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噪声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噪声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的来源、类型及其影响;2. 掌握噪声的测量方法及噪声控制技术;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物理实验素养。

二、实验原理噪声是指无规律、无目的的声波,它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验通过测量噪声水平,分析噪声来源,探讨噪声控制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噪声测量仪;2. 声级计;3. 实验场地(室内、室外);4. 噪声源(如音响、空调、风扇等);5.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熟悉噪声测量仪的使用方法;2. 选择实验场地,布置实验环境;3. 将噪声测量仪放置在实验场地中心,调整高度与角度;4. 启动噪声源,观察噪声测量仪显示的数值;5. 记录不同噪声源的声级数据;6. 分析噪声来源,探讨噪声控制方法;7. 对比不同控制方法的效果,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场地噪声水平测量结果如下:- 室内:60dB;- 室外:80dB。

2. 噪声来源分析:- 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空调、风扇、音响等;- 室外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建筑施工等。

3. 噪声控制方法及效果:- 室内噪声控制方法:(1)降低噪声源功率;(2)使用隔音材料;(3)调整噪声源位置;(4)使用降噪设备。

- 室外噪声控制方法:(1)加强交通管理;(2)限制建筑施工时间;(3)设置隔音屏障。

4. 实验结论:(1)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2)通过合理控制噪声源、使用隔音材料和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水平;(3)了解噪声来源和噪声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六、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噪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噪声的危害性;2. 学会了使用噪声测量仪和声级计,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3. 噪声控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噪声的测量、分析及噪声控制方法的探讨,使我对噪声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关注噪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噪声实验报告工作原理(3篇)

噪声实验报告工作原理(3篇)

第1篇一、引言噪声作为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为了了解噪声的来源、传播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噪声实验的工作原理,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噪声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二、噪声实验基本概念1. 噪声:指频率、幅度和波形无规律的声波。

噪声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睡眠、降低工作效率、损害听力等。

2. 噪声级:表示声音强度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噪声级越高,表示声音越强。

3. 噪声源:产生噪声的物体或场所。

噪声源可分为自然噪声源和人为噪声源。

4. 噪声传播:噪声从噪声源发出,通过空气、固体或液体等介质传播到接收点。

5. 噪声控制: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接收点控制。

三、噪声实验工作原理1. 噪声测量(1)声级计:用于测量噪声级,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度。

声级计通常采用A计权网络,以模拟人耳对噪声的响应。

(2)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噪声的频谱分布,了解噪声的频率成分。

(3)声场分析仪:用于测量声场分布,了解噪声在空间中的传播规律。

2. 噪声源识别(1)声源定位:利用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根据噪声特征和传播规律,确定噪声源的位置。

(2)声源分析:对噪声源进行详细分析,了解其产生机理、频率成分和声功率等参数。

3. 噪声传播规律研究(1)声波传播:研究声波在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声速、衰减和衍射等现象。

(2)声场分布:研究声场在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包括直达声、反射声和散射声等。

4. 噪声控制技术研究(1)声源控制:通过改变噪声源的结构、材料和运行方式,降低噪声产生的可能性。

(2)传播途径控制:利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手段,降低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

(3)接收点控制:通过隔音、降噪等措施,降低噪声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四、噪声实验方法1. 实验测量法:通过现场测量噪声级、频谱分布、声场分布等参数,分析噪声的来源和传播规律。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备注:以下为本人编写的文章,仅供参考,请勿抄袭。

本次实验是为了研究在我校园内发出的环境噪声,并对其进行监测。

为此,我们设计
了一个实验,采用室外混缩话筒进行了声音采集,并利用电脑来分析和储存数据,以了解
室外噪声强度和频率。

实验共历时四天,每天早上8点采集一次,每次实验时间为20分钟。

实验采用室外
混缩话筒进行声音采集,并结合电脑软件分析音频文件,将声音按不同的声音强度和频率
分类。

实验数据显示,在校园内发出的环境噪声强度范围为:40-85分贝,属于中度噪音;
频率分布在大致为80-750Hz,以250Hz处频率最高,其次为500Hz和800Hz附近。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不同地点的环境噪声,结果发现噪声都处于中度噪声水平,并在80~750Hz
的频率下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从实验结果看,环境噪声受我校植被布局、建筑结构以及学校建筑构成,即绿色环境、建筑密度等的影响。

因此,植被可以有效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升其安静的环境
效果。

此外,建筑构成也可以起到缓冲性作用,降低噪声强度。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植被分布布局规划要合理;建筑部署时要
考虑舒适抑制噪声产生;建设新建筑时要考虑对噪声的影响;维护校园环境时,要注意控
制噪声污染。

总之,本次实验研究了校园内的环境噪声,数据表明,噪声强度属于中度,受植被分
布和建筑结构等多方影响。

此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来促进校园环境的安静可持续发展。

实验室噪声测定实验报告(3篇)

实验室噪声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2. 掌握噪声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噪声是指不规则、无规律的声音。

