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静山经络功法 打印版

合集下载

彭静山经络功法—整理打印版

彭静山经络功法—整理打印版

彭静山经络功法—整理打印版(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彭静山经络功法第一节练功准备平心静气,静坐三五分钟,练功开始!第二节下肢运动脱掉长裤,仅穿内裤。

共六段1.坐在床上,双手从两大腿根外侧紧贴皮肤前推至外脚踝,环到内脚踝回推至大腿根内侧,做32次,全过程保持脊柱伸直。

2.双腿微曲,双手握住小腿膝盖外侧,双手拇指按住两腿足三里穴,适当用力按压32次。

3.伸直两腿,以双手手掌由内向外揉按膝盖32次(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

4.先练左腿;左腿弯屈,左手扶在左腿膝盖上,右手拇指按住左腿曲泉穴,同时中指托在委中穴,使小腿上下摆动32次。

完成后再以对称方式练右腿32次。

5.赤足端坐床上,两足心相对,间距一尺左右,双手掌从同侧脚趾经涌泉穴搓向脚跟,32次。

6.两腿伸直,两脚趾前后翘动32次。

第三节上肢运动共六段。

1.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划圆圈32次,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

2.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手梢相碰32次(图1-14)。

3.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完成后,反转方向(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再做16次(图1-15)。

4.四.左手手掌向上,、將中指、无名指分开。

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色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l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5.左手五指伸开,用右手食指、中指推左手六经的终末在手指部分。

6.以拇、食二指捏另一手的手指第一指节的内外侧,即“蟹眼”穴,两手各32次。

第四节脊柱运动端坐,自然盘膝,臀部不动,头颈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转亦同。

第五节头颈运动共四段1.颈部运动盘腿端坐,脊背要直。

人老腿先老,一个小动作,打通6条经络,让腿和身体更强健!

人老腿先老,一个小动作,打通6条经络,让腿和身体更强健!

人老腿先老,一个小动作,打通6条经络,让腿和身体更强健!中医界有一位有名的老中医、老前辈,叫彭静山先生,老先生活到95岁的高龄,并且他的老师也同样活到了100多岁,怎么做到的呢?他们经常做一种功法叫经络运动法。

大图模式经络运动法---翘脚尖人坐在硬板床上,双腿并拢,自然伸直,然后双脚自然往上勾,勾到极限以后再自然向前伸,通过这个小动作可以对下肢的经络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大图模式精准度心脏跳健康健康手表适用小米华为oppo苹果手机这个动作非常简单,每天花上5分钟做这个动作,对一些下肢疼痛包括小腿肚子经常抽筋、坐骨神经痛、膝盖疼痛、脚踝疼痛的情况都有比较好的一个防治功效。

因为人的腿上有足三阳和足三阴六条经脉,这些经脉又非常重要像胃经、膀胱经、肝经、肾经、脾经都在脚上,经常做这个动作对这六条经脉有很好的运动效果。

一般来说连着做32次为一个小节,可以早上做32次,晚上做32次。

大图模式树老根先老,人老腿先老,所以疏通腿部经络千万别等疏通腿部经络的方式:1、干洗腿大图模式用双手紧抱一侧的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这样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水肿以及肌肉的萎缩等。

2、揉腿肚大图模式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6节,这个方法可以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

3、甩小腿大图模式一手扶墙或着扶着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一次甩80-90次为宜,这个方法可以预防下肢的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4、揉双膝大图模式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然后逆时针方向揉动数十次,这个方法能够疏通血脉,治疗下肢无力,膝关节疼痛等5、扳足趾大图模式端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用双手扳足趾20-30次,此法能够强腰腿,增脚力6、搓脚心大图模式双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搓脚心。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二)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二)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二)用仪器测定,人的经络总是不平衡的,轻时感到疲劳,严重失调则发生某些症状。

医生用针灸、按摩、药物、气功、体育等治疗方法,使经络达到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床上运动”就是经过各种适应经络的运动姿势而使经络达到左右平衡,由表及里,由经络内联脏腑,上悬贯于脑,所以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预防疾病,抗老延年,永葆青春。

第三节上肢运动共六段一、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平伸,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画圆圈32次。

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图1-12,图1-13)。

运动手三阴经,即肺、心包、心三经。

肺主呼吸,心包是心的外围,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心脏主于血液循环。

这三经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常使经络运动,由经络通联到内脏则呼吸正常,心血旺盛,心脏得到心包的保护,身体自然健康。

