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线性约束恒模算法

合集下载

基于多目标检测系统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改进

基于多目标检测系统的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改进
Ln ah aYa ni,Ha n ag i u, o i e Jn Jj nYa
( r ie i f hn ,n tueo n l a t r ga d r cs n , a u n0 0 5 ) Not Unv r t o i a I st t f i a c pu n o es g T i a 3 0 1 h sy C i s g i n p i y
A bs r t t ac :Fora ptve b i uli s r c nsa odu u l ort e n u t—tr td t c i y t m ,t r da i lnd m t—u e o tntm l s ag ihm us d i m li a ge e e ton s se he e
改进了 L- MA算法 ,提 高了恒模算法的窗 口利 SC
用率 ,使其对突发的小数据量信号能进行检测 。

设 计 与研 发
容易收 敛到局部最小点上的问题 ,在数据量小于窗 口 长度时检测结果将不能达到收 敛。
1 自适应 盲多用户恒模检测
11恒模检测算 法介绍 .
多用 户 叵模 算法分 为 : 线性 约束恒模 算法 ,最
a e t e s o c mi g fmu t l o a o v r e c o n fc n e g n e a d t e d p n e to e i i a v c o n r h h r o n so l p e l c lc n eg n e p i t o v r e c n h e e d n ft n t l e t ra d t i o h i
参数选择的缺点 ,提 出了折 中小数据 量与收敛步长所需窗 口问的矛盾 ,使用扩展部分数据 的方 法 ,提高小数

一种新型线性约束系统预测控制算法

一种新型线性约束系统预测控制算法

P n ie rq a r tco t a saef e b c ( QS C a d l a u d a i p i l t t e d a k L n m F) c n r 1C m p rs n wih q a r t r g a o to . o a io t u d ai p o r mmi g c n ( ) LCS P a i h rc mp t t nefce c QP , — C h d hg e o u a i fiin y, S tc u ds tsyt era i ec n r lrq i me t f o Oi o l aif h e l m o to e ur t e n so id s r l r c s e u h b te h n QP n u ti o e s sm c etrt a . ap
! c o l f M eh n  ̄ lEn n e ig, Xia a tn ie st S h o c a ia giern o ‘ ’ nJioo g Unv riy,Xia 1 0 9 S a n i C ia) ’n70 4 , h a x , hn
Ab ta t Thr ug diia in f nc s r i e mod l l o ih c r d c i e o r l (PC) ago ihm sr c : o h mo fc to o u on t a n d e a g rt mi p e itv c nt o l rt b s d o t i a e n he mpu s r s o e l e e p ns mod l f he y t m , a ov l r ditve o r a g rt m o lne ry e o t s s e n e p e c i c ntol l o ih f i a l

基于动量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盲多用户检测

基于动量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盲多用户检测

频率 资源 ; 盲多 用户检 测则 可 以避免此 类 问题 。如果所 期 望用
户 的时序信 息和签 名波形 是 已知 的 , 小输 出能 量 ( E) 多 最 MO 盲
用户检测 被证 明是 收敛 到最小 均方误 差 ( MMS 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器 。为 类 E)
这里 线性 检测 可 以分解 为两 个正交 分量 : 个 固定 的分量 一
式 中 为每 个 信号 的 能量 , 为信 号相 位 , 为扩 频 序列 @ s
0 引言
直 扩 码 分 多 址 ( S C MA) 未 来 无 线 应 用 最 有 前 途 的 技 D—D 是
( 长度 为 , , ( ) J b ・ 为用 户 的发 送 信号 序列 , ≤m≤K / 为 复数 ) 1 = 单 位 , ( ) 零 均值 高 斯 加 性 噪 声 向 量 , 足 E{ ( ) ( )= nn是 满 nn n,
S, 一 个 自适 应 分 量 , 和 即 = 。 。在 正 交 约 束 s n = 下 最 小 s ( ) 0 化 MO 的 代 价 函 数 , 得 到 MO 算 法 E 则 E
比码 间干扰 (S) II 和MA , I恒模 算 法 ( MA) C 等盲 均衡 技术 被应 用
于 多 用 户 检 测 。 是 , MA 不 总 是 收 敛 到 某 一 特 定 用 户 。 改 但 C 并 为 善C MA的 跟 踪 能 力 . 性 约 束 恒 模 算 法 (C MA) 用 来 捕 捉 线 LC 被 期 望 。本 文 将 动 量 项 引 入 L C C MA中 , 其 收 敛 性 进 行 理 论 上 的 对
第7 第7 卷 期
2 0 年 7月 08
软 件 导 刊

