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合集下载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2.培养学生分析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案例,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在战争中的碰撞与融合,认识到文化在冲突中的传播与交融。
4.引导学生关注和平年代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冲击,以及不同文化在困境中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3.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如不同宗教文化的碰撞、战争对本土文化的影响等。
4.结合现实生活,讲解和平年代中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如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融、网络时代的文化传播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案例,探讨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关系。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战争与文化交流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次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战争与文化的关系,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文化在战争中的碰撞与融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水平。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战争背景下的文化交流案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复杂关系,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对战争与文化交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4.利用小组合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
13 第五单元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 课 的碰撞和交流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化的 破坏。 2.认识两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国家间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难点 认识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
——节选自1943年中、 美、英《开罗宣言》
英军搬离苏伊士运河后,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
纳赛尔举手欢呼
祝国家独立
3、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时间
20世纪40 年代末至 50年代
20世纪 50—60年 代末
20世纪 60—90年 代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
亚洲 印度、巴基斯坦和众多东南亚国家获得独立
义等 。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
脱党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民族民主运动。
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
(3)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改变了以往主要停留在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或民族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局面。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3)二战再次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 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 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编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摘编自余建华《本世纪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的背景与特征》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内容分析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是多元的,它在破坏人类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第3课,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

本课主要讲述了现代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了解现代战争对文化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与前两课的关系,从战争影响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选考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外历史纲要有了整体的学习,对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等已有初步的认知,因此对本课所学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由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高一时只是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且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概念等较多,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直观形式,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2.通过地图、时间轴等形式,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结合史实与表格,了解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通过材料,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3.引导学生依托史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广度和深度分析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之间的关系。

4.了解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艰苦斗争,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
欧洲西亚北非版图变动 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次大战与文化反思
“试思数年以前,谁敢说十九世纪初期轰轰 烈烈的神圣三角同盟俄、普、奥三尊大佛,竟 会在十几个月内,同时哗喇声,倒到贴地。谁 敢说瑞士、荷兰等处乡下地方,同时有几十个 大大小小的君主,在那里做亡命客,吃尽当光, 形影相吊。谁敢说九十年前从荷兰分出来的比 利时,四十年前从土耳其分出来的塞尔维亚, 竟成了两个泱泱大国,在欧洲国际上占一重要 地位,谁敢说那老英、老法、老德这些阔老倌, 也一个个像我们一般叫起穷来,靠着重利借债 过日子。谁又敢说那如火如荼的欧洲各国,他 那很舒服过活的人民,竟会有一日要煤没煤, 要米没米,家家户户开门七件事都要皱起眉头 来。以上所说,不过就我偶然想到几件荤荤大 端随手拈出,然而已经件件都足惊心动魄!”
【问题探究】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政治 文化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动力 是什么?
民族主义文化勃兴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民族运动: 对外反对外来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 民主运动: 对内反对专制独裁 争取政治民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 殖民争夺
背景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序幕 萨拉热窝事件
第 一 次 世 界 大 战 与 过程 1914——1918年 民 族 民 主 意 识 觉 醒 结果 协约国战败同盟国
材料1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
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
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增进并奖励

