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电路设计及仿真
IGBT特性研究及驱动缓冲电路设计——毕业论文
![IGBT特性研究及驱动缓冲电路设计——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bcc3c052d380eb63946dad.png)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自动化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设计(论文)题目: IGBT特性研究及驱动、缓冲电路设计设计(论文)主要内容:了解和熟悉目前国内外IGBT产品现状和技术现状,分析IGBT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特性。
研究和设计多种IGBT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并对比分析。
针对具体一款IGBT FF600R06ME3设计其驱动电路及缓冲电路。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了解研究IGBT的目的以及意义,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现状;2.IGBT驱动电路的设计;3.IGBT保护、缓冲电路的设计;4. 针对FF600R06ME3 IGBT设计其驱动电路,要求正向开通电压15V,反向截止电压-15V,工作频率≤20K,可驱动IGBT承受导通电流600A,耐压600V。
5.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字数不低于15000左右;6.完成外文文献翻译2万字符(其中汉字5000字)。
必读参考资料:[1]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 周志敏.IGBT和IPM及其应用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 王飞军.IGBT关断特性分析及设计优化问题[D].浙江大学微电子与半导体系,1990.[4] 陈去非.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研究—静态、动态和终端模型及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电力电子技术,1993.[5] 李岳生.IGBT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研究[D].上海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1994.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院长签名(章):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目录1.了解研究IGBT的目的以及意义,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现状; (I)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1)引言 (1)课题研究意义 (2)研究现状 (3)1.3.1 产品现状 (3)1.3.2 技术现状 (4)主要研究内容 (5)2 IGBT工作原理及特性研究 (6)IGBT的定义 (6)IGB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2.2.1 IGBT的结构 (7)2.2.2 IGBT的工作原理 (7)IGBT工作特性 (9)2.3.1 静态特性 (9)2.3.2 动态特性 (10)2.3.3 IGBT的开通与关断 (11)3 IGBT驱动及缓冲 (12)IGBT驱动电路的选择 (12)门极驱动的要求及电路设计 (14)3.2.1 栅极驱动电压 (14)3.2.2 对电源的要求 (14)3.2.3 对驱动波形的要求 (15)3.2.4 对驱动功率的要求 (15)3.2.5 栅极电阻 (15)3.2.6 栅极布线要求 (15)3.2.7 隔离问题 (16)典型的门极驱动电路介绍 (16)3.3.1 脉冲变压器驱动电路 (16)3.3.2 光耦隔离驱动电路 (17)3.3.3 驱动模块构成的驱动电路 (17)大功率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分类 (18)3.4.1 单一功能型 (19)3.4.2 多功能型 (19)3.4.3 全功能型 (21)大功率IGBT驱动保护电路的功能 (22)3.5.1 隔离功能 (23)3.5.2 死区隔离功能 (23)3.5.3 驱动功率的缓冲功能 (24)针对FF600R06ME3这款IGBT设计的驱动电路 (24)4 IGBT保护电路的设计 (26)IGBT栅极的保护 (26)集电极与发射极间的过压保护 (26)4.2.1 直流过电压 (27)4.2.2 浪涌电压的保护 (27)集电极电流过流保护 (28)过热保护 (29)5 全文总结及展望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摘要全文首先对IGBT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重点突出了IGBT 发展的路线,智能化、模块化成为IGBT发展热点。
buck电路l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
![buck电路l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c9499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0.png)
一、概述在电子设备中,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显示技术。
而在LCD的驱动电路中,缓冲电路的作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在LCD驱动电路中常见的缓冲电路——buck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LCD驱动电路概述1. LCD显示屏原理LCD显示屏通过在液晶材料中施加电场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图案和文字。
其驱动电路通常由更替的开关电源和缓冲电路组成,以便精确控制电场的幅度和方向。
2. 缓冲电路的重要性在LCD的驱动电路中,缓冲电路的作用是将输入信号的阻抗转换为适合驱动LCD的输出阻抗。
缓冲电路还能提供电流放大和隔离的功能,以保护LCD显示屏和驱动电路。
三、buck电路的基本原理1. buck电路概述buck电路是一种DC-DC转换电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开关管的不断连接和断开,将输入电压稳定降低到所需的输出电压。
在LCD驱动电路中,buck电路常常被用来为显示屏提供稳定的电压。
2. buck电路的工作原理buck电路中包含一个功率开关、电感、电容和二极管。
当功率开关闭合时,电感带动电流增大,储存能量;当功率开关断开时,电感释放能量,输出电压减小。
通过不断地调整开关管的闭合时间,buck电路可以将输入电压稳定地降低到所需的输出电压。
四、LCD驱动电路中的buck电路应用1. buck电路的稳压特性在LCD驱动电路中,正常工作需要稳定的电压输出。
buck电路通过内置的反馈控制电路,能够对输入电压进行精确的调整,以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
2. buck电路的节能特性LCD作为电子设备中常见的显示技术,对功耗的要求很高。
buck电路能够高效地将输入电压转换为所需的输出电压,减少了电能的损耗,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3. buck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LCD在工作时需要稳定的电压输出,同时又要求对电源的质量要求较高。
buck电路能够满足LCD驱动电路对电压输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保证LCD工作的稳定和可靠。
缓冲电路设计及仿真
![缓冲电路设计及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9841599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3.png)
1 缓冲电路作用缓冲电路一般并联在开关器件两端,重要有克制过电压、减少器件损耗、消除电磁干扰的作用。
1) 克制过电压逆变器高频工作时,开关器件快速开通、关断。
由于主电路存在杂散电感,器件在开关过程中,急剧变化的主电路电流会在杂散电感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使器件在关断时承受很高的关断电压。
在器件关断时,主电路杂散电感上会产生与直流电压同向的感应电压pdiL dt,若无缓冲电路,则该电压会加在器件两端形成过电压,当该电压超过器件额定电压时,器件损坏。
此外,反并联二极管在反向恢复时产生的di/dt 也会导致较高的过电压。
2) 减少器件损耗已知器件的功耗由下式决定:01TP uidt T=⎰ (1.1)在电路中增长缓冲电路,可以改变器件的电压、电流波形,进而减少损耗。
从下图可知,在没有缓冲电路时,电压快速升至最大值,而此时电流仍然是最大值,此时的损耗最大。
加入缓冲电路后,避免了电压、电流出现同时最大值的情况,损耗得以减少。
U DS无缓冲电路U DS I DI D有缓冲电路3) 消除电磁干扰电路运营时,在没有缓冲电路的情况下,器件两端电压会发生高频振荡,产生电磁干扰。
采用缓冲电路,可克制器件两端电压的高频振荡,起到减小电磁干扰的作用。
因此,减少或消除器件电压、电流尖峰,限制dI/dt 或dV/dt ,减少开关过程中的振荡以及损耗,我们在逆变器中设计缓冲电路,以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工作。
