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二物理辅导讲义-库仑定律下的动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 年 级: 课 时 数: 1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授课内容
库仑定律下的动态平衡 星 级
★★★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建议用时5分钟!>
库仑定律下的动态平衡 1.运用正交分解的方法求解出力的表达式,再分析在动态过程中力的变化。
2.动态作图法:是当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还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时,分析第三个力的变化时。
3.相似三角形法: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已知条件中涉及到边长问题,并且力组成的矢量三角形和由边长组成的几何三角形相似,则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建立比例关系式,可以避免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时对角度(力的方向)的要求。
: 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讨论库仑定律下的动态平衡类问题
<建议用时20分钟!>
Ⅱ.典例精讲 Ⅰ.知识结构
:题型概述
题型一:库仑定律下的动态平衡
【例1】(★★★)如图所示,一带电小球A,用绝缘细线拴住系在O点,在O点正下方固定一个带电小球B,A球被排斥开.当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时系统静止,由于支持B球的绝缘柄漏电,在B球电荷量缓慢减少的过程中,发现逐渐减小,那么该过程中细线的拉力应该如何变化(A、B看作点电荷)()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个固定的质点A,在Q的上方P点用丝线悬挂着另一个质点B。A、B两质点因带同种电荷而相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漏电使A、B两质点带的电荷量逐渐减少,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P点的拉力大小将:()
A.保持不变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
【答案】A
小试牛刀:如图所示,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B分别处于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若用图示方向的水平推力F作用于小球B,则两球均静止于图示位置.如果将小球向左推动少许,并重新达到平衡时,跟原来相比()
A .两小球间距离将增大,推力F 将增大
B .两小球间距离将增大,推力F 将减小
C .两小球间距离将减小,推力F 将增大
D .两小球间距离将减小,推力F 将减小
【答案】B
<建议用时5分钟!>
常见分析方法:
1.物体受力分析后发现满足动态作图的条件,优先选择动态作图法;
2.受力分析后发现各个力之间的角度比较容易找出,可以用列式子求解的方法;
3.当发现角度比较难找或者表示时较复杂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题目中是否存在相似三角形。
<建议用时10分钟!>
(10分钟小测试,满分50分)(宋体,五号,不加粗)
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光滑绝缘圆筒内有两个带正电小球A 、B ,A 位于筒底靠在左侧壁处,B 在右侧筒壁上受到A 的斥力作用处于静止.若A 的电量保持不变,B 由于漏电而下降少许重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A 对筒底的压力变小
B .小球B 对筒壁的压力变大
C .小球A 、B 间的库仑力变小
D .小球A 、B 间的库仑力变大
【答案】BD
2.(★★★)如图所示A 、B 是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两小球,它们的质量都是m ,它们的悬线长度是L ,悬线上端都固Ⅳ.魔法小测 Ⅲ.方法回顾
定在同一点O,B球悬线竖直且被固定,A球静止时偏离B球的距离为x,此时A受到绳的拉力为T;现保持其他条件
x处平衡,则A受到绳的拉力为( )
不变,用改变A球质量的方法使A球在距B为2
A.T B.2T C.4T D.8T
【答案】D
本次测试得分______________ < 喔………达标啦!>
Ⅴ.物理巴士
库仑定律和物理学的信仰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会两次踏进同样的一条河流。但是在自然的世界里,造物主却会两次踏进同样的一条河流。17世纪,开普勒先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继而牛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而它的数学形式,恰恰是平方反比,即引力的大小反比于两质点间的距离。到了18世纪,电磁现象逐渐为人们所注意和重视,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遵循什么规律成了物理学家们感兴趣的焦点。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经过漫长的探索,最终被发现也是平方反比定律。
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存在两种电荷,一种是用丝绸和玻璃摩擦产生的电荷,另一种是用毛皮和橡胶产生的。其他各种方式产生的电荷都和这两种中的一种相同。而且人们很容易就发现,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距离越近,相互间的作用力就越大,但是究竟这之间的关系是多少,还没有被弄清楚。普利斯特里曾经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出发,将电荷作用力和万有引力相类比,推测电荷的作用力也符合平方反比定律,但并没有用实验来证实这一结果。
库仑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设计了实验装置,即所谓的库仑扭秤以及电摆来研究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他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认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无论是吸引力还是斥力,都和两电荷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为这一条定律的发现,库仑也因此当选法国科学院院士,这条定律也以库仑定律闻名于世。
不过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定律本身的发现过程,而是在另外一个问题上:库仑凭什么断定作用力是平方反比关系?实际上,库仑定律是实验定律,而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的结果并不能确定平方反比关系,而是比2多一点点。此外,也有其他学者做过类似的研究,他们的实验结果得到的数字也大多是比2多一点点而不恰好是2.当然,这一差异都在实验仪器所能产生的误差之内,但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库仑等人都那么肯定地确认结果应当是2,而不是2.01次方或2.001次方反比关系呢?
这恐怕就要回到物理学或者甚至说是科学的一些基本信仰了。事实上任何科学都有一种信仰,那就是简洁永远胜过复杂,简洁的就是美的,如果在不影响精确程度的情况下,一个现象能用简单的方式进行描述,那就绝不用复杂的方式。正如天文学史上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一样,其实地心说也可以基本满足当时观测的精度需求,而一开始的日心说由于采用圆形轨道,其误差并不比地心说小,但是很多科学家还是愿意接受日心说,原因就在于日心说的模型比地心说的本轮-均轮模型要简化许多。平方反比的形式和2.01次方反比的形式或许都能符合实验结果,但从数学上看,平方反比定律无疑要更加简洁,易于处理。这或许是库仑等科学家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平方反比定律的原因。事实上两百多年以来,人们不断地检验库仑定律的指数与2究竟偏离多少,一遍遍的实验却不断证明了它的准确,甚至现代的测量表明,这一偏差不超过10-16,完全可以假定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