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教案【优秀7篇】

高三数学教案【优秀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高三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含有逻辑联结词“且”、“或”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以及会对新命题作出真假的'判断;(3)情感与能力目标: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教学重点】: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教学难点】:简洁、准确地表述“或”命题、“且”等命题,以及对新命题真假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问题: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12能被3整除;(2)12能被4整除;(3)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通过数学实例,认识用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两个命题可以得到一个新命题;知识建构归纳总结: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p且q”。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1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两个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且”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

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2中每个命题,让学生尝试改写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归纳总结:当p,q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一些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原先命题的真假。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

高三数学教学教案七篇

高三数学教学教案七篇

高三数学教学教案七篇高三数学教学教案七篇高三数学教学教案都有哪些?由于计数的需要,人类从现实事物中抽象出了自然数,它是数学中一切“数”的起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教学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三数学教学教案篇1一:说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两向量之间的乘法,而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把向量之间的运算转化为数之间的运算。

本节内容是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以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运算律的基础上,介绍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为解决直线垂直问题,三角形边角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

本节内容也是全章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以及它们的一些简单应用,以上三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以及它的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因为本节课重点的坐标表示公式的推导相对比较容易,所以这节课我准备让学生自行推导出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几个重要的结论:如模的计算公式,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2)讲解式教学法主要是讲清概念,解除学生在概念理解上的疑惑感;例题讲解时,演示解题过程!主要辅助教学的手段(powerpoint)(3)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来加深对较难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借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从而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通过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引导学生推导4个重要的结论!并在具体的问题中,让学生建立方程的思想,更好的解决问题!五:说教学过程这节课我准备这样进行:首先提出问题:要算出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量继续提出问题:假如知道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是不是可以用这两个向量的坐标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呢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在此公式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 模的计算公式(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高中数学公开课的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公开课的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二、授课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重点:1.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性质和定理;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七、教学难点:1. 对核心概念、性质和定理的理解;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新课做好铺垫;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新课讲解1. 介绍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性质和定理;2. 通过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3.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4. 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练习1.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3.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布置作业1. 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作业内容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3.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高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8篇)

高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8篇)

高三数学教案设计(通用8篇)高三数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角的定义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1、角的有关概念:①角的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注意: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0°;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2、象限角的概念: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高三数学教案设计篇2一、指导思想今年是我省使用新教材的第八年,即进入了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第六年。

高三数学教学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的高考数学试题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坚持了稳中求改、稳中创新的原则。

高考试题不但坚持了考查全面,比例适当,布局合理的特点,也突出体现了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这一举措。

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进入高校学习所需的基本素养,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在教学中的关注和重视。

二、注意事项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高考复习的重点。

高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代入法、消元法、等价变换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材、习题
2. 教学内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解法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中代入法和消元法的应用。

Step 2:讲解解题方法
1. 解法一:代入法
通过讲解一个题目,引导学生掌握代入法的操作步骤,并巩固其应用。

2. 解法二:消元法
通过讲解一个题目,引导学生掌握消元法的操作步骤,并巩固其应用。

Step 3:练习与巩固
针对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合作,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Step 4:课堂总结
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Step 5: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已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练习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题的能力,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程度。

数学数学分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数学数学分析公开课教案高中

数学数学分析公开课教案高中数学数学分析公开课教案教案概述: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数学分析,旨在帮助高中学生加深对数学分析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堂课,学生将了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来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本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次公开课分为四个部分:导入与目标、知识讲授、案例展示和课堂练习。

一、导入与目标1. 导入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提出数学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函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知识讲授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介绍函数的概念、符号表示和定义域、值域的概念。

讲解函数图像与坐标系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性质。

2. 函数的计算方法讲解常见函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

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计算过程。

三、案例展示1. 应用实例一:质量增长问题通过一个关于物体质量增长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解决方程。

2. 应用实例二:温度变化问题通过一个关于温度的变化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帮助他们理解函数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在本节课的最后,设置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知识讲授和案例展示环节,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表、公式和实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2. 提问与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进步。

4. 及时反馈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答案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的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
授课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高中
教学内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和应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板书
2. 习题册和答案
3. 计算器和其他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讲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配方法、求根公式等。

2. 教师通过例题演示如何使用不同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教师根据学生解题情况进行指导和辅导。

四、讨论(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应用(10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继续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七、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到。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解题方法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在下节课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高三数学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数学复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三数学复习教案引言:高三是学生们迎接高考挑战的最后一年,数学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复习数学知识并取得好成绩,我们设计了这个高三数学复习教案。

