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刑法修正案解读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解析
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规定
![刑法第二十条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abf831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b.png)
刑法第⼆⼗条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规定原⽂:刑法第⼆⼗条【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第⼆⼗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不法侵害的⾏为,对不法侵害⼈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凶、杀⼈、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安全的暴⼒犯罪,采取防卫⾏为,造成不法侵害⼈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解读】本条是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的规定。
为了制⽌犯罪分⼦的不法侵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79年刑法对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这⼀规定对于遏制犯罪,⿎励公民同不法侵害作⽃争起了重⼤作⽤。
但实践中已发现在正当防卫运⽤中存在⼀个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掌握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这⼀问题的出现,在较⼤程度上影响了公民采取正当防卫措施,制⽌不法侵害的⾏为,甚⾄出现了对不法侵害,由于害怕掌握不好界限,不敢防卫的情况。
1997年修订刑法,针对这⼀问题,对正当防卫的规定作了重要修改,主要是:1.修改了防卫过当的规定,进⼀步明确了什么是防卫过当的⾏为;2.增加了对正在实施的严重危及⼈⾝安全的暴⼒犯罪,采取防卫⾏为不存在防卫过当的规定,以⿎励⼈民群众勇于同犯罪作⽃争。
本条分为三款。
第⼀款是关于什么是正当防卫和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
本款规定了两层意思:1.什么是正当防卫⾏为。
根据本款的规定,实⾏正当防卫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实施防卫⾏为必须是出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本⼈或者他⼈的⼈⾝、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正当动机,针对不法侵害者及其不法侵害⾏为,维护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对依法执⾏职务的合法⾏为,如依法拘留、逮捕、依法没收财产等,不能实⾏正当防卫;(2)防卫⾏为所针对的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的,对尚未开始实施或者已经停⽌或结束不法侵害的不法侵害⼈,不能采取正当防卫⾏为;(3)实⾏防卫⾏为的直接⽬的是制⽌不法侵害,因此正当防卫的⾏为应当是制⽌不法侵害的⾏为,即实⾏防卫以制⽌住不法侵害⾏为为限,不法侵害的⾏为被制⽌后,不能继续采取防卫⾏为。
论正当防卫的界限
![论正当防卫的界限](https://img.taocdn.com/s3/m/9132349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0.png)
论正当防卫的界限摘要: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该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变化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国防权利变得更加突出。
正当防卫与过度保护之间的界限已成为确定正当防卫与过度保护的重点研究课题,进而决定正当防卫权对社会实际实施的影响。
所以在这方面,对辩护权利边界的准确和合乎逻辑的搜索起着关键作用。
我国刑法第2条第20条规定了“明显超过规定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法律保障。
但是,本条的规定对“重大损害”和“重大超支”作出了说明。
缺乏明确性引发了我国教育环境的规模问题。
所以本文从“昆山自卫反击案”和“辱母案”结合实况调查的法律条文入手。
希望找出国家的缺点,通过分析该领域的现行法律,就改进提出建议。
本文概述了防卫边界,包括我国与西方的差异和原则。
重点将放在国防边界的精确划分及其详细重要性上。
在分析美国和日本的防御限制和自卫权的同时,通过去除杂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到了国内的弱点。
通过演示详细说明了“重大损害”和“必要限制”等官方术语。
通过使用自卫限制、规则和司法定义,帮助保护中国公民并防止虐待。
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防卫界限一、正当防卫的背景及意义(一)正当防卫背景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处理故意伤害的“司法保护”也在增加,大多数人甚至不清楚司法。
现在法律保护在我国整个刑事司法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辩护权有效地影响了我们公民打击不法行为的决定。
正当保护主义意识形态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肇事者的嚣张气焰。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法律保护是容易理解的,但法律保护的限制的定义在实践中是模糊的,难以理解。
国家刑法规定,法律保护不得超过规定的限度,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以社会冲突和法律纠纷的形式出现。
该研究分析并解决了当前法律辩护中的问题,更精准地判断其是否适用于法律保护的类型,明确法律辩护的具体边界。
找出当前的缺陷和原因,重新定义正当保护标准,减少正当防卫定义模糊引起的社会冲突。
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明确规定,被害人需要履行各自的刑事责任,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浅析特殊正当防卫
![浅析特殊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1b99ae6352ea551810a687f0.png)
浅析特殊正当防卫作者:罗鹏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5期【摘要】近期,媒体报道出许多关于正当防卫的案件,例如“于海明案”、“摸狗案”到最近的“赵宇案”以及河北涞源反杀案等。
这些案件均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些案件之所以引发争论,正是因为社会各界对正当防卫限度有不同的认识。
这些案件中有的涉及到了我国刑法中的特殊正当防卫制度,它规定在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然而理论界对于该条款的理解未达成共识,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它在防卫限度判断中的作用。
