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3
数据导出
查询到的历史轨迹数据应支持导出功能,可导出 为Excel或其他格式文件进行保存和分析。
考勤管理功能
班次设置
系统应支持班次设置功能,可 根据矿井工作制度灵活配置班 次,满足不同班次人员的考勤
需求。
考勤记录
系统应实时记录人员的考勤状 态,包括上班、下班、迟到、 早退等,为矿井人员管理提供 准确数据。
实时监控
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矿井内人员的位置和动态,确 保人员安全。
紧急救援
一旦发生事故,系统可迅速定位到被困人员位置 ,提高救援效率。
安全预警
通过对人员分布、移动轨迹等数据的分析,系统 可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优化矿井工作流程
自动化管理
01
系统实现矿井人员考勤、调度等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
为确保系统稳定性,采用可靠的备用电源 方案,并对关键硬件设备进行冗余设计。
软件设计
定位算法
研发高效、准确的定位算法,对从定位基站接收 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人员位置的实时解算。
人机交互界面
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矿井管理人员 能够方便地查看人员位置、系统运行状态等信息 。
数据管理与分析软件
开发专用软件,用于管理定位系统产生的数据, 包括人员位置信息、基站状态等。同时,对数据 进行挖掘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多场景适应
实时定位功能应适应矿井内各种复 杂环境,包括巷道、工作面、设备 等不同场景,确保定位稳定可靠。
历史轨迹查询功能
1 2
轨迹回放
系统应支持历史轨迹的回放功能,可查询并显示 人员在矿井内的历史移动轨迹,为安全管理提供 数据支持。
时间段选择
历史轨迹查询应支持自定义时间段选择,可根据 需要查询特定时间段内的人员移动轨迹。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系统_技术方案书
KJ128A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方案书江苏三恒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11月目录一、总体描述 (2)二、设计依据、目标和原则 (2)2.1设计依据 (2)2.2设计目标 (3)2.3设计原则 (3)三、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介绍 (4)3.1概述 (4)3.2系统特点 (5)3.3系统组成 (6)3.4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2)3.5系统功能 (13)3.6覆盖区域 (18)3.7无线数据收发机的配置原则 (19)3.8系统布置说明 (19)3.9系统设备运行环境 (20)四、项目设备清单 (21)五、场地及环境准备 (22)一、总体描述安全是煤炭生产的头等大事,安全对煤炭生产起着保证、支撑和推动作用,煤矿安全生产也是国家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的日益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这些安全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
但目前由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车辆等动目标流动性大,一旦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在的位置,当矿井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信息,同时矿山机车的实时定位难以确认,不利于矿山机车运作的安全,将给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4部委《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216号)要求,为了克服现有安全监控系统功能单一、品牌繁杂、互不兼容、使用、维修不便等弊端,使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具备技术先进、功能齐全、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等优点,进一步规范、提升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突发事故损失,夯实整个矿务局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我们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矿井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的实施要求,规划设计新一代的定位跟踪系统,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监测与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求,同时系统可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案
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案新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案随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井下作业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采煤工作面上,工人的安全如何得到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确保井下作业期间工人的安全,煤矿企业已经开始探索新的人员定位跟踪方案。
这篇文档将会探讨一种新的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方案。
一、方案的基础人员定位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分析不断获得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信息,以便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和作业状态监控的过程。
现有的井下人员定位方案主要基于传统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其优点包括简便、成本低廉,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例如识别的精度差、对信号干扰敏感、定位误差高等。
为此,本方案采用了一种基于超宽带(UWB) 技术的新型人员定位技术,以提高井下人员定位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亚毫米级别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井下作业时为决策提供更为准确和实时的位置信息。
该技术可以在扇形区域内快速完成测距并精确定位,能够最大化减少干扰和误差。
同时,超宽带技术在各方面特性(例如距离精度、时延精度、抗干扰能力等)都优于RFID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煤矿井下环境下高强磁场、干扰源等其他电磁干扰因素。
