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学时数:72 学分:4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之后开设,其作用是为有关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该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大纲内容的讲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物化学中糖、脂、蛋白质、酶和核酸的化学结构与性质以及这些生化物质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使学生掌握它们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行业的联系及初步掌握它们的开发利用与前景。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及它所研究的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趋势与前景;理解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糖类的化学(0.5学时)自学,结合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对本章进行复习。
第三章脂类和生物膜化学(0.5学时)自学,结合有机化学的有关内容对本章进行复习。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9学时)内容及要求: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分类和生物学意义;深刻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深刻理解蛋白质的各级结构,熟练掌握氨基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及其实践意义;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离纯化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分析测定的常用方法。
重点:内容及要求中需要掌握的一般是重点内容(以下类同)难点: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及蛋白质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如胶体性质、变性作用、沉淀作用)。
作业:5种题型12小题左右。
第五章酶(8学时)要求掌握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特性;了解酶的组成及命名和分类;在理解酶催化反应机制的基础上掌握酶活性中心等重要概念;掌握常见理化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情况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酶活力单位的概念及正确测定酶活力的方法;了解酶制备纯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了解固定化酶的概念及常用的固定化技术;了解酶在工业上的应用。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的一门科学。
它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有关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以及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机制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三、课程内容(一)蛋白质化学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和性质肽键的形成和肽链的结构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2、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酸碱性质、胶体性质和沉淀反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和水解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含量测定(二)核酸化学1、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DNA 和 RNA 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核酸的性质核酸的酸碱性质和紫外吸收特性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三)酶学1、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酶的活性中心和催化机制2、酶促反应动力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米氏方程和酶的动力学常数3、酶的调节酶活性的调节方式酶含量的调节机制(四)生物氧化1、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氧化的定义和与体外氧化的区别呼吸链的组成和电子传递过程2、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五)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2、糖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合成糖异生途径(六)脂代谢1、脂肪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脂肪酸的β氧化2、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合成甘油三酯的合成(七)氨基酸代谢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α酮酸的代谢2、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一碳单位的代谢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嘌呤核苷酸的代谢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嘧啶核苷酸的代谢嘧啶核苷酸的合成途径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九)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1、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核酸与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代谢调节细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和案例分析,系统传授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血液、肝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理解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教材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时为67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医学【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的含量及应用。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紫外吸收性质及茚三酮反应。
二、肽和肽键,多肽链及N、C末端,主链骨架的概念。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信号传导的级联放大效应
通过磷酸化级联反应、酶促级联反应等方 式实现信号的放大和传递。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
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
01
包括网格蛋白依赖性和非网格蛋白依赖性的内吞作用,涉及膜
受体的聚集、内陷和分离等过程。
受体介导的细胞外排作用
02
包括ABC转运蛋白家族介导的外排作用,涉及药物、代谢废物
生物化学技术在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中应用
基因治疗载体设计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设计和构建基因治疗载体,如病毒载体 和非病毒载体,以实现目的基因的高效传递和表达。
细胞治疗技术研发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扩增和改造细胞,如CAR-T细胞 疗法中T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
疗效评价与安全性研究 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检测基因或细胞治疗产品的生物活性、 纯度和安全性等指标,以确保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 性。
和毒性物质的排出。
内吞和外排作用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意义
03
通过调节膜受体的数量和分布,影响细胞对信号的响应和传递。
信号传导异常与疾病关系
01
信号传导异常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中常出现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细胞增殖失控
和凋亡受阻。
02
信号传导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元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导致神经
阐述氮平衡的概念、影响因素和生理意义, 以及蛋白质营养在维持氮平衡中的作用。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蛋白质组 学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转录水平调控
通过转录因子和启动子 的相互作用,控制基因
转录的起始和速率。
转录后水平调控
包括RNA剪接、修饰和 转运等过程,影响
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 效率。
2024年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纠正或补偿缺陷 基因引起的疾病。
细胞治疗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培养、改造细胞,用于替代或修复受损组织和器 官。
25
生物化学技术在预防保健中应用
营养与健康
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合理饮食和 营养补充。
疾病预防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手段,预测疾病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措施 。
核苷酸代谢
介绍核苷酸的合成、分解及在遗传信息表达和调 控中的作用。
