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一、引言预算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财政收支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创新和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形成的,在国家不断推进行政改革的同时,预算管理制度得到了贯彻和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特点和优势、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体系构建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等环节,构建了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

1. 预算编制我国的预算编制是按年度制定的,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预算编制。

中央预算编制主要由财政部负责,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标准和程序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

预算编制的过程包括政府部门或单位对自身业务工作的需求、资源预算、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划方案、上级主管部门的指标等基础上编制预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经过审议和批准成为国家的预算。

2. 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指政府根据预算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国家预算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算资金的调配、使用和绩效评价等。

预算执行的主要职能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预算的严格执行。

3. 预算监督预算监督是指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等。

其中,财政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主要是指审计部门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以上三个环节构成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

1. 预算制度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在法律之上,预算法、财政法以及其他相关财政法律法规对预算管理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四、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1)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四原则:
• 受益范围原则 • 事权与财权相对称原则 • 效率原则 • 法律规范原则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四、分税制财政体制
(一)政府间的事权划分 2)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具体做法 : 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对具体项目的 处理也不完全一致,但所形成的基本格局大体相 同。如下: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三、政府间的收入划分
(一)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划分原则
属于中央政府的税收 • 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税收 • 有助于经济稳定的税收 • 税基分布不均匀的税收 • 税基流动性大的税收 • 易转嫁的税收 属于省(或州)政府的税收:以居住为依据的税收 。 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其特征是:基分布均匀、税基流动性小、不易转嫁。 属于各级政府的税收:受益税及收费对各级政府都适合。
一、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定义 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 实施预算监督的基本制度和法律依据。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二)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其类型
1.新中国成立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行统收统支体制。
2. 1953-1978年20多年时间内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体制。 3. 1980年开始改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简称财 政包干体制。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三)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1)体制要点:
• • • • •
一级政权 各级政府职责 范围划分清晰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转移支付制度
第十五章 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三)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走向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走向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发展走向作者:林娜来源:《治理现代化研究》2019年第05期关键词:预算制度;预算绩效;预算法;预算监督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19)05-0061-08预算是一种对政府和政府官员“非暴力的制度控制方法”。

作为一种制度,预算要求民主、公开、透明、绩效与问责。

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肇始于晚清,民国时期有所发展,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法律,但是大部分预算制度变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财政预算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已日趋成熟,对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同时也应看到,进入新的时期,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财政预算制度改革进一步向前推进。

当前我国预算管理实践与预算法的原则规定存在着某种制度性冲突(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政府预算),需要构建更加公开、透明、绩效管理与问责机制更为有效的政府预算制度,以确保政府预算的法定性、预算边界的清晰性、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预算信息的畅通性和预算监督的健全性。

我国的《预算法》于1994年3月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经过社会各界20年的讨论,终于在20年后完成首次修改。

在《预算法》修改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管理法”与“控权法”两种思路的交锋。

争论的实质,其实是对《预算法》根本价值、法律定位和作用的不同认识。

[1]这是因为过去我国还没有提出公共财政改革的目标,对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也没有充分的认识,过于强调预算对宏观调控的作用,而忽视了对政府收支权力的监控功能。

[2]在现实中,政府预算是我们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是法治政府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全球看,政府预算制度起源于英国,是现代财政管理的核心。

从它产生的历史过程我们能够看出,13世纪初开始萌芽,最终确立下来是在18世纪末,中间经过了五六百年的时间。

我国着力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着力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了建立完整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法治性、增强预算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与加快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等等。

但其中三个环节最为关键。

一是建立完整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

逐步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

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社会资源的规模和份额,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在清理整顿非税收入的基础上,将保留的收费、基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全面实施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规范收缴程序,实施动态监控,取消执收单位过渡性账户,使所有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

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要按照上述国家财政预算体系框架列入本级政府预算。

二是加强预算管理。

建立编制科学、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绩效考评、各环节有机衔接的预算管理机制。

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到位率。

加强预算执行工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将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监管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机构。

转变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监管作用。

三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融合。

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强化财政违法责任追究。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部门、地区及单位的利益追究机制,加大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力度。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一、引言预算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预算管理制度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制度安排,对于保障预算管理的合法、规范和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不断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围绕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未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

二、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现状1. 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调控。

通过预算管理制度,可以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控,以保障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二是落实改革发展战略。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为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三是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保障社会公共福利和财政的公平分配,实现社会正义;四是有效治理。

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为国家政府治理提供信息透明、制度稳定,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和水平。