二、方案的实施流程及技术方案1. 井下部署为实现井下快速、高精度的人员定位,建立定位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准确、均衡的基站分布是实现高精度人员定位技术的关键。
为实现更加精确和快速的人员定位需求,将定位基站布置在工作面支架柱、切割头、转运子等地点,保障井下人员在隧道、煤柱、设备和一些夹层等障碍物后无盲区定位。
2. 内存数据库设计为了实现井下工人实时的位置跟踪,需要建立相关的井下人员定位数据库。
该数据库由测距数据和UWB模块传来的其他用户数据(如命令、请求等)以及外部数据(如安防数据)组成的。
UWB模块获取的数据将在线传输到内存数据中,以避免数据存储不足的问题。
同时,对测距数据进行实时精度校准,并利用在数据采集器等硬件上部署的算法模块进行实时数据复合处理和筛选,确保所采集的坐标点的精度和稳定性。
员工管理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员工管理)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作业管理技术方案壹.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使用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使用和本标准。
GB/T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3836.1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3836.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4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本质安全型”i”GB10111利用随机数股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209煤矿通讯,监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86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772-1998煤矿监控系统主要系能测试方法MT/T899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MT/T1004-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1005-2006矿用分站MT/T1007-2006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1008-200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三.术语和定义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managementsystemfortheundergroundpersonnelinacoalmine 监测井下人员位置,具有携卡人员/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报警,管理等功能。
四.技术要求,壹般要求;对煤矿进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认证流程熟悉,亲自参和且完成了关联的产品认证。
煤矿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方案.doc
煤矿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煤矿矿井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矿井人员管理系统一、技术标准、规范从矿井的用途和实际出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制造应执行最新版国家标准(GB)和行业标准。
投标方也可采用高于下述标准的行业标准、规范。
投标方所使用的标准、规范均应是投标前一个月的有效版本。
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3-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T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GB/T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AQ6201-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臵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1048-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T286-1992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MT/T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MT/T899-19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臵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5-2006 矿用分站MT/T 1007-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 1008-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二、总体目标矿井人员管理系统通过跟踪定位方式实时了解井下人员的流动分布情况、任一指定井下人员在当前或指定时刻所处的区域、查询任一指定井下人员本日或指定日期的活动轨迹。
了解当前井下人员的准确数量、统计与考核下井人员的出勤情况。
另外,可以对任一日期或指定日期段、任一指定月份,对下井人员进行下井次数、下井时间、下井班次等进行分类统计,产生的人员考勤的日报表、月报表,便于考核,能打印相关报表,并能导出考勤报表至EXCEL 或WORD。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为井下矿工和救援人员提供准确定位和安全保护的技术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无线通信、定位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手段,实现对井下人员位置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安装方案。
一、系统管理方案:1. 确定系统需求:在开始系统管理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基本需求,包括定位精度、数据传输速度、电池寿命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技术参数。
2. 架设系统服务器:为了实现对井下人员定位数据的管理和监控,需要在地面上架设一个系统服务器。
服务器应具备高性能计算和大容量存储的能力,并能够支持实时数据处理和远程访问。
3. 管理软件开发:根据系统需求,对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软件进行开发。
管理软件应能够实时显示井下人员的定位数据、报警信息和相关状态,同时支持对井下设备的监控和控制。
4. 数据传输网络建设: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用于将井下人员的定位数据和报警信息传输到地面的系统服务器。
传输网络可以采用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也可以两者结合使用,以满足定位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大容量传输的需求。