14
04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15
基因表达调控基本概念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 间上表达的调节控制机制。
基因表达调控涉及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 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面。
基因表达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 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 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生物小分子代谢及调控机制 • 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 • 细胞信号传导与受体介导作用 •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 • 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 • 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16
基因表达异常与疾病发生发展关系
基因表达异常可导致 细胞功能异常,进而 引发疾病。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异 常,可以深入了解疾 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制。
不同疾病状态下,基 因表达谱存在显著差 异。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针对基因表达异常,从多个层面进行 调节。
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影响基因表达。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四选修实验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简介1.1 实验课程名称:生物化学实验1.2 实验课程性质:选修实验课1.3 实验课程学分:2学分1.4 实验课程学时:36学时二、实验课程目标2.1 培养学生使用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基本技能。
2.2 培养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
2.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实验课程内容3.1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3.1.1 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3.1.2 常用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2 常见生物分子的提取与纯化实验3.2.1 蛋白质提取和纯化实验3.2.2 DNA提取和纯化实验3.2.3 RNA提取和纯化实验3.3 酶动力学实验3.3.1 酶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3.3.2 酶的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3.3.3 酶的pH值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3.4 生物化学分析实验3.4.1 蛋白质浓度测定实验3.4.2 DNA含量测定实验3.4.3 RNA浓度测定实验3.4.4 酶活性测定实验3.5 生物分子特性分析实验3.5.1 蛋白质电泳实验3.5.2 DNA电泳实验3.5.3 RNA电泳实验3.6 细胞生物化学实验3.6.1 细胞色素氧化实验3.6.2 细胞代谢实验四、实验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4.1.1 理论知识讲授4.1.2 实验操作演示4.2 实验课前准备4.2.1 实验课程大纲的讲解4.2.2 实验操作流程的演示4.3 实验课程实践操作4.3.1 学生实验操作指导4.3.2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4.4 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4.4.1 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4.4.2 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4.5 实验总结与讨论4.5.1 学生实验报告撰写4.5.2 学生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五、实验教学评价方法5.1 实验报告的评分5.1.1 实验报告的内容完整性和准确性5.1.2 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5.2 实验操作的评分5.2.1 实验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5.2.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5.3 实验讨论的评分5.3.1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结论5.3.2 学生对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六、教材及参考资料6.1 教材:《生物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6.2 参考资料:1. Berg, Jeremy M., Tymoczko, John L., & Gatto, Gregory J. S. (2012). Biochemistry (7th ed.).2. Nelson, David L., Cox, Michael M. (2017).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七、实验教学大纲修订和调整7.1 实验教学大纲的修订和调整需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进行。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437007总学时:82 总学分: 4.5开设时间:第三学期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主撰人:审核人:一、实验性质、目的与任务1、生物化学实验是以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阐明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机制,揭示生命现象和本质,并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实验科学,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及与中学生物学教师及科技人员重要的专业基础技术。
2、本课程是在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普通生物学实验有比较全面了解及一定基础训练基础上而开设的实验技术实验,是生物技术、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上述三个专业专业知识的必备课程。
3、掌握层析技术、核酸的分离及组分鉴定、酶的特性、透析技术、等电点分离蛋白质等生物化学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鉴别方法;2、掌握测定酶的最适pH、最适温度等的方法;3、掌握蛋白质与糖的透析技术;4、掌握层析原理、蛋白质层析方法;5、掌握等电点纯化蛋白质的方法;6、掌握核酸组分鉴定的方法;7、掌握滴定法测定Vit C的方法(还原型Vit C的测定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应4学时1、实验目的了解糖类颜色反应的原理;学习应用糖类颜色反应鉴别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方法。
2、方法原理(1)Molish(莫氏)反应糖与强酸的作用形成糠醛及其衍生物。
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萘酚反应作用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原理是羰基于酚类进行了缩合,这样,将糖与浓酸作用后再与α-萘酚反应作用就能生成紫色的化合物,可鉴别糖(多羟、醛基)。
Molis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
因此,不可使碎纸屑或滤纸毛混入样品中。
过浓的糖溶液,由于硫酸对它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紫色。
需稀释糖溶液后重做。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涵盖了生命体内化学物质的合成、分解、代谢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过程,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生物代谢的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并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生物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2、掌握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了解代谢网络与生命过程的关系。
3、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如疾病的发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酶、核酸、糖类、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2、生物代谢过程及其调控: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转录、翻译的过程及其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
4、生命过程中的生物化学:生命过程中(如细胞分裂、免疫反应、神经传导等)的生物化学机制。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以及例题的解析。
2、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化学实验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
2、作业:定期布置作业,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期中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高级生物化学二》课程教学大纲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解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其在生物过程中 的作用。
代谢组学技术
代谢组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阐述代谢组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目标。
