会保障应旨在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收入并防止贫困;3、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政府通过组织实施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3、简述为什么将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德国社会保险三项立法的颁布;宣告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保障进入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之所以作出如此判断;主要基于如下几方面的理由:1、从应对风险来看;社会保险是应对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劳动者生命历程中面临的生、老、病、死、残、失业等主要社会风险..其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客观上还能够起到预防贫困的作用;这显然是一个巨大进步..2、从理念上看;社会保险制度开始从传统社会济贫的施舍恩赐性逐渐转变为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而享受社会保险成为了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利..3、从保障机制上看;德国社会保险三项立法开启了社会保险制度化的历程;使得社会保障由此进入强制化与规范化发展阶段;被称为“机制模式”..权利和义务相结合成为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标志..4、论述社会保障改革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社会保障改革时期的改革方案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扩大社会保障经费来源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提高雇主和雇员的缴费率;取消个人的缴费上限;二是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2、消减社会保障开支各国主要通过改革社会保障项目的给付标准或资格条件、调整支出办法、减少各种社会性津贴;降低社会保障项目的现行水平来实现的..3、调整福利结构结构性变革主要是指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制度架构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使其结构和系统功能得以更新和创新..4、引入私营机制为了提高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效率;世界各国开始改变社会保障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开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各类私营机构参与到医院的服务;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社会福利服务等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中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简述中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内容:1、社会救助:基本生活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专项救助;社会救助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2、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中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3.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公共福利等;是一个正在发展壮大中的社会保障子系统..4.军人保障:包括抚恤优待、退役安置、军人保险、军人及军属福利;是一个以军人为保障对象和有特殊意义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子系统..5、补充保障:职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其他保障;对基本保障制度起补充作用..2、简述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区别一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社会成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二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建立的面向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它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目标是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此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险事实上构成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社会保险制度独具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和互济性特色..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由政府主导;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需求和不断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社会化的机制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与津贴..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有:保障对象全员化;保障项目广泛化;资金来源多渠道..3、理解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概念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短期的通常为一年横向收支平衡为原则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担式..具体做法: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完全积累式:又称基金制;该财务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其特点是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4、理解补充保障的概念补充保障是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之外的;以非政府主导性;非强制性为特征的各种社会化保障机制的统称..是由社会团体;雇主等举办;个人自愿参加;采取社会化运作和管理的保障项目..一般包括企业年金;慈善事业;家庭保障;商业保险等;他们构成了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并发挥着有益作用..一般都是非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它是不借助公共权力而由非政府组织或企业等资源推动的社会化保障..5、论述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型模式结合第二章;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基本特征社会保险模式是应用保险技术应对劳动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一项社会制度..以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辅之以社会救助或社会福利;强调自我保障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具有以下特点:1、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2、强调雇主与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3、权力与义务有机结合;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4、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社会保险模式的最大优点:1、既能适应和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又能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2、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保险基金在成员间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体现了保险互助共济的宗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1、由于实行现收现付制;使社会保障基金无法应付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2、无法准确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会造成代际矛盾;并减少劳动力供给..典型国家:德国、美国和日本福利国家模式是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的;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消灭贫困为目标;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为原则;以国家作为责任主体对全体国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为基本内容..以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关系..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由英国初创;主要在北欧和一些发达国家实行;如丹麦、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冰岛等国;以瑞典最为典型;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北欧五国被誉为福利国家的天堂..