5. 系统运维和维护: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运维人员应做好系统服务器的冷热备份,及时检修和更换损坏的设备,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系统安装方案:1. 安装定位节点:定位节点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定位和数据采集。
定位节点应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尽量减小信号干扰和遮挡。
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节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并进行必要的校验和调试。
2. 建设定位基站:为了实现对井下人员的定位和追踪,需要在地面上建设一个或多个定位基站。
基站的数量和布局应根据矿井的规模和需要进行合理的确定。
基站应具备较高的传输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以保证井下人员的定位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煤矿业也不例外。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中存在着危险性较大的工作环境和高风险的事故隐患,如何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应运而生。
一、技术原理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主要依据的是自主定位和无线通讯技术。
利用现代化无线个人定位技术、实时定位技术、高精度无线传感技术及众多前沿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先进、实用的煤矿人员定位系统。
该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显微传感方式,对人员进行高精度定位,从而实现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通过UWB、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实现煤矿工作人员之间的实时通讯。
二、技术特点1.高精度定位:该系统采用自主定位技术,精度高达10厘米,确保实时监测到煤矿工作人员的位置,有效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
2.实时监控:该系统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实时位置监控,可实现对人员进入禁入区域等危险区域的实时预警,能够迅速指引工作人员及时避免隐患发生。
3.全网联动:该系统通过WiFi等无线通讯协议,能够与其他设备联网,通过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保证了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从而全面地保障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
4.多种报警方式:该系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报警,包括声光报警,震动报警,手机短信报警等,保证了信息的全面传递。
三、技术应用该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煤矿生产与安全管理中,如帮助管理人员实现工作人员安全进场、离场记录,实现隐患排查和整改、非法人员侵入监测、工作人员出入管理等。
四、技术优势相比于传统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煤业公司矿井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准确性高:采用高精度定位方式,实时监测人员位置。
2.数据安全性高:采用多种数据加密方式,保护信息安全。
3.报警方式多样化:采用声、光、振动以及手机短信等多种报警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
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建设方案
人员定位系统可提升工地形象 和管理水平
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智能化、 性和效率
人员定位系统可实现人员智能 调度和调配
实时监控人员动态,避免安 全事故发生
精确人员位置信息,提高管 理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 率
降低人员管理成本,提升企 业竞争力
实现工地人员实时定位和安全管理 提高工地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降低工地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实现工地人员智能化管理,降低成本
智能安防: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与智能安防系统结合使用,实现公共 安全领域的智能安防监控和管理。
建筑行业:实时监控工地人员位置,提高施工安全 公共安全:快速响应突发事件,保障市民安全 城市管理:高效调度资源,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智慧交通:实现智能导航,减少交通拥堵
智慧工地人员定 位系统建设方案 具有可行性和可 操作性,能够实 现人员定位、监 控和管理的功能。
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工地安全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工地管理 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
该系统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不同工地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实现功能模块的灵活组 合和扩展。
建筑工地 煤矿井下 智慧工厂 智慧仓储
提高工地管理效率: 通过实时监控和定 位人员位置,可以 更好地掌握工地情 况,提高管理效率。
实时监测工业园区的运行状 态
提升工业园区的安全水平
提高工业园区的生产效率 改善工业园区的服务质量
人员定位:通过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人 员位置,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视频监控: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结合使用,实现公共 安全领域的全面监控和应急指挥。
数据分析:智慧工地人员定位系统采集的大量数据可以用于公共安全领域的 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装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措施方案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安装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措施(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18768安装人员定位系统安全技术措施Installer positioning system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一、施工原因:为了达到进入井下隐患整改的条件,需安装“人员定位系统”。
