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问题详解)
2023年高考生物精讲精析:专题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案,附分析)
1. 人体神经调整的构造根底和调整过程(Ⅱ)。
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 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热点题型一神经元和反射弧例 1、〔2023 天津卷,1〕以下关于人体神经调整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构造根底是反射弧C .不存在信息传递 【答案】AB. 不受激素影响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变式探究】以以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构造示意图,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 .敲击Ⅱ处,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属于反射B .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刺激 反响 部位左后肢右后肢C .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 .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受大脑皮层的把握 【答案】C【提分秘籍】(1) 反射正常进展的两点提示①完整的反射弧: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展的活动,假设反射弧构造不完整,进展人为刺激,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射。
②需要适宜的刺激:反射的进展需要适宜的刺激,假设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展。
(2) 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经典反射弧①两个反射弧都包括五局部根本构造;②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构造;③两者中枢都在脊髓,属低级中枢,都受高级中枢调控;④缩手反射由 3 个神经元组成反射弧,内有2 个突触构造,而膝跳反射只有2 个神经元,反射弧内有 1 个突触构造;⑤最简洁的反射弧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举一反三】在用脊蛙(去除脑保存脊髓的蛙)进展反射弧分析的试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局部构造,观看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响,结果如下表: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 右后肢 左后肢 右后肢 收缩 收缩 不收缩 不收缩 左后肢 右后肢 左后肢 右后肢 收缩收缩不收缩收缩上述结果说明,反射弧被破坏的局部可能是( )A.感受器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答案】C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效应器热点题型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例2、如以下图,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解析】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及解析】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2. 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眨眼可以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及反射类型分别是A.脑,简单反射B.脊髓,复杂反射C.反射弧,简单反射D.反射弧,复杂反射3.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 、Ⅱ 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手被针刺到会感到痛,属于反射B.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不需要耗能C.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D.Ⅰ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4. 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5.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
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刺激Ⅰ 处,则Ⅰ 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B.用电刺激Ⅱ 处,则皮肤、肌肉都能产生兴奋C.剪断Ⅰ 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 Ⅱ →肌肉6.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________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由突触后膜释放________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7. 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下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乙处的Na +浓度比甲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 mVC.图2中若在① 处给予刺激(② 处未处理),电流计的指针就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2中若在③ 处给予适宜刺激,② 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8. 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一、选择题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答案:C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析:若题中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为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答案:C3.(密码原创)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
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将弯向受刺激的腿进行搔拔。
此现象说明…()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C.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弯曲搔拔解析:A项,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发生。
B项,刺激夹子夹住的一侧,只有此腿的感受器受到刺激。
C项,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腿。
D项,脊蛙已经去除了脑。
答案:C4.下图中①~④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①是细胞体膜,④是突触小体膜。
高考生物专题《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真题练习含答案1.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①大脑皮层H区②大脑皮层S区③大脑皮层V区④大脑皮层W区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D解析:要专心听听力试题,需要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参与;要语言表达时,需要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参与;要专心做题时,需要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参与;思考后需要写下答案,需要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的参与。
2.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和“屏气”,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这两个生理活动的进行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调节排尿和呼吸的低级中枢分别在脊髓和下丘脑C.控制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有利于尿液的排出D.“憋尿”和“屏气”时都会发生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换答案:B解析:“憋尿”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屏气”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脑干,但同时都会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A正确,B错误;控制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缩小,从而促进膀胱排尿,C正确;憋尿的过程中涉及神经调节,屏气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刺激到呼吸中枢,加快呼吸,也存在神经调节,在神经调节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换,D正确。
3.下列事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答案:D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A错误;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说明大脑的高级功能,B错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与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有关,C错误;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答案:B解析: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大脑。
2019届高考生物总复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试题(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膝跳反射中的效应器。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刺激A处可引起屈肌收缩,但兴奋的传导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称为反射。
【答案】 B
2.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
B.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解析】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痛觉感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
题图中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反射弧为a→b→c→d→e,痛觉在大脑皮层(甲处)形成,而不是脊髓(乙处)。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化
学递质能引起乙的兴奋或抑制。
【答案】 B
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应激性C.适应性D.反射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沸水烫手,手立即缩回B.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C.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D.强光刺激,眼瞬间闭合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脊髓D.脊髓、大脑皮层4.你拿第一枝玫瑰时,被刺扎了一下,你会快速缩回手。
于是你拿第二枝玫瑰时会很小心,不被扎到。