【关键词】特殊正当防卫防卫过当防卫限度一、问题的提出在“于海明”一案中,于海明在面对“龙哥”的持刀伤害时,先是进行躲避,而后在刀丢落后,于海明捡其到向龙哥砍去,造成了龙哥的死亡。
公安机关对于海明行为定性为正当防卫,决定撤销案件,其法律依据便是第20条第3款,并作出说明,认定龙哥是正在进行行凶,于海明为保护人身安全进行防卫,是一种特殊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有的学者认为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然有的学者认为,第3款是一种特别的提示性规定,即出现第3款规定的行凶等行为时,根据第2款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范围限度进行判断,该行为也是应该不属于防卫过当,只不过是立法者想对司法实务者进行提醒,在面对这些情形时,不要轻易认定为防卫过当。
这2种观点现在均有学者支持,如何定义特殊正当防卫制度,我们能否简单的把它理解为是无限防卫权,进而认为防卫人在进行防卫时就不受限度的制约以及怎样对第3款进行评价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特殊正当防卫的性质1997年新刑法在1979年旧的刑法上对正当防卫条款进行了修改,最大的变化是重新对防卫限度进行了定义以及增加了第3款的规定,目前理论界有的将第3款称为特殊正当防卫,即无过当之防卫,有的将其称为无限防卫权,有的将其理解为特别的提示条款。
从法条的规范性角度分析,其中规定“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我们是否可以根据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将其继续理解成一种违法阻却事由,还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出罪说“即当出现法条出现的情形时,防卫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已经超过了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因为刑法规定而不负刑事责任呢。
民法典:正当防卫
![民法典:正当防卫](https://img.taocdn.com/s3/m/a463772de53a580217fcfe2e.png)
民法典: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逻辑起点来源于公民依法享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财产权利。
为了在公权力来不及救济的时候有效地保护自身的权利,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在我国刑法和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中均对正当防卫进行了规定。
在以往的司法实务中,尤其是在刑事犯罪领域,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是颇为严格的。
以至于在实务中以正当防卫为由影响裁判结果的案件少之又少。
在判断正当防卫的适用上,过去往往要采取多种标准。
一是审查双方的武力对比,如果防卫方使用的武力超过了侵害方,则很难判定为正当防卫;二是审查损害结果,如果防卫方造成了侵害方多人伤亡的结果,则至少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三是审查是否提前准备凶器,如果明知可能有不法侵害发生,并提前准备凶器,则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正当防卫;四是审查防卫的全过程,如果从客观上观察,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则继续防卫的行为很可能被认定为是故意犯罪。
对正当防卫的严格限制,实施上阻碍了正当防卫作为公民保护自身权利的工具和武器正常发挥作用,从而进一步对社会风气,公平正义产生了不良影响。
司法机关正在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性案例对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代表性的就是于海明正当防卫案(昆山龙哥案)。
检察机关认为,于海明捡起“龙哥”掉落的砍刀并进行反杀,是一个连续性的防卫行为。
在判断不法侵害是否持续时,不能仅从客观角度判断,而应站在防卫人实际的角度来考量。
案发当时龙哥举刀砍向于海明,犯罪故意虽不明确,但事实上给于海明造成了现实的、紧迫的危险,砍刀掉落后,“龙哥”虽跑向汽车方向但并未实质性地脱离现场,并不能因此认定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于海明的追击行为符合防卫的需要。
法律不能苛求于海明在如此情境之下保持绝对的冷静,也不能站在绝对客观的角度来指责于海明当时的行为,否则将会不当地缩小正当防卫,尤其是特殊防卫的适用范围。
检察机关进一步指出,刑法作出特殊防卫的规定,目的在于进一步体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秩序理念,同时肯定防卫人以对等或超过的强度予以反击,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不必顾虑可能成立防卫过当因而构成犯罪的问题。
正当防卫?陪审团说了算
![正当防卫?陪审团说了算](https://img.taocdn.com/s3/m/1fdd710fa216147916112805.png)
44正当防卫?陪审团说了算英国、加拿大等普通法国家,强调警察有足够能力保护国民,他们对个人自卫权的态度是承认但不鼓励。
但民风彪悍的美国大多数州刑法规定唯有不合理的自卫才承担一定程度的法律责任文|俞飞1984年12月22日,工程师戈茨走进纽约地铁,和四个黑人青年坐在一起。
其中一个黑人男子突然靠近他,索要五美元。
戈茨应声拔出手枪(未经登记),把四人撂倒在地(一人终身瘫痪,三人受伤)。
初审和高级法院都宣判戈茨无罪,但纽约州最高法院认为戈茨负有责任。
发回重审后,初审法院陪审团还是认定戈茨只犯有非法携带枪支罪,其他罪行不成立。
在《地铁里的枪声: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一书中,作者弗莱切讲述了这样一个轰动全美的热点案件。
原来,纽约地铁治安败坏,宵小横行,这类情节轻微的案件却又无法获得警察的重视,纽约人怎不切齿痛恨?“复仇天使”戈茨不甘雌伏,以一对四,让人何等振奋?虽然纽约州最高法院的法官对此忧心忡忡,但地方法院的12位陪审员人人都是法律的门外汉,只晓得自己对戈茨的作为感同身受。
无怪乎,本案一波三折,最终像辛普森案件一样,还是只能尊重陪审员的判断。
为五美元杀伤四人,这在其他国家万万难以成立正当防卫,为何美国法院敢如此下判,还赢得广大纽约市民的支持?源自罗马法的正当防卫美国是个新生国家,其法律制度源于旧大陆欧洲。
在欧洲,刑法学界公认,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正当防卫,在各种排除犯罪行为中历史悠久,堪称最为重要的辩护理由。
比如《旧约·出埃及记》中规定:“如果发现贼在偷东西,并证据确凿,就可以出于自卫而打他,即便打死,只要不是在白天,就不构成犯罪。
”而古罗马时期的罗马法依据所有权原则,承认个人保护家庭成员和财产的权利。
公元前五世纪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如此规定正当防卫:“如果夜间行窃,就地被杀,则杀死他应认为是合法的。
”哥伦比亚大学刑法教授弗莱切说:“在法制史的进程中,这种私人的正义行为渐渐被看成一种自卫的主张。
”随后正当防卫观念的重心逐渐从保护财产权益转变为人身权益。
正当防卫新标准
![正当防卫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a7597acb7360b4c2f3f6436.png)