由于我公司停工停产时间较长,井下巷道变化较大,为确保安全施工,特制订本措施。
二、施工时间:20xx年8月日三、施工工期:7天四、机电队负责人:赵砖头五、安监科负责人:曹东升六、机电科负责人:马太松七、通防科负责人:朱振平八、参加施工人员:九、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机电科提前三天上报所需入井人数,施工工期给调度室及领导,由矿领导安排人员对井下巷道、瓦斯、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安全后,由调度室通知入井时间、入井人数。
2.设备入井前由机电科对入井的设备、电缆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收好资料存档,并做好设备台账,不合格设备、线缆严禁入井。
3.凡参加施工人员入井前由安检科组织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具体学习施工作业时注意事项及入井安全知识。
施工期间,安全负责人负责监视安全工作,严禁违章违规操作,瓦检员对安装设备布置点附近的瓦斯进行全面检查。
4.施工前机电队把安装所需使用的工具、材料、备品备件准备齐全,确保可靠。
5.参加施工作业人员要分工合理,由机电队副队长杜相统一安排,不得单独行动,入井后严禁乱跑乱窜。
6.施工人员必须保证施工质量,系统安装时,按设计要求布局合理,电缆按规定悬挂整齐。
7.施工负责人每天必须向主管领导及调度室汇报当天的工作进度,施工时存在的问题等相关事项。
8.安装竣工后,必须对系统进行全面调试,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后,汇报给调度室及相关领导,由相关单位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对系统全面验收。
9.此措施在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负责向全体参加施工人员贯彻并签字执行。
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井下作业一直是高风险和危险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面临着可能发生事故和身体伤害的风险。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解决方案旨在详细介绍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安装。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概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系统。
它可以实时追踪和定位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监控相关环境的变化,并提供紧急救援和报警功能。
三、系统管理1.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需要在井下安装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包括无线通信设备、定位传感器、数据中心和监控中心。
此外,还需要建立网络基础设施,以确保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2.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管理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环境参数和工作状态,并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3. 警报和紧急救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井下环境的变化,并根据预设的安全规则触发警报。
警报可以通过声音、光或振动等方式传达给井下人员和监控中心,以便及时采取紧急救援措施。
四、系统安装1. 传感器安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需要在井下的合适位置安装一定数量的传感器,以实现对人员位置和环境参数的监测。
传感器应安装在易被作业人员触及或常经过的地方,如走廊、工作站等。
2. 通信设备安装系统还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通信设备,以实现井下人员和监控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
通信设备应布置在井下各个区域,并确保信号覆盖全面和稳定。
3. 数据中心建设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理数据,需要建设一个专门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应具备高性能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并且有足够的备份措施来保障数据的安全。
4. 监控中心建设监控中心是整个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监控井下人员的位置和状态信息。
2019年KJ69J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K J69J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技术方案天地(常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目录第1章KJ69J人员定位管理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优势及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KJ69J型矿用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分站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3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
2023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安装详细解决方案2024年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安装地下工作人员的定位设备,它能够实时追踪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动态信息,提供实时监控和调度功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加高效地管理和安排地下作业。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安装方案,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硬件设备1.定位器:定位器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硬件设备,主要用于追踪和定位地下工作人员。
定位器可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或无线电频率辐射定位系统 (RFID) 技术,通过与地下工作人员佩戴的标签进行通信,实时获取其位置信息。
2.标签:标签是地下工作人员佩戴的设备,用于与定位器进行通信和传输位置信息。
标签通常采用便携式的设计,可以固定在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安全帽或手腕上,以确保其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服务器:服务器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存储和处理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和动态数据。
