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某商场制冷空调课程设计

某商场制冷空调课程设计

某商场制冷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制冷空调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商场中的应用;2. 掌握制冷剂的种类、性质及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3. 理解商场制冷空调系统的能耗构成及节能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描述商场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行流程;2. 学会运用制冷剂的性质,解释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3. 掌握计算商场制冷空调系统能耗的基本方法,并提出合理的节能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冷空调技术及节能减排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2. 增强学生对我国制冷空调行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为我国制冷空调技术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物理与技术课程,结合实际商场制冷空调系统,使学生掌握制冷空调基本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和科技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制冷空调系统,为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制冷空调基本原理:讲解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制冷循环(如蒸气压缩循环)的基本原理,以及制冷系统在商场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及系统2. 制冷剂种类与性质:介绍常用制冷剂的种类、性质及环保要求,分析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制冷剂与冷媒3. 商场制冷空调系统:分析商场制冷空调系统的构成、工作流程及运行特点,探讨系统优化与节能措施。

教材章节:第六章制冷空调系统及其应用4. 能耗分析与节能:讲解商场制冷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介绍能耗计算方法,分析节能措施的实际应用。

教材章节:第七章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制冷空调系统实践操作,分析商场制冷空调系统案例,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说明书 (3)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二、热力计算 (6)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八、管径的确定 (14)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十一、设备清单 (18)十二、参考文献 (18)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1、初参数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

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

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

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

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

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

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

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空调用制冷机房设计二、原始数据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冷负荷12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6.5℃/35.1℃。

4.某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氟利昂(R22)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确定设计方案 (1)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 (1)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 (3)四、冷凝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4)五、蒸发器的选择与传热计算 (8)六、辅助设备选型 (9)七、管径的计算 (10)八、水泵系统 (12)九、保温层 (12)十、噪声控制 (12)十一、所选设备汇总表 (14)十二、参考资料 (14)一、确定设计方案本制冷系统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空调冷负荷1200kW 。

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

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6.5℃,出口温度为35.1℃。

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即:℃71=z t ℃122=z t ℃5.261=l t ℃1.352=l t kW Q 1200=二、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表示2.1确定蒸发温度0t :蒸发温度0t 比冷冻水供水温度℃71=z t 低3℃,即:℃4 37 310=-=-=z t t 2.2 确定冷凝温度k t :冷凝温度k t 比冷却水出口温度℃1.352=l t 高3.5℃,即:℃6.38 5.31.35 5.32=+=+=l k t t2.3 确定吸气温度吸t :过热度一般为5~8℃,选取6℃,即:℃吸10 64 60=+=+=t t 2.4 确定过冷温度过冷t :再冷度一般为3~5℃,选取5℃,即:℃过冷6.33 56.38 5=-=-=k t t 2.5查R22的压焓图根据℃40=t 、℃6.38=k t 、℃吸10=t 、℃过冷6.33=t 查R22的压焓图得: kg kJ h /5.4111= kg kJ h /8.4061=' kg kJ h /0.4372= kg kJ h /8.2414=kg dm v /4231=' kg dm v /4331= kg dm v /2.1832= kg dm v /880.033=MPa p 568.00= MPa p k 5.1=2.5.1 单位质量制冷量0q :kg kJ h h q /1658.2418.406410=-=-=' 2.5.2 单位容积制冷量v q :kg kJ v q q v /21.3837043.016510=== 2.5.3冷负荷的计算0Q :间接冷却系统附加系数为7%~15%,取附加系数10%,则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为:kW Q Q 132012001.10=⨯==ϕ2.5.4制冷剂的质量流量r M :s kg q Q M r /8165132000===2.5.5制冷剂的体积流量r V :s m v M V r r /344.0043.0831=⨯==三、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并校核制冷量和电动机3.1根据℃40=t 、℃6.38=k t 查8FS12.5型活塞式压缩机性能曲线图得:该工况下的制冷量g Q :kW Q g 475=; 该工况下的轴功率e N :kW N e 115=。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调制冷系统的基础工作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制冷剂在空调系统中的作用,并解释其热力学特性。

3. 学生能够掌握空调制冷系统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过程,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或实物演示,分析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正确解读系统图。

2.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物理原理,计算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功率消耗。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制冷系统,并对系统进行模拟优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空调制冷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对节能减排的重视。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空调制冷系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物理与技术实践相结合的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注意引导他们从直观的操作体验上升到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未来发展趋势相结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概述:包括制冷剂的选择、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逆卡诺循环)的基础知识,以及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与制冷剂”2. 制冷循环关键部件:深入讲解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等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制冷系统关键部件”3.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探讨制冷剂的压力-温度图、焓-熵图,以及制冷剂在系统中的状态变化。

