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1-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参考答案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堂检测:1、BCD 2、C 3、ACEF 4、ABD 5、D6、分析:题中所描述的三人分别以各自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所看到的现象。
而本题要求讨论以地面为参照物时三人所乘电梯的运动情况。
所以,分析和判断参照物的选择是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题意可知,小红看见地面匀速上升,那么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所乘的的电梯是处于匀速下降的。
小华看见小红所乘的电梯是匀速上升的,说明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小华乘的电梯比小红乘的电梯匀速下降的速度还要快。
小明看见小华乘的电梯匀速下降,说明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所乘的电梯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匀速上升,也可能以比小华小的速度匀速下降。
课后练习:1.D2.BC3.B4.CD5.D6.ABD7.AC8.C9.CD 10.D 11.D 12.B13.至少选择了三个参照物,两辆车和地球。
“实际上……汽车并没有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2、时间和位移课堂检测:1.(1)中的“ 10月15 日上午9时0分50秒”指的是时刻;“历经21个小时”指的是时间;“ 10月16日凌晨6时23分”指的是时刻。
(2)中的“1997年7月1日零时”指的是时刻。
(3)中的“19时”指的是时刻。
2.这指的是路程的大小。
3.记录的是路程的大小;按行驶的路程的大小付费。
4.硬币直径为2.5cm;(1)都是2.5πcm (2)相同5.如下图所示,图中红色有向线段所示,就是物体的位移。
大小为:Δx=x2- x16.ADE课后练习:1.BD2.D3.B4.BC5.BC6.D7.BD8.B9.B 10.B 11.CD 12.C13.解析:如图-1 根据图象可知,用纵坐标表示位移s,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根据上述石块运动的数据,在图中描点连线,得到石块的位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象看出:石块的位移图象是条曲线,可见石块做变速直线运动.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可见物体下落是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_)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知道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对同一个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4、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学习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学习难点】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不同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的关系【学习流程】【自主先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2、物理学中的“质点”与几何学中的“点”有何区别?3、什么是运动的绝对性?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组内研学】讨论一: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加点的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地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时间、轮船在海..通过桥梁的时间、火车..的公转、地球..的自转、火车里的位置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
3、“质点”的物理意义:【交流促学】讨论:下列各种运动的物体中,在研究什么问题时能被视为质点?A.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B.运动中的人造地球卫星C.投出的篮球D.在海里行驶的轮船请说一说你的选择和你的理由?小结:⑴将实际物体看成“质点”是一种什么研究方法?⑵哪些情况下,可以将实际物体看作“质点”处理?【组内研学】●为什么要选择“参考系”?(阅读P10和插图1.1-3)讨论二:⑴书P11“问题与练习”第1题;⑵插图1.1- 4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1、定义:叫参考系。
2、你对参考系的理解:⑴⑵⑶⑷【交流促学】讨论三: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描述了哪两种运动情景?它们分别以什么为参考系?讨论四:P12问题与练习、第2题【组内研学】●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阅读P11)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①百米运动员在运动中的位置②冰场上花样运动员的位置③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1、物理意义:2、基本分类:⑴⑵⑶3、坐标系的作图“三要素”:、、。
最新人教版 高一物理 必修一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导学案(部分答案)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组题人:一、两类动力学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然后应用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由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速度、位移或运动时间。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然后再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进而求出某些未知力。
求解以上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可用如下所示的框图来表示:(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其中有四个矢量v0、v1、a、s,一个标量t。
在动力学公式中有三个物理量,其中有两个矢量F、a,一个标量m。
运动学和动力学中公共的物理量是加速度a。
在处理力和运动的两类基本问题时,不论由力确定运动还是由运动确定力,关键在于加速度a,a是联结运动学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的桥梁。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依据题意正确选取研究对象2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和运动情景图3列方程:选取正方向,通常选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值,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值,建立方程4解方程:用国际单位制,解的过程要清楚,写出方程式和相应的文字说明,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三、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连接体问题1.连接体问题所谓连接体就是指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它们一般具有相同的运动情况(有相同的速度、加速度),如: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又叫物体系).2.隔离法与整体法(1)隔离法:在求解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从研究的方便性出发,将物体系统中的某部分分隔出来,单独研究的方法.(2)整体法:整个系统或系统中的几个物体有共同的加速度,且不涉及相互作用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方法.3.对连接体的一般处理思路(1)先隔离,后整体.(2)先整体,后隔离典例剖析典例一、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例1】将质量为0.5 kg的小球以14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运动中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2.1 N,则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解析通过对小球受力分析求出其上升的加速度及上升的最大高度.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通常默认合力方向为正方向,题目中求得的加速度为正值,而在运动学公式中一般默认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因而代入公式时由于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而代入负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f =ma ,a =mg +Ff m=0.5×9.8+2.10.5m/s2=14m/s2上升至最大高度时末速度为0,由运动学公式0-v20=2ax 得最大高度x =02-v202a =0-1422×(-14) m =7 m.答案 7 m 1.受力情况决定了运动的性质,物体具体的运动状况由所受合外力决定,同时还与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有关. 2.受力情况决定了加速度,但与速度没有任何关系.【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 =1kg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轻细绳将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拉动,拉力F =10N ,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 =4s 绳子突然断了,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sin 37°=0.60,cos 37°=0.80,g =10 m/s2)解析 (1)物体受拉力向上运动过程中,受拉力F 、斜面的支持力FN 、重力mg 和摩擦力Ff ,如右图所示,设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sin θ-Ff=ma1因Ff=μFN ,FN=mgcos θ 解得a1=2 m/s2t=4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1=a1t=8 m/s.(2)绳断时物体距斜面底端的位移m t a x 1621211==绳断后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2,受力如上图所示,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有:mgsin θ+Ff=ma2 Ff=μmgcos θ 解得a2=8 m/s2物体做减速运动的时间s t a v1212==减速运动的位移m t a x 4222212==此后物体将沿着斜面匀加速下滑,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3,受力如右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加速下滑的过程有:mgsin θ-Ff=ma3 Ff=μmgcos θ解得a3=4 m/s2设物体由最高点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3,所以物体向下匀加速运动的位移:2332121t a x x =+解得s t 2.3103≈= 所以物体返回到斜面底端的时间为t 总=t2+t3=4.2 s典例二、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例3】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通常的舱门外还设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来.若某型号的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m ,构成斜面的气囊长度为5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 s ,则(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少?(g =10 m/s2) 解析(1)设h =4 m ,L =5 m ,t =2 s ,斜面倾角为θ,则Lh=θsin .乘客在气囊上下滑过程,由221at L = 解得: a =2.5 m/s2(2)乘客下滑过程受力分析如右图则有:FN=mgcos θ ,Ff =μFN = μmgcos θ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sin θ- Ff=ma代入数据解得:1211=μ规律总结:物体的加速度由物体所受的合力决定,两者大小、方向及变化一一对应;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当两者同向时,速度变大,当两者反向时,速度变小。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答案
1.D 2.BC 3.B 4.CD
5.D 6.ABD 7.AC 8.C 9.CD 10.D11.D12.B
13.至少选择了三个参照物,两辆车和地球。“实际上……汽车并没有动”是以地球为参照物
2、时间和位移
课堂检测:1.(1)中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0分50秒”指的是时刻;“历经21个小时”指的是时间;“2003年10月16日凌晨6时23分”指的是时刻。
15.计时;0.02s;大于16.0.1s;3.02。
三.计算题
17.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43km/h=11.94m/s;运动员在男子50m自由泳比赛中的速度为
50/21.81m/s=2.29m/s。因而,鲨鱼的速度快。
18.汽车的速度为瞬时速度;火车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火车速度330km/h=91.7m/s,所以火车运动的快。
课后练习:1.A 2.A 3.C 4.D 5.C 6.D 7.B8.450m,/s瞬时9.5m/s4.5m/s4.5m/s10.12m/s11.D12.25km/h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堂检测:1、略2、略3、D 4、AB 5、C 6、B
课后练习:
1.B 2.AB 3.D 4.C 5.C 6.C 7.C 8.BCD
课后练习:
1.BD 2.D 3.B 4.BC
5.BC 6.D 7.BD 8.B 9.B 10.B 11.CD 12.C
13.解析:如图-1根据图象可知,用纵坐标表示位移s,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根据上述石块运动的数据,在图中描点连线,得到石块的位移图象如图-1所示.由图象看出:石块的位移图象是条曲线,可见石块做变速直线运动.越大,说明速度越来越大,可见物体下落是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之速度速度变化量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之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关系的辨析制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班级: .组名: . 姓名: .时间:年月日【本卷要求】:1.动脑思索2.每个点都要达标,达标的规范是可以〝独立做出来〞,不达标你的努力就表达不出来3.听懂是骗人的,看懂是骗人的,做出来才是自己的4.该背的背,该了解的了解,该练习的练习,该总结的总结,勿懒散!5.明白在学习什么东西,对其中的概念、定律等要追根溯源,弄清来龙去脉才干了解透彻、运用灵敏6.先会后熟:一种题型先模拟、思索,弄懂了,再多做几道同类型的,总结出这种题型的做法,直到条件反射7.每做完一道题都要总结该题触及的知识点和方法8.做完本卷,总结该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罕见题型及做法9.独立限时总分值作答10.多做多思,孰能生巧,熟到条件反射,这样一是能见到更多的出题方式,二是能提高做题速度11.循环温习12.步骤规范,书写整洁【一分钟德育】效果下滑的苦恼●效果下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思想下滑。
