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历史观
文学理论的狂欢与反思——《占有》的批评元小说解读
构建 了一个维 多 利亚 时 代 一对 诗 人 之 间 的爱 情 故 事, 然后 讲述 了 2 o世 纪末 英 国学 者 们对 这 些 历史 文本 的解 读和 对 这一 历 史 事 件 的重 构 。学 者们 的
解 读都 出于各 自的理 论视 角 , 致使 对 同一 文本 的解 读 各 异 其 趣 , 同一 历 史 故 事 的讲 述 大 相 径 庭 。 对 《 占有 》 具有 显著 的理论 自省 意识 , 表现 了作者对 理 论既 要批判 又要利 用 , 既要抛弃 又有 不舍 的矛盾 态
的女人 》 2 0 ) 。其 代表作 《 (02 等 占有 》 发表 后 即获布 克奖并 得 到了各 国理 论界 和普 通 读者 的好 评 。小
说并置 了两 条故 事线索 , 首先用 大 量历史 文本拼 贴
态 性 昭然若揭 ; 重 的文学理 论 负担造 就 的当代学 太
者人 性异 化 , 知 萎 缩 , 感枯 竭 的现 象也 引人 深 认 情 思 。这 可视为 作者对 文 学理论 的深度 思考 和批评 ,
她在理 论批 评 和文 学 创作 两 方 面 都成 就 非 凡 。作 为剑桥 大学 的文 学博 士 和 新 批评 大 师 李 维斯 的弟
子 , 深谙英 国文 学 传 统 和现 代 后 现代 文 学 理论 , 她 并有数 部评 论 专 著 问世 , 《 史 与 故 事 》 《 多 如 历 、默 克 》《 灵 的激 情 》 。在 文 学 创 作 方 面 , 后 有 、心 等 先
化 、 知 萎 缩 、 感 枯 竭 的 现 象 。小说 也 呈现 了理 论 经 过 狂 欢 之 后 必 然 进 入 反 思 这 样 一 种 趋 势 。 认 情 关 键 词 : 占有 》 《 ;文 学 理论 ;批 评 元 小 说 ; 欢 ; 思 狂 反 中 图分 类 号 : 0 4 1 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0 X 2 0 ) 30 2 — 5 0 91 5 ( 0 9 0 — 1 80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拜厄特《占有》之互文性解读
现代人的精 神迷 惘 , 找 回自我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 大多数批评
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 基的每部 小说 的布局结 构 ,都是 “ 两 个或 几个 故事相 遇 的原则 ” , 这 些故 事以对 比方式 相互 补
充, 行成对位 , 按 照 音 乐 中 的 复 调原 则 连 接 在 一 起 。
个, 但是他们也选 了妖灵洞这个地方 , 也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名
字不错 。 作 者视乎 暗含他们注定要重复前人的路线 。而且 , 作者
与此类似 , 拜厄特的《 占有》 也是 由多个故事 , 多重历史文本
组合成 的。《 占有》 常被称为历史小说 , 然而 , 尽管拜厄特对历史 话语 的反思 已经引起 了评论界的关 注 ,相关 评论 家却主要着重
在安排场景描写 时 ,两个不 同时期 的一个地方描叙得惊人 的相
似。 就这样 , 作者通过两个 历史 时空 的对话 , 探讨 了传统与现代 的关系。 作者认为现代与历史存在着一定 的联 系。 现代时空通过
与维多利亚 时空 的对话 ,共 同构建 出一个历史与现代既相互交
错又相互碰撞 的意义 空间,各种声音通过这个充满各种历史 回
声 的 大 型话 语 场 表 现 出来 。
三、 平 行 人物
除了平行 时空外 , 《 占有》 中设计的对位人物之间的对话也 值得深思 , 不 同时代 的众多人物 , 表现 出诸 多相 似之处 , 又带有
后, 罗 兰确 认 这 位 女 士 是 维 多 利 亚 时 期 的 女 诗 人 拉 莫 特 。于 是 ,
贝利求助。两人开始 了对艾什和拉 巴赫金认为对话是同意或反对 的关系 , 肯定 和补充的关系 , 问和 他 向研究拉莫特的学者莫德. 莫特 的追踪 。 最终 , 两人在拉莫特旧居的布娃娃床下发现了她写 答 的关系。 对话者不仅包括文本中人物与人 物的对话 , 还包 括作
浅析《占有》中神话故事的女性主义内涵
浅析《占有》中神话故事的女性主义内涵摘要: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呈现给我们一个栩栩如生的神秘的神话世界,这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相互印证,反映了其中女性人物对独立自主的追求,本文对小说中部分神话故事的女性主义内涵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论文关键词:神话故事,女性主义,拜厄特1.Is城的神话故事在《占有》中,拜厄特通过小说人物利奥诺拉·斯特恩对拉模特《Is城》的评论间接地塑造了大湖的形象。
另外,拜厄特还假借女诗人拉模特之笔创作了长诗《Is城》的两节,这使大湖的形象更加生动。
如此一个追求自由,不畏父权的女性形象跃然于眼前。
