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
中国智慧读书笔记
中国智慧读书笔记【篇一:《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中国智慧》读后感(原创)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我读我悦”读书活动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
说起易中天先生,想必大家对他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这个节目略有耳闻,当年我也是因此而对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兴趣的。
今天有幸阅读到《中国智慧》一书,在书中还是能感觉到他一贯的风格,所以读下来并不觉得吃力,你会觉得是一个大师在跟你对话,用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话语跟你讲述他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的理解。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和禅宗的境界。
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后记中提及的一样,这六章分别是他对自己在福州、重庆、绵阳、咸宁、南京和黄石做的六场演讲的记录稿进行大幅度修改才公开出版的著作,总标题为《中国智慧》。
然而《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是中华智慧中的精华,这样走马观花般地浅尝辄止自然难入方家法眼,但他仍旧希望我们这些只是想“观其大略”的读者能够有所收获。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庸的原则一章。
在讲中庸是什么之前,得先讲它不是什么。
中庸不是老好人,不是和稀泥,更不是没有原则。
这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庸的“中”就是不走极端,而“庸”就是不唱高调。
然而,在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被神圣化,中庸被妖魔化,更因为这种对中庸的唱高调走极端的误解,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中庸的名声很不好,什么骑墙啊、和稀泥啊、好好先生啊、没有原则啊、各打五十大板等等,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所以今日,我们应该恢复中庸的本来意义!把孔子从神坛上拉下来,中庸才能“去妖魔化”,才能恢复“常人之道”。
其实古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用意也与中庸有几分相似之处,他来告诫我们为人不要太苛刻、处事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
中国文化与中国人 易中天
旁白: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
自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汉代人物风云”和“品三国”以来,获得广泛好评,一度掀起易中天热。
在本期《东方大讲坛》上,易中天教授应邀作了题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演讲报告,报告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出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他的幽默与睿智引起全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易中天:如这个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题目呢?道理也很简单,就是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当中,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和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便不能了解自己。
我们不能了解自己,我们就很难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那么马上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什么是文化?或者说请问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我们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先得弄清楚什么是文化,那什么是文化呢?这个文化学上面关于文化的定义,大概有200到300条,我今天下午如果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人,我们还是讲一个故事吧,说有四个人到咖啡厅去喝咖啡,发现这个杯子里面有一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而英国人端起杯子一看,这里面有一个苍蝇,他站起来掏出自己的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咖啡杯下走了。
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面有苍蝇是肯定不能喝的,咖啡里面有苍蝇也是肯定很愤怒的,至少也是很郁闷的。
但是英国人他讲绅士风度,他不能发脾气,于是他就用付钱,但不喝的方式来表示他的抗议。
第二个发现咖啡杯里有苍蝇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勃然大怒,八格呀鲁,对服务员讲,过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的企业的管理的懂,你们懂不懂企业管理,你们企业管理成这个样子,你们还想发展吗?很愤怒。
因为日本人他做事情,他讲究很精致,很到位,不可以出现这种事情。
那么第三个发现咖啡杯里有苍蝇的是美国人,美国人就笑了,往后一仰,两个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小妹勾过来,小妹啊,不错啊,这咖啡里面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在我们美国到咖啡厅去喝咖啡,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小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
《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中国智慧》读书心得体会1《中国智慧》主要写了易老师对国学六法,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的理解,而且与现代社会结合,写出了许多新意。
让我们一起来享受他的世界观。
开篇易老师就告诉我们”这六大家思想如同江河行地,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深刻地告诉我们如何在21世纪的中国,结合时代的需要,将这六大家的思想精华化为现代人的精神营养?他的体会是二十四个字: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以墨尽责,以法为基,以兵入市。