一个先生的效果,很少有直线上升的。
●你努力少一点,他人都会超越你,就别说你不努力了。
●只需你在各方面都努力了,在学习上刻苦了,没有糜费光阴,效果不论是上升还是下滑,你都问心有愧。
效果下滑有两种状况:一种是你的效果确实下滑了。
还有一种是你觉得你的效果下滑,而实践上并不是这样。
关于后一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你过去在某个中央读初中,你在全校排名能够不时靠前,教员、家长、同窗都给予了你充沛的一定,你那种〝优秀〞的觉得十分好。
而你到了我们学校,全市各个中央的〝优秀生〞都集中在一同,在几次考试中,别说在全校,也许在全班你的效果都很普通。
于是你的直觉是你的效果下滑了,而实践状况是你曾经很努力了,效果也没有真正的下滑。
关于这种状况,只需看法清楚就益处置了。
关于前者,我要着重与你们讨论一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之实验过程与打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之实验过程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制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班级: .组名: . 姓名: .时间:年月日【本卷要求】:1.动脑思索2.每个点都要达标,达标的规范是可以〝独立做出来〞,不达标你的努力就表达不出来3.听懂是骗人的,看懂是骗人的,做出来才是自己的4.该背的背,该了解的了解,该练习的练习,该总结的总结,勿懒散!5.明白在学习什么东西,对其中的概念、定律等要追根溯源,弄清来龙去脉才干了解透彻、运用灵敏6.先会后熟:一种题型先模拟、思索,弄懂了,再多做几道同类型的,总结出这种题型的做法,直到条件反射7.每做完一道题都要总结该题触及的知识点和方法8.做完本卷,总结该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罕见题型及做法9.独立限时总分值作答10.多做多思,孰能生巧,熟到条件反射,这样一是能见到更多的出题方式,二是能提高做题速度11.循环温习12.步骤规范,书写整洁【一分钟德育】读书也是一种责任●一个时代读书人的有为有为,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成败。
●明白了读书是一种责任,才干把它肩负起来,用心读书。
●假设一个先生连读书的责任都不愿肩负,那他走向社会后肩负更大的责任就无从谈起。
●读书的责任是人生肩负的第一份责任。
家长教育子女是一种责任,学校培育先生是一种责任,先生读书也是一种责任。
先生读书不是复杂的团体行为,而是复杂的社会行为。
一个家庭先生读书的好坏,牵动着全家人的喜怒哀乐;一个时代读书人的有为有为,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成败。
明白了读书是一种责任,才干把它肩负起来,用心读书。
先生读书不是看休闲书,不能完全凭兴味。
先生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但再苦也得做下去。
读书既然是责任,就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不是做好做坏一个样的事。
社会不能要求全体先生在学业上都到达同一个水准,但学校可以经过教育,让每一个先生发扬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读书的责任不是靠看电视、上网、听盛行音乐肩负得起的,它靠的是正确的人生信心,优秀的品德质量,坚强的团体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气。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_《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精品导学案
第4节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学习素养·明目标】物理观念: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科学思维:1.会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问题.2.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定义:物体间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称为反作用力.2.特点: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既可以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存在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其中F、F′分别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负号表示两个力方向相反.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4)一个人在用力打拳,可见一个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5)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甲乙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的合力一定为零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有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B [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构成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所以二者永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力作用在不同的人身体上,不能求合力,小孩被拉动是因为他受的拉力大于他所受摩擦力.故选项B正确.]3.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同与异⎩⎪⎪⎪⎨⎪⎪⎪⎧ 四同⎩⎨⎧ 同大:两力大小相同同线: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性: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同时产生、变化与消失三异⎩⎪⎨⎪⎧ 异向:两力方向相反异体⎩⎨⎧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能合成,不会平衡异效:作用效果不同2.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之间最直观的不同就是受力物体不同.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平衡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 受力物体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性质 相同 不一定相同依存关系 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相互依存,不可单独存在 无依存关系,撤销其中一个,另一个仍可存在,只是不再平衡叠加性 不可叠加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不会抵消可以叠加求合力,合力为零,两力作用效果相互抵消 【例1】 (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力F 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作用力F 跟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 .作用力F 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 .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思路点拨:先对物体受力分析,找出相互平衡的力,然后找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对施力物体的作用力是反作用力.CD [作用力F 跟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A 错.作用力F 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作用在墙壁上,这两个力不能成为平衡力,也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 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墙壁对物体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因物体处于静止,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C对.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对.]辨别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方法1.下列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一对平衡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却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选项A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同时性、同性质的特点,而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具有这些特点,选项B正确,C、D错误.]2.如图所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B.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物体的重力和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物体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绳上A [绳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符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条件,故选项A正确;物体的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作用对象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B错误;物体的重力与绳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C错误;物体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而非作用在绳上,故选项D错误.] 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表达:F=-F′.负号表示两者方向相反,等号表示两者大小相等.2.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反映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特点,揭示了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联系.3.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问题(1)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否则就违背了“相互关系”.【例2】质量为M的人站在地面上,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重物从高处放下,如图所示,若重物以加速度a下降(a<g),则人对地面的压力为( )A.(M+m)g-maB.M(g-a)-maC.(M-m)g+maD.Mg-ma思路点拨:①“轻绳、光滑定滑轮”说明绳对重物的拉力和对人的拉力大小相等.②求人对地面的压力可用转换对象法先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C [甲乙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所以绳子上的拉力F=mg-ma.以人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N=Mg所以N=Mg-F=Mg+ma-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所以N′=N=(M-m)g+ma.]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范围牛顿第三定律不仅适用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同样适用于气体和液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且与作用力的性质、作用方式(接触或不接触)、物体的质量大小、运动状态及参考系的选择均无关.3.如图所示,滑杆和底座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猴子沿杆以0.4g的加速度加速下滑,则底座对地面的压力为( )A.Mg+0.4mg B.Mg+0.6mgC.(M+m)g D.MgB [以猴子为研究对象,分析猴子的受力如图甲所示:竖直方向受重力mg和杆对猴子的摩擦力Ff ,则有mg-Ff=ma①滑杆和底座受力如图乙所示,受重力Mg、支持力FN ,猴子对杆的摩擦力Ff′三力平衡:FN =Mg+Ff′②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 ′=Ff③由①②③解得FN=Mg+0.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底座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 N ′=FN=Mg+0.6mg,方向竖直向下.故选B.]4.如图所示,底座A上装有0.5m长的直立杆,底座和杆的总质量为M=0.2kg,杆上套有质量为0.05kg的小环B,它与杆之间有摩擦.当环从底座上以4m/s的初速度飞起时,刚好能到达杆顶而没有脱离直立杆,取g=10m/s2.求在环升起的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为多大?[解析]对小环上升的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小环受重力mg和直立杆对其产生的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设小环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又小环的初速度v=4m/s,直立杆长度为s=0.5m,小环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0-v2=-2as,联立解得a=16m/s2,f=0.3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环给直立杆一个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因为杆和底座整体受力平衡,受力分析得N+f′=Mg,所以N=1.7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1.7N.[答案] 1.7N1.(多选)下面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例,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是( ) A.小船靠划桨前进B.帆船利用风力来航行C.螺旋桨飞机通过螺旋桨旋转飞行D.喷气式飞机向后喷出燃气推动飞机前进ACD [当坐在船上的人划桨时,桨对水有向后的作用力,同时水对桨有一个反作用力向前,使得小船向前行,A正确.同理C、D正确,B错误.] 2.我国跳水运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图所示为运动员跳水前的起跳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大小大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大小B.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大小小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大小C.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D.运动员所受的合外力一定向上D [运动员蹬板的作用力与板对她们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B错误;运动员起跳过程,是由静止获得速度的过程,因而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合外力竖直向上,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大于重力,C错,D对.]3.下列各对力中,是相互作用力的是( )A.悬绳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B.电灯拉悬绳的力与悬绳拉电灯的力C.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拉悬绳的力D.悬绳拉天花板的力和电灯的重力B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选项A、C、D都不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多选)马拉车运动时,设马对车的作用力为F,车对马的作用力为F′.关于F和F′的说法正确的是( )A.F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当马与车做加速运动时,F>F′C.当马与车做减速运动时,F<F′D.无论马与车做什么运动,F和F′的大小总是相等的AD[马与车之间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故A、D项正确;车做加速(减速)运动的原因是马拉车的力大于(小于)车所受的阻力,故B、C项错误.]。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一:2.5 自由落体运动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2019级物理备课组主备人:陈湖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编制人:审核人: 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建立重力加速度的概念.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高尚情操重点:知道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无关,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难点:理解并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落体运动问题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熟记基础知识。