【doc】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

【doc】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

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第l9卷第5期2003年lO月信号处理SIGNALPROCESSINGVl01.19.NO.5oct.2003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米冯熳廖桂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1)摘要:本文阐述了恒模算法的数学模型和基本原理,对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恒模算法进行了综述,简要分析了这些算法的工作原理和收敛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恒模算法在盲均衡,盲多用户检测,干扰抑制和盲波束形成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对恒模算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恒模算法;盲均衡:盲信号分离:盲多用户检测;盲波束形成ConstantModulusAlgorithm.ProgressandPerspectiveFengManLiaoGuisheng (KeyLabforRadarSignalProcessingXidianUniversity,Xi'an710071)Abstract:ThemathematicsmodelandbasicprincipleofConstantModulusAlgorithm(CMA )areshownfirstly,thenseveralCM_Asproposedrecentlyanditsprincipleandconvergencebehavioralereviewedsy stematically.Finallyappficationsof CMAarediscussedinblindequalization,bfindmultiuserdetection,interferencesuppression andblindbeamforming,andhavea viewonthedevelopmenttendencytoCMA.Keywords:constantmodulusalgorithm;bUndequalization;blindsignalseparation;bfindmultiuserdetection;blindbeamforming1引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为获取信道参数信息而发射独立的训练序列要浪费大量宝贵的频谱资源,因而人们考虑利用发射信号本身的特性而不需要参考信号来实现正常通信.Agee 于1986年最早提出恒模算法【24】,这种最小二乘恒模算法(LeastSquareConstantModulusAlgorithm-LSCMA)是利用发送信号的幅度统计特性来调整权系数,使得输出信号的幅度保持恒定,它能够快速收敛,且易于实现,计算复杂度低,因此很快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盲算法.作为信号处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恒模算法在九十年代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它主要是被应用于盲均衡中.随后人们对这一盲算法进行了很多改进,并将其应用到多用户检测,盲信号分离,干扰抑制和波束形成等领域,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些领域中的一些难题.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恒模算法的新近进展,对各种改进的恒模算法及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恒模算收稿日期:2003年3月31日法本身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其误差性能表面存在局部最小点,即不能保证收敛到期望用户:当它用来进行盲信号分离时,会出现顺序的不确定性和相位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人们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5_11,15,23].2数学模型一观测矢量(f):(f)=As(t)+,l(f)(1)其中接收数据(f)为Ⅳ维列矢量,s(t)=1(f)人Sp(tff,为独立同分布的复随机过程且(f)I=1,n(t)为高斯噪声(NxK),矩阵A是列满秩的,维数是NXP.在阵列处理中,Ⅳ个阵元构成的阵列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次采样后的接收数据可由(1)式表示,其中(f)是P个用户的发送信号(PxK),A是NXP的阵列响应矩阵,其中a是第i个用户信号的导向矢量,是第i个用户:I,e一埔,人,e—J(.Ⅳ一1r,:2,sin),0i442信号处理第19卷信号的波达角;而在CDMA接收机端,f)是一组匹配滤波器的输出,(f)是被传输的P个用户信号,A是用户码之间的相关矩阵.信号通过一个线性无记忆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系统,每一个输出可以写为:Yj=,Jf=1,A,K(2)其中wj是相应于第f个输出的复权矢量,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在恒模算法【中,假定只有一个用户,即P=1,且发射的信号具有恒定的包络(恒模值),定义其代价函数为:,cw,(七=E{1wHc七.七I一I『}c3其中:口是阵列输出端期望的信号幅值.使用恒模代价函数的自适应阵列将试图使阵列输出端的信号具有恒定的包络(该包络有指定的幅值口).指数P和q等于1或2.利用不同的P和q.,即可发展多种不同的最陡下降恒模算法,它们具有不同的收敛特性和复杂度.令口=1,P=1,q=2,经推导可以得到最陡下降恒模算法如下:),(七)=W(七)七)(4)M,(七+1)=M,(七).-Izx(k)e'(七)(5)卜j㈦可以看出在恒模算法中,利用信号的恒模性质,即期望信号直接取作),(七),f),(七)I,它可以根据输出信号),(七)直接计算,而不再需要训练序列.3恒模算法及其分析3.1多曩恒模算法多级恒模算法是J.J.Shynkm等人提出的利用随机梯度恒模算法和多级恒模阵来恢复多路恒模用户信号的一种方法,其结构如图1所示.阵列入I信号】L一一一苎一一L一一一芝堕一一图I多级恒模阵列当每一级恒模阵捕获到一个恒模信号后,该级的自适应信号对消器把该信号从接收数据中对消掉,然后把含有其余信号的混合数据输入到下一级恒模阵进行同样的处理,直至把所有恒模用户信号捕获并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多路恒模用户信号的分离接收.该串联算法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它既要实现对恒模用户信号的波束形成,又要从接收数据中除掉已经捕获的恒模信号,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这两部分都需要仔细的校正步长,这无疑更增加了算法的实施难度.此外,该算法对信号对消的要求比较高,信号对消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下一级恢复其它恒模信号的效果.文献【291还对多级恒模阵的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3.2混合的恒模和互相关算法(CM--CC)恒模算法不需要训练,是一种有效的盲方法,抗窄带干扰能力强,对时间同步要求低,并且对频率偏移不敏感.但是在多用户环境下,单纯使用传统的恒模代价函数,虽然我们可以同时求出P个权矢量,但经过多次计算,我们可能会得到指向同一目标的权,即其代价函数通常存在多个极值点,并不能保证收敛到期望用户,因而LuisCastedo等人于1997年提出了如下的一种新准则【31,以确保恒模算法能够收敛到期望解.min/=螬一『)+o(f)](7)其中:),l(七)=WH(:,f):,七)在(7)式中,第一项是与传统的方法相同的,第二项相当于是一个去相关,约束它最小,即就是要求),(f)与),,(f)不相关,此时的Wi≠Wf,即所得的权不会指向同一个方向.由于恒模解的显式表达形式很难给出,因而通常采用梯度下降方法来搜索最优解:要使代价函数J最小有:w(k+1)=w(七)一【△1(七)A△P(七)J(8)下面计算A):代价函数对W求偏导,即可得到:回吲帝其中:A是1),(七)),;(七)J的估计,在仿真中定义A为:弓Yj(k-t+1)y~(k-t+1)(10)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以上的递推公式(8)得到最优权.分析表明'7】:在不考虑噪声的情况下,只要k4/3且A满秩,则代价函数(7)的误差表面最小点都是期望的全局最小点.当k<4/3时,即使A满秩,其误差表面也存在局部最小点.当4/3<k2时,由于前面估计的信源的影响,就会有多余的鞍点存在.由于鞍点可能会使得收敛性变慢,第5期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443因而k的期望值应该大于2,才能减少鞍点的数量.然而,由于在自适应过程中,代价函数中互相关项的瞬时值非零将会引入失调噪声,因此k的值也不应该取的太大.所以k的较理想的取值为2.3.3加约柬条件的恒模算法我们考虑在CDMA系统中一组与每个用户的特征波形相匹配的匹配滤波器的输出端使用恒模算法的情况.通过分析和仿真,我们发现单纯的使用恒模算法会出现信源排列顺序和相位的不确定性,因而算法会收敛到不期望的解.针对这一问题,PingHe等人于1998年提出了受约束的恒模算法【4】..由于在CDMA系统中多用户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决定作用远大于信道噪声,因而我们在以下的讨论中,不考虑信道噪声的影响.其信号模型如(1)式所示.则第i个时刻对第七个用户检测器的输出为:(f)=(0x(0(13)因而其迭代公式为:(i+1)=(i)一~rrk0)0"kq0一1)(14)经分析知,对于一个期望的解,我们一定有>0,这就避免了相位的不确定性的出现.其次,为了避免出现信源捧列顺序的不确定性,我们要限制两个任意的解和收敛到相同的最小值,即:≠(or≠)k≠f且Ⅳt工l户I,2,人,,这就保证了盲算法能收敛到-I期望的解.综上所述,为了确保盲算法收敛到期望的解,且不存在相位和捧列顺序的不确定性,我们有以下三个限制条件:(1)w≠w(orw≠w)k≠f(15)(2)j>0(16)一t---'(3)Ⅳt工lj,kI声,2,人,(17)lI大量的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并且说明了当恒模算法对每个用户都收敛到期望解时,该方法性能与去相关检测器相似.N.ILMangalvedhe等人于1997年也提出了一种加约束条件的方法,来解决信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3.4空时鲭合的恒楱算法对于时域的恒模算法,为了防止其收敛到局部最小点,需要有严格的功率控制和准确的初始化,而空时的恒模算法却不存在这一问题.Agee提出的多目标最dx--乘恒模算法】首次把波束形成器和恒模算法结合起来来分离空时多用户信号,但它计算复杂度较大.