二、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圈,手梢相碰32次(图1-14)运动手三阳经即大肠、三焦、小肠三经。

大肠主于排泄,象清除垃圾一样,只有大使通畅,才能消化良好,食欲增进。

三焦分别清浊,主于排除无用的水分,正常从尿排出。

三焦有病,容易浮肿。

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

手三阳经的功能正常,自然二便通畅,消化良好,营养充足,精神健旺,心情愉快。

三、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两手放在右腿外边,两臂同时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其他动作相同(图1-15)这个动作。

使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同时运动,有利于加强运动的效益。

四、左手手掌向上,将中指、无名指分开。

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人的经络在头面五官、手足终末,最为灵敏。

使手六经的手指最敏感的部位得到按摩从而使经络通畅。

五、左手五指伸开,先后进行下述运动:(一)右手食、中两指相并,推左手拇指桡侧,从根到根。

彭静山:针刺降压十法

彭静山:针刺降压十法

彭静⼭:针刺降压⼗法第⼀法⼈迎洞刺⼜名窦刺,其⽳正当颈外动脉窦处故名。

操作⽅法:让患者仰卧,头部低位,先⽤⼿掐脖⼦,如患者感到头晕时,则不宜⽤之。

刺法:左⼿摸到⼈迎动脉,⽤⼿指固定,右⼿持1.5⼨毫针刺在动脉壁上,不可过深,易导致起⼩包。

针后见针柄颤动为恰好。

不⽤⼿法,⼗秒钟起针。

留针时间最长不超2分钟。

亦治⽀⽓管喘息、胆⽯痛、胃痉挛、头痛、眩晕。

第⼆法膈俞⽪内针如病⼈过胖,不易摸到动脉窦,则⽤膈俞⽪内针。

依常规找准⽳位,埋藏1号⽪内针⼀⽀,双侧埋针,可留针3~7天。

第三法⽿后降压沟操作⽅法:在对⽿轮后⾯上2/5处有静脉可见,以三棱针点刺出⾎,如⾖许。

此法并可抢救由⾼⾎压⽽发⽣的危险变化。

以上三种⽅法,均在针后10秒钟降压。

第四法太渊脉刺找准⽳位,⽤2⼨针刺在桡动脉⼨⼝部位,不⽤⼿法,见针柄颤动为度。

如针不动时,可微提调整。

针尖应刺在桡动脉壁上,不可过深和过浅。

留针5~10分钟。

第五法眼针降压眼针疗法经辽宁省卫⽣厅鉴定后,已在各地逐渐推⼴,降压⽳位刺双肝区(必须学过眼针疗法,按常规操作)第六法⿐针降压⿐针共有九⽳⼗九点,其中只有两个⽳位是原有⽳位,即印堂和素髎为降压上下两点。

找准⽳位,⽤5分不锈钢针以45°⾓向上斜刺。

⽤其它⽅法⽆效时可采⽤⿐针。

以上三种⽅法均在针后5分钟降压。

第七法太冲泻法操作⽅法:找准⽳位,针刺得⽓后,可⽤提插⽅法。

适应症为肝阳上亢,眩晕较重之⾼⾎压症。

第⼋法合⾕透后溪操作⽅法:⼿掌侧置,⽤3⼨毫针,由合⾕刺⼊,针尖向后溪⽅向⽽进,达到得⽓。

适应症:⼩便黄⾚,⼤便秘结,⼝燥⾆⼲,⾷欲不振,⼤、⼩肠有瘀热者。

针刺得⽓后⽤捻转泻法,透天凉尤佳。

第九法三⾥降压找准⽳位,常规操作。

对体质素弱,有胃肠病⽽患⾼⾎压者,宜⽤此法,⼿法以补法为合适。

第⼗法⽯门降压找准⽯门⽳,以针刺⼊⼆⼨,按⾝体虚实使⽤补泻⼿法。

留针20分钟,每天⼀次,连针三次。

妇⼥因任脉偏盛,胸腹胀满,或经闭,或⾚⽩带下⽽⾎压偏⾼者,宜刺⽯门,⽤泻法。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彭静山《针灸秘验》???借医生指腹的感觉察知经络和经穴的异常反应。

此法简便易行,准确实用(是针灸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显着,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下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应点,此点即为病穴。

压痛强烈,多属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

病穴有助于明确诊断,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顺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

可疑病经要详细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要点:???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0.5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

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

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

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

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障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

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

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明显,皮温高于邻穴。

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丰隆。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

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服感。

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剧烈:天宗有明显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