本教案以总结总复习为基础,关注重要知识点和常见考点的梳理,同时注重解题方法和思维训练。

希望通过这个教案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能力和解题能力,为他们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函数与方程1.1 函数的基本概念1.1.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1.1.2 常见函数的分类与图像1.2 方程与不等式1.2.1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2.2 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1.2.3 高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1.3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1.3.1 理解及应用函数概念1.3.2 抽象问题的建模思路1.3.3 实际问题解答过程的优化方法第二节:几何与三角2.1 平面几何2.1.1 二维几何中常见形状的性质2.1.2 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与应用2.1.3 解题技巧与常见题型的解答思路2.2 空间几何2.2.1 三维几何中常见形状的性质2.2.2 空间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与应用2.3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2.3.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3.2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2.3.3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式的解题技巧第三节:数列与数学归纳法3.1 数列的基本概念3.1.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3.1.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与应用3.2 数列的求和与通项3.2.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2.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3.3 数学归纳法3.3.1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3.3.2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解法与技巧第四节:概率与统计4.1 概率的基本概念4.1.1 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定义4.1.2 基本概率公式与应用4.2 统计的基本概念4.2.1 样本与总体的概念与表示方法4.2.2 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应用4.2.3 数据分析与统计图的制作与分析4.3 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应用实例4.3.1 实际问题的概率与统计建模思路4.3.2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4.3.3 综合应用实例解答思路结语:本教案对高三数学的复习进行了系统梳理,涵盖了高中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和常见考点。

人教版高三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4篇)

人教版高三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4篇)

人教版高三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4篇)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函数的单调性》是必修1第一章第3 节,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教案模板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求函数值域、对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函数的本质认识。

也为今后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作了充分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能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正确表述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的概念;明确掌握利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与步骤;并能用定义证明某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能力训练目标:培养学生严密的。

逻辑思维能力、用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共同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重点:形成增(减)函数的形式化定义。

难点。

形成增减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如何从图像升降的直观认识过渡到函数增减数学符号语言表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法在教学中我使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三、学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手段,采用着重于学生探索研究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①创设情境——引入概念②观察归纳——形成概念③讨论研究——深化概念④即时训练—巩固新知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⑥任务后延——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关于高三数学教案5篇

关于高三数学教案5篇

关于高三数学教案5篇高三会教给我们奋斗,每个人都有无尽的潜力,每一个人都有无穷的提升空间,不经过一年血战,也许我们永远发现不了自己身上蕴藏的能量。

所以高三注定是精彩的一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关于高三数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熟练掌握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的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学生思维活泼,积极性高,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层次参次不齐,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二、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目标的制定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____在教材内容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应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自主建构单调增函数、单调减函数等概念;能运用函数单调性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向量的基本概念,熟练进行向量的运算;2. 理解和运用平面上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与其相关的几何问题;3. 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熟练解决与二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4. 熟练运用概率计算方法,解决与概率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2. 平面上直线与圆的方程及相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3.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4. 概率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平面上直线与圆的方程以及相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方法;2. 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向量1.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1学时)1.2 向量的线性运算(2学时)1.3 平面向量与几何应用(3学时)第二章解析几何2.1 直线的方程与应用(3学时)2.2 圆的方程与应用(3学时)第三章二次函数3.1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学时)3.2 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3学时)第四章概率与统计4.1 概率及其计算(2学时)4.2 事件的统计与概率(2学时)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解题能力;3. 示范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课堂练习法:在讲解后适时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对复杂问题进行合作解决,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三教材;2.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 教学辅助工具:白板、草稿纸等。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2. 课堂练习: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3. 作业评阅: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评阅,并及时给予反馈;4.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高中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掌握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求解相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三角函数解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圆和导数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与这些概念的联系。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并说明它们在不同象限的正负关系。

2. 讲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质。

3. 演示绘制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像,并让学生观察图像的特点。

三、练习(20分钟)
1. 练习计算三角函数在特定角度的取值。

2. 练习绘制三角函数的图像。

3. 练习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反馈(5分钟)
让学生展示他们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计算三角函数取值、绘制函数图像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学资源: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位圆的图示。

2. 计算器或者电脑软件进行绘图演示。

3. 预先准备的练习题目和案例题。

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高三数学课堂教案七篇

高三数学课堂教案七篇

高三数学课堂教案七篇高三数学课堂教案【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等差(比)数列的综合性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决有关等差(比)数列的综合性问题.教学过程【示范举例】例1:数列是首项为23,公差为整数,且前6项为正,从第7项开始为负的等差数列(1)求此数列的公差d;(2)设前n项和为Sn,求Sn的值;(3)当Sn为正数时,求n的值.高三数学课堂教案【篇2】排列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