最+--乘解扩恒模算法利用每个用户的扩频信号来自适应调节权矢量.在空时恒模算法中,用空时权代替传统的权.图2反馈自适应的空时恒模结构AigangFeng等人于2001年提出了反馈自适应的空时恒模算法【5】,它是第f个用户自适应波束形成以后,用最+-- 乘解扩恒模算法来得到用户的估计信号(f),然后产生扩频信号(f),再用(f)来作为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训练信号.其新方法的系统结构图如上图2所示.仿真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空时恒模算法相比,性能接近,但其收敛速度较快,且计算复杂度较低.3.5预处理最小二乘恒模算法郭燕等人于2002年提出预处理最+--乘恒模算法口73,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预处理过程,先利用静态随机梯度恒模算法进行向量迭代,这时,步长因子设1置为=—,其中是接收数据矩阵的最大奇异值.这.'样,算法可以迅速抑制强干扰信号.当算法的收敛速度开始明显减慢时,预处理过程结束,第一阶段的迭代停止.第二阶段,利用静态最小二乘恒模算法进行迭代直到算法收敛,这时,第一阶段由随机梯度恒模算法迭代所产生的最后的权向量作为第二阶段静态最小二乘恒模算法的初始权向量,这样的迭代就会迅速地收敛于用户信号,而不会再收敛于强干扰信号.由于最小二乘恒模算法支持任意的初始权向量,从而保证了预处理算法的全局稳定性和收敛性.文献还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且预处理算法的输出信噪比性能接近于维纳波束形成器的输出信噪比.随着信号之间夹角的逐渐增大,预处理最dx--乘恒模算法恢复用户信号,抑制干扰的效果显着增强;当信号之间的夹角比较小时,也能够收敛于期待信号.3.6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恒模算法恒模算法是平稳信道中的一种有效的盲算法.它不需要信号处理第19卷训练序列就可以得到信道的脉冲响应,且它的计算复杂度很低.然而,在快衰落信道中,接收信号的幅度变化很快,而诸如恒模类型的梯度下降算法跟踪能力有限,在这种环境下,恒模算法既不能跟踪信道的变化,也不能保持均衡器输出的恒模特性.卡尔曼滤波(KF)在对线性时变信道进行跟踪方面是最佳滤波器,然而它需要不断的发送训练序列.由于非盲的算法从训练模式转换到直接决策模式以后,信道的快速变化使它很快又回到了训练模式,因而非盲的算法在快衰落环境中的应用是有限的.因此,考虑到这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文献…】提出可以将它们结合起来来解决快衰落信道中的均衡问题.我们知道,在多径的快衰落信道中,当功率最强的路径衰落,且其它路径处于主导地位时,盲均衡器频繁变换被传输信号的时延参考点,使得信号失去同步,有文献指出可以用变步长的恒模算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均衡问题,如果输出信号的幅度与期望信号的幅度不同,就表明均衡器开始失去跟踪,并且噪声矢量将支配自适应过程.因此快速的自适应过程将使算法失去跟踪,较慢的自适应过程可以延迟跟踪的起始点,使算法可以在不失去同步的情况下恢复跟踪, 因而可以使用变步长的梯度下降均衡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r信道噪声上....gn道估计器l=I蝌藩档帆~,+ELMli-2堡l均衡器I蓥旺薛辙档限幅器rT图3恒模和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系统结构图变步长的恒模算法与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恒模均衡器相应于不同的时延得到不同的输出Y(,1),然后把它送给输出选择器和双向^限幅器,将得到估计信号d),其延时用下标i:0,人,EL+CL一2表示,其中EL和CL分别表示均衡器和被估计信道的长度.输出选择器将选择一个幅度接^近期望值的输出Y(n),然后d(n)将作为训练序列被反馈给卡尔曼滤波信道估计器以跟踪时变的信道.信道的信息将被转换到恒模均衡器的权矢量wi(n),被wan)初始化的第i个恒模均衡器将计算出Y(n+1),以用来进行下一次迭代.文献还通过仿真证明了该系统在快衰落信道中的有效性.4恒模算法的应用4.1恒模算法在盲均衡中的应用在所有的盲算法中,恒模算法是最早被提出并用来解决盲均衡问题的算法.它的计算复杂度与LMS算法相近,因而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知道有限长的波特采样均衡器的恒模误差表面存在局部最小点,而当不考虑噪声时,它只要满足"置零长度"条件,就不会出现局部最小点.mbotharan[m.12等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利用恒模算法来进行盲均衡的方法,主要是CM—CC和分数空间采样的方法, 并对其混合参数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仿真证明了其理论的正确性.4.2恒模算法在干扰抑制中的应用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自适应的抑制多址干扰.JoaquinMiguez等人于1998年提出用恒模算法来进行干扰抑lJ[6],并针对恒模算法自身的缺点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他们指出可以从其权矢量的初始化方面进行考虑,选择它的初始点位于捕获区,即使得w(o)=C,(c'c),其中C是期望用户的扩频码.CM接收机相对于LCMV接收机的优点是不需要期望用户的扩频码;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对干扰用户的捕获,又假定这一码字是已知的,这两者似乎有所矛盾.然而,我们注意到当信道使C,有所变化时LCMV接收机的性能严重下降,而对CM接收机,只要不使其初始点离开捕获区,它的性能都很好.其期望用户的扩频码的粗略估计是由码捕获电路提供.文献还对恒模,最小均方误差,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接收机的误码率性能进行了比较,前两者的性能近似相等,后者稍差.同时也指出该算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些应用,这种方法收敛太慢.文献【】3'H】还提出了将恒模算法和其它的算法结合起来的方法来进行干扰抑制,这在前面我们已经给出了详细的介绍.4.3恒模算法在盲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CMA应用在多用户检测中时,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发送训练序列,但是存在局部收敛点,且它与初始化,用户扩频码间的相关阵,用户接收功率有关,实质上说明了CMA算法受到了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的严重影响.文献.,,6'19,26,27]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的方法:受限的恒模算法,变步长的恒模算法,空时恒模算法以及混合等恒模方法.并指出了这些方法可以很好的抗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文献30,31,32,33,34中也指出了一些恒模算法在多用户检测中的应用问题.在线性检测方法中,用迭代算法的自适应检测器有较好的性能,但它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收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SunJinYeom等人于2000年提出了一种将基于CMA的自适第5期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445应滤波器和对消方法相结合的新的混合干扰对消体系嗍,其系统结构如上页图4所示.广iI+王]il(用l匹i卜1牟幡《lIL———lIL——————I:I—{—R;'ttfL——__JIL———__JL-;IIi丫—}一星'暑图4新的混合对消系统结构图由于它在自适应滤波处理之后使用了对消方法,因此这一结构和传统的方法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首先,要获得与传统的自适应检测器相同的误码率性能,所需的迭代次数明显减少;其次,对相同的迭代次数,其性能优于传统的自适应检测器;最后,与一般的非线性检测器相比,其复杂度明显降低.4.4恒模算法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文献【l5l就是利用了用户信号的恒模性来进行盲波束形成的.郭燕等人于2002年提出了基于特征子空间方法的正交化恒模算法I】,是把天线阵的接收数据映射到信号子空间中,导出了在信号子空间中分离多个用户所必须的正交化条件,使该算法能够对多个用户同时实现盲波束形成:还提出了基于用户波达角估计的多用户盲波束形成算法,该方法不需要信号对消,实现起来比较简单;预处理的最小二乘恒模算法可以抑制强干扰,它是先利用随机梯度恒模算法进行权向量的迭代,以迅速的抑制强干扰信号,在此基础上利用静态最小二乘恒模算法进行迭代直到收敛,并用第一阶段所得的权作为第二阶段的初始权,这样就会迅速的收敛到用户信号.5总结与展望恒模信号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信号.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恒模算法的收敛性能,他们发现恒模算法的最优解与维纳波束形成器和线性均方误差波束形成器的解相差无几,说明了恒模算法的收敛性能极佳,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都是很有潜力的,例如恒模算法在盲均衡,多用户检测,盲波束形成,盲信号分离中的应用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恒模算法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受系统处理速度所限,它们还不能应用于实际的系统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认为在今后恒模算法将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与空时方法相结合,基于恒模算法的空时处理方法应该能适用于高比特率的通信系统,且可以用较少的阵元实现长度较长的码间干扰的抑制;当用恒模算法来进行盲信号分离时,我们现在的研究都假设传感器的个数不少于源信号的个数,对源信号个数多于传感器个数的问题如何解又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与空时编码技术相结合,考虑将恒模算法与信道空时编码等技术相结合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改进现有的算法,以提高其收敛速度,并使其收敛后性能更加稳定.参考文献【l】张贤达,等.通信信号处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0.【2】Brian.G.Agee,"BlindSeparationandCaptureof CommunicationSignalsUsingaMultitargetConstant ModulusBeamformer."IEEE1989,Pages:340-346.