服务器需要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4.通信设备:通信设备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定位器、标签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通信设备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Wi-Fi 或射频通信技术,以确保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信息能够实时传输到服务器端。
二、软件平台1.定位系统平台:定位系统平台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软件中心,用于管理和监控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动态信息。
定位系统平台需要提供可视化界面,让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调度和指挥工作。
2.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地下工作人员的位置和动态信息,提供数据报表和分析功能,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下作业情况,优化作业流程和效率。
3.安全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软件用于监控和管理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状态,包括监测工作环境、检测气体浓度、提供紧急求助功能等。
矿业有限公司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矿业有限公司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1 前言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9】146号文件及国家煤矿安监总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要求、我矿为了全面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制定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2 煤矿人员监控工程设计编制依据AQ6201 2006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10 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1018 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煤矿安全规程》2019年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监总煤装【2018】146号)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要求及检查验收暂行办。
3专项行动领导小组3.1成立专项行动领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通安部,安全经理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人员定位专项整治日常工作。
职责:1、经理必须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研究和解决方案实施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确保人、财、物及时满足方案实施行动需要,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生产经理(总工程师)合理规划采掘布置,杜绝超通风能力生产。
把好专项整治行动中安全技术措施编审关、组织实施关、整改验收关。
负责审批关于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
及时向经理汇报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
3、总工程师负责全矿一通三防业务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上级有关人员定位系统的规章制度,参加矿井人员定位规划、设计工作,审查采掘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关人员定位的专项规定。
负责制定关于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并严格监督检查。
及时向经理汇报专项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
4、安全矿长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监察工作,监督并参与制定矿井专项整治行动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监督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及时掌握安全动态,督促排查瓦斯事故隐患,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及时处理“三违”行为。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方案广元市金原电子2011年04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依据、原那么、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功能概述及产品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员定位系统组成及要紧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员定位治理系统软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系统要紧技术指标及组成设备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售后效劳..........................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随着国家对煤矿平安的日趋重视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大中型煤矿及广大乡镇小煤矿已大量装备了井下作业人员定位治理系统,这些装备的推行应用大大改善了我国煤矿平安生产状况。
但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治理困难,井上人员难和时把握井下人员的动态散布及作业情形,一旦事故发生,对井下人员的抢救缺乏靠得住信息,抢险救灾、平安救护的效率低,成效不睬想。
我公司连年来一直致力于煤矿平安信息研究,公司依托强有力的自动操纵及无线通信技术研发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不断加大煤矿平安产品的研发投入。
公司以成立煤矿井下作业的灾害预防、事故救助、电子信息化治理为要紧目标,致力于煤矿平安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并参与了北京矿业大学国家煤炭行业唯一的重点实验室建设。