正当防卫新标准:涉正当防卫案件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最高人民法院3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
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
不应将不法侵害不当限缩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为。
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实行防卫。
不法侵害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
对于正在进行的拉拽方向盘、殴打司机等妨害安全驾驶、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可以实行防卫。
成年人对于未成年人正在实施的针对其他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应当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可以实行防卫。
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对于不法侵害已经形成现实、紧迫危险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对于不法侵害虽然暂时中断或者被暂时制止,但不法侵害人仍有继续实施侵害的现实可能性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仍在进行;在财产犯罪中,不法侵害人虽已取得财物,但通过追赶、阻击等措施能够追回财物的,可以视为不法侵害仍在进行;对于不法侵害人确已失去侵害能力或者确已放弃侵害的,应当认定为不法侵害已经结束。
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
对于防卫人因为恐慌、紧张等心理,对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产生错误认识的,应当根据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依法作出妥当处理。
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
对于多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既可以针对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也可以针对在现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
明知侵害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应当尽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制止不法侵害,或者不法侵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可以进行反击。
法律界经典案例正当防卫(3篇)
![法律界经典案例正当防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addb1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52.png)
第1篇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旨在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安全。
正当防卫的概念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其规定:“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以一起经典的正当防卫案例为切入点,对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进行解析。
一、案例背景2010年,某市发生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命案。
被害人李某因房屋地基问题与邻居张某发生争执,张某持刀威胁李某。
在危急关头,李某的弟弟李某某拿起身边的铁棍,将张某击伤。
张某受伤后逃走,李某某随后报警。
警方赶到现场后,将张某送医救治。
经鉴定,张某的伤势构成轻伤二级。
本案中,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案件审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张某持刀威胁李某,李某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具体分析如下:1.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张某持刀威胁李某,侵犯了李某的人身权利,属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 李某某的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
李某某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拿起铁棍击打张某,其行为具有正当性。
3. 李某某的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在张某持刀威胁李某的情况下,李某某采取击打的方式制止不法侵害,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综上所述,法院认为李某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依法不负刑事责任。
三、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本案中,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了制止不法侵害、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等。
2.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
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此时公民有权采取防卫行为。
3. 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
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人,而不是其他人。
正当防卫认定新标准
![正当防卫认定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eda0b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0.png)
正当防卫认定新标准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合法地排除非法侵害的行为。
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一直是法律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也有了新的规定和解释。
首先,正当防卫的认定需要考虑的是非法侵害的情况。
非法侵害是指他人对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进行非法侵害,包括但不限于非法侵入、非法侵占、非法侵害人身权利等行为。
在认定正当防卫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非法侵害的具体情况和性质,以及对人身、财产造成的实际危害程度。