【3】LulsCaste.do,CarlosJ.Escudero,andAdrianaDapena, ''ABEndSignalSeparationMethodforMultiuser Communications.''IEEETransactiononSignal Process—ing,V o1.45,No.5,May,1997,Pages:l343—1348. [4】PingHe,Tjhung,EarsK.Rasmussen,"Constant ModulusAlgorithmforCDMACommunications Systems."VTC1998,48IEEE,V o1.2,Pages:949—953. 【5】AlgangFeng,XiaojunWu,QinyeYm,"AFeedback AdaptiveSpace—TimeConstantModulusAlgorithmin DS—CDMAMultiuserDetection."2001Fal1.IEEEVTS 54th,V o1.4,Pages:1975—1978.【6】oaquinMignez,LulsCaste.do,"AConstantModulus BlindAdaptiveReceiverforMultiuserInterference Suppresfion."SignalProcessing71,1998,Pages:15—27. 【7】ConstantinosB.Papadias,etc.''LearSpace—Time MultiuserDetectionforMultipathCDMAChannels.''Ⅱ'EEJournalonSelectedAl'easinCommunications.V o1. 19,No.2,February,2001,Pages:254-265.【8】SunJinYeom,Y ongWanPark,"Multi—userDetection UsingCMA&theCancenationMethodinFast—Fading Channels."V 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2000, IEEE—VTSFall,52nd,V o1.6,Pages:2844—2848.【9】ZhiminDu,ShengZhou,PengWanandWeilingWu,''NovelV ariableStepSizeConstantModulusAlgorithms信号处理第l9卷forBlindMultiuserDetection."2001,Fall,IEEEVTS【2l】54th,V o1.2,Pages:673—677.【lo】mbotharan,etc.''OntheSurfaceCharacteristicsofa MixedConstantModulusandCross—CorrelatiOnCriterion fortheBlindEqualizationofaMIMOChanne1.''Signal Processing74,1999,Pages:209—216.【l1】WPora,J.A.Chambers,A.G.Constantinides,''CombinationofKalmanFilterandConstantModulus AlgorithmwithV ariableStepsizefortheEqualisationofFast-fadingChannels."ElectronicsLetters,V o1.34,No.18, 1998,Pages:1718—1719.【12】WonzooChung,JamesELeblanc,'1"heLocalMinimaof Fractionally-SpacedCMABlindEqualizerCostFunction inthePresenceofChannelNoise."1998IEEE,Pages:3345-3348.【13】Sang-HoonLietc."ACMAPost-ProcessingTechnique forInterferenceSuppressioninDS-CDMASystems.''2OO0,VTC2000-SpringTokyo,IEEE51,V o1.2,rages:l125-1129.【14]R.Mendoza,J.H.Reed,etc.''InterferenceRejectionUsing theTram-DependentConstantModulusAlgorithmand theHybridCMA/SpecWalCorrelationDiscrimi—nator.'' IEEETrans.onS.RV o1.39,No.9,September1991,Pages:2108-21l1.【l5】郭燕,方大纲,梁昌洪,"一种有效的正交化恒模算法", 北邮,vo1.25,No.1,Mar.,Pages:32-35,2002.【16]JinghongMa,etc.''APenaltyFunctionApproachTo Code-ConswainedCMAforBlindMultiuserCDMA SignalDetection."ASSP2001,Proceedings.IEEEInter- nationalconferenceoil,Pages:2185—2188,V o1.4.【17]YLuoandJ.A.Chambers,''BoundfortheMixing ParameterWithinTheCC-CMAAlgorithmAppliedin NonIdealMultiuserEnvironments."ASS2001,IEE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ages:2173—2176,V o1.4. 【18】TokunboOgunfunmi,"ConstantModulusPerformance SearchUsingNewton'sMethod."2001.IEEE,Pages:2 165—2168.【19]~gnait.J.1【,''BlindAsynchronousMultiuserCDMA RecerversforISIChannelsUsingCode-AidedCMA.''玎BEEJournalonSelectedAreasinCommunications.V o1. 19,No.8,August2001,Pages:1520-1530.【2o】rimoreandJ.R.Treichler,"Convergence BehavioroftheConstantModulusAlgorithm."ICASSP 1983,BOSTON,Pages:13?16.【22】[23】【24][25】[26】【27】【28】【29】[30】[31】[32】Brian.G.Agee,"Maximum—LikelihoodApproachesto BlindAdaptiveSignalExtractionUsingNarrowband AntennaArrays."1991IEEE,Pages:716-720.D.J.Brooks,etc."OptimumDelayandMeanSquare ErrorUsingCMA."1998IEEE,Pages:3361—3364. ESchniteretc.'1"heDitheredSigned-ErrorConstant ModulusAlgorithm."1998IEEE,Pages:3353—3356. BrianG.Agee,'1"heLeast—SquaresCMA:ANew TechniqueforRapidCorrectionofConstantModulus Signals."ICASSP1986,TOKYO,Pages:953-956.Alle-JanV anderV een,''AnAnalyticalConstantModulus Algorithm."IEEETransactionsonS.V o1.44,No.5, 1996,Pages:1136-1155.QiangXue,XiaobingJiang,WeilingWu,''ANew CMA—basedBlindAdaptiveMultiuserDetection.''2001 Spring,IEEEVTS53rd,V o1.3,Pages:1775-1778. ZuqiangTang,etc.''Closed-FormAnalysisofLinearly ConstrainedCMA-BasedBlindMultiuserDetector.'' 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V o1.4,Issue9,Se:pt.2000, Pages:273—276.ChangjiangXu,GuangzengFang,"Commentson'A LinearlyConstrainedConstantModulusApproachto BlindAdaptiveMultiuserInterferenceSuppression.''IEEECommunicationsLetters,V o1.4,No.9,Sept.2000, Pages:280-282.JohnJ.Shynk,etc.''Steady-StateAnalysisofthe MultistageConstantModulusArray.''IEEETransactiononS.E,V o1.44,No.4,Aprn,1996,Pages:948-961. Zhanghong,etc."BlindAdaptiveMultiuserDetection UsingConstantModulusAlgorithm."Communications, 1999,APCC/OECC,V o1.1,Pages:762-764. WookwonLee,etc."ConstantModulusAlgorithmfor BlindMultiuserDetection.''SpreadSpectrumTechni- quesandApplicationsProceedings,1996,IEEE4th, IntemationalSymposiumon,V o1.3,Pages:1262—1266. ZhengynanXu,PingLiu,''ConstrainedCMA-Based MultiuserDetectionunderUnknownMultipath."Personal, IndoorandMobileRadioCommunications,200112th, IEEEIntemationalSymposiumon,V o1.1,Pages:A-21一A-25.【33】WangYi,etc.''ConstrainedConstantModulusAlgorithm in,MultiuserDetection."Communications,1999,APCC/OECC,V o1.1,Pages:755-757.第5期恒模算法:进展与展望447【34]EscuderoC.,etc.''PerformanceAnalysisofaCMA一【38】BasedAdaptiveMultiuserDetector.''SignalProcessing Advanc.esinW~elessCommunications.First正EES.P Workshopon,1997,Pages:281—284.HanksH.Zeng,etc.''RelationshipsBetweentheConstant ModulusandWienerReceivers.''IEEETransactionson InformationTheory,V o1.44,No.4,July,1998,Pages:1523—1538.【35】刘琚,何振亚'"盲源分离和盲反卷积",电子'作者简介2002.4,V o1.30,Pages:570-572.一一…'[361吴伟陵,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37】郭燕,方大纲,梁昌洪,"一种基于恒模算法的多用户盲波束形成新方法",电子,2002.6.冯熳,女,1979年生,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兴趣为智能天线,恒模算法及其应用.。