2. 预算管理制度的现状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预算等。

我国的国家财政预算主要由中央政府的预算和地方政府的预算组成,中央政府的预算主要由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规定编制,并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地方政府的预算主要由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编制,并提交各级人大审议通过。

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方面,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三、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 制度设计不够完善。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建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由于立法滞后、法律不完善,使得有些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 财政预算的透明度不足。

我国的财政预算在编制、执行、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透明的问题。

3.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我国的财政支出往往存在着效益不高、散乱无序、资源浪费等问题。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被引入到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使读者对该制度有更为清晰的了解。

一、背景与发展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提出源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资金安排和使用常常缺乏灵活性,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推行了预算管理制度,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命令性”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约束性”转变。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通过这一制度,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计划资金流入流出情况,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该制度的发展,也紧密关联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推进。

二、规范与要求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规范和要求:1. 预算编制:国有企业应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制定年度预算计划。

预算计划应包括资金收入、支出及利润的预测,以及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

预算计划的编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环境、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确保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预算执行:国有企业在执行预算计划时,必须严格遵守预算指标,遵循预算计划的执行进度。

预算执行时要充分考虑市场情况的变化和经营风险,进行及时调整和变更。

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 预算控制:国有企业应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应建立健全的预算控制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考核等方式,激励和约束企业的预算执行行为。

4. 预算报告:国有企业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交年度预算执行报告和财务报表。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其中预算管理机制成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和经济运作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我们需要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是指依据事业单位的业务特点,对其经营、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编制、执行、监督和控制的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我们需要了解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标准,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现象严重;三是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不够及时和有效。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影响了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针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需要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标准,合理确定预算编制的依据和范围,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与实际业务的对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需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考核,激励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我们还需要采取积极的改革措施,推动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引言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在进行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时,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监督等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套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我国古代预算管理制度根深蒂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严密的财政制度。

唐宋时期,中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更是日渐完善,确立了以赋税为主、内外贸易为辅的国家财政收支制度。

近代中国,在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中国曾多次制定了不同的财政方案以改革和规范财政收支,然而大部分未能有效实施。

建国初期,新中国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成立了中央制定和统一财政预算的机构,建立了稳定的税收和财政收支制度。

1980年代以来,更是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1. 高度集中的特点。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是由中央政府进行统一的制定和管理,地方预算则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和管理。

这种预算管理制度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国家的高度集中的特点。

2. 公开透明的特点。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强调公开透明,财政预算在编制、执行和审批过程中都需要公开透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公众的参与。

3. 经济调节的特点。

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具有强烈的经济调节功能,财政预算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更需要充分发挥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结构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由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监督等环节组成。

财政预算编制是指国家的各级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通过统一的程序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流程,通过民主协商和合法程序,将政府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安排在预算内。

财政预算执行是指政府财政收支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预算的安排和规划进行实际执行。

财政预算管理是指国家通过编制、执行、政府债务管理、绩效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管理和控制。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预算管理是从国家预算开始萌芽发展的,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的。

人类从奴隶社会开始就出现了国家财政收支活动,国家财政及其他一切财政分配关系,都具有一定的制度加以保证。

这种具有法律形式和制度保证的国家分配关系,就是国家预算,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国家财政收支计划。

预算管理自19世纪末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大致经历了引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预算管理的引入期最早将预算作为管理手段应用于企业的是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工业生产得到了急速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管理人员增加,分权化管理由此产生,如何使管理分权而又不失控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同时,企业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也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生产过剩、产品销路不畅等现象。

这些问题和现象迫使企业管理者开始寻求对市场进行预测、计划其生产能力与销售、协调部门间经济活动的办法,于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将预算引入企业管理,以此来计划、协调、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

1911年,泰勒创建了“科学管理”学说,促进了美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科学管理原理的探讨研究也促使企业预算管理理论进一步发展,如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等方法都成为预算管理中常用的方法。

“科学管理”学说知识链接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对管理学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管理的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

1921年美国政府公布了《预算与会计法案》。

该法案通过后,实施效果良好。

它使预算管理的职能被人们所了解,一些私营企业开始采用预算,以强化企业管理,预算管理被提升到了一种社会性的必然地位。

随后,预算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管理工具,其他国家如英国、日本、德国的一些企业开始仿效与采用,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预算管理理论进行研究。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方向引言预算管理是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方向。

本文将对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和分析。

1. 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1.1 早期的预算管理制度我国早期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是以计划经济为导向的,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这种制度在初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旧有的预算管理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矛盾。

1.2 经济改革时期的改革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主要的改革方向包括:•财政体制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财政体制,明确了财政职能和责任,加强了财政监管与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了“三公开”制度,即公开预算草案、初步决算和终审决算,加强社会监督。