2 杂散电感的测量与计算设计缓冲回路之前,一方面需要拟定杂散参数的量。
杂散电感是特定电路布局的结果,不容易计算出来,我们一般采用测量的方法来拟定杂散电感的大小。
在没有任何缓冲回路时,用示波器观测器件关断时的振荡周期T1;接着,在开关管两端并联一个值拟定的电容,即测试电容test C ,重新测量器件关断时的振荡周期T2。
则杂散电感可由下式得出:2221p 2()L 4testT T C π-=(2.1)杂散电容为:21(2)p p i C L f π=(2.2)其中i f 为无缓冲电路时的振荡频率。
反激式电源中MOSFET的RCD缓冲电路设计分析
![反激式电源中MOSFET的RCD缓冲电路设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c388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a.png)
反激式电源中MOSFET的RCD缓冲电路设计分析反激式电源是一种常用的电源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在反激式电源中,MOSFET是起关断和导通作用的关键元件之一、为了保护MOSFET,在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路中常常加入RCD缓冲电路。
下面将对反激式电源中MOSFET的RCD缓冲电路进行设计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RCD缓冲电路的作用。
RCD缓冲电路主要用于保护MOSFET,减少其开关过程中因电压或电流波动引起的损坏。
在开关过程中,当MOSFET导通或关断,都会产生电流或电压的突变,这可能会导致过大的压力施加到MOSFET上。
RCD缓冲电路能够使突变的电流或电压被平缓地传递,从而减少压力对MOSFET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对RCD缓冲电路的设计进行分析。
1.选择RCD缓冲电路的参数: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的参数。
为了减少MOSFET受到的电压或电流冲击,我们可以选择较大的电容值。
通常情况下,选择电容的数值在几百微法到几毫法之间比较合适。
对于电阻的选择,我们需要根据MOSFET的特性和电路的需求来确定。
而二极管的选择主要考虑其正向压降和反向恢复能力。
2.确定RCD缓冲电路的连接方式:RCD缓冲电路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电阻放在电源输入端,电容放在MOSFET源极和地之间,二极管放在MOSFET漏极和地之间;另一种是将电阻放在电源输出端,电容放在MOSFET漏极和地之间,二极管放在MOSFET源极和地之间。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和应用场景来确定。
3. 进行RCD缓冲电路的仿真和验证:选择完参数和连接方式后,我们需要使用电路仿真工具(如LTspice、PSPICE等)对RCD缓冲电路进行仿真和验证。
通过仿真可以观察电路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在仿真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中电容值、电阻值等参数来观察电路的响应和性能变化。
4.考虑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计RCD缓冲电路时,还需要考虑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
![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cd1d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d.png)
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摘要】为了提高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驱动能力,采用优化比例因子的等比缓冲器链方法,通过Hspice软件仿真和版图设计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CSMC2P2M0.6μmCMOS工艺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方案。
本文完成了系统的电原理图设计和版图设计,整体电路采用Hspice和CSMC2P2M的0.6μmCMOS 工艺的工艺库(06mixddct02v24)仿真,基于CSMC2P2M0.6μmCMOS工艺完成版图设计,并在一款多功能数字芯片上使用,版图面积为1mm×1mm,并参与MPW(多项目晶圆)计划流片。
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出负载很大时,本设计能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同时延迟时间短、并占用版图面积小。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riving ability of the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by optimizing the scale factor ratio buffer chain method,the design of output buffer circuit based on CSMC 2P2M 0.6 μm CMOS process is des igned in this paper by simulation of Hspice Software and layout design testing, The paper complete system of electrical schematic design and layout design.The circuit is simulated using Hspice and the process of the CSMC 2P2M 0.6μm CMOS (06 mixddct02v24), the layout is based on CSMC2P2M 0.6 μm CMOS and is used in a Multi-functional Digital Chip, The chip area is 1 mmxl mm. The design has been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by participating in the plan of the Multi Project Wafer. Measurements indicate that t the design can provide sufficient drive current, and short delay time, and small layout when the output load is very large.【期刊名称】《电子设计工程》【年(卷),期】2012(020)005【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CMOS工艺;输出缓冲电路;版图设计;MPW计划;在片测试【作者】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周口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02近年来,CMOS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在各种消费类电子、家电和汽车产品中越来越多应用到CMOS芯片,但是在电子产品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随着CMOS工艺尺寸越来越小,单位面积上集成的晶体管越来越多,极大地降低了芯片的成本,提高了芯片的运算速度。
功率开关器件缓冲电路的分析与仿真
![功率开关器件缓冲电路的分析与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da7794e16294dd88d0d26bab.png)
a ia .Weh iS a d n 6 2 9,C ia t Weh i ia h n o g2 4 0 hn )
Ab t a t T e wok p i cp e o e b f r cru tfrp we wi h n e i e w ssu id T e c o c f h i at  ̄a — sr c : h r rn i l ft u f ic i o o rs t i gd vc a t de . h h ie o e man p rsp me h e c t tr a n r d c d S h mai r wi g ft o k n so u frcr u t e e b i n t e Mu t i fr t n i lt d T e smi r is e s w s ito u e . c e t d a n so i d fb f i i w r u l i h l sm ma d smu ae . h i l i e c w e c t i o a at a d dfee c s b t e h m r n l z d a d t e v ii e e e p o e . n i r n e ewe n t e We e a ay e n h a d t sw r rv d f l i
Z N ag HA G Y n 。Q ahn I u y a U Y n i ,L n u n J
( p rme to fr t n S in e a d E gn eig De at n fi omai ce c n n i er ,Habn Isi t fT c n lg n o n r i n tu eo eh oo y t
