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精彩导学案

合集下载

课题1: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导学案

课题1: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导学案

化学之旅——分子和原子班级:姓名:日期:10月9日[导语]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例分析,来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以可以结合新的分子。

.........................一、阅读思考,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如水蒸发,水只是由态变成了态,水分子的,而水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水分的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如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子首先要分裂成和 ,然后重新组合最终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过氧化氢分子的性质不再保持。

综上1-2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如O2, 、。

(2)有些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如CO2,、。

应用练习:水是由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构成.4.用微粒的观点看化学变化的实质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过氧化氢(H2O2)分子首先破裂成和,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分子,氧原子重新结合生成了分子。

水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水,氧分子聚在一起形成氧气.可见(1)在化学变化中, 首先破裂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 ,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新的 .(2)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不可分.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二、阅读讨论1.课本51页讨论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三、学以致用1.在课本上完成课后练习1-4题.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下列有关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热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C|反应时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可分的2.下列物质中几乎不含氧分子的是 ( )A氧气 B液态氧 C蒸馏水 D空气3.若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没有间隔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1号卷一、研学目标1、通过对实验3-1及有关数据、苯分子硅原子图像、探究实验的分析,认识物质的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构成的,能归纳出分子、原子的特征。

2、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的运动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识记分子的概念。

二、研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现象。

难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识记微观粒子的性质。

三、自主研学(阅读课本P48-49)1、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下列生活现象:(1)为什么湿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变干:(2)为什么糖块放到水里会“消失”:以上现象可证明物质是由看不见的、等微粒构成。

2、我们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说明花香分子会。

四、互动研学【任务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实验3-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实验现象;结论:物质是由。

【任务2】分子的基本特征1、分析以下数据:①一滴水中约含1.67ⅹ1021个水分子,② 1个水分子的质量: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

结论: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运动着呢?1.向装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滴入5~6mL的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现象:烧杯中溶液结论:。

(内容填在书本P49表中)2.将少量烧杯A中的溶液倒入试管中,再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试管中溶液结论。

(内容填在书本P49表中)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内容填在书本P49表中)(分组实验)结论:1、分子是不断地。

2、氨分子也能使酚酞,同时也说明氨水..的化学性质是。

(填..与氨.分子“相同”或“不相同”)分子是。

【任务3】实验探究——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是否有间隔?取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吸入部分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向里推进,气体会被,结论:证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其实是分子的。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3)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3)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教案(3)《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名称《分子和原子》姓名课程名称《分子和原子》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单元第三单元课题课题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一,在中招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课承前空气、氧气,启后原子的构成、离子等知识。

学情分析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分子和原子体积非常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其确实客观存在。

因此,本课题的引入并不困难。

过程方法上涉及的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上学生能熟练掌握的是物理学上常提到的一些变化,如蒸发、扩散,物质三态以及热胀冷缩,知道生活中处处是化学,能过通过平时的观察分析,认识分子原子的微粒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说出分子原子的特性;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质客观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分子、原子构成物质观念,能用微粒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认识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差别。

创设问题情境看图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使学生愿学、善学和会学提出研究主题。

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系的素材中,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

课堂讲授活动探究一设疑激思PPT课件展示放大的微粒图片【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问题解答】【得出结论并板书】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向学生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一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

观察、思考、讨论、交流。

听讲引导学生看图,帮助理解,化抽象为直观。

氨水使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板书】2、分子等粒子总在不断地运动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性质;3.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旧知回顾】1.为什么糖块放进水里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2.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新知学习】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2.分子的基本特征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其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d.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e.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如CO2、NO2、SO2、P2O5;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变化的是。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自我检测】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2.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说明()A. 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可以再分D.分子比原子大3.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原子数目。

3.1.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分子和原子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3.1.2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分子和原子教案(表格式)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并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现象;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概念,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前面两个单元学习了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之后学习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为本课时的学习做了知识铺垫,已经接触了分子和原子,但对于分子和原子微观角度的理解,缺乏准确的认识,建立概念较难。

已有知识及方法: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性质。

未知知识及方法: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常见的化学概念。

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核心素养建立化学观念: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原子的含义。

难点:分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原概【板书】一、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模型。