基本特征:1、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以全民性和普遍性的保障原则为核心;2、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特点是无所不包;“从摇篮到坟墓”式的社会保障体系;3、按照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支付;4、资金来源与国家税收;5、社会保障的管理工作由国家设立统一机构负责..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有30个国家实行..依据基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强制储蓄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1、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国家采取公共管理方式;其核心是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2、以智利为代表的国家采取私营管理方式;其核心是由企业或个人自主选择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这些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竞争运营基金基本特征:1、政府通常不直接分担缴费责任;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2、缴费模式为缴费既定制..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收定支;缴费既定模式维持的是长期内的纵向平衡..这种模式总是和完全积累或部分积累模式联系在一起..3、个人账户积累的基金实行市场化的投资营运;投资回报率直接决定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优点: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促进了投资和国家经济的增长;同时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大大提高了服务和管理水平以及投资回报率尤其是智利的私有化;促进了储蓄率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发育..这种公积金制度;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不会出现像福利国家型、国家保障型甚至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固有弊端: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心理;或称“惰性”..缺点:1、缺乏互济特征2、从完全积累的角度看;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变化3、保障水平参差不一4、过渡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典型:新加坡和智力第四章养老保险1、理解部分积累制概念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混合筹资模式..该模式根据分阶段以收定支、略有节余的原则确定征收费率;目标是保持养老保险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平衡;其特点是费率具有弹性;可以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优点在于:既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又能有一定的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时间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2、简述中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基金财务机制的内涵我国独特的筹资模式:“统帐结合”就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金运行模式;社会统筹部分现收现付与个人账户部分完全积累同时并存;是中国首创的模式..该模式实行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供款责任但分别记账;其中:个人所缴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其余的实现社会互济;计发时实现结构性组合..3、试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建议中国养老保险的问题:1、多元化、多层次的体系尚未建立;保险待遇偏低2、转轨成本是制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其一;导致当期参保人员和企业过高的缴费比例;侵害了在职职工的利益;其二;导致了统帐结合制度运行的偏离——个人空账..所谓空账;是指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即是虚拟账户;有具体的记账金额;但没有实际的现金储存额..3、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现象严重——过渡分割中国面临的挑战:1、快速进行的老龄化2、区域发展不平衡3、群体差距巨大4、就业形式多样化第五章医疗保险1、简述“统账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机制内涵、基本架构“统账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型医疗保险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积累储蓄型医疗保险模式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社会互济性的一面;又突出了自我保障的特点..框架结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亦称共济账户;用于住院或曰“大病”的治疗;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用于门诊或曰小病的治疗..2、理解总额预付制概念总额预算制..医疗社会保险机构根据与医院协商确定的年度预算总额进行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医疗保险机构在支付医疗供方费用时;依此作为最高限度;相当于为医疗服务供给方设立了一个总的“封顶线”..3、理解按人头付费概念按人头付费指医疗保险机构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如一年;根据接受医疗服务的被保险人人数和规定的收费标准;预先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支付方式..按人头定额付费是一定时期一定人数的医疗费用包干制..4、试论中国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1、制度过度分割2、管理及经办机制尚未理顺3、医疗保险制度尚存内在缺陷一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帐结合的财务机制;客观上有违制度分担疾病风险、互助共济的规律..另一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均采取自愿参保;大病统筹的方式;同样导致了制度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趋势:1、制度一体化2、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3、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4、积极推进老年人护理保险第六章失业保险1、理解失业的概念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既包括劳动者劳动过程的中断;也包括达到劳动年龄的社会成员未找到工作前的特定阶段;狭义的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且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2、理解技术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的概念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改善;生产方法改进等原因造成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时间滞差、信息成本和流动成本等原因引起的失业;3、简述失业社会保险模式的内涵及类型失业社会保险模式;也可称为权力型失业保险;指失业者只要符合规定的缴费年限、非自愿失业等条件;就可以领取失业金;而不用管失业者的家庭收入情况;这种情况下;领取失业保险金是其合法的权利..具体可分为;强制性失业保险和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强制性失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或政府制定章程来强制实施的;符合规定条件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必须参加;双方必须依据法规规定履行各自的供款义务..代表国家:英国;美国;中国..非强制性失业保险一般是由工会组织实施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愿参加;政府不参与管理;而是由工会建立的失业基金会进行管理、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代表国家:瑞典、丹麦、挪威..4、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狭窄;对失业者保障功能有限..2、失业保险金给付水平过低3、促进就业功能不足1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结构不合理2失业保险给付期限长对再就业有负面影响3制度设计缺乏对失业者积极在就业的激励4、缺乏稳定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5、失业保险基金制度设计与管理不规范1费率制度不合理;失业保险费率的设计不灵活2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导致各地抗风险能力差别很大6、失业保险管理缺乏规范1失业保险管理体制分散;运行不规范2失业保险的监管体制有待完善3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基金监管无力面临的挑战:1、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失业人员不断增加;“新失业群体”就业难度加大;3、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第七章工伤保险1、理解工伤的概念工伤;也称职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的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是工业社会的产物..2、理解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的概念差别费率;是对某一行业或单个企业单独确定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差别费率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对各行业或企业在单位时间上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统计;以及工伤费用的需求预测而定..