对我们最熟悉莫过于儒道两家。
在这本书中,易老师告诉我们儒家就是”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提供了最高的榜样,确立了基本的原则“。
儒家重视”仁“与”爱“。
特别是孝顺父母。
有一段讲得很好。
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孔子怎样才算是孝,孔子回答说:”今之谓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是啊,真正的孝便是那份尊重,那份最高敬意的尊重。
我们人的孝,和动物有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动物只有出于本能的”孝养“,人却有出于亲情的”孝敬“。
而现如今社会伴随着经济繁荣,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孝养的问题越来越容易解决,而孝敬的问题却仍然突出。
很多人把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送进了养老院,好吃好住地供着,却一年难得来看他们几次,我以前去过养老院,很冷清,老人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整天都呆在房间里,讲话已经不利索,整个人陷入自己的世界里。
而且新闻也有报道,一些养老院的保姆对待老人家的方式十分粗鲁,每次看到,眼泪都忍不住流下。
父母为我们操心这么多年,劳累又劳心,他们怎么能如此对待父母呢?我们要给我们的父母世上最高的敬意,抽多点时间来陪陪他们,聊聊天,一起看看电视、一起散步等等,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这才是”孝“。
当然孝也是要有正确的方法,不能愚孝,盲目地听从父母的安排。
孟子的智慧”政治设计与民主精神“。
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模版]
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模版]第一篇: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模版]轴心时代,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和老子。
数学上的二进制,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
《周易》包括哲学书《易传》和占卜术《易经》。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传,就是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和发挥。
商人用龟壳在火上烧看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凶吉。
周人用蓍草,25长25短,抽出1根不用,剩余59随意分配。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
而且现象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规律。
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
《周易》的方法三种: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
根本就是阴阳。
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尊为阳,卑为阴。
是与非,是事实判断。
可与否,是决策判断。
凶与吉,是结果判断。
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精神。
《易经》就是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开始,在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后,到达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有成功,然后重新开始,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微微翘一下尾巴。
为何要翘?因为憋屈了太久。
为何稍微翘?因为既济后面是未济。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
这就不是不怕变,而是怕不变。
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
人们对中庸的误解:骑墙派,和稀泥,好好先生。
老好人,就是乡原。
贼,古语中指的是人身伤害。
盗,则是偷东西。
寇是外敌入侵。
匪,是犯上作乱。
周,是团结。
比,是勾结。
四大圣人:伊尹,伯夷,柳下惠,孔夫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
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中国智慧读后感易中天(一)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
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
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
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
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
中国智慧
中国智慧作者:朱曦来源:《检察风云》 2012年第2期作者/易中天出版/上诲文艺出版社作者简介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文/朱曦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中国智慧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即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
其-中,政治智慧以儒家和法家为代表:哲学智恣以周易和老手为代表;人生智慧以庄手和禅宗为代表。
“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这是易中天先生书中的一句话。
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入而异的。
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
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
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
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在《中国智慧》中,易中天总结说:《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周易》的启示主要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原则。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
