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选择优质课(好).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和限制因素,提高对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而北方地区则以旱作为主。此外,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等因素也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课件

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② 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水果、蔬菜等产品主要就地销售,花卉不能大量生产。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欧洲的城市化进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现代保鲜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为看好。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因此粮食增产之后未出现“谷贱伤农”现象。 材料六: 政策
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因素
交通
市场
水源
土壤
地形
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发展农业的基础,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耕作制度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耕作业; 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宜水土保持,但适合发展 林业、畜牧业等;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地 域分异,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2、与松辽河粮食产区相比,长江粮食产区粮食
谢谢大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需求的变化(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也可改造),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政策:
提价或压价
科技:
农产品保鲜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运输:
海陆空
古代:
现代:
马路、水路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 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 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A.①③ B.③④ C. ①⑥ D.②⑤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3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3.1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探讨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势和劣势。首先,我引导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土地、水资源等,从而分析出该地区适宜种植的作物和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接着,我让学生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如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本案例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地理素养。
3.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本案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3.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作为“3.1农业的区位选择”的第3课时,具有以下五个突出的亮点:
1.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为例,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兴趣和关注。通过展示东北地区的地图和农业景观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劣势进行评估和判断。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喷灌
变化水分条件
梯田
变化不利地形条件
地中海地域农业发展
法国
西班牙
知识网络建构
影响 农业 区位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政策 科技
自然 原因
利用改造
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社会 经济 原因
发展变化
五、农业区位原因旳分析和选择措施
荷兰旳鲜花
农业:
❖ 定义:
❖ 类型:大农业:农、林、牧、副、渔
❖
小农业:种植业
知识构造
区位旳含义 农业旳区位原因 自然原因旳利用和改造 社会经济原因旳发展变化
一、什么是区位?
涉及两层含义:
1.位置 2.该事物与其他事
物旳空间联络
澳大利亚旳牧场 泰国旳水稻种植场景
该图反应了哪些与湄南河 水稻种植业有关旳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原因处于不 断旳发展变化之中
想一想: 社会经济原因中,哪 些原因旳变化对农业 区位影响最突出?
四、社会经济原因旳变化(发展性)
1.市场区位及需求旳变化
城市旳发展 需求旳变化(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我国
南菜北运(市场范围扩展)
交通运送技术 2. 农产品保鲜冷
藏技术旳发展 世 界
区域 专业化
粮食:美、加、澳、法
读图分析讨论:假如想在图中安排乳牛、 花卉、小麦、养鱼、果园等类型,应该怎 样进行区位选择?阐明理由。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域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一般主要考虑下列几种方面:
①地价旳高下、农业旳单位产值、所需土地面积与城市旳关系 如:在城市近郊一般适合发展花卉、乳牛(禽蛋)、蔬菜等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揭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内涵和外延。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信息,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明白农业区位选择受到市场需求、交通运输、保鲜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3.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审视农业发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考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产品为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通过展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3.1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中,我们探讨了农业生产如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选择。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紧密结合实际的案例。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我改进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1农业的区位选择”,旨在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我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设定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业区位选择面临着新的挑战。本节课将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共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与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2.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提出改进农业区位选择的建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

探讨2:图中的两种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劳动力有何差异?
水稻种植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牧业活动需要的劳动力较少。
• 自主阅读教材P 42: • (1)找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 (2)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影响农业区位 选择的主要因素
市场
地形
气候
水源
土壤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预习检测,完成导学案 预习检测,完成导学案 • • • • 农业区位的含义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例子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农业地域的类型、特征及形成
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 探究一:阐述农业区位的含义并解释(对比图 3.1与3.2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及区位选择) • 探究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大致可 以分为哪些类型?请你举出对应例子 • 探究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 的选择带来什么影响?(结合环地中海地区农 业的发展为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 探究四: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特征(以澳 大利亚牧羊——小麦种植混合农业为例,分析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想一想】 为什么杨贵妃不 能吃到北方生产 的荔枝?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导航
1.掌握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即指出主要区位因素的名称 简要阐述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 2.认识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即根据案例指出区位要素的发展变化
3.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
即根据案例指出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区位条件 自然 因素 气候
区位优势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 多 地形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东水西调、灌溉条件较好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发达、便利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高中地理课件-农业的区位选择(一等奖作品)

