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基本知识概要-总结-收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基本知识概要-总结-收藏

一.颅脑正常解剖

1.1颅骨孔道

筛孔:位于中部前颅窝底,通过嗅神经及筛动脉,连接前颅窝和上鼻腔。

视神经管:位于蝶骨小翼,通过视神经及眼动脉,连接中颅窝和眶尖。

眶上裂:位于蝶骨大、小翼之间,通过3、4、6颅神经、5颅神经第一支及眼上静脉,连接中颅窝和眼眶。

圆孔:位于中颅窝眶上裂下方,通过5颅神经第二支及圆孔A,连接翼腭窝和Meckel腔。

卵圆孔:位于中颅窝底鞍旁,通过5颅神经第三支及副脑膜中A,连接和Meckel腔。

棘孔:位于卵圆孔后外侧,通过脑膜中A,连接中颅窝和颞下窝。

破裂孔:位于岩骨尖、翼板内侧底面,通过咽升动脉脑膜支。

翼管:位于蝶骨下方、圆孔内侧,通过翼管动脉,连接破裂孔和翼腭窝。

颈动脉管:位于颞骨岩部内,通过颈内动脉,连接颈动脉间隙和海绵窦。

颈静脉孔:位于颞骨岩部与枕骨之间,通过舌咽神经及颈内静脉,连接后颅窝和鼻咽颈动脉间隙。

茎突乳突孔:位于茎突后方,通过7颅神经,连接中耳和耳旁间隙。

舌下神经管:位于枕骨的底部,通过12颅神经,连接枕大孔和鼻咽颈动脉间隙。

枕骨大孔:位于后颅窝底,通过延髓和11颅神经,连接后颅窝和颈椎管。

2.1脑池系统

脑池: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的间隙内含脑脊液,称为脑池。

小脑与延髓之间的脑池称为小脑延髓池,是最大的脑池。脑桥的腹侧为桥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向两侧伸至小脑桥脑角而形成桥脑小脑角池。中脑脚间窝称为脑间池,向前为视交叉池和终板池。位于胼胝体上方的为胼胝体池,外侧裂部称外侧裂池,四叠体后方为四叠体池,内有大脑大静脉通过,又称大脑大静脉池;双侧中脑大脑脚部称为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基底静脉及滑车神经通过。

2.2大脑半球

额叶:后方由中央沟与顶叶分开,外下方经外侧裂与颞叶分开。

颞叶:经外侧裂与额叶分开,顶枕裂与枕前切迹的连线为颞叶与枕叶的分界。

顶叶:经中央沟与额叶分开,而下方与颞叶的分界线为外侧裂,与枕叶的分界线为顶枕沟。

枕叶:经顶枕沟与顶叶分开,与颞叶的分界是顶枕沟和枕前切迹的连线。

岛叶:隐藏于外侧裂的深部,四周有环形沟,表面有斜行的中央沟,其前方为岛叶短回,后为长回。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海马、杏仁核统称为边缘叶。

二.颅脑病变的基本CT征象

1.1直接征象

密度、大小、边缘、形态、结构、多少、部位、种植、骨增生和破坏、增强

1.2间接征象

正常结构的移位;变形;充盈缺损或填充;脑积水;脑水肿;骨改变;蝶鞍的改变;脑池的扩大;脑疝。

1.3定位征象

脑外征象:脑池的扩大、脑表面和脑白质的向内移位、颅骨受侵及病灶常基底于骨结构即“D”字征。

脑内征象:脑池的改变、脑皮质紧贴于骨板、颅骨常无改变而病灶常以锐角与骨结构相切即所谓的“O”字征。

1.4定性征象

CT值;钙化;注药前后的病灶密度及两者间的对比;病灶部位;病灶的形态和分布;坏死腔的形态。

1.5其他征象

蝴蝶征:一般于中线两侧,按胼胝体纤维分布,常为胼胝体肿瘤的特有征象。

靶征:指的是相对于颅骨而言的靶心高度,即胼胝体肿瘤的征象。

透明隔增厚征:透明隔增厚超过3mm,被疑为透明隔肿瘤浸润。

白质推挤征:被认为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特有征象,此时病灶与灰质密度等同,因而只能见白质的内移和被推挤。

三角征:指的是上矢状窦栓塞后的高密度,甚至可以钙化。

牛眼征:指的是凝血块周围吸收后,注药后其折反应性增强呈环形高密度,内含一未被溶解的高密度血块,两者由溶解的血液间隔。

雾期征:指的是脑梗死三周时,病灶由原来的低密度升高为等密度,占位表现消失的脑梗死特殊CT表现的时期。

逗点征:指的是脑幕上、下联合受侵时,病灶受小脑幕限制,由小脑幕游离缘内侧向上生长时,被脑幕拦截所形成类似于逗点样的特殊形态,常见于向幕上发展的脑膜瘤。

带征(Cord sign):指血管内的血栓在低密度水肿的脑和梗死区的衬托下,显示为高密度的条带样阴影。

三、颅脑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

1.颅脑发育不全

1.1 Chiari畸形:后脑先天发育异常,扁桃体过长、变形,由后颅凹经枕大孔伸入颈椎椎管上段;延髓及四脑室也向下延伸;常伴发脑积水与脊椎裂。

1.2 颅面血管瘤病(Sturge-weber Sympton SWS):也称为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葡萄酒色”血管痔,发生于第5颅神经分布区。软脑膜静脉血管瘤病:癫痫、痴呆、智力迟缓、轻偏瘫、偏盲、先天性青光眼、牛眼征、内脏血管瘤均可为该病的特点。CT表现主要位于大脑表浅部,可为宽大全层齿状或曲线状钙化,脑皮质明显萎缩,常始于枕叶,但无脑室扩大。病变侧颅骨增厚。

1.3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也称为Bourneville氏病,在许多器官系统中有错构瘤生长,临床表现为三联征:皮脂腺瘤、癫痫、智力低下。CT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或单发结节状钙化影或未钙化的结节并向脑室内凸入。典型的肿瘤是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常位于门氏孔附近,脑室扩大。

1.4神经纤维瘤病(Von Recklinghausen):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斑、周围或颅神经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分为NF1型(染色体17号异常)和NF2型(染色体22号异常)。

NF1型诊断标准:

(1)有6处或大于5mm的奶油咖啡斑;

(2)有一个丛状的神经纤维瘤或两个以上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

(3)两个或多个着色的虹膜错构瘤;

(4)腋窝和腹股沟长雀斑;

(5)视神经胶质瘤;

(6)一级胶质瘤;

(7)骨损伤为特征性表现(蝶骨大翼发育不全)。

NF1型CT表现:头大、颞角脉络丛非肿瘤性孤立的钙化或沿整个脉络丛的钙化。蝶骨大翼发育不全,合并颞叶向眼眶疝出,搏动性突眼,可并发脑膜瘤、神经鞘瘤及胶质瘤。

NF2型(双侧听神经鞘瘤)诊断标准:双侧第7颅神经肿块;一级胶质瘤或单侧第7颅神经肿瘤;很少有皮肤改变。

CT表现:前庭耳蜗神经鞘瘤。

2.颅脑损伤

颅缝分离:超过2mm即为颅缝分离。

硬膜外血肿:(1)多呈梭形;(2)内缘光滑锐利;(3)急性期质地较均一;(4)常有骨折;(5)中线结构移位较轻;(6)较为局限,常不超过颅缝。

硬膜下血肿:急性为3天之内,亚急性为4天至3周,慢性是3周以上。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脚间窝和侧裂池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