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合集下载

指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实践方法与技巧

指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实践方法与技巧

指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实践方法与技巧一、激发观察兴趣1.创设有趣的观察环境在幼儿园环境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场景,如小动物的家、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举办观察主题的活动通过举办观察主题的活动,如“寻找春天的足迹”、“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产生观察的兴趣。

3.鼓励幼儿提问在观察过程中,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二、传授观察方法1.教会幼儿观察的步骤要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如观察天气、植物生长等。

3.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让幼儿学会用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种感官去观察,提高观察的全面性。

三、指导观察记录1.提供记录工具为幼儿提供易于操作的记录工具,如绘画本、观察记录表等。

2.教会幼儿记录方法引导幼儿用简单的文字、符号、绘画等形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定期回顾与交流组织幼儿定期回顾观察记录,分享观察心得,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提高观察技巧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开展观察训练,如观察图片、视频等,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引导幼儿进行深入观察鼓励幼儿对观察对象进行深入探究,挖掘更多的信息。

3.培养幼儿的观察耐心教育幼儿在观察过程中保持耐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五、注意事项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观察兴趣和记录方式可能不同,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敢于观察、勇于表达。

3.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幼儿观察记录过程中,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指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实践方法与技巧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和小技巧,这些都能让观察记录变得更加生动和有效。

二是创造互动式的观察环境。

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孩子们扮演小侦探,去寻找园内不同角落的小秘密。

如何教会学生观察

如何教会学生观察

如何教会学生观察观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就是培养他们逐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像微信、抖音等社交软件瞬息万变的信息,也进一步佐证了观察的重要性。

教会学生观察,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用适宜的方法和形式进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教会学生观察。

一、建立学生观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观察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

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每一位学生,自己的观察也是有价值的,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种种有趣现象。

同时,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班级组织,让学生们更好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表扬一些优秀的观察者,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让学生们建立起自己独立观察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观察不仅包括看,还有听、闻、摸、尝等多种感官的运用,而观察的技能则包括了观察对象的选择、观察时的姿势和观察方法的选择等。

针对这些,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学生观察技能。

比如针对物质的观察可以让学生持续观察植物、昆虫,同时对器物、环境、颜色、形状、大小、质地等进行分类,系统化学习各种特征;而针对人文的观察,则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关系、行为、活动,从中寻找新的思路和资源,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

三、营造观察氛围创造出观察氛围对于教会学生观察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社交中,自觉地进行观察、发现、总结,养成长期观察的习惯,较大程度上营造出了观察氛围。

同时,学校中应该定期组织现场参访、研究调查、观察实验等活动,观察各种现象,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官性的直接体验来加深对这个事物的认知。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观察在现代教育中,班级应该具备一些专业的教育和辅助性的科技设备,比如电脑、数据投影仪、音响、家长的手机等。

通过这些设备的整合与运用,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协助学生在学习时进行观察。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在教育教学领域,课堂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呢?一、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这可能是为了评估某个教学方法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或者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等。

明确的目的将为后续的观察和记录提供清晰的方向,避免盲目和随意。

例如,如果教师想要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那么观察重点就应放在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协作、交流讨论以及最终问题的解决过程上。

二、确定观察内容根据观察目的,教师需要确定具体的观察内容。

这可能包括学生的行为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互动情况、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可以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创造性、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情况等。

教师的教学行为则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提问的质量和频率、讲解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等。

课堂互动情况也是重要的观察内容,如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效果、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否存在活跃的讨论氛围等。

此外,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恰当,如多媒体的运用、教具的展示等,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值得观察。

三、选择观察方法常见的课堂观察方法有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两种。

定性观察侧重于对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解释,通常采用观察笔记、轶事记录、课堂日志等方式。

定量观察则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来呈现观察结果,如使用行为检查表、时间抽样等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定性观察可能更合适;如果要对全班学生的参与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定量观察则更能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共5篇)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共5篇)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共5篇)第一篇: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观察记录活动幼儿观察记录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观察和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

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什么是观察记录、为什么要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如何在幼儿阶段有效地开展观察记录活动对当前的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观察记录内容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皮亚杰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2~7岁儿童的发展时期概括为前概念运算阶段,在该发展阶段儿童以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

[4]结合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在感知、注意、思维、表现时的目的性、兴趣点、持续时间都有所不同。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更深层次的原因。

