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辞1

合集下载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

屈原和楚辞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屈原。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诗经最后三个朝代之一的楚国代表诗人。

屈原的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宫廷诗,也有山水之辞,还有对爱情和家乡的思念,同时也有对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探讨。

屈原的诗风豪放、激昂,语言生动、深刻,被认为是楚地文学的瑰宝。

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其中,《离骚》被誉为楚辞之首,内容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政治抒怀。

它以屈原的流放经历为背景,通过描绘楚国沉沦的形势和自身的遭遇,来表达对国家命运、社会风气的忧虑和控诉,同时也展现了屈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另外,《天问》则表达了屈原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和追问,展现了屈原对人类命运、宇宙哲学的深刻思索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

再来说说《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一种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诗歌体裁。

它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通过反映楚国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气息。

楚辞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情诗,也有哀婉歌,还有赋情怀、讽刺等各种类型;二是艺术表现手法多样,语言华丽、形象生动,充满了鲜明的楚国气息;三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表达,表现了作者对世情和人情的深切关注和热情之情。

《楚辞》的代表作有《离骚》、《九歌》、《招魂》等。

其中,《离骚》是楚辞之首,内容包括了个人抒情、宫廷政治、对时代背景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与社会现实的控诉。

而《九歌》则是一部以神话和传说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歌,描绘了神秘的宇宙图景和精彩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历史和神话的诠释和重新创作,塑造了宏伟的史诗场景和深刻的人文气息,被视为中国古代史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综上所述,屈原和《楚辞》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雄风”与“奇葩”,而屈原被尊称为“楚辞之祖”。

中国古代屈原与楚辞

中国古代屈原与楚辞

中国古代屈原与楚辞屈原是中国古代楚国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被后人誉为“楚国之盛名”、“楚国第一民族英雄”,他的代表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楚辞之首”。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诗歌的总称,其中以《离骚》、《九歌》、《九章》等作品最为出色。

楚辞常被称为“山水田园之诗”,因为其中大量描写了楚国的山川河流、草木花鸟以及农民和渔民们的生活场景。

楚辞体现了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特点,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作为楚辞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楚辞的发展和影响至关重要。

屈原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深受楚国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影响。

在他所处的时代,楚国已经成为中国南方地区的霸主,它的文化和历史影响深深地扎根于屈原的心灵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篇长诗,诗歌之美、意境之深、语言之华丽、结构之紧凑,无不体现了屈原的才华和对文化的热爱。

在诗中,屈原通过自己的一段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崩溃、民族疾苦的深深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屈原在诗歌中运用了大量象征手法,描绘了各种虚幻的形象和神话传说,使得诗歌更显神奇、神秘、富有想象力。

在《离骚》中,屈原创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他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真、思辨之深渊,使得读者为之沉醉、感悟和思考。

屈原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摆脱痛苦和恐惧,探索和追寻真理和自由的追求,使得《离骚》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之一。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在楚辞的发展和影响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将中国文化引向更高更远的层次。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屈原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通过阅读楚辞和屈原的作品,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10第五章__屈原与楚辞

10第五章__屈原与楚辞

•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离骚》、《天问》确 系屈原所作,无可怀疑;《九章》中虽有后人拟 作之可疑者,但基本上仍可认定为屈原作品;《 九歌》则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改 造的再创作。另有《招魂》一篇,据司马迁之说 ,亦应认为屈原所作。
第三节 《离骚》
一、题解: • “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司马迁认为:
• 3、来自楚国民间的楚声、楚歌,是“楚辞 ”的直接源头,是“楚辞”形成的基础。
•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 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离骚》 《九歌》(11 篇) 《天问》 《九章》(9篇) 《远游》 《卜居》 《渔父》 《招魂》 共8卷26篇
其它9卷 《九辩》 ——宋玉 《大招》——景差 《惜誓》——汉代贾谊 《招隐士》——淮南小山 《七谏》——东方朔 《哀时命》——严忌 《九怀》——王褒 《九叹》——刘向 《九思》——王逸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二、《离骚》的美学内涵:崇高、悲壮、奇丽
《离骚》的美学内涵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 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 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诗人崇高的美的人格、美的形象。其次,《离骚》具有 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这使诗中充满了 不能自已的激越、崇高的感情和悲壮的英雄气概。其三,《离骚》具有奇丽的艺 术美。屈原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使《离骚》立意炫巧、结构宏阔、 风格奇丽,具有令人目眩神夺的艺术特色。
• 出生秭归 • 初任兰台 • 出使齐国 • 草拟宪令 • 自疏汉北 • 再度使齐 • 流放江南 • 怀石投江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是分享的屈原楚辞。