•预算执行制度改革:加强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效率。

1.3 当下的改革与发展当前,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当前预算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2. 预算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2.1 加强预算管理的规范性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其规范性。

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管理机制,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遵循法制化和制度化的原则,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2.2 强化财政监管的能力财政监管是预算管理的重要职责,要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提高财政监管的效能。

同时,要加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向公众公开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3 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财政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发展效益。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注重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动能的转换。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一、引言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产物。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推动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力求找出适合国情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路径。

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意义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有效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和保障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

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政府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

2. 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健全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防止滥用公共财政资金和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3. 促进公共资源配置优化。

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促进公共资源配置优化,推动政府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4.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三、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政府预算管理效率和效果,有效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和保障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落后。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存在不少问题和缺陷,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存在很多制度漏洞和不足,导致财政资金利用效率低、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普遍。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轨迹:1979--2014 年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轨迹:1979--2014 年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轨迹:1979--2014 年简介: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轨迹:1979--2014 年杨志勇内容提要:979 年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93 年,我国恢复了预算报告与批准制度,建立了以《国家预算内容提要:1979 年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93 年,我国恢复了预算报告与批准制度,建立了以《国家预算管理条例》为标志的新预算管理制度,着重加强预算平衡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

1994--1999 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初步形成,注重预算收入管理,与此同时初步形成了复式预算体系,完成了《预算法》的立法工作,并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平衡与赤字控制和债务管理。

2000--2013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这一阶段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中心,以支出预算管理为重点,统筹预算内外资金。

2013 年至今,预算管理制度正在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总体方向进行改革。

未来预算管理制度将在中期财政规划、预算体系、预算公开与监督等多方面同时展开,并将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提供制度支撑。

关键词:预算管理;政府预算;财税改革改革开放以来,预算管理的重点实现了从赤字、收入到支出的转变。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和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的推进,预算外资金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我国已形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全口径预算体系。

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预算管理制度正在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精神进行改革。

为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或大或小,从没有停止过。

一、预算管理制度的恢复:1979--1993 年1979 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开始恢复重建。

经济建设与市场化改革的同步进行,使财政支出压力陡增,预算平衡不断受到挑战。

与此同时,作为“财政资金”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扩大,使得既有制度无法适应管理的需要。

中国预算制度

中国预算制度

中国预算制度摘要:一、中国预算制度的概述二、中国预算制度的沿革与特点三、中国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四、中国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五、中国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展望正文:一、中国预算制度的概述中国预算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国家财政收支进行规划、执行和监督的一种制度安排。

通过对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预算制度有助于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国预算制度的沿革与特点我国预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预算”,到改革开放后的“政府预算”,再到新时代的“全口径预算”,呈现出以下特点:1.预算管理体制不断完善;2.预算编制方法逐步科学化、精细化;3.预算执行力度逐年加强;4.预算监督体系日益健全。

三、中国预算制度的组成部分我国预算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一般公共预算:主要负责中央和地方政府收支管理;2.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负责政府专项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的管理;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主要负责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和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管理;4.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主要负责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社会保障支出。

四、中国预算编制与执行过程预算编制:各级政府按照法定程序,依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结合本级财政收支情况,编制年度预算草案。

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形成正式预算。

预算执行:政府各部门和各单位按照正式预算的规定,依法使用财政资金,组织开展预算支出。

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确保预算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

五、中国预算制度的改革与展望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我国预算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方向如下: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2.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3.强化预算监督,防控政府债务风险;4.深化预算公开,提升预算透明度。

总之,中国预算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历史演进过程及启示

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历史演进过程及启示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湃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叫意,不得将本论文转ff}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求、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逐步过渡到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如何深化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运用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较为全面的梳理了我国预算管理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和发展规律,总结了我国当前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内在的历史传承性,进而结合实际,提出强化预算控制,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的政策建议。