基于此,小班幼儿的观察记录侧重点应定位在现象、感受体验的记录上;中班幼儿观察记录的侧重点宜定位在材料、过程与现象变化等方面,在记录中要强调探究的步骤;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记录中更宜强调思维的过程,同时兼顾材料、过程、结果的记录。

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记录内容,不仅能巩固幼儿的科学经验,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观察记录幼儿的想像力是丰富多彩的,创造力是令人称奇的,他们的观察记录形式也是异彩纷呈的。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通常选择粘贴、涂色、判断、连线、图形、数字、符号、绘画及实物呈现等方法进行记录,有条件的还使用情景照片、语言录音、活动摄像等。

比较有代表性的记录形式有以下几种:1.动作表现。

即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是最简单、最明了的一种记录方法。

例如在小班“落下来了”的科学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的前提下,绝大数幼儿都能用动作来表现不同物体落下来的不同样子:在表现鸡毛落下来的样子时,儿童张开小手慢慢转着圈,表现从高到低慢慢飘落下来的样子。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观察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观察方法和记录方式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在开展活动前明确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观察和记录什么。

其次,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观察和记录时间,不能过于匆忙。

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解答他们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记录。

二、学生角色学生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活动中是积极的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好奇心、探索欲望和观察力。

在观察时,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全面地收集信息。

在记录时,学生应该尽量详细地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可以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

此外,学生还应注意注意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进行比较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三、观察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

首先,学生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确保观察对象符合研究要求。

其次,学生要进行准确的观察,注意观察对象的各个方面,不偏废一面。

例如,在观察昆虫时,学生不仅要关注外形特征,还要注意其行为习性、食性等。

此外,学生要进行系统的观察,将观察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以便形成比较和归纳。

四、记录方式科学观察结果的记录需要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

学生可以使用文字进行记录,详细地描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包括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拍照或绘制图表的方式进行记录,鲜活地展现观察结果。

图表可以是表格、线条图、柱状图等形式,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信息展示。

在记录过程中,学生还应该记得标注观察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等重要信息,以便分析和比较观察结果。

总结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小学教学实践观察记录(3篇)

小学教学实践观察记录(3篇)

第1篇一、观察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小学教学实践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我校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践观察活动。

以下是观察记录。

二、观察对象及内容1. 观察对象:我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各学科教师及学生。

2. 观察内容:(1)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等;(2)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学生提问、评价、辅导等;(3)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外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4)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沟通、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等。

三、观察结果与分析1. 课堂教学(1)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2. 教师与学生互动(1)教师提问: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客观,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又指出学生的不足。

(3)辅导: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3. 学生自主学习(1)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 家校合作(1)沟通: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2)家长参与:部分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为学校提供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存在问题(1)部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个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效果不佳。

(3)家校合作力度不足,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2. 建议(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概念、培养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

一、科学观察的重要性科学观察是科学实验的基础。

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感知到现象、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深入理解科学概念。

科学观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1. 确定观察对象和目的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时,首先需要明确观察对象和目的。

观察对象可以是实验材料、自然现象等,观察目的可以是了解特征、关系、变化、规律等。

2. 培养观察力观察力是科学观察的基本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提出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2)多角度观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观察事物,提高观察的全面性。

(3)多样化观察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肉眼观察、显微镜观察、实验操作等多种观察方式。

3. 规范观察记录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需要准确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观察记录应包括以下要素:(1)时间:记录观察的具体时间,方便后续数据分析。

(2)描述: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的描述,包括颜色、形状、大小、数量等。

(3)数量:如果可能,尽量使用量化的描述方式,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重量等。

三、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实验记录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记录,学生能够记录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等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1. 确定记录要求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时,教师应明确记录的要求,包括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等。

2. 规范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应包括以下要素:(1)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名称和数量。

(2)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流程记录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和操作方法,确保实验可复现。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力是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的基础。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 提倡使用多感官观察:鼓励学生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全面感知所观察对象的特征。

2. 给予具体指导:在实验或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观察要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

3. 制定观察任务:将观察任务明确化,明确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观察。

让学生有明确目标,提高观察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记录科学观察结果科学观察的结果需要被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以下是引导学生记录科学观察结果的一些方法。

1. 使用表格或图表记录: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记录观察结果,使结果更加清晰明了。