此种方式的目的是要在工伤保险基金的分担上;体现出不同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的行业或企业实行差别性的负担..浮动费率..浮动费率是在差别费率的基础上;每年对各行业或企业的安全卫生状况和工伤保险费用支出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由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决定该行业或企业的工伤保险费率上浮或下浮..3、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特点和原则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特点:在各国的工伤保险实践中;可以发现;它除具有社会保险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这就是实施范围最广;保障型最强;待遇相对优厚;给付条件最宽..原则:综合考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伤保险制度;普遍遵循的工伤保险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1、无过失补偿原则..无过失补偿原则亦称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制;它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遇工伤事故或职业病;无论企业或雇主是否有过错;只要不是劳动者本人过意所为;均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它是工伤保险应遵循的首要原则2、个人不缴费原则..这是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根本区别..3、补偿直接损失的原则..4、因工伤残与非因工伤残区别对待原则..对因工和非因工的区分是建立工伤保险的前提和出发点;也就是说在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的认定是确定工伤是否成立的前提;也是工伤待遇给付标准的重要依据..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功能4、简述工伤保险责任认定的发展阶段社会在如何界定、规范雇主与劳动者工伤责任归属的关系方面;走过了“劳动者个人负责阶段”、“雇主过错责任阶段”和“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三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对工伤的风险性质的认识深化一“劳动者个人责任”阶段工伤风险属于劳动者自身责任的观念盛行于产业革命初期..这一阶段的主流观念认为劳动者遭受职业伤害的全部损失均应由劳动者自己承担;雇主不承担任何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劳动者个人负责原则..二“雇主过错责任”阶段劳动者只有证明工伤时由于雇主的过错造成的;法院才能判决雇主给予赔偿;否则后果自负;这就是所谓的雇主过错赔偿原则..雇主责任保险;是指以雇主为投保者;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雇主责任保险合同;当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后;由保险公司负责向劳动者或其遗属赔偿的一种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劳动者获得赔偿较难;2企业负担重;3工伤待遇较低;4商业保险具有局限性..三雇主无过失责任阶段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工业国家逐步确立了“无过失补偿”原则..这一原则认为:工业化给社会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容易发生难以抗拒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凡是利用机器从事生产活动的雇主或机构;都有可能对雇员造成职业伤害;劳动者发生职业伤害;无论雇主是否存在过失;只要不是劳动者的故。
社会保障学要点
《社会保障学》课程体系:基础理论篇:绪论、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篇、社会保险篇、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篇、社会福利篇第一节风险与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建立的逻辑起点:风险风险的概念(risk)风险的不同涵义:不确定性和损失在概率统计、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中:风险具有特定的涵义,指相当于某个期望结果可能发生的变动。
在保险学中,风险表示可能存在损失的情况。
对风险的理解所有的风险定义中都隐含不确定结果的意思:结果必定是未知的,并且至少存在两种可能结果;如果确知损失将会发生,就不存在风险;至少有一种可能的结果是不利的。
不利结果是指“预期或希望的有利结果的背离”。
风险的程度:风险的衡量风险程度与发生的概率相联系。
例如:从生命表中可以知道,52岁的死亡概率大约为1%,79岁大约为10%,97岁为50%。
就大量的风险主体而言,可以估计损失的概率,以此来做出预测。
例如:1000座房屋有1座发生火灾,则,100000座房屋就有100座房屋火灾。
但是正好是100座的可能性比较小,会有偏离。
假如偏离为10座,90-110座发生火灾。
如果超过100,保险公司有风险。
需要离差(标准差)来测量。
损失的预期价值:损失的预期价值是该损失的概率乘以潜在的损失的数量。
如:损失数量是100美元,损失的概率是0.1,则,损失的预期价值就是10元。
社会保障最初起源于人类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抵御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需要。
风险产生有三种原因:自然风险:人生长在自然界中,尤其是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自然力的破坏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和劳动能力带来各种风险。
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一些人失去生存的机会——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
经济风险: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的高低是根据人们所提供的资源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来取得报酬的。
这样,就有以下三种情况:收入较高收入维持正常的生活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社会救助社会风险当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没有一个完善的、有效的社会机制来化解时,这些风险就有可能上升到社会风险。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重点部分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出品人:林勇(老师)导演:胡东雷监制:黄展涛主演:欧秀菊(04秋)、葛春艳、刘翠华、胡东雷、黄展涛感谢以上同学们的努力付出!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其成员提供的用以抵御因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而丧失收入或收入锐减引起的经济和社会灾难的保护,医疗保险的提供,以及有子女家庭补贴的提供。
二、《贝弗里奇报告》中的福利国家思想四条基本原则:1、普遍性原则;2、满足最低需求原则;3、充分就业原则;4、费用共担原则。
三、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大致可分为:救助型、保险型、福利型、国家保障型和自助型等五种模式。
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的。
1、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
2、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中断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3、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公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眷属,以及因维护国家或社会利益,从事公务活动而致使生命或健康受到损害的人员及其眷属的基本生活。
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1、社会保障覆盖面问题;2、个人帐户和社会保障基本问题;3、就业与失业问题;4、城镇的贫困人口问题;5、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6、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问题。
六、瑞典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社会福利津贴;6、其他福利津贴。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一、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中最为活跃的三大流派:1、民主社会主义学派;2、自由主义学派;3、中间道路学派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保障理论的论述:1、揭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必要性;2、阐明保险基金的来源;3、阐述社会保障的分配;4、阐释社会保险的功能;5、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质。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