代谢物检测技术 介绍核磁共振、质谱等代谢物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代谢途径和代谢网络分析 探讨生物体内代谢途径的调控机制及代谢网络的整体特性。
生物化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指整条核酸链中全部核苷酸残 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 条核酸链每一原子的相对空间 位置。不过,与蛋白质不同的 是,核酸的三级结构对其功能 的影响较小。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 生物合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酶的结构与催化机制
• 酶的分子组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 • 酶的结构特点:酶具有与一般催化剂相似的反应特性,如只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反应、不改变化学平衡等;同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详细阐述了蛋白质、核酸、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生物合成 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
细胞信号转导与调控
深入探讨了细胞内外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细胞周期调控、基因表达 调控等关键过程。
代谢途径与能量转换
系统介绍了糖代谢、脂代谢、氮代谢等基本代谢途径,以及线粒体、 叶绿体等细胞器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
课程反馈与建议
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反馈,提出了 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课程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指蛋白质分子中局部主链 的空间结构,主要形式包 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对 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功能发 挥重要作用。
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 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 就是整条肽链每一原子的 相对空间位置,是蛋白质 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 态的三维构象。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内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系统化学的方法,介绍生物体中主要的生物分子、代谢途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生物体内主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掌握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3. 理解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方式;4. 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生物分子1.1 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和降解1.2 核酸:DNA、RNA的结构和功能1.3 糖类:单糖、双糖、多糖的分类及代谢1.4 脂类: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的合成和代谢2. 代谢途径2.1 糖代谢:糖原、糖异生、糖酵解2.2 脂类代谢:脂肪酸合成、β氧化、胆固醇代谢2.3 氨基酸代谢:氨基酸降解、尿素循环、氨基酸合成2.4 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和降解途径3. 酶的作用和调节3.1 酶的结构和功能3.2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特点3.3 酶的催化机制及调节方式4. 疾病的发生机制4.1 代谢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4.2 酶缺陷病:遗传代谢病4.3 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原理及与疾病的关联;2. 实验教学:进行生物化学相关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3. 论文研讨:组织学生针对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完成情况;2.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结果记录及分析;3.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问答和简答题;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上、下册)2. 参考书:《生化学导论》、《生物化学》3. 实验器材:pH计、分光光度计等4. 实验物质:氨基酸、酶类等生物化学试剂八、总结展望生物化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认识到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精妙机制,为深入学习生物学、医学和相关专业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前言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
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的规律,从分子水平探讨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的重要的必修基础医学课程。
生物化学教学总时数为112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为72和40学时。
理论课采用大班讲授的方式,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等内容。
实验课教学分小班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动手操作,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本技术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而且也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理论课学时分配理论课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大分子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3.生物化学与医学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平均含氮量,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熟悉氨基酸的分类、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肽单元概念;了解氨基酸的三字英文缩写符号以及重要的生物活性肽。
【教学内容】1.元素组成:C H O N 等2.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3.肽:肽及生物活性肽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熟悉模序、结构域、分子伴侣的概念;了解蛋白组学及蛋白质的分类。
【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及肽平面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模序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结构域、稳定因素、分子伴侣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及聚合第三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了解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
【教学内容】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子病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协同效应、构象改变与疾病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目的要求】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紫外吸收、呈色反应第五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目的要求】熟悉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
【教学内容】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盐析、电泳和分子筛、超速离心2.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自学)3.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自学)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目的要求】掌握常见核苷酸的结构、符号,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
【教学内容】1.核苷酸的结构:碱基、戊糖和磷酸,核苷及核苷酸的结构和命名2.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连接方式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DNA的生物学功能;了解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
【教学内容】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稳定因素及生物学意义第三节RNA的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掌握RNA的种类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的特点,tRNA二、三级结构的特点与功能;熟悉核蛋白体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小分子RNA分子及核酶的性质。