2.限时15分钟。
3、题目前没有标号的是基础训练和基本探究点,标有★的是中等难度的知识点训练及探究,标有★★的是高难度知识点及探究。
I.知识准备实验探究:生活中,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度释放硬币和纸片,硬币比纸片先落地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当它们处于真空环境时会同时落地.Ⅱ.教材助读一、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亚力士多德的观点2、伽利略的研究3.伽利略的科学方法二、自由落体定义:1.只在________的作用下,物体由________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特点(1)初速度Vo=____;(2)只受____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三、重力加速度: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____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 ____表示.2.方向:________.3.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______,一般计算中g取9.8 m/2s,在粗略计算中g取10 m/2s.点拨: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但并不一定指向地球球心.预习自测1.关于物体下落快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重的物体可能下落的快。
B.轻的物体可能下落的快。
C.不论重的物体还是轻的物体,它们下落一样快。
《金版教程(物理)》2024导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
《金版教程(物理)》2024导学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人教版新模块综合测评模块综合测评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受迫振动时,驱动力频率越高,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幅越大B.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应用了多普勒效应C.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D.一列波通过小孔发生了衍射,波源频率越大,观察到的衍射现象越明显答案 B解析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A错误;医院检查身体的彩超仪是通过测量反射波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血流的速度,显然是运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B正确;两列波发生干涉,振动加强区质点的振幅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振幅大,不能说振动加强区质点的位移总比振动减弱区质点的位移大,C错误;一列波通过小孔发生了衍射,如果孔的尺寸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因为波速不变,知,波长减小,衍射现象变得不那么明显了,D错误。
根据λ=vf2.关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B.树荫下的太阳光斑大多呈圆形是因为光的衍射C.透过竖直放置的肥皂膜看竖直的日光灯,能看到彩色干涉条纹D.当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光是偏振光答案 D解析由v=c可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A错误;树荫下的太阳光n斑大多是由小孔成像形成的,故呈圆形,B 错误;薄膜干涉条纹的产生是由于光线在薄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形成的两列光波叠加,而不是透过了薄膜,C 错误;当光在水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光是偏振光,D 正确。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
§1.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绘——加快度之基本观点制作: _____________ 审查: ______________班级:. 组名:.姓名:.时间:年月日【本卷要求】:1.动脑思虑2.每个点都要达标,达标的标准是能够“独立做出来”,不达标你的努力就表现不出来3.听懂是骗人的,看懂是骗人的,做出来才是自己的4.该背的背,该理解的理解,该练习的练习,该总结的总结,勿懒惰!5.明确在学习什么东西,对此中的观点、定律等要追根溯源,弄清前因后果才能理解透辟、应用灵巧6.先会后熟:一种题型先模拟、思虑,弄懂了,再多做几道同种类的,总结出这种题型的做法,直到条件反射7.每做完一道题都要总结该题波及的知识点和方法8.做完本卷,总结该章节的知识构造,以及常有题型及做法9.独立限时满分作答10.多做多思,孰能生巧,熟到条件反射,这样一是能见到更多的出题方式,二是能提升做题速度11.循环复习12.步骤规范,书写整齐【一分钟德育】高中生的假期——找寻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你能够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你只有亲身去做了,才知道劳动的艰辛,知道爸爸妈妈从地里找一点钱让你念书不易,你才会更为珍惜你上学后的学习光阴。
●假如没有这种“傻快乐”,此刻我就不行能养成在劳动和工作中找到一份快乐的优秀习惯,●你还能够利用假期做一点社会实践活动。
高中的假期,我建议,你能够找寻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做一份自己想做的事。
我建议你找寻的快乐不是毫无克制地上网,若上网成瘾,你开学后是戒不下来的。
也不是每日在家里睡懒觉,更不是与一些酒肉朋友闲逛饮酒,甚至打斗生事。
假如你把这些东西视为快乐的话,那么你这一辈子就很难有出息。
你能够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假如你是乡村孩子,你应当知道,爸爸妈妈供你读高中是特别不简单的。
这时候,你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好多像你这样大的孩子已经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你完好有能力帮爸爸妈妈下地劳动。
冬天的农活不是好多,但这个季节冷,农活难做,你应当尽可能地顶替爸爸妈妈做一些。
物理 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 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课:“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导学案含答案
2023-2024(上)全品学练考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动量守恒定律专题课:“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学习任务一“子弹打木块”模型[模型建构]模型图示模型特点(1)子弹水平打进木块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2)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两种情景(1)子弹嵌入木块中,两者速度相等,机械能损失最多(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v0=(m+M)v能量守恒:Q=F f·x=12m v02-12(M+m)v2(2)子弹穿透木块动量守恒:mv0=mv1+Mv2能量守恒:Q=F f·d=12m v02-(12M v22+12m v12)例1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打进木块并留在其中.设子弹与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f.(1)子弹、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多大?(2)子弹在木块内运动的时间为多长?(3)子弹、木块相互作用过程中,子弹、木块发生的位移以及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分别为多少?(4)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系统增加的内能分别为多少?(5)要使子弹不射出木块,木块至少为多长?变式1如图所示,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两颗不同的子弹A、B从木块两侧同时射入木块,最终都停在木块内,这一过程中木块始终保持静止.若子弹A射入的深度大于子弹B射入的深度,则()A .子弹A 的质量一定比子弹B 的质量大B .入射过程中子弹A 受到的阻力比子弹B 受到的阻力大C .子弹A 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比子弹B 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长D .子弹A 射入木块时的初动能一定比子弹B 射入木块时的初动能大变式2 如图所示,A 、B 两个木块用弹簧连接,它们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99m 和100m.一颗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水平射入木块A 内没有穿出,则在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多少?学习任务二 “滑块—木板”模型[模型建构]模型 图示模型 特点(1)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减少的机械能.(2)若滑块未从木板上滑下,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木板速度最大,相对位移最大. 求解 方法 (1)求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2)求时间:根据动量定理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3)求系统产生的内能或相对位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F f Δx 或Q=E 初-E 末,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例2 如图所示,质量m=4 kg 的物体,以水平速度v 0=5 m/s 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小车,小车质量M=6 kg,物体与小车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g 取10 m/s 2,设小车足够长,求:(1)小车和物体的共同速度; (2)物体在小车上滑行的时间;(3)在物体相对小车滑动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摩擦热.变式3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固定足够高的挡板,距离挡板s=3 m 处静止放置质量M=1 kg 、长L=4 m 的小车,一质量m=2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0=6 m/s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挡板碰撞时被粘住不动,已知滑块与小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1)求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大小;(2)当滑块与小车共速时,小车与挡板的距离和滑块与小车右端的距离分别为多少?(3)若滑块与挡板碰撞时为弹性碰撞,求全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例3 (多选)[2022·浙江学军中学月考] 如图所示,质量为8m,长度一定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放在长木板的最左端,质量为m的子弹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射入物块且未穿出(该过程的作用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经时间t0物块以v0的速度离开5长木板的最右端,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长木板最终的速度大小为v010B.长木板的长度为5v0t016m v02C.子弹射入物块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920D.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3v010gt01.(子弹打木块模型)(多选)矩形滑块由不同材料的上、下两层粘合在一起组成,将其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向滑块,若射击下层,子弹刚好不射出.若射击上层,则子弹刚好能射进一半厚度,如图所示,上述两种情况相比较()A.子弹损失的动能一样多B.子弹射击上层时,从射入到共速所经历时间较长C.系统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子弹与上层摩擦力较大2.(滑块—木板模型)(多选)[2022·厦门双十中学月考] 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静止于光滑水平桌面上,t=0时,小物块以速度v0滑到长木板上,图乙为物块与木板运动的v-t图像,图中t1、v0、v1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此可求得()A.木板的长度B.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C.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D.从t=0开始到t1时刻,木板获得的动能3.(动量综合应用)如图所示,一质量m1=0.45 kg的平顶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2=0.5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车顶的右端.一质量为m0=0.05 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100 m/s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最终小物块相对地面以2 m/s的速度滑离小车.已知子弹与车的作用时间极短,物块与车顶面的动摩擦因数μ=0.8,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1)子弹相对小车静止时小车速度的大小;(2)小车的长度L.