社会保障期末复习资料前三章主要是复习专业术语,思考题。
主要是在短语中英文互译,填空题,选择题这几种题型里面考。
中文简答题或者论述题也有可能。
从第四章开始就主要是英文简答题,短语中英文互译,综合运用题里面考。
PS:期末考核的内容跟期中考的内容有一定程序的重合。
Chapter 1 History of Social Security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社会保障定义的要点:一.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为什么说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1)唯有国家和政府才有能力担当起社会保障的主体。
(2)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职能最富规模经济,可以降低分散化保障的过高的执行成本。
(3)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三.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保证和依据:社会立法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如人的生老病死,失业,伤残等等;这些风险集中在社会上会成为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因此可能发生动荡和冲突。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人们遇到风险,遭受困难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可以起到某种化解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减震器”和“安全网”。
此外,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由于先天疾病而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和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生活中无依无靠的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行。
专业术语:•market-directed economy 市场经济•risk 风险•social security system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 succour 社会救济•social insurance 社会保险•social welfare 社会福利•Poor Law 济贫法•commercial insurance 商业保险Chapter21 、试述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学重点整理
社会保障学第一节社会保障概念一、社会保障释意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费城宣言》正式采纳了“社会保障”一词。
国际劳工组织的解释:“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的成员所面临养老、疾病预防或治疗、失业等风险提供保障的行为。
”各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和需要对社会保障的含义作出了不同的界定和解释。
我国的界定:通过立法,动员社会社各方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制度。
三、社会保障内容及层次(一) 社会救济国家和社会对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层次中最低层次的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需求。
经费源于政府财政和社会捐赠,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
救助对象:①.无劳动能力、无依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②.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③.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自然或社会灾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
(二) 社会互助社会团体、工会、妇联、民间等群众团体组织开展的群众性互助互济、慈善救助等活动。
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成员自愿交费,以及政府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三) 社会优抚政府及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及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措施和制度。
优抚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人员:现役军人和武警官兵;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
(四) 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政府为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及增进整体国民福利水平,提供的各种各种文化教育津贴、家庭补充津贴、住宅津贴等,各种公共卫生、公共娱乐、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重点
题型:一.不定项20二.判断:10 x 1分=10分三.名词解释:4 (摩檫性事业,医疗保险)四.简单:3五.论述:2(养老保险)六.案例分析:2(养老保险)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强制性、公平性、法制性、刚性发展2.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性功能(稳定器)、经济性功能(调节器)、政治性功能。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1.简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初创阶段(1949-1956)(1)发布一系列法规文件开展济贫救灾。
(2)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
(3)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二)调整阶段(1957-1965)(1)建立企业职工和国家公务人员统一退休制度(2)制定了民族工商业以及集体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3)落实了精简职工养老保险政策,并解决了保险待遇异地支付的问题(4)对医疗制度进行改革(三)停滞、倒退阶段(1966-1976)(1)职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方面出现了倒退现象,从由政府、公会分工合作的社会化管理模式倒退到由政府一家做主的集权化管理模式。
(2)职工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从由企业按比例提取劳动保险金统筹使用的社会保险形式倒退到企业营业外列支的企业保险形式。
(3)用工制度出现倒退,一方面友正常的社会保障业务被破坏,社会保险机构被撤销,致使大批具备退休、退职条件的企业职工没有及时推出生产领域。
另一方面,上山下乡致使千百万青年学生到农村就业,企业得不到劳动生产力军补充、更新。
(四)重建阶段(1976-1985)(1)恢复职工退休、退职制度。
(2)整顿和恢复企业劳动保险管理工作(3)开展国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工作(4)社会救济工作得到恢复重建(五)改革阶段(1986-1999)(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2)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大力实施农村扶贫工作(4)建立城镇失业保险制度(5)开始医疗保险制度改革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几个阶段,代表国家和事件(1)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社会保障制度萌芽(2)德国社会保险三法(3)美国《社会保障法》的颁布:1935年(4)《贝弗里奇报告》英国(5)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3.《贝弗里奇报告》:(1)目的:消灭贫困、疾病、愚昧、肮脏、懒散五大社会病(2)社会保障涵盖的六类人群:雇员,有酬工作人员,家庭主妇,无酬工作人员,尚未到达工作年的人,超出工年龄人的退休人员(3)六项基本原则:A.基本生活待遇水平统一.B缴费率统一.C行政管理职责统一D.待遇水平适当.E广泛保障.F分门别类,适合不同人群4.社会保障模式(一)福利国家保障模式→英国特点:(1)全民保障;(2)社会保障范围从生到死,全包;(3)社保保障基金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4)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5)财政负担重(二)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美国,德国特点:(1)社会保障网络以各种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再补充其他救助或福利性政策(2)在政府、社会、雇主与劳动者个人之间建立起责任共担机制,实现风险保障的互济性(3)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4)实现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相协调(三)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新加坡、智利特点:(1)法律强制受保人必须按一定比例缴纳基金(2)创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记录全部记入雇员账户(3)个人账户资金投入则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4)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额(四)国家保险模式→苏联,东欧特点:(1)社会保障事务完全由国家(或通过单位)包办,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进行直接分配,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较低。