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宏观层面叙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第二、三、四部分分别阐述了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历程,除引述史料外,还侧重对历次重大预算改革的背景的分析,为其后的研究提供基础;第五部分综合之前的内容,提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演进的历史规律,重点分析了预算管理制度演进中的“两条主线"和“五个转型",同时分别从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管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当前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历史传承性;第六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预算管理制度历史演进的启示,提出当前预算改革的重心应是继续强化预算控制,而非扩大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据此提出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管理制度、历史演进、历史规律、两条主线、五个转型、自由裁量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reformandopeningup,China‘SFinancialSystemReformhasturnedtothebudgetmanagementreform.Howtodeepenthebudgetreformandpromotescientificdevelopmentofbudgetsystemhasbecomethesocialissuesofcommonconcern.Inthispaper,weanalyzethehistoryoftheevolutionofbudgetmanagementsystem。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02
案例一:美国的财权划分方式―― 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府机构分联邦、州、地方三个层次,各级政府都有明确的事权、财权,实行分别立法、财源共享和分率计征的财权划分方式。美国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税收体系,享受各自的税种设置、税率设计、税款征收管理的权利。三级政府各自行使归属于本级政府的税收立法权、司法权及执行权,这使得美国形成了统一的联邦税收制度和有差别的州和地方税收制度并存的格局。
各级政府都有一些属于自身的税种,且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主体税种。联邦政府的主要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国内消费税、遗产税、关税和赠予税,其中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州政府的主要税种有销售税、州的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等,其中以销售税为主体税种;地方政府的主要税种有财产税、地方政府的销售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中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各级政府也同时采用共享税源、税率分享的形式来划分税收收入。
国 家 预 算
中央预算
地 方预 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预算 市(设区的市、自治州)预算 县(不设区的市、区、旗)预算 乡(镇)预算
三、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
国务院每年下达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财政部门 根据指示精神部署具体事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将本级总预算草案报国务院审核汇总。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一个月之前将本级预算草案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代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并在人代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作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草案经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后才可成立。中央预算草案由全国人代会审查和批准;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由本级人代会审查和批准。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
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综述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综述

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综述一、前言预算管理制度是国家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资金使用效率、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家财政体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从计划型向市场型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推进和完善。

本文将就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综述,从历史演变、现行体制、改革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二、历史演变1. 计划型预算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沿袭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型预算管理制度。

这一阶段,财政预算成为政府计划的一部分,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实行“统一安排、集中管理、严格审查”的预算管理原则。

政府通过预算编制、批准、执行和监督等环节,控制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推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

虽然这种模式为新中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经济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2. 市场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经济体制,纷纷实行市场化改革,逐步转变为市场型经济体制,预算管理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

所谓市场型预算管理制度,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政府财政预算的转变,落实预算管理的市场化和法治化。

政府逐渐放开对经济的控制,转向更多依靠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行为,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预算法的完善。

我国从1980年代开始陆续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公开条例》等相关法规,为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2)责任财政制度的确立。

在以前,政府部门盲目扩大规模,浪费资金,财政收支不平衡等问题突出。

随着责任财政制度的确立,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中负起了责任,明确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推动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

(3)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落实。

关于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论述

关于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论述

关于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论述
关于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论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的投资和支出日益增加,管理预算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推动,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重点论述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现状。

首先,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国政府的预算管理需求。

许多新的技术,如预算调整和更新等,可以减少政府的财务开支,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

此外,政府应强化其预算管理规定,并制定更加严格的审计制度,以确保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其次,政府应制定指导性的预算管理政策,促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主要努力内容有:一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包括预算政策、政策执行和预算审计,提高预算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提高预算管理效率,规范预算执行程序,尽可能缩短财务审批时间;三是完善预算调整机制,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新技术,灵活地进行预算调整,以增强政府财政投资的有效性。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建立健全预算审计机制,从而确保政府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应结合新社会信息技术做出相应的变革,比如建立透明的政府预算管理系统,以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支出情况。

总之,国家财政投资和支出正在不断增加,国内全面预算管理发展对于政府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预算管理制度,推进预
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预算审计机制,以保证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

浅谈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设立、主要从事公益事业活动的组织,其预算管理机制构
建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收支平衡、财务稳定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事业单位预算制定、执行、监督等方面,简要谈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预算制定
预算制定是整个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它的质量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

为了
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制定流
程。

首先,预算制定需明确预算编制的目标和任务,并建立统一的预算编制标准和方法。

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其特点,拟定不同的预算计划,保证其一定的覆
盖面和预算精准度。

最后,预算编制前,应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确保预算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机制中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预算计划落地,实现预算
目标。

事业单位应监督预算执行中各项费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不合理费用应及时调整或
削减。