噪声的测量通常采用声级计,声级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声音强度的仪器。

本实验采用声级计对实验室噪声进行测量,测量结果以分贝(dB)为单位。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级计:用于测量实验室噪声;2. 音频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标准噪声信号;3. 电脑:用于数据采集和存储;4. 话筒:用于接收噪声信号;5. 实验室:实验场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连接好声级计、音频信号发生器和电脑;2. 校准声级计:按照声级计说明书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测量实验室噪声:将声级计放置在实验室中央,距离地面1.2米处,开启声级计,调整测量频率为1kHz,开始测量实验室噪声;4. 数据采集: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5. 重复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对实验室噪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6. 测量标准噪声信号:开启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噪声信号,调整声级计至标准噪声信号处,记录声级计读数;7. 数据分析:将实验室噪声测量结果与标准噪声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室噪声水平。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室噪声测量结果:经多次测量,实验室噪声平均值为60dB;2. 标准噪声信号测量结果:标准噪声信号声级为70dB;3. 实验室噪声分析:实验室噪声平均值为60dB,略低于标准噪声信号声级,说明实验室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噪声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学会了使用声级计测量实验室噪声。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室噪声水平相对较低,符合国家标准。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安静,避免外界噪声干扰;2. 声级计放置位置要稳定,避免晃动;3. 校准声级计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4.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归位,保持实验室整洁。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1. 引言校园噪声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校园噪声环境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整理总结了实验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方法与过程,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方法我们在一所高中的校园内选择了多个监测点,并利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监测。

具体的监测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3.1 教室噪声环境在不同教室进行的监测中,我们发现噪声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存在着某些特定时段的噪声峰值。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的交谈声、课堂讲解声以及移动椅子等引起的。

我们还发现空调等设备的噪声也对教室噪声环境有一定影响。

3.2 图书馆噪声环境我们发现图书馆的噪声环境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噪声来源。

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内讨论或使用手机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籍移动和翻阅时产生的噪音。

这些噪声对于需要安静学习和阅读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3.3 食堂噪声环境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食堂是校园噪声环境中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繁忙的用餐时间,人声喧哗和餐具碰撞声不断。

对食堂进行噪声控制是改善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一环。

3.4 体育场噪声环境在体育场进行的监测中,我们观察到了噪声水平的显著增加。

观众们的欢呼声、音乐声以及比赛过程中的起哄声都是体育场噪声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噪声超出了安全范围,这对听力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4. 总结和回顾校园噪声环境在我们的实验中展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性。

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场等不同场所的噪声来源有所不同,但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校园噪声的控制与管理应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深入了解了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了以下观点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特别是教室和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

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报告

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报告

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噪声与振动进行控制,达到降低环境噪声和减少振动影响的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工程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设备包括噪声生成器、振动传感器、振动试验台等各种实验设备。

三、实验原理1. 噪声控制原理:噪声是一种具有不良影响的声音,通过对噪声的控制可以使其达到合理范围内,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常用的噪声控制方法包括隔声、吸声、降噪等。

2. 振动控制原理:振动是物体在运动中产生的周期性的震动现象,对机械设备和人体健康均有不良影响。

振动控制的方法包括减振、隔振、吸振等。

四、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内设置噪声生成器,并调节至适当的音量。

2. 将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振动试验台上,并调节振动幅度至一定水平。

3. 开始记录噪音和振动的数据,包括频率、幅度、时长等参数。

4. 分析数据,根据噪声和振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

5. 进行控制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数据。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控制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实验结果经过对噪声和振动的控制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合理的隔声和吸声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环境噪声。

2. 通过减振和隔振措施,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振动影响。

3. 对噪声和振动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提高工作环境的安静舒适度,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噪声与振动控制的探索,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噪声与振动的威胁以及控制方法。

掌握了噪声与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应用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为工程实践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噪声监测实验报告分析

噪声监测实验报告分析

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了解和掌握噪声污染的现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本次实验对某区域噪声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噪声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 掌握噪声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分析噪声污染的特点和来源,为噪声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噪声监测仪:用于测量噪声水平。

2. 移动式测量车:用于移动测量仪器的位置。

3. 数据采集器:用于记录和分析噪声数据。

4. 风速仪、温度计、大气压力计:用于测量环境参数。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某区域主要道路、居民区、工业区等。

2. 测量时间:上午8:00-11:00,下午14:00-17:00。

3. 测量方法: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进行测量,使用手持式噪声监测仪进行测量,测量距离地面1.2m,测量高度与受声者耳朵高度相同。

4. 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水平分析(1)道路噪声:道路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次实验测量了某区域主要道路的噪声水平,结果显示,道路噪声主要集中在50-70dB(A)之间,高峰时段噪声可达80dB(A)以上。

(2)居民区噪声:居民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商业活动噪声等。

本次实验测量了某区域居民区的噪声水平,结果显示,居民区噪声主要集中在40-60dB(A)之间,夜间噪声水平相对较低。

(3)工业区噪声:工业区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设备、运输车辆等。

本次实验测量了某区域工业区的噪声水平,结果显示,工业区噪声主要集中在70-90dB(A)之间,高峰时段噪声可达100dB(A)以上。

2. 噪声污染来源分析(1)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本次实验发现,道路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摩托车、电动车等。

(2)建筑施工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打桩、切割、钻孔等施工过程。

环境监测噪声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噪声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噪声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环境监测噪声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分析所测区域的噪声水平及其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为环境噪声的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环境噪声的测量通常采用声级计,其工作原理是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和处理得到噪声的声压级。

