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期末考试重点一、填空(15*2′=30′)二、单项选择题(5*2′=10′)三、简答(4*10′=40′)【注意举例说明】四、教案设计(1*20′=20′)【课本重点:】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论(填空、选择)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P5答:【定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授的学科,专门研究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的习得规律以及相应的教学规律。
【特点】①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②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第一语言的习得,它是在学校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③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环境的不同,会给学习者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很多困难。
二、“应用语言学”的【定义】P10:应用于具体实际领域的语言学称为应用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如何在不同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利用,着重解决实际问题。
三、神经语言学的【主要观点】P11:神经语言学就是丛神经的功能和机制角度研究语言活动,对语言的产生、语言交际和言语理解进行神经心理分析。
1)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域定位也许是相对的,也许因人因病而异(大脑右半球负责形象性思维);2)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在13岁以前(语言领会力、语言感知力、口腔灵活);3)汉字习得需要两个半球协调加工传递(借助图片、具有形象性的汉字、《说文解字》中的篆书形象性也很强);4)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大脑区域有不同的要求。
四、乔姆斯基【代表作】P14:《句法结构》1957.【主要观点】乔氏认为:语言的特点不是刺激-反应的过程,而是语言的“生成性”。
他在书中提出的“语言机制”和“语言能力”等重要概念是乔氏理论的重要内核。
在语言习得上,他认为小孩学习语言并不是刺激、反应、模仿和强化的过程,而是运用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去掌握有限的规则,然后自动生成语法,形成语言能力。
五、对比分析假说的理论基础P16:{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迁移理论)}主要观点: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
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3。
泛化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当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作该项目的统一的形式,面忽视了其它的规则或用法。
4.文化的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等来实现目的语文化中的特定的文化行为和交际功能。
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6.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对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选定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考虑主客观条件)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7。
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等作出明确规定。
8.课程规范是对课程本体(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这两个部分的规范。
9。
水平测试是为了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客观,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
10.成绩测试(课程测试)它是非标准化的试题,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11.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例如:填空,改错,多选12.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
对外汉语期末复习资料.doc
对外汉语要素教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一名词解释20分1.上下位词:所谓上下位词,就是具有上下位关系的词。
上位词和下位词具有种和属的关系,种和属的关系本质上是一般利个别的关系。
例如“牛”对“动物”来说是个别,“动物” 对“生物”来说是个别;“动物”对“牛”来说是一般,“生物”对“动物”来说是一般。
它们的关系是:个别体现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
2.语块:根据有关的语言习得理论,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我们把那些在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但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固定短语的词语组合形式(包括常用句式)也作为词汇的单位, 称之为语块,它是一种预制的语言板块结构,包含一定的结构和意义。
也可称之为教学词汇。
3.引申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木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深”的基木义是从表1印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Hi的距离大。
如说:“这条河很深”、“这个院子很深”、“深山”、“深耕”。
这几个“深”用的都是“深”的基本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深入。
如:“道理很深。
”②深厚,深刻。
如:“友谊很深。
"③时间久。
如:“夜深人静。
”④浓,重。
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中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4 .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
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面产生的新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5.固定短语:是由词构成的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造旬功能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包括成语(如车水马龙、七手八脚)、惯用语(如走后门、拍马屁)、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复杂专有名词(微创手术、西安外国语大学)和谚语(瑞雪兆丰年、众人拾柴火焰高、情人眼里出西施)。
6.国俗词语:所谓国俗词语,就是与某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情风俗有关的, 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范围整理1.doc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材料2014-5注:本材料依据老师最后一课所划范围(虽然其实没听清他到底说什么)整理。
填空选择分答案主要出自老师上传之课件及其他材料,另有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存疑内容及说明已用红字标出,请注意甄别。
名词解释及之后内容为依据课件材料进行归纳而成,名词解释部分将已找到要点直接进行罗列,具体取舍和选择请自行决定。
论述题仅给出要点,具体内容参加提示和课件。
因时间仓促,且根本没听课,所以内容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采用时请认真研判、谨慎对待。
如遇错误,欢迎指出,深表谢意,考试时如因参考此份材料导致错误和扣分,找我也不承认!祝大家考岀好成绩!一、填空与选择1、对比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1)行为主义心理学。
(2)结构主义操作方法。
2、《英语初阶》是功能法的纲领性文件。
3、《跟我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学生或者年龄在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第二语言学习者。
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小介语理论。
5、保证效度的关键是测试项口和测试内容要耳测试目的相•致;保证伫度的关键是保证试卷内容和难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题没找到合适的答案,姑冃存疑)6、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动机、态度、性格(具体见老师上传之第八讲课件材料)7、母语干扰作用来白什么理论:对比分析理论。