其次,正当防卫的认定还需要考虑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当性。
必要性是指在面临非法侵害时,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
适当性是指防卫行为应当是对非法侵害行为的合理反应,不能过度或不足。
因此,在认定正当防卫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当性,避免因为过度防卫或者不足防卫而导致不当的判定。
最后,正当防卫的认定还需要考虑到主观恶意和过错的情况。
主观恶意是指防卫行为的实施者具有明显的恶意目的,而过错是指防卫行为的实施者在面临非法侵害时,存在明显的过错行为。
在认定正当防卫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者的主观恶意和过错情况,避免因为主观恶意或者过错而导致对正当防卫的不当判定。
总的来说,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非法侵害的情况、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实施者的主观恶意和过错情况。
只有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对正当防卫进行准确的认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和标准,避免因为对正当防卫的不了解而导致不当的行为。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非法侵害的防范意识,避免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受到非法侵害。
只有在法治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最高法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法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9811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b.png)
最高法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摘要:一、前言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1.修改刑事责任年龄2.加大对证券犯罪的打击力度3.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4.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5.规范正当防卫制度三、修正案十一对司法实践的影响1.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明确2.提高证券犯罪打击效果3.保护公众利益,防范非法集资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5.引导正当防卫行为的合理实施四、总结正文:一、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理解与适用,旨在明确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以及修正案十一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二、刑法修正案十一的主要内容1.修改刑事责任年龄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大对证券犯罪的打击力度修正案十一对证券犯罪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措施,旨在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3.严厉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修正案十一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构成要件,增加了相关犯罪的法定刑,以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4.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进行了修订,提高了相关犯罪的法定刑,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发展。
5.规范正当防卫制度修正案十一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限度,以引导正当防卫行为的合理实施。
三、修正案十一对司法实践的影响1.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明确修正案十一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修改,将使司法实践中刑事责任年龄的判断更为明确,有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公正。
2.提高证券犯罪打击效果修正案十一对证券犯罪的规定,将有助于提高证券犯罪的打击效果,维护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3.保护公众利益,防范非法集资修正案十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打击,将有力保护公众利益,防范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
4.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修正案十一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打击,将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促进创新发展。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附解读)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09d2a9041ed9ad51f11df242.png)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附解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为依法准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刑事司法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把握立法精神,严格公正办案。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和立法精神,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坚决依法认定。
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2.立足具体案情,依法准确认定。
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的具体情境,综合考虑案件发生的整体经过,结合一般人在类似情境下的可能反应,依法准确把握防卫的时间、限度等条件。
要充分考虑防卫人面临不法侵害时的紧迫状态和紧张心理,防止在事后以正常情况下冷静理性、客观精确的标准去评判防卫人。
3.坚持法理情统一,维护公平正义。
认定是否构成正当防卫、是否防卫过当以及对防卫过当裁量刑罚时,要注重查明前因后果,分清是非曲直,确保案件处理于法有据、于理应当、于情相容,符合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观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 4.准确把握界限,防止不当认定。