请你试着说出它们都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1.氧气分子是由构成的。

一个氧气分子由构成的。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讨论: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动画模拟:观察模型分答案。

讨答问题。

续表教学反思。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性质。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学习重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三、学习难点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对分子、原子微观概念的建立。

四、知识准备1、回顾物质的构成: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2、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湿衣服晾干、花香四溢等,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奥秘?五、学习过程(一)分子的存在及性质1、实验探究: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

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整杯水都变红了。

结论: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2、阅读材料:科学家已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了苯分子的图像,也能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

思考:这说明了什么?结论: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3、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²⁶kg,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²¹个水分子。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

例如,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小,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两者的体积比约为 1∶2。

气体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很好,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到位。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化学的奥秘,为我们的世界创造更多奇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习题第1、2、3题,加深对分子与原子概念的理解,并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理论,感受科学家们探索分子与原子奥秘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
4.家庭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食物腐败等,并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尝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腐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木头燃烧后会变成灰烬,那么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有没有同学能解释一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刚才同学们提到了一些现象,其实这些都跟分子和原子有关。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探索化学反应背后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回顾分子的概念,然后引入原子的概念,解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而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那么,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变化的呢?”
2.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学资源,演示分子分解为原子的过程,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导学案学习本文从微观现象、看法微观粒子的运动,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学习目的】1、看法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庞大粒子构成的;2、看法分子是坚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运用微粒的观念解释某些罕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从微观现象、看法微观粒子的运动,构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学习难点】笼统思想才干的培育【课前预习】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区分是什么?2、分子是坚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3、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降低,分子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距离,温度降低,距离。

【课内探求】一、自主探求:依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处置以下效果:1、分子的概念思索感悟:水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有什么实质区别?用分子的观念解释物质的变化:物质在发作物理变化时,分子,发作化学变化时,分子,分子是坚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思索感悟:分子能坚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2.分子的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构成。

3.定义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区别:化学变化时,可分,不可分。

(2)联络:是由构成的。

(3)相反点:①质量、体积都②都在不停地③微粒间都有④同种微粒性质,不同种微粒性质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5.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响物的分子分解结合聚集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如: )。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分解为和,每2个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聚集成金属汞。

二、精讲点拨1.分子的存在:(1)品红在水中分散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用消费、生活实例来证明分子的客观存在?2.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迷信理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 ) P48、49页活动与探求:实验1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导学教案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课设计(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够互相联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平时现象与课本理论相联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平时现象。

(2)充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剖析、概括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渐提升抽象思想的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3)浸透物质的无穷可分的辩证唯心主义的看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法剖析分子、原子关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其实不完整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可是,分子、原子终究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少正确的内部表象。

因为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切成立清晰的分子、原子看法是较为困难的。

针对教课内容的特色和学生的实质状况,主要采纳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协助教课相联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式教课。

教课策略剖析1、本课题初次指引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微观粒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为此,在进行本课题教课时,要充足利用学生熟习的宏观现象,创建好教课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推理能力。

2、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因为分子不行触摸,所以,一方面能够借助生动的比喻、类比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另一方面,在进行研究活动时,能够改变研究的步骤,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并在剖析现象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抽象思想能力。

要点与难点要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分子的基本特色。

难点:培育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想、察看,剖析、等研究能力。

教课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烧杯酚酞浓氨水等学生小烧杯水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赏析图片1、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

2、酒香不怕小巷深(激发新知)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为何会变少?(学生察看图片思虑、议论。

人教课标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导学案

人教课标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2课时 导学案

第二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学习目标】1.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对比,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通过对分子模型的拼接,以类比的方式认识分子是可分为原子的。

3.通过对过氧化氢制氧的微观模型分析,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学习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难点:认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新分子。

【活动一】温故知“微”分子与化学性质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时间:5分钟实验引入【实验回忆】观察老师的实验后填写下列空格燃烧的木条在纯氧中的现象:燃烧的木条在空气中的现象:氧气这种物质由无数的聚合而成,而单独的氧原子则不能是保持物质的的最小微粒;【思维突破】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A、B、C、D、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时间:10分钟承上启下动手动脑讨论交流总结收获【边拼边想】看完上题中的微粒结构图后,请你再仔细观察老师在白板上的投影,请你尝试在小组白板上拼出你看到的几种物质的分子模型。