一种新的基于DFP算法的认知无线电信号检测算法

一种新的基于DFP算法的认知无线电信号检测算法

Ke r s l e ry c n tan d; DFP ag rt m ;c n tn mo u u lo ih ; CR ( o ntv a i ; y wo d : i a l o sr i e n lo i h o sa t d ls ag rt m c g iie r do)
b i d sg a d t c i n,a l e ry c n t a n d q a iNe o o s a t m o u u l o i m ( C— l in l ee t n o i a l o s r i e u s— wt n c n t n d l s a g rt n h L DFP M A ) C
第 9 第 6期 卷
20 0 8年 1 2月
解 放 军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然 科 学 版) 自
J u n l fPI Un v r iyo ce c n c n lg o r a o A iest fS in ea d Te h oo y
Vo. 1 9 No. 6 De . 08 c 20
P ss& Tee o ot lc mmu iaims nc t o ,Na j g 2 0 0 ,Chn ) ni 10 3 n ia
Absr t tac :Si a e e to l y n i o t ntr l n c n tv a o.App ia i s o heCM A ln i n l gn ld t c i n p a sa mp r a o ei og iie r di lc ton ft b i d sg a de e ton a g ihm n c nii e r di s a a y e t c i l ort i og tv a o wa n l z d.Gi e o t edia v nt g soft e o i i a y c v n t h s d a a e h rg n lt pial CM A

恒模算法及其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

恒模算法及其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

恒模算法及其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恒模算法及其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摘要:盲波束形成是一种通过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实现的多个接收天线的阵列信号处理方法。

恒模算法是盲波束形成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算法,它通过实时监测各个通道的信噪比,并相应地调整每个通道的增益,从而达到信号增强和干扰抑制的目的。

本文将对恒模算法的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引言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系统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增加连接数等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盲波束形成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线阵列信号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信号质量,降低信号间干扰,因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恒模算法原理恒模算法是一种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的方法,主要通过监测每个通道的信噪比来调整各个通道的增益,从而实现信号的增强和干扰的抑制。

其主要原理如下:1. 信噪比监测:通过对每个通道的输入信号进行功率估计和噪声估计,计算信噪比。

信噪比的计算可以采用均方误差法或最小均方误差法。

2. 增益调整:根据信噪比的大小,调整每个通道的增益。

当信噪比较低时,增加相应通道的增益;当信噪比较高时,降低相应通道的增益。

3. 误差更新:根据调整后的增益,计算误差信号,并将其作为输入信号进行下一次迭代。

三、恒模算法实现方法恒模算法的实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初始化:设置每个通道的增益初始值。

2. 信号采集:通过天线阵列采集输入信号。

3. 信噪比计算:对每个通道的输入信号进行功率估计和噪声估计,计算信噪比。

4. 增益调整:根据信噪比的大小,调整每个通道的增益。

5. 误差计算:根据调整后的增益,计算误差信号。

6. 误差更新:将误差信号作为新的输入信号,进行下一次迭代。

7. 收敛判断:通过设定的终止条件,判断算法是否收敛,如果没有收敛则返回步骤4继续迭代。

四、恒模算法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恒模算法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 信号增强:通过不断调整每个通道的增益,使得目标信号在接收端得到增强。

