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漳州国考行测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合集下载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辽宁事业单位微信:lnsydw 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想快速回答好判断推理题,有些命题推理不得不知。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判断推理题之假言命题。

一、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形式是A→B,意思是有A必有B,但是没有A未必有B,其推理规则有下述几条:
(1) A→B,则非B能推出非A;(逆否命题)
(2) A→B,则A且非B不成立;(矛盾命题)
(3) A→B,则非A不一定推出B;
(4) A→B,则B不一定推出A。

当然,这里还要明确几点,什么是A,什么是B:
前→后:如果……那么……;只要……就……;要想……必须……。

后→前: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二、例题精选
【例题】有人对“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的理解是:“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假定这种理解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
A.到了长城的人就一定是好汉
B.如果是好汉,他一定到过长城
C.只有好汉,才到过长城
D.不到长城,也会是好汉
【解析】B。

“如果不到长城,就不是好汉。

”为真,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形式的否
定后件式,可以推出“是好汉,所以,到过长城。

”“如果……那么”关系属于充分条件,
只能由前项推出后项,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A、D两项属于无效形式,故选B。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
鉴!。

2020行测技巧:必然性假言命题中的“前推后”与“后推前”

2020行测技巧:必然性假言命题中的“前推后”与“后推前”

必然性推理是行测逻辑判断中的一种题型。

这类题型的特征是题干和选项所给的信息中包含了逻辑关联词,要求我们按照推理规则找出一个可以推出的选项。

所谓假言命题就是根据题干中具有条件关系的逻辑关联词来写出推出关系,并根据推理规则来确定哪个选项可以推出,哪个选项不能推出。

因此,对于基本的推出关系和推理规则我们是需要牢牢记在心里的。

“前推后”与“后推前”,需要我们对常见关联词加以记忆:一、“前推后”的逻辑关联词所谓前推后就是关联词的前半句推出后半句(A⥤B),即当前半句为真时,后半句一定为真,下面给大家列出前推后的基本关联词:1.如果A,那么B; 2.若A,则B; 3.只要A,就B; 4.A是B的充分条件。

二、“后推前”的逻辑关联词所谓后推前就是关联词的后半句推出前半句(B⥤A),即当后半句为真时,前半句一定为真,下面给大家列出后推前的基本关联词:1.只有A,才B; 2.不A,不B; 3.除非A,否则不B; 4.A是B的前提/假设/基础/基石/必要条件/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逆否命题逆否命题是假言命题最基本的推理原则,即A⥤B⇔非B ⥤非A。

用文字表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例:如果天下雨,那么地会湿。

推出关系:天下雨⥤地会湿逆否命题:地不会湿⥤天不下雨历年试题示例一个人如果是智者,那么他一定是一位谦虚的人;而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才会谦虚。

但是,如果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那么他就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由此可以推出:A.一个人如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就是一位智者B.一个人如果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不是一位智者C.一个人如果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D.一个人如果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他一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解题思路:正确答案为B。

题干中出现两次“如果……,那么……”的关联词,一次“只有……,才……”的关联词,因此题干推出关系为:①智者⥤谦虚;②谦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③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必然性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整个行测考试的始终。

为大家提供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希望大家喜欢!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必然性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支撑整个行测考试的始终。

但是,大多数考生初步接触逻辑部分的知识点和题型一般难度较大,教育专家就总结一下在必然性推理中常考考点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题型总结。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易于掌握“A→B”等价于“非A←非B”,但在考试当中题型比较多。

类型一:单纯地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你是好人,你就会见上帝。

这句话为真,由此可以推出()A. 只有你是好人,你才会见上帝。

B. 如果你是坏人,你就不会见上帝。

C. 除非你会见上帝,否则你就不是好人。

D. 只要你没有见上帝,你就好人。

【解析】答案:C。

类型二:依托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考查推理规则: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你才能考上公务员;只要为人民服务,就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由此可推出()A. 如果好好学习,不一定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B. 除非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否则没有好好学习。

