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问题行为成因及干预策略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幼儿问题行为成因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关于国内外对幼儿问题行为研究综述,揭示了幼儿问题行为的原因这要包括家庭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幼儿园教育,也有幼儿自身生理因素及气质的影响。并且分别从家庭和教师的角度出发简要阐明如何防止和干预幼儿问题行为,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问题行为成因策略

幼儿的问题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为攻击、反抗、违纪、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20 世纪20 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广泛研究了父母的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认为不良的父母教养态度、方式和行为是幼儿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现在社会各界普遍比较重视幼儿问题行为,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依然存在着一些误区与偏差,教师对幼儿问题行为认识不够,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幼儿教师在如何防止和干预幼儿问题行为上有待于提高。使父母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形成正确的教养方式;教师形成正确教育理念,提高实际教案中对问题行为的解决干预能力,从而减少和避免幼儿问题行为的发生,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国内外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及相关研究

(一> 国内外的界定

幼儿的问题行为一般是指在0-6岁期间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障碍的行为与情绪方面的异常表现。就目前来看,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有许多种,现介绍以下几种。

1、国外教育界的界定

美国教育界一般认为行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学习存在问题,人际关系不好,不合适的行为和情感。泛化的抑郁和痛苦,与学习恐惧有关的躯体症状。英国把问题行为分成A行为( Antisocial Behavior 即违纪行为>和N行为( Neurotic Behavior即神经症性行为>两类。A 行为包括:经常破坏自己或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N 行为包括:肚子疼和呕吐、经常烦恼、对许多事都烦、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睡眠障碍

等。

2、国内对问题行为的界定

我国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界定也包括行为和情绪两方面出现的异常行为,主要是通过对国际通用的几个测查行为问题儿童的量表加以修订而进行的。根据幼儿在行为量表中的得分情况,可以把幼儿问题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外向型行为问题、内向型行为问题和混合型行为问题。外向型行为问题的幼儿主要表现为多动、攻击性、违纪行为等;他们的言语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差,可能有阅读、言语障碍。内向型行为问题的幼儿则表现为抑郁、焦虑、社交退缩和躯体性诉述等。他们的操作技能较言语技能发展较差,可能存在完成实际行为或应用任务方面的困难,以消极、退缩、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对集体和他人没有明显的妨碍,不易引起教师和家长的注意,但却容易导致以后的各种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混合型则兼有外向型和内向型及其它问题的特征,注意力不稳定。

由以上几种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问题行为是指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其主要包括情绪和行为两个方面,情绪方面主要包括如焦虑、恐惧、抑郁和人际交往困难等;行为方面主要包括如说谎、逃学、偷窃、攻击、不听管教、任性、反抗、离家出走等。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

Richman等人以伦敦郊外大约700 名未就学儿童为对象进行的追踪研究证明了在62%的样本中3-8岁间的问题行为是稳定的,3岁时显示出较强的攻击性、过度的活动性等问题行为的儿童中,8岁时显示了类似行为的达到62%,只有14%的孩子不再有任何问题行为。Campbell等人以男孩作为对象的2-4岁的追踪研究中,40%以上显示出问题行为具有持续性。日本学者菅原等人进行的一项关于儿童外显的问题行为发展的长达11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了儿童外显行为倾向在半岁、1岁、半5岁、8岁、10岁,这5个时间点上的相关,探明儿童外显的问题行为从半岁时开始萌芽,自半岁到10岁都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相关,说明儿童外显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瑞特(Ruter>指出不正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幼儿的高级神经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幼儿

的行为。在国内邱学青等人的研究认为孕期环境及以后父母惩罚严厉、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以及过分保护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幼儿形成焦虑、抑郁、人迹关系敏感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幼儿早期的某些行为,尤其是典型的外显和内隐的问题行为,可以预测幼儿长大后在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的犯罪行为以及以后发展过程中患精神病的可能性。

从以上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幼儿的早期, 它们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一个人性格与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幼儿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和适宜的教育,幼儿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幼儿容易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

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因素如先天或遗传的因素、母亲妊娠期及围产期的状况、儿童疾病史等,以及儿童自身心理特质的因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幼儿园教师的影响、同伴关系等。特别是0~ 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天地, 是幼儿进行社会化的起点。幼儿园是幼儿主要学习和社会化的开始。所以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健康人格的塑造,家园合作对幼儿的问题行为的防止和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问题行为的防止和干预策略

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有许多,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幼儿自身生理因素和气质特点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及幼儿园教师教案的影响。如何有效的对幼儿问题行为进行干预。我们可以从家庭和幼儿园教师两大方面入手;(一)从家庭入手防止及干预幼儿问题行为

1、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努力来构建的。

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双方都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许多研究都认为,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因为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但父亲对幼儿发展、特别是早期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