Ke wo d : P we wi h n e ie B f rcr u t Smu a in y rs o r s t ig d vc ; u e i i ; i lt c f c o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教学内容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教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00a5d0f71fe910ef12df8f5.png)
R C缓冲电路s n u b b e r设计原理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RC 缓冲 snubber 设计Snubber 用在开关之间,图 4 显示了 RC snubber 的结构图,用 RC 电路可以降低管子的峰值电压及关断损耗和降低电流振铃现象。
我们可以轻松选择一个snubber Rs , Cs 网络,但是我们需要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快速 snubber 设计,为了达到 Cs 〉 Cp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 Cs 选择两倍大小的 Cp ,也就是两倍大小的开关管寄生电容及估算出来的 LAYOUT 布板电容,对于 Rs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 Rs=Eo/Io ,这表示通过电流流向 Rs 的所产生的电压不能比输出电压还大。
消耗在 Rs 上的电压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储存在Cs 上的能量来估计。
下式表示了储存在电容上的能量。
当电容 Cs 充放电的过程中,能量在电阻 Rs 上消耗,而这个过程中在一个给定的开关频率下平均的功率损耗如下所得:因为振铃的发生,实际的功耗比上式要稍微大一些。
如下将用实例来演示一遍以上的简化设计步骤,现在用 IRF740 ,额定工作电流时 Io=5A , Eo=160V , IRF740 的 Coss=170pF ,布板寄生电容大概40pF ,两倍 Cp 值大概 420pF 左右,我们选择一个 500V 的 mike snubber 电容,标准的容值有 390 和 470pF ,我们选择比价接近的 390pF ,Rs=Eo/Io=32W ,开关频率 fs 设为 100kHz 的话, Pdiss 大概为 1W 左右,选择一个寄生电感非常小的 2 W 的碳膜电阻作为 Rs 。
如果这种简化而实际有效的设计方法还不能有效减小峰值电压,那么我们可以增加 Cs ,或则使用如下的优化设计方法。
优化的 RC 滤波器设计在一些情况下必须降低峰值电压及功率损耗很严重,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优化snubber 设计方法,以下是 W.McMurray 博士在一篇文章提出的经典的Rcsnubber 优化设计方法,如下讨论其精粹的设计步骤。
短路故障下直流固态断路器缓冲电路的设计
![短路故障下直流固态断路器缓冲电路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8343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6.png)
短路故障下直流固态断路器缓冲电路的设计冯锟;杨婳;陈超;熊晓琪【摘要】Under a short-circuit fault in low-voltage DC microgrid, the Solid-State Circuit Breaker (SSCB) can isolate the faulted area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while its ow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depends on the snubber circuit. For the design of the snubber, however, traditional method suited for snubber of converter device cannot be directly applied, because the snubber for circuit breaker puts more stress on its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and rapid absorption of fault energy instead of snubber loss redu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design method for SSCB snubber circuit with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ability. The snubber mechanism of discharge-suppressing type RCD snubber circuit after protection action is analyzed. Thre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and a detailed procedure for parameter design is proposed, then suitable snubber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fter selecting working condition.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finally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ischarge-suppressing type RCD snubber circuit.%在低压直流微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直流固态断路器(Solid-state circuit breaker, SSCB)可以快速有效地将故障区域隔离,然而它自身的安全可靠性依赖于缓冲电路.由于SSCB上的缓冲电路的侧重点是过电压抑制能力和故障能量的快速吸收,而不是减少缓冲电路的损耗,所以不能直接使用适用于变换器器件的传统缓冲电路设计方法.因此,提出一种拥有过电压抑制能力的SSCB缓冲电路的设计方法.针对放电阻止型RCD缓冲电路进行保护动作后缓冲机理分析,选定三种性能指标并给出详细的参数设计步骤,然后选定工况计算出合适的缓冲参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放电阻止型缓冲电路的有效性.【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18(046)003【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短路故障;直流固态断路器;放电阻止型RCD;缓冲电路;过电压抑制【作者】冯锟;杨婳;陈超;熊晓琪【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湖北黄石 435000;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正文语种】中文直流固态断路器(Solid-state circuit breaker, SSCB)因其快速的开关速度和高压阻断能力普遍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HVDC)中[1-3],其对低压直流线路也有效。
基于Saber的IGBT逆变桥无损缓冲电路的仿真分析
![基于Saber的IGBT逆变桥无损缓冲电路的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cfead04a1b0717ed5dd11.png)
基于Saber的IGBT逆变桥无损缓冲电路的仿真分析作者:杨淼来源:《中国新通信》2015年第02期【摘要】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缓冲电路对抑制IGBT开关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压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无损缓冲电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原有RCD缓冲电路,探索研究了一种新的适用于IGBT逆变桥的无损缓冲电路,并采用Saber软件对两种电路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比比较了两种缓冲吸收电路的优缺点。
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无损缓冲电路抑制IGBT 关断过电压的可靠性。
【关键词】 Saber IGBT逆变桥缓冲电路 RCD一、引言IGBT作为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重要器件,其工作频率经常高达20kHz~50kHz,即使大容量应用一般也在5kHz,因此很小的电路电感就可能引起很大的Ldi/dt,从而产生过电压危及IGBT的安全,故IGBT缓冲电路的功能在于对开关过程中过电压的吸收和抑制[1]。
传统RCD 缓冲电路中,由于使用电阻来为缓冲电容提供放电通路,消耗了部分能量,降低了电路的效率,且发热量大,因此研究一个实用的适用于桥式逆变器的无损缓冲电路对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很有意义[2]。
二、无损缓冲电路的原理及设计一般无源无损缓冲电路有以下两个共同点:1、需要有缓冲吸收元件,用来控制开关器件的瞬变电流和瞬变电压,实现开关的零电流开通和零电压关断,故一般都串联一个开通缓冲电感和并联一个关断缓冲电容。
2、需要有缓冲吸收元件无损释放所吸收能量的辅助电路,或是转移其吸收能量的其他储能元件及其无损回馈电能的辅助电路[3,4]。
图1 传统钳位式RCD缓冲电路图2 钳位式无损缓冲电路图1是传统钳位式RCD缓冲电路。