首先,事业单位应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以及各个层面的预算控制方式。

其次,事业单
位应及时核查和调整各项支出计划,保证整个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最后,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预算执行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预算监督
综上所述,我国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制定流程、落实
预算执行责任、加强预算监督与审计,以保障其财务状况的稳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
*分类*
投入 预算
是指只反映财政投入项目的用途和支 出金额,而不考虑其支出的经济效果 的预算。
是指根据成本—效益比较的原则,决
绩效 预算
定支出项目是否必要及其金额大小的 预算形式。特点是:以成本—效益分析 的方法,对每个支出项目进行科学的
论证和评估。
*分类*
中央 预算
支对照表。
*分类*
是指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数,再根
基数 据新的财政年度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对基 预算 数加以调整,确定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
划指标而编制的国家预算。
是指在确定新的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
零基 标时,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
预算
而是以“零”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情况 及财力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各项收支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国家预算概述*
8.1 国家预算概述
8.1.1 国家预算的含义与特征
1. 国家预算的含义 2. 国家预算的特征 3. --法律性 --年度性 4. --公开性 --统一性
*国家预算概述*
8.1.2 国家预算的分类
1. 按编制的形式分类 2. 按编制方法分类 3. 按能否直接反映其经济效果分类 4. 按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 5. 按收支管理范围和编制程序分类 6. 按收支的平衡状况分类
3. 进一步完善省以下国家预算 管理体制
4. 税费改革--规范预算外资 金(详见第6章)
5.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
*改革与完善*
8.3.3 国家预算及其国家预算管 理体制改革的外部环境
1. 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制 2. 改革与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见第2章) 3. 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见第5章 )
1. 国家预算的编制 2. 预算执行及预算调整 3. 国家决算
*预算管理体制*
8.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8.2.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内 涵
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 3.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4.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预算管理体制*8.2.2 国家预算管理 Nhomakorabea制的原 则
预 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算 分预算是总预算的基础,其预算收支项目比较详细
和具体,它由各部门、各单位编制。
*分类*
平衡 预算
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形式。
预算收入
差额 预算
大于或小 于预算支 出的预算
形式。
盈余 预算
赤字 预算
收入大于支出的预算 支出大于收入的预算
*含义和内容*
总 和政权结构,可相应划分为各级次的总预算,如我 预 国的中央总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市总
预算、县总预算等。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
算 所属下级政府的总预算汇编而成,它一般由财政部 门负责编制。
分 是指部门、单位或项目的收支预算。各部门预算由 本部门所属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
它是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 直属单位)的预算及地方向中央的上解 收入、中央对地方的返还或补助组成。
它是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包括
地方 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下 预算 级政府向上级政府上交的收入、上级
对下级政府的返还或给予补助。
*分类*
是指政府的财政汇总预算。按照国家行政区域划分
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2. 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 3. 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 4. 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预算管理体制*
8.2.3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 的建立与发展
1.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简单回顾 2. 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3. 实现分税制的意义 4. 分税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改革与完善*
❖有利于规范政府和财政部门的行为 。
❖有利于强化预算观念,提高管理水 平。
国 家 预 算 体系
中央预算
设区的 市辖区预算 乡(镇)预算
市预算 市属县预算 乡(镇)预算
❖ 从内容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 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国家预算的执 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
*分类*
单式 预算
它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汇集编 入一个总预算之内,形成一个收支 项目安排对照表。
是将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按其经济 复式 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预算 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基础单
位,并以部门为依托的、反映部门所有收入 和支出的综合预算管理制度。部门预算由政 府各部门编制、经政府部门审核后由人大通 过,能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 ❖ 199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下发的 《2000年关于改进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 正式提出了编制部门预算的问题。
国家预算
本章结束…… 加油!!!
*含义*
❖国家预算是国家为实现
其职能,有计划分配财政 资金的工具,国家预算又 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议 和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 支计划。
*含义*
❖ 它反映着政府集中社会产品的程度, 规定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 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的 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排 列,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 政收支活动的特定表格。
*优点*
❖部门预算可以清晰地反映预算支出 在各部门的分布,便于对其预算的 执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检查。
❖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上一个口子对 外,可避免目前存在的各部门预算 资金管理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脱节的 弊端,有利于全面发挥财政分配资 金的功能。
*优点*
❖有利于预算分配公开、公平、公正 原则的实现,有利于人民和审计机 关对政府财政的监督。
*国家预算概述*
8.1.3 部门预算制度
1. 部门预算的含义 2. 部门预算的内容 3. 部门预算的优点
*国家预算概述*
8.1.4 国家预算的构成
❖构成我国国家预算组成体系 的依据,是一级政府一级预 算的原则。我国的国家预算 共分五级预算。
国家预算体系图示
*国家预算概述*
8.1.5 国家预算的编制 、执行和决算程序
8.3 国家预算及其体制的 改革与完善
8.3.1 国家预算的改革与完善
1. 完善复式预算制度及其编制方法 2. 改革与完善部门预算 3. 创造实行零基预算的条件
*改革与完善*
8.3.2 改革与完善国家 预算管理体制
1. 科学地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 权和财权
2.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 移支付制度
*改革与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