8、克拉申最著名的假说是什么?“习得与学习假说”“监察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ppt是按照这个顺序给的,但是没看到说哪个最著名。
9、在中国学习800学时后相当于初中水平,此时的单词量约为:3000。
10、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功能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1、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鱼亘的能力。
12、教材评估的基础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和科学性°13、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适应期)14、对比分析的儿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15、认为关键期后难以学习语言的假说:赛林克,中介语假说,石化现象,196916、威尔金斯创立的流派是:功能法17、以贝利兹为代表的,19世纪出自西欧的教学法是:直接法18、HSK相关内容,这道题我忘了他说的是啥了。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复习总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一、填空或选择题:(熟记)1993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学科被世人或学术界认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按照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按照言语社团来区分的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本族语和非本族语对外汉语教学从学科隶属上属于应用语言学听说法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和表达。
以社会语言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交际法,它是目前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教学法影响最大。
认知法首创对学习者的研究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仅只有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师用书,辅导读物,磁带,挂图,录像,电影,电视”等一体的“教学包”,这种教学法流派是交际法。
以交际法为编写理念的英语教材是《跟我学》视听法的主要优点有:调动了多种感官的功能,有利于培养语感;直接建立外语和客观事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按照学习目的划分的教学类型是非学历教育的预备教育和特殊目的教学;按照教学期限划分的教学类型是本科专业、长期班和短期班目的语水平主要有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差别。
教材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练习,这体现的是评估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原则。
以测量学习者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为目的测试是成绩测试Hsk属于水平测试从测试制作的要求的角度,可以将语言测试题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试题如果受试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测试结果却很接近,说明该测试的区分度差异《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
级初级教学阶段的等四级属于Hsk教学中出现的超纲词在中级阶段一般不多于30%为各个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基本的规范是等级大纲具有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速度不低于每分钟120字的说话能力的属于初级阶段在词汇方面,要求学生复用式掌握《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甲、乙两级词语3051个,这属于对外汉语的中级阶段《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丁四级汉字总数是2905个,其中甲级词共有1033个,中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基本上是丙级为依据。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赵⾦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填空题:1、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创始于1950年,⾄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标是“怎样教”这个核⼼问题。
3、我们习惯说的“对外汉语”,其中汉语是作为第⼆语⾔或外语的汉语,并不同于作为母语的汉语。
4、所谓任务,是指教师在课堂布置的让学习者⽤⽬的语完成语⾔活动。
5、《汉语⽔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个⽅⾯组成:话题内容、语⾔范围、⾔语能⼒。
6、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总体特点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致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等四个基本类型。
7、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基本的语⾔观是语⾔是⼈类最重要的交际⼯具;最基本的教学观是要把语⾔当作交际⼯具来教,最根本的⽬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
8、由刘珣等编写、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汉语课本》,是我国第⼀部专供国外使⽤的基础教材。
教材最早吸收了功能法的长处,探索了结构、情景、功能相结合的编写路⼦。
9、“习得顺序”这个概念包含两个含义:第⼀个含义是指不同语⾔规则的习得顺序;第⼆个含义是指⽬的语特定规则的发展顺序。
10、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有《世界汉语教学》、《语⾔教学与研究》等。
1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第⼆语⾔教学,⼜是⼀种外语教学,它与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样,都属于应⽤语⾔学。
12、作为学科的对外汉语研究,是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可能严格体系化的部分”。
也就是说,对外汉语研究,尤其要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般原则、⽅法和规律,以建⽴⾃⾝的科学研究体系。
10000 13、《汉语⽔平词汇与汉字等级⼤纲》,把对外汉语教学词汇分为4个界标:100词、3000词、5000词、8000词。
14、1958年,由邓懿等编写的《汉语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新中国成⽴后第⼀部正式出版的教材。
15、从学习者的⾓度来说,教材的教学功能,就是教材的学习功能。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复习-名词解释.doc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 程 一般经历了 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 过 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 的 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 识 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 的 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 但 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 部 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 控 制。 15. 应用语言学 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 语 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 科, 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 本原 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 题而产 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 同于理 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 与语言 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1. 