对于以防卫为名行不法侵害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避免认定为正当防卫或者防卫过当。
对于虽具有防卫性质,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依法认定为防卫过当。
二、正当防卫的具体适用 5.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
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
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
不应将不法侵害不当限缩为暴力侵害或者犯罪行为。
对于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实行防卫。
不法侵害既包括针对本人的不法侵害,也包括危害国家、公共利益或者针对他人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理解与适用
![正当防卫理解与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2c268dc419e8b8f67c1cb9ca.png)
正当防卫的理解与适用张碧波防卫的本质是以暴力手段来保护合法权益,而暴力手段的使用往往又会带来对另一合法权益的侵害,如何在暴力防卫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法权益保护的平衡点,这就是防卫权合法行使要解决的基础问题。
我国刑法规定了正当防卫制度,同时也规定了防卫过当等内容,在合法与违法的一线距离之间,如何准确把握防卫的尺度,对于公民合法维权无疑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正当防卫制度的有关内容进行粗略探讨。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是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所作的规定,也是我国公民正确行使正当防卫权的唯一合法依据。
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有其特定的含义:首先,正当防卫是一种正当、合法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国法律确认了正当防卫的合法地位,确认正当防卫行为的合法性,这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仅不构成犯罪,而且还受到法律的保护、支持和鼓励。
其次,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公民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予以必要的反击。
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义务,即使在公民有条件躲避这种侵害或者求助于司法机关的情况下,公民仍然有权行使正当防卫这一法定权利。
也就是说,我国刑法上的正当防卫并不仅仅是一种“不得已”的应急措施,而且还是鼓励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积极手段。
再次,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
一方面,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者的人身或者财产的一种损害,在必要的情况下,正当防卫可能是一种合法的杀人行为、伤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的行为,法律不追究正当防卫者的刑事责任;同时由于正当防卫可能要造成某种伤害,因而它不是无条件、无限度的,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不允许超过必要限度,不允许滥用防卫权利。
正当防卫的定义以及成立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定义以及成立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8ec0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c.png)
正当防卫的定义以及建立的条件内容概要:正当防卫是法律给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益,是鼓舞和保障公民同违纪犯法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其向来遇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面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伤害,防卫人合时地进行还击,以防止非法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伤害,是公民一项法定权益。
同时,它也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正义与险恶较量的集中表现。
现在天对于见义勇为者的鼓舞、支持、表彰和资助,更是蔚然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不行缺乏的内容。
尽人皆知,我国 1979 年刑法和1997 年订正的刑法对正当防卫的看法、建立条件、特别防卫权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明文规定、固然订正后正当防卫立法较之原刑法在波及正当防卫的限度等问题上有了一些增补和改正,可是,在近几年的司法理论及实践中间,对其建立的各样条件及特别防卫权等问题发生的争辩许多,此中不乏真知灼见,在本文中,我将联合当前学术理论界的各主要看法对正当防卫的定义及各项因素论述几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赐予指正。
关键词:正当防卫特别防卫设想防卫防卫限度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例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际法》(订正案)对正当防卫作了特别必需的完美和改正,对于鼓舞和保护广大公民同违纪犯法作斗争无疑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拥有很高的理讲价值,可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运用还存在诸多疑难争议问题,对于建立正当防卫的条件及特别防卫权还存在很多操作技术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分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正当防卫的定义对于正当防卫,我国在 1997 年 3 月 14 日由全国人大订正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别人的人身、财富和其余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伤害,而采纳的遏止非法伤害的行为,对非法伤害人造成伤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依据这一规定,我国学者对正当防卫的表述方法多种多样,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界定方法:第一种方法,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自己或许别人的人身、财富和其余权益免受正地进行的非法伤害,而对非法伤害人所实行的遏止其非法伤害且没有明显超出必需限度的伤害行为。