该电路将电容上过冲能量部分送回电源,因此损耗较小,被认为是适合大功率IGBT的缓冲电路[5,6]。
一般无损吸收电容能量的恢复大多需要电感作为能量转移的中间环节,结合图1 RCD 缓冲电路中电容能量的转移路径,本文考虑用电感元件替代RCD电路中的电阻元件,并且为了避免振荡,串联一个导流二极管。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基本知识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069ad16336c1eb91a375d6b.png)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RC 缓冲snubber 设计Snubber 用在开关之间,图4 显示了RC snubber 的结构图,用RC 电路可以降低管子的峰值电压及关断损耗和降低电流振铃现象。
我们可以轻松选择一个snubber Rs ,Cs 网络,但是我们需要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快速snubber 设计,为了达到Cs 〉Cp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Cs 选择两倍大小的Cp ,也就是两倍大小的开关管寄生电容及估算出来的LAYOUT 布板电容,对于Rs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Rs=Eo/Io ,这表示通过电流流向Rs 的所产生的电压不能比输出电压还大。
消耗在Rs 上的电压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储存在Cs 上的能量来估计。
下式表示了储存在电容上的能量。
当电容Cs 充放电的过程中,能量在电阻Rs 上消耗,而这个过程中在一个给定的开关频率下平均的功率损耗如下所得:因为振铃的发生,实际的功耗比上式要稍微大一些。
如下将用实例来演示一遍以上的简化设计步骤,现在用IRF740 ,额定工作电流时Io=5A ,Eo=160V ,IRF740 的Coss=170pF ,布板寄生电容大概40pF ,两倍Cp 值大概420pF 左右,我们选择一个500V 的mike snubber 电容,标准的容值有390 和470pF ,我们选择比价接近的390pF ,Rs=Eo/Io=32W ,开关频率fs 设为100kHz 的话,Pdiss 大概为1W 左右,选择一个寄生电感非常小的2 W 的碳膜电阻作为Rs 。
如果这种简化而实际有效的设计方法还不能有效减小峰值电压,那么我们可以增加Cs ,或则使用如下的优化设计方法。
优化的RC 滤波器设计在一些情况下必须降低峰值电压及功率损耗很严重,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优化snubber 设计方法,以下是W.McMurray 博士在一篇文章提出的经典的Rcsnubber 优化设计方法,如下讨论其精粹的设计步骤。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研究与仿真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研究与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61863c5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c.png)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研究与仿真研究背景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已经涉及到许多领域。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作为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电力电子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可以提供对电力电子器件的控制和保护,能够调节电力电子器件的功率输出,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广泛,包括逆变器、变频器、电力调节器等。
它们能够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输,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对推动电力系统的发展和改善电力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进行深入研究和仿真分析,能够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支持和指导,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有多种类型,包括电阻缓冲器、电容缓冲器和电感缓冲器等。
下面将介绍它们的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
电阻缓冲器电阻缓冲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
它使用电阻元件来减小电流的变化率,从而减少因突变电流引起的电压波动。
电阻缓冲器可以有效地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免受过大的电流冲击。
它的原理简单,适用于各种电路,特别是在需要稳定电压输出的场景中常被使用。
电容缓冲器电容缓冲器是另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
它利用电容元件的充放电特性来平滑电压波动,降低峰值电压,并延长短暂电流脉冲的时间。
电容缓冲器适用于需要稳定电压输出的场景,尤其是在对电流响应时间要求较高的电路中。
电感缓冲器电感缓冲器使用电感元件来抵抗电流的变化率,从而减少电压的变化。
它通过电感的储能和释能来实现电流的平滑过渡,减少电路中的电压波动。
电感缓冲器在保护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免受电压峰值和电流突变的影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它常被应用于需要高度稳定性和电流保护的电路中。
以上是不同类型的电力电子电路缓冲器的简要介绍,它们都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特性及缓冲电路研究
![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特性及缓冲电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365b59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a.png)
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特性及缓冲电路研究1. 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功率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在电力系统、工业控制、新能源等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应用场合,单个IGBT模块往往难以满足系统的功率需求,将多个IGBT模块并联使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IGBT模块在并联运行时会出现诸如均压均流问题、热平衡问题以及开关特性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能缩短模块的寿命。
本文针对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运行时的特性和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并联模块之间的电压和电流分配不均的机理,以及由此引发的热平衡问题和开关特性不一致现象。
进一步地,本文将探讨缓冲电路的设计和优化,以解决并联运行中的这些问题。
缓冲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电压和电流的峰值,降低开关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功率IGBT模块并联运行的缓冲电路设计方案,并对该设计方案的性能进行评估。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介绍IGBT模块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以及并联运行时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并联模块间电压和电流分配不均的机理,以及热平衡问题和开关特性不一致现象的产生原因接着,详细阐述缓冲电路的设计原理和优化方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缓冲电路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总结全文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2. 模块基础理论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一种高压、大电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装置中。
IGBT模块的工作原理涉及三个基本过程:导通、截止和开关。
在导通状态下,IGBT作为一个功率开关,允许电流流过而在截止状态下,则阻止电流流过。
IGBT的开关速度和效率是其关键性能指标。
当IGBT模块并联使用时,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