学习动机: 是推动学习考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 语 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 的、 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 度和 努力行动的四个方面。对第二语 言学 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 兰伯特 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 机和工具 型动机。 2. 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笫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 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其 來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 从 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 律。 3. 中介语: 是指在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 学习者 通 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 FI 的语输入 的 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 一语 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 进展 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 系统。
“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的 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 习 得时提出來的,这种假说认为,人 类 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1. 失误与偏误 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 的。 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 造成 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 行纠 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 缺陷, 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 师帮助 纠正。 12. 正迁移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 一 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 的 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対第二语 言 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13. 功能教学法 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 (和意念)为纲 , 有 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 行 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4. 迁移与泛化 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 一 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 的 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 言 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笫 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 验 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 上 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 就 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 迁移 作用。
北京语言大学22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4
北京语言大学22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语言学、文化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和目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1986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学科。
我们认为()是其直接、重要的理论基础。
A.语言学B.教育学C.心理学D.文化学参考答案:ABCD5.D.怎么学参考答案:A6.1984年暑期,北语举办了首期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8.70年代初,在从事中文教学的教师中选拔人才脱产进修外语作为出国储备师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翻译成“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11.《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1983)的作者是()。
A.盛炎B.吕必松C.赵金铭D.章兼中参考答案:D12.汉语教学翻译成“Chinese teaching”。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遗忘分为()。
A.部分遗忘B.完全遗忘C.暂时遗忘D.永久遗忘参考答案:ABCD14.教育学和心理学主要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途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对外汉语教学以()为中心。
A.培养汉语交际能力B.技能训练C.基础阶段D.语言对比参考答案:B1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还要研究()等相关学科。
A.语言学B.心理学C.教育学D.文字学参考答案:ABC17.1988年成立了“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8.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翻译成“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试题一、你认为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210二、教口语的方法很多,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选择方法的依据是什么?P196对外汉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方法上应遵循口语课的教学原则:1、交际性原则(一)学习内容中的交际:口语教学要重视说话双方能互相交际的内容和意义,因而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有着其独特的要求。
(二)课堂活动中的交际:口语课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没有互动就不能称之为口语教学。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应注意创设口语交际的特定情境,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学习动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展示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注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绝大多数学生都可参与的话题,便于双向互动的话题2、个人化原则在口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谈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
3、精讲多练原则(一)精讲其一,立足于与情景相结合的功能,讲清一定的情景下的一定的交际功能,以及完成一定功能的语法项目,以功能统语法。
其二,口语用法。
注意多讲一些口语的表达特点,尽量在课堂上再现社会口语的特色和情景,增强真实感,使课堂教学和社会交际接轨。
(二)多练第一,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第二,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一)通过教授语言讲解文化(二)通过相关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三、举例说明分析教学对象的重要性。
P85 P86分析教学对象能够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学对象的分析指引着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定。
教学对象的特征主要从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四个方面分析。
1、自然特征包括学习者的国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等等。
这些自然特征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有决定的作用。
