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合集下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范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范措施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范措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一、预防控制措施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

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做好病例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公众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一)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二)病人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三)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

病人的洗漱用品要严格做到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同居室人员分开,不能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如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应充分清洁或消毒手部。

(四)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强化晨检制度,工厂等集体机构要建立健康检视制度。

一旦发现病人,应要求病人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五)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和消毒措施的落实。

医务人员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消毒双手,未对双手消毒前,不得再接触其他病人。

诊疗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专辟诊室或诊台接诊病人,避免交叉感染。

(六)加强对游泳池、浴池、理发室、旅馆的卫生管理与监督。

劝阻患者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

暴发流行期间,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公共场所。

(七)平时要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

(八)一般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等方式,进行该病的群体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控制措施:预防措施1.卫生教育,宣传个人爱眼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卫生习惯。

眼科医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应急预案 (2)

眼科医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应急预案 (2)

眼科医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眼科疾病,其防治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发现和诊断:要加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医务人员对该病的熟悉程度。

通过常规眼科检查,及早发现患者眼结膜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2. 隔离患者:对于已确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要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继续传播病菌。

患者应戴口罩,避免接触他人眼部分泌物。

3. 加强个人卫生和防护: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和防护措施,如勤洗手、避免触摸眼部、用干净的纸巾盖住口鼻等。

4. 口服抗病毒药物: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患者可以口服
抗病毒药物,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5. 眼部治疗:通过眼部冷敷、滴眼液、眼药膏等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炎症反应。

6. 病情观察和随访:对于确诊的患者,应定期跟踪观察病
情的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急预案仅为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
建议和相关的医学指南来确定。

同时,预防措施也十分重要,如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有病人体液的物品,以及保持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幼儿园急性出血结膜炎应急预案

幼儿园急性出血结膜炎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结膜炎在幼儿园内的传播和蔓延,保障幼儿的健康,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3. 《急性出血结膜炎防治指南》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园全体幼儿、教职工及家长。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出血结膜炎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园急性出血结膜炎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

2. 成立急性出血结膜炎防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家长会、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和教职工普及急性出血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做好晨检工作:每日对幼儿进行晨检,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报告防控领导小组。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加工、储存、分发等环节的卫生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5. 做好传染病监测:密切关注幼儿园内急性出血结膜炎的疫情动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六、应急处置1. 疑似病例处理(1)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并通知家长。

(2)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做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2. 确诊病例处理(1)确诊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

(3)做好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3. 疫情控制(1)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2)加强园内消毒工作,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3)加强教职工和幼儿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做好病例的隔离治疗和康复工作,确保病情稳定。

七、信息报告1. 幼儿园应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急性出血结膜炎疫情,按照要求填写疫情报告表。

2. 幼儿园应定期向家长和教职工通报疫情动态,做好舆论引导。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本文将介绍该病的概述、病因、 病理生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等内容。
疾病概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眼部炎症,临床表现为结膜急性充血 和出血现象。
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
病理生理
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和被污染的物品。
柯萨奇病毒感染眼结膜后,引起炎症反应和血管充血,导致结膜出血。
临床症状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结膜充血、结膜出血、眼痛、畏光和流泪等。
诊断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结膜拭子涂片检查和病毒学检测。
治疗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防治知识培训小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培训小结为加强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和控制,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医务人员应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提高对《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知识水平,我们按照县卫生局通知要求,于2007年11月20日在卫生院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全院“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培训班”。

参加本次培训班的由各卫生所、各科室相关人员共计100余人。

本次培训会议由防疫科长于会斌主持,分工院长董先臣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他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他强调,今年市、县加强了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我们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本次培训工作,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学好本次培训内容。

二、明确职责,抓好落实,各科室、各站所要做好本科(站所)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误必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熟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 1 -南及疫情报告制度。

开展好本科室、站所的传染病诊治、报告工作。

三、加强督导、确保效果,本次培训结束以后,卫生院要组织人员对各科室、站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之后,由医务科长赵兴民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知识培训,他主要对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的基础知识;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的临床诊断依据及处理流程;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及并发症治疗指导原则;4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

通过学习,与会人员基本掌握了相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以及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相关要点,提高了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防范意识和报告水平。

