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时练《5.3.2 命题、定理、证明》试题试卷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命题、定理、证明》课时练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
C.同位角相等D.作∠A的平分线
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①若∠1=60°,∠2=60°,则∠1=∠2;②同位角相等吗?③画线段AB=CD;④一个数能被2整除,则它也能被4整除;⑤直角都相等.
A.①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②③④⑤3.命题“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题设是.4.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
(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同角的补角相等;
(3)两个锐角互余.
5.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若|x|=2,则x=2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
D.任何一个角都比它的补角小
6.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若|x|=3,则x=3
B.垂线段最短
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判断命题“如果n<1,那么n2-1<0”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反例中的n可以为()
A.-2 B.-1
2C.0 D.
1
2
8.如图,BD平分∠ABC,若∠BCD=70°,∠ABD=55°.求证:CD∥AB.
9.如图所示,如果∠1=∠2,那么AB∥CD,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若不是,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该命题成为真命题,并说明理由.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线段CD=AB”是一个命题
B.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
C.命题“若x=1,则x2=1”是真命题
D.所含字母相同的项是同类项
1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同角的余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对于下列假命题,各举一个反例写在横线上.
(1)“如果ac=bc,那么a=b”是一个假命题.
反例:;
(2)“如果a2=b2,那么a=b”是一个假命题.
反例:.
13.下列命题中,①若|a|=b,则a=b;②若直线l1∥l2,l1∥l3,则l2∥l3;③同角的补角相等;④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的有(填序号).
14.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
(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
15.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交于点E,F.EM平分∠BEF,FN平分∠CFE,且EM ∥FN.求证:AB∥CD.
16.如图,下列三个条件:①AB∥CD;②∠B=∠C;③∠E=∠F.从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进行证明.
17.(1)如图,DE∥BC,∠1=∠3,CD⊥AB,求证:FG⊥AB;
(2)若把(1)中的“DE∥BC”与结论“FG⊥AB”对调,所得的命题是否为真命题?试说明理由;
(3)若把(1)中的“∠1=∠3”与结论“FG⊥AB”对调呢?
参考答案
1.D2.A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是内错角相等.
4.(1)如果在平面上有两个点,那么过这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题设:在平面上有两个点;结论:过这两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2)如果两个角是同角的补角,那么它们相等.
题设:两个角是同角的补角;结论: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个角是锐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余.
题设:两个角是锐角;结论:这两个角互余.
5.B6.A7.A
8.证明:∵BD平分∠ABC,∠ABD=55°,
∴∠ABC=2∠ABD=110°.
又∵∠BCD=70°,
∴∠ABC+∠BCD=180°.
∴CD∥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解:假命题,添加BE∥DF.
∵BE∥DF,
∴∠EBD=∠FDN(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
∴∠EBD-∠1=∠FDN-∠2.
∴∠ABD=∠CDN.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C11.B
12.(1)3×0=(-2)×0;(2)32=(-3)2.
13.②③.
14.解:(1)如果两个角是两个相等的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真命题.(2)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是真命题.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内错角.是假命题.
15.证明:∵EM∥FN,
∴∠FEM=∠EFN.
又∵EM平分∠BEF,FN平分∠CFE,
∴∠BEF=2∠FEM,∠EFC=2∠EFN.
∴∠FEB=∠EFC.
∴AB∥CD.
16.解:答案不唯一,如:
已知:AB∥CD,∠B=∠C,求证:∠E=∠F.证明:∵AB∥CD,
∴∠B=∠CDF.
又∵∠B=∠C,
∴∠CDF=∠C.
∴EC∥BF.
∴∠E=∠F.
17.解:(1)证明:∵DE∥BC,
∴∠1=∠2.
又∵∠1=∠3,∴∠2=∠3.
∴CD∥FG.
∴∠BFG=∠CDB.
∵CD⊥AB,∴∠CDB=90°.
∴∠BFG=90°.
∴FG⊥AB.
(2)真命题.理由如下:
∵CD⊥AB,FG⊥AB,∴CD∥FG.
∴∠2=∠3.
∵∠1=∠3,∴∠1=∠2.
∴DE∥BC.
(3)真命题.理由如下:
同(2)可得∠2=∠3.
∵DE∥BC,∴∠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