将你拼好的模型分享给其他小组看,交流,互评。

【思维总结】是由构成的。

【思维突破】一个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活动三】氧由“新”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活动形式活动过程及结果时间:15分钟承上启下自主填写动手动脑讨论分享总结收获实践考查学习收获【回忆书写】无数氧分子聚合为氧气,那么请你尝试在下方写出过氧化氢制氧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思维延伸】观察老师投影在白板上的微观模型图后请根据你的合理猜测完成下面的微观模型图。

反应前反应时反应后【思维总结】在化学反应中,拆分为,再重组为新;通过对你的拼接及上图的分析,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分子与原子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上面这个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没有改变的粒子是;因此,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思维突破】下图是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课题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重点、难点: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建立以及基本性质的认识一、课前自主学习(一)、分子的定义。

(二)、原子的定义。

(三)、物质由、等粒子构成。

(四)、分子由构成。

(五)、有些物质是由______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_____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首先分解成_______然后这些______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

因此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七)、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的________,液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____。

(八)、“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互助学习】学点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和原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金属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硅粉是由硅原子直接构成的。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一)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一滴水里的水分子10亿人,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2、活动与探究:请观察老师的演示试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滴人2~3滴酚酞试液,震荡,观察溶液为____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为___色。

因此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活动一】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参考课本49页图3-4回答:设计烧杯B与A作为_______实验,是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2022年化学人教版精品学案

《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2022年化学人教版精品学案

3.2<分子和原子> 教学案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备课组【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的一些现象;3.认识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 .【学习重点】1.分子、原子的根本特性2.分子特性与生活现象间的关系【学习过程】一.定向入境1.揭题示标2.情境激趣- -演示浓氨水使酚酞变红二.自学建架知识模块- -〔一〕分子的根本特性Ⅰ.个人自学1.阅读:P49~P52正文第2段2.建构:分子的根本特性:⑴微粒性 -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运动性 - -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 ,运动速度越快 .⑶间隔性 - -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是:固体<液体<气体(分子本身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改变的仅是分子间的距离 .)3.即学即练⑴请用分子的特性对下述现象作出解释①试从化学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②冰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③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⑵以以下图是关于分子性质的实验:在滤纸上每隔~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那么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了.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一〕P50活动与探究1.现象:大烧杯内的酚酞溶液变红,大烧杯外的酚酞溶液不变红 .2.结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烧杯A与B起比照作用 ,烧杯B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变红 .知识模块 - -〔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Ⅰ.个人自学1.阅读:P51正文第三段~P52结束 .2.建构:⑴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⑷在化学反响中分子一定改变,分子再分为原子 ,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或分子 .3.即学即练⑴填空①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有、等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 ,分子在不断地 ,分子之间有 .③分子是由结合而成的 ,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的 .⑵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粒子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Ⅱ.个人〔小组〕疑问Ⅲ.精讲补架〔二〕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三.归纳完型〔请你归纳本课主要知识,形成知识框架,利于知识稳固〕四.达标稳固1.以下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那么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3.经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分子,那么该物质肯定不属于〔〕A.纯洁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4.以以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 ●〞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洁物的是〔〕5.填充: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如汞.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6.填充:在"氢气+氧气点燃水〞的化学反响中,氢和氧不能再分.这一过程中,氢分成了氢;氧分成了氧,然后氢和氧重新组合成水.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不可再生性 ,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3.知道煤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4.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 ,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课前知识积累】1.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料有哪些 ?2.煤、石油、天然气它们是可再生资源吗 ?3.使用氢气应注意什么 ?4.如何通过实验检验某物质燃烧产物是水或二氧化碳 ? 【情境导入】新能源利用的图片展示二、自主探究:知识点一: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自学】阅读教材P136~137.【实验】教材P136实验7 -3 ,答复以下问题 .现象有大量的冒出感觉试管壁方程式分析可见 ,化学反响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 ,还伴随着的变化 .有些反响能热量〔如碳等的燃烧〕 ,有些反响热量〔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响〕 .▲注意:在判断一个化学反响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时,不能单纯依据该反响发生需用的条件来进行判断 ,例如 ,碳和氧化铜的反响需要高温的条件 ,但该反响却是一个放热反【自学】阅读教材P 137~141 ,并完成以下内容 .的主要成分: 、 、 ,碳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 、丁烷、丙烯、 .2.天然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俗名:沼气、坑气、瓦斯 【实验探究】观察P134实验【结论】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元素 .【思考】1.能量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2.为什么要节约和开发新能源 ?3.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使之充分燃烧〕 ?⑴ 和【.阅读】教材P 142~144 ,带以下问题自学 .〔1〕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什么 ?汽车的尾气主要含有哪些污染物 ?〔2〕.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目前采取哪些措施 ?〔3〕.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主要有哪几方面原因 ?【讨论】1.氢气制取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还是高锰酸钾制氧气相同 ?收集装置用什么方法 ?2.写出电解水的方程式 .电解水和用锌与稀硫酸反响都能制取氧气 .如果将氢气作为燃料广泛应用 ,你认为用这两种方法可行吗 ?为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三、自我测评〔1 -5为必做 , 6为选做 ,7为思考〕1.以下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B 、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它们都是混合物2.人类生活需要能量 ,以下能量转化的例子 ,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燃起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3.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平安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 .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⑥⑦4.含硫的劣质煤如果不完全燃烧 ,那么排放出的有毒气体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5.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点燃该气体后 ,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枯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 ,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振荡 ,石灰水变混浊 .以下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选项是〔〕A.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B.可能只有氢气C.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D.可能只有甲烷6.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 ,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 ,不能摔、砸和撞击C.运输时 ,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7.在当今社会 ,人类需要的大局部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响产生的 .⑴以下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填写字母编号〕 .A.乙醇B.石油C.氢气⑵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置换反响来制取氢气,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 .⑶煤中含有的硫在燃烧时会以SO2的形式排放 ,污染大气 ,某工厂有含硫0.8%的煤5000t ,答复以下问题:①5000t含硫0.8%的煤中 ,所含硫的质量是 t;②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上述煤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完全燃烧 ,产生SO2的质量是 t;【作业布置】P147 练习与运用。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精品导学案(1)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精品导学案(1)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应是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小组讨论】观察水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微观模拟示意图[课件展示]。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成了。