血行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

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明显压痛。

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

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

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彭静山丨针灸刺法的训练

彭静山丨针灸刺法的训练

彭静山丨针灸刺法的训练➤本文选自《彭静山眼针疗法研究》导读:针刺练习主要是指指力和手法的练习。

针刺手法练习过程中,练好各种针刺手法,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发生的重要环节。

现把彭静山老师的一些针刺训练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针灸刺法的训练1轻刺基本技能训练练习各种刺法应先从轻刺入手,轻刺、点刺、浅刺、深刺是进针的深度;快刺、慢刺是进针的速度;直刺、斜刺、旁刺、横刺是进针的角度;反刺、倒刺、多刺、少刺、重刺是针刺的作用,以上各种刺法因人因病而异。

轻刺最难,练习一切刺法都应从轻刺入手。

轻刺的练习分为四个步骤,在练针枕上运气练指练熟以后,即着手练轻刺,轻到似有似无之间。

开始在水面练针,即所谓四个步骤“水面练针”:(1)轻刺棋子:用象棋棋子一个,直径5cm,厚度2cm。

放在水碗里,让它静止不动。

水面练针要单手持针,右手练完,再练左手。

针体宜直,刺入要轻,针尖到棋子边上,稍重一些,只重毫忽之微。

就要改变平度。

刺在中间,棋子立即下沉,让水进到棋子上面,刺在旁边,稍重一些,棋子就会一边翘起,然后漂漂地移动了位置。

要像写字似地悬腕而练,功夫到家,不论刺在棋子某一部分只见水微动一下,而所在的位置不变。

功夫纯熟,再进行第二步骤。

(2)轻刺瓶盖:用塑料瓶盖一个,大小和棋子相等。

放在水碗里,瓶盖的边缘在下,像盖瓶一样,在水中稳定以后,持针在瓶盖上轻刺,这要比棋子难练,稍一用力,瓶盖翻转沉到水底,必须达到针刺微动而位置不变,才算及格,这时进入第三阶段。

(3)轻刺海绵:泡沫塑料体质越轻,针刺越易浮动。

针尖触到海绵上,海绵稳而不动其位,当然要微颤一下。

这也需要一定的功夫。

(4)轻刺水果:水果虽然比海绵体重,但在水中最难稳定。

针尖刺上如蜻蜓点水,一刺即抬,使水果在水中刺不移位这是极难的功夫。

一不许破皮,稍重一点,针尖就刺入水果皮里;二不许水果移位。

要从练刺棋子、刺瓶盖、刺海绵,循序渐进。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三)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三)

彭静山: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经络功法(三)用仪器测定,人的经络总是不平衡的,轻时感到疲劳,严重失调则发生某些症状。

医生用针灸、按摩、药物、气功、体育等治疗方法,使经络达到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床上运动”就是经过各种适应经络的运动姿势而使经络达到左右平衡,由表及里,由经络内联脏腑,上悬贯于脑,所以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预防疾病,抗老延年,永葆青春。

第四节脊柱运动人的脊柱是督脉所循行的部位。

督脉在经络学上称为“诸阳之海”,手三阳经、足三阳经都由督脉统帅,肾经亦由脊柱两侧上行入脑,因此是很重要的经脉。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督脉运动的机会较少,况且由于职业关系,久坐或坐的姿势不正,常常导致脊柱弯屈,脊椎肥大,骨质增生,在中老年更是常见病、多发病。

脊柱运动可起预防作用,对肥大性脊椎炎也有医疗作用。

脊柱运动只有一个动作,似乎容易,实际很难。

然而,经过用心练习,一般地有两周可以初步模拟形似,逐渐地就可以完全掌握。

这种运动姿势,首先端坐,自然盘膝(练气功采取坐势,有单盘膝,双盘膝,自然盘膝,双盘膝须经过练习;自然盘膝,随便坐着,使躯干保持正直即可(图1-26, 1-27),臀部不动,头须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旋转亦同。

第五节头颈运动共四段一、颈部运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脖子运动的机会较少。

在医院里常见有颈椎病,或颈部强直,不能左顾右盼,有的“落枕”,有的胸锁乳突肌强直,形成脖子向一边歪。

这一节是专练脖子的,不但手、足六阳经的颈项部分得到锻炼,而且能够预防各种颈项病,对脑系也有益处。

盘腿端坐,脊背要直。

颈部尽量前低后仰32次(前后算作1次),然后将头部尽量向左右侧弯32次(左右共算1次);再尽量由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扭项回顾(和八段锦“五劳七伤往后瞧”相似)。