2. 制作观察笔记: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变化和感受。

观察笔记可以是文字描述、草图或图片等形式。

3. 利用科学绘图:对于某些需要具体表达的观察结果,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绘图来记录,如示意图、示波图等。

三、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的思维要求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科学思考和分析。

1.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探究原因和寻找答案。

2. 推理和解释: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推理和解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总结和归纳:鼓励学生在记录观察结果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规律和结论,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四、创设适宜的观察与记录环境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记录,教师还需创设适宜的观察与记录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如何教授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技巧

如何教授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技巧

如何教授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技巧科学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步骤,它有助于学生不仅仅掌握实验结果,还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然而,教授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技巧并不容易,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授学生科学实验记录技巧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记录。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是科学实验记录的基础,而好的观察才能产生准确和详细的记录。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1.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包括颜色、形状、质地、大小等方面。

2.使用观察工具:向学生介绍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来观察微小的细节。

3.实践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和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教授正确的记录格式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实验记录格式,这有助于他们整理信息和数据。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记录格式:1.实验目的:记录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2.材料与设备:列出实验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名称,确保学生了解所使用的工具。

3.步骤与观察记录:详细记录实验的步骤,包括所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和实验的变化。

4.结果和数据分析:总结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比如制作图表或计算平均值。

5.结论:从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解释发生的现象。

三、鼓励详细的记录详细的记录对于科学实验的复现和分析至关重要。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详细的记录,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设定记录要求:让学生了解记录应该包括的内容,如实验的过程、观察结果、使用的量和单位等。

2.实践记录:让学生进行实践性实验记录任务,通过实际体验提高他们的记录能力。

3.提供示例:给学生提供实验记录的示例,说明记录的要点和重要性。

4.回顾和反思:请学生定期回顾和反思他们之前的记录,从中发现记录欠缺的地方并进行改进。

四、鼓励合作和讨论合作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分享观察和想法,从而提高实验记录的质量。

以下是一些鼓励合作和讨论的方法:1.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鼓励他们在实验记录上进行讨论和合作,分享观察和数据。

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

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引入了开放式的单元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保证课外探究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课内的指导至关重要。

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试教中,我感到了课堂上如果指导不到位,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技能和知识,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

在这,我将浅谈一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

关键词: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指导帮助评比激励一.初步摸索了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

(一) 激发兴趣是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记录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活动记录时,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首先,我们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观察交流时不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他们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时允许争辩,只要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即使说错了也无妨,我们只负责正面的指点。

其次,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

开始,我们让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合作观察、记录,讨论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总结,有一人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观察记录得最详尽具体,评比优秀记录员。

最后,进行记录的评比激励活动。

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一次记录拿出来进行评选,然后表彰鼓励,这样激发了学生记录的兴趣,也激发他们记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也为其他同学起了示范的作用。

对记录不好的学生也需鼓励,增强信心,进行引导,不可挫伤学生记录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 学会观察是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途径。

观察是进行活动记录的源泉,是获得记录信息的重要途径,所以要想做好记录,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观察研究对象。

其次,选择好的观察方法。

最后,观察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

不仅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有时甚至可以尝一尝滋味。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本文将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进行讨论。

一、科学观察方法进行科学观察是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探究的基础。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1. 观察对象:选择适合的观察对象,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现象或者是一些实验材料。

2. 观察要素: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的要素,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地、变化等。

3. 观察记录:鼓励学生进行准确、详细的观察记录,可以利用表格、图表、图片等形式进行整理和展示。

4. 多角度观察:指导学生通过多个角度、不同的时间进行观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二、科学实验设计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观察结果。

下面是一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的方法: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是验证观察结果,也可以是探究某个科学规律。

2. 实验过程:清晰地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过程,确保实验可重复性。

3. 变量控制:指导学生合理设置实验变量,同时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4. 数据记录:引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包括定量和定性数据。

5. 结果分析: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图表或文字的方式展现结果。

三、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安全意识: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全,佩戴实验眼镜、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具。

2. 预测与验证:鼓励学生在实验前提出预测,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进行结果的讨论与分享,以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的碰撞。

4. 培养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尝试多种解决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与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合作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记录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培养逻辑思维以及增强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

2. 为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观察能力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和社会。