他 不 政 制
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
材料2 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
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
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共29张PPT)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练习巩固
2.16世纪以前的欧洲,当你问:“你是什么
人?”,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家族的。”;16
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天主徒”或“我是
新教徒”。18世纪后,得到的回答是“我是某国
中世纪的火刑柱
思想:垄断人们的意识形态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领域 必要性
可能性
经济 政治
最大的封建主 教权高于王权,腐败
文化 禁锢思想
导火线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讨论:15-16C 转型下的欧洲
例2材料1 “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 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中学西渐
同时传教士又把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带到欧 洲,为启蒙运动提供支持,形成中学西渐。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例4材料1 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 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 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 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兜售赎罪券
经济:欧洲最大封建主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材料2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 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 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问2:据材料可知,教皇与国 王的权力如何?
卡诺莎之辱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共38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共38张ppt)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 地域文化的演变
古代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 西方文化的扩张
近代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现代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 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 碰撞提供了契机。
【课程标准】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识战争 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亦称中南尼半加岛拉或瓜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 西方拉濒便美记印忆度墨式洋西命,哥名因。位广于义印上度的-中印国度之支间那,包而括被越近南代、欧老洲挝人、 柬埔寨以及缅甸、泰国,还有马来西亚的西部地区和新 加坡、马六甲等地。19世纪中叶,这个地区除泰国保 持独立外,其他地区被法国或者英国统治。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2、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1)欧洲: 在民族自决原则基础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阅读教材,自主归纳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美
国家 中国 越南 印度 埃及 尼加拉瓜 墨西哥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②亚洲:在十月革命的感召下,亚洲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 斗争。
•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 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4、在帮宗主国作战过程中,殖民地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所注定的应当 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指导殖民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 争的武器。
5、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一)背景
一战后摧毁的 四大帝国
德意志帝 国
墨西哥
民主改革
代表人物、领导力量
共产党
胡志明 甘地、尼赫鲁
凯末尔 扎格鲁尔 克里姆 共产党 智利左派 桑地诺 卡德纳斯
红框之内 抄 红字划线 部分抄
红框之内 抄 红字划线 部分抄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 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独立要求。
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加夫列尔·博里奇,现任智利 共和国总统。2021年12月19 日,加夫列尔·博里奇赢得总 统大选。从街头运动的学生 领袖,到冉冉升起的政坛明 星,博里奇只用了10年时间。 2011年他还是法学院大四学 生时,智利爆发了一场席卷 全国的学生运动。成千上万 名学生在萧瑟寒冬走上街头, 要求政府为所有人提供免费、 优质的教育。作为这场运动 的领袖之一,博里奇没有完 成学位,却由此进入政坛, 成为国会议员。
俄罗斯帝国
奥匈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
一战后欧洲版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一是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等。二是波兰重新建国。三是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复习与练习1什么叫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概念:在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大背景下,16世纪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强力响应、个别国家君主支持的对封建天主教会展开猛烈冲击并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涌现出反映资产阶级的基督教新教派的宗教变革运动。

2宗教改革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它为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宗教改革背景(原因)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了一切(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

教会的独裁和腐败引起各国人民普遍不满。

经济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天主教会和神学。

根本原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后,人文主义思想也使天主教徒受到很大影响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引发宗教改革。

直接原因4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创立新教会,不受罗马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牧师取代神父,仪式从简,建立“廉价教会”。

影响:(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2)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3)出现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4)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5)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推动欧洲向近代迈进。

5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影响结果:(1)创立新教加尔文教,使新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建立民主教会,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2)创办了日内瓦学院,影响遍及欧洲各国;影响:(1)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思形态方面的依据。

(2)加尔文创立了独到的宗教理论,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6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神学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7你怎样理解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路德的主张体现了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神学束缚、打破天主教会精神独裁,争取精神自由和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ppt课件

厂;③思想上:经过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
洗礼;④科技上:牛顿力学创立,自然科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有 何社会影响? 提示:(1)变化:垄断组织(大企业)出现。
(2)影响:①推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科技创新;②垄断资本家
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③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加紧对外
文件传输 、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2.功能:提供_________
3.影响:
(1)积极。 信息化社会 开始出现。 ①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___________ 经济全球化 的步伐。 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___________ ③提高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④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乐趣。 社会交往方式 也发生着改变。 ⑤人们的_____________
泛应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不能忽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
主题
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
【探究讨论】 材料 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能在核战争爆发时保障军队内 部的通讯联络建立了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实验性分组交换 网络——阿帕网。到1974年4月,阿帕网扩大到包括15个节点并 管理23个大学工作站的规模。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 立了一个名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取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
使社会形态发生转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3)科技进
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人类社会
精神文明的发展。
主题
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材料二
垄断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
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 纪初形成起来的。 材料三 人人开发能源、人人控制能源、人人享有能源、人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PPT课件

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三:
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增加了社会财富, 丰富了人们生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19世纪巴黎路灯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二页。
25
20世纪初的纽约街头
回归课本
意义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垄断组织形成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爱迪生的发明:
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车
电梯
留声机
蓄电池
打字机
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Pi)、水泥
-
23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二页。
问题探究
探究4:请结合课(Ke)本和材料分析,电 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 影响?
-
24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二页。
材料一: 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感应现象
-
18
第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Yan)制成发电机
-
19
第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电动 机 (Dong)
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
20
第二十页,共四十二页。
蒸汽机和发(Fa)电机发(Fa)明过程有何异同?
蒸汽机
发电机
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 同
-
28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二页。
发明人莫奇来和爱克特 世界第一(Yi)台计算机ENIAC
-
29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二页。
问题探究
探究5:信息(Xi)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为我 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案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最后一课。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进而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建提供契机。