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dB),常用的计权网络有 A 计权、B 计权和 C 计权,其中 A计权网络模拟人耳对低频声不敏感而对高频声敏感的特性,常用于环境噪声的测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为精密声级计,型号为_____,测量范围为_____dB 至_____dB,精度为_____dB。

此外,还配备了风速仪、温度计、湿度计等辅助设备,用于测量环境参数。

四、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选择在_____,该区域包括居民区、商业区、交通干道等不同功能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实验时间为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天气状况为_____,风速为_____m/s,温度为_____℃,相对湿度为_____%。

五、实验步骤1、仪器校准在实验开始前,使用标准声源对声级计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点布置根据实验地点的功能分区和地形地貌,合理布置测点。

在居民区,选择距离建筑物外墙1 米处,高度为12 米至15 米的位置;在商业区,选择人员活动密集的区域;在交通干道,选择距离道路边缘 20 米处,避开路口和障碍物。

每个测点测量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噪声值。

3、数据测量在每个测点,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读取声级计的示数,并记录下来。

同时,使用风速仪、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环境参数。

4、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每个测点的等效连续 A 声级(Leq)、昼间和夜间的平均声级、最大声级和最小声级等参数。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居民区噪声监测结果在居民区的测点,昼间等效连续 A 声级为_____dB,夜间等效连续A 声级为_____dB。

控制噪声的实验报告

控制噪声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的产生原理及危害。

2. 掌握降低噪声的常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控制噪声措施的效果。

二、实验原理噪声是指干扰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噪声的产生与传播与声源、传播途径和接收者有关。

控制噪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 在传播途径中阻断或降低噪声;3. 在接收者处减少噪声影响。

三、实验材料1. 噪声发生器;2. 声级计;3. 隔音板;4. 隔音棉;5. 吸音材料;6. 耳塞;7. 空间模拟装置。

四、实验步骤1. 噪声发生器发出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噪声;2. 使用声级计测量噪声发生器发出的噪声强度;3. 在声源处放置隔音板,再次测量噪声强度;4. 在传播途径中铺设隔音棉,再次测量噪声强度;5. 在接收者处使用吸音材料进行覆盖,再次测量噪声强度;6. 给接收者佩戴耳塞,再次测量噪声强度;7. 对比实验前后噪声强度的变化,分析不同控制噪声措施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声源处放置隔音板,噪声强度降低了约10分贝;2. 在传播途径中铺设隔音棉,噪声强度降低了约5分贝;3. 在接收者处使用吸音材料进行覆盖,噪声强度降低了约3分贝;4. 给接收者佩戴耳塞,噪声强度降低了约10分贝。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效果明显,隔音板可以显著降低噪声强度;2. 在传播途径中阻断或降低噪声效果次之,隔音棉对噪声的降低作用有限;3. 在接收者处减少噪声影响效果较好,吸音材料和耳塞可以显著降低噪声强度。

六、实验讨论1. 实验中使用的隔音板、隔音棉和吸音材料等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成本较高、安装不便等;2. 实验过程中,噪声发生器发出的噪声频率和强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噪声发生器;3. 实验结果仅限于本实验条件下的验证,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更多因素。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噪声的产生原理及危害,掌握了降低噪声的常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不同控制噪声措施的效果。

噪音实验报告

噪音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噪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噪音的特性和对人体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介绍噪音实验报告(二)。

该实验通过系列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旨在深入研究噪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方面进行探讨。

正文内容:1.噪音产生原因1.1交通噪音1.1.1道路交通噪音1.1.2轨道交通噪音1.1.3航空交通噪音1.1.4水上交通噪音1.2建筑噪音1.2.1建筑工地噪音1.2.2室内装修噪音1.2.3机械设备噪音1.3工业噪音1.3.1工厂机械噪音1.3.2冶金工业噪音1.3.3石化工业噪音1.3.4纺织工业噪音2.噪音传播方式2.1空气传播2.2固体传播2.3水传播3.噪音对人体的危害3.1听力受损3.1.1长期暴露引起听力下降3.1.2短时间高强度噪音引起暂时性聋3.1.3噪音诱发的耳鸣3.2神经系统影响3.2.1头痛和失眠3.2.2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增加3.2.3精神紧张和抑郁3.3血液系统影响3.3.1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3.3.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4.噪音实验方法4.1噪音测量仪器4.2实验场地选择与准备4.3实验测试方案设计5.数据分析与结论5.1实验结果统计与对比5.2噪音传播距离与强度的关系5.3不同频率噪音对人体影响的差异5.4噪音控制与减轻方法探讨总结:通过本次噪音实验报告(二),我们深入了解了噪音的产生原因、传播方式以及对人体的危害。

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与减轻措施。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噪音类型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制定更严格的噪音标准,为保护公众健康与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室内噪声测试实验报告

室内噪声测试实验报告

室内噪声测试实验报告尊敬的实验室负责人:根据您的要求,我撰写了一个关于室内噪声测试实验的报告。

以下是详细内容: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测试室内环境中的噪声水平,并分析对于不同噪声源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 声级仪的使用:采用声级仪进行噪声测试,通过测量室内各个位置的声级,记录数据。

2. 测试位置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在室内选择了不同位置进行噪声测试,包括靠近噪声源的位置和远离噪声源的位置。