一种新的修正恒模算法

一种新的修正恒模算法

c n e g n e s e d a d rs u ro tc n tn tp s e e v r b e t p M CM A sp o o e ,wh c ss t e mo u u fDD o v r e c p e n ei a er ra o s tse i ,a n w ai l —s dl a z a e i r p s d i h u e h d so l
() () ( ) . , ,。 . ()n 恒 】

输 出信 号 的 判 决 值 a () ()

而 a 是 由 信 号 可 靠度 来 控 制 的 ()
法 的 非 线 性 函数 为 :
因子 H

作 为 接 收 信 号 的瞬 时 信 息 应 用 在 算 法 中 可 以加 快 收 敛 减 小 剩 余 误 差 。 基 于 以 上 分 析 ,引 入 变 步 长 思 想 , 将
l or hm ae e ag it r xpo de rd un d f s y.Ai i tt ds d a tge i m ng a he ia v na sofCM A n M CM A u h ow on r e e s e a d sc a l s c veg nc pe d,c fitbew e n on c t e l
1OS F简 介 P
盲 均 衡 是 信 道 均 衡 技 术 中 的研 究 热点 。它 不需 要 训 练 序
2算 法分 析
2 1 Cm .
列 仅 利 用 接 收 信 号 和 发 射 信 号 的 统 计 特 性 就 能 消 除 码 间 串 扰 , 实现 信 道 均 衡 。在 已 有 的 盲 均 衡 算 法 中 , 模 算 法 是 一种 恒 比较 实用 的算 法 。但 是 C A存 在 收敛 速 度 慢 、 余误 差 大 和 M 剩 信 号 相 位 偏 移 等 缺 点 … 。修 正 恒 模 算 法 对 信 号 的实 部 和 虚 部 分别 进 行 均 衡 可 以 补 偿 信 道 引起 的相 位 偏 移 。判 决 引导 算 法

求解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移动渐近线法

求解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移动渐近线法

求解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的移动渐近线法张书花;李艳龙;李磊;景孟旗【摘要】针对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移动渐近线算法。

先将原问题转为以搜索方向为设计变量的新的优化问题,使用零空间技术处理进一步简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

然后,在迭代过程中,构造目标函数的移动渐近线函数且组成优化问题,求解优化问题获得下降搜索方向和搜索步长。

我们讨论了算法的参数选取准则,并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试验结果表明算法是有效地求解大规模的线性约束优化问题。

%To solve linear equality constrains optimizations, it aims to introduce a new method of moving asymptotes. Firstly, original optimization was converted to a new optimization that was searched direc-tion as design variables. The linear equality constraints functions are coped with null space technique and original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is equivalently converted into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What’s more, the principl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o construct a new moving asymptotes function in iteration. It obtains the descending direction and the search step by solving this problem. The concrete selection of the parameters is examined. Further, it proves that the algorithm is global convergent.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used to deal with some large-scale un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期刊名称】《电子测试》【年(卷),期】2013(000)020【总页数】2页(P180-181)【关键词】线性等式约束优化问题;移动渐近线函数;零空间方法【作者】张书花;李艳龙;李磊;景孟旗【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一般的数值方法在求解大规模线性约束优化问题时,达不到计算时间和内存的要求。

一种基于M范数惩罚项的线性化ADMM算法

一种基于M范数惩罚项的线性化ADMM算法

一种基于M范数惩罚项的线性化ADMM算法
王博冉
【期刊名称】《应用数学进展》
【年(卷),期】2024(13)4
【摘要】ADMM算法是求解两块可分凸优化问题的经典算法,主要思想是在增广
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基础上,利用目标函数关于两块变量的可分性,降低了求解子问题
的计算难度。

当增广拉格朗日函数中的惩罚项是M范数时,求解子问题往往较为困难。

因此,我们在增广拉格朗日函数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半正定或正定的临近项,将M范数的惩罚项变为2范数的惩罚项,这样,就可以很快得到子问题的闭形式解。

该方法同时具备弱化的惩罚项的条件和半正定临近项的优势,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和
更高的求解效率。

这种改进的新算法可以看成临近点算法,它的收敛性易于分析,且
无需要较强的假设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和其他几种主流的高效算法相比,新
算法是可行的。

【总页数】6页(P1637-1642)
【作者】王博冉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7
【相关文献】
1.基于重加权ℓ1范数惩罚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
2.一种基于ADMM的非光滑损失在线优化算法
3.一种基于ADMM求解多分块凸优化问题的算法
4.基于L21范数和回归正则项的半监督聚类算法
5.一种TV模型下基于ADMM的加速算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恒模算法的一种在线自适应初始方法

恒模算法的一种在线自适应初始方法

恒模算法的一种在线自适应初始方法
杨琨;王华奎
【期刊名称】《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36)003
【摘要】利用恒模均衡器与维纳均衡器之间的关系,在Lang Tong等人提出CSR-CMA的基础上,使用了一种新的初始化方法,对传统的恒模算法(CMA)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在线自适应调整其初始权值,从而可以改善恒模算法的收敛性能,并防止恒模算法的误收敛.计算机仿真试验验证了改进算法优良的收敛性能.
【总页数】4页(P310-312,316)
【作者】杨琨;王华奎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3
【相关文献】
1.一种自适应初始轮廓的水平集演化方法的研究 [J], 翁桂荣;朱云龙;钱森
2.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J], 魏建东;陆建峰;彭甫镕
3.一种自适应滤波方法在捷联惯导系统大失准角初始对准中的应用 [J], 柏猛;赵晓光;侯增广
4.一种基于自由初始码率的自适应移动视频传输方法 [J], 陈晶; 王博
5.一种基于自由初始码率的自适应移动视频传输方法 [J], 陈晶;王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改进的线性受阻恒模算法研究

一种改进的线性受阻恒模算法研究
r=∑ A 6 +n:S b+n , A () 4
其中 n为迭代次数 , 0 n >0 且对 任意 a> 、 a> 、 O , 0
n O>0 步长 / 凡 都 满足 如 下 的式 子 : , 2 ) (
∑“ n =。 ,∑“ n <。 () 。 () 。
n n
其 中s =(/ ) , c 一I, =d g A 一, 1 [ … lTA i ( a A ) r=[0 … , 一]; =[ o … , 』 1T是 白 &; r, 1T n n , n 一] v 高斯 噪声 向量 , 其均 值 为 0 。假 设 { } 。 关 的 , 是无
户检测( U ) M D 是把 所有用 户 的信 号都 当作有 用信
号, 从理论上讲 , 采用多用户检测技术能极大改善系 统容量。
盲多 用 户 检 测 ( M D:ldm hue eetn B U bi u isrdt i ) n co
变量 , ( ) 0 T 中能量为 1 s t在[ , ] , s() k£ =
目前 的 C MA接 收 机 都 是 基 于 R k 收 机 原 D ae接
cntie os n ouu) 法 是 其 改 进 的 一 种 形 osa dcnt t dls算 rn a m
式, 它在一些文章中已有过研究[ 4, 2 ] - 不过都是基于
定 长步 长 的研 究 。本 文研 究基 于 可 变 步长 的 L C C M 算 法 , 析其 性 能 并 与基 于定 长 步 长 的 L C 算 法 分 CM 进 行 比较 。
两种 :
( 1 1)
2 自适应 步 长 (dpi t i ) ) aates ps e 。下 面 为 其 中 v e z