本课设置三个子目: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原有初中学习和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对一战、二战后殖民体系史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对战争与文化的深层关系不是很清晰。

尤其战争在客观上对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建提供契机认识是不深刻的。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本课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认识一战传播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形成及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2.学生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出现,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3.学生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文化的新面貌,认识战争对文化的不同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型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五、教学实施路径本课设计如下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习任务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习任务三】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学习任务四】请联系社会现实,分析历史经验教训,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因此,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它文明共存。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订版)》教师讲述: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普遍文明的一统天下,而是一个不同文明集团共存的世界。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22张ppt)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③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1.背景
一战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俄罗斯帝国、奥匈帝 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
非洲的埃及,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摩洛哥里夫
人民起义
越南反法斗争
尼加拉瓜桑地 诺抗美斗争
埃及华夫 脱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不合作”运动
印尼反对荷兰 的民族大起义
智利左派及其他社会
3阶族、层阵影成线立联响合反政法府西斯民
①形成20阿世根纪廷共第产一党 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冲击了殖领民导工主人罢义工势力 ③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提出法的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 了•远一离战我和们十的月土革地命上后人,民这的一独原立则意在识国际···上···得过到去广几泛年传里播,并一获切得都一变定了的。承不认论。是人还是 思•想二,战就后连,亚随洲着本民身族都解变放了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 程确•》《认联。合国宪章—》—是转第引一自个[美正]斯式塔规夫定里阿民诺族斯自著决,原王红则生的等国译际《条全约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
概念阐释
1.民族民主意识: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思想意识。
2.民族民主运动: (1)民族运动:
指对外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2)民主运动:

历史必修三第13课

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 宗教改革运动(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
一,背景 二,宗教改革 马丁. 德国16 16世纪 1.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德国16世纪 2.加尔文宗教改革 瑞士16C 2.加尔文宗教改革 瑞士16C 先定论(核心); );信仰得救 先定论(核心);信仰得救 1)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 2)实践活动:出版《基督教原理》,创立加尔文教, 实践活动:出版《基督教原理》 创立加尔文教, 办日内瓦学院, 办日内瓦学院,培养传教士 3)影响 为资C发财致富作辩护, 为资C发财致富作辩护,广泛传播 为以后的资C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为以后的资C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新 教
天主教
欧洲宗教改革: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欧洲宗教改革: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
),法国宗 加尔文 (1509—1564),法国宗 ), 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 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 法国称"胡格诺派" 创始人. 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36 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年出版《基督教原理》.该书对新教 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 教义作了系统的阐述,是一部影响很 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加尔文提出" 大的新教百科全书. 加尔文提出"先 定论" 定论",认为人是否得救皆由上帝事 先决定,与本人努力无关 与本人努力无关; 先决定 与本人努力无关;上帝的选民 注定能得救,上帝的 弃民一定要遭殃. 注定能得救 上帝的 弃民一定要遭殃. 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 他主张允许经营致富,借贷取利;反 对教阶制,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 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建立 对教阶制 主张民主选举教职人员 建立 民主的廉俭教会 廉俭教会, 民主的廉俭教会,适应了新兴资产阶 级激进派的要求. 级激进派的要求.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13课

