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解放学说的三层逻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解放学说的三层逻辑为了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群众与人民两个不同内涵的概念,形成一条群众与人民概念的逻辑理路,具体体现为:在政治解放的探索中展开对现实的人(逻辑起点)的本质的具体追寻,在社会解放的分析中提出“自由人联合体”(逻辑中介)的未来设想,在个体解放的考察中提出依靠无产阶级(逻辑终点)的基本思想,从整体上建构起严密的人的解放学说的逻辑结构,再现出群众与人民概念的不同内涵。群众与人民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同一逻辑理路中衍生出来的不同概念。群众概念范畴较大,涵盖较广,无具体而明确指向;人民概念是群众不可或缺的内在构成要素,具有明显指向,是动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是推动革命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世界解放的学说,为了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现实的人,提出群众与人民两个不同内涵且高度抽象的概念。为此,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解放学说,在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群众与人民概念演进逻辑的前提下,可以全面地展现出群众与人民两个不同概念的逻辑界限。

一、在探索人的政治解放中揭开了群众与人民概念的逻辑起点

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1]244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思想理论,始终“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都

有其自身的逻辑演进过程。由于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对事物逻辑进路的分析,应该“从这些矛盾的本来意义上来把握矛盾。但是,这种理解不在于到处去重新辨认逻辑概念的规定……,而在于把握特有对象的特有逻辑。”[2]114这是说,准确把握群众与人民概念二者之间的逻辑界限,必须建立在对二者逻辑理路特别是“特有逻辑”的考察上。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他们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消灭资产阶级,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得到解放。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先驱文件《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向每一个人发出通过政治解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3]53的时代强音。但由于“政治解放本身并不就是人的解放”[2]180,且“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4]310因此,人的解放就必然涵盖着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个体解放三个向度。换句话说,实现人的政治解放不等同实现个体解放,还需要实现社会解放,而这恰恰又需要实现个体解放,三个向度的解放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解放学说的内在逻辑。这一逻辑的生成路径,就是沿着经由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再到个体解放的进路次第展开的,这就是我们在人的解放学说视域中准确把握群众与人民概念必须要遵循的“特有逻辑”。

怎么实现人的政治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围绕着人的解放目标,把人当作自然界的一个种,在具体探寻人的本质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就揭开了群众与人民概念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5]56这即是说,“人

的类特性”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即是人的性质(本质)。马克思又认为,“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一种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而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5]56这样看来,劳动就是为了“维持肉体生存”的“生命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命”需要的活动。所以,劳动就是人的本质。但是,马克思又意识到,如果仅谈劳动或需要是人的本质,就必然割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会关系也就荡然无存。针对这一问题,马克思又指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501这一认识表明,马克思站在现实的人的立场上,在对社会关系的考察中产生了对人的本质上的新认识,走出了抽象的人的束缚,实现了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新飞跃。

必须意识到,上述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互相联系的,绝对不能孤立地来看待这三个论断。如果单讲其中的一个,就会使人走向抽象化,就无法抓住人与人之间因需要或劳动或交往而发生的联系,就无法真正理解人的本质的科学意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侧重于强调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同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是强调孤立的个人或者社会关系中不分彼此的所有人。不同的人与人之间所折射出来的联系与区别,就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本质,进而又构成了社会关系,彰显出社会关系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不具备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意义,社会关系根本无法生成。这一如马克思所言:“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7]42

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的论断是统一的整体,人的本质的终极彰显,体现人的政治解放意义上,必然在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人人平等,地位不分高低,人能够摆脱各种束缚,自由开展各类社会活动与交往,满足自己生命活动的一切需要,达到“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种关系回归于人自身。” [6]46当然,“回归于人自身”也是人的政治解放的集中体现,因为有了这种“回归”,人的本质得以彰显,人的政治解放也因此就得以实现。

概而言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探讨实现人的政治解放的路径中,立足于现实的人,沿着种的特质到人的类特质的逻辑理路,展开了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考察,在此基础上,又把人的政治解放与人的本质彰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悄然无息地在探索人的政治解放中揭开了群众与人民的逻辑起点,不仅为我们准确把握人的本质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还为我们从人的本质视角认识人的政治解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政治解放与人的本质彰显紧密结合起来的宝贵探索,为我们后续准确辨析群众与人民概念提供了最基本的逻辑遵循。

二、在探索人的社会解放中得出群众与人民概念的逻辑中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解放不仅仅只是政治向度的解放,还包括社会向度的解放,因为“正像战争以和平告终一样,政治剧必然要以宗教、私有财产和市民社会一切要素的恢复而告终。”[6]33换句话说,人的解放还涵盖着对社会制度与社会形态的否定。推翻这些旧的一切要素,建立起符合人的解放需求的新的社会制度要素,才能在实现政治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