”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
至于《中庸》,易中天认为中庸的原则并非人们常以为的“老好人,’、“和稀泥”、“没原则”,而是一种“不走极端,不唱高调”的原则,是一种常人之道,适中之道,可行之道,更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世哲学,一种做人艺术。
易中天:三千年前的中国智慧
易中天:三千年前的中国智慧一个心智早熟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就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先秦诸子思想中充满了智慧,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们。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一个说法:人类就像人,也有自己的童年时代。
人类的童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正常的、早熟的和粗野的。
马克思说,希腊人是正常的,但他没有说谁是粗野的,谁是早熟的。
我个人认为,我们民族的童年时代,就是早熟的。
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很早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的成熟了。
春秋战国之所以能够产生先秦诸子百家,就是心智的早熟。
这个心智早熟的标志性的代表就是《周易》。
《周易》用一种最简单的符号表达方式,却把一个永恒不变的规律或思想———“世界永远在变化,永远会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表达出来。
三千年前,我们的民族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说是一个早熟的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民族。
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智慧可分为哲学、人生和政治三个组成部分。
其中,如果说中国人的哲学智慧最集中的体现是《周易》的话,那么人生智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禅宗,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结晶。
忧患与乐感统一的文化基律中国智慧的第三个部分,就是政治智慧。
先秦政治智慧的第一位代表人物就是周公。
今天讲的中国文化,或者中华文化,其根基就在于周文王。
孔子就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的儒家学基本上就是从周文化延续过来的。
然而,周制度是怎么创立的呢?是周公对武王伐纣胜利的反思。
正是由于周人的反思,奠定了我们民族的总文化基律,那就是忧患意识。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律,就是忧患意识和乐感意识的统一。
孟子当年也说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有我们熟悉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讲的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般人读这句,都是先天下后个人,其实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叫做先忧后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是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去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都是在体验忧患,辛弃疾的词说得很好,“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读《中国智慧》后感
读《中国智慧》后感第一篇:读《中国智慧》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内容概要:本书是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
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书中提到,《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和中庸精神,这四条启示,无论古今,都是非常受用的。
首先,人或国家,没有忧患意识都是危险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危机意识是保护自身安全的首要点,沉浸在稳定安详的气氛中很容易招致祸患。
其次,理性态度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尤其重要,不盲从,抵制诱惑,全面看待问题。
接下来,我们现在仍然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变革精神也表现出其重要性,这一点还可以延伸至创新精神,我们长期被冠以“中国制造”之名,对任何人都是一个警醒,要崛起,要强大,就要创造、创新,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
关于中庸精神,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
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
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
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
”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
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
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
“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
”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同样,易中天对“老子方法”、“魏晋风度”和“禅宗境界”的解读,也让我们对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把对这些思想的理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那便形成了一种智慧,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这种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正解处理各种关系,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顺遂,更加宽广。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我认为中国智慧包括三个部分: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