历史必修三岳麓版第13课
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 4、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5、开始标志:马丁· 路德发布《关于赎罪劵的功效》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1)、内容
罗马教会 A、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马丁· 路德 因信称义 (信仰上帝) 教徒 上帝
性质:在宗教外衣掩饰下
本课小结
天主教阻碍 欧洲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提 供思想武器
宗 教 改 革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加尔文 “先定论”
新教摆脱了 罗马教廷的 控制,推动 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合作探究: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
阅读材料:
——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 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 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 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 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 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 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 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
原因: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政治 上四分五裂,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阻碍社会 经济发展,国家的分裂、落后,使得教会剥削 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的矛盾异常尖锐。同时, 没有强大的王权,反倒有利于各种反教会思想 的存在。
据这一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路德与加尔 文改革有何异同?
相同:《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依 据,主张“因信称义” 不同: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废除天主教 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 鼓励经 商致富,从政等,更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 要。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2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共22张ppt)
材料二 一路辗转,士兵们到达 了营地。休整后,上尉阿玛·辛 格将士兵们集合起来训话,他说: “许多世纪以来你们一直是伟大 武士之后代,德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比不上印度历史悠久……这是 我们印度人第一次有幸在欧洲土 地上同欧洲人作战,你们必须忍 辱负重,因为你们的表现与印度 的荣誉息息相关”。
材料三 硝烟弥漫在灰暗的天空 里,拉卢快步前进却被一块石 头绊倒,滚进一个炮弹坑里。 他听见不远处有人向他低声呼 救。他怕赶不上队伍,拉起那 个人就跑,一路跑进了掩蔽部。 他放下背上的伤兵,却发现满 脸是血的这军官竟是白天见过 的、穿着讲究外套的欧文上尉!
材料四 天微微亮,战斗又开 始了。拉卢一出掩蔽部就目睹 了一架德国飞机被击落爆炸的 惨烈场面。他吓得打了个寒战, 充满同情地说:“那被击落的 德国飞行员也是妈妈的儿呀!”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印) 安纳德《黑水洋彼岸》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材料 帝国主义战争也帮助了非洲人民打开了眼界,对于解放思 想有很大作用。从战场上幸存回国的非洲人中有不少后来成为革命 思想的传播者、反帝斗争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次大战使非洲 人民既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凶残面目,又看到了它们虚弱的表现。目 睹了帝国主义遭受失败,后又退出非洲的狼狈情景,使非洲人民进 一步懂得帝国主义不是不可战胜的。在战争中,他们“学会了使用 武器的本领”,增加了赶走殖民主义者,争取民族独立的勇气和信 心。参加战争的一些非洲人开始同宗主国具有革命思想的士兵和工 人取得了联系,他们回国时带来了别的国家革命运动日益高涨、特 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鼓舞了非洲人民的斗志。
(1)一战前 (2)第一次世界大战
(3)战争后期
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 独立愿望和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
探究2:请结合课本和图片、材料 分析,蒸汽机的改进给人类社会 带来什么变化?
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改变?
工厂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
材料: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 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 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 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 和威尔士,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 蒸汽机的使用,英国到处建起大工厂. 1820年 法国蒸汽机只有39台,1869年 猛增到 32000台.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 17 世纪末,英国取得 1.政治: 胜利。 工场手工业 随着 的发展使机器应用 2.经济: 及其生产成为可能。 科学技术 为生产提供许多发明和 3. 技术: 发现
早期使用蒸汽机的煤矿
第二次
第三次
影 响
①帝国主义对中 ①初期中国与之失 国进行资本输出, 之交臂。 掀起瓜分狂潮, (原因:恶劣的国 八国联军侵华, 际环境;“左” 中国完全沦为半 倾错误的干扰) 殖民地半封建社 ②改革开放后,中 会; ②民族资本主义 国积极追赶第三次 工业革命潮流,取 艰难发展; ③中国救亡图存 得一系列成果。 运动高涨(戊戌 ③推动了经济发展, 变法、义和团运 提高了综合国力 动、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等)
增加了社会财富, 丰富了人们生活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9世纪巴黎路灯 20世纪初的纽约街头
意义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
垄断组织形成
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丰富多彩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背景: 美国出于 “冷战” 的需 要 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正处于冷战 时期,美国担心苏联的人造卫星破 坏其军事通信系统,加紧了对信息 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为了选择做灯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共对 1600种不同的材料进行试验,仅植物类的炭化 试验就达6000多次。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200 多本,共计40000余页,先后经过3年的时间。 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甚至在1871年圣 诞节他结婚的那一天,竟因工作忘记了新娘子 ,让妻子在洞房中空等了一夜。最后发明了白 热电灯——竹丝电灯。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 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 ,步履坚实,用心维艰,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 力与心力。爱迪生被视为当代最多发明物的人 ,拥有1093项专利在他名下。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分析比较】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
动力(能源) 信息传播方式 马车
时代”
时期 工业革命前 人力、畜力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蒸汽机
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蒸汽机车、轮船
电话、飞机、汽车 互联网
问题探究