左右算作1次,共32次(图1-28,图1-29)。

“八段锦”是古传的八种运动姿势:“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据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口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

彭静山《针灸秘验》彭静山《针灸秘验》借医生指腹的感察觉知经络和经穴的异样反响。

此法简易易行,正确适用(是针灸临床不行缺乏的诊法之一)。

方法:循经触摸,体表见热、肿,弹性强,压痛明显,皮下硬结等,可知为经气实;体表温度低下,无弹性,按之酸麻不痛,陷低等,可知为经气虚。

触摸时,见有硬结、压痛、敏感、快感的反响点,此点即为病穴。

压痛激烈,多真实症;压有快感,多属虚症。

病穴有助于明确诊疗,刺灸病穴常获良效。

触诊的次序:背俞穴、募穴、部穴、原穴、络穴、特诊点、过敏点和过敏带等。

可疑病经要详尽触诊。

十二经病的触诊重点:肺经:肺俞、中府、孔最、膏盲、尺泽。

肺经实热时,胸椎1-3旁开寸处有压痛,滑肉门和大巨亦有压痛。

肺经气不畅时,膻中有压痛。

肺经虚寒:风门和大杼有酸沉感。

咯血或便血:孔最有压痛,或压时有酸沉感。

经气虚衰时,膏肓呈高肿或弹性、皮温低下。

大肠经:大肠俞、天抠、温溜、曲池、合谷。

经气实热或排泄阻碍时,曲池、肺俞、天枢、骑竹马有压痛。

经气郁滞时,大巨有压痛。

肠炎时,手三里、上巨虚、天枢压痛显然,皮温高于邻穴。

慢性肠炎时,皮温低下,触有快感。

胃经:胃俞、中院、梁丘、足三里、丰隆。

胃经有实热:中院、梁丘有压痛。

胃酸过多:巨阙、不容呈压痛。

胃经虚寒:按压中脘、足三里有舒畅感。

胃溃疡:胃俞、与其外侧有过敏点,再按压臀端时,压痛放散至膝以下者。

胃痛激烈:天宗有显然压痛,按之可止痛。

脾经:脾俞、章门、地机、大包、脾俞。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态时,脾俞、章门、大包均有压痛。

血行失和:脾俞体现绷紧或压痛。

脾热、经气阻滞:地机穴有显然压痛。

脾虚作胀:脾俞穴按之酸沉或皮温低下。

心经:心俞、巨阙、阴郄、少海。

心经火旺:心俞内侧有压痛。

心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心俞外侧至膏盲处有过敏点。

经气虚、功能低下:三阴交、水分、肾俞均有压痛。

小肠经:小肠俞、关元、养老、小海、下巨虚。

小肠经病:关元、养老有反响。

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小海均有压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针灸秘传十八绝招

解秘彭静山针灸秘传十八绝招一、身柱妙用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感冒高烧至39℃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

连续3—7天。

病例举要:1、高烧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

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服药无效。

彭静山繆剌法和大接经法实践

彭静山繆剌法和大接经法实践

彭静山繆剌法和大接经法实践局部繆刺法與傳統繆剌法迴然不同。

其方法是,先找出疼痛點,其疼痛點以1 厘米以內為最佳,若疼痛面積較大,可找出最疼痛的一點並作好標記,並在其對面找到對應點作標記。

然後用1 寸毫針,找準對應點針刺八分,施以提插術,上提時針尖不退出皮膚,以針刺點為中心向前或稍向四周斜刺,使之得氣,留針以疼痛消失為度,痛止即可起針。

此非左臂痛刺右臂相對穴,而是以某一部位為準找相對穴。

如臂外側痛,在臂內側對應部位針刺﹔後背痛,在其對應的胸腹部針刺﹔頭頂痛,在頦下針刺﹔左頭痛,在右側針刺﹔內踝痛,針其外踝﹔股前痛,針其股後。

總之,在疼痛對面的部位針之,對應點找的愈準,療效愈好。

局部繆刺法適用於體表各部位出現的疼痛,包括針灸後遺痛(即由於針刺所遺留的疼痛,局部疼痛不變,只是疼痛不已,其部位都在其穴位上)、外傷痛、痺痛等。

當體表出現疼痛對,該部位之氣血在前後、左右有其偏盛偏衰之變化。

採用局部繆刺法,以調整前後、左右氣血之偏移,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經絡平衡,則疾病得癒。