C. 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就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伟大目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努力。

【解析】答案:B。

类型三:以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考查推理规则:如果你拥有勇气或者智慧,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以推出()A. 如果你拥有智慧,你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

B. 除非你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不会拥有勇气。

C. 如果你立于不败之地,你就不会拥有智慧。

D. 只有你拥有智慧,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答案:B类型四:多链条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就会爆炸。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地球就不会有生命。

由此可以推出()A. 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上就没有水了。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1. 肯前必肯后呀!比如说,如果天下雨,那地面就会湿。

现在天下雨了,那地面肯定就湿啦!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2. 否后必否前呢!就好像说,如果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没取得好成绩,那肯定是没努力学习呀,这多明显啊!
3. 肯后不能得肯前哟!好比如果生病了就会不舒服,现在感觉不舒服,难道就能确定是生病了吗?不一定吧,对不对?
4. 否前不能得否后呀!比如要是你认真工作就会升职,可现在没认真工作,难道就一定不能升职啦?也有可能有其他机会呢!
5. 传递性可重要啦!如果 A 大于 B,B 大于 C,那肯定 A 就大于 C 嘛,这道理多简单直接!
6. 逆否命题等价呀!如果我爱你,你就会爱我,那么反过来,你不爱我,我肯定也不爱你啦,这就是这个规则的神奇之处呀!
7. 归谬推理也很神奇呢!假设一个说法既可以推出对的又能推出错的,那这个说法肯定就是错的呀!就像说如果一个人既在这又不在这,那这怎么可能呢,肯定是这种说法不对嘛!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假言命题的这些推理规则真的超级有用,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问题呢!。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则”题型归纳

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那么”题型归纳行测假言命题“推理规那么”题型归纳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当中,必然性推理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才能,好的逻辑思维才能支撑整个行测考试的始终。

但是,大多数考生初步接触逻辑局部的知识点和题型一般难度较大,教育专家就总结一下在必然性推理中常考考点假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题型总结。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易于掌握“A→B”等价于“非A←非B”,但在考试当中题型比拟多。

类型一:单纯地考察假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假如你是好人,你就会见上帝。

这句话为真,由此可以推出A. 只有你是好人,你才会见上帝。

B. 假如你是坏人,你就不会见上帝。

C. 除非你会见上帝,否那么你就不是好人。

D. 只要你没有见上帝,你就好人。

【解析】答案:C。

类型二:依托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考察推理规那么:假如你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效劳,你才能考上公务员;只要为人民效劳,就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的。

由此可推出A. 假如好好学习,不一定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的。

B. 除非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的,否那么没有好好学习。

C. 假如没有为人民效劳,就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的。

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伟大目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展努力。

【解析】答案:B。

类型三:以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考察推理规那么:假如你拥有勇气或者智慧,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以推出A. 假如你拥有智慧,你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

B. 除非你立于不败之地,否那么不会拥有勇气。

C. 假如你立于不败之地,你就不会拥有智慧。

D. 只有你拥有智慧,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答案:B类型四:多链条考察假言命题的推理规那么:假如到来了,地球就会爆炸。

假如地球上没有了水,地球就不会有生命。

由此可以推出A. 假如到来了,地球上就没有水了。

B. 假如地球上有生命,就说明不会到来。

C. 只有地球上没水了,地球才会爆炸。

D. 假如地球上有生命,地球就有水。

2020年国考逻辑判断高频考点—假言命题.doc

2020年国考逻辑判断高频考点—假言命题.doc

2020年国考逻辑判断高频考点—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国考逻辑判断中必考的题型,需要广大考生重点掌握相关的翻译推理原则,尤其是翻译,是保证后续推理正确的前提,另外需要掌握递推公式,否定肯定式等基本知识点。