供大家参考!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第五讲屈原与楚辞•学习要点:•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课后习题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体的产生•首先, “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 楚地民间“巫歌”, 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战国之世, ¡­¡­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 被谗放逐, 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后人惊其文采, 相率仿效, 以原楚产, 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二)楚辞的涵义•1.楚辞是一种诗体•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 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 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3.“楚辞”是一部书名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三)楚辞的特点•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 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 形成唱叹。

感情奔放, 想象力丰富, 文采华美, 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六言句:•惟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离骚》五言或六言:•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四言句: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 纷其可喜兮。

《九章·橘颂》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一)生平屈原(前340?—278?), 名平, 楚国贵族。

博闻强志, 娴于辞令。

屈原和楚辞

屈原和楚辞
• 心灵历程再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冲突,经历了几 个情感的波折,最后形成感情的瀑布和漩涡。这 个过程的公式是:满怀热情——失望痛苦——彷 徨往复——绝望决裂。
在现实过程的叙述中,诗人的“自我”面对 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 一是“致君尧舜”的努力与昏聩楚王的 “不察”和排斥的矛盾;
• 二是正道直行与党人谗佞的对立; • 三是独立不迁与众芳变质的对立。
三、《离骚》
《离骚》是一首用生命写成的规模宏大的伟大诗篇。 它以空前的规模和气势,生动再现了屈原的人格 力量、爱国情怀及其与社会对立所引起的情感矛 盾。
• 它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政治人格的巨型雕塑,它 是中华民族爱国志士的苦恋情操的交响乐
• 它想象丰富,境界恢宏,情诚怨深,整体和谐。 其内容的伟大崇高和艺术的成熟入化,堪称划时 代的巨著。
• 总之,抒情主人公的人格结构的核心是一个“恋” 字,即对祖国的爱恋;他的情感矛盾的基本状态 是一个“苦”字,即壮志难酬、人莫我知的痛苦。 从情感性质看,《离骚》可以说是一支苦恋式的 咏叹调。
诗人自我形象概括:
•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即可对《离骚》 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的基本性质做出比 较完整的判断:
中国古代文学: 先秦两汉魏晋六朝部分
第五章 屈原和楚辞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楚辞及其特征 屈原和他的《离骚》 屈原的地位与影响 宋玉及其《九辩》
屈原
• 楚辞的产生,源于江 汉间的民歌,且受到 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 楚地巫歌的影响。
在心灵历程的再现中,诗人的Biblioteka 自我”面对 着三种基本的矛盾冲突:
• 一是忠君与罪君的内心冲突; • 二是矢志与随俗的内心冲突; • 三是恋国与去国的内心冲突。

《楚辞》与屈原

《楚辞》与屈原

《九歌》 九歌》
• • • • 共十一章,依次为: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前九章每一章歌颂一个神祇,末章为总的送神曲,而排在第十 位的《国殇》 则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有着特别的意义。
• 《九歌》所咏多为自然界的神祇,《国殇》独以人鬼为抒写对 象; 《九歌》 多用比兴手法,《国殇》则纯为赋体,直陈其 事; 《九歌》 总体风格是清新绮丽,优美缠绵的,《国殇》 却慷慨激昂,刚健庄严,热情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英武刚 毅、舍身取义的顽强斗志,从而张扬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 精神,通篇都充溢着作者沉痛而崇敬的心情。
补充( 补充(二)美人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自喻)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参考译文: (1)一群坏女人嫉妒我的妩媚,竟造谣中伤说我好淫。 (2)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 说我妖艳狐媚!
补充( 补充(三)香草
•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 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作为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 品德和人格的高洁;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 双方。 • 例文: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 参考译文: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又将洁白的莲花缀成 下裙。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的确是馥 郁芳芬。我把头上的帽子加得高而又高啊,把佩带加的很长 很长。芬芳与污垢已经混杂在一起,只有我这光明洁白的品 质没有毁弃。
《离骚》的价值 离骚》
• 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 • “离骚”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离骚”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 全诗主旨是爱国与忠君,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塑 全诗主旨是爱国与忠君,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 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 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 • 《离骚》构筑了一个象征比喻系统: 离骚》构筑了一个象征比喻系统: 核心意象就是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 核心意象就是香草美人。