〔病案一〕周某,男,22歲,學生。

1991年 5 月 6 日初診。

一週前因打籃球被撞倒,全身懸起後背著地摔下,即出現腰背疼痛、活動受限、腰部第四腰椎右側微腫,X線攝片示腰椎未見異常。

診為腰部軟組織挫傷。

經服用跌打損傷葯及理療,局部腫脹已消,功能恢復正常,唯局部疼痛不止。

後腰部皮色正常,脊柱居中、左右對稱,第四腰椎右側有一壓痛點、如手指頭大小,其部位在命門穴右旁開 2 .5 寸、下 1 .5寸處,在此作好標記後,找到其對應點為腹部臍中右旁開2.5寸、下1 .5 寸處。

常規消毒後,取30號 1 寸毫針刺入 8 分並行提插瀉法, 5 分鐘後疼痛消失。

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身柱退高熱身柱穴為督脈第12號穴,位於上背部後正中線上,第3 、第 4 胸椎棘突之間。

用28號 1 .5 寸毫針沿棘突間向上斜刺入 1 寸,使全脊柱有麻木感,不捻轉、不提插,留針20分鈄。

名医彭静山针灸妙诀

名医彭静山针灸妙诀

名医彭静山针灸妙诀局部缪刺治疗疼痛局部缪刺法与传统缪剌法回然不同。

其方法是,先找出疼痛点,其疼痛点以 1 厘米以内为最佳,若疼痛面积较大,可找出最疼痛的一点并作好标记,并在其对面找到对应点作标记。

然后用 1 寸毫针,找准对应点针刺八分,施以提插术,上提时针尖不退出皮肤,以针刺点为中心向前或稍向四周斜刺,使之得气,留针以疼痛消失为度,痛止即可起针。

此非左臂痛刺右臂相对穴,而是以某一部位为准找相对穴。

如臂外侧痛,在臂内侧对应部位针刺﹔后背痛,在其对应的胸腹部针刺﹔头顶痛,在颏下针刺﹔左头痛,在右侧针刺﹔内踝痛,针其外踝﹔股前痛,针其股后。

总之,在疼痛对面的部位针之,对应点找的愈准,疗效愈好。

局部缪刺法适用于体表各部位出现的疼痛,包括针灸后遗痛(即由于针刺所遗留的疼痛,局部疼痛不变,只是疼痛不已,其部位都在其穴位上)、外伤痛、痹痛等。

当体表出现疼痛对,该部位之气血在前后、左右有其偏盛偏衰之变化。

采用局部缪刺法,以调整前后、左右气血之偏移,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经络平衡,则疾病得愈。

〔病案一〕周某,男,22岁,学生。

1991年 5 月 6 日初诊。

一周前因打篮球被撞倒,全身悬起后背着地摔下,即出现腰背疼痛、活动受限、腰部第四腰椎右侧微肿,X线摄片示腰椎未见异常。

诊为腰部软组织挫伤。

经服用跌打损伤药及理疗,局部肿胀已消,功能恢复正常,唯局部疼痛不止。

后腰部皮色正常,脊柱居中、左右对称,第四腰椎右侧有一压痛点、如手指头大小,其部位在命门穴右旁开 2 .5 寸、下 1 .5寸处,在此作好标记后,找到其对应点为腹部脐中右旁开2.5寸、下 1 .5 寸处。

常规消毒后,取30号 1 寸毫针刺入8 分并行提插泻法, 5 分钟后疼痛消失。

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身柱退高热身柱穴为督脉第12号穴,位于上背部后正中线上,第 3 、第 4 胸椎棘突之间。

用28号 1 .5 寸毫针沿棘突间向上斜刺入 1 寸,使全脊柱有麻木感,不捻转、不提插,留针20分钭。

用彭静山首尾取穴之法治疗锁骨疼痛

用彭静山首尾取穴之法治疗锁骨疼痛

用彭静山首尾取穴之法治疗锁骨疼痛
针灸速效治病
作者/司言词
用彭静山首尾取穴之法治疗锁骨疼痛
李某,女,30,个体老板。

2010年6月15日来诊。

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锁骨下疼痛。

曾自贴膏药无效。

某医院拍片示无异常。

遂来寻求针灸治疗。

查体:右锁骨下缘靠近前正中线2寸处,相当于俞府穴处有明显压痛,按之痛甚。

按局部痹证处理。

拟行针刺治疗。

选穴:涌泉(患侧)。

方法:患者仰卧,患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以随咳进针法进针,得气后,施行呼吸补泻之泻法,亦即呼气出针,吸气进针,反复操作3~5次,并嘱患者多做深呼吸的动作,以带动病患处气血运行,同时自行轻揉患处,促进经脉畅通。

