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_血液系统_第八讲_输血_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部分讲义
“输血”狭义上是指全血或成分血的输注,而从广义上则是指涉及血液的各种制品(包括 细胞因子等)的输注和应用,以及输血治疗(包括干细胞移植、血液成分置换术和单采术等)。 输血学或临床输血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学科。
第一章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血液是生物进化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体液,它是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着的一种红色、 不透明的粘稠液体。由于它的复杂组成和理化特性,加之它有着本身不停地运行的特点,对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血液通常具有运输、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 压、维持体温恒定以及防御等功能。
输血部分讲义
第一章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
第二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章 输血免疫学基础 第一节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第二节 红细胞抗原与抗体
第三节 红细胞血型 第三章 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全血输注 第二节 红细胞输注 第三节 粒细胞输注 第四节 血小板输注 第四章 输血不良反应(溶血反应) 第五章 临床输血学检验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验 第二节 检验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参考材料:《威廉姆斯血液学》第 137 章-第 141 章) (参考材料:输血部分补充讲义)
要点归纳:
输血部分
1、 红细胞抗原及其抗体的基本概念 2、ABO 血型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重点:输血性溶血) 3、Rh 血型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重点:新生儿溶血症) 4、血型检测的基本原理(重点:ABO 血型的检测) 5、IgG 抗体检测的基本方法(重点:三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不规则
抗体检测的原理与应用) 6、 成分输血的特点与意义(重点:红细胞输注)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两大部分组成。 一、细胞成分 血液的细胞成分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个部分组成,这些细胞统称为血细胞。 如将血液采集后立即与一定比例的抗凝剂混合,离心30分钟,可见血液分为三层:上层为淡 黄色透明液体,即血浆约占总体积50-60%;下层为红色的红细胞层,占总体积的40-50%,两 层之间还有一层菲薄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层,称为淡黄色层。从这分层中得知红细胞的比重大, 白细胞和血小板次之,血浆最小。在红细胞中,网织红细胞比重较衰老红细胞为小。 二、非细胞成分 血液非细胞成分是指血浆或血清。血浆和血清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清中缺少纤维蛋 白原和损失部分凝血因子(如凝血酶原等)。 机体的液体分布可分为三个部分:细胞内液(占体重40-50%),组织间液(或称组织液, 占体重15-20%)和血浆(占体重4-5%),其总称为体液。组织间液和血浆又统称细胞外液。 血浆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要通过组织间液。由于血浆运行全身,量虽少,但十分重要。 血液的主要化学组成: 1.水 血液中水占78-82g/100ml,而血浆含水(91-92g/100ml)较红细胞(65-68g/10 0ml)为多。水作为溶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参与维持渗透和酸碱平衡;由于水比热大,有 利于维持机体的体温。 2.电解质 血液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在血浆中主要是钠、钾、碳 酸氢根离子。在血细胞中主要是钾,碳酸氢根及氯离子。血浆中维持一定电解质浓度,其意 义在于:(1)参与调节组织中电解质成分;(2)参与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3)保持精 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尤其是钠,钾,镁更为重要。 3.蛋白质 血液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成分。红细胞中几乎都是血红蛋白,占32g/100ml , 基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仅占1g/100ml。血浆中含有多种蛋白成分(包括各种血浆蛋白和 酶类)。应用电泳方法将其分为白蛋白、α1、α2、β(或β1、β2)和r球蛋白5-6部分。应用 高分辨聚丙烯美胺电泳或免疫电泳可将血浆蛋白分成30多种成分。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1)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2)维持血液酸碱平衡;(3)运输多种物质;(4)参与免疫 反应;(5)参与凝血及抗凝血反应。 4.其他无机物和有机物 主要包括氧、二氧化碳、糖类、脂酸、磷脂、中性脂肪、胆固
醇、氨基酸、尿素、肌酸、肌酐、乳酸、酮体,激素,维生素,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等。其中 有些是分解代谢的产物,有些是合成代谢的成分,有些是供能量消耗之用,而有些则为调机 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成分。
第二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和比重 血液呈红色。动脉血呈鲜红色,而静脉血则呈暗红色。这种差别主要是取决于血红蛋白 含氧量。血浆在正常时呈淡黄色,这是由于含少量胆色素(主要是胆红素)。倘若在餐后采 血分离血浆,因含有大量脂肪小滴(也就是乳麋微粒)呈淡黄乳白色,不透明;倘若溶血时 血浆呈红色或橙红色,高铁血红蛋白血时呈咖啡色。正常人血液比重为1.050-1.060,血浆比 重则为1.025-1.030,主要由血浆蛋白含量所决定。 二、渗透压 血液与组织间液、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血浆与血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都要通过生物膜。 当生物膜两侧出现溶质浓度差时,浓度低侧水分子更多地进入高浓度侧,这称之为渗透现象。 如在浓度高侧施加一定压强以阻止水渗入其压强称为渗透压。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溶质颗粒的 数量,与其种类和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绝大部分来自所含的晶体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分子 小,颗粒数目多,故渗透压高,称为晶体渗透压;而血浆蛋白部分由于分子量大,颗粒少只 产生约275.00±7.50mmol/kg渗透压,称之为胶体渗透压。在蛋白质中,以白蛋白对胶体渗 透的维持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生物膜并非理想的半透明膜,除水分外,晶体物质也可 自由通过,膜两侧的晶体成分浓度相等,即晶体渗透压相互抵消,故胶体渗透压对体液交换 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人血浆渗透压为275.00±7.50mmol/kg。一般临床上使用的等渗,高 渗,低渗液体的概念是以血浆(或红细胞)的渗透压为标准而言。若渗透压高于275.00±7. 50mmol/kg高渗溶液,低于此值称低渗溶液。 三、酸碱度 血浆的PH值7.35-7.45。在安静状态下,人动脉血PH值比静脉血PH值略高。这是由于静 脉血中含较高的CO2浓度(HCO3-)和酸性代谢产物。当运动时,有更多的酸性代谢物(HCO3-,乳 酸)从组织进入血液,故静脉血PH值将会进一步降低至7.30左右。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酶促反 应要求有最适宜的酸碱度,而血浆的酸碱度又直接影响血细胞酸碱度,并可通过组织间液影 响全身组织细胞的酸碱度。因此保持血浆的酸碱度恒定极为重要。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强大的 缓冲系统,以保证血液PH值的相关稳定。 血浆中的缓冲系统NaHCO3/H2CO3最重要,红细胞中则以KHb/HHb和KHbO2/HHbO2两对缓冲系 统最重要。 四、红细胞沉降现象 如果将血液抗凝后注入一垂直放置的玻璃管中,几分钟后,血细胞以大致恒定速度逐渐 下降,至红细胞沉底下沉停止,这一现象称为红细胞沉淀现象。在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 浆中具有相对的悬浮稳定性。这种悬浮稳定性受一定因素影响,如红细胞数量,温度,下沉 颗粒大小等。红细胞叠连(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电荷中和现象有关)是红细胞沉淀加速的主 要原因。血浆因素大都通过影响红细胞叠连而起作用。血沉增快:可见于炎症性疾病ຫໍສະໝຸດ Baidu组织 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黄球白血症,贫血和高胆固醇血症。也可见于 月经期妇女,妊娠,健康老年人;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在高原地区居民由于代偿 性红细胞较多或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可见血沉减慢。红细胞沉降现象在临床诊断上 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并无特异性。一般用于(1)动态观察病情变化;(2)用作良恶性肿 瘤鉴别的参考;(3)反映血浆中球蛋白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