自然特征关系到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例如:孩子与成年人的第二语言学习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所不同;文化程度高低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国别不同、第一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教学原则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如教韩国、日本学生的中文和教欧美学生的中文就很不相同。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习得论
• 第一节 第一语言的习得 • 一、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 二、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 三、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 四、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学习与习得 语言习得机制 刺激-反应论、先天论 ( 天赋论,内在论 ) 、认知论 、语言功能论的代表性人物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复习提纲
题型及分值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 二、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四、操作分析题(16分) •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一章 学科论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和结构 •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 • 第五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趋势
• 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 • 大脑功能“侧化”
第三章 过程论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汉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 • 第五节 对外汉语的师资培养与评估
• 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方面? • 请结合具体例子分析论述对外汉语教学总
第五章 课型论
• 第一节 听力教学 • 第二节 阅读教学 • 第三节 口语教学 • 第四节 写作教学 • 理论依据——课型特点——教学的过程
、方式和课堂练习
• 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两种认知加工方式 • 试论述口语教学的过程、方式和课堂练习
方式。 • 写作教学的课堂练习方法。 • 请论述第一语言写作和第二语言写作的共
• 语法翻译法(5) • 听说法(7) • 交际法(8) • 理论基础+主要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期末整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期末整理A卷一、名词解释(5分/题,共20分)1、语言、言语语言----是一种抽象的系统。
言语—是这种抽象系统的表现形式。
2、正、负迁移PPT中157张3、听说法(再分点)又称“军队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英语九百句》(1)听说法的主要特征:听说领先。
反复操练,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以句型为中心。
限制使用母语和翻译。
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及时、严格地纠正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强化刺激。
(2)听说法评价优点:以口语为中心,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句型的训练;限制使用母语但不排斥母语的作用;通过母语和外语对比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进行教学。
缺点:强调听说,忽视读写;听说是枯燥的机械性操作,句型操练脱离语境,不利于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4、交际法又称“意念法、功能法”。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跟我学》(1)交际法的主要特征:以培养交际功能为宗旨,提出第二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要求。
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而不是经过加工后的“教科书”语言。
教学过程交际化。
以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性技能训练相结合。
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
主张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应是仅仅一本教科书,而应该是“教学包”。
(2)交际法评价优点:博采众长,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最富有生命力的外语教学法流派。
缺点:首先,功能项目的选取和安排。
其次,没能处理好语法知识的教学问题。
二、简答题(10分/题,共20分)1、简要论述语言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能力: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文字)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和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内容、语音、字、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考试重点
1、几种常用的语法教学法(例子最好两个以上)1. 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 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 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1)即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
(2)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4.对比法:(1)汉外对比(2)汉语内部对比:相近或相反语法点的对比(3)正误对比5.图示法:用简单的图画形象地表示某种抽象的语法规则。
6.公式法:用类似于数学公式的方式展现句式结构。
7.以旧带新法:用已经学过的语法点带出新的语法点。
2、对外汉语教学原则(重点把握交际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加上你的理解。
科学性原则主要指教学是否符合第二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由易到难,方便教、方便学。
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编排顺序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题材内容要从日常生活用语开始并逐渐涉及社会生活交际的各个方面。
新词语和语法点分布要均匀,适当分散难点。
要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交际性原则指要紧扣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即要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技能,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能够切实地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这方面的语言技能。
交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在交际中所必必需的,最急需掌握的。
工具:语言材料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教科书语言”。
训练:在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练习设计和编写要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适合性(针对性)原则体现在适合学习环境,适合学习者,适合教学类型和目标。
教学时要明确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学习环境。
要根据不同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特点、目的、起点不同、学习时限。
(完整版)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提纲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期末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P 10):第一语言指孩子最早习得的语言,也就是从父母或周围其他人那里自然习得的语言。
2.语法翻译法(P 37):语法翻译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
该教学法是从以前的翻译法、语法法和词汇翻译法发展而来的,起初用于学习希腊语和拉丁文等古典语言,后来移植到现代外语学习界。