今天主要是讲政治智慧。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和周公的政治智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里曾说过,人类就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童年时代。
世界各民族的童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被称为是正常的儿童;一种是早熟的儿童;还有一种是粗野的儿童。
马克思说古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没有说谁是早熟的儿童,也没有说谁是粗野的儿童。
我个人认为,中华民族是早熟的儿童。
这在《周易》的辩证法和周公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周易》的“周”和“易”,每个字都有三层意思。
“周”的第一个意思是“周代”或者“周文”。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也代表三个民族,即夏民族、商民族和周民族,《周易》的第一个“周”字就是“周民族”或“周朝”;第二个意思是“周全”、“周到”,把自然、社会、人的种种现象都概括进去;第三个意思是“周而复始”。
对六十四卦解释是《易经》的主要内容。
六十四卦从乾卦开始,乾卦就是天,第二卦是坤卦,就是地,从乾坤两卦开始转到六十三卦,就是“既济”,“济”就是成功了,“既济”就是已经成功了。
第六十四卦是“未济卦”,意思是还没成功。
《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演变,讲整个自然、社会、人的变化,变到六十三卦,说“成功了”,最后告诉你没成功。
没成功怎么办?从乾卦开始再运动,周而复始。
“易”这个字也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简易、简单、容易”,《周易》只有六十四个符号,非常简单;第二个意思是“变异、变化”;第三个意思是“不易、不变”。
“易”这个字有三种解释:第一个解释是“日月为易”,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白天变晚上,晚上变白天,这是易,这是变;第二个解释是“易”这个字的形状源自蜥蜴,变色龙变来变去,所以它又是变;第三种解释,易就是倒水,把这杯水从这倒进去这叫易,还是变。
不管哪种解释,易就是变,变就是不变。
《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世界永远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
易中天庐山讲座《中国智慧》
周公智慧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武王伐纣: 周武王推翻殷纣王只用了五十多 天,胜利的太快了,反倒使周人吓了一跳(交 通基本考走,通讯基本靠吼)。为什么殷商王 朝灭亡的这么快?为什么殷纣王的御敌部队会 变成周武王进攻的先头部队?周武王与大臣们 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殷纣王缺 德、殷商王朝不得人心! 为什么不得人心呢?殷商王朝不把人当人呢? 他缺德!所以上天就收回赐予他的承命。
2、二十岁之前:之后就再不剃了,刚开始从两边 分,叫两毛,又叫童毛,再张大、张长,男孩往两边盘, 扎成犄角(野兽的角),叫总角。女孩盘成树丫状,叫 丫头。这样的发型要延续到男孩20岁、女孩15岁。这时 就成年了。 3、成年礼:成年礼典型的动作是改变发型,把两边 的疙瘩解开,在当中盘城髻,从侧面插入一根簪子,此 刻就从人变成了“夫”。所以古汉语中的“丈夫”不是 老公,是成年男子。不成年的叫“童子”,成年的叫 “丈夫”(一仗高的夫)。女孩也一样,盘起来插一根 簪子。这时男女孩都要请一个有学士的先生来,给孩子 取个字。
《周易》在公元一千多年前,至少要比轴心时代早 200多年。这个结论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武王伐纣发生: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040年左右。 周朝取代殷商之后,实行了以礼乐为基础的文明统 治,思想上以人为本,政治上以德治国,制度上推行 礼乐教化。说明了以周公为代表的周人是一个相当成 熟的民族。
11、贵族男孩12岁要加冠(把头发盘起来加 帽子),贵族有四种:天子、诸侯、大夫、士子。 贵族前三种不但加冠而且要加冕。冠和冕不同, 冠是帽子,冕是帽子上面加一块板,这块板叫 “綖”,綖的前面有珠串叫“旒”,“旒”的意 思是“视而不见”,即不该看的你不要看。綖的 两边各垂一颗珠子(玉)叫“充耳”,叫“充耳 不闻”,不该听的你不要听。 旒的数量不同,级别不同,天子12旒,诸侯9 旒,上大夫7旒,下大夫5旒,士没有冕,无冕之 王。所以天子、诸侯、大夫、士冠冕堂皇。士有 冠无冕,“无冕之王”。
易中天《中国智慧》经典语句摘抄
轴心时代,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世界上主要的几个国家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比如印度的释迦牟尼,以色列的犹太先知,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的孔子和老子。
数学上的二进制,是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周易》的启发下发明的。
《周易》包括哲学书《易传》和占卜术《易经》。
经,就是代表永恒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著作。
传,就是对经的解释,阐释,说明,补充和发挥。
商人用龟壳在火上烧看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凶吉。
周人用蓍草,25长25短,抽出1根不用,剩余59随意分配。
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
而且现象不断变化,这本身就是规律。
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变的。
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
《周易》的方法三种:抓住根本,掌握规律,建立系统。
根本就是阴阳。
君尊臣卑,父尊子卑,男尊女卑,总之,尊为阳,卑为阴。
是与非,是事实判断。
可与否,是决策判断。
凶与吉,是结果判断。
阴阳的关系,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周易》的启示有四条: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中庸精神。
《易经》就是从最基本,最原始的因素开始,在经历所有的可能性后,到达成功,然后走向还没有成功,然后重新开始,中国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我们可以微微翘一下尾巴。
为何要翘?因为憋屈了太久。
为何稍微翘?因为既济后面是未济。
有矛盾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变化,有变化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前途。
这就不是不怕变,而是怕不变。
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中庸就是无过无不及。
人们对中庸的误解:骑墙派,和稀泥,好好先生。
老好人,就是乡原。
贼,古语中指的是人身伤害。