论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
![论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d25fbbcf84b9d529ea7abe.png)
论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一)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做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征以及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问题。
关健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必要限度,无限防卫权论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在打击违法犯罪分子、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准确把握正当防卫的原则界限,正确运用好这把正义之剑,是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做到的。
一、正确认识正当防卫概念(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法定概念具体明确地揭示了正当防卫的实质内容,对于正确认识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正当防卫的目的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的目的在正当防卫的概念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人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
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行为仅仅是在合法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有利的反击。
正当防卫行为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在形式。
正当防卫新标准
![正当防卫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2a4f8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2.png)
正当防卫新标准正当防卫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时,为了制止侵害行为或者排除威胁,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当防卫的界定一直是法律领域中备受争议的问题,而最近,我国颁布了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和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人们的正当防卫行为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
首先,新标准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修正案的规定,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包括,遭受非法侵害、紧急情况、必要防卫行为。
这三个条件是构成正当防卫的基本要素,必须同时具备。
遭受非法侵害是指个人、单位或者国家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包括人身、财产、荣誉等方面的侵害。
紧急情况是指在遭受非法侵害的时候,由于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必须立即采取防卫行为。
必要防卫行为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制止侵害行为或者排除威胁,采取的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不得超出必要限度。
其次,新标准对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也进行了规定。
修正案规定,对于明知是正在实施非法侵害的人,不得以正当防卫为由进行防卫行为。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防止滥用正当防卫权利,保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
同时,修正案还规定,对于过当防卫行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防卫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惩罚。
最后,新标准还对正当防卫的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
修正案规定,对于正当防卫的情节,由被告人举证证明。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保护正当防卫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过度惩罚。
综上所述,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限制条件和举证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为人们的正当防卫行为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了解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依法行使正当防卫权利,同时也要注意在使用正当防卫权利的过程中,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滥用权利,以免触犯法律。
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权利,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和适当运用,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刑法修正案十二官方解读
![刑法修正案十二官方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af316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d.png)
刑法修正案十二官方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这超重要的刑法修正案十二官方解读。
你知道吗,这刑法就像是社会的一把大锁,把那些坏家伙牢牢锁住,保护着咱老百姓的安全和权益!比如说,之前有个坏蛋抢了别人的东西,还打人,这在以前可能就只是判个几年。
但现在,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二,对这种行为的惩处就更严厉了,那就得让他在牢里多待些日子,好好反省!这就像是咱们家里的规矩,如果有人打破了,那肯定得有更重的惩罚呀。
还有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修正案也加大了打击力度。
想象一下,要是有人在公共场所制造混乱,引起大家的恐慌,这多可怕呀!现在就不能让他轻易逃脱惩罚啦。
这就像家里来了个捣乱的人,你能轻易放过他吗?当然不能呀!