观察记录可以帮助幼儿系统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认识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

3. 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3.1 创设观察场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观察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

比如,可以组织幼儿观察花草、小动物、天空等,并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记录。

3.2 提出引导性问题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引导性问题,让幼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现象是怎么形成的?”等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3 制作观察记录表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观察记录表格,让幼儿按照表格的要求进行记录。

观察记录表可以包括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内容等要素,帮助幼儿整理和分类观察结果。

3.4 鼓励分享和讨论在观察记录完成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一起讨论。

通过分享和讨论,幼儿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观点,丰富自己的观察记录。

3.5 制作观察成果展示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观察记录整理成作品或展板,展示给家长和其他同学。

通过展示,可以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观察记录的积极性。

4. 结语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走出教室,开展各类观察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帮助他们主动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思考。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性、启发性和综合性,让幼儿在观察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发展。

小学生如何有效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

小学生如何有效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

小学生如何有效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科学实验观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入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有效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

一、提前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在进行实验观察前,小学生应该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

通过提前了解实验内容,他们可以更清晰地知道要观察和记录什么,更好地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

二、准备观察记录工具在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时,小学生应该准备好观察记录工具。

常用的观察记录工具有实验记录本、观察表格和绘图纸等。

根据实验的要求,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便于记录观察数据和结果。

三、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小学生应该详细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变化。

他们可以用文字描述、图像和符号等方式进行记录。

文字描述要简洁明了,图像要清晰可辨认,符号要统一规范。

通过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可以帮助他们回顾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在需要时重现实验。

四、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观察结果和数据是科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应该准确记录每一次观察的结果和相关数据。

他们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和图片等方式进行记录。

表格和图表可以更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现象。

在记录观察结果和数据时,小学生需要保持客观准确,不要添加主观评价。

五、补充说明和分析在实验观察记录中,小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说明和分析。

他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规则。

补充说明和分析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

六、归纳总结和思考在实验观察记录的最后,小学生应该进行归纳总结和思考。

他们可以简要总结实验的主要观察点和结果,思考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通过归纳总结和思考,小学生可以拓展他们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时,应该提前了解实验目的和步骤,准备观察记录工具,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补充说明和分析实验现象,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和思考。

幼儿教学中如何运用观察记录

幼儿教学中如何运用观察记录

幼儿教学中如何运用观察记录在幼儿教学中,观察记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还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究竟如何在幼儿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观察记录呢?明确观察目标教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

这意味着要事先确定想要了解的幼儿行为或发展情况。

是想观察幼儿的独立性、社交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明确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收集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选择合适的观察方式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多种,例如自由观察、结构化观察、参与式观察等。

教师需要根据观察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

自由观察适合了解幼儿的整体表现,而结构化观察则更适合收集特定行为的详细信息。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保持客观和中立的态度,不能让个人偏好影响观察结果。

记录观察内容观察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记录下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和反应。

记录要详细、准确,既包括幼儿的言语行为,也要记录非言语行为,如表情、肢体动作等。

教师还要注意观察时间、地点和情境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分析观察结果。

分析观察结果观察记录完成后,教师要仔细分析观察结果。

这包括识别幼儿的行为特点、发展水平,以及可能影响幼儿表现的因素。

分析结果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还能为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运用观察结果教师要将观察结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

比如根据观察到的幼儿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吸引他们的活动;根据发现的问题,采取适当的引导或帮助措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只有将观察结果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观察记录的价值。

观察记录在幼儿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师只有掌握好观察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充分利用观察记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和记录呢?一、明确观察目的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察目的。

是为了评估某个教学方法的效果?还是为了了解学生在特定学科知识上的掌握程度?亦或是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行为表现?不同的观察目的将决定观察的重点和方法。

例如,如果教师的目的是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那么观察的重点可能会放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成果上。

而如果是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那么就要着重观察学生的发言频率、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

二、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后,接下来需要确定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可以是单个学生、学生小组或者整个班级。

对于新教师来说,可能会先从观察单个学生入手,以便更集中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比如观察某个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在听讲、笔记、提问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后续的个别辅导提供依据。

如果是要研究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观察对象可以是学生小组,观察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分工和合作成果。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会对整个班级进行观察,全面了解课堂的氛围、师生互动以及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选择观察方法常见的课堂观察方法包括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通常会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和统计,例如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参与活动的时间、课堂违纪的次数等。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精确的信息,但可能会忽略一些细节和情感方面的内容。