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精讲

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精讲

• (3)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对楚辞的产生有着重要的 作用。 • A、《诗经》的影响 • 《橘颂》、《天问》篇基本采用《诗经》的四言句式加以 重叠而成,《诗经》的比兴手法也为楚辞所继承并发展。) • 皮锡瑞:“《三百篇》后得风、雅之旨者,惟屈子楚辞” (《经学通论》) • B、在形式方面,楚辞也接受了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辞采 的游说之风的浸染。 • 无论从闳阔的篇章、汪洋恣肆的气势、自由灵活的句式, 还是从接近口语的虚词之运用,对楚辞体的形成发展都有 启发和推动意义。
• “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文心雕 龙· 辨骚》)作为一代文学标志的楚辞,正 是屈原根植于楚文化的沃土,沐浴中原文 化之风,吸取了楚国民间文学的营养,而 “自铸伟辞”的天才创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屈原的生平与创作
• 一、屈原生平、思想与创作情况 1、生平 屈原(约前339——前278),名平,字 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出 身于楚国贵族,与楚王同姓。其祖先屈 瑕,为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 地,乃以“屈”为氏。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 楚以“蛮夷”自称,中原人也称之为“南蛮”、 “荆蛮”。楚文化除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 不可分割的联系外,其变异性极为突出,无论在 地理、物产、风俗、民情、服饰、制度、语言、 音乐等方面,都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 •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特别在宗教方面,“信巫 鬼,重淫祀”(《汉书· 地理志下》) • 桓潭《新论》记载:“楚灵王简贤务鬼,信巫觋 (xi,男巫师),祀群神,躬执羽帗(bo),起舞坛 前。吴人来攻,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 应之曰‘寡人方乐神明,当蒙福祐,不敢救 民。’”
2、“楚辞”产生的文化渊源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学习目标:了解楚国的经济和文化成就,掌握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楚、楚辞、背景、文化知识点:1、楚国的经济和文化。

2、南北文化交流。

3、楚声、楚歌。

4、楚地风俗。

5、屈原的创造。

课时内容一、楚国的经济和文化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之际,由北方迁来的一个部族定居于丹阳(丹水和淅水的会合处,即今河南西南和湖北西北相交处)。

此后,他们又逐步推进到江汉平原,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这个部族就是著名的楚。

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楚人在江汉平原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楚辞就是这种文化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

楚国在八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给江汉平原带来了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繁荣,同时在音乐、舞蹈、绘画等各个艺术门类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就是楚辞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大背景。

楚既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部族,同时也是以农业为本的部族。

楚族在由北方南移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

开初之时,楚人在荆山筚路蓝缕①,实行刀耕火种,生产力相当低下。

后来,他们又继续南下到了江汉平原,这样就又吸收了江汉地区原有的种植水稻的经验,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根据南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按照水稻生产的特殊要求,楚人发明了火耕水耨②的耕作方式。

由于掌握了冶铁技术,楚国较早成为了使用铁农具的同家,再加上牛耕的善遍推广,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此外,根据水稻生产的需要,楚人还十分重视修建筑陂灌田的水利工程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在孙叔敖等人的主持下,楚国先后修筑了期思陂和芍陂,这就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据史书记载,楚国的粮食产量和储藏都较大,这为楚国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楚国的冶炼、铸造和其他一系列手工业工艺也是十分令人瞩目的。

楚人继承了中原地区自商代以来的青铜冶铸技术,从春秋时期开始,这种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这可以从大量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得到明证。