3.负迁移(P 76):负迁移,也叫干扰,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
4.语际偏误(P 89):语际偏误就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引起的偏误,又称“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是对比分析的重要内容。
5.中介语(P 95):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构建的、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标语的一种语言知识系统。
它是逐步接近目标语的一种发展阶段。
6.第二语言(P 10):第二语言指在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的其他语言。
7.习得(P 11):习得指从周围环境中通过自然学习获得某种能力。
8.迁移(P 76):旧习惯会对学习新习惯产生干扰。
学习者已经掌握的语言会对他们学习其他语言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叫迁移。
9.评估(P 173):评估是“做出判断和决策的全过程”。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信息越可靠,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获得可靠的、相关的信息对做出正确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10.对外汉语教学(P 3):对外汉语教学,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11.信息差(P 374):信息差,是指交际双方具有的信息有明显差别。
通过交际,了解了对方的信息,交际任务就完成了。
信息差的存在是进行交际的原因,信息差的消失是交际的结果。
12.i+1原则(P372):i代表学生已有的汉语水平,+1指略高于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
这样“i+1”的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懂的输入。
二、基础知识1.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P 3)2.汉语国际教育最早出现在为培养海外汉语师资的硕士生培养方案中。
(完整word版)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概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习题要点总汇填空或选择题:(熟记1. 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等四大环节。
2。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 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5. 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6.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 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 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 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1。
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
HSK 是种水平测试.13.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
17.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 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
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重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三、简答(每个5分,共25分)四、论述(每个10分,共30分)五、应用分析(10分)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汉语水平考试、《汉语水平等级标准》、《词汇与汉字大纲》、音素、音节、语流音变、汉字文化圈、中介语、总体设计、合体字二、填空、简答、论述、分析的重点内容1、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2、对外汉语研究的内容、研究目的、理论基础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教学模式4、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大纲、测试等的分类5、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历史与现状6、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及其相互关系7、对外汉语教材的属性、功能8、交际能力的参数、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9、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与课程规范10、学习和习得的区别、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区别1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相关理论12、偏误产生的原因13、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特点与教学内容14、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方面常见的偏误15、鲁健骥关于汉语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系列研究1.第一语言(first 1anguage)是指一个人出生之后最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一个人的第一语言通常是他的母语。
但第一语言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本族语。
2.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性语言以及通用语。
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mother tongue)。
3.汉语水平考试(HSK)是测试第一语言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汉语水平的系列考试。
它考查考生在院校学习或在政府部门、企业及其他机构工作等环境中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HSK是汉语拼音Hanyu Shuiping Kaoshi的缩写。
4.《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
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2.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3.泛化是学习者对目的语当中的某个语言项目学习不全面把该规则当作该项目的统一的形式,面忽视了其它的规则或用法。
4.文化的迁移是指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等来实现目的语文化中的特定的文化行为和交际功能。
5.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6.课程设计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对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选定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考虑主客观条件)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7.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等作出明确规定。
8.课程规范是对课程本体(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教学)这两个部分的规范。
9.水平测试是为了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客观,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的测试。
10.成绩测试(课程测试)它是非标准化的试题,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11.分立式试题是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
例如:填空,改错,多选
12.HSK(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标准化考试。
其初、中等共分为八级:基础:1到3级;3到5级为初等;6到8级为中等,高等是9到11级。
合计三等11级。
13.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是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及至生病,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14.效度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即,测试的的内容,方法是否达到测试的目的。