假言命题:如果A,那么B 翻译为:A 只有A,才B 翻译为:B A。

递推公式:已知A B,B C,则可推出:A B C
【例】有人说,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将重要事务放在主要位置,重要事务是必要条件,关系着一件事情成功与否,重要的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但是,细节也是很重要的,细节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同样也与一件事情成功与否相关,一个成功的人是能够协调好重要事务与细节的关系的。

由此中以推出( )。

A.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
B.如果不成功则说明重要事务没有做好
C.成功的前提条件即要做好重要事务,又要处理好细节
D.虽然处理好了细节,但没做好重要事务,也不一定成功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翻译为:成功重要事件重要事件,细节成功,根据递推公式,可总结翻译为:细节成功重要事件。

A项:根据题干第二个翻译式,肯后无必然,因此成功并不代表着所有细节都处理好了正确。

B项:选项可翻译为:成功重要事务,与题干第一个翻译式不一致,因此排除。

C项:选项可翻译为:成功重要事务且细节,根据题干翻译可知,成功的前提条件是重要事务,而不是重要细节,因此排除。

D项:根据题干第一个翻译式,否后比否前,可知重要事务没做好,一定不成功,而选项说的是不一定成功,因此排除。

2020国企招聘考试判断推理:推理规则解假言命题连锁推理

2020国企招聘考试判断推理:推理规则解假言命题连锁推理

2020国企招聘考试判断推理:推理规则解假言命题连锁推理例1.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必须保持自尊;一个人只有受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才能保持自尊;而一个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不可能受到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

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A.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用“追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尊敬情感B.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可能接受用“追星”的方式所表达的尊敬C.一个人如果受到了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他(她)一定是个心理健康的人D.没有一个保持自尊的人,会尊敬一个用“追星”方式表达情感的人【答案】A。

解析:题干可整理:心理健康的人⇒保持自尊⇒为受自己所尊敬的人的尊敬⇒一个不用“追星”方式来表达自己尊敬情感的人。

A选项肯前推肯后,属于正确的推理。

B选项“接受”,题干中没有,无法推出。

C选项,根据推理规则肯后推肯前,属于无效推理。

D选项否前无用,得不出“用不用追星方式”,而且选项中“尊敬”在题干推理中也不存在。

故答案选A。

例 2.一场音乐会,如果有节目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就堪称是场的音乐演出。

一场音乐演出不能称为是的,除非台下具备专业欣赏水平的听众。

一个听众要具备专业欣赏水平,就必须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 )项一定为真。

A.在一场音乐会上,如果听众中没人具备专业欣赏水平,则不可能有节目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B.如果一场音乐会没取得,那么,听众中就没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C.如果听众中有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那么,至少有一个节目会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D.一场音乐会总能取得,除非听众中没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答案】A。

解析:整理题干可得:节目获得连续两次以上的谢幕⇒的音乐演出⇒台下具备专业欣赏水平的听众⇒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

A选项否后否前,故属于正确的推理。

B选项否前不能否后,所以不能得出“听众中就没人了解自己的音乐功底”。

C选项肯后没用,得不出有没有两次以上的谢幕。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doc

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我为大家提供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能熟练地做好逻辑判断题!行测逻辑判断:如何辨识行测中的“假言”公务员考试行测离不开逻辑题,逻辑题既是难点,也是得分点,很多考生的分数也是在这一部分被拉开。

今天,我就专门研究考试中出现的一类逻辑题——假言命题。

在假设的情况下,描述事物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称之为假言命题,这是最基本的概念。

但很多同学考试时候,并不能看出来题目的考点,所以研究假言命题出现时候,常见的一些关联词和标志词是我们今天的重点所在。

在这里,我们从关联词的角度将假言命题大致分为四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如果明天是个大晴天,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其中“明天是个大晴天”是充分条件,“我和全班同学计划去迪士尼玩”是必要条件。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中如何快速找出谁是充分条件,谁是必要条件。

对此,我们归纳了这一类先描述充分条件的联结词,他们有:如果…那么/就,假如…则,倘若…则,一旦…就等等,有时候甚至就单单一个“就”字。

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这类假言命题先描述的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其次描述。