[反思感悟]专题课:“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例1(1)mM+m v0(2)Mmv0F f(M+m)(3)Mm(M+2m)v022F f(M+m)2Mm2v022F f(M+m)2Mmv022F f(M+m)(4)Mmv022(M+m)Mmv022(M+m)(5)Mmv022F f(M+m)[解析] (1)设子弹、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为v,以子弹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mM+mv0(2)设子弹在木块内运动的时间为t,对木块,由动量定理得F f t=Mv-0解得t=Mmv0F f(M+m)(3)设子弹、木块发生的位移分别为x 1、x 2,如图所示.对子弹,由动能定理得-F f x 1=12mv 2-12m v 02解得x 1=Mm (M+2m )v 022F f (M+m )2对木块,由动能定理得F f x 2=12Mv 2 解得x 2=Mm 2v 022F f (M+m )2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等于相对位移的大小,即x 相=x 1-x 2=Mmv 022F f(M+m ) (4)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E损=12m v 02-12(M+m )v 2=Mmv 022(M+m )系统增加的内能为Q=F f ·x 相=Mmv 022(M+m )系统增加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5)假设子弹恰好不射出木块,有F f L=12m v 02-12(M+m )v 2解得L=Mmv 022F f(M+m )因此木块的长度至少为Mmv 022F f(M+m )变式1 D [解析] 由于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两子弹对木块的推力大小相等,即两子弹所受的阻力大小相等,设为F f ,根据动能定理得,对子弹A 有-F f d A =0-E k A ,得E k A =F f d A ,对子弹B 有-F f d B =0-E k B ,得E k B =F f d B ,由于d A >d B ,则有子弹射入时的初动能E k A >E k B ,故B 错误,D 正确.两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有√2m A E kA =√2m B E kB ,而E k A >E k B ,则m A <m B ,故A 错误.子弹A 、B 从木块两侧同时射入木块,木块始终保持静止,分析得知,两子弹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必定相等,否则木块就会运动,故C 错误. 变式21400m v 02[解析] 子弹射入木块A 的极短时间内,弹簧未发生形变(实际上是形变很小,忽略不计),设子弹和木块A 获得共同速度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99m )v之后木块A (含子弹)开始压缩弹簧推动B 前进,当A 、B 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设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A 、B 的共同速度为v 1,对A (含子弹)、B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99m )v=(m+99m+100m )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99m )v 2=12(m+99m+100m )v 12+E p联立解得E p =1400m v 02.例2 (1)2 m/s (2)1 s (3)30 J[解析] (1)小车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mv 0=(m+M )v解得v=mv 0m+M =4×54+6 m/s =2 m/s(2)物体在小车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μmg=ma 解得a=-μg=-3 m/s 2则物体在小车上滑行的时间为t=v -v 0a=2-5-3s =1 s(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产生的摩擦热为ΔQ=12m v 02-12(m+M )v 2=12×4×52 J -12×(4+6)×22 J =30 J变式3 (1)4 m/s (2)1 m 1 m (3)36 J[解析] (1)设滑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 1,二者相对运动过程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M+m )v 1 解得v 1=4 m/s(2)设达到共速时小车移动的距离为s 1,对小车,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s 1=12M v 12-0代入数据解得s 1=2 m小车与挡板的距离s 2=s-s 1=1 m设滑块与小车的相对位移为L 1,对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L 1=12m v 02-12(m+M )v 12代入数据解得L 1=3 m滑块与小车右端的距离L 2=L-L 1=1 m 其位置情况如图乙所示(3)共速后小车未碰撞挡板时小车与滑块间的摩擦力消失而没有做功,如图丙所示.直到小车碰撞挡板被粘住静止,滑块又开始在小车上继续向右做初速度v 1=4 m/s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由于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滑块速度大小不变,设返回的路程为L 3,由动能定理,有-μmg (L 2+L 3)=0-12m v 12解得L 3=3 m,说明滑块不会从车左端掉下 全过程中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μmg (L+s 1-L 2)+μmg (L 2+L 3)=36 J .例3 BD [解析] 子弹、物块、木板整个系统,整个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2m ·v 05+8m ·v ,求得长木板最终的速度大小为v=340v 0,故A 错误;子弹射入物块的过程中,时间极短.子弹及物块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2m ·v',求得v'=v02,该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12m v 02-12·2mv'2,联立两式可求得ΔE=14m v 02,故C 错误;子弹射入物块后到从长木板滑离时,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1=v t 0=v '+25v 02=(v 02+v 05)2t 0=720v 0t 0,长木板滑动位移大小为x 2=v2t 0=340v 02t 0=380v 0t 0,则长木板的长度为L=x 1-x 2=516v 0t 0,故B 正确;对长木板,整个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μ·2mgt 0=8mv ,可求得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v10gt 0,故D 正确.随堂巩固1.ACD [解析] 子弹射入滑块的过程中,将子弹和滑块看成一个整体,合外力为0,动量守恒,所以两种情况下子弹和滑块的最终速度相同,所以末动能相同,故系统损失的动能一样多,产生的热量一样多,A 、C 正确;子弹射击滑块上层能射进一半厚度,射击滑块下层刚好不射出,说明在上层所受的摩擦力比下层大,根据动量定理可知,两种情况下滑块对子弹的冲量相同,子弹射击上层所受摩擦力大,所以从入射到共速经历的时间短,B 错误,D 正确.2.BC [解析] 木板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物块滑上木板后,系统动量守恒,由图像可知,最终物块与木板以共同速度v 1运动,有mv 0=(M+m )v 1,-μmg Δx=12(M+m )v 12-12m v 02,Δx=(v 0+v 12-v 12)t 1,可求出物块与木板的质量之比及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但求不出木板的长度,A 错误,B 、C 正确;由于木板质量未知,故不能求出木板获得的动能,D 错误. 3.(1)10 m/s (2)2 m[解析] (1)子弹进入小车的过程中,子弹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0v 0=(m 0+m 1)v 1 解得v 1=10 m/s .(2)三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0+m 1)v 1=(m 0+m 1)v 2+m 2v 3 解得v 2=8 m/s由能量守恒可得12(m 0+m 1)v 12=μm 2gL+12(m 0+m 1)v 22+12m 2v 32解得L=2 m .专题课:“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建议用时:40分钟1.(多选)[2022·北京西城区期中] 如图,一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和轻弹簧置于小车表面,轻弹簧一端与固定在小车上的挡板连接,整个装置静止.一颗子弹以一定速度水平射入木块,留在木块中并与木块一起向前滑行,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不计挡板与弹簧质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及机械能均守恒B .子弹和木块一起压缩弹簧过程中,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及机械能均守恒C .整个过程,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所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产生的热量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D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小车的质量,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增大2.(多选)如图所示,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木块水平向右在小车的水平车板上运动,且未滑出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小车的初动量大于木块的初动量,则木块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B .若小车的初动量大于木块的初动量,则小车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C .若小车的初动量小于木块的初动量,则木块先减速运动后匀速运动D .若小车的初动量小于木块的初动量,则小车先减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3.(多选)[2022·湖南常德期中] 质量为M 、内壁间距为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A .12mv 2B .12·mMm+Mv 2C .12NμmgLD .NμmgL4.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小车以2.5 m/s 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现在小车上表面上方1.25 m 高度处将一质量为0.5 kg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物块落在小车上,最终两者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释放0.3 s 后落到小车上B .若只增大物块的释放高度,则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变小C .物块与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块和小车的动量守恒D.物块与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能量为7.5 J5.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的另一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 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上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 J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4 J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2 m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6.[2022·江苏镇江期中] 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初速度v0击中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并陷入木块一定深度后与木块相对静止,甲、乙两图表示了这一过程开始和结束时子弹和木块可能的相对位置,设地面粗糙程度均匀,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m、M、v0的大小和地面粗糙程度如何,都只可能是甲图所示的情形B.若M较大,则可能是甲图所示情形;若M较小,则可能是乙图所示情形C.若v0较小,则可能是甲图所示情形;若v0较大,则可能是乙图所示情形D.若地面较粗糙,则可能是甲图所示情形;若地面较光滑,则可能是乙图所示情形7.[2022·石家庄二中月考]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着质量均为m的滑块A和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A中不再穿出B,两滑块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有质量为m4(时间极短),则弹簧在什么状态下滑块B具有最大动能?其值是多少?8.[2022·杭二中月考] 如图所示,质量为m=245 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0.5 kg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为m0=5 g的子弹以速度v0=300 m/s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子弹射入后,求:(1)子弹和物块一起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1;(2)木板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2;(3)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t.专题课:“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建议用时:40分钟1.(多选)[2022·北京西城区期中] 如图,一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和轻弹簧置于小车表面,轻弹簧一端与固定在小车上的挡板连接,整个装置静止.一颗子弹以一定速度水平射入木块,留在木块中并与木块一起向前滑行,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不计挡板与弹簧质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及机械能均守恒B.子弹和木块一起压缩弹簧过程中,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及机械能均守恒C.整个过程,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所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产生的热量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D.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小车的质量,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增大2.(多选)如图所示,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木块水平向右在小车的水平车板上运动,且未滑出小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小车的初动量大于木块的初动量,则木块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B.若小车的初动量大于木块的初动量,则小车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C.若小车的初动量小于木块的初动量,则木块先减速运动后匀速运动D .若小车的初动量小于木块的初动量,则小车先减速运动后匀速运动 3.(多选)[2022·湖南常德期中] 质量为M 、内壁间距为L 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 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 )A .12mv 2B .12·mMm+Mv 2C .12NμmgLD .NμmgL4.