15.信度是测试的可靠性,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决定卷面信度的因素有:卷面的构成,试题的数量,评分标准和办法,受试者水平。
16.区分度指测试区分受试者的水平差异的性能。
17.CAI(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教学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
AI: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19.语法——翻译法是培养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对应的字词句,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手段,阅读领先,重视阅读和翻译能力的教学法。
20.直接法是不用母语和翻译,主张以口语为基础模仿多练,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激发兴趣,注重培养语感,以句子为单位,主张以当代语言为内容反对用古典文学作品为教材的教学法。
21.听说法是听说领先,注重口语,反复操练,以句型为中心,限制母语和翻译,能够及时严格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法。
22.视听法是语言和情景紧密相结合,重视口语教学,重视句型教学,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中心,排除母语和文学作为中介,直接用外语释义和练习的教学法。
23.认知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理解,反对听说领先,容忍学生的语言错误,利用母语,广泛运用教具的教学法。
24.交际法是以培养交际功能为主,运用语言正确得体以功能意念为纲,语言材料真实。
主张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的教学法。
25.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是一种外语和第二语言教学。
2.第二语言教学的种类有偏误分析、对比分析、中介语理论。
3.语言教学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
4.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
5.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是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选择、课堂教学与实施、成绩测试与评估。
6.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类型有:综合课、专项技能课、语言知识课、翻译课、专项目标课、(其他)。
7.教学对象的自然特征是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及文化背景。
8.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有受教育、职业工具、学术、临时目的。
9.对外汉语教学选词标准是常用,构词能力强。
10.口头表达能力强是指语音标准,潜词造句能力强,话语能力强。
11.口头表达能力练习从过程上说有理解性、概括性、记忆性练习。
12.对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来说,学习汉语的最大困难是声调。
13.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是指汉字难学,难写,难认。
1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选用原则是1、交际性原则((1)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2)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2、针对性原则:要适使用对象的特点3、系统性原则。
15.HSK初、中等考试的题型有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语法结构,综合填空。
16.语言测试的类型有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潜能测试、诊断测试
17.潜能测试的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18大写C文化是指知识性文化,小写c文化是指普遍的社会习惯。
19.汉语远程教学的主要网络型教学和远程电视会议型教学。
20.《英语九百句》是以听说法编写而成。
《新概念英语》由视听法编写而成。
《跟我学》是据根交际法编写而成的
21.通过反复的句型操练来培养口头能力的教学法是听说法。
22.直接教学法是相对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出现在西欧。
23.文化的冲突与适应有四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
AI基本类型有操练与练习型,个别指导型,对话与咨询型,游戏型,模拟型。
25.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成果是教案。
26.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课堂教学。
27.语言交际障碍体现在词汇、语法、语用层面上。
三、论述题
1.语法、词汇、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1)对应词的有无,2)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3)词义的褒贬,4)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2)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变化因素表现在:1)词形变化的有无,2)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3)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1)称呼、问候和道别,2)称赞和批评,3)自谦和自卑,4)邀请和应邀,5)隐私和禁忌。
2.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对比,预测。
局限: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重视预防,忽视诊断。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概念?
“结构“是指语言结构,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功能”是指用语言做事,即语言在一定的情景中所能完成的交际任务,“文化”也是指语言教学范围内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影响到交际的语言的文化因素以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我们认为结构与功能这对矛盾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结构是用来表达功能的,功能离开了结构也就无法实现,在语言交际中两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主张“三结合”即结构是基础,功能是目的,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
4.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编写与评估原则是?
编写原则是1、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1)教学内容的实用性2)语言材料的真实性3)教学方法的实用性2、知识性原则3、趣味性原则1)题材多样化2)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3)版式设计,装桢,插图形式上活泼醒目4、科学性原则1)语言的规范2)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3)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
评估原则是信度:评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被评估教材的实际表现
效度:评估的内容是否就是教材评估所应考察的内容
5.现代技术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有哪些?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
使对外汉语教学的备课方式、学习方式、授课方式、考试方式、科研方式发生了改变。
现代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教师逐渐从被动接受信息技术转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6.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的异同?
相同点: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3、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4、语法习得都有一定顺序。
5、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6、教师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不同点: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的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条件、环境、方式不同。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