3. 不同噪声源的测试:在实验中,我们对室内常见的噪声源进行了测试,包括空调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和人声噪声。

4. 噪声控制方法的测试:我们对室内控制噪声的方法进行了测试,包括隔音墙的使用、噪声减振材料的使用和声波吸收板的使用。

三、实验结果分析:1. 声级测试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位置的声级测试结果,发现了室内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差异。

2. 噪声源分析: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分析了不同噪声源的特点和对室内噪声水平的影响程度。

3. 噪声控制方法效果分析:我们测试了不同噪声源控制方法的效果,比较了使用噪声控制材料和隔音墙的噪声水平变化。

四、实验结论:1. 室内不同位置的噪声水平存在差异,靠近噪声源的位置噪声水平更高。

2. 不同噪声源对室内噪声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同,人声噪声是主要的噪声源之一。

3. 使用噪声控制材料和隔音墙可以有效降低室内噪声水平。

五、实验建议:1. 在室内设计中,应考虑噪声控制措施,合理布置机械设备和工作区域。

2. 需要注重人声噪声的控制,比如在设计办公区域时应采用隔音墙和声波吸收材料。

3.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测试不同噪声控制材料的效果,以提高室内噪声控制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室内噪声测试实验的报告,如有需要,请查阅。

如果对实验结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此致,XXX。

车间噪声降噪实验报告(3篇)

车间噪声降噪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车间噪声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工作效率,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不同降噪措施对车间噪声的降低效果,为车间噪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原理车间噪声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机械振动和空气动力等。

本实验采用以下几种降噪措施:1. 吸声降噪:通过在噪声传播路径上设置吸声材料,降低噪声能量。

2. 隔声降噪:通过设置隔声屏障,阻断噪声传播。

3. 减振降噪:通过减少设备振动,降低噪声产生。

4. 消音降噪:通过安装消声器,降低噪声强度。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吸声材料(如泡沫、岩棉等)、隔声屏障、减振器、消声器等。

2. 实验设备:声级计、分贝仪、测振仪、实验台等。

四、实验方法1. 噪声测量:在实验前,对车间噪声进行测量,记录噪声数据。

2. 降噪措施实施:根据实验方案,对车间进行降噪措施的实施。

3. 噪声测量:在实施降噪措施后,再次对车间噪声进行测量,记录噪声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验前后噪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降噪效果。

五、实验步骤1. 噪声测量:使用声级计和分贝仪对车间噪声进行测量,记录噪声数据。

2. 吸声降噪实验:在车间内设置吸声材料,如泡沫、岩棉等,对噪声进行吸收。

测量实验前后噪声数据。

3. 隔声降噪实验:在车间内设置隔声屏障,阻断噪声传播。

测量实验前后噪声数据。

4. 减振降噪实验:对车间内高噪音设备进行减振处理,如安装减振器等。

测量实验前后噪声数据。

5. 消音降噪实验:对车间内特定噪声源,如排气口、通风口等,安装消声器。

测量实验前后噪声数据。

6. 数据分析:对实验前后噪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降噪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吸声降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声材料对车间噪声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噪声降低效果显著。

2. 隔声降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隔声屏障对车间噪声有较好的阻断作用,噪声降低效果明显。

3. 减振降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减振处理可以降低设备振动,从而降低噪声产生。

噪声监测实验报告总结

噪声监测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噪声污染的现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我们小组于20xx年xx月xx日进行了噪声监测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污染的来源和特点;2. 掌握噪声监测的方法和设备;3.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4. 为减少噪声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我校周边环境;2. 实验设备:声级计、风速仪、温度计、大气压力计、录音笔等;3. 实验方法:(1)采用声级计进行噪声监测,记录不同地点的噪声值;(2)使用风速仪、温度计、大气压力计等仪器测量环境参数;(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噪声污染状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噪声污染来源:(1)交通噪声: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2)生活噪声:居民区、商业区、学校等场所产生的噪声;(3)工业噪声:工厂、车间等产生的噪声。

2. 噪声污染特点:(1)噪声强度较大,影响人们正常生活;(2)噪声频率较高,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3)噪声持续时间较长,对环境造成长期污染。

3. 实验数据:(1)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70dB(A),最大值为85dB(A);(2)生活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0dB(A),最大值为75dB(A);(3)工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dB(A),最大值为80dB(A)。

五、实验结论1. 噪声污染已成为我校周边环境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 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是主要污染源,工业噪声对局部区域影响较大;3. 实验结果为减少噪声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六、实验建议1. 加强噪声污染源头控制,降低噪声产生;2. 完善噪声监测设施,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3. 加大噪声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周边环境;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噪声污染治理。

七、实验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小组对噪声污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噪声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最新噪声污染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最新噪声污染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最新噪声污染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专注于研究城市噪声污染的现状、影响
及其解决方案。

通过对多个城市区域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
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

首先,我们发现噪声污染在城市中的分布并不均匀。

商业区和工业区
的噪声水平普遍高于居民区,而交通繁忙的道路两侧也是噪声污染的
重灾区。

此外,建筑工地的临时性质施工活动也是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

其次,噪声污染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长期
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听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大、
睡眠质量降低等问题。