(2)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性质的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分子是由_______构成的。

①1个氧分子是由____个氧原子构成的;②1个氢分子是由2个_____构成的;③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_____和_____个氧原子构成的;④1个氨分子是由_____个氮原子和3个_______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______,_____又可以结合成新的_____。

(5)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变化中的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敎材P50,了解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点二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混合物和纯净物”12三、我的收获四、当堂检测1.下列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説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分子在不断运动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3.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A.C B.O2C.CO2D.O4.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B.分子间隔C.分子数目D.原子大小5.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022年初中化学《分子可分为原子》同课异构教案

2022年初中化学《分子可分为原子》同课异构教案

第十一单元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玻璃的生产原理,知道几种新型玻璃。

〔2〕了解塑料的特性,知道高分子材料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通过对玻璃钢的成分、性能的学习认识复合材料,知道混合的方法可改变物质的性能和应用,增强对材料开发和研制重要性的认识。

〔4〕体会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将用途小的物质转化为用途大的物质。

〔5〕能用分子聚合的观点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以材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材料的观念。

【教学重点】〔1〕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化学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3〕“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1〕树立合理利用各种材料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认识材料开展史,了解各种材料的重要应用。

〔3〕学会识别几种常见塑料制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直到如如今的现代。

材料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新课学习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开发利用的材料很多,除金属材料外,还有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材料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开展密切相关。

一、用途广泛的非金属材料玻璃被誉为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创造之一,是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非金属材料。

你了解玻璃吗?你知道玻璃是如何制成的吗?普通玻璃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是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纯碱、石灰石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经高温烧制而成。

分子可分为原子(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学案(人教版)

分子可分为原子(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学案(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1.了解物质的构成,知道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明确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联系。