在法兰西布列塔尼神话中,大湖是母系社会的女法师,她是国王葛兰隆德和女法师莫尔葛温的女儿。
大湖因违抗父权制社会而获罪,她和她的追随者—Is城的女子连同Is城一同被水淹没而沉入海底,从此与外部世界隔绝。
沉入水底的女子变得完全透明,“鲜红的血液在皮肤下流淌/ 男子看到这些就像透过玻璃/ 血液流过的每一个转弯,每一个分叉口/ 所流经的静脉和动脉/ 从心脏到喉咙,从嘴到眼睛”[1] (P149)。
她们承受着被窥视的痛苦,“但她们依然骄傲,她们高傲的眉宇间环绕着金色的光环…”[1] (P149)。
这些不屈的女性以水为屏障在海底成功地保存着一个隐秘的母系社会,结成了一个牢固的女性同盟。
这恰恰应和了小说中女性人物所结成的对抗父权制社会的同盟。
在第十九章的开篇,是长诗《Is城》的节选,它描绘了大湖和她的情人在Is城沉没过程中的表现和举止,两个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极度恐慌的男人不断向大湖报告着外面的情况,而大湖却躺在床上,镇定地指挥着,并安慰他说,“过来躺在我的怀里/ 我们才不在乎这些弱小东西的伤害/ 我能用我的魅力来征服他”[1] (P359)。
这个场景中,拜厄特用轻松诙谐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处于险境时男人的无能和懦弱,从而反衬出女性的勇气,智慧和镇定。
大湖的形象也是女性主义者的化身。
《占有》:不同小说体裁杂糅的典范
《占有》:不同小说体裁杂糅的典范
王燕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6)002
【摘要】在<占有>中,拜厄特不仅对经典神话和童话等进行了戏仿,而且还戏仿了罗曼司、侦探小说和教育成长小说等小说体裁,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不同时期的两对文学恋人在各自的文学研究过程中所亲历的浪漫之旅,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艺术与人生的理性思考.文章以拜厄特对不同小说体裁的戏仿为切入点,探讨作家是如何将通俗文学与传统文学成功地融合在一起,进而扩大小说的内涵空间的.【总页数】5页(P45-49)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小说体裁的历史诗学——从小说体裁发生的历史原因看小说的本体性质 [J], 陈浩
2.试比较诗歌语言与小说话语的差异——兼谈当下两种体裁的不同命运 [J], 孔帅
3.成长小说的典范:《远大前程》体裁元素分析 [J], 陈雅欣;周晓亮;贾红霞;;;;;;;;
4.成长小说的典范:《远大前程》体裁元素分析 [J], 贾红霞;陈雅欣;;;;;;;;;;;
5.从《薛丁山征西传》到《年大将军平西传》——谈讲史与神怪因素的杂糅及神怪小说向科幻小说的过渡 [J], 欧阳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穿越光影的爱情往事——评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电影叙事
万方数据
写给拉摩特的信时.开始的声音是罗兰的. 画面上闪回了诗人艾什手持鹅毛笔。神情专 注地写信的情景,接着声音渐变到诗人艾什 自己的.最终随着阅读行为的结束,声音和
画面重新回到罗兰。
不同的画面.秘诀就是在现代的房间里搭建 了一个没有墙壁的布景来展现维多利亚的
场景。
系。拉布特曾获得奖学金到伦敦皇家剧院读 书。在那里他被看作美国编剧,他比较了解 一个外国人到不同文化中的感觉,文化的差 异和;中突对刻画罗兰这~个性情急躁;中动 的角色很有帮助。 电影的拍摄地点大多在英国,自然风光 美轮美奂,这也是电影里渲染浪漫的重要手 段。从安静的伦敦图书馆到神秘的大英博物 馆的艺术长廊.从宁静肃穆的波顿修道院到 景色如画的英国乡间.从喧闹拥挤的伦敦街 头到静谧开阔的威碧斯海边,电影中如诗如 画的美丽景致与维多利亚人缠绵缝绻的情 书串连起古典与现代的英式爱情故事。在精 巧的时空转换中.两段爱情跨越一百五十年 的时光.相互映照.美丽上演。
穿越光影的爱情往事
——评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电影叙事
f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采用双重叙事模式,把19世纪维多利亚两
无意中把信遗失在风中。
自从《占有搁世以来.曾经有不止一个
导演试图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屏.其中包括西 德尼・波拉克这样的名导。但是一个令人棘 手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诸位导演,即如何让小 说中现代爱情故事这条线索看起来更吸引 人?因为大部分时间里当代的男女主角都在 阅读日记信件、研究古人的诗歌作品.这样 的情节看起来太令人烦闷了。直到2000年. 美国导演尼尔・拉布特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改 写剧本。并力邀好莱坞明星格温妮斯・帕特 洛和阿伦・艾克哈特分别出演莫德和罗兰。 电影文本基本遵循了小说的叙事进程.