盗,则是偷东西。
寇是外敌入侵。
匪,是犯上作乱。
周,是团结。
比,是勾结。
四大圣人:伊尹,伯夷,柳下惠,孔夫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行不通,又要提倡,就是伪君子。
以德报德理所应当,以怨报德必须否定,以德报怨要求太高,以怨抱怨不宜提倡。
易中天中华智慧四讲笔记
易中天中华智慧四讲更重视方法而不是知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智慧。
智慧靠启迪人管不了的周易方法论老子辩证法法家管理学儒家中庸观第一讲周易方法论一、“周”的含义●甲骨文的“周”,刻在青铜器上的周和田有关系,周是庄稼人,田是庄家地。
●很多考古学家不相信有夏的存在,二里头遗址,中华文明有3700年?●樊树志“传说中的夏朝”●有了城市就有了文明●万邦来朝,邦就是国的意思,周易的“周”:①周人或周代②周到、周遍③周而复始二、“易”的含义:①日月为易,交换②交易③蜥蜴倒水,交换位置④简易,周易很简单变,变易,不易(不变变就是不变,有变有不变,才是变)周易认为:●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而且现象会变也是规律。
●我们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变是不变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变和变成什么,也是不变的。
●阴爻(母亲男性),阳爻(父亲男性)占卜,烧草,拔草不不不不。
阴爻和阳爻的变动和互动。
“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
“变卦”就是改变阴阳。
●世界的变化,归根结底是阴阳关系的变化●阴阳的关系是:相生、相克、共存、转化。
你也存在,我也存在。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系辞上》第二讲:老子辩证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01重女轻男阴比阳重要真正的大国,应该像江河的下游,成为全天下的女人或雌性柔、弱、小02 弱者最强婴儿上善若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用人者为之下以“无为”成“有为”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周易和老子都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必然要相互转化的。
惟其如此,世界才总是在变。
不同的是周易要随机应变,走在变的前面以适应变:以万变应不变老子认为反正在变自己就不变否则还要变回来:以不变应万变第三讲:法家管理学01 斗争的哲学周易:矛盾对立双方相互依存老子: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韩非子:矛盾对立双方相互斗争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
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范本)
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读中国智慧心得体会3篇《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浅显的方法引见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咱们从中国现代文明精华中吸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本身的智慧。
上面是学习啦带来的读中国智慧心得领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读中国智慧心得领会之前,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泛滥鲜活的人物笼统时,我已对他幽默有趣,娓娓动听的评说,早已赞不绝口,极为敬佩了。
而在新作《中国智慧》中,他继续用轻松活泼、谐趣横生的文字对中国智慧深入浅出的引见,也让我获益匪浅。
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这是易中天学生书中的一句话。
没错,知识是普存的,但是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
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古国,拥有的典籍浩如烟海,名家也数不胜数,文明底蕴极其深厚。
咱们可以学习咱们先人遗留下的知识,但并一定会转化为个人智慧,只要通过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维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
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机点,是领悟。
如何领悟,可能咱们需求别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
易中天学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咱们从中国现代文明精华中吸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本身的智慧。
因此,我有幸阅读过这本书。
读后,不只对中国智慧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本人少少的启发。
中国智慧,是一个大标题。
它的内容,当然绝不会限于本书所言。
但我认为,作者就是把《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这些精华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了,用简单的言语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向读者讲述,娓娓道来,条理清晰且观点显明。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学生六场讲座整顿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准则,兵家的考虑,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著名学者易中天:中国人的智慧
著名学者易中天:中国人的智慧著名学者易中天:中国人的智慧/ 2009年05月21日新浪财经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旅游局主办的第二届上海·青浦国际论坛在上海太阳岛召开。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市旅游局主办的第二届上海·青浦国际论坛在上海太阳岛召开。
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活动。
以下为著名学者易中天演讲。
易中天: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祝贺2009第二届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上海·青浦国际论坛胜利召开,并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
刚刚我们上海东方电视台的首席评论员——骆新先生已经“忽悠”了一把。