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2)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要求的排列;(3)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并运用这个公式去解决有关排列数的应用问题。

难点是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请大家完成以下两题的练习(用投影仪出示):1.书架上层放着50本不同的社会科学书,下层放着40本不同的自然科学的书.(1)从中任取1本,有多少种取法?(2)从中任取社会科学书与自然科学书各1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2.某农场为了考察三个外地优良品种A,B,C,计划在甲、乙、丙、丁、戊共五种类型的土地上分别进行引种试验,问共需安排多少个试验小区?找一同学谈解答并说明怎样思考的的过程第1(1)小题从书架上任取1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社会科学书,可以从50本中任取1本,有50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自然科学书,可以从40本中任取1本,有40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50+40=90.第(2)小题从书架上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各1本(共取出2本),可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社会科学书,第二步取一本自然科学书,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种数是: 50×40=2000.第2题说,共有A,B,C三个优良品种,而每个品种在甲类型土地上实验有三个小区,在乙类型的土地上有三个小区……所以共需3×5=15个实验小区.二、讲授新课学习了两个基本原理之后,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排列问题,这是我们本节讨论的重点.先从实例入手:1.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民航站之间的直达航线,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飞机票?由学生设计好方案并回答.(1)用加法原理设计方案.首先确定起点站,如果北京是起点站,终点站是上海或广州,需要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上海,终点站是北京或广州,又需制2种飞机票;若起点站是广州,终点站是北京或上海,又需要2种飞机票,共需要2+2+2=6种飞机票.(2)用乘法原理设计方案.首先确定起点站,在三个站中,任选一个站为起点站,有3种方法.即北京、上海、广泛任意一个城市为起点站,当选定起点站后,再确定终点站,由于已经选了起点站,终点站只能在其余两个站去选.那么,根据乘法原理,在三个民航站中,每次取两个,按起点站在前、终点站在后的顺序排列不同方法共有3×2=6种.根据以上分析由学生(板演)写出所有种飞机票再看一个实例.在航海中,船舰常以“旗语”相互联系,即利用不同颜色的旗子发送出各种不同的信号.如有红、黄、绿三面不同颜色的旗子,按一定顺序同时升起表示一定的信号,问这样总共可以表示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找学生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事实上,红、黄、绿三面旗子按一定顺序的一个排法表示一种信号,所以不同颜色的同时升起可以表示出来的信号种数,也就是红、黄、绿这三面旗子的所有不同顺序的排法总数.首先,先确定位置的旗子,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中任取一个,有3种方法;其次,确定中间位置的旗子,当位置确定之后,中间位置的旗子只能从余下的两面旗中去取,有2种方法.剩下那面旗子,放在最低位置.根据乘法原理,用红、黄、绿这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出所有信号种数是:3×2×1=6(种).根据学生的分析,由另外的同学(板演)写出三面旗子同时升起表示信号的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第三个实例,让全体学生都参加设计,把所有情况(包括每个位置情况)写出来.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写出这些所有的三位数.根据乘法原理,从四个不同的数字中,每次取出三个排成三位数的方法共有4×3×2=24(个).请板演的学生谈谈怎样想的?第一步,先确定百位上的数字.在1,2,3,4这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有4种取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当百位上的数字确定以后,十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三个数字去取,有3种方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当百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确定以后,个位上的数字只能从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去取,有2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所以共有4×3×2=24种.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我们讨论了三个实例,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从一些研究的对象之中取出某些研究的对象.(2)取出的这些研究对象又做些什么?实质上按着顺序排成一排,交换不同的位置就是不同的情况.(3)请大家看书,第×页、第×行.我们把被取的对象叫做双元素,如上面问题中的民航站、旗子、数字都是元素.上面第一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2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后来又写出所有排法.第二个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然后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排法和写出所有排法.第三个问题呢?从4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3个,然后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并写出所有的排法.给出排列定义请看课本,第×页,第×行.一般地说,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只研究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按着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按着这个定义,结合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相同的排列?什么是不同的排列?从排列的定义知道,如果两个排列相同,不仅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必须完全相同,而且排列的顺序(即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必须相同.两个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符合,就是不同的排列.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上海—广州是两个排列,第三个问题中,213与423也是两个排列.再如第一个问题中,北京—广州,广州—北京;第二个问题中,红黄绿与红绿黄;第三个问题中231和213虽然元素完全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也是两个排列.(2)还需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一个排列”是不是一个数?生:“一个排列”不应当是一个数,而应当指一件具体的事.如飞机票“北京—广州”是一个排列,“红黄绿”是一种信号,也是一个排列.如果问飞机票有多少种?能表示出多少种信号.只问种数,不用把所有情况罗列出来,才是一个数.前面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实质上也是这样的.三、课堂练习大家思考,下面的排列问题怎样解?有四张卡片,每张分别写着数码1,2,3,4.有四个空箱,分别写着号码1,2,3,4.把卡片放到空箱内,每箱必须并且只能放一张,而且卡片数码与箱子号码必须不一致,问有多少种放法?(用投影仪示出)分析:这是从四张卡片中取出4张,分别放在四个位置上,只要交换卡片位置,就是不同的放法,是个附有条件的排列问题.解法是:第一步把数码卡片四张中2,3,4三张任选一个放在第1空箱.第二步从余下的三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2空箱.第三步从余下的两张卡片中任选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3空箱.第四步把最后符合条件的一张放在第四空箱.具体排法,用下面图表表示:所以,共有9种放法.四、作业课本:P232练习1,2,3,4,5,6,7.高三数学课堂教案【篇3】教学准备教学目标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教学重难点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教学过程典例分析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1)求{an}的通项公式(2)求{|an|}的前n项和Tn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1)求{an}的通项公式(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值,并求出它的值.已知数列{an},an∈N,Sn=(an+2)2(1)求证{an}是等差数列(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0.已知f(x)=x2-2(n+1)x+n2+5n-7(n∈N)(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12.某商品在最近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f(t)=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g(t)=-t/3+109/3(0≤t≤100)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值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值,通过比较,确定值高三数学课堂教案【篇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 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3) 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4) 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教案名称: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三数学中的某个重要知识点(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填写)。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电脑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填写,例如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2. 概念讲解与知识点阐述:(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对相关概念进行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3. 解题演示与示范:(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通过解题演示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4. 学生练习与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赋予指导和反馈)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6.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3. 互评与反馈: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