楚辞与屈原

楚辞与屈原
第一,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抒情主人 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格的峻杰、感情的 强烈这个形象远远超出现实之上;《离骚》始终 贯穿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志和以身殉 理想的不渝精神:讴歌理想是本诗浪漫主义的精 神实质。
第二,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表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自然现象 编织成幻想的世界。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 夕至悬圃(神话中的山),他以望舒(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 神)飞廉(风神之名)鸾凰、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 上叩帝阍(天帝的看门人),下求佚女(帝喾的妃,商人祖 先契的母亲),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 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如果单就艺术领域而言,楚文化的成就为高。文学是广义的 艺术的一个方面。我们所要论述的楚辞,既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 的奇葩,又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楚文化尤其楚国艺术的一 般特点,如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动荡的情感,奇幻而华丽的表 现形式等等,也都呈现于楚辞中。
重点2: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楚辞关系密切: • 1、首先体现在语言声调与音乐方面,楚地有“南音”系
楚辞的概说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亦作“楚词”。 作品运用楚地(现在湖南,湖北,安徽一带)的文学样式、
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 色。楚辞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变化、辞藻华美、对偶工巧,以 大量“兮”字作衬字。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 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 通称楚辞。
忧闷忳郁邑余侘失傺意的兮样,子吾独穷引困申乎为此走投时无也路。
通“郁悒”
突然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凶猛的鸟, 作者自喻

屈原与楚辞最新实用版

屈原与楚辞最新实用版
“二入、则 屈与原王的图生议平国与事遭,遇以出号令;
“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任怀王左 一风、兮楚 凤辞兮的,特何点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三怀、王《 死楚后辞,》顷襄的王编即集位,子兰为令尹。
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今”日巫何 觋日“兮作,歌得乐与鼓王舞子,同以舟乐诸…神…”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潮,小的波澜总是跟 着主潮的方向推进。战国时代的主潮是散文,一部 分诗服从了时代的意志,散文化了,便成了楚辞。
光辉的楚辞又是伟大诗人屈原,植根于楚文化沃 土,沐浴着中原文化的新风,吸取楚国民间文学的 影响而“自铸伟辞”的天才创造。 (郭预衡)
三、《楚辞》的编集
光顷辉襄的 王楚二辞十又一是年伟(大前诗27人8)屈,原秦,将植白根起于攻楚破文郢化都沃,土屈,原沐痛浴感着国中家原的文败化亡的,新而风自,己吸又取无楚力国挽民救间,文便学在的这影年响五而月“五自日铸,伟投辞身”汩的罗天江才,创以造身。殉
十二年(前277)。 已国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矣。
战“国入时 则代与的王主图潮议是国散事文,,以一出部号分令诗;服从了时代的意志,散文化了,便成了楚辞。 (一二个) 时直代接有孕一育个楚时辞代的是主楚潮国,的小民的歌波。澜总是跟着主潮的方向推进。
——《论语·微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
——《孟子·离娄》
(三)楚国民间传统的祭歌、巫舞,对楚辞的产 生,也有直接影响。
王逸《九歌章句序》: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 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觋“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四)散文的影响。

屈原和楚辞

屈原和楚辞
金开诚《屈原辞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司马迁说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 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我们认为:《渔父》显然不是屈原所作,至于《大 招》,也不应该是屈原所为。《远游》和《卜居》 两篇不好确定。
屈原的作品(二)
《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 三种类型的代表。其中,《离骚》一组,《九歌》 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参考书目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马茂元《楚辞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版。
《九歌》、《招魂》、《天问》
《九歌》、《招魂》、《天问》三部作 品,都不直接涉及屈原本人的生活经历。 前二种与楚地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有 密切关系,后一种却是对神话传说和社 会历史的质疑。但这三部作品,又从各 方面曲折地反映了屈原的个性和思想情 感,同时也是研究楚文化的基本材料。
《九歌》
《九歌》的名称,见于《左传》、《离骚》、 《天问》和《山海经》,可见这是一种古老 而著名的乐曲。
第四节
其他楚辞作家
宋玉、唐勒、景差之徒
司马迁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 景差之徒,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祖屈原之从 容辞令,而终莫敢直谏。” 宋玉、唐勒、景差三人中,唐勒无作品存世。 而景差,王逸《楚辞章句》在《大招》一篇下 先标为屈原作,又说“或言景差”,且《大招》 又非出色之作,可存而不论。故可以具体评述 的,宋玉一人而已。

古代文学1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古代文学1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