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 的小车以2.5 m/s 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面向右运动,现在小车上表面上方1.25 m 高度处将一质量为0.5 kg 的可视为质点的物块由静止释放,经过一段时间物块落在小车上,最终两者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释放0.3 s 后落到小车上B .若只增大物块的释放高度,则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变小C .物块与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块和小车的动量守恒D .物块与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损失的能量为7.5 J5.长木板A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2 kg 的另一物体B 以水平速度v 0=2 m/s 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 的上表面,由于A 、B 间存在摩擦,之后A 、B 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获得的动能为2 J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4 JC .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2 m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6.[2022·江苏镇江期中] 质量为m的子弹以某一初速度v0击中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并陷入木块一定深度后与木块相对静止,甲、乙两图表示了这一过程开始和结束时子弹和木块可能的相对位置,设地面粗糙程度均匀,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m、M、v0的大小和地面粗糙程度如何,都只可能是甲图所示的情形B.若M较大,则可能是甲图所示情形;若M较小,则可能是乙图所示情形C.若v0较小,则可能是甲图所示情形;若v0较大,则可能是乙图所示情形D.若地面较粗糙,则可能是甲图所示情形;若地面较光滑,则可能是乙图所示情形7.[2022·石家庄二中月考]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两端分别连着质量均为m的滑块A和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A中不再穿出B,两滑块都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有质量为m4(时间极短),则弹簧在什么状态下滑块B具有最大动能?其值是多少?8.[2022·杭二中月考] 如图所示,质量为m=245 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0.5 kg的木板左端,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质量为m0=5 g的子弹以速度v0=300 m/s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极短),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子弹射入后,求:(1)子弹和物块一起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1;(2)木板向右滑行的最大速度v2;(3)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时间t.专题课:“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滑块—木板”模型1.CD [解析] 子弹射入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等于零,因此动量守恒,因子弹与木块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减少最多,即机械能不守恒,A 错误;子弹和木块一起压缩弹簧过程中,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受合外力等于零,动量守恒,由于压缩弹簧,即对弹簧做功,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机械能不守恒,B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整个过程,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所损失的机械能等于子弹与木块摩擦产生的热量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C 正确;设子弹的质量为m 1,速度为v 0,木块的质量为m ,小车的质量为M ,子弹射入木块后速度为v 1,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1v 0=(m 1+m )v 1,解得v 1=m 1vm 1+m ,此后对子弹、木块、小车组成的系统,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1+m )v 1=(m 1+m+M )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12(m 1+m )v 12-12(m 1+m+m )v 22=E pm ,联立解得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m =m 12v 022(m 1+mM+1)(m 1+m ),由此可见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大小车的质量,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弹簧的最大压缩量增大,D 正确.2.AC [解析] 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若小车的初动量大于木块的初动量,则最后相对静止时整体的动量方向向左,木块先减速运动再反向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小车先减速运动再匀速运动,故A 正确,B 错误;同理若小车的初动量小于木块的初动量,则最后相对静止时整体的动量方向向右,则木块先减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小车先减速运动再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C 正确,D 错误.3.BD [解析] 设物块与箱子相对静止时共同速度为v 1,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m )v 1,得v 1=mvM+m ,系统损失的动能为ΔE k 系=12mv 2-12(M+m )v 12=Mmv 22(M+m ),A错误,B 正确.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知,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动能,根据功能关系得知,系统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则有Q=ΔE k 系=NμmgL.C 错误,D 正确. 4.D [解析] 物块下落的时间为t=√2ℎg =√2×1.2510s=0.5 s,A 错误;物块与小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在竖直方向的动量不守恒,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 0=(M+m )v ,可知,释放高度变大,水平方向的共同速度不变,B 、C 错误;在整个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mgh+12M v 02-12(M+m )v 2,代入数据可得ΔE=7.5 J,D 正确.5.D [解析] 由题图可知,最终木板获得的速度为v=1 m/s,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B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M+m )v ,解得M=2 kg,则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 k =12Mv 2=12×2×12 J =1 J,故A 错误;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12m v 02-12(m+M )v 2,代入数据解得ΔE=2 J,故B 错误;v-t 图像中图线与t 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得到0~1 s 内B 的位移为x B =12×(2+1)×1 m =1.5 m,A 的位移为x A =12×1×1 m =0.5 m,则木板A 的最小长度为L=x B -x A =1 m,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B 的加速度a=Δv Δt=1-21m/s 2=-1 m/s 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μ=0.1,故D 正确.6.A [解析] 在子弹射入木块的瞬间,子弹与木块间的摩擦力远远大于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故地面光滑与粗糙效果相同,子弹和木块构成一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规定向右为正方向,设子弹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m+M )v ,木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 ,子弹射入并穿出木块的过程中对木块运用动能定理得F f s=12Mv 2=Mm 2v 022(m+M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Q=F f d=12m v 02-12(m+M )v 2=Mmv 022(M+m ),则d>s ,不论速度、质量大小关系和地面粗糙程度如何,都只可能是甲图所示的情形,故选A . 7.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281m v 02[解析] 子弹射入A 中时,因时间极短,且A 与B 用弹簧相连,故可认为B 未参与此过程,则子弹与A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设子弹与A 的共同速度为v A ,则有m4v 0=(m +m4)v A 解得v A =v05此后,弹簧被压缩,B 加速,当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B 有最大速度v B m ,即有最大动能E km .此过程相当于以速度v A 运动的滑块A (内含子弹)与静止滑块B 发生弹性碰撞,应用弹性正碰的结论,有v B m =2(m+m4)m+m+m 4·v05=29v 0 E km =12m (29v 0)2=281m v 02.8.(1)6 m/s (2)2 m/s (3)1 s[解析] (1)子弹射入物块后和物块一起向右滑行的初速度即最大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0v 0=(m 0+m )v 1, 解得v 1=6 m/s .(2)当子弹、物块、木板三者共速时,木板的速度最大,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0+m )v 1=(m 0+m+M )v 2, 解得v 2=2 m/s .(3)对物块和子弹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定理得-μ(m 0+m )gt=(m 0+m )v 2-(m 0+m )v 1, 解得t=1 s .。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
同一物体,有时能被看作质点,有时不能被看作质点。
若物体各部分的运动状态完全一致,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
6.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本章知识网络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名师导航
知识梳理
1、质点: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考系。
(1)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BD。
答案:BD
例2、甲、乙两人坐在同一辆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乙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
B、以地为参考系,甲是运动的
C、以车为参考系,路边的树是运动的
D、以车为参考系,树是静止的
【思路解析】
因为甲、乙两人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当甲以乙为参考系时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动,故甲相对乙是静止的,所以A说法正确。汽车本身相对地面运动,故选地面为参考系时甲是运动的,所以B说法也是正确的。当选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时,是假设汽车不动,则汽车周围的树木都向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后退),所以C说法也是正确的,同时断定D说法是错误的。
B、上述木箱,在外力作用下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时
C、对于汽车的后轮,在研究车牵引力的来源时
D、人造地球卫星,在研究其绕地球运动时
【思路解析】
木箱在水平力作用下是否翻转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木箱是不能看作质点的。当研究木箱的水平方向上的平动的时候,木箱各点的运动情况是一致的,这时可以把木箱看作质点,汽车牵引力的来源与后轮的转动有关,在研究牵引力的来源时,不能把后轮看作质点;卫星绕地球转动时自身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把它看作质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4章第5节 超重和失重导学案)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4. 6 超重和失重1、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定义。
2、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产生条件以及现象的实质,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原因。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进行分析。
一、超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或对悬挂物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的加速度。
二、失重:(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或对悬挂物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向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的加速度竖直下落,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作用力的状态。
一、对超重和失重定义的理解[问题情境]问题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哪个力的大小?问题2.物体所受拉力F与测力计所受F什么关系?这种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吗?拉问题3.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物体重力G的大小是否一定相等?人们习惯上把测力计的示数称为视重,物体实际的重力称为实重.超重和失重的定义(1)超重:视重实重的现象。
(2)失重: 视重实重的现象。
[合作探究二]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问题情境]问题1.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判断F与G的合力方向?问题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方向决定了哪个物理量方向?问题3.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速度方向向上则做什么运动?问题4.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速度方向向下则做什么运动?总结:产生超重的条件物体具有产生超重现象.问题5.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判断F与G的合力方向?问题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方向决定了哪个物理量方向?问题7.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速度方向向上则做什么运动?问题8.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速度方向向下则做什么运动?总结:产生失重的条件物体具有产生失重现象.总结:完全失重(1)物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时,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 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为。