比如“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心目中的大学”,其中“好好学习”是必要条件,“考上心目中的大学”是充分条件。

对这一类关联词语进行归纳,他们主要包含两个: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三、“除非…否则”关联词大家可以将这个关联词单独当做特殊的个体加以记忆。

因为他不能直接将里面的支命题看做是充分条件或者必要条件。

比如“除非你答应嫁给我,否则我就去死”。

如果我们认为“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我就去死”是必要条件,那意味着“嫁给我,我就去死”,明显不符合说话人的逻辑,反之亦然。

所以正确的解释是,否定哪一个支命题,哪一个支命题就是充分条件,剩下的支命题则为必要条件。

若“你不答应嫁给我”是充分条件,那么“我就去死”则是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二难推理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解题技巧:二难推理

在行测的判断推理部分中,假言命题在考试中是一个高频考点,很多考生能够掌握基础的解题方法,也能够很好地运用,但是遇到条件较多、题干比较复杂的情况时,往往容易陷入困境,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下面来介绍一种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二难推理模型。

关于二难推理模型,主要是需要了解一下考试中常见的2种形式:1.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2.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例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专家关于录取选调生的意见:甲: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乙:如果不录取王兴,那么录取李正;丙:如果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应该选择哪种录取方案,使甲、乙、丙三位专家的要求同时得到满足?A.只录取王兴B.只录取李正C.都录取D.都不录取【正确答案】B【解析】题干甲和丙两位专家的意见为: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如果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一种模型: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不录取王兴”恒成立,即王兴不录取。

再将乙的意见进行逆否,可以和甲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个模型: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录取王兴;如果不录取李正,那么不录取王兴。

可构成二难推理的第二种模型:如果A,那么B;如果A,那么非B;推出“非A”恒成立。

所以可以得出条件“录取李正”恒成立,即录取李正,故本题答案选B。

【例2】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下列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

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A.最后有池塘B.最后一定有桥C.最后可能有花园D.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正确答案】C【解析】题干可提炼出推出关系:池塘→桥→不花园;花园→植树→桥。

将第二个进行逆否可得:不桥→不植树→不花园。

则可以得到:桥→不花园;不桥→不花园。

为二难推理第一种模型:如果A,那么B;如果非A,那么B;推出:B恒成立,所以可以得出条件“不花园”恒成立,即不建花园,所以答案为C。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1、支配法(Law of Dominance):当两个命题因子中的一个通过其
自身的真假性来控制另一个因子的真假性时,应用支配法。

2、反证法(Reductio ad Absurdum):如果某个命题无法被确定有
效作用,则可通过反证法来将其真假性作出判断。

3、双重否定法(Double Negation Law):当一个命题中包含有一对
互为矛盾的双重否定性词语时,应当推断其真假性。

4、逻辑等价法(Law of Logical Equivalence):如果一个命题可
以表达为另一个等价的命题,则它们的真假性也应当相同。

5、德摩根定理(De Morgan's Theorem):德摩根定理可以用于判断
一个命题的真假性,当它们有一个否定组件时,便可是有效使用这一定理。

6、对立法(Law of Contradiction):当一个命题中包含有两个矛
盾因子时,可以推断此命题一定为假。

7、极端法(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当一个命题可以分解
成两个等价的互为矛盾的因子时,可以应用极端法来推断其真假性。

8、联合法(Law of Conjunction):当两个命题在一起使用时,它
们的真假性应当是联合的,这意味着只要有一个为假,那么整个命题就一
定为假。

9、条件法(Law of Conditionals):当一个命题可以表示为“p 如
果q”的条件形式时,应该检查其真假性。

10、排中律(Principle of Excluded Middle):当一个命题中包含
有两个互为矛盾的因子时,则它一定有一个为真,而另一个为假。

行测逻辑判断,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

行测逻辑判断,认准假言推理的规律

⾏测逻辑判断,认准假⾔推理的规律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所考察的是考⽣条理、周密的思维意识和能⼒。