学者与研究对象的双向占有——安·苏·拜厄特学院派小说《占有》解析
无 疑 是 拜 厄特 留给 每 一 位 当代 读 者 去 认 真 思考 的 问题 。
拜厄特《占有》中的追寻与迷惘
索维多利亚诗 人的隐秘爱情 时,作为行动发起者 的罗兰得
到 了 至 少 三 个 人 的 援 助 : 首 先 是 莫 德 , 她 研 究 兰 蒙特 的 专
、
罗 兰 的追 寻 历程
《占有 》 的 副 标 题 是 “ 一 个 罗曼 司 ”, 暗示 “ 骑 士 长充分发挥在解读 兰蒙特 的诗作 中,通过理解文 字中的玄
文鳓
拜厄特 《 占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的追寻 与迷惘
。 陆 叶
摘 要 :追寻是作 家们一再重复的主题 。拜厄特的 占有》利用追寻情节叙述 了主人公 罗兰探访维多利亚诗人隐 秘 爱情 的经历 ,但她对 罗兰的形 象塑造颠覆 了典型的追寻主题故事 中的英雄 或骑 士形 象,使 罗兰成 为在追寻真相
中感到迷惘 的活生生的普通人 。借助 罗兰的追寻和迷惘 ,拜厄特表现 了现代知识分子 以及现代人在 实现 自我的追 寻 中不断失衡与平衡 的挣扎。 关键词: 占有》 拜厄特 追寻 迷惘
机 推敲 出史实 ,多次推动故事 发展 ;其次 ,研 究艾伦 ( 艾 《 占有》并不属于 传统 “ 骑 士 罗 曼 司 ”式 的追 寻 , 而 有 着 什 的 妻 子 ) 日记 的 贝 雅 特 丽 斯 为 罗 兰 提 供 了 关 于 艾 什 家 庭 对 传 统 罗 曼 司 人 物 原 型 和 叙 述 结 构 原 型 的 消 解 和 颠 覆 。 特 生 活 的 细 节 记 录 , 从 侧 面 印证 了艾 什 与 兰 蒙 特 的 恋情 :雅
一
成 功 盗 取 金 羊 毛 , 不 过 伊 阿 宋 在 取 得 荣 耀 之 后 辜 负 了 美 狄
骑 士难 寻 ,平 凡 人 在 试 图 实 现 自我 价 值 中 艰 难 追 寻 , 在 不 亚 ,这 是 后话 。根 据 S a l l y J .B r a u n — J a c k s o n 的观 点 ,在 探
拜厄特的小说艺术研究
拜 厄特 小说的创作 主题 及故事情 节
人们要研究 当代英 国小说 , 就不能不关注 A s 拜厄特 .. ( . . yt —— 这位“ A S B at ) 当今最 富有想 象力 与智 慧的知 识分 子 女作 家” 。2 … 0世纪后半 叶, 国文 坛正处 于后现代 主义 英 风起 云涌 之际 , 许多作家标 新立 异 , 对甚 至企 图颠覆 文学 反 传统 , 而拜厄特却成功地 将传统 与现 代熔为 一炉 , 以其 卓越 的文学成 就鼎立 于英 国文 坛 , 为 当代英 国文 坛 上 的一枝 成
曲 中的最后 一 部 《 口哨的 女人 》 A W ilg W m n ) 吹 ( h tn o a 问 si
世, 在评论界 引起强烈 反 响。除 了长篇小 说 , 厄特 还 出版 拜 了许多短篇小说 集 , 括 《 提 司 的故事 》( h ts t一 包 麦 T eMaieSo s 砌 )《 、 糖与其他故事 》 S g r n t r t i ) 《 ( ua dOh o e 、 夜莺眼 中 a e S rs 的蒂金》 e f ni t Ng t g l’ E e 、 ( i D n n i i aeS y ) 《自然元素 : hn 火 与冰》( l e tl: i n c )、 黑 皮 故 事 小 辑 》( il Ee nas Fr a I m e d e 《 Lte t BakB o Soi ) l oko t e 。其 中《 提 司 的故事 》、 夜 莺 眼中 的 c f rs 麦 《 蒂金》 译为法 、 、 、 等文字 , 被 德 韩 1 3 在世界 上广泛流 传 , 拜厄
语、 韩语等 1 6种语言 。许 多 文学 俱乐 部 、 店 、 书馆纷 纷 书 图 举办拜厄特作 品朗读 、 评论 活动 。19 96年 ,她出版 了四部 曲 中的第 三部《 巴别 塔》 B blTw r) 20 ( ae o e , 0 0年又出版 了小 说 《 传记作 家的故事 》 eBorp r ST l) 0 2年 ,四部 ( i a h ’ a 。20 g e e