定性观察则更注重对课堂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教师可以通过撰写观察笔记、描述课堂事件、记录师生对话等方式来收集信息。

定性观察能够深入了解课堂中的复杂情况和学生的内心感受,但相对来说主观性较强。

教师可以根据观察目的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或者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教学实践观察记录(3篇)

教学实践观察记录(3篇)

第1篇一、观察背景本学期,我担任了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对课堂进行观察记录。

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第一次课堂观察的记录。

二、观察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9月15日地点:三年级一班教室三、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三年级一班全体学生。

四、观察内容1. 学生课堂表现2. 教师教学方式3. 课堂氛围4. 学生学习效果五、观察记录1. 学生课堂表现(1)课堂纪律:上课前,学生们能迅速回到座位,安静等待老师上课。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

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现象。

(2)参与度: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举手发言。

在回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在回答问题时,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路不清等问题。

(3)合作学习:本次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在小组内能够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但在合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依赖性强、不主动承担责任的现象。

2. 教师教学方式(1)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课前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个体差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 课堂氛围(1)轻松愉快: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频繁,气氛轻松愉快。

(2)积极向上: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4. 学生学习效果(1)知识掌握:通过本次课堂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2)能力提升:学生在课堂上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六、观察反思1. 课堂纪律方面:部分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等现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加强纪律管理。

2. 参与度方面: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思路不清等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针对性辅导。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教师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课堂观察和记录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记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亮点,从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呢?首先,明确观察目的是关键。

在走进课堂之前,教师要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进行观察。

是为了评估某个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还是为了解学生在特定学科知识上的掌握程度?又或者是为了关注某个学生的学习行为?目的不同,观察的重点和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确定观察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可能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提问方式、讲解清晰程度、教学组织能力等;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质量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教材、多媒体工具等是否合理有效;课堂互动的情况,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和质量等。

在观察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坐在教室的不同角落,以便全面观察到学生的表现。

有时站在教室后面,能整体把握课堂的氛围和节奏;有时坐在靠近学生小组的位置,能更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

观察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帮助教师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定量观察可以通过制定量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量化记录,比如统计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教师表扬学生的次数等。

定性观察则注重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记录下课堂中的精彩瞬间、学生的独特见解、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等。

课堂记录是课堂观察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现场笔记的方式,快速记录下关键事件和重要细节。

记录时要简洁明了,抓住核心要点,避免因过于详细的记录而错过其他重要信息。

同时,可以运用一些符号和缩写来提高记录效率,比如用“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Q”表示提问,“A”表示回答等。

除了文字记录,还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辅助记录。

课后通过回放录音、录像,能够更全面、细致地回顾课堂情况,发现一些在现场观察时容易忽略的细节。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的教学方案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出一种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主动观察并记录相关的现象。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验、展示科学实物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欲望。

其次,教师应当教授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科学观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来传授给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观察对象、如何记录观察结果、如何进行数据分析等。

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可以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实验、观察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观察并记录相关的现象。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加准确、全面。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拍摄观察对象,用数码相机记录观察结果,甚至可以使用科学仪器进行观察和记录。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和记录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最后,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观察与记录能力的综合评价。

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是不够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行实验报告、展示观察成果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观察与记录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观察与记录能力的档案,记录学生在科学观察与记录方面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教学观察与记录方案

教学观察与记录方案

教学观察与记录方案教学观察和记录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教学过程和记录教学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教学观察与记录方案,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定观察目标和内容在进行教学观察和记录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观察的目标和内容。

观察目标可以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等。

观察内容可以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引导方式等方面。

通过明确观察目标和内容,可以使观察和记录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进行教学观察和记录的基础。

常用的观察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参与观察和录像观察等。

实地观察是指教师亲自到课堂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应。

参与观察是指教师参与课堂活动,与学生一同学习并观察教学情况。

录像观察是指利用摄像设备记录课堂活动,便于后期回顾和分析。

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可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三、采集观察数据和信息观察过程中需要采集相关的教学数据和信息。

可以通过记录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等方面获取数据。

同时,也可以观察课堂的环境、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等信息。

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应尽量客观真实,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四、分析观察结果观察完成后,需要对收集到的观察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描述分析等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优点和不足,并为改进提供指导。