社会保障学重点
社会保障学重点第一篇:社会保障学重点1、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1)背景:1941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
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时内阁财政部长、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出任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主席,负责对现行的国家社会保险方案及相关服务(包括工伤赔偿)进行调查,并就战后重建社会保障计划进行构思设计,提出具体方案和建议。
第二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
(2)主要内容: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系统勾画了战后社会保障计划的宏伟蓝图。
报告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审视了英国当时保障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
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关于伤残赔偿的途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问题。
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
第六章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
2、评述吉登斯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和社会投资国家的主张(1)对福利国家的认识:吉登斯认为传统福利福利国家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分配制度,而从根本上说是不民主的,因为它的主要动机是保护和照顾,但是他没有给个人自由留下足够的空间,而且福利救济有可能导致违反设计福利制度之初衷的不合理结果。
但是,吉登斯并没有把这些问题看成是否定福利国家的信号,而是视为重建福利国家的理由。
吉登斯倡导的积极福利国家改革,其实质是保持福利国家制度对整个社会机体积极作用的同时修正其消极的一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减轻政府的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育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彼此协调负责、积极互动。
将一切看似负面的东西转化成积极的一面,例如老人不会仅仅是社会的负担,也是社会的一大资源。
最新社会保障学重点
一章 1、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与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包含以下四个要点,一,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二,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三,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四,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1.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责任主体。
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
或者虽又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亦即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劳动者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不低于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保障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
有如下特点,强制性。
互济性,储备性,无偿性。
包括以下项目:老年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残障社会保险,死亡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是依据法律规定,政府和社会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好,无收入和低收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帮助,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制度,社会救助的内容,贫困救助和灾害救助4、社会福利,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以与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给予帮助,以保证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5、社会保障的功能,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矛盾的调节器;社会政治的稳定剂。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社会救助是最后一道防线。
二章 1、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产生过直接影响的重要思想理论:一,国家干预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新历史学派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人提出的国家福利国家理论;二,福利经济学理论,1912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的《财富和福利》一书,三,凯恩斯主义,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四、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课程结构:《社会保障学》教材共有十三章的内容,总体由四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基本理论。
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内容、思想原则、制度模式、历史发展等。
第二模块:社会保险理论与基本制度。
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及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内容。
第三模块: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介绍。
包括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主要介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四模块:社会保障运营与管理。
包括第三章和第十三章。
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与监管,社会保障行政和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基本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第二章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效率社会保障分配比工薪分配更注重平等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社会救助的原则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福利的原则社会优抚的原则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特征:强制性专项性储备性互济性内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国家社会保障储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完全积累部分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四章养老保险定义养老保险特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支付责任模式养老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领取条件、保险支付、保险水平、遗属年金、基金运营和管理体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定义医疗保险特点国民健康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强制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结构和内容:(基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中国现行制度安排为例)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待遇水平、两定点三目录、转诊转院和保险支付公费医疗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六章失业保险定义失业保险特点失业预防失业保险构成就业保障制度失业补救失业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等待期、支付水平、支付办法、支付期限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等第七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定义雇主责任制模式各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社会保险制模式普遍保障模式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一般原则待遇优厚原则救治、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认定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内容:劳动功能障碍鉴定工伤保险待遇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等第八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定义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生育保险的意义:中国现行生育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5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第九章社会救助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定义功能特征预算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1天1美元”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马丁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生活形态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学讲义、重点