市场需 求猛增
大规模 专业化 生产
交通不便 本地市场 狭小
灾害损 失大,同 类产品 竞争激 烈
二、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
利用 自然因素 改造 等扩大农作物 区位范围 改造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社会经 发展 济因素 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 冷藏技术的发展
地中海
105 35
110
115
120
35
30 30
江西省泰和县
25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பைடு நூலகம், 缓坡沟谷鱼果粮”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当地农业资源,增 加收入,提高生态效益,建立良性生态循 环 。
陆高 (米) 5000 3000 2000 1000 500 200 0
现学现用
如果想在图中安排乳牛、花卉、小麦、养鱼、果 园等类型,应该怎样进行区位选择?说明理由。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课后练练
• 请同学们以本市郊区为例 ,说明农业区位 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 其他因素的变化。
思考
该区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对 农业区位选择有何影响?
光照充足
冬季温和
兴修 水利 拦洪 灌溉 涸沼 开垦 对水 资源 进行 调节
自然条件 更加适合 水果蔬菜 花卉生产
水果、蔬菜、 花卉产量低 而不稳
生产规 模有限
冬季多雨暴 雨频繁 高地水土流 失,低地沼 泽化
交通 运输 发展 城市 化加 快, 居民 生活 水平 提高
25
20
20 南方地区地形 0
150千米
105
110
中学地理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农业的区位选择

2. “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 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目前随 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 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读下图,完成(1)~(3)题。
(1)“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A.全球气候变暖 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1.概念 农业区域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 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 (1)概念: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 地域类型。 (2)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等地。 (3)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 化是主导因素。 [温馨提示]
《农业的区位选择》
执教教师:XXX
课标要求
课标解读
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 要因素。 1.分析农业区位 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因素。 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 2.举例说明主要 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农业地域类型特 应用: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 点及其形成条件。 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 择。
③ 畜牧业 → 干旱、半干旱区 ④ 渔业 → 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微观角度 (社会经济因素 )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 位图判读。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 个方面:
对某一地区而言,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 一定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 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或限制性因素,从而确定主导 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的确定要体现作物习性与生存 环境的统一。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通过荔枝生长案例分析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案例分析及读图的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2.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学习,理解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2.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红遍了大江南北,一场荔枝宴令人垂涎三尺。
电视剧中富察皇后说:“这荔枝很珍贵,帮我好好照顾……”大家知道富察皇后如此珍爱荔枝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以荔枝为例,一起去探究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讲授新课(师)大家都已经认真地预习过农业区位基本概念,主要体现为“在哪儿”的绝对区位和“为什么在那儿”的相对区位。
接下来,我们分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材料中体现的农业区位因素。
阅读材料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过华清宫》的诗歌流传了千年,讲的是唐玄宗大费周折为杨贵妃从江南运来荔枝,有人说唐玄宗应该选择在长安种荔枝。
其实,早在汉武帝时期就修筑了扶荔宫,在长安引种荔枝,可是没有种活。
大家思考:为什么在长安种的荔枝不易成活呢(课件展示)我们知道,海口的永兴素有“荔枝之乡”之称,大家对比永兴和长安的年均温、降水量,结合荔枝的生长习性,利用三分钟时间,讨论思考:分析永兴相比长安,种植荔枝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呢(课件展示)大家已经完成探究了吗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回答。
(生)……(师)很好,第一小组同学说出了气候条件,大家也能明白荔枝在长安不易种活的原因了吧我们继续分析材料二,永兴自古就有“雷虎荔枝、荔染三台”之贡品美名。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课件