【情景导入】水的蒸发与水的电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1、分子【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50~51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这一说法对吗?2.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变化中,是不是水中就有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最小粒子有哪些?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水加热变成水蒸气;(2)水−−→−通电氢气+氧气;(3)食盐放入水中一会就“不见了”。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 ,变成了 。

⑴分子的概念: 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反应物的分子 分解 结合 聚集 生成物。

但有的物质直接由构成。

以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加热氧化汞时, 分解为 和 ,每2个 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

【交流讨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分子、原子的概念3.分子、原子的区别及联系2、原子:⑴原子的概念: 。

⑵原子的性质:(与分子的性质相似)体积、质量都很小;不断地运动;有间隔。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4、分子、原子、物质间的联系【知识归纳】1.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

3.化学变化的实质:。

【课堂训练】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蔗糖溶于水D.酒精挥发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金刚石C.二氧化碳D.氯化钠3.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B.冰和水中的水分子都在不断运动C.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D.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4.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的收获】【课堂练习】1.人们闻到茶香的原因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2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金刚石C.二氧化碳D.氯化钠3.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分子变大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很大——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5.从微观角度认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水分子间间隔变大C. 水分子质量不变D.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H 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2A.B.C.D.【直击中考】7.(2022·江门蓬江区一模)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 Ca(OH)2B. H2CO3C. H2O2D. H28.(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化学真题)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C.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D.酒精挥发——分子本身改变9.(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D.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10.(2023·广州中考)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A. 空气湿度增大:单位体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B. 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C. CO2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D.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溶液中含硫酸根离子11(2022·吉林长春)若用小球表示原子,则分子模型可用于表示( )A. FeB. H2C. CO2D. NH312.(2022年福建省卷)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导学案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导学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2)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原子与分子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重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区别。

学习难点: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二、自主学习(一)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水蒸发)(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小结: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3、分子是由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构成的,如1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大多数分子是由构成的,如1个氨分子是由构成的。

4、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5、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6、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7、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三、合作探究(二)右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图示。

试分析在此反应中,氢分子、氯分子、氢原子、氯原子等这些粒子哪些发生改变?小结: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四、课堂检测1、下列各图中两色小球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分子B、水分子C、氢分子D、氧原子4、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间隔变大B. 水分子体积变大C.水分子数目增多D. 水分子质量变大5、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依据是()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的体积很小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五、课堂总结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分子、原子各是怎样变化的?2.分子、原子的概念3.比较分子、原子的相同点区别及联系。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优质教案

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3.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艰辛与快乐。

2.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与他人主动进行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2.使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情境导入如图所示为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你知道水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展示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提出问题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有什么不同?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到底隐藏有哪些奥秘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概念的理解:(1)“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4)“最小”不是绝对的“没有比它更小的粒子”的意思,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知识拓展1.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2.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第三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2)关系:分子是由构成的。

如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破裂为,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或直接构成物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A.分子比较大,原子比分子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知识点二: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3.(2022·广州中考)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能力提升4.(2022·泰安中考改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压缩在钢瓶中变成液氧——氧气分子发生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5.(2023·福州仓山区质检)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甲)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

(1)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蒸发腔中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微粒分布的是(可多选)。

(2)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间的间隔(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的分析,从化学反响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学习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阅读课本第118--119页,答复以下问题: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会改变吗?研习展评:活动1:你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两支〕、烧杯等仪器药品,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条件的猜想将小木条和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用燃烧匙取一张滤纸和一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结论:燃烧的条件是。

活动2:[讨论与交流]: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②局部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课堂练习1: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梗着火点高梗梗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翻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A.是液态物质B.与氧气接触少C.具有挥发性D.温度低于着火点活动3:探究灭火的原理阅读课本第119页,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灭火的原理蜡烛熄灭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结论:灭火的条件是。

活动4:讨论与交流:1.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2)纸箱着火时用水扑灭。

〔〕(3〕森林发生火灾设置隔离带。

〔〕2.灭火的逃生方法你知道多少?课堂练习:1.火灾时,引起身上衣服着火了。

以下措施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往身上浇水,使火焰熄灭B.迅速奔跑,找水源,用水熄灭C.躺在地上打滚,把火焰压灭D.旁人赶快用湿衣服或毛巾等帮助他扑打灭火2.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