- 教材章节:第五章“制冷剂及其热力学性质”4. 空调制冷系统的能量转换与效率:包括能效比(COP)的计算,以及影响制冷效率的因素分析。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

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7.编写设计说明书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8.图纸要求(1)图纸要求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论文

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论文

空调与制冷课程设计论文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空调与制冷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和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空调与制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范围;(2)掌握空调与制冷的原理及其主要部件的功能;(3)了解空调与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空调与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空调与制冷设备进行选型和安装;(3)能够对空调与制冷系统进行调试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调与制冷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范围;2.空调与制冷的原理及其主要部件的功能;3.空调与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分析;4.空调与制冷设备的选型、安装与调试;5.空调与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空调与制冷的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和系统工作过程;2.讨论法:学生讨论空调与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空调与制冷设备的选型、安装与调试;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空调与制冷设备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空调与制冷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空调与制冷技术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空调与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空调与制冷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理工类)目录目录 (1)第一章绪论 (3)1.1 设计题目:立方手表厂装配大楼空调系统冷冻站 (3)1.2 原始资料 (3)第二章制冷工况的确定 (4)2.1确定制冷剂种类及冷凝器、蒸发器的类型 (4)2.2 确定系统运行中各参数t k、t o、t l、t ch和冷却水温 (4)2.3制冷剂运行工况的绘制 (5)第三章压缩机及电动机的选择 (7)3.1系统压焓图 (7)3.2选择压缩机 (7)3.3 校核电动机 (9)第四章冷凝器的选择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冷凝器的热负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确定传热系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对数平均温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冷凝器的传热面积 (12)4.5冷却水流量 (13)4.6冷凝器阻力计算 (13)第五章选择蒸发器 (14)5.1确定传热系数 (14)5.2计算蒸发器平均传热温差 (15)5.3 计算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15)5.4 选择蒸发器 (16)5.5载冷剂流量计算 (16)第六章其他辅助设备的选择 (16)6.1 贮液器 (16)6.2 油离分离器 (18)6.3 集油器 (18)6.4 空气分离器 (18)6.5 过滤器 (19)6.6 冷却塔 (19)6.7 冷却水泵 (21)6.8 紧急泄氨器 (22)6.9 氨液分离器 (22)6.10氨泵选型 (22)第七章布置制冷机房7.1 制冷设备的布置原则 (23)7.2 确定制冷剂管路及管径 (24)7.3 提出安全保护方案 (24)第八章机房布置及管路管道的确定 (25)8.1 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 (25)8.2 确定制冷剂管路的管径 (26)符号表 (30)参考文献 (32)第一章绪论1.1 设计题目:老历史手表厂装配大楼空调系统冷冻站1.2 原始资料1. 厂址:沈阳2. 空调负荷总计:420kw3. 要求供应的载冷温度:冷冻水供回水温度8 / 12℃4. 冷却剂条件:循环水(补充自来水),开式系统5. 要求载冷剂系统:闭式系统6. 冷冻站平面图:108㎡,层高6m第二章 制冷工况的确定2.1确定制冷剂种类及冷凝器、蒸发器的类型本设计采用氨制冷剂,冷凝器采用水冷式冷凝器中的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空调制冷工艺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工艺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空调制冷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关键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制冷工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空调制冷领域的专业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制冷剂的性质和选择原则;(2)掌握制冷系统的主要设备和部件功能;(3)了解空调制冷工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2)具备制冷系统的调试和优化能力;(3)掌握制冷工艺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空调制冷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冷剂及其选择;2.制冷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功能;3.制冷工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4.制冷系统的调试和优化;5.制冷工艺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课时分配:共40课时,其中课堂讲授30课时,实践操作10课时;2.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安排相应的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3.教材章节:第1章制冷剂及其选择;第2章制冷系统的设备和部件功能;第3章制冷工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第4章制冷系统的调试和优化;第5章制冷工艺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制冷工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制冷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掌握制冷系统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空调制冷工艺》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2.参考书:提供相关制冷工艺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制冷系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目录前言 (1)1 设计目的 (2)2 设计任务 (2)3 设计原始资料 (2)4 冷水机组的选择 (3)4.1 负荷计算 (3)4.2 机组的选择 (3)5方案设计 (4)6水力计算 (4)7设备选择 (6)7.1冷却塔的选择 (6)7.2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6)7.3水泵的选择 (7)7.3.1冷冻水泵选型 (8)7.3.2冷却水泵选型 (9)8 小结 (11)参考文献 (13)前言制冷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 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