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拿玫瑰时的现象,依次属于哪种反射()A.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7.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均有阻断作用,施加该药后,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药物应施加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B.该药物只能识别α受体,不能识别β受体C.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无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8.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也是正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部分膜的结构及功能的表述有误的是()A.叶绿体内膜——在光合作用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B.线粒体内膜——ATP合成酶使ADP和Pi形成ATPC.突触后膜——接受刺激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高尔基体膜——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10.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通过a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甘油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B.葡萄糖通过b运输方式进入人的红细胞C.Na+只能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细胞D.神经递质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二、综合题11.图甲是神经元模式图,图乙是脑的纵剖面图。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doc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一、选择题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2.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5.下图所示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6.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
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
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A.内负外正,向下B.内负外正,向上C.内正外负,向下D.内正外负,向上7.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把下列陈述中正确的填入括号内()①若在a点上剌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剌激,剌激a 点与肌肉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剌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③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
下列对于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B.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C.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D.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9.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内负外正”B.兴奋部位的电流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D.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双向传导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11.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1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2020高考生物复习 课后作业本27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解析)
2020高考生物复习课后作业本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C.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D.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2.甘氨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以甘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甘氨酸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过程②表示甘氨酸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C.过程③表示摄取、回收甘氨酸,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动作电位绝对值增大,从而产生中枢抑制效应3.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B.有体温调节中枢C.有渴觉中枢D.能分泌抗利尿激素4.下列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的效果可能不同B.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经扩散通过突触前膜C.释放过程伴随着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发膜电位变化5.下列生理活动在突触小体不能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6.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则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C.感受器就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传出神经末梢,它们都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D.K+外流,Na+内流,导致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局部电流,是兴奋产生的生理基础7.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8.GABA(γ氨基丁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可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从而抑制神经元兴奋。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习要求基本要求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发展要求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训练(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A.灰质B.白质C.神经元D.反射弧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D.效应器只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4.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
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A.③①⑥②④⑤B.③①⑥④②⑤C.③①④⑥②⑤D.③⑥④①②⑤5.某人因受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开。
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损,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能力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7.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8.神经冲动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膜电位变化产生的()A.电荷B.局部电场C.局部电流D.电势9.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项错误。
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项正确。
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项错误。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相同,反射是功能,反射弧是结构,D项错误。
答案:B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A.丙酮酸氧化分解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B3.(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项正确。
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项错误。
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髓中,C项正确。
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项正确。
答案:B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B.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基础是反射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7.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一定年龄后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
该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9.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高考生物复习夯基提能专题练习及解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高考生物复习夯基提能专题练习及解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部分【夯实基础】1.(2019·海南卷,15)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2.(2022·江苏南通调研改编)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感到体表某区域疼痛,这种现象是牵涉痛。
如图为一种牵涉痛产生机制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组成完整反射弧B.痛觉是在脊髓中形成的C.牵涉痛产生过程中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之间双向传递D.神经元兴奋时,其膜内电位变化为由负变正3.(2022·辽宁沈阳二中调研)手指被针刺时,人会快速抬手避开,并有刺疼感,如图为该反射弧示意图,数字①~①表示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部位①被针刺时,刺疼感先于抬手动作发生B.若有刺疼感却无抬手避险动作发生,则一定是①处受损C.①处箭头所指的神经元,可接受和释放神经递质D.若刺激①处,也会发生抬手动作并产生疼痛感4.(2021·全国乙卷,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5.(2018·江苏卷,11)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6.(2022·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检)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高中生物《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步练习※典题例析规律总结※【例】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一致。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会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
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其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答案】【例】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来完成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导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由于突触间的传导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之间的传导是单方向的,即兴奋只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方向传递。
【答案】【例】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激素增高→促进有氧呼吸.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促进无氧呼吸【解析】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的现象,这是由于供氧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听到“加油”声后,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促进有氧呼吸。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练习(含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训练24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
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电极与细胞膜外侧相连,则开始时两极间的电位差为零;施加一有效刺激后,电位曲线会先后形成两个相反的波峰,所以答案选D。