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a.木头钻凿处,温度升高b.木头在空气中的温度到达着火点,发生燃烧c.钻头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这三句话因果关系排列的顺序是:3.“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的锅;薪,指柴火〕这句成语中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 。

课后稳固〔一〕课外作业:1.如图,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开水,白磷并投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枯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外表上水的白磷,最终能燃烧起来的物质开水是,因为。

2.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以下逃生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堵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平安出口〔4〕封闭房门〔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A.(1)(2)(3)(4)B.(2)(3)(4)(5)C.(3)(4)(5)(6)D.(1)(2)(4)(5)〔二〕早知道:小知识: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

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

清水灭火器的灭火剂为清水。

灭火时,水被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占据了燃烧空间,稀释燃烧物周围的氧气含量,阻碍新鲜空气进入,氧气的浓度大大降低从而到灭火的目的。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3.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1.小明的妈妈在做饭时,发现有煤气泄漏,小明立即点燃了一支蜡烛准备帮妈妈放在煤气管道周围试一试哪一个地方漏气,他这种做法对吗?你能说出哪些理由。

研习展评:活动1:探究促进燃烧的方法阅读课本120--123页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些现象:〔1〕铁丝在空气中加热不能燃烧,但是在纯氧中加热能剧烈燃烧:〔2〕一张纸被揉成一团时燃烧不旺,而翻开时燃烧很旺;〔3〕湿稻草不易燃烧,且冒烟,干稻草却燃烧很旺。

通过对以上现象分析,你能说出影响上述物质燃烧的因素是什么吗?。

结论:促进燃烧的方法:①;②。

课堂练习:1.以下现象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的?〔1〕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2〕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鼓入空气〔〕〔3〕家庭用的燃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思考讨论:火药平摊在铁板上,点燃能发生爆炸吗?为什么?活动2:探究爆炸发生的原因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氢气的燃烧与爆炸阅读课本122页,并讨论交流:1.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出能够安静的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2.能从微观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吗?〔透过现象看本质〕。

3.爆炸都是化学变化吗?活动3:探究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相关知识学生阅读:阅读课本第123页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示,知道爆炸极限的含义。

课堂练习2: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带上车船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图标,装运红磷的箱子应贴的是〔〕课后稳固:〔一〕课外作业1.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轮胎爆炸B.火药爆炸C.钢铁生锈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2.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到达时,遇到明火就会,导致有限空间里急剧增大,从而引起。

3.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

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在无盖小塑料桶里放入枯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2〕以下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填序号〕;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无盖小塑料桶中装的是枯燥的煤粉〔3〕面粉厂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平安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二〕早知道:小知识:燃烧的种类〔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2〕着火:着火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到外界火源直接作用,开始起火持续燃烧的现象。

〔3〕自燃: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来明火源的作用,靠热量的积聚到达一定的温度时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4〕爆炸:爆炸指物质在瞬间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响产生大量的热和气体,并以巨大压力急剧向四周扩散和冲击而发生巨大响声的现象。

〔5〕核聚变:在核聚变的时候会产生发光发热的现象,例如太阳外表。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和分子的相同点、不同点及联系;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能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洁物和混合物。

【学习重点】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本质区别;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响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2.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小组讨论】观察水蒸发和过氧化氢分解微观模拟示意图[课件展示]。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信息?〔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2〕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①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②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③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④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引导自学】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50,了解分子与原子的概念,以及分子与原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性质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知识点二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混合物和纯洁物〞12三、我的收获四、当堂检测1.以下有关分子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D〕A.分子不同性质不同B.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C.分子在不断运动D.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距不变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B〕A.分子B.原子C.质子D.电子3.以下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是〔C〕A.C B.O2C.CO2D.O4.水蒸发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B〕A.分子种类B.分子间隔C.分子数目D.原子大小5.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粒子。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以下解释错误的选项是〔D〕A.香飘万里——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空气是混合物——空气中含有多种不同的分子D.水的天然循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6.下面关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响说法正确的有〔A〕A.在反响中,氢分子变成氢原子,氯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B.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在这个反响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原子D.该反响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响7.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保持过氧化氢性质的最小微粒是过氧化氢分子,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不相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在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