六、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拓展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者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和竞争意识。

高三年级数学教案3篇(高三数学教案)

高三年级数学教案3篇(高三数学教案)

高三年级数学教案3篇(高三数学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年级数学教案3篇(高三数学教案),欢迎参阅。

高三年级数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重要性:正、余弦定理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向量之后要掌握的两个重要定理,运用这两个定理可以初步解决几何及工业测量等实际问题,是解决有关三角形问题的有力工具。

(2)重点、难点。

重点: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知识证明定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要学生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和内容;②能够运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③了解向量知识的应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调控课堂,适时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教学过程课堂引入1、定理推导2、证明定理3、总结定理4、归纳小结5、反馈练习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课堂引入:正余弦定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航海,测量天体运行,那正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呢?(2)定理的推导。

首先提出问题:RtΔABC中可建立哪些边角关系?目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定理内容,猜想,再完成一般性的证明,具体环节如下:①引导学生从SinA、SinB的表达式中发现联系。

②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特点,有A边A角,B边B角;③接着引导:能用C边C角表示吗?④而后鼓励猜想: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了,对任意三角形成立吗?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便是让学生体验了发现的过程,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入手,观察发现,然后产生猜想,进而完成一般性证明。

这个过程采用了不断创设问题,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第二步证明定理:①用向量方法证明定理:学生不易想到,设计如下:问题:如何出现三角函数做数量积欲转化到正弦利用诱导公式做直角难点突破实践:师生共同完成锐角三角形中定理证明独立:学生独立完成在钝角三角形中的证明总结定理:师生共同对定理进行总结,再认识。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最新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最新

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最新高三通过一年来的学习与摸索,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律,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三数学公开课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公开课教案1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

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

)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排数:①(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

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

(课件:情景创设。

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

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

(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②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③汇报结果。

1、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2、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

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函数的单调性2.函数的奇偶性3.函数的周期性4.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旧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函数概念、图像和性质。

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二、探究新知1.函数的单调性(1)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单调性与图像的关系。

(2)讲解单调性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3)举例说明单调性的应用,如:求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等。

2.函数的奇偶性(1)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奇偶性与图像的关系。

(2)讲解奇偶性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3)举例说明奇偶性的应用,如:求函数的最值、证明不等式等。

3.函数的周期性(1)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周期性与图像的关系。

(2)讲解周期性的定义和判定方法。

(3)举例说明周期性的应用,如:求解函数方程、证明不等式等。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举例说明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优化问题、物理问题等。

五、课堂小结2.强调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深入研究函数性质,探索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等基本性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函数性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应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探究新知1.函数的单调性(1)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单调性与图像的关系。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最新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最新