就把我架在火上了,其实我对旅游不懂,我来之前,我就和邀请方说好了,旅游我是讲不了的。
我要是在这里讲旅游,那就是真正的班门弄斧,在座的各位才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方面的行家。
后来邀请方说,那你讲什么?我说我从去年10月份开始我就只讲一个话题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主办方就说那你就讲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东西吧。
我说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只有周游,没有旅游。
孔子他周游列国,那是旅游呢?走到哪里哪里碰钉子,困难的时候三天三夜没吃没喝,这种旅游谁干呢?后来邀请方又说,我们想把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做一个长三角的大的旅游区,能不能讲一下中国文化传统当中,关于联合起来,办成一件事情的传统。
我说不好意思,这个真没有。
中国人真的是没有这种传统,我们中国是你死我活,成王败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没有办法,我只能讲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讲讲他们当时应对变革和社会动乱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智慧和他们的一些观点,供各位参考,至于各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应用于我们今天的事业,应用于我们要做的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那是诸位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不要听骆新忽悠了。
秦诸子百家争鸣产生在什么时代呢?产生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
这样的一个时代和我们今天面临的金融风暴,经济危机略有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就在于今天的金融风暴问题出在经济链条断了。
《中国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
《中国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中国智慧》篇1对于易中天先生的书,我向来敬爱有加。
他作品语言风趣幽默,娓娓道来,叙述问题平民化,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读到会心处,合卷细品,真是其乐融融。
最近,我读了他的《中国智慧》一书。
《中国智慧》里面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可谓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值得广大传统文化研究者及其爱好者阅读。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是没有功底去研究古老的周易,中庸,老子的,那么,听易先生这样启发式的讲解便成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好的办法。
不求融会贯通,只要有所启发就好。
第一部分是《周易》。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似乎是很神乎其神的。
其实我就很怀疑它的科学性。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它推崇有加,还有不少大学开设了《风水》专业课程。
现在,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第二部分是《中庸的原则》。
一说"中庸"二字,首先给人印象一是儒家思想,二是没有原则。
是儒家思想固然没错,但是说它没有原则就不对了。
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不就是原则吗?其实,中庸不但是讲原则,而且中庸本身就是原则,是最高的原则。
最感兴趣的第五部分是《魏晋的风度》。
好玩?好奇?我不知道该用什么合适词来形容我对《魏晋的风度》的感觉。
所谓"魏晋风度",是一种什么样的风度呢?怪异的风度。
比如说,"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死了,当时官至"副总理"的曹丕竟然在追悼会上让大家学驴叫,原因是王粲生前喜欢驴。
结果追悼会上就一片驴叫声。
你说一个重要人物到场,你不至悼词也就罢了,竟然叫大家学驴叫?——这成何体统?还有那个刘伶喜欢裸身在家喝酒。
另一件事,晋元帝司马睿生儿子,大宴群臣,给予封赏。
2011-08-12【《中国智慧》,中国人的智慧?】
◎《中国智慧》,是中国人的智慧吗?读完《中国智慧》一书,我在想,《中国智慧》,是中国人的智慧吗?一讲到“智慧”,很多人顿时慌神,以为智慧这东西无比精深,也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但是易家笔墨,从不卖弄学问,历来雅俗共赏。
这也是易老师的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讲智慧,才能让人听得明白。
在书的底封,印有“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接受,智慧可以启迪”(易中天)的文字。
易老师在书中讲的许多东西,确实有启迪意义。
在《中国智慧》一书中,易中天老师从“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这个六个方面来阐释他心目中的中国智慧。
周易给了我们哪些启示?第一、穷极而变。
长久是因为变通,变通是因为穷尽;第二、与时俱进。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长治久安;第三、恰倒好处。
时间、地点、方式,都恰到好处,就是发展变化的最佳状态。
其实这与孟子讲的“天时、地理、人和”不谋而合。
而曾仕强教授也说“元、亨、利、贞”,本意就是“天、地、人、和”。
中庸的原则又是什么呢?易老师一开始用中庸的“三不是”,来纠正人们对中庸认识的偏见。
中庸不是老好人、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不是没有原则。
中庸的本身就是原则,最高的原则。
他要求我们为人处事不走极端,不唱高调。
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把握灵活。
全书的这一部分,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
正确的认知中庸之道,践行中庸之道,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境界,让自己拥有做人的艺术。
兵家的思考告诉我们,“败不败,在自己。
胜不胜,在敌人。
败不败,为什么在自己?因为自己不犯错误,就不会失败。
胜不胜,为什么在敌人?因为敌人不犯错误,自己就不会胜利。
相反,如果自己犯错误,自己就失败。
敌人犯错误,敌人就失败。
总之,谁犯错误,谁失败。
错误,都是自己犯的。
因此,所有人是被自己打败的。
”(易中天)老子的基本观点:最柔弱的的最坚强,最卑下的最崇高,最空虚的最实在,最原始的最先进。
《中国智慧》读后感