我们还注意到,噪声污染对儿童的学习集中力
和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也有潜在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城市规划应当充分考虑
噪声控制,例如设置隔音屏障、优化交通布局、限制夜间施工等。

其次,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再次,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
解噪声污染的危害和减少噪声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建议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监测和分析噪声污染,如使
用智能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来识别噪声污染的热点区域,并据此制定
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创新的噪声减缓
技术,如使用低噪声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等。

总之,噪声污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
努力来解决。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希望唤起更多人对噪声污染问
题的关注,并推动实施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控制噪声实验报告

如何控制噪声实验报告

如何控制噪声实验报告噪声是现代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个残酷现实,它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噪声,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节和管理。

本篇实验报告将系统地介绍如何控制噪声,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噪声的定义和原因噪声是指对人类或动物有害的声音,其特点是剧烈、难以忍受和具有干扰性。

噪声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交通、工厂、建筑施工、机器设备运转、家庭电器等。

这些原因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人为制造的。

噪声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工作效率等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噪声的危害噪声引起的健康问题主要有耳聋、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压力增加等。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们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此外,噪声还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如焦虑、抑郁、易激怒等。

三、噪声控制的原则要控制噪声,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源头控制:通过改变噪声产生的源头,减少噪声的产生。

2. 传播路径控制:通过减少声音传播的通道,阻隔噪声的传播,减少接收者所受到的噪声影响。

3. 接收端保护:使用适当的装置和方法,保护接收者不受噪声的侵扰。

四、噪声控制的措施和方法1. 源头控制(1)隔离噪声产生源:将噪声产生源与周围环境隔离开,减少噪声的产生和扩散;(2)优化工艺和设备: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的设计,减少噪声的产生;(3)采用低噪声设备:选择低噪声的设备和机器,降低噪声的产生。

2. 传播路径控制(1)声音隔离材料:使用隔音材料,如隔音墙、隔音窗等,减少声音的传播;(2)噪声屏障:设置噪声屏障,如声屏障、噪声挡板等,阻碍声波传播;(3)地下化:将噪声源埋入地下,减少噪声传播的路径,降低噪声的影响。

3. 接收端保护(1)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可以佩戴耳塞或耳罩来保护听力;(2)定期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定期休息,降低噪声对身体的影响;(3)控制音量: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控制音量大小,避免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损害;(4)合理规划环境:在家庭和办公场所中,合理规划装修材料和布局,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城市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城市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城市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1. 简介
本实验旨在探讨城市噪声环境的监测和评估方法。

通过实际测量各个区域的噪声水平,分析城市噪声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2. 实验步骤
2.1 噪声监测设备
采用专业噪声测量仪器进行噪声监测,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测点选择
选择城市中不同类型的区域作为测点,包括商业区、住宅区、交通枢纽等。

确保代表性,以全面了解城市噪声环境。

2.3 噪声测量
在各个测点进行噪声测量,记录噪声水平和频谱特征等数据。

2.4 数据分析
将测得的噪声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噪声
水平差异,进一步探讨城市噪声环境的特点。

3. 实验结果
3.1 噪声水平分布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商业区的噪声水平最高,住宅区次之,交
通枢纽区最低。

3.2 噪声频谱特征
不同区域的噪声频谱特征存在差异,商业区的噪声频谱偏高频段,住宅区相对平缓,交通枢纽区则呈现频谱分散的特点。

3.3 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城市噪声对居民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商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的
噪声水平超标,可能导致居民的睡眠质量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

4. 结论
本实验通过噪声监测和数据分析,揭示了城市噪声环境的特点。

商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的噪声水平较高,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
影响。

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中,应重视噪声控制,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报告引言噪声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校园环境中,噪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了解校园内的噪声环境情况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校园噪声环境监测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了解学校各个地点的噪声水平,分析噪声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改善校园噪声环境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选择监测地点:我们选择了学校内不同的区域作为监测地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操场等。

2.选择监测仪器:我们使用了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施监测:我们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了连续一周的噪声监测,记录每小时的噪声水平。

4.数据处理: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每个地点的平均噪声水平,绘制噪声环境分布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地点的噪声水平我们监测了学校内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和操场四个地点的噪声水平,并计算了它们的平均噪声水平,结果如下:•教室:50 dB•图书馆:45 dB•食堂:55 dB•操场:60 dB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操场的噪声水平最高,达到了60 dB,而图书馆的噪声水平最低,只有45 dB。

这表明学生在操场上容易受到噪声干扰,而在图书馆里可以享受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2. 噪声来源和影响因素为了找出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我们对不同地点的噪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经过观察和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交通噪声:学校周围的车辆和行人交通产生了很大的噪音,尤其是操场附近。

这是因为操场靠近马路,车辆的噪声会传入操场。

•器械噪声:操场上的器械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也会造成噪音污染。

•学生活动:学生在食堂就餐时的谈话声和吃饭时产生的噪音也是食堂噪声的重要来源。

•学生行为:教室内学生之间的交谈声和教室门的开关声也会增加教室的噪音水平。

3. 对策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改善校园噪声环境:1.加强交通管理: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减少使用机动车辆,提倡步行和骑车,并建立噪声防护措施,如建造隔音墙。

噪声设计实验报告总结(3篇)