[合作探究四]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问题情境]问题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重力变了吗?问题2.弹簧称示数变化表明哪个力变化?总结: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________始终不变,只是物体对支持物或悬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2.物体受力(平衡不平衡),从而产生竖直方向的加速度。
新教材1.1 质点 参考系导学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质点参考系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重难点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一、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Aristotle(公元前384—公元前322)________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形式逻辑的创始人。
在物理学方面,Aristotle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物体和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_____的点。
2. 质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模型,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它突出了_______________,忽略了_______________,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题得到了简化,是经常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1)能否把物体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吗,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都能看作质点?(2)研究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要研究这辆汽车车轮的转动情况,能否把汽车看作质点?自转的地球能否被看作质点?(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在下列各种运动的物体中,能被看做质点的是()A . 研究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的运行 B. 研究火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运动C. 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的运行情况D. 欣赏芭蕾舞演员的精彩表演三、参考系1. 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___________时,选来作为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3.2重力导学案及答案
32 《弹力》导案【习目标】1.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解形变的概念,了解放大法显示微小形变。
【重点难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有无的判断及方向的确定,探究胡克定律。
【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展示的信息,体会弹力的产生原因和弹力的三要素。
【知识链接】1.什么是力?怎样表达力?2.重力是怎样产生的?【习过程】一、形变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或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课下同们挤压皮球,弯曲尺子、铁丝,捏橡皮泥或面团,观察一下他们的形变,看看有什么不同?2.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大家把刚才能够恢复形变的物体,更加用力加大形变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思考:是不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呢?你用力压桌子,你看到桌子的形变了吗?是桌子没有发生形变,还是我们眼睛观察不到?请看课本55页实验演示,体会把微小形变放大的方法。
同们用力弯曲尺子,试试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二、弹力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例:手压尺子,由于要恢复形变,对手产生了弹力。
我们平常讲到的、、都是弹力。
同们,请根据弹力的定义思考弹力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弹力产生的条件:(1)(2)同们用力弯曲尺子,或用力压桌面,感受弹力的方向。
1.弹力的方向弹力垂直于,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
画出下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A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
总结: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垂直于。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垂直于。
点与曲面接触,弹力垂直于。
绳的弹力沿着绳指向。
2.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有关系,越大,弹力越大,消失,弹力也消失。
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
(实验演示)[]胡克定律:称为弹簧的,只与弹簧的构造有关,与受到的力大小无关。
例题:一根轻质弹簧,当受到一个大小为16N的拉力作用时,该弹簧的伸长量是4 c。
全国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导学案(含答案,精排版)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一一速度制作:审核:班级:组名: . 姓名: ^ 时间: 年月日【本卷要求】:1.动脑思考2.每个点都要达标,达标的标准是能够“独立做出来”,不达标你的努力就体现不出来3.听懂是骗人的,看懂是骗人的,做出来才是自己的4.该背的背,该理解的理解,该练习的练习,该总结的总结,勿懈怠!5.明确在学习什么东西,对其中的概念、定律等要追根溯源,弄清来龙去脉才能理解透彻、应用灵活6.先会后熟:一种题型先模仿、思考,弄懂了,再多做几道同类型的,总结出这种题型的做法,直到条件反射7.每做完一道题都要总结该题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8.做完本卷,总结该章节的知识结构,以及常见题型及做法9.独立限时满分作答10.多做多思,孰能生巧,熟到条件反射,这样一是能见到更多的出题方式,二是能提高做题速度11.循环复习12.步骤规范,书写整洁【一分钟德育】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了吗?・你一定不要在各门功课上平均使用时间。
・你不要认为某门课难学就怕它,学习时就对它应付了事。
这是万万做不得的事情。
・应该采取的方法是越难就越要在这门功课上下功夫。
大凡学习成绩优异的高中生,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不是书上看的,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摸索积累的。
诚然,老师也会教你一些学习方法,你也可以读一些成功人士介绍学习方法的文章。
但别人讲的和你看的再多,都不如你做的。
别人介绍的一些学习方法,是他自己的体会,对他适合,对你不一定适合。
一种适合你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仅与你自己的各科成绩、与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敏锐度,与你长期形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关,它还与你身处的环境也有非常大的关系。
比如,教你的老师的水平如何,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的程度如何,学校在各科课程上的时间安排,你是住校还是住家等等,这些都是你调整学习方法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还有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体质状况,也都在你考虑之列。
物理高一导学案必修一
物理高一导学案必修一一、绪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绪论的学习,我们将了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同时掌握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本节将学习力的定义、单位和分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本节将学习这三种力的产生原因、特点和计算方法,掌握重力方向、弹力大小和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理解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四、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本节将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力的瞬时作用和力的独立作用原理,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物体的平衡与超重物体的平衡与超重是本节学习的重点之一。
我们将学习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六、动量与冲量动量和冲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本节将学习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动量定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冲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七、动能与势能动能与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物理量,本节将学习动能和势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八、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本节将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适用条件及解题方法,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规律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第二章 追及、相遇问题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导学案
第二章专题――追及、相遇问题一、追及问题(1)追及的特点: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
(2)追及问题满足的两个关系(这是数学关系,与物理知识没关系。
)①时间关系:从后面的物体追赶开始,到追上前面的物体时,两物体经历的时间相等。
②位移关系:x2=x0+x1,其中x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x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x2表示后面追赶物体的位移。
(3)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出现上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v1=v2。
二、相遇问题(1)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
(2)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3)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
三、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1)追及物体与被追及物体的速度恰好相等是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3)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t图像的应用。
四、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物体的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例题: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a=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一时刻一辆自行车以v自=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旁边超过汽车。
试求:(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什么时候汽车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思路点拨](1)在追上自行车之前两车相距最远时,两车速度满足什么关系? 提示:v 汽=v 自(2)当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的位移、运动时间满足什么关系? 提示:两车的位移、运动时间均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1)详解答案详解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前预习案1.(1)空间位置(2)机械运动2.(1)形状大小有质量的物质点(2)理想化3.时间参考4.位置位置的变化预习自测1.(1)×(2)×(3)×(4)√(5)×(6)√2.提示:以赛道起点为原点,选择博尔特跑动方向为正方向,取一米为单位长度建立直线坐标系.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提示: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个要素,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都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例1]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没有影响,所以能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即地球的自转时,不能看成质点.变式训练1②③⑤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非依靠物体自身的大小、形状来判断.在以上情况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属于次要因素,可忽略不计,该物体就能看做质点.花样滑冰运动员,有着不可忽略的旋转等动作,身体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所以不能看做质点;同理研究砂轮上某一点的转动情况及乒乓球的弧圈技术时也不能看做质点;而远洋航行的巨轮在海洋中的位臵、环绕地球的卫星公转的时间和研究地球公转时,体积、形状属于次要因素,所以可以看做质点.故可看做质点的为②③⑤.变式训练2C当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对研究问题的性质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就可以看做质点,否则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与物体的体积、质量、运动速度的大小没关系,故A、B、D错误;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物体的大小对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故C正确.