对我镇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00七年六月八日。

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

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

关于转发《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的通知区属各校:由于近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处高发期,为进一步做好校园内防控工作,现将区疾控中心关于《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转发给你们,请各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并通过各种途径对在校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发现疫情,需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

青云谱区教科体局2010 年9 月17 日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措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指导辖区学校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控制工作,特制定以下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 天。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均可发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夏秋季多见。

易在人口稠密、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流行,在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疫情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报告的丙类传染病,学校发现患者或疑似患者均需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和区文教科体局报告。

该病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发生疾病暴发或流行时,各级各类学校须做好:1、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和教职工的晨检、因病缺课监测和病例随访工作,指定专人收集汇总资料,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区疾控中心报告。

007-常见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007-常见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红眼病该怎么预防
夏天来了,孩子们都喜欢泡在泳池里,享受游泳的清凉,但是家长们要特别注意,游泳、洗浴等公共场所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场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叫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所引起。

发病后,不同阶段的表现症状是不一样的,初期,患者的眼睛会出现发胀或者是红肿,没有及时的治疗的话,眼睛结膜部位就会有出血的情况,也有不同的患者还会有剧烈的疼痛感,视力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了积极的治疗外,平时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我们说的,到公共场合,尤其是去游泳馆游泳要特别注意卫生,不能用手随意的揉眼睛,以免手上的细菌进入到眼睛里面,平时的时候也不能跟其他人共用一块毛巾或者是一个洗脸盆,家里也要适当的开窗通风,这样对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有一定的好处,还要注意合理的饮食。

平时多吃一些水果跟蔬菜,水果跟蔬菜里面含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有效的补充眼睛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夏天的时候可以用菊花泡茶,长期饮用菊花茶可以起到明目的作用,尽量不要吃辛辣跟含有刺激性的食物,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熬夜对眼睛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人口密集的单位发现病人,应该及时的隔离,并且快速进行治疗。

患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人,也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免造成传播。

我是来自**医院的**医生。

关注我,带你离健康更近一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学校实用公共卫生指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学校实用公共卫生指南)

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一)概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是1969年以来世界范围暴发流行的新型急性传染性眼病,病原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70,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oxsakie virus,CA24v)[1]。

该病的潜伏期很短,起病急。

1~2h内眼部即眼红、刺痛、沙砾样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明显,双眼同时患病或一只眼发病后很快波及另一只眼,也可出现眼睑水肿,睑结膜、球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点状、片状结膜下出血。

早期分泌物为水样(浆液性)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变为黏液脓性。

该病的自然病程为1~3周,一般预后良好,不造成视力损害。

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者。

广州市在学校中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

日常学习生活的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最常见的是污染粘有眼分泌物的手,在人群之间直接接触传播,经毛巾、课桌、公共用品等间接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对本病具有一定免疫力,但不同类型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

全年均可发病,在我市以夏秋季为常见。

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1]。

广州于1971年、1981年、1988年分别发生过该病流行。

2007年8月底至10月,广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活跃,大多数暴发疫情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所以学校及托幼机构应足够重视,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疫情发生前学校预防工作1、开展健康教育是基础利用墙报、校内广播、讲座、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及其家庭了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教育学生要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洗净的手触摸眼睛,触摸眼睛后要彻底洗手;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要与他人共用眼药水等可能接触眼部的用品;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洗浴场所;出现相关症状时,应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培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培训

情况(在符合项打“√”)
方法
1.是
2、否
1.是
2、否
1.是
2、否
查看文件、记录 查看文件 查看文件
1.是
2、否
查看工作记录
部署时间 成立时间 制订时间
备注
经费保 障
培训情 况
是否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和疫情处置给予经费保障 是否储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关药品 是否组织开展了教职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培训 学校是否开展学生晨检、午检、课间巡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工作
• 4、制定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 度,并落实到位,开展因病缺课报告工作 。
学校与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工作
• 5、当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 即隔离患儿,并通知家长尽快带往医院就 诊。
• 6、当出现符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 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情 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 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 )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
液性。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 2、体征

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
、片状出血。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
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流行特点
• 1、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 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
• 2、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 。
光技术检测,查见EV70或CA24v。 • 或3、双相血清学检查,患者恢复期血清抗EV70
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
疫情判定标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预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0型或柯萨奇A组24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生和传播,制定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一、目的1. 预防和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降低发病率。