噪声设计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噪声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干扰,本实验旨在通过噪声设计的方法,探究如何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噪声的基本概念和产生机理。

2. 掌握噪声测量和评价的方法。

3. 探究噪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4. 通过实验验证噪声设计的效果。

三、实验内容1. 噪声基本概念和产生机理的学习:通过对噪声的定义、分类、强度、频率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噪声的产生机理。

2. 噪声测量和评价方法的学习:掌握声级计、噪声分析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习噪声测量和评价的标准和规范。

3. 噪声设计原理和策略的探究:研究噪声传播、吸收、反射等物理规律,探究噪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4.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地点、实验材料、实验步骤等。

5.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确定实验地点,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声级计、噪声分析仪、吸音材料等。

2. 实验测量:在实验地点进行噪声测量,记录数据。

3. 实验设计:根据噪声测量结果,设计噪声设计方案,包括吸音材料的选择、布局、安装等。

4. 实验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噪声处理,再次进行噪声测量。

5. 数据分析:对实验前后噪声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噪声设计的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噪声处理后,实验地点的噪声水平明显降低。

2. 数据分析表明,吸音材料的选择和布局对噪声降低效果有显著影响。

3. 实验验证了噪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策略,为降低噪声污染提供了有效途径。

六、实验结论1. 噪声设计是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舒适度的有效手段。

2. 噪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包括吸音材料的选择、布局、安装等。

3. 实验结果表明,噪声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校园噪声测定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测定实验报告

校园噪声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校园噪声测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校园中不同区域的噪声水平,并分析造成噪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实验设备:音频分析仪、测量微机、声音测量仪器、录音设备等。

实验步骤:1. 在校园内选择不同区域进行噪声测定,包括交通道路、教室、食堂、图书馆等。

2. 使用音频分析仪等仪器进行噪声测量,并记录测得的噪声水平。

3. 针对不同区域的噪声情况,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

4.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保证测量设备的准确性,避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及分析:首先,我们在校园交通道路进行了噪声测定。

在早晨高峰时段,交通道路附近的噪声达到了80-90分贝的水平。

这种高峰噪声可能是由汽车、摩托车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动机噪声以及车辆行驶时摩擦所产生的。

此外,周围建筑物的反射和道路上的行人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噪声。

其次,我们进行了教室内的噪声测定。

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室内的噪声水平约为60-70分贝。

这种噪声可能由学生们的讨论、教师教授知识以及教室设备(如空调、电风扇等)的运转产生。

噪声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学生听课和教师讲课的效果。

再次,我们在食堂进行了噪声测定。

在用餐时段,食堂内的噪声水平达到了70-80分贝。

这种噪声可能是由于人员的聊天、器具的撞击、食堂设备(如抽油烟机、洗碗机等)的工作声音等产生。

高峰时段内食堂的噪声水平较高,可能会影响食堂的环境和用餐的舒适度。

最后,我们在图书馆进行了噪声测定。

在图书馆内,噪声水平维持在35-50分贝左右,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噪声水平较低。

图书馆内的噪声主要来自学生们的阅读声和餐饮区的咖啡机声。

控制措施:1. 对于交通道路附近的区域,可以增设隔音设施,如设置隔音窗户和隔音墙,以减少外界交通噪声对校园的影响。

2. 对于教室而言,可以采取一些减噪措施,如提供音频设备,提高讲话者的声音传播效果,减少教室设备的噪声等。

3. 对于食堂,可以采用隔音墙等措施来减少噪声的传播,并采取合理的布局设计,减少器具的撞击噪声。

室内噪声设计实验报告(3篇)

室内噪声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室内噪声产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2. 掌握室内噪声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措施;3. 通过实验,验证噪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4. 提高对室内声学环境的认识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室内噪声主要由以下因素产生:1. 传播噪声:室外噪声通过墙壁、门窗等传播进入室内;2. 结构噪声:室内建筑结构、管道等产生的噪声;3. 设备噪声: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4. 人为噪声:人员活动、谈话、音响等产生的噪声。

室内噪声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隔声:通过增加墙体、门窗等隔声材料,降低噪声传播;2. 吸声:通过增加吸声材料,吸收噪声能量,降低室内噪声;3. 消声:通过改变声源特性,降低噪声产生;4. 混响控制:通过调整室内空间布局、装饰材料等,控制室内混响时间。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声级计、分贝计、频谱分析仪、录音笔、电脑等;2. 实验材料:隔声板、吸声板、消声材料、装饰材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室内噪声测量:使用声级计、分贝计等设备,分别测量室内不同位置的噪声水平,记录数据;2. 室内噪声来源分析:根据噪声测量数据,分析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3. 室内噪声控制方案设计:根据噪声来源分析,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方案,包括隔声、吸声、消声、混响控制等措施;4. 实验验证:在实验室内模拟噪声环境,对设计的噪声控制方案进行验证;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噪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室内噪声测量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室内噪声主要来源于室外噪声、设备噪声和人为噪声;2. 室内噪声控制方案设计:针对不同噪声来源,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加隔声板、吸声板、消声材料等;3. 实验验证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噪声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室内噪声水平;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隔声措施能有效降低室外噪声传播;(2)吸声措施能有效降低室内设备噪声和人为噪声;(3)消声措施能有效降低室内噪声产生;(4)混响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室内噪声混响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室内降噪设计学院名称: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班级: 100221学号: 10022118 姓名:薛山评分:教师:2013年11月 28日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室内降噪设计一概述 (3)二设计原理、路线 (3)三室内声场环境数据 (3)四室内降噪设计与分析 (6)(一)声源分析与降噪设计 (6)(二)声场环境分析与降噪设计 (8)五金工实习降噪设计与管理建议 (11)六课程设计总结 (11)附参考文献 (11)一概述中国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学环境的变化同步伴随着当代现代化进程。