果园或人工草地 农田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水产养殖 经济林和毛竹
A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
B
经济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
C
果园或人工草地
D
农田
鱼塘
E
地形
2020/6/30
丘上林草丘间塘 缓坡沟谷鱼果粮
读一读: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①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而且经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 和低地沼泽化。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对水的因素进行 季节性调节,改变了农业区位条件,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 菜、花卉的生产。
城市的发展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交通运输: 古代: 马路、水路
现代:海陆空
科技: 农产品保鲜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政策: 提价或压价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区农业与地形因素最密切的是 ( C ) 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②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 ④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 ⑤上海郊区发展园艺业 ⑥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A.①③ B.③④ C. ①⑥ D.②⑤
影响水稻生长主要区位因素:
2020/6/30
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0/6/30
地中海气候
土壤
材料二: 我国杭州的“明前
龙井”茶闻名世界,日 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 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 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根 本原因是什么?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 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市场
材料三:
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 很大,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又有 生产咖啡的热带条件,且距美国较近,集中 生产比较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 的消费需求,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 美成为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3.1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地理必修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农业科学的理解和认同。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改进,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讲授新知
1.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即在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者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地点进行农业生产。
2.区位选择的原则:讲授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如土壤、水源、光照、气候、市场、交通等因素。
3.区位选择的实例:分析具体农业区的区位选择实例,如水稻种植区、苹果栽培区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农作物对区位选择的适应情况。
2.能够分析不同农作物对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适应情况,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建议。
3.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中的自然条件和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农业区的自然景观、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和差异。
2.设计虚拟农业区的情景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农业专家的角色,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生产决策,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地域 的形成
概念 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 (混合农业)
1、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C ) a、平原地形为主 b、雨热同期的气候 c、城市市场的需求量大 d、农业技术的推广 A、ac B、bd C、cd D、 ab 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 a、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b、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c、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 d、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a、热量 b、水源 c、光照 d、市场 B、a、水源 b、地形 c、热量 d、市场 C、a、地形 b、政策 c、土壤 d、科技 D、a、土壤 b、热量 c、地形 d、政策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党 中央、国务院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 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明确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区位的含义
农 业 区 位 因 素 的 选 择
自然 因素 主要农业 区位因素 社会 经济 因素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政策 劳动力等
云南逐渐成为我国花卉产业带,据此回答问题。 3、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因素是(A )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4. 制约云南花卉走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是 (B ) A. 经营管理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土地租金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根据课本45页案例2文字材料并结合图, 思考: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混合农业
区位条件 自 然 因 素 社 会 经 济 因 素 气侯 地形
区位优势 气候温和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有灌溉水源 交通发达 面向国际市场 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 政府扶持
土壤
水源 交通 市场 人口密度 机械化 政策
①山地地形
③酸性土壤 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
④交通发达
都匀地位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都匀毛尖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 支持下,都匀市将以茶文化链的经济形式,加入贵阳经济圈,形成 绿色生态农业经济。 ⑥政府大
5
一、农业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 1.指农业生产所在的地理 位置—在哪里 2.是指农业与地理 环境各要素间的相 互联系—为什么
都匀毛尖
三都水晶葡萄
荔波蜜柚
都匀毛尖
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探究活动一 ②气候适宜
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 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 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 ,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2.问题探究,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重点)
3.小组讨论,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重点)
4.能力提升,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地域的形成。(难点) 5.情感态度培养, 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的基本观念
活动小结:
活动题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 土地的合理利用 活动题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而 是不停的发生着变化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修建蔬菜大棚
修建梯田
改良灌溉方式
改善温度 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
改造地形
改善水分条件
---(改良酸性土壤)
三都香猪
殖规模不断扩大? 三都借力“高铁”做强 • “高铁新时代预示着三都重大发展机遇的到来。”近日, 走进三都县交梨产业示范园区内的贵都香猪原种场和扩繁场,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干净明亮的彩钢隔热瓦、钢化玻璃窗,场 内配备办公房、解剖室、兽医室、消毒室、集粪棚池等基础设 施以及保育床、感应喷雾消毒机、自动饮水机等先进设备,当 地村民称这里是香猪的“公寓”。今年,三都县借力贵广高速 铁路过境的交通区位优势,瞄准珠三角市场,大力做“精”做 “强”香猪产业。预计年可提供纯种香猪母猪1800头,公猪 200头,饲养香猪母猪1500头,年出栏香猪商品仔猪2万头,每 年可实现利润100万余元。 • 三都目前种植葡萄12.8万亩,其中,交梨山地生态葡萄产业示 范园区种植水晶葡萄面积就达5万亩,挂果面积3.6万亩,园区 已被列入了贵州省“5个100工程”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013年,三都还荣获了“中国水晶葡萄之乡”荣誉称号。
思考 :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导致三都县葡萄种植面积,香猪养
三都葡萄种植与香猪养殖规模的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都农民自家庭院种植
三都水晶葡萄基地
香猪的“公寓”
三都家庭喂养的香猪
交通运输的发展
种植技术的提高
市场需求的变化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充分利用有利因素,适当 改造不利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 响越来越大。
小组讨论:
力支持
⑤市场广阔
问题一:都匀团山、哨脚、大槽一带有哪些自然条件适合种植茶叶?
问题二:都匀毛尖茶种植除了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问题三:请你归纳出都匀毛尖有哪些区位条件?
【归纳总结】
农 业 的 主 要 区 位 因 素
1 气候 自然 因素 2 地形 3 土壤 4 水源
5 市场
材料二:
江西省太和县千烟洲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 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主要因素:地形
4
林木 茶园
农田
农田
3 果园 2 1鱼塘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耕地 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 农业景观变迁,是什么原因?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市场和政策
花卉棚
社会经 济因素
6 交通运输
7 政策 8 劳动力 9 科技等
这些对农业区位 选择构成影响的 因素,称农业区 位因素
1、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3页材料一~三,小
组讨论完成每则材料中的主导因素。
问题一:分析水稻为什么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 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 主要因素: 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 气候——雨热同 时降水却少,不利于水稻生长。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