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 设计任务(一)负荷计算(二)机组选择(三)方案设计(四)水力计算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五)设备选择1、冷却塔的选择2、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3、水泵的选择(六)机房布置1、设备与管道布置平面图2、机房系统图3 设计原始资料(一)建筑物概况:层高4.6米, 层数6层,总空调建筑面积:为15990m2。

(二)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

(三)空调负荷指标:q=120~180 W/m2。

(四)土建资料:机房建筑平面图(见附图),选择其中部分作为制冷机房(以满足用途为原则,不要占用过大面积)。

4 冷水机组的选择4.1 负荷计算空调负荷指标取q=150W/m2,所以空调负荷为:Q=q×A=15990×150=2398.5kW。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第一部分设计原始资料建筑地点建筑概况室外气象参数空调夏季负荷第二部分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台数总冷负荷的确定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和台数第三部分冷却水系统设计冷却塔型号、台数的确定冷却塔补水量的计算冷却水系统各管段管径确定冷却水泵型号、台数的确定水处理设备的确定第四部分冷冻水系统设计集水器、分水器管径、管长的确定冷冻水系统各管段管径确定冷冻水泵型号、台数的确定膨胀水箱选型水处理设备的确定第五部分制冷机房布置第六部分设备明细表第七部分参考文献附录冷却水系统管径及流速计算表(附表1)冷却水系统最不利环路沿程阻力计算表(附表2)冷却水系统最不利环路局部阻力计算表(附表3)冷冻水系统管径及流速计算表(附表4)冷却水系统计算草图(附图1)冷冻水系统计算草图(附图2)制冷机房平面图(附图3)制冷机房剖面图(附图4)第一部分设计原始资料1.1 建筑地点南京1.2 建筑概况本工程建筑面积为35000m2,由地下一层(底下停车场,设备用房等),地面二十七层(办公,会议,餐厅,动功能厅等)组成。

1.3 室外气象参数地理位置:北纬32°00′,东经118°4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3℃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0℃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6.0℃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3%冬季通风室外设计干球温度:2.0℃夏季室外风向及风速:SE2.5m/s冬季室外风向及风速:NE2.6m/s1.4 空调夏季负荷本建筑空调计算冷负荷为:3663kW根据负荷要求选用冷水机组作为空调冷热源冷水供回水温度:夏季t g=7℃,t h=12℃,第二部分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台数2.1 总冷负荷的确定总冷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

冷损失以附加值计算,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取12% 计算冷负荷:Q L =3663kW总冷负荷:Q= Q L×(1+12%)=4103kW2.2 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和台数单台制冷量Q d=4103/3kW=1368 kW综合考虑各冷水机组性能,由于螺杆式冷水机组适用于大、中型空调制冷系统,且其单机制冷量较大、运行可靠、能量调节方便,本系统采用螺杆式冷水机组。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设计步骤:第一步:确定方案和选择设备(3)1、确定制冷机房的总冷负荷(1)总冷负荷的确定①总冷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

冷损失一般用附加值计算,对于直接供冷系统通常附加5%-7%,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

②由于空调系统的负荷的峰值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不应采用系统总负荷作为装机容量,应乘以系数0.6~0.8。

建筑总冷负荷:商场W标准层W非标准层W(2)总热负荷的确定商场W标准层W非标准层W2、确定制冷机组类型(1)确定制冷方式①电力等一次能源充足时应选择电力驱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能耗低于吸收式制冷机组);当地电力供应紧张或有热源可以利用,应优先选择吸收式制冷机组(特别是有余热废热场合)。

②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对于相对较大负荷(如2000kw左右)的情况,宜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选择空调用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1758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1054 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700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活塞式或涡旋式。

(2)确定制冷剂种类直接供冷系统或对卫生安全要求较高的用户应采用氟利昂;大中型系统,如对卫生要求不十分严格或间接供冷时,可采用氨。

目前空调用制冷机组主要采用氟利昂,氨制冷机组主要用于食品的冷藏冷冻。

(3)确定冷凝器冷却方式①采用水冷、风冷、还是蒸发式冷凝器;(根据总制冷量大小和当地条件)②如采用水冷冷凝器,应同时考虑水源和冷却水的系统形式。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冷凝温度、蒸发温度)(1)冷凝温度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和冷却介质的温度确定。