再比如说关于网络犯罪这一块。
现在网络多发达呀,有的人就利用网络干坏事。
那能行?通过这次修正,对网络犯罪也绝不手软了。
就好比是在网络这个大天地里,也得有规矩,不能让坏人乱来。
咱国家为啥要搞这个刑法修正案十二呢?还不是为了让社会更安定,让咱老百姓生活得更安心!这就像给咱们的生活加了一道坚固的防护墙,把那些坏东西都挡在外面。
所以呀,咱都得好好了解了解这个刑法修正案十二,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只有大家都遵守法律,咱的社会才能越来越好呀!这就是我的观点,大家觉得呢?。
刑法修正案(一)法条全文及其解读
![刑法修正案(一)法条全文及其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71ba1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5.png)
刑法修正案(一)法条全文及其解读
哇塞,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刑法修正案(一)法条全文及其解读。
先说说这个故意杀人罪吧,法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就好比说,有人因为仇恨或者其他恶劣原因,蓄意去夺走别人的生命,那这可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呀!像之前听说过的那个案子,某人为了一点钱财就把别人给杀了,这不就是典型的故意杀人嘛,等待他的必然是严厉的法律制裁!
再看这个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哎呀呀,你想想,如果有人因为打架或者其他冲突,把别人伤得很严重,这可不行!就像是学校里有些同学发生矛盾,打架打得特别狠,把人都打伤住院了,这能逃得了法律的追究吗?
还有这个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就像那些在大街上抢别人包的人,多可恶啊!人家好端端地走着,你突然就冲上去抢东西,这怎么能忍!
这些法条可不是开玩笑的,它们是为了维护我们社会的安全和公平啊!大家可别不当回事儿。
每一条都像是一道防线,保护着我们每个人的权益和
安全。
所以呀,我们都要遵纪守法,不要触碰法律的红线。
别想着去做那些坏事儿,否则最后后悔的肯定是自己!
我觉得刑法修正案(一)的这些法条真的非常重要,它们就像是一把利剑,斩断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更加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法律,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呀!。
论我国刑法第20条的条款关系
![论我国刑法第20条的条款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d62371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5.png)
论我国刑法第20条的条款关系
邹兵建
【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卷),期】2018(005)004
【摘要】我国刑法第20条由三个条款组成,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三个条款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第1款是对正当防卫的规定,第2款是对防卫过当的规定,因而这两个条款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从存在论的立场出发,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从价值论的立场出发,这一理解有助于揭示此前被学界忽略的法定的正当防卫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不过,考虑到法定的正当防卫概念容易与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更为常见的学理的正当防卫概念发生混淆,不妨将其替换为防卫行为.关于刑法第20条第2款与第3款的关系,理论上存在例外说、补充说、依附说和对立说四种观点.经过形式逻辑和实体逻辑的双重分析可知,第2款与第3款是一般条款与特殊条款的关系,例外说值得肯定.判断一个防卫行为是否构成防卫过当,应当首先看该行为能否适用于刑法第20条第3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再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进行判断.【总页数】12页(P101-112)
【作者】邹兵建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4
【相关文献】
1.试论我国刑法中不能犯条款之增设 [J], 廖万里
2.我国刑法"涉恐"条款的系统化分析r——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条款 [J], 卢有学;吴永辉
3.论我国刑法中不能犯条款的增设 [J], 牛广甫
4.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刑法学思考——以我国刑法第20条为研究对象 [J], 曹玮
5.论我国刑法第20条的条款关系 [J], 邹兵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刑法“第二十条”——为勇敢善良者披上坚固“铠甲”
![刑法“第二十条”——为勇敢善良者披上坚固“铠甲”](https://img.taocdn.com/s3/m/4278fc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8.png)
刑法“第二十条”——为勇敢善良者披上坚固“铠甲”徐峰;王全谋;李欣烨;王晶;齐秀敏;魏雪峰;李锁华;邱栋林【期刊名称】《人民法治》【年(卷),期】2024()6【摘要】“2021年至2023年,对77名被告人以正当防卫宣告无罪……‘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
”“审查认定属正当防卫,依法不捕不诉261人。
快餐店老板与持刀闯入店内敲诈行凶的歹徒对砍致其死亡,棋牌室管理员制止酒后持刀滋事者将其划伤,检察机关均认定不构成犯罪。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2024年3月8日,“两高”报告中这铿锵有力的坚定声音迅速传向四面八方。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再次写入“两高”报告,持续引领正当防卫理念。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以“正当防卫”为主题的电影《第二十条》一个月来火爆院线,观众热议的内容既关乎正当防卫带来的法律问题,也涉及“正当防卫”背后正义与情感、法理与伦理的辩证关系,所产生的普法意义已远大于人们对于影片质量和票房的关注。
人们对公平正义有了更高水平的需要和期待,对正当防卫的司法实践也提出更高要求。