把基本的知识点牢记于⼼,不但可以在做题的时候有⼀个清晰的头脑,⽽且能够更有效的帮助⾃⼰进⾏判断、推理。

从历年国考的⾏测中看,逻辑判断题有很多题型在假⾔命题上进⾏了考察。

其实假⾔推理并不难,我们在初中数学⼏何的时候就已经学过,只是缺少对它更条理更细致的认识,所以在此,我们把假⾔推理做进⼀步的详解。

什么是假⾔推理?⾸先来看⼀道2005年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柏拉图学院的门⼝竖着⼀块牌⼦“不懂⼏何者不得⼊内”。

这天,来了⼀群⼈,他们都是懂⼏何的⼈。

如果牌⼦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项是真的。

这⼀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

B.他们⼀定不会被允许进⼊。

C.他们⼀定会被允许进⼊。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

答案:A假⾔推理:前提中有⼀个假⾔命题,并且根据假⾔命题前后件在⼀间的关系所进⾏的推理。

它包括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假⾔推理。

⼀、充分条件的假⾔推理充分条件的假⾔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个充分条件的假⾔命题,并且根据充分条件假⾔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的推理。

对于充分条件的假⾔命题来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的假⾔推理有两条推理规则:1.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肯定前件式:如果天下⾬,那么地湿,天下⾬,所以,地湿。

否定后件式:如果天下⾬,那么地湿,地没有湿,所以,天没下⾬。

提⽰:充分条件假⾔命题句式:“如果……那么(就)……”、“有……就有……”、“倘若……就……”、“哪⾥有……哪⾥就有……”、“⼀旦……就”、“倘若……则”、“只要……就……”⼆、必要提案件的假⾔推理必要条件的假⾔推理就是前提中有⼀个必要条件的假⾔命题,并且根据必要条件假⾔命题的前后件之间的关系所进⾏的推理。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想做对推出关系是关键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想做对推出关系是关键

2020国考行测假言命题想做对推出关系是关键假言命题是行测逻辑判断当中常考的一类题目,很多考生对假言命题感到非常的头痛,想要做好假言命题首先要正确写出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那么怎么写推出关系呢,这就需要考生们了解一些常常考察的关联词。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分析。

在假言命题中,第一种关联词我们在写推出关系的时候需要写成前推后,这些关联词分别是:如果A,那么B;只要A,就B;若A,则B;要想A,必须B。

这些表达方式在写推出关系的时候写成A ⇒ B。

第二种关联词,我们在写推出关系的时候写成后推前,这些连接词分别是:只有C,才D;除非C,否则不D。

这些表达方式的推出关系分别写成D ⇒ C。

写出推出关系我们就可以开始做题了。

我们来看一下例题。

例题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首次将法治与善治联系起来,其依据的正是法治与善治的内在必然关系:法治是善治的基础,善治必须建立在法治之上,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法治本身也是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

由此可以推出:A.有善治就有法治B.没有善治就没有法治C.有法治就有善治D.有善治不一定有法治答案:A。

解析:由题干“没有法治就没有善治”这句话相当于“如果没有法治那么没有善治”,推出关系应该是前推后没有法治⇒没有善治,这个推理等价于善治→法治。

选项中和其表达形式一样的是A选项,故答案选A。

我们再来看一道例。

例题2:只有找准工作的短板,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

下列哪项推不出来?A.如果找不准工作的短板,就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B.除非找准工作的短板,否则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C.只要找准了工作的短板,就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D.如果补齐了工作中的短板,就能找准工作中的短板答案:C。