历史与虚构的融合——从“历史编纂元小说”角度看《占有》
怀仰 慕 , 要么很感兴趣 。”B a ,0 0 2 3 随后 告诉 读者 , ( y t 2 0 :7 ) t 二
人 即艾许 和兰蒙特 。甚至讲到兰蒙特 虽为处 女却似乎对床 第 之事 一清二楚 等细节。第二次 出现在 第 2 5章艾 许临终时, 爱
反 映 了 我 们 日常 语 言 ( 语 、 言 口语 ) 无 法 描 述 的 女 性 分 泌 物 所
一
代为养育 , 自己却孤独终老 , 艾许临死也没能 与女 儿相认 。后
现代对历史 宏大叙 事和 完整 叙事的质疑被作 者的全知叙事所
颠覆 , 读者体会到阅读完整故事带来 的愉悦 , 是破碎的后 而不
2 0世纪六七 十年代欧 美文坛涌现一股将后现代实验性 写 作 与社会 历史语境相联结的创作潮流 。加拿 大著名文学理论 家琳达 ・ 哈琴在 《 后现代主义 诗学》 中提 出“ 历史 编纂元小 说” 的概 念 , 用来指 “ 那些 名闻遐迩 、 广为人知的小说 , 既具有强 烈
的 自我指涉性, 自相矛盾地宣称与历史事件 、 又 真实 的人物 有 关, 《 如 法国 中尉 的女 人》 《 、午夜 的孩子》 《 腿) L g)《 、怪 ) e s 、加》 (
“ 从元小说到 历史编纂 元小说, 从现代 主义到后现 代主义 , 或 从 文学研究演化为文化研究, 这些变化代表 了 2 0世纪思想 演
年孤独》 比肩的伟大小说 。 拜厄特的《 有 》 占 正具有历史编纂 元
小说 的基本特质 。它利用元小说 自我 反射 、 自揭虚构的各种形 式技 巧 ,通过对历史的重访和重构 ,来达 到历史和虚构 的融 合。( 李丹 ,0 0 2 1)
伦的 日记 、 布兰奇给爱伦 的信 、 克拉波尔 的艾 许传和一个全 知
穿越光影的爱情往事——评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电影叙事
【 要 】 英国著名作家 .. 摘 As拜厄特的代表作《 有) 占 》 采用双重叙事模式, 9 把l 世纪维多利亚两
位诗人 的爱情往 事与2世纪 当代 学者探 究历 史真相 之旅并 置, 历 史层 面和 现 实层 面的两 O 使得 条线 索相互 映衬 。 由美 国著名 导演 尼 尔・ 布特于 20年根据原 著改编 的 电影《 拉 02 迷梦情缘 》 在 电影叙事手法上也采取 了双重叙事结构, 在最大限度地反映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的同时, 鲜 明地 突出电影叙 事的一些 亮点, 众以唯 美诗意 的视 觉享受。 给观
当代 和 维 多利 亚 时代 的 两 个 叙述 层 并 非 并 行 不悖 , 是 时而 并置 。 而 时而 汇合 , 历 史和 使
关照映衬 。
现 实 完 美 的 交织 融 合 。 为参 照 注 解 , 互 渐走 上 来一 位 学者 装扮 的 男子 , 多利 亚 时 互 相 维
己的 诗作《 斯 克给 安 伯 勒 》“ 家都 说 女 艾 。大 的 唯你 /却 在 你 的 善 变 之 问世 , 中国读 者可 以享 受这 部融 历 史 与现 兰 在 伦敦 图 书馆 查 找有 关 1 世 纪 维 多 利亚 人 善 变 : 确 如此 , 使 9 实 、 实 与 虚 构 于 一炉 的魔 书 带 来 的 乐趣 。 诗 人伦 道 夫 ・ 真 艾什 的资 料 时无意 问 发现 了艾 中 , 始终 如一 … …”2同小 说一 样 , [] 电影 的最 小说 讲 述 了两 位 当代 年 轻 学者 罗兰 和 莫 德 什 写 给一 位不 知 名女 子 的两 封情 书 , 被信 末 演 绎 了 诗人 艾什 和 女 儿 梅 亚在 草 坪 上 会 他 首尾 呼应 。 为研 究维 多利 亚 时 代 的 两位 诗人 艾什 和 拉 中 的 内容 震撼 了 。 借 学者 的直 觉 , 感觉 面 的情景 , 凭 他
英国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空间叙事解读
Vo . 5 NO 3 13 .