【教学内容】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的特点;hnRNA2.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三叶草结构,倒L型结构3.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蛋白体的结构与功能4.其他小分子RNA:核酶第四节核酸的理化性质【目的要求】掌握DNA的变性和复性,解链温度的概念以及核酸紫外吸收的特点;熟悉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教学内容】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紫外吸收、酸性、高粘度2.DNA的变性:Tm 与GC含量的关系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第三章酶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目的要求】掌握酶、酶活性中心的概念,同工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分子组成,必需基团的分类及其作用【教学内容】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全酶;酶蛋白、辅基、辅酶的概念及其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及其作用3.同工酶:同工酶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目的要求】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熟悉酶促反应的机理,酶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学说;了解酶的作用原理。
【教学内容】1.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活化能)、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2.酶促反应的机制:酶与底物的形成中间复合物的学说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目的要求】掌握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定义及其动力学特征;熟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教学内容】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及测定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和动力学特征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第四节酶的调节【目的要求】掌握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概念与生理意义,变构酶和变构调节的概念,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和作用特点;了解酶含量的调节特点。
【教学内容】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的激活,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2.酶含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第四章糖代谢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掌握糖的生理功能,了解:糖的消化吸收。
【教学内容】1.糖的生理功能:供能2.糖的消化吸收:消化的场所、相关酶及催化特点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目的要求】掌握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熟悉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和产能的步骤,了解糖酵解的调节。
【教学内容】糖酵解的定义,反应过程,关键酶、细胞定位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目的要求】掌握有氧氧化的定义、场所、关键酶、生理意义;熟悉有氧氧化的调节;了解巴斯德效应现象。
【教学内容】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生成乙酰CoA;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2.有氧氧化的场所、重要的中间产物,关键酶及ATP生成的步骤3.有氧氧化的调节及巴斯德效应4.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第四节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途径【目的要求】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生理意义,NADPH的功能,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
【教学内容】1.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及限速酶2.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NADPH/NADP的影响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提供核糖和NADPH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目的要求】掌握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熟悉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了解糖原累积症.【教学内容】1.糖原的合成代谢:限速酶2.糖原的分解代谢:限速酶3.糖原累积症(自学)第六节糖异生【目的要求】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和生理意义;熟悉糖异生途径的调节;了解乳酸循环.【教学内容】1. 糖异生的概念;糖异生途径:三个关键反应及催化的酶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浓度,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3.乳酸循环第七节其他单糖的代谢(自学)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目的要求】掌握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了解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常疾病。
【教学内容】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水平的调节: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3.血糖水平异常:了解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常疾病第五章脂类代谢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目的要求】掌握脂类的概念、必需脂肪酸概念;熟悉脂类的功能;了解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1.脂类的概念、必需脂肪酸概念。
2.脂类的功能。
3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乳糜微粒的生成第三节甘油三脂代谢【目的要求】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脂肪酸的β—氧化概念,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酮体的概念,酮体代谢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了解脂肪酸的合成。
【教学内容】1.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2.脂肪动员:,关键酶,调节的激素3.脂肪酸β-氧化:部位、过程、能量计算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生成和利用的部位,生成的意义。
酮血症,酮尿症5.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及来源第四节磷脂代谢【目的要求】掌握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教学内容】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第五节胆固醇代谢【目的要求】掌握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的转化产物;了解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
【教学内容】1.胆固醇的合成:合成的部位、原料、关键酶2.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的转化产物第六节血浆脂蛋白代谢【目的要求】掌握血浆脂蛋白的概念、分类、组成、来源及生理功能;熟悉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载脂蛋白的功能;了解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血症。
【教学内容】1.血脂的概念和种类2.血浆脂蛋白的概念、分类、组成、结构、来源及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载脂蛋白的功能3.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自学):高脂血症,遗传性缺陷第六章生物氧化第一节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目的要求】掌握ATP生成的方式,生物氧化、呼吸链、P/O比值的概念,呼吸链的种类及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熟悉抑制剂、解偶联剂,胞浆中NADH的氧化;了解CO2的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肌和脑中能量的储存形式。
【教学内容】1.生物氧化概念2.呼吸链:组成成分;两条重要的呼吸链的定义3.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影响因素4.线粒体内外物质转运:胞浆中NADH的氧化第七章氨基酸代谢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目的要求】掌握氮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熟悉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教学内容】蛋白质需要量和营养价值:氮平衡、必需氨基酸及种类;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目的要求】熟悉蛋白质在小肠的腐败作用;了解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教学内容】蛋白质的腐败作用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目的要求】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的概念,关键酶及辅酶;熟悉α—酮酸的代谢去路,生糖、生酮及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概念;了解蛋白质的降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