2.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和指挥防控工作。

2. 设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办公室,负责具体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防控措施1. 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1)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普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2)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讲座,加强防控知识的培训。

2. 疫情监测和报告(1)建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监测网络,开展定期监测和报告工作。

(2)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指导,规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报告流程。

3. 隔离和治疗(1)对确诊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及时发现和隔离潜在感染者。

4. 消毒和清洁(1)定期对公共场所、学校、医疗机构等进行消毒和清洁,减少病毒存活和传播。

(2)加强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环境的消毒处理。

5. 疫苗接种(1)根据疫情需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

(2)加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沟通,确保疫苗供应充足。

6. 国际合作和交流(1)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共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控信息。

(2)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防控经验。

四、应急响应1. 疫情预警(1)当监测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根据疫情发展,分级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应急演练(1)定期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应急演练,提高防控队伍的应急能力。

(2)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ppt课件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ppt课件

2020/10/15

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 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 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 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 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2020/10/15
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
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
泪液均含有病毒。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 天。
2020/10/15
6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
(二)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 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另外接触病人用 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 电脑的键盘等,或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 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四)流行特征
该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多次流行。1969年本 病首先在西非加纳暴发流行,几乎同时,印度 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也暴发流行, 很快波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及欧洲、中东国家, 澳州、美洲也有流行报道。1971年我国首次发 生该病的流行,除边远地区外,遍及包括香港、 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
2020/10/15
19
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 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 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 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 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 0.25%氯霉素眼药水等,晚上睡前 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 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 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为指导各地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控制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学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 type 70, EV70)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A组24型变种(CA24v)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

EV70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具有肠道病毒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