M a 2 2 y 01
英 国拜 厄 特 小 说《 占有 》 的空 间叙 事 解读
刘 荣 , 孝 红 波
( 宁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宁 大 连 1 62 ) 辽 辽 1 0 9
摘 要 : 国作 家拜厄 特 的《占有 》 英 以其 丰 富庞 杂 的宏 大 叙 事 、 象 的 时 空观 和近 乎 完美 的艺 抽
多 利亚 题 材 、 话 原 型 等 角 度 进 行 阐释 。通 过 以空 性赋 予 了作 品想象 的 空 间 。《 神 占有 》 的开 放 性 就表 现
间解读 的视 角解 析小 说 中的空 间意 象 和 内容 之 间 的 在对 于 时间 和空间 的 叙 事机 制 上 , 即对 时 间 的打 破 、 辩 证关 系 , 发现 正是 小 说 中时 间 与 空 间 、 历史 与 现实 淡 化或 消融 , 空 间 的真 实 与 虚 幻 的二 元 转换 。《 对 占 的并 置和对 照 、 错 和 互 动 、 成 了小 说 充 满 张力 和 有 》 交 构 的不 确定性 就表 现 在 共 时并 置 的多 重情 节 、 维 多
穿越光影的爱情往事——评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电影叙事
穿越光影的爱情往事——评拜厄特小说《占有》的电影叙事贾宇萍;苗勇刚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英国著名作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占有>采用双重叙事模式,把19世纪维多利亚两位诗人的爱情往事与20世纪当代学者探究历史真相之旅并置,使得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的两条线索相互映衬.由美国著名导演尼尔·拉布特于2002年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迷梦情缘>在电影叙事手法上也采取了双重叙事结构,在最大限度地反映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的同时,鲜明地突出电影叙事的一些亮点,给观众以唯美诗意的视觉享受.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贾宇萍;苗勇刚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追溯女性传统重构女性历史——评A.S.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女性主义艺术手段[J], 孟育凤
2.后现代小说中的质疑之声——论拜厄特的《占有》及其小说艺术观 [J], 王丽亚
3.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J], 刘磊
4.拜厄特《占有》中的侦探小说元素解读 [J], 吕静
5.从《占有》看A.S.拜厄特的婚姻爱情观 [J], 骞雨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女性生存状况分析
事, 来 反 映远古 时代 女性 的生 存状 态 。首先 是《 仙 怪 梅 卢西娜 》 , 这 是个 古 老 的传 说 , 充 满 了悲 剧 色 彩 和象 征意 义 。在 中 国也有类 似 的神话 故 事—— 《 白蛇 传 》 。 梅卢西 娜 是个 上 半 身 是 人 , 下 半 身 是 蛇 身 的
梅 卢西娜 从 始 至终 都 没 有 主 动权 , 她 想 要 过
上平 凡 的生 活 , 就 得 与凡 人 男 性 结 婚 。在 通 过 自
己的丈 夫来 打破 自己的魔咒 上 , 她却 没有 主动权 ,
到 后来 被丈 夫偷 窥 以及被 儿 子 疏 离 , 梅 卢 西 娜 一 直 处 于被动 和弱 势 的地 位 。她 为 自己保存 了一 个
Po s s e s s i o n o b t a i n s t h e h i g h e s t l i t e r a r y a wa r d i n t h e UK j u s t a f t e r i t s p u b l i c a t i o n .Th i s n o v e l i n c l u d e s
的这两 个故 事, 我们 非常 鲜 明地 感受 到 了这 一点 。
二、 维 多 利 亚 时 代 女 性 的 生 存 状 况
少女 , 最终 变 成 了 失 去 自己声 音 的 天 使 妻 子 。在 艾许 去世 时 , 艾 伦 回顾 自己的人生 , 不 禁感 到凄 凉
和悲哀 。她和 丈 夫 的关 系一 直 保 持 着 不 温不 火 , 沉 默是她 作 出最大 的 回应 。也许 是那 段失 败 的婚 姻造 成 了她 的沉 默 , 也 许 是 她 的 沉 默葬 送 了 自己 的婚 姻 , 但 不 管怎 么说 , 艾伦 最后 成 为 了这 场无 形 婚 姻的奴 隶 。
《隐之书》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隐之书》(一译《占有》)是英国女作家A·S·拜雅特(一译拜厄特)的代表作品,该书于1990年问世,至今只有二十多年。
虽然问世时间比较短暂,但是《隐之书》凭借其恢弘而复杂的小说叙事结构和精湛巧妙的创作手法使小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定数量的读者和学者的目光。
作者本人也因为这部书的出版而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赞美。
前人的研究多从小说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历史性、女性主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等方面着手。
但毕竟此书问世时间较短,所以前人的研究资料并不是十分丰富。
研究角度不少,但是不全面;研究的主题比较集中,但也不是十分透彻。
本文将以以往的文献数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重点梳理一下二十多年来以往学者对《隐之书》的研究,并作出自己的归纳,表达自己的拙见。
以便人们能对这本书进行更好地把握和解读。
文章的重点主要是梳理一下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技巧相融合的研究成果,并对其他一些重要的研究角度进行分析解读。
一、关于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研究想要整理前人关于《隐之书》的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的研究资料以及两者在小说中的体现,首先就要明确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和特征。