《中国智慧》读后感《中国智慧》读后感1这本《中国智慧》。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场讲座整理后的讲稿,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其中这本书中所讲到的《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
接下来我主要谈一下我对《周易》这本书的感受。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而“易”的思想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但是《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却忽略了它的另一面,从而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失误,不能够很理性的去对待事情的本身。
除此之外,我也很赞同《周易》中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
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治理方法,似是无所为更是有所为。
这里所见个的无为并不叫我们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什么事情都不理,他更多的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灵性。
这给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了无比大的启示,我们都知道有的人一生不停的追求遥不可及的完美,却无法放慢自己的脚步去欣赏身边的风景,蹉跎了岁月,浪费了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和中国智慧易中天我认为中国智慧包括三个部分:政治智慧、哲学智慧、人生智慧。
今天主要是讲政治智慧。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和周公的政治智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批判导言》里曾说过,人类就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自己的童年时代。
世界各民族的童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种被称为是正常的儿童;一种是早熟的儿童;还有一种是粗野的儿童。
马克思说古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没有说谁是早熟的儿童,也没有说谁是粗野的儿童。
我个人认为,中华民族是早熟的儿童。
这在《周易》的辩证法和周公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周易》的辩证法思想《周易》的“周”和“易”,每个字都有三层意思。
“周”的第一个意思是“周代”或者“周文”。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也代表三个民族,即夏民族、商民族和周民族,《周易》的第一个“周”字就是“周民族”或“周朝”;第二个意思是“周全”、“周到”,把自然、社会、人的种种现象都概括进去;第三个意思是“周而复始”。
对六十四卦解释是《易经》的主要内容。
六十四卦从乾卦开始,乾卦就是天,第二卦是坤卦,就是地,从乾坤两卦开始转到六十三卦,就是“既济”,“济”就是成功了,“既济”就是已经成功了。
第六十四卦是“未济卦”,意思是还没成功。
《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演变,讲整个自然、社会、人的变化,变到六十三卦,说“成功了”,最后告诉你没成功。
没成功怎么办?从乾卦开始再运动,周而复始。
“易”这个字也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简易、简单、容易”,《周易》只有六十四个符号,非常简单;第二个意思是“变异、变化”;第三个意思是“不易、不变”。
“易”这个字有三种解释:第一个解释是“日月为易”,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白天变晚上,晚上变白天,这是易,这是变;第二个解释是“易”这个字的形状源自蜥蜴,变色龙变来变去,所以它又是变;第三种解释,易就是倒水,把这杯水从这倒进去这叫易,还是变。
不管哪种解释,易就是变,变就是不变。
《周易》的哲学思想是什么?世界永远在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思想。
这些思想产生于公元3千年前,根据易传的说法,《易经》的产生应该是殷商之际,就是“武王伐纣”的前后。
(二)周公的政治智慧我们今天很多思想,实际上三千多年前就已经萌芽了。
公元前3000年前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武王伐纣”。
根据史书的记载,武王出兵是在子月,就是1月份。
灭掉殷纣王是丑月,即2月份。
冷兵器时代没有火车、飞机、导弹、坦克,主要靠步行。
胜利为什么来得这样快?这是周人要思考的一个严峻政治问题。
谁思考?周公。
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文的叔叔。
“武王伐纣”三年以后,周武王就一病去世了,继位的是他儿子周成王。
因为当时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他儿子周成王接位,因其年幼而周公摄政,所以这个问题就由周公来思考。
1、周公的第一个政治智慧:以人为本《诗经》里有一首诗,传说是周公写的,写的是他参加一次典礼。
这个典礼是祭奠周人的祖先,就是祭祖。
周人战争胜利了以后,就要祭奠祖宗。
结果那些打败仗的商人,就是殷人的遗民们,也穿着周人的衣服参加祭奠。
周公当时就想,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子孙会不会穿着人家的衣服去参加人家的仪式?我们的胜利来得这么容易,我们的政权能巩固吗?我们周王朝能够做到长治久安吗?他不能不想这些问题,他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殷商王朝为什么迅速灭亡?周公得出的结论是,殷商王朝太不把人当人。
周武王胜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前徒倒戈”。
“前徒倒戈”就是周武王的军队开过去之后,殷纣王的先遣部队掉转枪头打后续部队,也就是殷纣王派出去抵抗周武王的部队,变成了周武王的先锋部队。
面对众叛亲离,殷纣王只好放火把自己烧死了。
殷纣王为什么众叛亲离呢?周公的结论是:他太不把人当人了,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人殉”。
殷商王朝有一个制度,就是贵族死了要大量杀人陪葬,这方面有大量出土文物可以作证;第二是“人牲”,牺牲的“牲”,牲口的“牲”,就是在祭祀的时候杀活人做牺牲。
祭祀在我看来就是请神吃饭。
这里有一个很深刻的文化原因,就是民以食为天。
食物是生命之源,因此请人吃饭是很大的情义,不是一种简单的交易或者交换,有人情味儿在里面。
神也是一样的,你要请神帮忙,就要请神吃饭,请他吃饭你得上菜,菜是什么?菜就是“牺牲”,中国古代的“牺牲”有马、牛、羊、猪、狗、鸡,合起来叫“六牲”。
去掉马叫“太牢”,牢房的“牢”,宝盖头下面“牛”,以牛为主,所以叫“太牢”。
去掉牛只剩下羊叫“少牢”,反正你得请神吃东西,吃什么呢?就看你请神办的事有多大。
请神办一件小事,说我今天出门一路平安,杀只鸡就够了。
现在要跟谁打仗,要请神说要全胜,杀马都不够了,得杀人,杀人也要根据情况来,也有等级。
一般打个小仗,杀奴隶,打个中仗杀平民,打个大仗杀贵族。
最后,奴隶没有生命安全,平民没有生命安全,贵族也没有生命安全,太不得人心了,太不把人当人了。