模块间的并联特性对整体性能有显著影响。
基于Multisim的调频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ultisim的调频通信系统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473b86795901020206409c51.png)
四、接收系统电路仿真
2本振电路
设计电路图
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式 振荡电路,本振电路的输 出频率信号要与高频放 大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 混频,得到一个中频信 号。要求本振电路输出 频率必须稳定,如果本 振电路的输出信号不太 稳定,将引起混频器输 出信号大小的改变,振 荡频率的漂移也会使中 频信号改变。
仿真图
四、接收系统电路仿真
3混频器
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
图1混频之前高频放大以及本地振荡波形
当V2为正半周时,则D1、
D4管上电压为正值,D1、
D4管导通,而D2、D3管上
电压为负值,D2、D3管截
止。同理,当V2在负半周时,
D2、D3管导通,D1、D4管
截止
图2经过变频器混频之后输出的波形
四、接收系统电路仿真
三、发射系统电路仿真
2缓冲级电路设计与仿真
将振荡器调频电路接好, 输入信号到缓冲级,并
调试输入合适的信号, 仿真出缓冲器前后波形
图3 缓冲级电路设计
图4缓冲器输出波形
三、发射系统电路仿真
3功率放大器
从缓冲器出来的信号接入C1。 示波器接法如图示A通道是放 大后的信号。B通道接缓冲器 出来的信号。
专业:通信工程 学号:09250113 答辩人:姬晓义 指导老师:何继爱
王璐
答辩提纲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3
发射系统电路仿真
4
接收系统电路仿真
5
总结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调频调制(FM),就是高频载波的频率不是 一个常数,是随调制信号而在一定范围内变 化的调制方式,其幅值则是一个常数。
5鉴频和低频放大电路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
![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639f3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0d.png)
总第470期2021年第2期Contro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61SiC-MOSFET开关模块RC缓冲吸收电路的参数优化设计施洪亮,罗德伟,王佳佳,谭渺,杨奎,周帅,饶沛南(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412001)摘要:针对SiC-MOSFET开关模块开关速度快、开关电压尖峰高、缓冲吸收电路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RC缓冲吸收电路参数快速优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基于包含寄生参数的电路分析模型并利用双脉冲电路,通过不同的缓冲吸收电路参数曲线来确定电路参数的优化区间并选取最优的缓冲吸收电路参数。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针对SiC-MOSFET开关模块关断尖峰电压和缓冲吸收电路总损耗快速设计出满足要求的电路参数,使关断尖峰电压和缓冲吸收电路损耗处于系统优化的最佳区间。
关键词:SiC;RC缓冲吸收;双脉冲;寄生参数;电压尖峰;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TN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427(2021)02-0061-06doi:10.13889/j.issn.2096-5427.2021.02.010Optimized Parameter Design of RC Snubber Circuit forSiC-MOSFET ModuleSHI Hongliang,LUO Dewei,WANG Jiajia,TAN Miao,YANG Kui,ZHOU Shuai,RAO Peinan(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Ltd.,Zhuzhou,Hunan412001,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 fast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RC snubber circuit paramet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high switching voltage spikes of SiC while high switching and difficulties in snubber circuit parameters.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odel of double-pulse circuit including parasitic parameters.Different snubber parameter curv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interval of circuit parameters and select the best snubber parameters.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quickly optimize the design of the circuit parameters tha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turn-off voltage spike of SiC switching devices and the total loss of the snubber circuit,and the spike voltage and the loss of the snubber circuits are in the optimal range for system optimization.Keywords:SiC;RC snubber;double pulse;parasitic parameters;spike voltage;optimal design0引言SiOMOSFET开关模块(简称“SiC模块”)由于其高开关速度、高耐压、低损耗的特点特别适合于高频、大功率的应用场合。
rc缓冲电路和r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
![rc缓冲电路和r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7505e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f.png)
rc缓冲电路和r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
RC缓冲电路和RCd缓冲电路是电子工程中常用的两种缓冲电路,它们在电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探讨RC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
RC缓冲电路由电阻(R)和电容(C)组成,通常被用于吸收和阻尼电路中的瞬态能量,以减少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冲击。
其工作原理基于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
当输入信号发生变化时,电容通过电阻进行充电或放电,从而减小了信号的幅度。
这个过程可以减小信号中的高频分量,使信号变得较为平滑。
在某些情况下,RC缓冲电路也用于改变信号的相位。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RCd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
RCd缓冲电路是在RC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极管(d)。
二极管的加入使得电路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吸收和阻尼瞬态能量。
当输入信号的电压超过二极管的阈值电压时,二极管会导通,此时电容可以通过二极管进行充电或放电。
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RCd缓冲电路在处理负向信号时具有更好的效果。
同时,二极管可以提供一定的反向隔离,进一步减小了信号的幅度。
这两种缓冲电路在电子设备和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音频处理、电源供应、传感器信号调理等。
通过合理地选择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的参数,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同时,也需要注意RC和RCd缓冲电路可能带来的相位滞后和频率选择性等问题。
总的来说,RC和RCd缓冲电路通过电阻、电容和二极管的协同工作,
有效地吸收和阻尼了电路中的瞬态能量,提高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运放稳定性之五:单电源缓冲器电路的实际设计
