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精彩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的分析,从化学反响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学习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导学自习:
阅读课本第118--119页,答复以下问题:
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会改变吗?
研习展评:
活动1:你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
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两支〕、烧杯等仪器药品,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条件的猜想
将小木条和玻璃棒放在酒精
灯火焰上点燃
点燃两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其中一支
用燃烧匙取一张滤纸和一块
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
点燃的难易
结论:燃烧的条件是。
活动2:[讨论与交流]:
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
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
②局部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
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
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
课堂练习1:
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梗着火点高
梗梗接触的氧气少
2.小明拿一瓶汽油,翻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
A.是液态物质
B.与氧气接触少
C.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
活动3:探究灭火的原理
阅读课本第119页,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吗?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灭火的原理
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
蜡烛熄灭
............
结论:灭火的条件是。
活动4:讨论与交流:
1.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
(2)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
(3〕森林发生火灾设置隔离带。
〔〕
2.灭火的逃生方法你知道多少?
课堂练习:
1.火灾时,引起身上衣服着火了。
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
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
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
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打灭火
2.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a.木头钻凿处,温度升高
b.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到达着火点,发生燃烧
c.钻头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
这三句话因果关系排列的顺序是:
3.“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的锅;薪,指柴火〕这句成语中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 。
课后稳固
〔一〕课外作业:
1.如图,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开水,
白磷
并投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堆枯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
滤纸吸去外表上水的白磷,最终能燃烧起来的物质开水
是,因为。
2.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以下逃生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平安出口〔4〕封闭房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
A.(1)(2)(3)(4)
B.(2)(3)(4)(5)
C.(3)(4)(5)(6)
D.(1)(2)(4)(5)
〔二〕早知道:
小知识: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
燃烧引起的失火。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清水灭火器的灭火剂为清水。
灭火时,水被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占据了燃烧空间,稀释燃烧物周围的氧气含量,阻碍新鲜空气进入,氧气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到灭火的目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3.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导学自习:
1.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放在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研习展评:
活动1: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
阅读课本120--123页
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翻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易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你能说出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是什么吗?。
结论:促进燃烧的方法:①;②。
课堂练习:
1.以下现象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
〔1〕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2〕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
〔3〕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思考讨论: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发生爆炸吗?为什么?
活动2: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
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与爆炸
阅读课本122页,并讨论交流:
1.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
2.能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吗?〔透过现象看本质〕。
3.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
活动3: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
学生阅读:阅读课本第123页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
课堂练习2: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
课后稳固:
〔一〕课外作业
1.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
B.火药爆炸
C.钢铁生锈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到达时,遇到明火就会
,导致有限空间里急剧增大,从而引起。
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无盖小塑料桶里放入枯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2〕以下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桶中装的是枯燥的煤粉
〔3〕面粉厂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
〔二〕早知道:
小知识:燃烧的种类
〔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2〕着火: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到达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4〕爆炸: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响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5〕核聚变:在核聚变的时候会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例如太阳外表。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洁物和混合物。
【学习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响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二、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小组讨论】观察水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微观模拟示意图[课件展示]。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①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②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
③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④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0,了解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知识点二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混合物和纯洁物〞
1
2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以下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
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B.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B〕
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
3.以下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C〕
A.C B.O2C.CO2D.O
4.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B〕
A.分子种类B.分子间隔C.分子数目D.原子大小
5.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以下解释错误的选项是〔D〕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
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下面关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响说法正确的有〔A〕
A.在反响中,氢分子变成氢原子,氯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
B.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C.在这个反响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原子
D.该反响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响
7.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保持过氧化氢性质的最小微粒是过氧化氢分子,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不相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节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