探究6: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次科 技的进步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共 同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
“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 事情。”
爱迪生的发明:
电灯 电报 电话 电车 电梯 留声机 蓄电池 打字机 甚至与电力无关的橡皮、水泥
问题探究
探究4:请结合课本和材料分析, 电力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 什么影响?
材料一: 发电机的发明及其他电气技术的应用,使机器的使用 更加普遍,更多的工业部门涌现出来,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 工业的迅速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电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气时代”。 材料二: 工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 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 垄断组织的形成。 材料三:
世界贸易图
世界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意义 机器大工业 1.从工场手工业转变为_____,进入 蒸汽时代 _____ 城市 工业国家 2.形成许多工业___和_____。 交通运输工具 世界 日益 3._______发生彻底变化, 成为一个整体。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电动机
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蒸汽机和发电机发明过程有何异同?
蒸汽机 同 发电机 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 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 主要是在英国一国 且由瓦特一人完成 异 主要在早期蒸汽机的 基础上改良而成 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 的共同努力完成 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 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 结合)
发明人莫奇来和爱克特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问题探究
探究5: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今天是七月初七,终 于又可以见织女啦~真 不容易啊~
带来了社会交往方式和生活一族
带来了工作方式的变化
学校计算机教室
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化
万能蒸汽机
问题探究 探究1:早期蒸汽机主要用于哪方面?
促使瓦特改良蒸汽机的直接原因是什 么?早期蒸汽机只能用于矿井排水
工业革命开始后,社会生产对于动力的需求
过程
1、18世纪初纽可门蒸汽机
2、18世纪60年代瓦特的单动式蒸汽机
3、18世纪80年代瓦特的联动式蒸汽机 ——“万能蒸汽机”(可适应不同工厂需要)
电气配线 西班牙
金属部件 比利时
下垂机头 英国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加、散热器 奥地利 发电机
襟翼滑架
德国
法国
别人都叫我“黑客”, 但我长的可不一定黑 哦。
病毒及网络安全问题
对青少年会产生不良影响
意义
信息经济 __ __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的步伐。 学习、生活、工作方式 发生了改变 人们____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使世界形势发生变化; 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环境问题、网络问题等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要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
①英发动鸦片 战争,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半 封社会,被迫 纳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②瓦解中国自 然经济,近代 工业产生(洋 务、民资企业 等 ); ③萌发向西方 学习的新思潮
社会和国家面貌发生了什么改变?
形成许多工业城市和工业国家
“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1807年,这艘汽船在内河试航成功,揭开了 水上交通运输工具的新篇章。航行时蒸汽机推动 船两侧的明轮,所以这种船就被称为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 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 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火车的发明,使 陆上交通工具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用煤作燃料的蒸汽机是否能完全满足工业发展的 需要呢?它有没有弊端? 19世纪的欧洲
陈列在英国伦敦科 学博物馆内的瓦特制 成的第一台蒸汽机
体积过于庞大,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雾都伦敦
伦敦大烟雾。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 每当春秋之交,这里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像是披上一 层神秘的面纱。据统计,伦敦的雾天,每年可高达七 八十次,平均5天之中就有一个“雾日”。每当大雾 降临,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 危害人们的健康,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1952年12月 4日,伦敦城发生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烟雾” 事件:连续的浓雾将近一周不散,工厂和住户排出的 烟尘和气体大量在低空聚积,整个城市为浓雾所笼罩, 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期间,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病而 死亡;雾散以后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这就是震惊 世界的“雾都劫难”。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条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发现了电 磁感应现象。 过程: 1.发电机 和 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使电力成为新 的能源 2.长距离的 输变电技术 日趋成熟;
法拉第(1791—1867)
出生在英国一个铁匠的贫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困家庭,只上过两年小学, 14 实验示意图 岁当装订书籍的学徒。在七年 的学徒期间,利用订书的空闲 时间,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 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的书籍。 后来,他毛遂自荐,在22岁时 当了大化学家戴维的实验助手。 1831年,法拉第经过7年反复 试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经典力学
物理学
近 代 以 来 世 界 科 学 的 发 展 历 程
相对论 现代物理学 量子论
科学 理论 生物学
达尔文进化论
蒸汽技术 科技 成果 电气技术 信息技术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美国出生:1955.10 学历:哈佛大二 供职机构:微软 职务: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 师 资产:900亿美元,占了微软的21% 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 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 内的领导者。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 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0人。
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
互联网的诞生
1946 年,美国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1) ________ 现代信息技术 奠定了_______________ 的基础。 (2)诞生标志: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 互联网 的产生。 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________ (3)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 全球信息网(WWW ) 为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