![运放稳定性之五:单电源缓冲器电路的实际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3cedb069dc5022aaea00c3.png)
运放稳定性(5):单电源缓冲器电路的实际设计作者:Tim Green,TI公司本系列的第5部分将着重讨论"实际"应用,我们到目前为止所学会的技巧和经验都将得到应用,帮助我们方便地稳定一个复杂的电路。
我们将设计一个通用单电源缓冲放大器(将2.1V 缓冲至4.1V参考),5V单电源供电使它能够线性地工作,可提供较大的输出电流(>13mA),并在 -40°C 至 +125°C工作温度范围的飘移为0.4V。
虽然可将该电路用于许多应用中,但我们仍将简要介绍一下促使给出这个设计的原因,并解释为何没有现成的电路可用来完成此项工作。
我们这里采用综合技术来开发器件网络,以提供一个证明对许多运放应用都有益的稳定电路。
技术背景:在实际应用中,惠斯通电桥的一个常见应用就是压力测量。
如图5.1所示,随着所加压力变化,很多这种压力传感器都具有明显的二阶非线性特性。
除了随所加压力变化而产生的非线性外,许多压力传感器随温度变化在偏移量和范围上也有非线性特性。
用来校正这些误差的一种现代解决方法是在压力传感器中内置电子电路,然后将电子电路与压力传感器作为一个模块,随着温度的变化进行数字校准。
一种适用于此类用途的IC是由德州仪器公司提供的Burr-Brown 产品PGA309(如图5.2所示)。
此输出电压已经过数字校准的传感器,其信号调整IC包含有一个模拟传感器线性化电路,该电路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反馈至传感器的电压激励引脚,从而以20:1的改良比例对二阶非线性进行线性化。
因此,VEXC引脚将随传感器所加压力的变化而对其电压进行调整。
此电路的一个局限就是其传感器激励引脚VEXC,在工作温度范围内限制在5mA最大输出电流上。
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即如何用一个阻抗来激励要求电流超过5mA 的传感器。
设计要求:图5.3详细给出了主要的设计指标。
我们希望用一个容差为10%的5V电源来供电。
RCD型缓冲吸收电路仿真与实验研究
![RCD型缓冲吸收电路仿真与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260285a0116c175e0e4801.png)
Ke r :i v re ;s g otg u pr si n;RCD nu b rcr u t y wo ds n e r ur e v la e s p e so t s b e ic i
程 一玮
( 京 工业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北 北京 10 4 ) 0 0 2 摘 要 : 涌电压抑 制是 大功 率逆 变 器设计过 程 中需要 重点考 虑 的 因素 , 置缓 冲 电路 是抑 制 浪 涌电压 的一 浪 设
种有 效方 法 。首先 分析 了浪 涌 电压 在 I B G T开 关过程 中的成 因, 讨论 了几种 常见 的缓 冲 吸 收 电路 类型 , 细 详 分析 了 R D 限幅钳位 型缓 冲 电路 的工作 原理 , 给 出 了其 参数 计算 的具 体公 式 。仿真 与 实验 结果表 日 C C 并 月R D
有 4种 工 作状 态 : 开通 、 态 、 断 、 态 。I B 通 关 断 G T断
态时 可能 承受 高 电压但 漏 电流 小 , 态 时 可 能 承受 通
大 电流但 管压 降小 , 开 通 和关 断 过程 中 I B 而 G T可
工作 原理 , 给 出其 参 数计算 公 式 , 真与 实验结 果 并 仿
Absr c Th u pr s in o ure v la e i he k ypon n t e d sg fh g o ri v re n mp e n a in t a t: e s p e so fs g ot g s t e iti h e in o ih p we n e tra d i lme t t o o n b rc rui i n ef ci e meh d.F r t fs u be ic t sa fe tv to isl y,ti a ra ay e he r a o h s p pe n l z s t e s n why t e s r e v la e e it n t e h u g otg x ssi h p o e so h o rd vc GBT ur i g o / f,a d t e it o o v n in ls u be ic t .S c n l r c s ft e p we e i e I t nn n o n h n lsss me c n e t a n b rcr ui o s e o d y,t e h p p re p anst e p n i e o a e x l i h r cpl fRCD nu b r cr u ti eala d p e e s t e fr l so ac l t g t e man p — i s b e ic i n d t i n r s nt h o mu a fc lu ai h i a n r mee s o h ic t a tr ft e c rui.Fi al n ly,t e smu ain a x e me tv rfe h a iiy o he RCD nu b rc rui i h i lto nd e p r n e i s t e v d t f t i i l s b e ic t n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cf644b2f60ddccdb38a003.png)
RC缓冲电路snubber设计原理RC 缓冲 snubber 设计Snubber 用在开关之间,图 4 显示了 RC snubber 的结构图,用 RC 电路可以降低管子的峰值电压及关断损耗和降低电流振铃现象。
我们可以轻松选择一个snubber Rs , Cs 网络,但是我们需要优化设计以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快速 snubber 设计,为了达到 Cs 〉 Cp ,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 Cs 选择两倍大小的 Cp ,也就是两倍大小的开关管寄生电容及估算出来的 LAYOUT 布板电容,对于 Rs ,我们选择的标准是 Rs=Eo/Io ,这表示通过电流流向 Rs 的所产生的电压不能比输出电压还大。
消耗在 Rs 上的电压大小我们可以通过储存在Cs 上的能量来估计。
下式表示了储存在电容上的能量。
当电容 Cs 充放电的过程中,能量在电阻 Rs 上消耗,而这个过程中在一个给定的开关频率下平均的功率损耗如下所得:因为振铃的发生,实际的功耗比上式要稍微大一些。
如下将用实例来演示一遍以上的简化设计步骤,现在用 IRF740 ,额定工作电流时 Io=5A , Eo=160V , IRF740 的 Coss=170pF ,布板寄生电容大概 40pF ,两倍 Cp 值大概 420pF 左右,我们选择一个 500V 的 mike snubber 电容,标准的容值有 390 和 470pF ,我们选择比价接近的 390pF , Rs=Eo/Io=32W ,开关频率 fs 设为 100kHz 的话, Pdiss 大概为 1W 左右,选择一个寄生电感非常小的 2 W 的碳膜电阻作为 Rs 。
如果这种简化而实际有效的设计方法还不能有效减小峰值电压,那么我们可以增加 Cs ,或则使用如下的优化设计方法。
优化的 RC 滤波器设计在一些情况下必须降低峰值电压及功率损耗很严重,我们可以借鉴以下的优化snubber 设计方法,以下是 W.McMurray 博士在一篇文章提出的经典的Rcsnubber 优化设计方法,如下讨论其精粹的设计步骤。
C型缓冲电路用于MOSFET逆变电路的仿真分析
![C型缓冲电路用于MOSFET逆变电路的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602f77a26925c52cc5bfef.png)
Ke r s ywo d :MO F : n e e; n b e ic i smuain S ET iv r r C s u b rcrut i lt t ; o
1引言
含有 C型缓 冲电路 的全桥 逆 变电路如图 l 所示 ,
在高频大功率下工作的开关器件 , 其开关损耗比
关管完全截 至。缓 冲电容 C 通过 负载和 电源放 电。 s 缓 冲电路 C 参 数计算 : s C =0 5 . 4 一C 式 ( ) 中 1 I 、 回路寄 生 电感 、 冲 电路 寄生 电感 等参 主 缓
数进 行仿真分析, 探讨各 因素对缓 冲效果 的影 响 。
为两个 阶段 : () 1换流 阶段 : 即开 关管关 断延 迟 阶段 。此阶段 . 流过 主 回路 寄生 电感 L 电 流经 过开 关 管 Q和缓 p的
冲 电路两条 支路 分流 。
电压 , 将开关管工作波形控制在 R S A内, BO 保证功率 器件的安全工作 , 并减少关断损耗 。高频开关器件常
较 大的问题。 在缓 冲电路组数不同 、 主回路 寄生 电感不同 以及缓冲电路参数不 同等情况下 , 用 Pp e 使 si 仿真软件进行 c
仿真, 通过仿真波形分析上述各因素对开关管关断 电压吸收效果 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有 益 的结论 , 对设计应用 C型缓 冲电路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 关键词】 场效应晶体管; 高频逆变器 ; C型缓冲电路; 仿真
【 中图分类号】P9. T 31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196(060—09 0 17—55 20 ) 04 —3 2
On Sm u a in o S u b rCic i o 0S r n e t r i l to fC n b e r utf rM I ET I v re
高压IGCT缓冲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高压IGCT缓冲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2a143bb90d6c85ec3ac643.png)
维普资讯
第4 1卷 第 7期
20 0 7年 7月
电 力 电子 技 术
P we l cr n c o rE e t is o
Vo . .No7 1 41 .