社会保障学讲义、重点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掌握的问题一、名词:社会保障福利国家二、讨论题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2、以政府的介入程度为标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上形成了哪四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各有什么特点?4、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是什么?5、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哪四个部分组成?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远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与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要点以国家或政府为责任主体目标是满足公民的生活需要以立法为依据郑功成的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或者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质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等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历史一、社会保障历史阶段的划分标准根据政府对社会保障的介入程度,可以将社会保障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前社会保障阶段(或慈善事业时代)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二、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前社会保障阶段(或慈善事业时代)o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代,它可以从不同国家出现自发的、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动算起,到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介入社会保障为止o这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段,产生于农牧社会。
o慈善事业由三大支柱构成: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由官方开展但是尚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以传统道德和政治的需要为基础开展。
?民间慈善事业:民间人士自发举办济贫制度的出现与发展o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介入济贫事物以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为标志。
该法的意义在于首开政府救助的先河。
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o评论性质上是施舍型,没有平等与尊严。
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保障项目有限,主要集中在救灾救济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世界各国、各地区对于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多有差异。
综合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因素,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框架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社会保障基础理论、社会保障专业应用理论和社会保障管理理论。
3、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社会保障的目标是发展变化的。
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具有稳定、调节、互助及促进发展等多重功能。
4、社会保障的特征与原则社会保障具有公平性、社会化、福利性、多样性、法制规范性及刚性发展性等特征。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以及互济性、法制性等原则。
5、社会保障的意义社会保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与推定力量,同时也维护着社会稳定、正常发展,并创造着公平环境,在自身发展中有促进着其他相关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1、社会保障的发展线索与影响因素社会保障作为超越家庭保障之上的生活保障机制,在中外均属于源远流长。
其最早表现为官办、民办以及宗教慈善事业,此后进入济贫制度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以及历史文化等。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此后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障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继续开辟与完善包括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以外,逐步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现代保障措施相衔接,而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表现出立法先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和多样化发展等基本规律。
4、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曾在发展过快、发展滞后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等方面发生问题,由此产生的主要经验包括尊重本国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并努力追求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社会保障改革浪潮,表明社会保障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改革,均揭示了社会保障只有适度控制政府责任和坚持责任分担机制,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市场、个人及家庭的积极性,才会更加健康发展。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制度变革。
其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全面变革与制度创新。
迄今为止,中国社会保障改革走过了三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中也出现过失误,现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但最艰难的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新制度的建设将进入加快进行的轨道。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涵和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以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各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体系性的“社会安全网”。
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子系统)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社会保障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也可以划分为与社会生产相关联的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和全民的福利性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以发展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追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协调性与层次性。
2、社会保障正式制度安排社会保障正式制度安排主要包括:(1)社会救助,即社会和国家依法对社会成员中特别贫困的弱势群体,因为自身原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陷于无收入或减少收入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给予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险,即依法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保证劳动者因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预防性、补偿性、储蓄性、多元性以及互济性等特点(3)社会福利,即社会和国家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供设施和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非制度化社会保障非制度化社会保障,是指主要包括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企业年金、商业保险等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发挥着社会保障作用的社会保障措施,因此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4、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模式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模式包括:(1)福利国家型。