矿井人员井下定位治理系统,对煤矿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查看井下人数量。
若是发生灾变,还可当即从监控运算机上查询事故现场的人员情形、在软件中可显示被困人员数量,为事故抢险提供科学依据。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设计方案V1[1].01000字设计任务针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时的安全管理问题,设计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跟踪定位管理系统,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设计方案1.系统概述该系统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能够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定位和管理。
系统由标签、读写器、服务器等硬件组成,同时也包括了基于Web的管理端和移动客户端。
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1)实时跟踪定位作业人员,包括作业人员的位置、状态、作业任务、出入井压状况等信息;(2)管理端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作业人员运行轨迹、在井下的位置、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等;(3)移动客户端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4)应急预警功能和应急预案,实现在井下人员安全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处理。
2.系统硬件(1)标签:选用低功耗主动RFID标签,尺寸较小,佩戴舒适,可以在极低的电量下长期运行,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具备机械防护、防水、防爆等功能。
(2)读写器:选用射频读写器,能够接收标签频率,识别标签ID、位置,以及读取标签状态。
(3)服务器:实时接收读写器发送的位置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生成运行轨迹、作业任务情况等报表。
3.系统软件(1)管理端:基于Web浏览器,可以实时监控井下人员情况,包括人员位置、安全状态、作业情况等。
(2)移动客户端:基于移动设备,提供给作业人员操作手册、安全须知,以及接收调度任务和回传执行结果。
(3)系统应用:对系统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位置信息、作业任务等管理功能实现。
4.系统流程(1)标签读写过程:当作业人员进入井下范围后,读写器将接收到标签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读取标签ID,判断是否在已经注册的标签列表中,如果在则记录该标签的位置、时间、状态等信息。
(2)数据传输与处理过程:读写器会将井下作业人员标签的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将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定位算法,对井下作业人员在井下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信息以并运行状态、工作状态等其他信息一同存储到服务器中。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方案
煤矿井下定位系统系统设计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围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2.超宽带技术:超宽带技术通过发送短脉冲信号,利用传播时延差异实现定位。
超宽带技术具有高定位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合在矿井等复杂环境中使用。
3.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测量人员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推算人员的位置。
该技术不依赖外部信号,适用于短时间内无法获取定位信号的情况。
4.混合定位技术:将多种定位技术结合使用,提高定位精度和稳定性。
例如,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和超宽带技术结合使用,通过蓝牙传输人员的大致位置,再利用超宽带技术进行精细定位。
除了以上的技术方案1.定位算法:根据收集到的位置信息,需要设计合适的算法来估计人员的准确位置。
常见的算法包括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器和粒子滤波器等。
2.定位设备的选型和布设:不同的定位技术需要不同的设备支持,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定位设备,并合理布设在井下,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数据传输和存储:定位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和存储,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需要选择适当的传输协议和存储介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异常报警和救援机制:定位系统应当能够实时监测人员的位置,并设有相应的异常报警机制,及时发现人员异常和紧急情况,并触发相应的救援机制,以降低事故风险和保障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技术,还需要考虑数据传输、存储、算法以及异常报警和救援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稳定可靠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传感、通信、计算和信息技术的监控系统,能够对人员的位置、动态进行全方位、实时、准确的定位和跟踪,以及对人员进行管理和应急响应。
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定位算法和数据管理。
一、传感技术传感器是人员定位技术的核心,其目的是获得人员位置的信息。
传感技术主要有RFID、UWB、蓝牙等技术。
其中,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将信息传输到接收器中,能够快速的定位和识别人员,传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UWB技术应用范围广,是对多路径干扰(multipath interference)具有强大抵御能力的技术,可实现高精度定位;蓝牙技术常用于低功耗、长距离、低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够满足温度、湿度等数据传输要求。
二、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人员定位系统的关键,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
其中,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含手机信号定位、蓝牙定位、Wi-Fi定位、RFID、GPS等;有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 Ethernet、RS-485、CAN 等。