其中,教学场地的噪声控制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设计以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室内降噪设计为教学内容,通过实际场地的设计,能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噪声污染控制设计能力。

并将基础设计与工程中专项设计相结合,提出综合设计中的诸如:管理、运行等延伸性的有益建议。

本课程设计根据任务书要求,在参考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所室内平面布置图及背景数据等资料基础上,以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的降噪设计作为设计标的对象,根据金工实习情况,选取机器、窗户特定局部区域进行噪声数据定点监测目标,并记录相关分析指标(时间、室内区域、噪声源——机械运转、声级等指标)。

其次,以噪声控制最大化作为设计要求,进行主动声源的分析、隔声设置设计、吸声材料铺设设计,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金工实习时间段的噪声声压级。

最后,给出有益的金工实习管理建议。

任务书给定设计条件要求为:充分考虑通风、采光、通道畅通的条件下,结合给定资料进行设计,给定资料内容有:室内机器原始测量数据:车床(21台套)运行噪声声压级87~90dB,钻床(2台套)运行噪声声压级78~84dB;室内无人、无金工实习时,背景噪声声压级45dB,金工实习准备间隙时间的背景噪声声压级54~60dB;单台车床地面投影2×0.7m;纳米吸声涂料A的吸声系数100~1000Hz平均吸声系数为0.11~0.23,1000~6000Hz,平均吸声系数不小于0.31。

设计中其它参数则系通过资料检索与现场测量获取。

本课程设计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国家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课程设计区域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即1类功能区。

按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进行现场环境噪声测量。

设计噪声限值按1类标准控制,即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声级限值分别为55dB和45dB。

并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为依据进行室内噪声测量,另根据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要求的声场噪声声压级的变化量进行室内声场设计与建议依据。

二设计原理、路线根据“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室内降噪设计”任务书,在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室内降噪最大化的设计要求下,对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室内操作声场环境进行噪声数据测量。

设计主要路线为:检索资料、现场声场环境分析→金工实习场地室内噪声数据测量→对南昌航空大学金工实习场地进行室内降噪设计→综合分析并确定有效噪声控制设计方案→噪声控制设计、有益建议与总结。

三室内声场环境数据根据任务书的设计要求以及给定数据进行补充测量,测量天气条件为:室内外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72%,微风,多云,设计要求的数据全部记录如下:1.室内声场背景环境数据:说明:背景噪声指的是机器关闭时的金工实习场地室内噪声,测点为室内中心;窗台处、门处的声压级数据测量严格遵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室内面域28.9×20m。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设计5图1: 金工实习场地室内平面布置图2.噪声源运行以及相关噪声测量数据:3.定点测量数据:测量定点1(两台车床中线位置,周边16m2仅有此两台车床运行,转速300~1000rpm)测量定点2(室内空置场地,空置2米的半径圆范围区域,室内有不少于6台车床运行)说明:主要在室内南向空间。

四室内降噪设计与分析根据任务书与课程设计指导书进行室内降噪设计,主要涵括声源分析与降噪设计、声场环境分析与降噪设计,具体如下:(一)声源分析与降噪设计根据金工实习场地噪声来源,确定机床开动运行时产生噪声,是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其次,人员讲解、提问是次要噪声来源。

根据任务书资料:车床(21台套)运行噪声声压级87~90dB,钻床(2台套)运行噪声声压级78~84dB;以及实地观测与分析,车床运行台套数均布运行6台套以上,室内声场稳定,单台车床常态运行噪声声压级实测值87~90dB,稳定值87dB,钻床同时运行时,对室内声场影响较低,设计中直接采用任务书提供数据资料:常态运行,单台噪声声压级84dB,掩蔽区(钻床台面下部)为78dB。

降噪设计认为:车床为主要噪声源,其设计主要位置为:水泥减振基础台、挡板、电机机罩。

钻床水泥减振基础台可以参见车床的相同设计。

根据图2所示,具体设计与说明如下:图2: 声源降噪设计——机床及设计方位示意图①水泥减振基础台车床等机床底座采用水泥减振基础台,有助于承接运行时的振动,把振动能直接消除于基础台,或向地面扩散,避免能量波的反向传导引发噪声的声能叠加,从而达到降噪目标。

水泥减振基础台采用混泥土分层设计,用料主要是普通水泥以及砂石,普通水泥为P.O 42.5,砂石细度60目,即可。

水泥:砂石=1:1.5进行减振层设计,其底层采用水泥:砂石=1:2.3~2.5进行底座层设计,上层采用水泥:砂石=1:1.2~1.5进行施工。

根据经验数据以及一般车床的常规设计,三层结构厚度比按照2:1:3~5设计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机床运行振动的影响,水泥减振基础台台高采用常规设计10~12cm,经查验,现场机床主要为普通车床,故设计中其余设计参数均采用常规设计即可,为:与地面倾斜角度65~90°,水泥减振基础台面积为2×0.7m。