解析:题干命题推理为“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找准工作的短板”。

A项为“不找准工作的短板⇒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为题干的逆否命题,可以推出。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1)如果……那么……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2)只要(倘若)……就(则)……例:只要(倘若)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考上公务员→嫁给你)(3)凡是……都……/所有的……都……例: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5)……离不开……例:鱼离不开水.(鱼→水)2。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1)只有……才……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2)不……不……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3)除非……否则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则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 (4)……是……必不可少的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婴儿有营养→有奶粉)(5)……是……的基础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6)……是……的前提/关键例:类似于上面一个(7)没有……没有……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二、递推公式【A→B,B→C,即A→C】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三、联言命题(推理题)1。

“且”关系:表并列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A且B为真,则A、B必须都为真;A且B为假,则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知识点总结(一)翻译推理
1.充分条件命题:前推后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后推前
3.逆否命题推理: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推不出确定性结论
4.递推公式:A→B,B→C可以得到A→C
5.联言命题: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6.选言命题:全假为假,一真为真
7.摩根定律: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8.否定肯定式:选言命题为真时,否定一肢,肯定一肢
9.模态命题: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
10.平行结构:只对比推理过程,不关注推理对错
(二)真假推理
解题技巧:找关系,看其余
1.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三)分析推理
1.优先排除法;
2.最大信息法;
3.确定信息优先;
4.假设条件法;
5.选项代入法。

(四)归纳推理
1.话题一致原则:偷换话题、无由猜测、夸大事实;
2.从弱原则;
3.整体优先原则。

(五)原因解释
1.题干中找冲突;
2.选项中看解释
(六)加强论证
1.加强论点;
2.加强论据;
3.建立联系;
4.补充前提。

(七)削弱论证
1.削弱论点;
2.削弱论据;
3.切断联系;
4.否定前提。

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到底如何推

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到底如何推

公务员考试行测假言命题到底如何推各位小伙伴,在行测考试中有一类让人头疼的题型,假言命题。

但这类题目只是看起来很难,实际上还是有巧解方法的。

那我们怎么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哪项能由题干推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呢?关键点在于要找到假言命题中的推出关系,而推出关系我们可以借助联结词来确定。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常见的联结词,假言命题的联结词总共分为两大类:1.前推后:如果……那么……,只要……就……,为了……一定……,凡是……都……,想要……必须…,就,则。

2.后推前: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

通过联结词我们可以快速判断题干的推出关系,接下来我们还需了解一下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肯前推肯后,否后推否前。

这两种情况分别指当肯定了题干推出关系的前件则可以肯定其后件,否定了题干推出关系的后件则可以否定其前件。

如果选项的推理形式符合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即可判定可由题干推出。

接下来我们用一道例题来切实感受一下。

例题只有找准工作的短板,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

下列哪项推不出来?A.如果找不准工作的短板,就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B.除非找准工作的短板,否则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C.只要找准了工作的短板,就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D.如果补齐了工作中的短板,就能找准工作中的短板【答案】C【解析】题干中联结词为:只有……才……,所以题干命题的推出关系为后推前:“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找准工作的短板”。

A项为“不找准工作的短板⇒不能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满足否后推否前可以推出。

B、D 项均为“补齐工作中的短板⇒找准工作的短板”,满足肯前推肯后可以推出。

C项为“找准工作中的短板⇒补齐工作的短板”是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与推理规则不符。

故本题选C。

通过上述题目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努力固然重要,但是针对不同题目我们要选择更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遇到类似题目我们可以先利用联结词确定题干的推出关系,再结合推理规则准确判断。

希望大家了解技巧之后还是要多加练习,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

2020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2020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2020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2019国考行测复习资料: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假言命题是历年公务员行测考试的重点题型之一,它的考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需要同学们在把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会做综合型题目。

在假言命题的众多知识点当中,逆否命题是学习的基础,下面就系统学习一下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首先,在了解逆否命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逆命题和否命题。

顾名思义,逆命题是指将一个命题的前后件互换位置,例如“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它的逆命题就是“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而否命题是指分别否定命题的前后件,“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的否命题即为“如果情场不得意,那么赛场不失意”。

同学们理解了逆命题和否命题以后,逆否命题就变的非常简单,它是指分别否定命题的前后件以后再互换位置,那么“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的逆否命题就是“如果赛场不失意,那么情场不得意”。