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通过文学、绘画等多种方式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对西方社会生活和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定义向来颇受争议。
陈世丹在《外国文学》发表的《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一文中将后现代主义的表现形式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及特征,比较清晰、简明地为我们解读了后现代主义。
主要包括,“元小说、反体裁、语言游戏、通俗化倾向、戏仿、拼贴……不确定性和内在性”1,拜雅特的《隐之书》一经问世就被人们贴上了后现代主义的标签,小说的种种表现形式都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性,虽然这一点她本人没有从正面承认过。
基本了解过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之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欧洲。
当时社会矛盾尖锐,阶级斗争激化,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历史观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331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历史观毛反骄 周 红(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摘 要:现代英国小说家拜厄特是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占有》在1990年获得英国图书最高奖项---布克奖。
通过分析拜厄特作品中重复叙述的运用及其评论文中她对重复的看法,旨在剖析拜厄特作品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历史观。
拜厄特本人意欲揭示历史真相,以期重构过去,重返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重建远古人类文明。
拜厄特和她的同代人一样试图通过重复的力量来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使人类重获乐园幸福,给混乱的现代社会带来秩序。
关键词:拜厄特;《占有》;历史观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31-2引言 •英国小说家自从沃尔特斯科特开始便对历史感兴趣,但这种爱好在过去三十年期间转变成了一种现代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近乎痴迷。
事实上,关注历史和编史研究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二十世纪末的英国小说关注历史的现象普遍存在。
Julian Barnes,A. S. Byatt,John. Fowles,Salman Rushdie,Graham Swift,Barry Unsworth and Jeanette Winterson 等作家倾注了大量时间来研究英国与它过去的关系。
拜厄特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过去那么有活力,没有过去那么生气勃勃。
她试图通过与过去建立联系来恢复这种精髓。
但是,她并不是希望我们真正返回到维多利亚时代去,而是要强调存在于维多利亚时代与现在的联系。
其实,历史回归是当代世界文坛十分流行的一种创作思潮,迎合着身处混乱社会的当代人对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的怀旧心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一种重要途径。
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论拜厄特小说《占有》中的循环时间
Juxtaposition of Past and Present ---The Cyclical
Time in Possession
作者: 曲丽洁;赵秀福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部,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7-130页
主题词: 循环时间;过去与现在;《占有》;拜厄特
摘要:拜厄特的获奖小说《占有》既是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一部维多利亚小说,它集诗歌、浪漫史、传奇故事、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及现代学院小说于一体,其中既有对女权主义的讽拟也有对弗洛伊德的批评。
看似零散的篇章,尤其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通过作者巧妙运用的循环时间,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联系密切的整体,讲述了一个动人的难以湮没的传奇爱情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331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历史观毛反骄 周 红(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摘 要:现代英国小说家拜厄特是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占有》在1990年获得英国图书最高奖项---布克奖。
通过分析拜厄特作品中重复叙述的运用及其评论文中她对重复的看法,旨在剖析拜厄特作品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历史观。
拜厄特本人意欲揭示历史真相,以期重构过去,重返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重建远古人类文明。