②挡板车床等机床的挡板,主要设计依据为运行机床主要转轴的长度与机床的高度,机床的转轴是主要的噪声传导与辐射源,车床的主要转轴连接杆一般长度为30cm~50cm,见图2所示,挡板正对的主要转轴连接杆长度为50cm,故挡板长度为50cm以上,考虑到操作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挡板长度可以加长为60cm 。

挡板设置高度则依据操作人员的一般身高175cm 进行设置,及挡板设置时,高度为175cm 。

根据隔声构件临界频率公式:EDc B M c f c ρπ22556.02==分析计算,可知隔声构件密度极限值:()392222/246.11010340556.0003.02400556.0m kg E c D f c =⨯⎪⎭⎫ ⎝⎛⨯⨯=⋅⎪⎭⎫ ⎝⎛⨯⋅=ρ 式中,M 为构件的面密度,kg/m 2;B 为构件弯曲劲度,牛顿米;E 为构件的杨氏模量,采用结构钢常见参数上限均值1000Mpa ,即910N/m 2;D 为构件厚度,采用设计挡板常规厚度3mm ,即0.003m ; f c 为临界频率,采用金属材料,以结构钢材质下限值2400Hz 为设计值,进行分析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隔声构件材料密度应该小于1.246kg/m 3。

根据设计计算分析,挡板的材质不能采用金属,以区别与车床加工材质的固有频率,最大程度的起到隔声效果,从而降低噪声从一台机床到另一台机床的直达距离,降低不同机床操作者之间的噪声影响,达到降噪效果。

设计材料采用聚乙烯塑料挡板,根据金属材质固有频率的声波激发辐射特性,挡板作用设计厚度3~5mm.③ 电机机罩电机机罩是电机噪声源噪声向周围辐射的主要媒介,由于开设有通气孔,故电机机罩的 降噪设计主要通过采用特殊降噪材料进行设计,设计认为金属噪声频率主要集中在2400Hz 以上,故相应噪声阻隔或吸声降噪涉及频率集中于2400~20000Hz ,相应声辐射阻隔材料可采用金属/非金属复合结构材料,且材料表面材料的微颗粒结构具有一定的量子吸、隔声效果和作用。

限于技术水平与科研成果,电机机罩设计仅限于建议参考。

(二) 声场环境分析与降噪设计根据声场环境资料与测量数据,声场降噪设计主要是吸声材料的铺设以及门、窗台等人员流动和通风口等墙壁结构部位设计。

根据测量知道:机床之间的过道声压级达85dB ,门窗附近为82dB 左右,降噪设计主要为室内的吸声降噪、隔声间降噪、利用消声器降噪。

1.吸声降噪设计:纳米吸声涂料A 的吸声系数100~1000Hz ,平均吸声系数为0.11~0.23,1000~6000Hz ,平均吸声系数不小于0.31,室内面域S=28.9×20=578㎡。

其中a 表示声波在空气中每传播100m 衰减的分贝数, 可知在室内中隔声源所降低的分。

而f=2400Hz 大于 1000Hz 。

ΔLp=Lp1-Lp2=10lg(A2/A1) 又因为A=S α,ΔLp=10lg(0.54/0.1)=10*0.728=7.28dB 2.隔声降噪设计:隔声降噪主要在墙壁和门窗,操作室平均吸声系数为0.02,对室内进行吸声处理后平均吸声系数增至0.4,Rr2=S a2/(1-a2)=578*0.02/(1-0.02)=11.8m2NR=R-10lg(0.25+Sw/Rr2)=20dBRr2’=30-10lg(0.25+20/66.7)=33.7dB3.消声器降噪设计通气管道上可设单腔共振消声器,气流通气管道管径为150mm,机床频率一般在500Hz 倍频带上。

则流通面积S=0.00843m2,由Lp=10lg(1+2K2),Lr=15dB,求得K=4.0V=340*4*0.00843/(3.14*500)=0.124m,G=(2*3.14*500/340)2*0.124=10.245m。

所以共振腔长度为l=4*0.124/(3.14*0.06)=1.19m。

即共振腔与原管道同轴,内径为150mm,外径为400mm,可以选用2mm厚的钢板,孔径为0.5cm,开孔数为95个。

这样可以达到消声15dB的要求。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设计10 图3: 室内设计——等声级线图五金工实习降噪设计与管理建议1、在降噪工程设计时,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的吸声性能应稳定,防火,耐久,无毒,价格要适中,施工应方便,无二次污染,美观实用。

2、在声源降噪方面,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①车床等机床底座采用水泥减振基础台,与地面倾斜角度65~90°,水泥减振基础台面积为2×0.7m;②机床上边采用聚乙烯塑料挡板,根据金属材质固有频率的声波激发辐射特性,挡板作用设计厚度3~5mm;③设立机罩,相应噪声阻隔或吸声降噪涉及频率集中于2400~20000Hz,相应声辐射阻隔材料可采用金属/非金属复合结构材料,且材料表面材料的微颗粒结构具有一定的量子吸、隔声效果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