其时,患者在余第一次运针期间已感痛衰大半,非常惊讶,不敢相信疼痛会好转如此之快。

留针20分钟后出针,觉患处微痛。

第二天按上法复针一次而愈。

为巩固疗效,不痛后又在患处以梅花针轻轻叩刺,见血珠后以小号火罐吸拔之,吸出瘀血2毫升。

o体会
此处用的是彭静山的首尾取穴之法。

足少阴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

患者痛在俞府,故取涌泉治之,效乃宏。

贺普仁、彭静山指力练习法(值得收藏)

贺普仁、彭静山指力练习法(值得收藏)

贺普仁、彭静山指力练习法(值得收藏)针刺疗效的取得要有准确的辨证、精确的取穴、熟练的手法操作,若仅懂得辨证取穴还不算一个合格的针灸医师。

同是一根针,有功力的医生运用熟练的手技,可使针下生热、生凉,使气至病所,立见奇效;而缺乏功力的医生针法笨拙,针刺时手指不听指挥,进针困难,或针入而气不至,或针后而不效,病人徒受皮肉之苦。

《标幽赋》载:“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强调指力练习的重要性。

指力是持针和运针的功夫,就是手指的力量,广义的指力还包括手腕的力量。

有了一定的指力,才能如水之有源,持针端正,进出自如。

毫针针身细软,不易掌握,没有相当指力就不能力贯针尖,进针不顺产生剧痛,运针也不能随意上下,造成手法失败。

针灸名家贺普仁、彭静山的练习方法较为独特且有效,现结合自己的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1贺氏练指法针刺疗效全在两手娴熟的技法及功力,手指的功力主要在拇、食、中三指的指头上。

指力要靠指端运于针体而透皮入肉,既不宜过重过急,亦不可过轻过缓,故拇、食、中三指功力的练习非常重要,决定了能否针刺无痛和获得显著疗效。

对此贺普仁说:“不学针灸则已,欲学针灸必须练习手指努劲。

”贺老年轻时练习八卦掌,在此基础上练习二指禅功,触类旁通,创出努指、顶指、夹木锥、捻线等4种练指法。

1努指法站立或正坐于桌案之前,吸气使气沉丹田,两手臂向前抬起伸直,随之弯腰向前,双手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搭于桌案边上,运气上贯双肩、臂、肘、腕及指端。

初练时较为费力,不能耐久,可调换手指交替练习,日久则可增加练习时间、努劲力度,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初练时每指5 min,每日1 -2次,以后可增至每指15 min或更长,3月后可见初效。

2顶指法空手练习,紧并中、食二指,屈成钩形,而以拇指屈置中、食二指之间,使三指指尖相顶,紧紧扣牢,虎口成圆形,猛力扣5 min,每日得空即练,不限次数。

3夹木锥法以两个小木锥,夹于左右拇、食、中指指腹之间紧捏之,木锥长约3寸,粗约1寸,根粗尖细。

针灸大师彭静山:这些艾灸秘诀请收好!

针灸大师彭静山:这些艾灸秘诀请收好!

针灸大师彭静山:这些艾灸秘诀请收好!彭静山,针灸专家(1909~2003),奉天(今辽宁)开原人。

自幼从师学医,后开业行医。

建国后,历任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和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副院长。

善于运用针灸术治疗脑血栓等症,疗效显著。

1970年首创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等疗效亦较明显。

著有《简易针灸疗法》、《针灸秘验》等。

在《针灸秘验》书里,彭老介绍了自己的艾灸心得,今天小编摘录部分内容,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1、彭老认为灸法需要根据病症来选择•隔姜灸可解表散寒、温中止逆,适应症较多:•隔蒜灸可清热、解毒、杀虫,适于痈疽、虚痨、腹中积块等;•附子灸可温补壮阳,适于虚证、阴证、顽固性的阴寒证;•隔盐灸可温中散寒,扶阳固脱,适于大汗亡阳,肢冷脉伏的虚脱,亦适于一般阳衰虚陷等症。