Jl 20 uy,0 7
高压 I C G T缓冲电路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何 人 望 , 黄
电 阻 的取 值 合 适 . 能够 对 I C G T起 到 很 好 的 保 护 。
关键词 : 变频器 :仿真 / 集成门极换 流晶闸管 ; 缓冲 电路 ;
中图 分 类 号 :N 4 T 3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 10 20 )7 0 8 - 3 10 - 0 X(0 7 0 - 0 3 0
v h g n e e . —n b e i u t wa ee t d a d t e v l e d man o a a i d r ssa c n t i RC—n b e o a e iv  ̄ r RC s u b r cr i c s s lc e n h a u o i f c p c t a e i n e i h s yn t su b r c ru tw sc l u ae .h n。 e RC—n b e i u twa i lt d b S M d e p rme t d i a o ao yT e e f in y i i a ac lt dT e t c h s u b rcr i c ssmu a e y P I a x e n i n e n lb r tr .h f ce c i o h ft e RC—n b e i u twa o a e ewe n smu ae n x e me t d wa e . s l h w t a h s u b r cr i c s c mp r d b t e i l td a d e p r n e v sRe u t s o h t t e RC—n b e i s su b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缓冲电路作用缓冲电路一般并联在开关器件两端,主要有抑制过电压、降低器件损耗、消除电磁干扰的作用。
1)抑制过电压逆变器高频工作时,开关器件快速开通、关断。
由于主电路存在杂散电感,器件在开关过程中,急剧变化的主电路电流会在杂散电感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使器件在关断时承受很高的关断电压。
在器件关断时,,若无缓冲电路,则该电压会加在器件两端形成过电压,当该电压超过器件额定电压时,器件损坏。
此外,反并联二极管在反向恢复时产生的di/dt也会导致较高的过电压。
2)降低器件损耗已知器件的功耗由下式决定:(1.1)在电路中增加缓冲电路,可以改变器件的电压、电流波形,进而降低损耗。
从下图可知,在没有缓冲电路时,电压快速升至最大值,而此时电流依然是最大值,此时的损耗最大。
加入缓冲电路后,避免了电压、电流出现同时最大值的情况,损耗得以降低。
3)消除电磁干扰电路运行时,在没有缓冲电路的情况下,器件两端电压会发生高频振荡,产生电磁干扰。
采用缓冲电路,可抑制器件两端电压的高频振荡,起到减小电磁干扰的作用。
因此,降低或消除器件电压、电流尖峰,限制dI/dt或dV/dt,降低开关过程中的振荡以及损耗,我们在逆变器中设计缓冲电路,以保证器件安全可靠工作。
2杂散电感的测量与计算设计缓冲回路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杂散参数的量。
杂散电感是特定电路布局的结果,不容易计算出来,我们一般采用测量的方法来确定杂散电感的大小。
在没有任何缓冲回路时,用示波器观察器件关断时的振荡周期T1,重新测量器件关断时的振荡周期T2。
则杂散电感可由下式得出:(2.1)杂散电容为:(2.2)为无缓冲电路时的振荡频率。
3缓冲电路分类缓冲电路主要分为如下三类,分为C型缓冲电路、RC型缓冲电路、RCD型缓冲电路。
图C缓冲电路适用于小功率等级的IGBT,对瞬变电压非常有效且成本较低。
但这种缓冲电路随着功率等级的增大,会与直流母线寄生电感产生振荡。
RCD型缓冲电路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由于快恢复二极管可以箝位瞬变电压,从而抑制谐振产生。
在功率等级进一步增大时,此种缓冲电路的回路寄生电感会变得很大,导致不能有效控制瞬变电压。
因此在大功的设计。
4缓冲电路工作原理及计算线路因杂散电感会产生的瞬态浪涌高压,这种浪涌电压如果不加以抑制,可能会造成功率开关器件的损坏。
而减少这种浪涌电压的途径有2种,一是采用层状母线结构,降低母线寄生漏电感;另一种方法是安装缓冲电路。
缓冲电路在开关器件关断时工作,起到提供旁路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尖峰电压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小功率器件的开关损耗。
4.1电容型缓冲电路电容型缓冲电路在器件开通时有浪涌电流,因此用于小电流应用场合(<50A)。
在高频场合下,为减小损耗,也会考虑这种拓扑。
根据能量转移关系,要求在器件开通过程中将吸收的能量释放:I d V ds(t d−f+t f)2=12CV ds2(4.1)可得:C=I d(t d−f+t f)V ds(4.2)4.2RC型缓冲电路RC缓冲电路中,缓冲电阻R越小,缓冲电容越大,则缓冲效果越明显,但是要考虑电阻R上的损耗。
器件关断时,电容C储存能量,在下一次器件开通时,电容中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电阻R上,而电容上的存储的能量为:(4.3)为器件关断电压。
又在电阻上消耗的能量与每个周期电容的充放电次数成正比,因此在电阻上消耗的能量为:(4.4)其中f为器件工作频率。
n为每个周期电容电压转换次数,半桥电路中,每个周期电容电压发生两次转换,因此n取2,即:(4.5)缓存电容的选择要满足两个要求,首先, 缓存电容能够存储的能量要比电路中杂散电感存储的能量要大,也就是要满足下式:(4.6)其次,缓冲电路的时间常数要比功率器件导通时间短, 这样在开关管导通的时候存储在缓存电路中的能量才能够释放完毕,一般情况下,认为3倍的时间常数可以完成放电过程,则:(4.7),D 为占空比,T 器件开关周期。
所以(4.8)此外,还要考虑放电电流不可太大。
最后综合电阻功率与过压情况选择参数。
综上所述,得到:(4.9)(4.10)4.3 RCD 缓冲电路RCD 型电路又分为如下三类。
其中,Ⅱ型电路采用2组Ⅰ 型缓冲电路, 使用快恢复二极管钳位瞬变电压, 可抑制振荡发生, 适用于中大容量器件, 但缓冲电路的损耗很大。