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无需人为干预,能够自动更新和调整系统的配置和参数;有线通信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高、传输速度快。
三、定位算法定位算法是人员定位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多路径衰减、信号反射、阴影效应、信号干扰等问题。
常用的定位算法包括卡尔曼滤波、贝叶斯定位、激光雷达、地磁电场等算法。
其中,卡尔曼滤波算法基于标准正态分布模型,能够估计位置、速度等状态量,准确率高;贝叶斯定位算法则是通过贝叶斯概率从传感器数据中推断最可能的真实位置,精度相对卡尔曼滤波算法略低。
四、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小误差和干扰。
数据管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
其中,数据采集主要针对传感器采集的原始数据,包括姿态、加速度、角速度等;数据传输主要面向通信技术的将数据传输到后端服务器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向前端 App 或 web 页面进行实时的数据展示和可视化;数据存储主要面向留存历史数据、故障数据等,这些数据能够为后期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数据分析主要针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统计分析、预测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1 聚来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技术方案1.1 系统概述上海聚来射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基于第三代RFID技术研发的井下人员、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是采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BEST-RFID技术的井下定位系统。
能够及时(无轮巡、无延时)、准确(无错码、无漏卡)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当事故发生时,井下人员可以通过持有的定位卡片向地面机房求救,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第三代RFID技术---BEST RFID---又称卓越RFID。
是从第一代RFID不能准确无误识别人员信息—--到第二代RFID只能单读头较准确识别,再到第三代BEST RFID---卓越RFID 能网络化、多方向、多读头,(两个以上、单一子网即多可达上百个,整个网络可达上千个)同时准确识别人员定位信息的本质性飞跃。
第三代RFID技术---BEST RFID,又称卓越RFID,应用0.13um芯片制造工艺,依靠世界顶尖的射频电子技术专家,整合国际上最领先的天线技术、光通信技术、工业以太网传输技术、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工程结构学技术、井下应急救灾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课题攻关,全面、完善、彻底地解决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中遇到的前两代RFID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问题。
前两代RFID技术虽然在一些应用中能解决单一读头识别,但当系统要求两个以上读头组成系统网络,用于识别人员信息和定位时,会出现人员信息、定位数据延时达10秒、10个以内读头数据延时就达30秒,10个以上读头,数据延时高达三、五分钟以上甚至十数分钟的不治之症。
并且,多读头时数据传输较慢。
因数据轮巡,各读头数据只能分批上传,造成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忽前忽后,定位轨迹上下乱窜。
根本不能即时有效反应井下人员的位置信息。
更突出的问题是,整套子系统读头数量不能超过30个,超过时就要增加通信箱,造成数据延时成倍增加,延时达五分种甚至十几分钟,井下30秒,人就可能移动一百米,五分种以上的人员定位信息,人员就更加无法确定去向。
这样的系统根本就不再有人员定位价值。
再者,严重的是,前两代系统不具有方向性,或方向性只能在两个读头间,单进单出。
不能进行三、四、五、六分巷以及整个定位系统方向性判别。
第三代BEST RFID 不仅单一读头与卡片间能完美地达到超高速识别、超远距离识别、超低功耗、超大流量识别,而且较前两代RFID而言,BEST RFID 真正实现了RFID技术的网络化应用和高速即时数据传输的、多读头(两个以上、单子网就多可达上百个)同时准确识别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识别数据甄别、上传不再有轮巡、延时。
各读头之间都有方向性,都能有效判断方向性,而且井下、井上同一时间触发,一秒钟内上位机判别,没有延时。
第三代BEST RFID同时也解决了前两代RFID技术感应距离短、防冲突能力差的致命弱点。
多频段多频道碰撞性转移,杜绝了冲突的可能。
其各项技术指标在同类产品中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开创了真正的超远距离、真正网络化、高速移动条件下、超低功耗发射、真正即时传输的识别技术的新纪元。
第三代BEST RFID,由上海聚来射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融合国际一流RFID 技术专家、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专家、光通信专家、煤矿非煤矿抢险救灾搜救专家综合课题攻关的成果研发成功。
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是集井下人员考勤、跟踪定位、灾后急救、日常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运用系统。
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运行最稳定、设计最专业化的井下定位系统。
这一科技成果的实现,将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日常管理上台阶以及事故急救带来了新的契机。
1.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井下人员定位跟踪及考勤管理系统涉及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电子电路、防爆本安电源、数字通讯、无线识别RFID技术、井下工业以太网、井下施工等方面。
因此,在设计方案时,除了考虑其功能外,在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容错能力及异常保护等方面也进行了充分考虑。
项目方案确定利用现有成熟的高速工业以太网系统作为主传输平台,开发相应的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人员无线编码发射器等设备与系统挂接,通过井下人员跟踪定位基站及考勤管理专用软件与主系统以标准的专用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交换从而实现井下作业人员的跟踪定位和安全管理。
系统总体设计主要体现在:实现煤矿井下作业人员进出的有效识别和监测监控,使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人性化、信息化和高度自动化",实现数字矿山的目标。