本刊特邀请多位人士就此展开讨论。
【总页数】6页(P64-69)【作者】徐峰;王全谋;李欣烨;王晶;齐秀敏;魏雪峰;李锁华;邱栋林【作者单位】《人民法治》杂志社;《人民法治》杂志社采访部;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河北省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相关文献】1.我国刑法未设立无限防卫权——对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定性2.刑法修正案(六)第二十条枉法仲裁罪的理解与适用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4.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2001年8月27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5.无限防卫权背后的弊端——试评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刑法修正案解读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刑法修正案的发布对于社会秩
序和公民权益的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合法正当防卫条
款是刑法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为公民在面临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提供
了法律依据。
本文将对最新刑法修正案中的合法正当防卫条款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正确运用合法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一、合法正当防卫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合法正当防卫是指当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为
了排除危险、保护自己、他人或者公共利益,合理地采取必要的防卫
行为,造成损害的行为应当免予处罚。
合法正当防卫是一种合法的、
合理的自卫行为,其目的是在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合法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非法侵害行为采
取必要防卫行为;2. 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行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3. 对即将发生非法侵害的行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
在这些情况下,
公民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防卫,并且对于由此造成的合理损害,
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合法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
合法正当防卫虽然允许公民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但是也有一定的
条件和限制。
以下是对合法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的解析:
1. 非法侵害行为:合法正当防卫的前提是面临的是非法侵害行为。
如果被攻击的行为是合法的,如合法执行职务的公务员,则不能以合
法正当防卫为理由进行自我保护。
2. 必要防卫行为:合法正当防卫要求采取的防卫行为是必要的,不
得超越必要的限度。
也就是说,公民在面对危险时,只能采取非致命
的手段,并且不能进行过度的防卫行为。
3. 主动防卫行为:合法正当防卫要求行为行为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也就是说,公民不能主动制造危险情形,再以自卫为名进行防卫
行为。
三、合法正当防卫的判断标准
对于是否属于合法正当防卫行为,刑法规定了一些判断标准。
具体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性判断:公民在采取防卫行为之前,需要进行理性判断,即判
断被侵害行为是否属于非法侵害,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卫手段。
2. 应有的紧迫感:合法正当防卫要求公民在面临危险时具有一定的
紧迫感。
也就是说,公民不能等待过久再采取防卫行为,否则可能超
越了合法正当防卫的限度。
3. 正当防卫限度:合法正当防卫要求公民在采取防卫行为时不得超
越必要的限度。
如果超过了必要限度,将可能构成过度防卫,从而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合法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及适用程序
合法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对防卫行为中的合理损害免除处罚。
也就是说,对于因采取合法正当防卫行为而造成的损害,不应当对实施防卫行为的公民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防卫行为超出了必要限度,公民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于涉及合法正当防卫的刑事案件,适用程序上也有一定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侦查程序:在涉及合法正当防卫的案件中,侦查机关应当全面、客观地调查事实,确保对犯罪事实的查明。
2. 公诉阶段:在公诉阶段,检察机关应当对合法正当防卫的适用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
3. 审判程序:在审判阶段,法院应当根据事实和证据,依法判断是否符合合法正当防卫的条件和限制,并作出相应的裁决。
总结:
最新刑法修正案对合法正当防卫的条款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它为公民在面临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合法正当防卫的实施需要遵守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公民在防卫行为中应当理性判断、采取必要防卫行为,并不得超越必要限度。
同时,在适用合法正当防卫的刑事案件中,各个程序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合法正当防卫的正确适用。
合法正当防卫条款的解读和理解对于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