Ⅰ型电路将RCD 缓冲电路直接并接在桥臂两端, 这种电路抑制器件关断瞬态电压的效果好, 而抑制器件开通时的瞬态电压效果稍差。
Ⅲ 型缓冲电路由于每个元件有各自独立的吸收电路, 既可抑制关断浪涌电压, 缓冲电路的损耗又很小, 适合于大功率电路。
4.3.1Ⅰ型缓冲电路缓冲电路工作过程可以简单分析如下:当开关管T截止时,原来流过引线电感Ls的电流通过Cs、Ds旁路,从而将Ls上的储能转移到Cs,避免在器件关断时由于电流突变,引起在器件两端产生很高的电压尖峰,因而大大降低了在开关管截止瞬间在其两端所产生的过电压;当开关管T导通时,Cs的储能通过开关管T、缓冲电阻Rs释放,从而使其两端的电压下降到母线电源电压Vd,为下次的缓冲吸收作好准备。
以开关T1关断时刻为起点来分析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其工作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线性化换流、杂散电感Lp谐振放能、缓冲电容Cs放电。
a) 线性化换流过程此阶段从开关T1接收关断信号开始到开关T1完全截止结束。
流过Lp 的母线电流经T1和缓冲电路2条支路分流。
由于此过程时间很短,一般为纳秒级,因此可将此工作过程中电压、电流的变化线性化来处理。
其等效电路如下图:设线性化换流过程持续的时间为t,由上图得:(4.18)当t =t f 时,即换流过程结束,有:(4.19)在此过程中,开关器件1端的电压为u cs +L sdi cs dt,由于实际的换流过程并非完全线性,因此在过程中会出现第一个电压尖峰,且此电压尖峰与母线电流I L 、缓冲电路寄生电感L s 、关断时电流的didt 有关。
b) 杂散电感L p 谐振放能阶段线性化换流阶段结束后,Cs 谐振中储存的能量通过Cs 泄放·当V cs 达到谐振峰值时,回路电流i 为零,缓冲电路二极管DS截止,钳位u cs 防止振荡的发生。
在此过程中将出现第二个电压尖峰,且此电压尖峰是由杂散电感L p 引起,在下面的分析中可看到,该电压尖峰与母线电流I L缓冲电路寄生电感L s 、缓冲电容C s 有关。
这一过程的等效电路如下图:令(4.20)电路方程为:(4.21)初始条件为:(4.22)由电路方程得:(4.23)其中,Z s =(Ls C s)12⁄,k 0=1(Ls C s )1/2⁄,h =arctan[(V cs (0)−V dc )/Z s i (0)]可求得,当k 0t −h =π/2时,电容C s 两端的电压峰值:(4.24)因此,可得:(4.25)若是忽略换流器件u cs 的升高,可取:(4.26)c) 缓冲电容C s 放电阶段及缓冲电阻的参数计算谐振放能阶段结束后, C s通过R s、电源和负载放电。
在放电期间,可认为负载是恒流源。
有了负载后,可不考虑Ls、Lp对放电的影响。
其等效电路图如下图。
电路方程为:(4.27)初始条件为:(4.28)可求得在放电过程中:(4.29)(4.30)(4.31)对于不同拓扑结构的缓冲电路,允许Cs放电的最大时间各不一样。
对于三相两电平拓扑结构其最大放电时间为T s/3 (线性化换流时间和谐振放能时间相对很短,可忽略)。
对单相逆变器,其最大放电时间为Ts/2,假设当u cs(t)=1.01U d时认为C s上的过电压放电完毕,且限定∆U%=u cspk−U dU d×100%=15%,则三相两电平拓扑下:(4.32)(4.33)由前面可知:P Rs=1.5I L2Lf s同理可求出单相拓扑下:(4.12)P Rs=I L2Lf s1)缓冲二极管的选择缓冲二极管电压容量应与IGBT额定电压容量相当,且应选用快速软恢复二极管。
在缓冲电路工作过程中,只有线性化换流阶段和L s谐振放能阶段有电流流过缓冲二极管。
在线性化换流阶段电流为i Ds=I L×tt f,在谐振放能阶段电流由前面式可得为i Ds=I L cos(k0t−h)(忽略线性化换流阶段电压的变化),由此可得流过Ds电流的有效值:I DSF=√3s∫(I Ltf)2dtt f+∫I L cos(k0t−h)2dtπ+2h2k0t f=I L√1T s[t f+34k0(π+2h+sin2h)]同理可得单相逆变器中二极管:I DSF=I L√1T s [23t f+12k0(π+2h+sin2h)]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大功率的IGBT电路要求缓冲回路的寄生电感非常小.在工程实现上可从三个方面到达上述要求.1)选用无感型电阻、电容和快速恢复型二极管.2)缓冲回路尽量靠近IGBT.3)尽量采用多个小的电容并联构成缓冲电容,因为越小的电容并联成的等效电容的寄生电感要比单个电容要小得多。
4.3.2Ⅱ型RCD缓冲电路4.3.3Ⅲ型RCD缓冲电路Ⅲ型RCD缓冲电路与前面的Ⅰ型RCD缓冲电路工作原理相似。
以开关管T1关断时刻为起点,分析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其工作过程可分为:线性化换流、母线寄生电感Lp谐振转移能量和缓冲电容Cs放电共3个阶段。
1)线性化换流过程此阶段从开关管 T1接收关断信号开始到开关管 T1完全截止结束。
流过母线寄生电Lp 的母线电流Io经 T1和缓冲电路 2 条支路分流。
由于这个过程时间极短,一般为纳秒级,故此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变化可线性化处理。
由于实际的换流并非完全线性,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第一个电压尖峰 ( 图 3 中ΔUp1)。
这个尖峰是由缓冲电路的寄生电感和缓冲二极管的正向恢复联合引起的。
如果缓冲二极管采用与 IGBT 匹配的快恢复二极管,则该电压尖峰主要取决于缓冲电路寄生电感Ls,可估计出ΔUp1为:∆U p1=L s di dt式中:Ls为缓冲电路的等效寄生电感;di/dt为关断瞬间或二极管恢复瞬间的电流变化率。
2)母线寄生电感Lp谐振转移能量过程及缓冲电容Cs的参数计算在线性化换流阶段结束后,开关管T1完全截止。
此时,主回路寄生电感Lp与缓冲电容Cs 产生谐振,Lp 中储存的能量向Cs 转移。
当缓冲电容上电压UCs 达到最大值UCspk ,即谐振峰值时,谐振电流i 为零,缓冲电路二极管Ds 截止,箝位UCs 防止有振荡。
在这个过程中将出现第二个电压尖峰(图3中ΔUp2)。
此尖峰主要是由母线寄生电感Lp 引起,可以用能量守恒定律来确定ΔUp2:12L p i 2=12C s ∆U p22 式中:Lp 为母线寄生电感;i 为工作电流;Cs 为缓冲电容值;ΔUp2为缓冲电压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