(2)蒸发温度应根据用户使用温度确定,一般情况下,蒸发温度应比冷冻水供水温度低2~3℃。

4、确定制冷机组容量和台数(1)设计制冷机房时,一般选择2~3台同型号制冷机组,台数不宜过多。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一、前言空调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设备,其制冷技术是其可靠性和能效的关键。

因此,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课程设计是空调制冷原理的重要学习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同学们通过自主设计和调试,掌握空调制冷原理以及制冷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设计内容2.1 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为让同学们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同时通过自主设计和调试,加深对制冷系统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需要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空调制冷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制冷设备。

2.根据制冷设备和冷媒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3.设计制冷回路,包括连接方式、管道布局、管道直径等。

4.设计控制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器控制元件等。

5.调试整个制冷系统,测试其运行情况并记录数据。

2.3 设计要求1.系统制冷效果良好,制冷效率高,能够达到所设计的制冷负荷。

2.制冷系统运行平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制冷系统设计合理,连接紧凑,美观大方。

4.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制冷系统的运行数据。

三、设计流程3.1 设计流程图下面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的设计流程图:graph TBA[选择制冷设备和制冷剂] --> B[设计制冷回路]B --> C[设计控制系统]C --> D[调试制冷系统]3.2 设计步骤1. 选择制冷设备和制冷剂根据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负荷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制冷设备。

同时根据制冷设备和冷媒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制冷剂。

2. 设计制冷回路设计制冷回路时需要考虑制冷设备的连接方式、管道布局、管道直径等因素,确保制冷回路的通畅和流量充足。

3. 设计控制系统根据制冷系统的要求,设计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器控制元件等控制系统。

确保控制系统稳定、可靠、灵敏,能够准确控制制冷系统的运行。

4. 调试制冷系统完成整个制冷系统的设计和组装后,对制冷系统进行调试,测试其运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理解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各部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3. 引导学生掌握空调能效比的概念,了解提高空调能效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制冷原理分析空调系统故障的能力;2. 使学生能够根据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操作和维护空调设备;3. 培养学生运用能效比知识,为家庭或单位选择合适空调产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调制冷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引导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树立绿色消费观念;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用技术类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或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新技术和新知识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讲解空调制冷的基本循环过程,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大部件的工作原理及相互配合,使学生理解制冷剂在循环中的作用和状态变化。

- 教材章节:第三章“制冷原理及制冷剂”2. 空调系统组成与功能:详细介绍空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室内外机、控制系统等,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及在制冷过程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空调系统组成及其功能”3. 空调能效比及节能措施:阐述能效比的概念,分析影响空调能效比的因素,介绍提高空调能效比的措施,如选用合适型号的空调、优化使用习惯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空调的能效与节能”4. 空调操作与维护:讲解空调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开关机、模式选择、温度设定等,以及日常维护和清洁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空调用制冷站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站课程设计

空调用制冷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空调用制冷站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制冷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制冷剂的选择标准,以及不同制冷剂对制冷效果和环保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解释空调制冷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热量等,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一个简单的空调用制冷站系统。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测试并优化制冷站的运行性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制冷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空调制冷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及环境保护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制冷站设计与实践中相互沟通、合作。

3. 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制冷站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制冷技术原理与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程实践。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掌握制冷站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制冷原理概述:介绍空调用制冷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制冷循环、制冷剂等,对应教材第2章。

2. 制冷剂的选择与应用:讲解制冷剂的选择标准,不同制冷剂的特性及其对制冷效果和环保性能的影响,对应教材第3章。

3. 制冷站主要参数:阐述温度、压力、热量等参数在制冷过程中的作用,介绍相关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4章。

4. 制冷站系统设计:分析制冷站关键组成部分,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制冷站系统,对应教材第5章。

5. 制冷站性能测试与优化:通过实验操作,教授学生如何测试和优化制冷站的运行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应教材第6章。

6.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空调制冷问题,分析制冷站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7章。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一、制冷机组的参数与系统的选择1 初参数(1)、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Q=1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7.1/36.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 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本制冷系统为100KW的氟利昂空调系统,选用活塞式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

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水冷式冷凝器,蒸发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