这就是逆否命题的含义,如果用公式表示就是A=>B的逆否命题为非B=>非A。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假设原命题“如果情场得意,那么赛场失意”为真,那么它的逆命题“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不一定为真,即已知赛场失意也得不出情场一定得意;同样的它的否命题“如果情场不得意,那么赛场不失意”也不一定为真,即已知赛场得意的结果得不出赛场不得意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它的逆否命题“如果赛场不失意,那么情场不得意”一定为真,因为已知如果情场得意了,那么赛场一定失意,那赛场之所以不失意,就是因为情场没得意。

所以我们发现,逆否命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与原命题等价,而逆命题和否命题却没有这样的特性。

再次,试卷当中逆否命题一般常见的问法是“下列选项当中与原命题等价的是?由此(不)可以推出的是?”那么与原文等价的或者可以推出的选项就只有两种:原命题或者逆否命题;常见的与原文不一致或者不能退出的选项有以下三种:逆命题、否命题和无中生有项,无中生有项是指某一概念原文没有提到选项中突然出现的选项。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在逻辑学中,假言命题是由条件陈述构成的命题形式。

其基本形式为:“如果A,则B”,表示当A为真时,B也必然为真。

在假言命题的推理过程中,有几个常用的推理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得出结论。

以下将介绍三个常用的假言命题推理规则:假言三段论、调节推理法和假设规则。

1. 假言三段论(Modus Ponens)假言三段论是最常见的假言命题推理规则之一、它的表述为:“如果A,则B。

已知A为真,那么B必为真。

”或者简称为:“A成立,B成立”。

假言三段论的形式可以表示为:1)如果A,则B。

2)A成立。

3)因此,B成立。

例如,“如果下雨,那么地面湿润。

已知下雨了,那么地面必然湿润。

”在这个例子中,A是“下雨”,B是“地面湿润”。

根据假言三段论,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下雨了,地面一定是湿润的。

2. 调节推理法(Modus Tollens)调节推理法是另一个常见的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它的表述为:“如果A,则B。

已知B为假,那么A也必然为假。

”或者简称为:“B不成立,A不成立”。

调节推理法的形式可以表示为:1)如果A,则B。

2)B不成立。

3)因此,A不成立。

例如,“如果小明感冒了,那么他会咳嗽。

已知小明没有咳嗽,那么他也不会感冒。

”在这个例子中,A是“小明感冒”,B是“小明咳嗽”。

根据调节推理法,我们可以推断出,如果小明没有咳嗽,那么他也不会感冒。

3. 假设规则(Hypothetical Syllogism)假设规则是一种可以通过多个假言命题进行推理的规则。

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我们有一系列的假言命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组合这些假设并根据其逻辑关系来推断出新的结论。

假设规则的形式可以表示为:1)如果A,则B。

2)如果B,则C。

3)因此,如果A,则C。

例如,“如果下雨,地面湿润。

如果地面湿润,那么草地会变绿。

那么,如果下雨了,草地就会变绿。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两个假言命题:“如果下雨,地面湿润”和“如果地面湿润,草地会变绿”,得出了结论:“如果下雨了,草地就会变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漳州国考行测逻辑判断核心考点二: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通过假言命题的基础学习,我们已了解了假言命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即分析题干的推出关系后对比选项推出关系,选择与题干推出关系一致的选项。

但是在真实的考试中,假言命题的知识点考察,仅仅只掌握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还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和矛盾命题也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并且考察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

今天我们就重点讨论,学习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一、什么是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
逆否命题这个概念,大家只需要理解并记住“逆”和“否”这两个字即可。

