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解剖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颅CT阅片
共10层
1.蝶窦层:以鼻腔后蝶窦为标志。
横断平面有脑桥、第四脑室、小脑、基底动脉、大脑颞叶、桥池
2.蝶鞍层:以鼻腔后蝶窦后蝶鞍为标志。
横断面有垂体、桥池、环池、基底动脉、中脑、大脑颞叶、小脑、小脑上池、大脑枕叶、
3.鞍上池层:以眼球后,蝶鞍上空部区域中脑平面为标志。
横断面有大脑额叶、交叉池、脚间池、中脑、四叠体池、小脑、小脑上池、小脑天幕、大脑枕叶、大脑镰
4.第三脑室下部层:以眼球、大静脉池和狭长第三脑室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侧向外侧从前向后依次是尾状核,侧脑室三角区两侧的是丘脑,尾状核和丘脑外侧是内囊,内囊外是豆状核和壳,再外侧是外囊,再外侧是屏状核,屏状核外侧是最外囊,最外囊外侧是岛叶,岛叶外侧是外侧裂池。再外侧是大脑颞叶,前侧是大脑额叶。
(第三脑室下部层观察内囊、外囊、侧裂池、豆状核、屏状核最清楚)
5.第三脑室上部层:以见侧脑室前角但未见体部全貌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向外依次是并祗体、透明中隔、透明隔腔、丘脑、松果体、尾状核头
6.侧脑室体部(全貌)层:以侧室前角、中间、下角、后脚全貌、透明中隔(全貌)为标志,
横断面从内向外依次是并祗体、透明中隔(全貌)、透明隔腔全貌,尾状核头、大脑颞叶、大脑额叶、大脑枕叶
7.侧脑室顶部层:以侧脑室中间顶部(不见前脚、后角)为标志
横断面有大脑额叶、颞叶、并祗体顶部、外侧裂池、大脑镰、上矢状窦、下矢状窦
8.半卵圆区:以大脑顶部纯脑组织但还未岛最顶部脑回为标志。
横断面有顶叶、半卵圆区、外侧裂池、大脑镰、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
9.顶层:以大脑镰深部模糊为标志
横断面有模糊的大脑镰、外侧裂池、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
10.顶上层:以大脑镰浅部清楚为标志
横断面有顶叶、脑回、脑白质、脑灰质、上矢状窦
相关名词解释:
1.第四脑室:为脑内部的腔隙,位于小脑与延髓和脑桥之间。
2.第三脑室:位于间脑中央,为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窄隙,它的前方借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后方与第四脑室相通。
3.侧脑室:侧脑室由额角、体部、颞角、枕角组成,额角和体部的内侧壁为透明隔。胼胝体和额角密切相关,胼胝体的下方和膝部形成了脑侧室前角的顶部和侧壁,室间孔为前角的后界。侧壁是尾状核头的中间区。应用神经内镜经额角进入侧脑室可清楚地显示侧脑室额角、体部、枕角及脑室壁上的结构特征。
4.蝶窦在鼻腔后方的喋骨内。
5.基底动脉:由二侧椎动脉合并而成的不成对的动脉,它在颅内走在脑桥下面,分为二支大脑后动脉,供应脑桥、小脑和大脑后部以及内耳。
6.脑回、脑沟:半球表面凹凸不平,隆起的称为脑回,凹陷的称为脑沟。
7.脑池:蛛网膜下隙在脑的沟、裂等处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此概念可与脑室概念一起理解,脑室即脑内部的腔隙,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有时还可见第五或第六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和管道相通。
8.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环池、脑桥小脑脚池
背侧:胼胝体周缘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不成对脑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
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池
9.硬脑膜窦:为硬脑膜的两层在某些部位分开,内衬内皮细胞,构成特殊的颅内静脉管道,输送颅内静脉血。窦内无瓣膜,窦壁无平滑肌,不能收缩,故硬脑膜窦损伤,出血较多。
10.蝶鞍:蝶鞍是颅内骨结构的解剖学名称,指的是蝶骨在颅中窝中间部分高起,形如马鞍的骨结构。蝶鞍中央凹陷叫垂体窝,容纳脑垂体。
11.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为一卵圆形小体。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不但与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有关,且可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垂体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12.四叠体池、环池:四叠体是中脑后份的结构,包括两个上丘及下丘,共四个;四叠体池就是四叠体后面含脑脊液的空间;环池主要指脑干两侧的含脑脊液的结构。
13.鞍上池:中脑平面区域蝶鞍以上平面。鞍上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将其进一步人为地划分为视交叉池、外侧裂池、脚间池及环池等。
14.脚间池:中脑“前脚”之间的池
15.大脑镰(cerebral falx)由硬脑膜形成,呈正中矢状位,前窄后宽,似镰刀状,分隔左、右大脑半球。
16.间脑:间脑(diencephalon)位于中脑之上,尾状核和内囊的内侧。间脑一般被分成背侧丘脑、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个部分。两侧丘脑和丘脑下部相互接合,中间夹一矢状腔隙称第三脑室。第三脑室经其两侧的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向下通过中脑导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
17.内囊:内囊是大脑皮层与脑干、脊髓联系的神经纤维通过的一个部位的名称,位于基底神经节与丘脑之间。通往大脑皮层的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均经内囊向上呈扇形放射状分布。
18.外囊:是位于屏状核与壳之间的白质。
19.脑岛:脑岛为大脑的岛叶,呈三角形岛状,位于外侧沟深面,被额叶、顶叶和颞叶所掩盖。
20.基底节:基底节(又称基底神经节)是指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大脑的中心灰质核团,包括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壳核和苍白球。壳核和尾状核合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
21基底节区:基底节区,影像学名词。包括:基底节及其周围白质、内囊。为一不太明确的区域。为大脑底部组织内除了端脑和间脑外的神经组织结构。
22.基底节区平面大致位置:
靠近侧脑室前脚区外侧的是尾状核,侧脑室三角区两侧的是丘脑,尾状核和丘脑外侧是内囊,内囊外是豆状核和壳,再外侧是外囊,再外侧是屏状核,屏状核外侧是最外囊,最外囊外侧是岛叶,岛叶外侧是外侧裂池。基底节大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