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人员进出限制、考勤作业、监测监控等多方面的管理信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通过该系统可在事故现场10~30米范围内可立刻探测该作业面工作人员及其数量,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系统设计具备安全性、可扩容性、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
轻松联网,BS结构,轻松实现县、市、省及更广阔地域联网监控。
1.3系统设计原理及依据1.3.1系统设计原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及搜救系统是由地面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支持下,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巷道铺设的通讯光/电缆,无间断、即时地对井下安装的无线数据采集器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无线数据采集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并无间断、即时地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地面中心站。
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将井下人员(或机车等移动目标)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从而实现井下安全状态在井上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遵循"统一发卡、统一装备、统一管理"的原则,将标识卡视为"上岗证"或"坑道准入证" ,按准许上岗人员实行"一人一卡"制。
根据矿井监测需求,在井下坑道、峒室、作业面等地点安装无线数据采集器,并通过电缆/光纤数据传输接口相互连接为井下高速工业以太网,从而构成完整通讯线路。
煤矿生产单位输入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后,向下井工作人员颁发并装备标识卡。
系统数据库记录该标识卡相对应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所属班组、所属工种、职务、本人照片、有效期等基本信息。
进入坑道的工作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标识卡,当持卡人员经过设置识别系统的地点时被系统识别。
系统将读取该卡号信息,通过系统传输网络,将持卡人通过的路段、时间等资料传输到地面监控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并可同时在地理信息大屏幕墙上出现提示信息,显示通过人员的姓名。
如果感应的无线标识卡号无效或进入限制通道,系统将自动报警,安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执行相关安全工作管理程序。
生产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对该标识卡进行授权管理。
授权范围包括:该员工可以准入的坑道或作业面。
为防止无关人员和非法人员进入坑道或作业面,系统设置该卡准入坑道或作业面的时效管理模块及卡的失效、报失等。
坑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监控中心在第一时间内可以知道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救险队使用移动式远距离识别装置,在10-30米的范围内方便探测遇险人员的位置,便于(进行安全高效的救护、救助工作)救护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运作,便于事故救助工作的开展。
系统可自动生成考勤作业的统计与管理等方面的报表资料,提高管理效益。
1.3.2 系统设计依据(1) GA/T75《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2) MT209-1990《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3)国家安监总局《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管理系统标准(建议)稿》1.4系统功能及特点1.4.1系统功能:20项卓越的功能特点,源自第三代BEST-RFID在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的卓越性能发挥,确保了上海聚来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与前两代系统相比较,堪称一个划时代的完善产品。
1、精确时间定位整套系统控制流和数据流不用轮巡,上百读头数据刷新以毫秒来计算,在定位传感器(2-512个)网络有效覆盖范围内,上位机软件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即时读取和上传人员位置信息,没有时间延时,真正做到定位时间精确到秒。
2、精确空间定在读头有效识别距离间隔下,卡片在各读头间可实现精确区域定位。
在读头依次排列下,读头间隔为最小定位精度,读头间隔10-2000米以上可调。
3、整体系统任一读头都能有效识别方向每个读头和卡片都有方向识别信息,整套系统内的任一读头都有判别卡片多方向性运动的能力,在三、四、五、六以上多分支巷道处,各分支单一读头,就能准确判断方向,成倍降低安装成本。
4、卡片标签低电压报警卡片电池使用时间可达五年以上,在长期使用后,电池将要耗尽时,可自动提示更换卡片电池,这一重要功能,根本杜绝了SUPER-RFID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逐渐大量出现坏卡(缺电),而因其系统本身没有自检功能,造成的用户还要重复投入相当的人力和设备进行考勤和卡片管理,使定位系统形同虚设的现象。
BEST-RFID出现低电压提示后,电池仍能正常使用一月以上。
5、系统杜绝第二代RFID产品不可避免的乱码现象,确保数据和卡片识别真正万无一失0.13um加CAN+内置协议的独特芯片集成创新技术,从本质上超越了第二代RFID技术的性能。
从设计结构和技术协议上保证了BEST-RFID产品不会出现任何乱码现象。
6、不轮巡,无延时:真正标准CAN技术+井下工业以太网平台,真正意义上及时井下人员动态显示系统从芯片设计起就定制为CAN+工业以太网结构,不论定位传感器有多少(2-512个)都不用系统轮巡,数据再没有延时。
真正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井下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查询一个或多个人员现在的井下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有实际意义(精确到秒,而不是数分钟以上的轮巡)的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如:瓦斯检测人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
7、光纤、电缆传输方式自由选择依照井下实际情况和客户要求,可自由选择CAN和TCP/IP接口协议,搭入已建或在建、新建光纤井下以太网或电缆直铺方式。
8、真正即时准确、丰富的人员下井考勤能力可精确到毫秒级的对出入井人员进行统计,实现下井人员考勤记录,建立并打印人员出入井的各种信息报表(如:下井时间报表、出勤月报表、加班报表、缺勤报表等等),方便管理人员的查询与管理。
9、可靠、有效的紧急呼救能力每张定位卡片上自带专门设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功能型专利保护的紧急呼救装置。
当井下人员遇险时,持卡人员方便有效地向地面机房、搜救人员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