2、古人一直强调30岁以下不宜灸足三里,可彭老认为灸足三里与年龄无关,以对症施用为准则。

3、施灸顺序一般是由上及下、先背后腹、先头身后四肢。

不过彭老也认为临床上需要依病情而定,如果是虚脱气陷之危症,必须先灸关元、神阙等穴,方可奏效。

4、灸后不适的,如全身难受,发热感,头昏,乏力等,可针刺曲池、大椎、三阴交、十宣等。

不但可解除上述诸症,又可加速疗效。

5、艾灸治病经验穴灸至阴矫正胎位;灸关元、中脘等矫正子宫后倾、左屈;灸中脘治疗痫证;灸百会治脱肛、阴挺;灸风市、关元疗中风;灸命门治小儿腹泻、遗尿;灸隐白、大敦治疗崩漏;灸带脉、阳陵泉治带下;灸风门、肺俞治疗外感;灸足三里、大椎防病保健;五柱灸(中脘、巨阙、下脘、梁门)治疗哮喘;【案例】1971年7月初,有一位孙姓女患,胃痛,前来门诊针灸。

当针中脘时,发现腹部有五处灸痕。

便问病人,是否患过喘疾。

病人感到惊讶与窘态。

随后叙述经过:五年前曾患哮喘,病有十余年,经常发作,不能平卧,行动十分困难,屡治无效。

后来经贵院王姓中医师,为之灸治,在腹部灼艾几处,七天后,起泡化脓,为此与之纠纷。

针炙秘传绝招之四:截根疗法

针炙秘传绝招之四:截根疗法
针法:
找准穴位,严密消毒,左手拇、食二指把穴位的皮肉捏起,右手持针向穴处微斜 15 度向脊椎方向刺入肌肉中间,病人亦不甚痛。
留针20 分钟,病重者可留 30 分钟,隔3 天再针,以痊愈为度。
病例举要
1.乳腺增生
曹X 女 25 岁 辽宁省本溪县某校教师
发病已数月,两乳各有硬块如鸽卵大两块,按之有压痛。饮食减少,形体消瘦,面色黄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睡眠不安,心情忧郁,六脉无力,两关脉尤甚。经服药不效。用截根法8 次,增生硬块已消失,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精神焕发,由此痊愈。
2.痤疮
马XX 男 某大学学生 25 岁 面部痤疮特多,连绵错落,日渐增长,精神与面部均感不适,经治不愈。用截根疗法,4 次痊愈。
(二)针法
找穴:
以乳头为标志。用卷尺一端放在患者左乳头,横拉至右乳头,松开左乳头卷尺,将卷尺
向右肩上伸,过颈部而从左肩再向前胸下垂至左乳头为止。将两乳头的卷尺比齐,把卷尺由颈前向背后下垂,卷尺尽头是穴。因病人肥瘦而异,其穴约当肝俞附近。
女人乳儿后乳房下垂者,从气户穴直下以第五肋间为准;
针具:
用直径 1 毫米 2 寸长的针,高亦可。
针炙秘传绝招之四:截根疗法
揽医仙境
揽天下奇方妙法 助众生祛病强身!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好友|i贴吧
查看文章
针炙秘传绝招之四:截根疗法
2011年02月24日 星期四 下午 10:51
彭静山针炙秘传绝招之四:截根疗法
截根疗法
(一)适应症
该法适应于瘰疬,乳腺增生,发际疮,痤疮,疖(节)肿缠绵不愈,此愈彼起,荨麻疹。

彭静山老前辈的大接经针刺方法

彭静山老前辈的大接经针刺方法

彭静山老前辈的大接经针刺方法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

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 l 寸长的 28 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

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

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肺原太渊——大肠络偏历——胃原冲阳——脾络公孙——心原神门——小肠络支正——膀胱原京骨——肾络大钟——心包络大陵——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肺络列缺——大肠原合谷——胃络丰隆——脾原太白——心络通里——小肠原腕骨——膀胱络飞扬——肾原太溪——心包络内关——三焦原阳池——胆络光明——肝原太冲。

病例举要:刘 X 男 40 岁某设计院会计师主诉:近3 个月来,四肢倦怠,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周身无力,大便秘,小便涩少,经治不愈,而且日渐加重。

近来并出现早泄、遗精。

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润无苔,神情寞落,六脉沉细,右关左尺,尤为明显。

辨证: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脾胃两虚。

睡眠不安,尿涩早泄,病原肝肾俱亏。

宜用针刺补法。

取神门以治心,太溪以补肾,是三里健胃,三阴交助脾。

久治不效,脉更无神。

改用大接经由原到络,由络到原各2 次。

逐渐好转,再针前述各穴5 次,面色红润,精神旺盛,饮食增加,二便通畅,遗精、早泄消失,睡眠香甜,神完气足,而病痊愈。

附王天寿先生文也谈“大接经”大接经,为配穴法之一。

见《卫生宝鉴》。

是专治中风偏枯的一种特殊配穴法。

有“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二法,皆取十二经井穴。

从阳引阴法,从足太阳井穴至阴开始,依次取足少阴涌泉、手厥阴中冲、手少阳关冲、足少阳窍明、足厥阴大敦、手太阴少商、手阳明商阳、足阳明厉兑、足太阴隐白、手少阴少冲、手太阳少泽,刺完十二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彭静山经络功法
第一节练功准备
平心静气,静坐三五分钟,练功开始!
第二节下肢运动
脱掉长裤,仅穿内裤。