约束恒模医学CT图像盲均衡算法

约束恒模医学CT图像盲均衡算法

约束恒模医学CT图像盲均衡算法孙云山;张立毅;段继忠【摘要】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 (PSNR) of images, and to raise the reliability and restoration effects of the algorithm, the degradation and restoration process of image was transformed by a linear transform to be equivalent to 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 A constraint constant modulus cost function of blind equalization applied to medical CT images was founded, and its convexity was proved. A blind equ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imension reduction was proposed. Computer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Matrix inversion is avoid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perations.%为了改善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提高算法的可靠性和恢复效果,利用线性变换将图像的恢复过程等效为一维盲均衡运算,建立了医学CT图像约束恒模代价函数,并分析了其凸性,提出一种基于信号降维处理的医学CT图像盲均衡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新算法的迭代过程避免了矩阵逆运算,提高了运算效率.【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3页(P1575-1577)【关键词】盲均衡;恒模算法;CT图像;代价函数【作者】孙云山;张立毅;段继忠【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134;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134;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1医学CT图像在成像和传输过程中,由于受到二维信道(点扩展函数)的影响,会产生图像模糊问题,使得CT图像产生退化,影响了病变的正常显示和诊断准确率。

一种新的变步长盲恒模信道均衡算法

一种新的变步长盲恒模信道均衡算法
ABS TRACT:n wi l s i a o I r e sd e t lc mmu iai n ,t e c mmu ia in q ai mp n r g h n e —s mb l n nc t s h o o n c t u l y d s a d b i s t e it r y o — o t n i
第 5 第1期 2卷 2
文章 编 号 :0 6—94 ( 0 8 1 0 3 0 10 38 2 o )2— l9— 3
计算机来自仿真 28 2 o 年1月 o

种 新 的变 步 长 盲 恒模 信道 均衡 算 法
许世 军 墨 , 兰
( .西北 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 , 1 陕西 西安 7 07 ;. 1o 2 2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 院, 陕西 西安 70 7 ) lo 2 摘要 : 数字通信 中, 无线 由于电磁干扰和 多径 效应的影 响, 通信质量下 降, 而产生码间干扰 (n r sm o i e ec , 使 进 i e — y bl n r e I t n I ) I 的存在会大大降低系统性能 , s ,I I s 影响码速率的提高。信道均衡技术是解决该 问题 的一种重要手段 , 剩余 误差偏大 。 但 以信道盲均衡算法 中的恒模 ( M 算 法为研究 背景 , 出了一种新 的变步长 c A算法 , 法利用 Q M信号 分布于几个 c A) 提 M 新算 A
2 col f l t nc n r a o , o h et Plt h i l nvrt, iJSa 10 2 C ia .Sh o o e r i a dI r t n N n w s m 0 e nc i sy x ’1 h 似i 0 7 , hn ) E c0 s ni e y c aU e i a 7

一种线性约束连续自适应方向图控制方法

一种线性约束连续自适应方向图控制方法

一种线性约束连续自适应方向图控制方法邓欣【期刊名称】《电讯技术》【年(卷),期】2016(056)007【摘要】针对任意阵列天线的自适应空域滤波和低副瓣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自适应方向图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采用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准则的方向图综合算法( LCMV-PS)产生具有低副瓣特性的静态权矢量,利用该权矢量构造出新的约束条件,进行线性约束最小均方误差( LMS )自适应波束形成。

该方法避免了常规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 LCMV)算法的矩阵求逆运算,计算复杂度低。

对几种天线阵形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稳态性能良好。

%For adaptive spatial filtering and low-sidelobe level controlling for arbitrary array,a sample-by-sample adaptive pattern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By adopting 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 PatternSynthesis( LCMV-PS) ,the method achieves a static weight vector,which has the property of low-sidelobe level. The weight vector is used to construct a new constraint,and based on linearly constrained Least Mean Square( LMS) the optimal weight vector of adaptive beamforming is obtained. The method a-voids the inverse of the sample covariance matrix, thus enjoying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Simula-tions for several kinds of antenna structure demonstrate that the method has a fast convergent rate an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sample-by-sample pattern control methods.【总页数】6页(P777-782)【作者】邓欣【作者单位】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相关文献】1.基于LCMV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J], 苏保伟;王永良;周良柱2.一种基于线性约束的自适应方向图控制方法 [J], 李荣锋;赵士锋;丁前军3.一种新的指纹方向图--连续分布方向图的研究 [J], 聂桂军;吴陈;杨恩鹏;叶锡君4.基于特征向量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J], 李洪涛;贺亚鹏;朱晓华;胡文5.一种基于连续特征模型的新型自适应控制方法 [J], 周军;葛振振;郭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新的线性约束恒模算法李晓陆;林文长;江瑾【摘要】The LSCCMA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ference capture, however the algorithm can not form obvious null in the DOA of interference signal. A new algorithm which regards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steering vector as its constrained condition (LICCMA) is applied in the situation with strong interference signal. Different from the LSCCMA, the null formed in DOA of interference signal is added as a necessary constrained condition to the original CM A. Hence, LICCMA is optimized to the situation of avoiding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while LSCCMA is optimized to the situation of aiming the expected signal. LICCMA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when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is stronger than the expected signal, which can form obvious null in the DOA of interference signal and improve the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of the expected signal.%针对LSCCMA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不能形成明显零限的局限性,以及需要避开强干扰来波信号的应用场合,提出基于干扰信号导向矢量算法(LICCMA),该算法在常规CMA的基本条件上增加了干扰零陷的约束条件,以干扰信号零陷为目标进行算法优化设计.与LSCCMA相比,LICCMA在干扰信号强于期望信号的环境,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形成明显的零陷,提高了信号的信干比.【期刊名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6【总页数】4页(P456-459)【关键词】恒模算法;线性约束;干扰零陷;盲波束形成【作者】李晓陆;林文长;江瑾【作者单位】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6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23恒模算法(CMA)是一种盲波束形成算法,它无需训练信号,收敛速度相对较快,可用于PSK、FM 等恒模信号,也可用于某些非恒模信号(如QAM 信号)[1-2]。