《离骚》的思想内容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表达诗人的“美政”理想和政治革新主张。
其具体内容是,要效法古代贤君,“举贤而授能”, “循绳墨而不颇”。 ﹡所谓“举贤而授能”,即主张明君贤臣共兴楚国,限制旧贵
族世卿世禄、垄断政治的特权,要不分贵贱,唯贤是举 。 诗人列举古代正反事例加以说明。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要革新法度,君主和上层贵族
第二节 屈原的时代 生平思想 作品
• 屈原像
一、时代
战国后期:
秦、楚、齐、韩、赵、魏、燕七国争雄;
政治外交斗争 “合纵”、“连横”;
苏秦说:‚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
二、生平思想
袁本文学史 p.110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他与楚王同宗同姓(姓“芈”mǐ),其祖先 封邑于屈,因以“屈”为氏。 约生于前340年,卒于前278年。 (楚宣王三十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 ﹡屈原一生主要经历了楚怀王和顷襄王两朝。楚怀王 时期曾长期担任“三闾大夫”,并任过“左徒”(仅 次于令尹),“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 屈原是当时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其思想受儒家和 法家的影响。
• 内政主张:选贤授能,修明法度, 改革积弊,限制旧贵族特权;
• 外交主张:联齐抗秦,坚持合纵。
(曾三次出使齐国)
因奸佞进谗、楚王昏庸,屈原两次被放逐: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年)屈原被放逐到汉北。
(袁本文学史p.111 说 屈原被怀王疏远,自己愤而离开郢都,到汉北。)
都要严格按照法度办事。
诗人严厉揭批楚国统治者争权夺利、贪婪谋私、违法乱纪。
(二)表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爱国感情和忠君 思想。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最新整理)屈原与楚辞1..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2021/7/26
31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2021/7/26
22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 官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2021/7/26
23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2021/7/26
7
2.山河雄奇壮丽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忠君和爱国。表现在三方面 1.对君主(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

2.希望能够辅佐君主励精图治,使楚国强 大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 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关 永 利
第一节


一、何谓“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代表作 家有屈原、宋玉等人
《四库全书总目》:‚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向
始也。‛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 酷吏列传》, 有时简称‚辞‛或‚辞赋‛。 又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汉代成帝时,刘向辑录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 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于是,楚 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2)中期

因谗被疏,因为变法改革触犯旧贵 族的利益,所以屈原遭到以子兰、上官 大夫等为首的权贵们的忌恨与陷害,离 间屈原与怀王之间的关系,于是怀王 “怒而疏屈平”。屈原被疏后,楚国的 局势发生很大的变化,怀王内外受困, 楚国曾两败于秦,又为韩魏袭击,国势 大减。
3)晚期

放逐沉江。怀王30年,秦大败楚军后,昭王要 求怀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怀王 犹豫不决,屈原认识到这又是一个骗局,劝阻 怀王,而以子兰为首的投降派以不能“绝秦欢 心”为由劝怀王往秦赴约。怀王最终还是听信 子兰之言,结果被囚于秦,客死他国。顷襄王 即位,屈原更遭忌恨和迫害,被流放于江南。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率大军攻陷 楚郢都,烧楚先王陵墓。屈原顿感希望破灭, 约于次年含悲自沉汨罗。

一、《离骚》解题
司马迁云:“离骚者,犹离忧也。”(遭受 忧患) 班固云:“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 作辞也。”(“离”与“罹”) 王逸云:“离,别也;骚,愁也。言己放逐 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二、《离骚》的结构
第一大段(至“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 诗人在现实中的斗争和失败。(241页) 第二大段(自“女嬃之婵媛兮”至“余焉能 忍与此终古”),主要写了“叩阍”和“求 女”两个情节,是“进与退”两大主题在诗 人想象中的变奏,突出诗人想象中的追求和 幻灭。(246页) 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占卜”和“降神”两 个情节,是“行与留”两个主题的交替出现, 最后设想去国而终不忍去,以“乱辞”归结 全诗。249页