拜厄特和她的同代人一样试图通过重复的力量来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使人类重获乐园幸福,给混乱的现代社会带来秩序。
关键词:拜厄特;《占有》;历史观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331-2引言 •英国小说家自从沃尔特斯科特开始便对历史感兴趣,但这种爱好在过去三十年期间转变成了一种现代作家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近乎痴迷。
事实上,关注历史和编史研究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
二十世纪末的英国小说关注历史的现象普遍存在。
Julian Barnes,A. S. Byatt,John. Fowles,Salman Rushdie,Graham Swift,Barry Unsworth and Jeanette Winterson 等作家倾注了大量时间来研究英国与它过去的关系。
拜厄特认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过去那么有活力,没有过去那么生气勃勃。
她试图通过与过去建立联系来恢复这种精髓。
但是,她并不是希望我们真正返回到维多利亚时代去,而是要强调存在于维多利亚时代与现在的联系。
其实,历史回归是当代世界文坛十分流行的一种创作思潮,迎合着身处混乱社会的当代人对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的怀旧心理,也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拜厄特一直热衷于使用重复作为文学叙述技巧,在她前面几部小说中,她也反复用到这种手段。
Campbel 曾探讨过拜厄特四部曲中的重复叙述并说“重复是四部曲叙述的组成部分。
书、火、血和暴力这些主题在小说中反复出现。
在《糖和其它故事》中,拜厄特成功地把自我反射和模仿结合起来,“地理环境和事件反复出现,……重复有时令人压抑和苦恼,有时令人充实而神采奕奕”。
而在“Racine and the Table” 这个故事中,受阻的女性抱负这个主题反复出现。
在 “Rose-Coloured Teacups” 这个故事中,作者反复探索了女性的历史及四代人的重复。
在她最近的论文集《历史与小说》中,拜厄特通过反复追溯不同文本之间和文本中的一个又一个重复模式,阐•述了重复的艺术。
拜厄特认为,朱丽安巴恩斯的《看着有这些共同需要,国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因此,不管是从国家的来源还是本质上看,社会都是决定性的因素,是高于国家的客观存在,国家和政治制度都处于从属地位。
因此,社会的地位是高于国家的,可以监督国家,因为监督的特点之一是单向性。
可见,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社会,国家只是行使社会所让渡的管理职能,它必须受社会的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的实质是人民群众对国家及其代理人的监督。
这就导致了更为强调对国家权力的监督而不是制约。
因为监督和制约的重要区别就是内在性和外在性,既然将国家和社会两者分离并且强调社会的优越地位,显然,强调外部性监督,而少谈制约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事了。
三、结 语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强调监督,而较少谈制约是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的。
表现在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使命决定的,是对西方分权理论批判的结果,也是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相符合的。
制约更为有效,因为制约是内因,监督是外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只是条件。
应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设计中大胆把制约考虑进来。
参考文献: [1] 丁以升主编.法治问题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光灿、吕世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M],2001. [3] 何勤华.西方法学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1979.[5] 蒋德海.完善中国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法理学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责任编辑:杨 锐作者简介:周红(1981- ),女,湖南南县人,长沙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毛反骄(1971- ),男,湖南常德人,长沙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课题项目:2010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育厅),项目编号:10C0464。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86.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332太阳》就包括一种重复。
太阳构成了地球的白天,这种开始和结束的双重经历,这种平凡的奇迹不是一种永恒的经历而是一种重复的经历。
这种重复把思想从一种线性时间转换成一种循环时间。
她的讨论还包括 Pat Barker 的 The Man Who Wasn’t There 复兴三部曲,Martin Amis 的 Time’s Arrow 等。
所有这些讨论都是关于重复和历史的。
所有这些作者都运用了重复叙述来回归历史来说明过去与现在的连续性。
拜厄特相信后现代作家重新续写历史小说就是想与过去建立一种联系,而重复就是最好的方法。
事实上,拜厄特早就意识到“自从她小时候,她便对小说模式入迷。
她说明了这种模式对读者的影响“为了故事重复的无限性,在同一个句子中,束缚,蜘蛛网用来暗示故事是陷阱,是无止境的关闭了的迷宫。