强调普遍性与全民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目标在于对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都给予保障,主要适用于经济发达、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整体较高的国家或地区。
(2)社会保险型。
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保险互助互济原则的一种保障形式。
(3)强制储蓄型。
(4)国家保险型。
又称政府统包型社会保障制度,即由政府统一包揽的社会保障模式。
各国基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大多对上述基本模式兼采并用,目前许多国家选用的是福利保障与保险保障乃至储蓄保障并存、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乃至完全积累并存的混合型保障模式。
第四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1、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的意义与价值社会保障管理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社会保障管理法制化有助于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行,从而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得到良好的实现。
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化的价值包括:第一,内在价值(1)通过法律的规范,可以使社会保障的各项制度更为公平合理;(2)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获得一种确定性。
第二,外在价值(1)通过法制化,能使社会保障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职责明晰化,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任意变更和侵害;(2)唯有通过法制化,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运行。
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理论社会保障法缘起于英国中世纪的济贫立法,此后经历了现代社会保障立法的产生、成熟以及完善与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即是社会成员生存保护法和国民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具有安全性、强制性、普遍性、平等性和鼓励性等特点。
现代社会保障立法,遵循人权保障、公平优先、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法理制度的主体,是指在社会保障活动中,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客体,是指个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目标。
3、社会保障管理制度理论社会保障管理属于社会政策管理范畴。
目前,主要存在着三种模式,即集中管理模式、分散管理模式以及集散结合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有: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以及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
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和其他社会保障管理。
中国社会保障管理部门主要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等,其他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地参与着社会保障事务的管理。
第五章社会保障基金1、社会保障基金及其分类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使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属于社会公基金。
这反映出社会保障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范畴。
社会保障基金,就其来源上可分为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及其他社会保障基金。
不同的社会保障基金有着不同的筹资渠道,并必须用于特定的社会保障项目。
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与来源渠道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方式一般包括征税方式、征费方式和自由筹资方式三类。
其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向单位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发行福利彩票与募捐、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及国际援助等。
其中对社会保险实行征税制还是征费制,客观上取决于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3、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使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
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基金的安全。
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依法管理、规范运行、专款专用、收支分离、预算管理等原则。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承担着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责任,但社会保险基金自治管理与民间管理的方式亦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4、社会保障基金的给付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是社会保障实现其职能的具体体现和国民实现其社会保障权益的基本标志。
社会保障待遇通常包括现金给付、实物援助、劳动服务等内容,并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需要分类给付。
5、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监管在基金制条件下,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是实现基金保值增值的必要途径,从而应当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但社会保障基金的公共性质,决定了它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应当理性,同时亦要求政府提供强有力的监管。
第六章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及其特征要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系统。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等性质特点,还具有普遍性、重要性、长期积累性及复杂性等自身特征。
2、养老保险的目标与功能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其具有保障、稳定、公平、发展及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功能。
3、养老保险的模式根据责任承担机制,养老保险可分为政府责任型、责任分担型、个人负责型以及混合责任型。
根据筹资方式,养老保险可分为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和部分积累式。
根据基金运行方式,养老保险可分为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以及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养老保险缴费模式,包括给付既定模式和交费既定模式。
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水平确定模式,可分为普遍生活保障模式和收入关联模式。
4、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有覆盖范围、基金来源与筹资方式、申领资格条件、养老保险金的待遇水平、基金运营、管理体制等。
5、中国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最初的改革试点到逐步深入,再到现在基本框架结构形成,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现行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未来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中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养老保险发展道路。
第七章医疗保险1、医疗保险的基本原理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它对于因疾病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
具体来说,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医疗保险从体系上看,可以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