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自我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我所有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者们在论及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不约而同地将自我概念作为重要指标。
自我概念不仅影响个体对现实的基本态度和看法,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和信念,而且还影响个体人格的内在和谐统一,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自我概念形成的因素及自我概念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自我概念、影响因素、自我塑造、培养措施
心理活动的各方面都离不开自我,对自我的深入研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第一步。
一切外部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被纳入自我概念结
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才可能真正转化为内在的个性品质[1]。
近年来,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大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期到成年期的转折时期。
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这个时期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
分化,是矛盾和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概念问题较多的时期[2]。
大学生自入
学开始,就要面对新的环境,参与新的群体之中,而且随时感受到潜在的学习竞
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3]。
解决大学生的自我
认识问题,增进每一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和高等学校的共同责任与期待,更需要大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并付出努力。
了解现实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这对及时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进行辅导帮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一研究是内蒙古自治区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影响因素的探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内蒙古体育院校蒙古族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三个年级864名学生。
1.2、研究方法:《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是郑涌、黄希庭在大学生自我概念结构内容分析的基础上(郑涌、黄希庭,1997)自行编制的,由23个问题组成,采取5级评分制,1-5分别代表“完全不符”、“比较不符”、“难以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为交际、友善、信义、容貌、学业、志向、家庭、成熟
和自纳9个维度[4]。
本次测量的Alphe系数为0.836。
《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问卷》对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想考察蒙古族体育教育专业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其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想考察影响自我概念发展的因素对我们调查的学校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是否起到影响作用。
首先,根据对学生、专家的访谈和资料的收集,确立20个影响因素;其次,用初定的20个影响因素,对60
名学生进行检测,保留达到30%人数认为有影响的因素,确定11个因素;最后,对确立的11个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信度检验,专家10名。
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符合发放要求。
使用spss13.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信度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结果与分析
2.1、影响因素认定统计情况
表1 影响因素认定统计情况(N=60)
统计(表1)结果表明: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心理成长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中,学习环境和氛围最高达到74.1%,认可度较高;就业压力66.7%、目标设置65%、学习态度60%、个人因素56.7%、教师因素55%、自信心53.4%,认可度达到中等以上;自控能力48.3%、拓展知识视野41.6%、适应力33.4%、心理承受力30 %,认可度达到中等偏下。
学校教育是一个多因素结合体,全面多层次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
2.2、自我概念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表2 自我概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Pearson)
相关分析(表2)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影响因素总体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自我概念和影响因素的发展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关系。
2.3、自我概念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表2)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
为了做进一步研究,以自我概念总分为因变量(用y表示),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用x表示),利用全部强行纳入法(Enter法)进行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表3 影响因素对自我概念的预测和回归模型检验
预测和回归模型检验(表3)结果表明:回归分析的复相关系数为0.910,说明自我概念与影响因素间存在很明显的线性关系;R2系数为0.828,说明上述影响因素对自我概念的解释程度达到82.8%。
另外,从回归方差分析对回归方程的检验结果看,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回归方程有意义。
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影响因素能够有效地预测自我概念。
回归分析(表4)结果表明:得回归方程:Y=14.329+1.196×学习态度+0.878×目标设置+1.136×个人因素+0.924×自信心+2.128×自控能力+1.278×心理承受力+2.016×学习环境和氛围+2.581×就业压力+1.750×拓展知识视野+1.905×教师因素+1.735×适应力。
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被试的学习态度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16个单位;目标设置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074个单位;个人因素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01个单位;自信心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088 个单位;自控能力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204个单位;心理承受力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28 个单位;学习环境与氛围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77个单位;就业压力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227个单位;拓展知识视野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68个单位;教师因素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80 个单位;适应力水平每增加1个单位,自我概念将增加0.176个单位。
因此表明,蒙汉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程度随影响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基本上呈线性升高。
表4 影响因素与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结果(N=386)
3、结论与建议和对策
3.1、结论
3.1.1蒙古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心理成长和自我意识的提高中,所选取的影响因素在30%以上,学习环境和氛围最高达到7
4.1%,认可度较高;心理承受力30%,认可度达到中等偏下。
3.1.2 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概念与影响因素总体呈显著正相关。
3.1.3 回归分析显示,全部对自我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解释程度达到82.8%。
3.2、建议和对策
3.2.1 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自我塑造
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知识基础上的一种积极态度。
意味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和积极接纳和一个人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1、全面客观认识自我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是形成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条途径进行:
(1)积极参加社会交往。
(2)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
(3)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2、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是发展积极自我概念的核心和关键。
一个人首先应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
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主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3、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
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困难和挫折。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灰心、不丧气,保持自信和乐观态度是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集中体现。
3.2.2 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措施
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除了学生的努力以外,学校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条件加以引导:
1、开设心理学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单一评价模式
3、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自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5、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改善大学生消极自我概念
4、总结: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倡导的“个人中心疗法”,强调咨询者对患者的态度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真诚对待;
第二,无条件正向关怀;
第三,设身处地理解患者。
罗杰斯认为,人的自身内部有理解自己并改造自我概念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广阔能源,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这些能源就能开发出来。
罗杰斯所提倡的“个人中心疗法”就是要提供这样一种适宜的环境气氛。
所谓真诚是指咨询者在与来询者交谈时,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使来访者感受到对自己的真诚态度,不怀疑咨询者有任何保留,这样就能够使来访者发生内在的改变,并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所谓无条件正向关怀是指无论来访者当时的感受如何——怨恨、畏惧、恼怒、失望,咨询者都应予以理解,甚至珍视,而这种态度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这在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概念的气氛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设身处地到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到倾听,不仅能理解来访者所表达的意思,还能理解其语言之外更广阔的背景。
只要教育者或咨询者给予消极自我概念者以真诚、理解和关怀,其消极自我概念就会缓解和改善。
当然,消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总是与对成功和失败的不合理归因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咨询过程中,教育者或咨询者应当帮助消极自我概念者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和现实及其关系,正确分析影响成功和失败的各种因素,做到合理归因,促进自我概念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丽,自我概念的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5(3):45-48
[2] 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7(1):42–44
[3] 简海珊,论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J].科教文汇,2007(12):44-45
[4] 郑涌,黄希庭.自我概念的结构:Ⅱ大学生白我概念维度的因素探析[J].西南师范
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51—56
[5]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
[6]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0.9.
[7]杨心德,等.大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超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
[8]李蓉蓉.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
报,2001,(11)
[9]姚信.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