CMA 这种普适特性,使得它极易捕获到干扰信号(即干扰捕获问题)[3]。

干扰捕获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先将多个恒模阵列级联以截获所有恒模信号,然后进一步处理以确定所需信号[4]。

当入射信号较多时,算法的工作量相当大。

另外,它不能保证同一信号在工作中始终由同一恒模阵列截获,对该问题的处理增加了整个方案的复杂度[5]。

对CMA 干扰捕获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所需信号导向矢量对CMA 算法进行约束[6]。

该算法的缺点是需要所需信号的确切的来波方向,在信号来波方向存在抖动时,该算法将很难收敛。

此外,该算法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不能形成明显的零陷。

为此,以干扰导向矢量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一种新的干扰信号导向矢量算法(LICCMA)解决干扰捕获问题。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无需确切知道所需信号来波方向的条件下实现了天线主瓣对准所需信号、零陷对准干扰信号,不仅解决了干扰捕获问题,而且抑制了干扰。

1 信号模型建立M 阵元共形阵信号模型,阵元m 的空间坐标为Pm=[xm,ym,zm]。

选择坐标原点为参考点,某平面波信号s(t)以入射方向(θ,φ)到达天线阵元,θ、φ 分别为入射信号的俯仰角和方位角。

信号到达阵元m 相对于参考点的时延式中:c为光速;R0为信号源到参考点的距离;Rm为信号源到阵元m 的距离。

时差对应的相位差为所以,M 阵元的阵列信号的方向矢量为阵列接收的信号向量为展开后为2 算法原理CMA 代价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式中:E[·]为统计平均;y(k)为输出信号;p、q为常数,分析中p=1,q=2。

用干扰导向矢量对CMA 权矢量进行约束,解决干扰捕获问题,其代价函数为式中:α0为干扰信号导向矢量;ω 为权矢量;ε为干扰零陷决定因子。

运用最优化理论的方法对式(7)求解,显然,式(7)是线性约束最优化问题。

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常用的方法是构造一个拉格朗日性能函数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子。

采用最陡下降法[7]求解得根据式(8),对ω 求导,这里的e(n)为误差函数,把式(10)代入式(9)得把式(11)代入式(7)中的约束条件ωHα0 =ε中,就可以得到拉格朗日乘子其中,把式(12)代入式(11)中,即可得到权向量的迭代公式令I为单位矩阵,Q =α0/M ,则权向量的迭代公式也可以表示为以上是在单个干扰信号环境下推导的结果。

若干扰信号数为N,则代价函数可表示为其中:A=[a0,a1,…,aN]=[ε0,ε1,…,εN]。

根据与单个干扰信号相同的推导方法可得,权向量的迭代公式也可以表示为其中,3 仿真结果与分析利用四元均匀线阵进行计算机仿真,阵元间距为1/2波长,所需信号采用BPSK 调制,干扰信号也采用BPSK 调制。

所需信号来波方向未知,干扰信号来波方向已知。

CMA 代价函数决定了CMA 迭代过程只是对CM 信号的恢复,而不区分是干扰信号还是所需信号。

因此,当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所需信号及干扰信号与所需信号的调制方式相同时,CMA 将在干扰信号方向上收敛。

先考察单个干扰信号下,干信比RIS从-10dB到10dB,CMA 跟踪后,信干比RSI从-15 dB变化到15dB,如图1所示。

从图1可见,RIS=0是一个“分水岭”,当RIS<0时,输出RSI>0,在干信比较小的情况下,CMA 对干扰的抑制越明显;当RIS>0时,输出RSI <0,在干信比较大的情况下,CMA无法实现对干扰形成抑制。

图1 CMA 中不同干信比RIS下的信干比RSI变化曲线Fig.1 The curve of the RSI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RISin CMA干扰信号条件下不同干信比RIS的归一化方向图如图2所示。

图2中,假设所需信号来波方向为10°,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为40°,对CMA 的性能进行仿真。

从图2可知,当干扰信号的强度大于所需信号(RSI=5dB)及干扰信号与所需信号的调制方式(BPSK)相同时,CMA 存在干扰捕获问题。

图2 干扰信号条件下不同干信比RIS的归一化方向图Fig.2 Normalization direction diagram under different RISwhile interference exists考虑单个干扰信号下,对干扰信号导向矢量算法(LICCMA)与所需信号导向矢量算法(LSCCMA)做比较,仿真结果如图3~6所示。

在图3~6中,假设所需信号来波方向为10°,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为40°。

仿真结果表明,LICCMA 不仅可以解决干扰捕获问题,而且在干扰方向上形成明显的零陷,大大地提高了信干比。

图3 LICCMA 与LSCCMA 对比不同干信比RIS下的信干比RSI变化曲线Fig.3 The curve of the RSI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RISbetween LICCMA and LSCCMA图4 RIS=-5dB时的方向图Fig.4 Direction diagram at RIS=-5dB图5 RIS=0时的方向图Fig.5 Direction diagram at RIS=0图6 RIS=5dB时的方向图Fig.6 Direction diagram at RIS=5dB4 结束语CMA 是盲波束形成算法最常用的算法之一,CMA 的普适性使得其存在干扰捕获问题,严重影响其应用范围及其稳健性。

提出以干扰导向矢量作为权矢量约束条件的LICCMA,应用最优化思想推导出该算法的迭代过程。

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解决CMA 干扰捕获问题,而且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形成了明显的零陷,提高了信干比RSI,有效抑制了干扰信号。

参考文献:[1]Gooch R,Lundell J.The CM array:An adaptive beamformer for constant modulus signals[C]//IEEE Intl Conf Acoustics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ICASSP).Tokyo:[s.n.],1986:2523-2526.[2]Shynk J,Gooch R.The constant modulus array for cochannel signal copy and direction finding[J].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1996,44:652-660.[3]Mathur A,Keerthi A,Shynk J,et al.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he multistage constant modulus array for correlated sources[J].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1997,45:280-282.[4]Xu C,Feng G,Kwak K S.A modified constrained constant modulus approach to blind adaptive multi-user detection[J].IEEE Trans on Communications,2001,49(9):1642-1648.[5]Van der Veen A J.Statistic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algebraic 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J].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2002,50:3083-3097.[6]Annalingam D,Ali F H,Stipidis E.Successive blind multi-target adaptive antenna array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DS-CDMA[J].Electronics Letters,2006,42(20):1165-1167. [7]Avriel M.Nonlinear Programming:Analysis and Methods [M].Englewood Cliff,New Jersey:Printice-Hall Inc,19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