共六段
1.坐在床上,双手从两大腿根外侧紧贴皮肤前推至外脚踝,环到内脚踝回推至大腿根内侧,
做32次,全过程保持脊柱伸直。

2.双腿微曲,双手握住小腿膝盖外侧,双手拇指按住两腿足三里穴,适当用力按压32次。

3.伸直两腿,以双手手掌由内向外揉按膝盖32次(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

4.先练左腿;
左腿弯屈,左手扶在左腿膝盖上,右手拇指按住左腿曲泉穴,同时中指托在委中穴,使小腿上下摆动32次。

完成后再以对称方式练右腿32次。

5.赤足端坐床上,两足心相对,间距一尺左右,双手掌从同侧脚趾经涌泉穴搓向脚跟,32次。

6.两腿伸直,两脚趾前后翘动32次。

第三节上肢运动
共六段。

1.盘腿坐床上,两臂向前伸平,手心向下,然后屈于胸前,由内向外划圆圈32次,两臂要保持与乳头相平。

2.两臂向左右旁伸,与乳头相平,手心向下,由左右一齐向胸部画圆,手梢相碰32次(图1-14)。

3.两臂伸直,手心向下,手指摆动,两臂同时由左腿外侧向右画圆圈,眼睛随着手梢转动,旋转16次。

完成后,反转方向(由右腿外侧向左画圆圈)再做16次(图1-15)。

4.四.左手手掌向上,、将中指、无名指分开。

右手手心向下,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个指头插在左手中指、无名指指缝中,用拇指从大色鱼际到小鱼际画圆圈32次l图1-16)。

右手运动同左手。

5.左手五指伸开,用右手食指、中指推左手六经的终末在手指部分。

6.以拇、食二指捏另一手的手指第一指节的内外侧,即“蟹眼”穴,两手各32次。

第四节脊柱运动
端坐,自然盘膝,臀部不动,头颈不动,只让脊椎由左向右旋转32次,右侧向左转亦同。

第五节头颈运动
共四段
1. 颈部运动
盘腿端坐,脊背要直。

颈部尽量前低后仰32次(前后算作1次),然后将头部尽量向左右侧弯32次(左右共算1次);再尽量由左右两侧分别向后扭头回顾,左右算作1次,共32次。

2. 练耳练齿
A.端坐,憋住呼吸,用力(像打呵欠
一样)让耳膜听到“忽忽”的声音,32次;
B.以食指按翳风穴,中指自然压在耳
前听会穴,两手分别压同侧穴,一抬一压,
同时闭口叩齿32次。

C.以两手拂耳朵32次
3. 拂面抗老
A.以两手中指端放在鼻帝迎香穴,由鼻帝向上推,过印堂到额中,再由额中分别向两太阳,经太阳、颊车穴交会承浆穴下方而止。

B.练目抗老
闭目,两手伸开,用手指由鼻梁山根旁向外轻摩上眼睑32次
C.搓涂驻颜
练功前先用温水把脸洗净。

这一段的练法,先使唾液充满口腔,徐徐吐出,随吐随往脸上涂抹均匀。

然后两手掌互搓使热,趁热搓脸,顺着面部肌肉纹理在两颊上下搓,在前额和下额横着搓,然后再搓脖子和颈后,和洗脸一样。

手闵了再两手互搓,使手心发热再搓脸颈,就是“干洗脸”三遍。

4.搔发健脑
以百会穴为中心,用两手十指向前、后、左、右各搔头皮32次,然后整理头发。

第六节吐纳收功
端坐,眼睛微闭,视鼻端,舌尖舔上颚,闭口用鼻深吸气,越慢越好,待气到丹田,以手按小腹鼓起而坚硬,当即放下舌头,将这口气从口慢慢呼出。

如果某处有病,就用意往某处想,例如腰疼,在呼气时就全神贯注想到腰部。

天长日久,只要一想,腰部就有轻微的反应。

若是没有病,随便呼出,收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