周公反省了这个教训得出一个结论,政权要能够长治久安,必须要把人当人。
这就产生了周公的第一个政治智慧: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从这来的。
周公执政后从理论上讲把“人殉”和“人牲”废掉了。
“人牲”后来是废掉了,杀活人祭祀是废除了,“人殉”一直到清代还没有完全废掉。
孔子有句话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周公把活人殉葬废掉以后,就用木偶、泥人来代替,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用泥人代替活人,这已经是进步了,但孔子还是不同意,孔子说这是谁发明的,第一个做泥人的人断子绝孙,“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就是这个意思。
2、周公的第二个政治智慧:以德治国周公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周公的解释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是由天和地组成的,我们头顶的是天,脚底下是地,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叫天圆地方。
这个正方形的地,正中间就叫中国,中央之国,“中国”指的是地理中心,而不是指政治概念,在现在的河南省登封市,那个地方有一个观星台,观星台下面有一个石头叫地胆,对应天上那颗星星叫天心。
从这个地胆出发向东走、向西走、向南走、向北走,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是个正方形的地。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圆的天扣下来,平面图是个圆的,当中还切一个正方形的地,还多出这块地。
那四块地方是四个海——北海、东海、南海、西海,四海的里面是这块地,所以这块地叫“四海之内”,简称“海内”。
这块地就在天底下,叫“普天之下”,简称“天下”。
天下和海内是一个概念,同一个地方就是全世界,全人类居住的地方。
这个地方的产权是谁的呢?天的。
但是天不能够来治理,天必须指派一个人来治理,这个人就是天子,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天的嫡长子叫天之元子。
比方说我们把天下看作一家公司的话,董事长是天,天子是总经理,天子的治权需要得到天的授权的。
这是必须要授权的,因为他只有治权而没有产权,这个授权叫天命,天的命意,天的任命叫做天命。
所以后代的皇帝在讲到政权的合法性从哪来时都说是天给的。
如果这个总经理干得不好呢?干得不好他得下台,改朝换代。
改朝换代叫“革命”,革命的全文是“革除天命”,“革”就是拿掉,拿掉这个授权就叫革除天命,简称“革命”,“奉天承运”简称“天命”。
周公先把这个道理跟大家讲清楚,之后又说,“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就是天是很公平的,天没有私心,天是出于公心的,天就是看谁好,谁有道德,他就授权给谁。
当年大禹治水,有公德于下,天就把天命授予了夏,后来夏桀失德,天就革命了,把政权授予了商汤王,后来殷纣王失德,所以天就授权给我们周武王,这就讲通了。
就是说我们周是以道德得到的天下,因为我们有道德。
他是不是有道德呢?确实有道德。
周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
殷商王朝当时是因垄断工商技术,主要是青铜冶炼技术而获得天下的。
周人掌握了农业技术,但是不垄断,把农业技术传播给落后的民族和部落,这样大得人心,结果是当时的农村地带,基本上是周人的地盘和周人的同盟军。
殷商王朝当时主要是守住几个城市,这就是《论语》说的“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分之二在农村,还有三分之一在城市,因此周人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
周公说我们有道德,以道德得到了天下,逻辑的结论是:既然天下是靠道德获得的,那么保天下也得靠道德,以德夺天下,以德坐天下,于是产生了周公的第二个智慧:以德治国。
3、周公的第三个政治智慧:以礼维持秩序道德是诉诸良心的,你有良心我可以跟你讲道德,你没良心跟你讲不成道德,而且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不是法律,法律有明确的条款。
用道德治国似乎说不清,它必须要有可操作性,这个可操作性的东西就是礼,礼体现了周公的又一智慧。
礼是可操作的,礼是什么呢?礼是可以维持秩序的东西,社会不能乱,社会要井然有序。
靠的就是礼,因为礼规定了等级,有了等级就有了秩序,礼有规矩,规矩怎么定?比方说,首先人分三等,第一等贵族、第二等平民、第三等奴隶。
贵族当中又分四等:天子、诸侯、大夫、士;诸侯又分五等:公、侯、伯、子、男。
规矩定下来了,周公在此基础上再讲到制度问题。
第一个制度就是宗法制。
宗法制就是解决继承权的制度,包括这么几个内容:一是父家长制。
所有家族的继承是以父系为系统的,我们现在还是这样,都姓父姓,少数姓母姓,也有极个别的,父亲姓、母亲姓都不姓的。
二是嫡长子制。
一个贵族在理论上有三种儿子:嫡长子、嫡次子、庶子。
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嫡子当中,老大叫长子,其他的儿子叫次子。
因此庶子的地位最低,嫡长子地位最高,家族的地位、血统、财产,原则上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叫嫡长子继承制。
第一代的高祖传给他的嫡长子——太宗,太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世宗,世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仁宗,仁宗又得传给他的嫡长子——宣宗,这样一路传下来整个系统叫嫡系。
嫡系代表的意思就是正宗、正统,这些概念都是从这来的。
三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有人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是不准确、不严谨的。
严格的说法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制度规定贵族男子只能有一名正妻,但是可以有若干个妾。
妻家和夫家是婚姻关系,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轿、骑高头大马去迎娶开中门进来。
妾都是来路不明的,有赏的、有买的、有偷的。
妻和妾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第二个制度是封建制。
天子周武王必须传给他嫡长子,他的那些兄弟,还有他的那些次子和庶子怎么办?周公的办法是分出去当国君。
你不能当天子了,降一等当诸侯,什么叫诸侯?诸多的侯,一个天子诸多的侯。
诸侯分出去就叫国君,他的地盘就叫“国”,就是把天下分成好几块,分好后把国境线划出来,然后在国境线上犁沟,挖很深的沟放水——界河。
把挖出来的土堆在两边,在堆在两边的土上种树,这样一个动作就叫“封”,封建的“封”,“封”字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再指定一个弟弟或者庶子来当这个地方的国君,这个动作叫“建”,合起来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封建”这个词就是从这来的。
国君们拿到这个地方以后,也不能独吞,再分的地方叫“家”,也是挖沟,也是指定一个人做“家君”,“家君”就是“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