合作探究二1.提示: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做标准的假定不动的另一物体叫参考系.2.提示:选择参考系时,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例2]D甲车内的人看见路旁的树木向东移动,以地面为参考系,则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内的人看甲车没有动,则甲乙两车运动相同.变式训练1D选不同参考系时,观察结果往往不同,B错;看到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重物沿直线竖直下落,是该飞机上的人认飞机做参考系观测的结果,C错.变式训练2B乙上升过程,甲、乙间距越来越小,故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下降过程,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间距仍然变小,故甲看到乙还是向上运动,只有B项正确.合作探究三1.提示: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臵及位臵的变化.2.提示:一维直线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三维直角坐标系.3.提示:对物体的位臵及位臵变化描述起来更简单.[例3]ABD建立坐标系的意义就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臵及位臵变化;坐标系需要在参考系的基础上建立,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需要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故A、B、D 正确,C错误.变式训练1B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变式训练2(1)(2,2)(2)(1,2)(3)(0,1)当堂检测1.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看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单独看物体本身的质量和体积大小;同一物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在其他情况下,不一定能看成质点,故A、B、C错误,D正确.2.AB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时,飞机本身的大小与运动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臵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火车通过一根电线杆,是指火车的长度经过电线杆的时间,所以火车不能看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物体本身的长度大于运动的位移,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3.ABC选取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同;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选取地面作为参考系.4.C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说明甲乙运动情况相同,丙物体相对甲是运动,即丙相对于乙也是运动的.2时间和位移课前预习案一、1.间隔2.时刻时间间隔二、1.长度2.(1)位置(2)初位置末位置(3)长度(4)末位置想一想:路程一定很大,但位移不一定很大.三、1.大小方向2.大小方向3.算术加减四、x B-x A预习自测1.25日09时10分,27日16时30分,28日17时40分指时刻;55小时20分,25小时10分指时间间隔2.3 m-2 m-5 m 5 m沿x轴负向由题图可知初末位臵的坐标值,x A=3 m,x B=-2 m,由Δx=x B-x A可得Δx=-5 m,Δx 的绝对值是5 m,表明位移大小为5 m,负号表示方向,位移沿x轴负向.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提示: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即时间是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间隔.[例1]时间间隔时刻前3 s、第3 s是指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3 s末、4 s初是指某一瞬间,是指时刻.变式训练1D“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与“2012年11月8日9时”及“13时35分”是指时刻;“14个小时”是指时间间隔.变式训练2ACD B项5 s内指从0时刻到5 s时这一段,是5 s的时间,故B错误.合作探究二1.提示:运动物体轨迹的长度,是标量.2.提示:从初位臵到末位臵的有向线段,有方向,是矢量3.提示:可以.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他运动形式,路程都大于位移的大小.[例2] C 路程为400+300=700 m .位移为x =4002+3002=500 m.变式训练1 235.5 m 70.7 m 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 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L =34×2πR =34×2×3.14×50 m =235.5 m 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x =2R =2×50 m ≈70.7 m ,位移的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变式训练2 D 位移是从初位臵到末位臵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轨迹的长度;只有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其他运动形式的路程都大于位移的大小;位移与初末位臵有关,与运动路径无关.合作探究三提示: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方向.[例3] C 标量也可有负值,标量与矢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表示的也不一样,所以它们之间有区别,而且标量与矢量也不是一回事.变式训练1 AD 比较矢量大小,不看正负,只看绝对值,因为正、负代表方向. 变式训练2 3 km ,方向沿x 轴正方向Δx =x 2-x 1=1 km -(-2 km)=3 km.当堂检测1.D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19时、20 min 时是指时刻;用12.91 s 是指时间间隔.2.C 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位移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质量、路程、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3.AD 第5秒初、第5秒末都是指某一瞬间,是时刻;第5秒内、前5秒内都是指一段时间,是时间间隔.4.B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位移的方向是从初位臵指向末位臵,不是速度方向;单方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其他运动形式,路程都大于位移的大小.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前预习案一、坐标 坐标的变化 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方向做一做:-30 m x 轴负方向二、1.位移 时间 3.米每秒 m/s 或(m·s -1)4.矢量 运动三、1.平均快慢 2.时刻 位置 3.大小 标做一做:v =x t =10012.5m/s =8 m/s. 这个速度表示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并不表示在12.5秒内一直都是8 m/s.预习自测1.(1)× 研究直线运动,建立直线坐标系时,既可规定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也可规定运动的反方向为正方向.(2)√ 由于时间变化的单向性,所以时间变化量一定为正值.(3)× 应该是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4)× 比较速度大小时,要比较其绝对值.(5)√ 物体的瞬时速度总为0,说明物体一直静止.(6)× 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说明其位移为0,则可能静止,也可能运动.2.有可能.如某运动员跑环形运动场一圈,他虽然一直在奔跑,但他又回到出发点,所以他的位移为0,则平均速度也为0.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1.提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也可以比较相同位移时的时间,在物理学中,常常取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2.提示: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意味着物体运动的快,但并不是运动的远.[例1] ACD 速度是矢量,正负号表示运动方向,速度的绝对值表示大小,所以A 、C 正确、B 错误;由于甲沿正方向运动,乙沿负方向运动,所以10 s 后的距离x =(2+4)×10 m =60 m ,所以D 正确.变式训练1 AC变式训练2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所以A 正确、B 错误;物体走的远近与速度和运动时间都有关系,所以C 、D 错误.合作探究二1.提示:平均速度只能近似反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情况,不能准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2.提示:首先明确是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过程)内的平均速度,用该段时间内的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表示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达式为v =Δx Δt.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臵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当Δt →0时,瞬时速度等于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例2] (1)12.5 m/s 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2)20 m/s 12.5 m/s(1)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得:v 1=5+201+1m/s =12.5 m/s ,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 (2)v 2=20+201+1m/s =20 m/s v =5+20+20+51+1+1+1m/s =12.5 m/s 变式训练1 24 m/s设甲乙两地的位移为x ,则:v =2x x v 1+x v 2=2120+130m/s =24 m/s. 变式训练2 B A 、C 、D 项都是瞬时速度.合作探究三1.提示:不同;平均速度是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总路程与时间的比.2.提示: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例3] 0 4v 3平均速度:v 1=0;平均速率:v 2 =2x x v +x 2v=4v 3 变式训练1 0 4 m/s王军同学这5分钟内的位移是0,路程是3×400 m =1 200 m.根据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定义得:平均速度v 1=Δx Δt =0300=0 平均速率v 2=x t =1 200 m 300 s=4 m/s. 变式训练2 B A 项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不是一回事;C 项平均速率大于等于平均速度;D 项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 、C 、D 错误.当堂检测1.B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速度的平均不一定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火车以速度v 通过某一段路,v 是指通过这一段路的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射出,v 是指经过枪口瞬间的速度.2.C 设该物体通过的两个相等位移均为x ,则v =2x x 10+x 15=12 m/s. 3.A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并不等于速度的平均;瞬时速度是某时刻时的速度,瞬时速度近似等于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所有A 正确、B 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所以C 、D 错误.4.B 平均速度对应某一过程,瞬时速度对应某位臵(或瞬间)的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前预习案一、1. 提示:对照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2.(1)电磁 6 V 以下交流电 (2)电火花 220 V 交流电二、1.(1)限位孔 (2)接通电源 拉动2.提示:各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速度越来越大;若各点间的距离相同,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3.提示:采取极限思想.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填一填:瞬时速度三、1.速度 时间2.平滑曲线预习自测1.根据电源的频率f ,若f =50 Hz.则打点时间间隔T =1f=0.02 s. 2.电源应该使用交流电 小车与打点计时器相离不能太远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例1] BCD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墨粉盘而不是复写纸,所以A 项错.变式训练1 BC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6 V 以下),所以A 错误、B 正确;我国的交流电的频率是50 Hz ,所以每经过0.02 s 打一次点,所以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故C 正确、D 错误.变式训练2 D 正常情况下,振针应该恰好敲打在限位板上,这样才能在纸带上留下点.当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大时,振针可能打不到复写纸,这时会出现有时有点,有时无点.如果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过小,振针就会有较长的时间与复写纸接触,这样就会在复写纸上留下一段一段的小线段.合作探究二[例2] 3 m/sA 点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AC 间的平均速度,即v A =v AC =6×10-20.02m/s =3 m/s. 变式训练1 0.25 m/s 0.29 m/sA 点瞬时速度v A =x 1t 1=5.0×10-3 m 0.02 s=0.25 m/s. B 点瞬时速度v B =x 1+x 2t 1+t 2=(5.0+6.6)×10-3 m (0.02+0.02) s=0.29 m/s.变式训练2 (1)0.04 s (2)2.80×10-2 m(3)0.70 m/s由电源频率是50 Hz ,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根据平均速度v =Δx Δt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1)A 、B 之间历时0.04 s.(2)A 、B 之间的位移为2.80×10-2 m.(3)A 、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 =Δx Δt =2.80×10-20.04m/s =0.70 m/s. 合作探究三1.提示: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能够描述速度v 与时间t 关系的图线.2.