她的论文“老故事,新形式”主要集中在神话“模式创造”上;更重要的是拜厄特认为“神话,就像有机的生活一样,能变形,会产生质变,能无止境地重组和改良……神话从无止境的可重复性中获得力量。
她还提到她越来越对层次复杂的和神话般的叙述感兴趣。
她的创作技能从使用大量质变的隐喻作为构思文本的方法发展到这种神话叙述。
在《占有》中,作者使用大量的重复模式,小说自身成了一种后“现代镜子游戏”,在其中,二十世纪的主人公罗兰和莫德与十九世纪的主人公亚希和拉模特极其相似,这不仅变现在这两对人的浪漫史上,还表现在他们的外表,学识以及性格上。
二 谈到现在小说家对历史的喜爱,拜厄特认为小说家试图为现代的情况找一种历史典范,并强调恢复历史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在之前并产生了现在的过去,那我们就不能了解现在”。
在《占有》中,现代人物通过重复他们的先辈,要么找到了他们真正的自我,要么意识到他们的缺点并改正他们。
罗兰的改变与他重复亚希有直接联系。
他意识到亚希传递给他的东西促使了他的改变。
文本清楚地说明这种改变只会出现在承认一个人与过去的联系之后。
亚希对他所说的—不是专门对他说的,他没有交流特权,然而他碰巧在那,那时,去理解它—名字很重要,他是给事物命名的词,诗的语言。
这个信息清楚地说明罗兰现在能像亚希一样写诗。
看着挂在墙上的亚希的画像,罗兰再一次认真思考他和诗人亚希的关系,罗兰第一次意识到他的思想在不停组织,就像亚希的思想一样:“他有时间去感知以前和以后的奇怪,一个小时以前还没有任何诗,而现在他们像雨水一样蜂拥而至,而且非常真实”。
罗兰把亚希及他所处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看作楷模。
亚希的例子使罗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受到局限;他现在已经向世界打开心扉。
因此,罗兰对他的前辈亚希的重复既使他理解过去,也让他•重构了现在。
比阿特丽斯内斯特一直重复她研究的目标艾伦亚希。
她和艾伦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保护过去的秘密这种特别的人生哲学。
她们都宁愿让过去的留在过去,都对她们的的主题表现一种保护态度。
女性的地位,在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学术圈是把两个时期联系到一起的主题之一。
瓦尔和布兰奇 格拉瓦都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
所有这些联系加强了连个历史阶段的主题联系。
正如拜厄特所说:“当活者与死者之间的围墙变薄之后,活者与活者之间的围墙变不会那么坚硬了”。
在《历史与小说》中,拜厄特分析了现代小说家想写历史小说的原因:“我相信后现代小说家写历史小说是因为写自我的观点要么成功,要么不稳定,或是因为这些作家对这种观点感兴趣:也许我们根本没有有机的,可发现的,单独自我这样的历史”。
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描叙的现代人物明显遭受不适,与他们的维多利亚前辈比较,他们的生活枯燥无味。
通过对他们所有的结论和观察的认识,他们几乎处于瘫痪的状态。
相反,维多利亚时代比现代更加稳定。
1991年10月,Eleanor Wachtel 采访了拜厄特,提到“维多利亚诗人比现代学者有时更有活力,更加融入生活。
”拜厄特回应说:“这是小说整个玩笑 的一部分,死者实际上比活着的人更加有活力,更加重要。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活着的人被具体的现代文学理论所占据。
”。
这表明了拜厄特渴望回到维多利亚时代,那个时代更加有活力。
为了建立一种普遍的重复模式,拜厄特把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时期这两条线索联系起来。
这些联系有很多并在小说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文本传达了一种历史重复历史的感觉,特别是通过现代人物反射维多利亚人的行为和特点。
拜厄特创造了如此多的过去和现在的联系。
有时,读者会觉得难以禁受。
小说的相互参照使过去和现在难以区分。
这些联系如此频繁,读者有时可能忘记这些参照一开始是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物塑造的,是什么时候•塑造的。
比如说,莫德给莉罗纳斯坦恩买了一枚胸针,而这枚胸针和克里斯塔贝尔买给布兰琪的一模一样。
这种重复巩固了连个历史阶段的主题联系。
就像一些评论家认为的,这是一种怀旧形式,因为拜厄特认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从后人文主意思想中解放出来,过着一种更充实,更真实的生活。
她努力创造一种连贯性,假定人性中一些恒久不变的性质会使作品的主要人物与维多利亚时期的主体联系。
她坚决否认世界已经改变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价值观不管多么符合道德规范或有价值,不可能再重复。
《占有》的重复模式和历史主题表明了拜厄特本人意欲揭示历史真相,以期重构过去,重返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重建远古人类文明的美好愿望。
女作者和她的同代人一样试图通过重复的力量来在虚构的艺术世界里使人类重获乐园幸福,给混乱的现代社会带来秩序。
参考文献: [1] Byatt,A. S.Possession:A Romance[M].London:Vintage,1990. [2] Gauthier ,Tim S.Narrative desire and historical reparations:A.S.Byatt,Ian McEvan,Salmon Rushdie[M].New York:Routledge,2006. [3] Hennelly.Mark M.Repeating Patterns and Textual Pleasures:Reading (in)A.S.Byatt’s Possession:A Romance [J].Contemporary Literature,2003,18(3):442-469.[4] 曹莉.占有:历史的真实与文本的愉悦[J].外国文学研究2005,(6):75-84.[5] 程倩.回归历史之途--拜厄特小说占有的历史叙述策略[J].国外文学2003,(1):74-81.[6] 蒋显文.评A.S.厄特的占有[J].外国文学,1998,(5):88-94.[7] 殷企平.重复[J].外国文学,2003,(2):60-65. 责任编辑:杨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