所谓的“逆”,表示假言命题的推出符号需要调转方向;所谓的“否”,表示假言命题的支命题需要分别否定掉。

用符号来表示的话,即原命题若是A=>B,则逆否命题为非B=>非A。

举个例子,原命题:只要长得帅,就可做高官(长得帅=>做高官)。

则逆否命题为:若做不成高官,便是长得不够帅(做不成高官=>长得不够帅)。

二、假言命题逆否命题的性质及应用
由高中我们对逆否命题的了解,我们知道,逆否命题和原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等价关系,这里的等价关系是指,假言命题和原命题之间是同真同假的关系,当A=>B为真时,则非B=>非A也为真;当A=>B为假时,则非B=>非A也为假。

反之亦然。

我们了解清楚假言命题逆否命题的基本性质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考试中,试题具体会如何呈现呢?
例:除非播种许多玉米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否则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根据以上陈述,下列不能推出的是:
a.播种一粒玉米种子,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b.播种许多玉米种子,但不通过辛勤耕耘,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c.没有播种许多玉米种子,虽然等待时机成熟,也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d.只要播种许多玉米种子,通过辛勤耕耘,等待时机成熟,就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解析:通过题干,可以提炼出推出关系:收获一箩筐玉米=>播种许多玉米种子且通过辛勤耕耘且等待时机成熟。

对比选项,个选项的推出关系:A播种一粒玉米种子=>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B不通过辛勤耕耘=>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C没有播种许多玉米种子=>不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D播种许多玉米种子且通过辛勤耕耘且等待时机成熟=>能收获一箩筐玉米。

我们发现,a,b,c三个选项都是将原题干中“被推出的命题”否定掉之后(即非B),推出原命题中前件的否定形式(即非A)。

也就是说,a,b,c三个选项分别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与原命题同真同假,故利用排除法,知道d是不能被推出来的。

通过上面这个题,我们可以总结到,当我们做假言命题中推出类型的题目时,可以巧用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的性质解题,原题干为真,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也是可以推出来的,即假言命题中,否定的后件能推出否定的前件。

记住逻辑形式A=>B与非B=>非A等价,二者同真同假,便可以辅助我们解答此类题目。

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易于掌握“A→B”等价于“非A←非B”,但在考试当中题型比较多。

类型一:单纯地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如果你是好人,你就会见上帝。

这句话为真,由此可以推出()
A. 只有你是好人,你才会见上帝。

B. 如果你是坏人,你就不会见上帝。

C. 除非你会见上帝,否则你就不是好人。

D. 只要你没有见上帝,你就好人。

【解析】答案:C。

类型二:依托假言命题的“连锁推理”考查推理规则:
如果你好好学习,你就能考上公务员;只有为人民服务,你才能考上公务员;只要为人民服务,就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由此可推出()
A. 如果好好学习,不一定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B. 除非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否则没有好好学习。

C. 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就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伟大目标。

D.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的伟大目标,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努力。

【解析】答案:B。

类型三:以假言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考查推理规则:
如果你拥有勇气或者智慧,你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以推出()
A. 如果你拥有智慧,你就不会立于不败之地。

B. 除非你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不会拥有勇气。

C. 如果你立于不败之地,你就不会拥有智慧。

D. 只有你拥有智慧,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解析】答案:B
类型四:多链条考查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
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就会爆炸。

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地球就不会有生命。

由此可以推出()
A. 如果世界末日到来了,地球上就没有水了。

B. 如果地球上有生命,就说明世界末日不会到来。

C. 只有地球上没水了,地球才会爆炸。

D. 如果地球上有生命,地球就有水。

【解析】答案:D。

看似连锁推理,实则是两个假言命题推理规则的考查。

类型五:真假话问题考查:
小丁说:“只要高局长过目,2006年年度统计报告就不会出错。

”小陈说:“如果我和小丁认真负责,高局长就不要过目。

”小马说:“高局长审过了2006年统计报告,他一眼就看出其中一个统计数字有问题。

”假如三人中有一人说错并且高局长确实看过2006年统计报告,那么可以推出( )。

A. 小马说了假话
B. 小陈说了假话
C. 小丁没有认真负责
D. 小丁或小陈没有认真负责
【解析】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