提示: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图象反映出其速度是恒定(大小、方向都不变)的.[例3] (1)有一定的初速度 (2)变化 (3)见解析(1)由图象可知,在t =0时,v ≠0,所以物体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在0~t 3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沿正方向运动,t 3时刻以后,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沿与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3)由图象可知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在0~t 1时间内逐渐增大,t 1~t 2时间内速度大小不变,t 2~t 3时间内速度逐渐减小,在t 3时刻速度为零,在t 3时刻以后,速度反向,但大小又在逐渐增大.变式训练1 BC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准确记录了纸带上任意两点的时间间隔和距离(位移大小),故能准确测出纸带上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选项C 正确;由v =Δx Δt知,当Δt 很小时,可用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表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选项B 正确,A 、D 错误.变式训练2 C 由于v 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又再增大再减小,所以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 错;但由v 的方向不变,所以物体始终朝一个方向运动,故A 、D 均错,C 正确.当堂检测1.ABD 打点计时器是记录时间的仪器,不同的点迹对应不同时刻,两点间距离对应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所以A 、B 正确;纸带上的点迹疏密情况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所以C 错误、D 正确.2.C 纸带受到的摩擦主要是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为了减小摩擦,应用平整的纸带,与电源电压无关.3.变速运动 0.175由图可知,x AC =2.10 cm =2.1×10-2 m ,t =0.02×6 s =0.12 s ,所以v AC =x AC tm/s =2.1×10-20.12m/s =0.175 m/s. 4.AB 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根据纸带上打点的个数可确定出时间间隔,故选项A 正确;用刻度尺可直接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位移,故选项B 正确;速率和平均速度可通过上述A 、B 项的物理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方可求得,因此选项C 、D 错误.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前预习案一、1.速度的变化量 时间2.快慢3.Δv Δt4.米每二次方秒 m/s 2二、1.速度变化量Δv2.相同 相反预习自测1.(1)×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2)× Δv 表示速度变化大小(3)√ a 又叫速度变化率(4)× 比较矢量大小看绝对值.所以a B >a A2.第一个“快”指战斗机的速度大,运动得快;第二个“快”指起步时小轿车比公交车的加速度大,即小轿车比公交车速度增加得快.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1.提示:速度表述物体运动快慢.速度变化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有方向.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提示: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也不一定大;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速度变化量大,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例1]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变化快,加速度大;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变化量大,若用时间很长,则加速度不一定就大,匀速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为零.B 正确.变式训练1 B 速度是否增大取决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必然联系,选项A 正确;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选项B 、C 错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速度的变化既可以是大小变化,也可以是方向变化,还可以是大小和方向都变化,选项D 错误.变式训练2 B Δv 大,a 不一定大,A 错;某时刻v =0,a 不一定为0,C 项错.D 项中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变化快,但速度不一定很大.合作探究二1.提示:加速度是正值,说明加速度方向沿正方向;加速度是负值,说明加速度的方向沿负方向,并不能说明物体是做加速还是做减速运动.2.提示: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与加速度的正负无关.[例2] C 加速度方向与末速度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速度大,加速度可能大,也可能很小,也可能是0.变式训练1 BCD 当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故选项B 、C 、D 正确.变式训练2 BD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则汽车一定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增加的慢;当加速度减小到0时,速度不再增大,即速度达到最大.合作探究三1.提示: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的都取正值,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的都取负值.2.提示:首先选取一个正方向(一般取初速度方向为正),然后确定各个矢量的正负.[例3] AB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末速度可能有两个方向.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即v =4 m/s ,Δv 1=v -v 0=2 m/s ;a 1=v -v 0t =4-23 m/s 2=23m/s 2;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即v ′=-4 m/s ,Δv 2=v ′-v 0=-6 m/s ,a 2=v ′-v 0t =-4-23m/s 2=-2 m/s 2. 变式训练 C 由题意知,v 0=8 m/s ,v =-12 m/s ,所以Δx =v -v 0=-20 m/s ,则a =-200.2m/s 2=-100 m/s 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当堂检测1.A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以及含义,可知A 正确,D 错误;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减小,物体速度增加得慢了,故B 错误;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可能为负,做减速运动,也可能为正,做加速运动,故C 错误.2.ACD 有恒定速率,但方向可能变化,所以速度仍可能变化,故A 正确;恒定速度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B 错误;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可知C 、D 正确.3.CD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故A 、B 错误,C 正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4.C 加速度为-2 m/s 2,说明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而速度方向不确定,所以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也可能做减速运动,故C 正确,A 、B 、D 错误.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二)课前预习案1.速度 时间 加速度2.倾斜直线 倾斜程度 加速度的大小 Δv Δt预习自测1.(1)× 物体的速度为0,其加速度不一定为0,例如汽车启动时,速度等于0,但加速度不为0,否则无法启动.(2)× 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仅表示a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若v 也为负值,则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3)√2.0.5 m/s -0.8 m/s由图甲可知:a =Δv Δt =4-24m/s 2=0.5 m/s 2. 由图乙可知a ′=Δv Δt =0-45m/s 2=-0.8 m/s 2 负号表示a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提示:a =Δv Δt =v 2-v 1t 2-t 1[例1] (1)6 加速 (2)0 速 (3)-12 减速(1)a 1=Δv Δt =122m/s 2=6 m/s 2,匀加速运动; (2)a 2=Δv Δt =02m/s 2=0 m/s 2 ,匀速运动; (3)a 3=Δv Δt =0-121m/s 2=-12 m/s 2,匀减速运动. 变式训练1 B 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由图可知,斜率越来越小,即加速度越来越小. 变式训练2 A 由图可知,甲沿正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乙沿正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A 正确、B 、C 错误;a 甲=0-23 m/s 2=-23m/s 2, a 乙=2-12m/s 2=0.5 m/s 2,所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合作探究二1.提示:v t 图中t 轴上方的图线表示v >0运动方向为正方向;v t 图中t 轴下方的图线表示v <0运动方向为负方向;不能看向上倾斜,还是向下倾斜.2.提示:v t 图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速度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并不表示两物体相遇.[例2] 见解析(1)AC 段表示加速直线运动;CD 段表示减速直线运动;AD 段表示匀速直线运动.(2)a 甲=0;a 乙=1 m/s 2;(3)在t 1=2 s 末与t 2=8 s 末两物体的速度相同.变式训练1 C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因为两直线的斜率一正一负,所以a 和b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但速度图线均在t 轴上方,所以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同.在题图中作一条辅助线,即连接另一条对角线(如图所示),a 的加速度大于c 的加速度,而b 与c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故选项C 正确.变式训练2 4 与速度同向 2 与速度反向由题图可知,该物体的运动是分段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各段可分别用a =Δv Δt计算加速度的大小;0~1 s 内图象上的点远离时间轴,做加速运动,a 与v 同向,即沿正方向;1 s ~3 s 内图象上的点靠近时间轴,做减速运动,a 与v 反向,即沿负方向.在0~1 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1=⎪⎪⎪⎪⎪⎪4-01-0 m/s 2=4 m/s 2,其方向与速度同向;在1 s ~3 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0-43-1 m/s 2=2 m/s 2,其方向与速度反向.当堂检测1.(1)有初速度 (2)方向变化 (3)速度先变大后不变,然后又减小,最后反向变大2.A 在0~1 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1=Δv t =41m/s 2=4 m/s 2,在1~3 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为a 2=Δv ′t ′=0-42 m/s 2=-2 m/s 2,故选项A 正确. 3.AD 根据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前2 s 和后3 s 内图线的斜率均不变,故前2 s 和后3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均不变,选项A 正确;0~2 s 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前2 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 m/s ,加速度a 1=5-02m/s 2=2.5 m/s 2,2~5 s 内物体的速度保持5 m/s 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8 s 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速度的变化量为-5 m/s ,加速度a 2=0-53 m/s 2=-53m/s 2,故选项B 、C 错误,D 正确. 4.(1)20 m/s (2)5 s (3)-4 m/s 2(1)由图象知t =0时v 0=20 m/s.(2)5 s 末v =0即停下来了.(3)由a =Δv Δt =0-205m/s 2=-4 m/s 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前预习案一、时间二、打点计时器三、交流 刻度尺 钩码四、1.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五、1.(3)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1)时间 速度 预习自测0.29 m/s 0.36 m/sB 点瞬时速度,v B =x 1+x 22T=5.0 mm +6.6 mm 2×0.02 s=0.29 m/s C 点瞬时速度,v C =x 2+x 32T=6.6 mm +7.8 mm 2×0.02 s=0.36 m/s 课中探究案合作探究一1.提示: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 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 s =0.1 s.(7)在坐标纸上画v t 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2.提示:(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作v t 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例1] AC变式训练1 BC 打点计时器与定滑轮间的距离尽可能大一些,小车尽可能靠近打点计时器,都是为了使小车运动的距离尽量大一些,尽可能打出较多的点,选项A 错误,B 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选项C 正确;钩码个数应适当,钩码个数太少,则打的点很密,钩码个数太多,则打的点太少,都会带来较大的实验误差,选项D 错误.变式训练2 ACD 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单位时间便于测量,且可以减小误差;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可减小测量误差;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可以减小因速度变化不均匀带来的误差.选项A 、C 、D 均正确.合作探究二提示:先求出各点的速度,然后做出速度时间的关系图线,根据图象的斜率求解加速度.[例2] (1)0.864 0.928 (2)图见解析(3)0.64(1)v D =x 3+x 42T =(8.33+8.95)×10-22×0.10m/s =0.864 m/s ; v E =x 4+x 52T =(8.95+9.61)×10-22×0.10m/s =0.928 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