五、制定改进措施基于分析结果,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技巧、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

制定改进措施时,需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以确保改进的有效性。

六、跟踪和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跟踪和评估。

可以通过再次观察和记录,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改进措施的观感和反应。

跟踪和评估的结果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观察和记录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仅仅有“经历”是不够的
——《植物的一生》两次教学谈
海宁市桃园小学姚伟国314400
科学课教材中引入了开放式的单元活动后,对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有机结合,保证课外探究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是在继三上对“我的大树”、“美丽的叶”等观察之后,第二次组织对植物的观察活动。

但上次观察活动是短期的观察,而这次观察活动要经历3个月左右,大约一个学期的时间,大部分的观察活动都要在课外进行,因此单元的结构是“指导、实践、交流”的开放式设置。

在这一单元中,课内的指导是基础,在整个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试图通过让学生进行观察记录作为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探究的契合点,但在两次试教中,我感到对“过程”价值理解的取向不同,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下面是两次执教《植物的一生》的体会。

第一次:过程可能就是“经历”吧?!
去年在上《植物的一生》单元时,我对单元目标的定位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种凤仙花的全过程,重点落在“种植”两字上,至于课外怎么去观察记录,我也没多在意,只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种植的过程就可以了,我是这么想的。

学生呢,课堂上听得是头头是道,而实际的效果如何呢?就看学生的观察记录吧!于是,我检查了他们的作品,结果令我失望,下面是学生的观察记录:
第一则:昨天,我没有给凤仙花浇水,它枯萎了,我就去浇点水。

过了几天,凤仙花活了,我很高兴。

后来,我把凤仙花拔了出来,种在了别的地方。

第二则;今天,我回到家就去看我种的那一棵凤仙花,我去观察了一下,它现在还很小,只有几片叶子,等了一段时间,那棵凤仙花就长大了一些,也变了一个样儿。

……
在课后与学生的访谈中,他们终于说出他们的心里话,有孩子说:“他们一到课外出现的情况很多:观察什么,不是很清楚!”;有孩子说:“观察的间隔时间不知道是多长?”;也有孩子说:“记录是不是把看到的写下来?但有的同学不愿意写!”……孩子们的话告诉我,像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为什么呢?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观察、记录无所适从,到最后把观察和记录当成了一件无所谓的事情。

由于对学生了解少,学生到底在做什么,我不是很清楚,对“过程”的理解过于侧重于经历和体验,而对丰富的过程内涵理解不深,事实上“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记录”也是过程目标之一,而恰恰由于对这一过程目标的忽视又造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在第一次的教学中,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在活动后期兴趣下降,由于观察不深入,在观察记录中出现了描述不真实、简单、模糊、夸大等不良倾向。

第一次的实践在遗憾中过去了。

第二次:过程不可能仅仅是“经历”!
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我又重新去解读教材的活动过程目标,更深地去把握隐含于活动之中的价值,我有了新的认识:种凤仙花是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变化“模型”的一种载体,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得种凤仙花的经历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得到科学过程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并把这种探究的能力迁移到对其它植物的观察之中,这也是这个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

我在想:过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保证。

为此,在课堂上我在“观察、记录、测量、描述”等方面上下功夫指导,力求有新的突破。

在上“种子长出芽以后”这一内容时,我要把观察记录作为重点给学生进行指导。

活动分析:“种子长出芽以后”是《植物的一生》单元第一课时的第三个活动,它是在“观察种子”、“播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课内解决一个“观察什么、怎样记录”的问题,具体活动在课外展开。

“种子长出芽以后的观察记录活动”是观察记录植物一生变化的开始,这里介绍的观察记录方法将延续到“植物一生的研究”乃至“动物一生的研究”的整个学习过程,所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过程回放:
师:“我们把凤仙花的种子播下去以后,你们准备观察什么?”
生:“什么时候发芽?”
生:“长出的叶子是怎么样的?”
生:“大概什么时候开花和结果?”
师:“最好把具体时间记录下,这样我们的观察更准确,还有其它吗?”
生:“应该把凤仙花一生的全部变化记下来。


师:“你的想法很好,我们来看书本上的表格:
同学们看,这个表格,把凤仙花分为五个生长阶段,分别是:播种、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我们要把每个阶段变化的日期记下来。