答案:D2.2014·盐城二调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解析:突触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上一神经元经突触传递到下一神经元,A、B正确,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D正确。
答案:C3.2014·青岛一模如图表示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曲线,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解析: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形成的,如果Na+通道被部分阻断,则Na+内流会受到影响,最终出现图中处理后的电位变化(比正常的动作电位低)。
答案:A4.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答案:B5.如图为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可表示静息电位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C.图乙中的刺激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两个图中测量仪器中接头所放的位置。
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 系统的调节典型习题(附答案)
(1)图中B、C表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 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_____。 (2)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CO2浓 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b的来源有__________,b的 去向有_______________。
A.静息状态时甲图中④处上侧是正电位,下侧是负电位 B.图甲中结构②都分布在突触小体中为③中物质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C.图甲D.图乙中的X所示为传入神经元,其右侧结构d可以产生感觉
10.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 B.切断d,刺激b,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C.兴奋在结构c(神经细胞间)和结构b处传导的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1.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 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 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总分:
________________
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测试(精题全析)(新人教版解读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2、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3、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4、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5、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6、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7、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8、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9、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10、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 )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 )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 )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外离子变化。
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A.K+、Na+ B.H+、K+C.Na+、K+ D.Na+、H+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外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则膜外与膜电流方向为 ( )A.膜外b→a;膜a→b B.膜外b→a;膜b→aC.膜外a→b;膜a→b D.膜外a→b;膜b→a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能力提升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负外正→正外负→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0. 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 ( )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 ( ) 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12.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1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14.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
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______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中。
(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______(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
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________(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图中甲所示为测量神经纤维膜外电位的装置,乙所示为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请回答:(1)图甲中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电位。
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_____电位。
(2)当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_______性发生变化,钠离子大量流向膜_____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段。
个性拓展16.为研究兴奋的传导,科学家先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据此回答问题:实验一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如图一)。
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图一①);当刺激a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从图一②~⑥的连续变化。
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
实验二以枪乌贼的巨轴突为测试对象,将一电极插入轴突膜,另一电极置于膜外,电表指针发生偏转,如图二中的A图。
给予刺激后,电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情况如图二中的B图和C图。
(1)实验一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请用实验二的结论解释图一③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二的方法测量图一④中c点的膜电位,将会出现图二中________图所示的结果(用字母表示)。
答案部分1. 答案 D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只有D项符合该概念。
2. 答案 A解析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
神经中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
3. 答案 A解析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
但反射的发生除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外,还需一定强度的刺激。
4. 答案 B解析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末梢特化而成,其功能是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传导)。
不同的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且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5. 答案 C解析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
6. 答案 A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流造成的,故Ⅱ代表Na+。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故Ⅰ代表K+。
7. 答案 A解析受刺激后,刺激部位电荷为外负正,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膜外电流为b→a,膜电流为a→b。
8. 答案 C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9. 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所以图中伸肌肌群既有感受刺激的感受器,又有产生运动的效应器;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b外的神经节中;Ⅰ为传入神经,当a感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其变化是由外正负变为外负正,但恢复静息时,又变为外正负;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完成必须反射弧完整,Ⅱ处受到刺激,是神经产生的兴奋直接引起肌肉收缩,应该属于一种应激,不是反射。
10. 答案 C解析C点刺激传至B点时,该点膜外为负电位,A点未兴奋,仍为正电位,此时电流方向即由A→B,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B点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局部电流向A处传导,传至A处时膜外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11. 答案 D解析根据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可知,细胞受刺激后,膜外的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由于膜外的Na+浓度远远高于细胞,此过程是一个协助扩散的过程。
Na+带正电荷,进入细胞,改变了局部的电荷数量比,使膜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当降低S中的Na+浓度时,再受刺激,由于膜外Na+浓度变小,进入细胞的Na+数量就少了,外电位差就会减小,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膜K+外流造成的,因而不受影响。
12. 答案 A解析丁区域发生K+外流或Na+流,不能同时发生K+外流和Na+流。
13. 答案 C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B项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故C项错误,D项正确。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故A项正确。
14. 答案(1)皮肤脊髓(2)能不能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解析(1)青蛙的大脑已被破坏,刺激后出现的后肢收缩活动属于脊髓反射,因此中枢位于脊髓;实验中后肢保留了皮肤,因此感受器应位于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构或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题中将传出神经切断,反射弧结构失去完整性,再刺激引起效应器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15. 答案(1)a 静息 c 动作(2)通透 b解析由图示可知,A装置测的是静息电位,B装置测的是动作电位。
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急剧变化,Na+的流入量增加,形成动作电位。
16. 答案(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2)b点膜电位为正外负,c点膜电位为负外正,b点和c点膜外存在电位差,电流由c流向b (3)A解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为负电位,当受到外界刺激时,由于Na+流,膜电位发生逆转,膜外为负电位,膜为正电位,因此电流方向由c→b,指针向左偏转。
(3)在图一④中c点电位仍为静息电位,因此应是图二中A图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