病毒呈球形,直径22nm~30nm,基因组为单链RNA,蛋白外壳呈对称排列的20面体,无包膜。

病毒在敏感细胞胞浆内繁殖。

EV70的分离培养需用人胚肾细胞、人胚结膜组织或HeLa细胞较难分离。

不同流行期病毒基因常有变异,可引起世界范围大流行。

CA24v也属微小RNA病毒科,生物学特性基本同EV70,可用HeLa细胞等多种传代细胞培养,易分离。

曾引起亚洲、中南美等地区大流行。

CA24v 和EV70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与传播,均耐酸、耐乙醚、耐碘苷。

75%的酒精是有效的消毒剂。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二)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指导和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护理指导和预防
中外 医学 研 究
21 0 8月 第 9卷 第 2 1年 2期 C N S N O EG D C LR S A C H 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一 || _。一l| l : 薯薯 _ _ |1. 薯 | 。 一 | 薯 _| | l I | | | | |
3 2 1 知识指 导 .. 接触 , 防止传播 。
322 用药指 导 ..
介绍 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 的发 病特点与临床症
多、 视物模糊 、 眼睑肿胀 、 结膜充 血 、 脸 穹隆部 有少 量滤 泡。发病
者 2~ 3d达 到 高 峰 , 现 结 膜 下 点 状 片 状 出 血 , 前 淋 巴 结 肿 出 耳
1 2 方 法 .
底清 除 , 根据病情按医嘱每 1 2小时滴眼药水 1 , ~ 次 滴两种药物
之 间 问 隔 3~ n 注 意 用 药 的顺 序 , 次 为抗 病 毒 眼药 水 、 生 5mi, 依 抗 素 眼药 水 、 膏 ( 眼 睡前 ) 。点 眼药 水 的 瓶 口不 要 离 眼 睛 太 近 , 是 一 防止 碰 伤 角膜 , 是 防 止 药 水 倒 吸 而 污 染 。 二 32 3 家 庭 指 导 .. 此 病 一 般 在 诊 治 后 尢 需 住 院 治 疗 , 庭 成 为 家 主 要 的 治疗 阵地 , 与 其 接 触 的 家 庭 成 员 多 J几 分 “ 染 危 险 ” 而 , 感 ,
1 2 进 行 表 面麻 醉 , 隔 时 间 5m n 共 滴 2次 , 无 菌 棉 签 从 ~滴 间 i, 用
内眦到外眦剥离干净 , 而后用生理盐水 冲洗结膜囊 , 滴上眼药水 ,
再 涂 上 眼 膏 , 般 假 膜 3~ 一 5d基 本 消 失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水进行预防,以“早发
现、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为原则。
幼儿园幼儿毛巾摆放应留一定间隔,以防交
叉感染。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至此结束! 谢谢大家!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区发病情况介绍
今年1至9月份全区累计报告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简称红眼病)发病数393例, 其中1~8月累计发病250例,均为散发 病例,9月份累计发病143例,有集中暴 发疫情,主要以学校、幼托机构以及工 厂发病较为聚集。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概念——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 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 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由肠道 病毒70型所引起,现已波及世界各地,成 为目前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
• 中药金银花、野菊花、板蓝根、桑叶、薄荷等热熏敷或提
取液滴眼可缓解症状。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控原则
为预防“红眼病”,必须抓住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 具体要做好以一几点: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
手,平时勤洗手。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
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要用流动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治疗原则
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 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的疗法,抗生素、磺胺药对本 病无疗效。
• 抗生素滴眼剂仅用为预防细菌感染。4%吗啉双胍
(biguanine hydrochloride , ABOB)、 0.1% 羟苄唑 (HBB)、0.1% 三氮唑核苷(virazole)滴眼剂等对有些 病毒株有抑制作用。基因工程干扰素滴眼剂有广谱抗病毒 作用,可用于重症治疗及密切接触者预防感染。
造成感染。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控原则
红眼病患者应适当隔离,在治愈前不要
返回幼儿园、学校、工作地点,避免到 歌舞厅、酒店、商店等公共场所,严禁 到公共游泳池游泳,以防传染他人。
流行期间,公共水龙头、电梯扶手、门
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注意消毒。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控原则
在中小学、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时 应注意做好以下控制措施:
加强晨检制度,一旦发现病人及时隔离,防
止群体间接触传播,在动员其就诊的同时及 时报告我中心 。
学生在患病期间(隔离7~10天)不宜上学,
以免传染给其他学生。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控原则
在流行期间,学校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加大宣传力度,提倡爱眼卫生运动,养成勤
洗手、不揉眼的好习惯。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制
二0一0年九月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前言
当前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
病”)的高发季节,我区急性出血性结 膜炎疫情出现高发态势。新学期伊始, 部分院校已出现局部暴发疫情,红眼病 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为有效预防红眼病 在我区流行,维护我区学校、托幼机构 正常教学秩序,做好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 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性别差异。本病
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大流 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 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特点
潜伏期:潜伏期短,起病急骤,发病后2周内传
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
可达6天。
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
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
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中和
抗体滴度升高频率低,仍易感。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 后发病。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 很快加重。
22 23
20
17
15
12
13
10 5
5 3 0 0 0 0 0 1 1 0 0
9 5
0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流行特点
传染源:本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
泪液均含有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在公共场所或家庭中接触传染。通
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 感、畏光、 流泪。眼睑水肿,睑 、球结膜高 度充血。 角膜上皮细胞点状剥脱是早期另一特征,裸眼 检查不易发现异常。滴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显 微镜钴蓝光源下可见多数散在细小的绿色着染 点。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临床表现
屡见结膜下出血,初为睑结膜、球结膜针尖 大小的点状出血,继而斑、片状结膜下出 血,多位于颞上、颞下近穹隆部球结膜、上 方球结膜。重者出血融合弥漫,可遍及全部 球结膜呈鲜红色。 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 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 滤泡,偶有伪膜形成。
水洗手和脸。红眼病患者在家中不与其他人共用
洗脸盆。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防控原则
不要用餐厅提供的毛巾擦脸,以免因毛巾消毒
而感染红眼病。
不要与他人共用一支滴眼药水、眼部药物、眼
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药品或用品。不 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红眼病。
睡眠時,盡可能平躺或睡向患側,以避免好眼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年1月-9月19日发病月分布图
例数
160 140
143
120
100 80 60 40 2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28 18 47
55
33
24 14
31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9月1日~19日发病日分布图
例数
35
32
30 25
深圳市盐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临床表现
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偶见轻度虹膜炎。患 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 症状。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 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应注意的是 EV70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大流行期偶有 少数结膜炎患者在结膜炎后1~8周内出现神经系 统症状,表现腰骶脊髓神经根炎,下肢肌肉酸 痛、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消失、下肢运动麻痹 或面瘫,部分患者恢复,部分患者致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