四、楚辞的文化特征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 谓之‘楚辞’‛。
若些、只、差、谇、蹇、纷、侘傺者,楚语也; 顿挫悲壮,或韵或否者,楚声也; 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 兰、茝、荃、药、蕙、若、苹、蘅者,楚物也; 他皆率若此,故以楚名之。
楚国幅员辽阔,拥有突兀的高山,浩瀚 的大泽,奔腾的长江,从而形成了一种 雄奇、壮丽、幽幻的景色。楚地的这种 烟云变幻,气象万千的奇异风光,对诗 人屈原浪漫主义气质的培养,艺术美感 的薰陶,无疑会起很大的作用。
三、楚辞的文化渊源
1、从楚辞体的艺术形式特色来看,它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和 巫觋的有关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九歌》以祭歌形式,并吸取楚民间神话故事,抒发情感。 《天问》采用卜问形式,涉及大量神话传说,怀疑与批判精神。 《离骚》采撷神话与一些巫术活动,抒写怨情。 《招魂》则直接模仿民间巫觋招魂词形式,带有民间宗教色彩。 总之,楚辞是从楚地巫文化的土壤里生长诗苑奇葩。其奇 特的构思、宏伟的结构、华丽的词采、新颖的语言形式,构 成了完全不同于《诗经》的显著艺术特征。是一种带有强烈 个性和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新文学、新诗体。

2.《离骚》发展了《诗经》比、兴艺术表现 手法。 《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性地将 《诗经》的简单比兴发展为丰富的意象系统。 《离骚》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大意象群: 一是人事意象群。 二是花草禽鸟意象群。 三是神话意象群。

美人香草意象群



汉·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 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 人,以譬于君。" 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香草——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 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见115页

2、楚辞的诞生与战国时代纵横游说之风及 散文高潮亦相关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楚辞)形式 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 地。……而游说之风濅盛,纵横之士, 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 主。……余波流行,渐及文苑,繁辞华 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3、楚辞之所以形成,还有一主要原因是 由于有伟大诗人屈原的天才创造 《文心雕龙· 辨骚》:“不有屈原,岂 见《离骚》?”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 又包含着中原文化的渗透,但具体来说, 若没有屈原“自铸伟辞”的创造,是不 会有楚辞的。
二是举贤授能。 “举贤才而授能兮”, 又以“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 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的例子,表明 了这种用人的理想。 三是修明法度。 “循绳墨而不颇”,要 遵循法度,并批评当时违背法度的做法: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 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 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二)楚国的地理环境

1.物产丰富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nò u ),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 饥馑之患。 ——《史记· 货殖列传》
楚国拥有丰富的物产,这为楚国文学的发展也奠定 了物质基础。楚人的文化生活相应地要比北方人丰 富得多,更倾向于精神的与艺术的享受。
2.山河雄奇壮丽




五、楚辞在中国诗史上的重要地位
《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
两大源头。 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 想象、瑰丽的文辞,以及比兴寄托手法,为 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对其后的赋体、骈 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 响。
第二节
屈原 和 离骚
一、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作品选讲
《离骚》
《离骚》基本情况 《离骚》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 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诗歌 史上的一块丰碑。是中国古代最为恢宏的抒 情诗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 浪漫主义抒情诗。

《离骚》写作年代
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 大夫靳尚之谗而被怀王疏远。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的批判也直指昏庸的楚王: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离骚》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 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 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 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 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屈原生活的时代:
1)屈原生活的时代为战国中后期。时代特征有二: 一是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空前激烈,天下统一的局 面即将出现; 二是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力图富强,争雄天下。 2)屈原生活在楚国,当时的楚国是可以与秦国相抗 衡的强国,所谓“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之言,说 明这两大强国是左右天下局势的重心。 3)屈原生活在楚怀王、顷襄王时期




坎坷的人生,不幸的遭遇,对屈原的创作 产生深刻的影响。《史记· 屈原列传》曾谓 《离骚》“盖自怨生也”,并言屈原“信而见 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据王逸《楚辞章 句》,屈原留下的作品共23篇。包括: 《离骚》一篇, 《九章》九篇, 《九歌》十一篇, 《招魂》一篇, 《天问》一篇。
二、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2、屈原的生平事迹:
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此 外《史记· 楚世家》及刘向《新序· 节士》亦有记述。根据 这些史料,屈原出身于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其一生大致可 分三个阶段:
1)前期

屈原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 于辞令”而受到楚怀王的信任与重用,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 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他任职期间, 楚国在内政外交方面都取得成就。在内 政方面,屈原可能继续推行悼王时期吴 起的变法改革,主张“举贤授能”,外 交上联齐以抗秦。
3.宁愿以身殉国,也不愿离开祖国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234页)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二)美政理想 具体内容:

一是明君贤臣。三后(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 所在)、尧、舜(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 路)、禹、汤、周文王都是屈原理想的明君。他说: “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表达了明 君贤臣的遇合(“两美必合”)的政治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