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最新优秀的学生是由优秀的老师教出来的,优秀的老师是需要优秀的教案来教导学生,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5篇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1高中数学菱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的判定.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二、教法设计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引入新课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答:定义法.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讲解新课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分析判定2: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生答:两个.师问:哪两个?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由学生口述证实)证实时让学生注重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师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可画出图,显然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板书):注重:(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例4 已知: 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 ,如图.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总结、扩展1.小结:(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思考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八、布置作业教材P159中9、10、11、13(2)九、板书设计十、随堂练习教材P153中1、2、3高三数学优质课教案2学习目标明确排列与组合的联系与区别,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能运用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正确地解决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复习:1.(课本P28A13)填空:(1)有三张参观卷,要在5人中确定3人去参观,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2)要从5件不同的礼物中选出3件分送3为同学,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3)5名工人要在3天中各自选择1天休息,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4)集合A有个元素,集合B有个元素,从两个集合中各取1个元素,不同方法的种数是 ;二、新课导学探究新知(复习教材P14~P25,找出疑惑之处)问题1:判断下列问题哪个是排列问题,哪个是组合问题:(1)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安排游览,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2)从4个风景点中选出2个,并确定这2个风景点的游览顺序,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应用示例例1.从10个不同的文艺节目中选6个编成一个节目单,如果某女演员的独唱节目一定不能排在第二个节目的位置上,则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例2.7位同学站成一排,分别求出符合下列要求的不同排法的种数.(1) 甲站在中间;(2)甲、乙必须相邻;(3)甲在乙的左边(但不一定相邻);(4)甲、乙必须相邻,且丙不能站在排头和排尾;(5)甲、乙、丙相邻;(6)甲、乙不相邻;(7)甲、乙、丙两两不相邻。

高中数学备课公开课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备课公开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通过一个简单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础知识讲解(1)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

(2)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3. 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3. 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2.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3. 实际问题案例、习题集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互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山县高级职业中学教学公开课(高三数学) 授课教师:钱 则 虎
授课班级:高三(文)
授课时间:2011-10-27
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 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
3) 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 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先理解导数概念背景,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再掌握定义和几何意义,培养转化问题的能力;最后求切线方程及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态及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
2、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 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2、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型:复习课(高三一轮)
教学课时:约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我们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
若运动的汽车位移S 与时间t 的关系是2()1t S t =+,求:
(1)在(o t ,o t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求在o t t =时刻的瞬时速度?
二、知识点回顾与疏理:
1、导数的概念:
1)、函数y=)(x f 在0x x =处的导数:
归纳:一般的,定义在区间(a ,b )上的函数)(x f ,)(b a x o ,∈,当x ∆无限趋近于0时,x
x f x x f x y o o ∆-∆+=∆∆)()(无限趋近于一个固定的常数A ,则称)(x f 在o x x =处可导,
并称A 为)(x f 在o x x =处的导数,记作)('o x f 或o x x x f =|)(';其中)('o x f =00()()lim lim o o x x f x x f x y x x
∆→∆→+∆-∆=∆∆。

2)、导函数:'()f x =
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 x x ∆→∆→+∆-∆=∆∆
2、导数的几何意义:
)(x f 在0x x =处的导数(值)就是)(x f 在点(0x ,0y )处的切线斜率。

在(0x ,0y )处的切线方程为:y-0y =)
('o x f (x-0x )。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0)(='C (C 为常数) 2) 1()x x ααα-'= (α为常数) 3)()ln (01)x x a a a a a '=>≠, 3′) x x e )(e ='
4)a a 11(log x)log e (01)x xlna a a '==>≠,且 4′) x
1)(lnx =' 5) cosx )(sinx =' 6)sinx )(cosx -='
4、导数运算法则:
1)[]()()''()'()f x g x f x g x ±=±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
三、例题选讲
例1、在曲线2y x x =+上取一点P (1,2)及临近点Q (1+x ∆,2+y ∆), 那么
y x
∆∆为 (考察平均变化率实际应用,为求导数做铺垫)
例2、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f x
=
在x=1处的导数。

(导数定义的训练)
注意:分母x ∆的处理
例3、求曲线()x
f x e =在点(2,2e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注意:导数的几何意义与数形结合应用
例4、求y=x tan x -
2cos x
的导数。

(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应用) 注意:先化简,再求导
例5、求抛物线 2
y x = 过点P (1,0)的切线方程。

(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与应用) 注意:点P 在抛物线上吗?
四、小结与作业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