二制冷工况及压焓图表示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1冷凝温度(t k)的确定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冷凝温度t k比冷凝器内冷却水出口温度高3~5℃,取t k=36.1+3.9=40℃2蒸发温度(t0)的确定以水为载冷剂,蒸发温度t0比冷冻水出口温度低2~5℃,取t0=7-4=3℃3 再冷温度 (t s.c )再冷度△t s.c 取3℃,则 t s.c = t k -△t s.c =40-3=37℃4 过热温度 (t s.h )过热度△t s.h 取5℃ ,则 t s.h = t 0+△t s.h =3+5=8℃根据绘制的p-h 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压力:P k =1.53MPa P 0=0.55MPa比容:v 1= 0.043m 3/kg v 2=0.016 m 3/kg焓值:h 1’=406 kJ/kg, h 1= 410kJ/kg ,h 2= 436 kJ/kg ,h 3= h 4=242kJ/kg三 理论热力计算1单位质量制冷量q 0:q 0=h 1- h 4=410-242=168kJ/kg2单位冷凝负荷k q :194kJ/kg 242-436h -h 32k ===q3单位容积制冷量v q :m3 /98.9063043.081610kJ v q q v ===4冷负荷Q 0:Q 0=ϕQ=1.1⨯100=110kw5制冷剂的质量流量:s kg q M r /56.0816110Q 00===6制冷剂的体积流量r V :s m v M V r r /802.0043.056.031=⨯==7冷凝器的热负荷k Φ:=Φk r M k q =0.65 ⨯194=126.1kw8压缩机理论耗功率P th :P th =Mr (h 2- h 1)=0.65⨯(436-410)=16.9kw9理论制冷系数:5.69.61110P th 0===φεth四 压缩机计算和型号、台数、电动机的选择1 压缩机形式的选择与计算根据已知参数,预活塞式压缩机。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制冷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和工作流程,了解不同类型的空调制冷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制冷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制冷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调制冷原理、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和维护。

1.空调制冷原理:包括制冷循环的基本概念、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主要部件的工作原理。

2.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空调压缩机、膨胀阀、干燥瓶、四通阀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

3.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介绍不同类型的空调制冷系统的应用场合,以及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讲解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制冷循环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制冷系统的应用和维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制冷系统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空调制冷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制冷系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空调制冷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制冷技术资料,供学生课后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用于辅助课堂教学。

4.实验设备:提供空调制冷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某商场空调制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空调制冷的原理,掌握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2. 学会空调制冷循环的基本过程,理解制冷剂在循环中的作用;3. 掌握空调制冷量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空调制冷效果的主要因素。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正确识别并描述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2. 学会使用制冷剂循环图,解释制冷循环过程中的热量转移和制冷剂状态变化;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商场空调制冷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提出改进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空调制冷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 增强学生对节能环保意识的认识,关注空调制冷技术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空调制冷知识融入实际商场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节能环保的认识,为我国制冷行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空调制冷原理:介绍空调制冷的基本原理,包括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制冷循环过程(蒸发、压缩、冷凝、节流)等,关联课本第三章第二节。

2. 空调系统组成:详细讲解空调系统的四大组成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及其功能,结合课本第二章第四节。

3. 制冷剂循环图:教授制冷剂在空调制冷循环中的状态变化,通过图解分析热量转移过程,参考课本第四章第二节。

4. 空调制冷量计算:讲解制冷量的计算方法,包括制冷负荷的计算和空调型号的选型,结合课本第五章第三节。

5. 影响空调制冷效果的因素:分析环境温度、湿度、空调系统设计等因素对空调制冷效果的影响,拓展课本第六章内容。

6. 商场空调制冷系统设计:以商场空调系统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制冷系统设计,包括制冷剂选择、设备选型及系统布局,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空调用制冷技术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应用。

学生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空调用制冷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或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

课程目标:
1. 理解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2. 掌握空调用制冷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种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学习空调用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4.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空调用制冷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调试。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制冷基础知识
- 制冷循环过程与热力学基础
- 制冷剂的选择和性质
- 制冷设备的分类与选择
第二单元: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 空调系统的分类与应用领域
- 制冷机组、风机盘管和空气处理机组的工作原理
- 蒸发器、冷凝器和节能装置的原理
第三单元: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 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与计算方法
- 空调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技术
- 空调系统的质量检测与验收方法
第四单元:空调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
- 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 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 空调系统的判断与故障分析技巧
第五单元:实践操作与实验设计
- 空调系统的实验操作与调试方法
- 空调系统的故障排除与维修实践
- 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组装实践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2. 实验操作:设置实验室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将学习空调用制冷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调试。

3. 实践项目:安排实践项目,学生参与空调系统的设计、组装和调试。

4.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
1. 学生平时表现:出勤率、课堂参与度等。

2.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撰写。

3. 期末考试:对课程内容的综合考核。

4. 实践项目评估: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