(在这个环节中,我试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凤仙花的生长过程,领悟到了有了观察记录就可以具体地了解植物一生的变化。


师:“我们不仅要知道凤仙花一生变化的时间,我们还要对每个生长阶段,它有哪些具体的变化作观察记录。

像芽出土时,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观察种子是否变大了?”
生:“还要观察发芽时种子颜色的变化?”
生:“种子裂开的时候是怎么样的?”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种子出芽时我们不仅要观察种子颜色、大小、形状的变化,我们还要细致观察芽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那么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
生:“画一画。


生:“我用写的方法。


生:“我家里有数码相机,可以拍下来。


(我认为细节指导很有必要,这里既有观察内容的指导,也有描述方法的讨论,指导比较具体。

观察研究凤仙花时,学生通过多种角度,不同时间段的观察,详细记录凤仙花不同生长时期的细微变化,科学探究来得更为实在、深入。


师:“在凤仙花一生变化的过程中,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凤仙花的变化,我们还要采用测量的方法记录高度的变化。


凤仙花苗的高度变化苗高单位:厘米
师:“怎么测量?
(尺子倾斜)能这样测吗?”
生:“不能,应直立着测。


师:“测量时要测到凤仙花的最高处。

谁来到前面试试看?”
生:(到前面模拟测量,如何看刻度)
师:“还有问题吗?”
生:“那么天天要测?”
师:“从芽出土开始,每周测量一次凤仙花的高度,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测量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技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普遍。

当科学家进行观察时,仅仅得出结论说某件东西“大”或者“重”是不够的。

他们必须用工具来测量这个东西究竟有多大或多重。

通过观察,科学家能把观察表达得更为精确,在交流时就能给出更多的信息。

在这个观察活动中,测量的工具有三角尺或直尺,引入测量的方法记录凤仙花生长的变化过程,为这个单元“果实和种子”一课交流时进行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测量好后,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及时、有效评价,并张墙公布他们的观察记录。

)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写的观察日记中就有了一定的变化,我欣喜地看到:
例1:发芽啦!
今天,我到学校的种植园看我种的凤仙花,它发芽了,发了三棵,芽儿好象一把小伞。

下面的根是白色的,还有一点点透明。

上面的叶子向两边弯着散开,叶子是碧绿的,形状像一只小船。

凤仙花在泥土中,笔直笔直的。

因为昨天下了一场雨,叶子上有几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在叶子上滚来滚去,真好看!芽大约四五厘米,茎在叶子中间,芽儿真是可爱!
例2:凤仙花在长大
凤仙花一天一天在长高,在长大。

上周一我用尺量了一下,已经有5厘米高了。

今天又是一个星期一,我又去测了一下,啊!这次竟有12厘米了,我高兴的欢呼起来。

通过这次种花,我知道了种花确实有许多学问,如,什么时候播种,种在什么地方最合适等,这是以前从来都不知道的,真的很有趣。

……
由于我在课堂内的指导相对到位,学生清楚自己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记录比较真实、客观、细致,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虽然学生在描述方面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但科学态度、习惯、方法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一些感悟
有过失败、有过成功,都是一笔财富。

通过教师的反思和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观察、记录、测量等方法,课外操作也心中有底了,观察记录就水到渠成。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如学生在观察记录中用到的修辞性的语言太多,表述的词语不是很准确,主观想象的较多等,背离了科学记录应突出真实、客观的要求。

经过两次教学实践,我初步体会到:
1、应关注探究活动过程的多重价值。

在开放式单元教学中,我们往往局限于关注课外活动的体验性目标,以为只要有这样的经历就足够了,而忽视对三维目标的综合考虑,
尤其是对丰富的活动过程内涵的挖掘值得深思。

2、应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需要什么。

老师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初步的技能、方法习得必不可少。

老师要关注学生课外真正在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记录,了解学生在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指导,切实解决学生实际观察记录中所遇到的困难。

3、应关注科学探究的指导策略。

在以往探究中,教师的指导粗线条的多,走过场的多,要确实解决学生的科学探究由课堂转到课外存在的实际困难,课内的指导必须细化,同时在课外观察中,对学生进行全程的跟踪指导,解决在实际中新生成的问题,使开放的单元教学不致于在开放中迷失过程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