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18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18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018(实用版)目录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和意义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3.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4.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及启示5.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及意义正文一、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和意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量化工具,用于评估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智慧程度。

它是根据统计学、研究设计与社会科学角度对城市某一表征或隐含特性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随着全球城镇化率超过 50%,城市成为人类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城市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根据所表征的属性分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类别。

这些指标具有宏观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可以全面地反映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智慧水平。

三、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与实施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国家信息中心牵头编制,杭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安吉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嘉善县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等单位参与起草的。

该体系的制定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新型智慧城市、绿色发展、双碳等战略要求,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通用与开放结合、前瞻与实用结合的原则,借鉴现有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绿色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评价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及启示本文选取了国内外具有较强代表性的 11 个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个体系在指标设置、权重分配、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为我们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五、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及意义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绿色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和评价等提供借鉴和参考,弥补了国内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标准领域的空白,为推进城市绿色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建设绿色智慧城市提供了指南。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城市智慧化程度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定量衡量城市在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并为后续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一个完善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维度,涵盖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指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基础设施指标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包括宽带网络覆盖、传感器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等。

基础设施指标包括宽带普及率、无线网络覆盖率、传感器密度、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范围和效果等。

2.公共服务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

公共服务指标包括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智能化程度、交通拥堵率、智能公交系统运营情况等。

3.环境保护指标智慧城市应该注重环境保护,优化资源利用和减少污染排放。

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污染物排放量、垃圾回收率、绿地覆盖率、能源消耗效率等。

4.社会发展指标智慧城市应该关注社会公平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

社会发展指标包括失业率、教育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数字鸿沟缩小程度等。

5.创新和创业指标智慧城市应该鼓励创新和创业,培育创新型产业。

创新和创业指标包括创新企业数量、创新投资规模、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等。

6.智慧城市治理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对于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智慧城市治理指标包括政府数字化程度、数据开放度、市民参与度、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能力等。

以上只是一个可能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例子,实际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此外,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城市发展的状况和问题,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它也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帮助他们了解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努力程度,为投资和合作决策提供依据。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定义二、智慧城市概述2.1 智慧城市定义2.2 智慧城市特征2.3 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3.1 综合性原则3.2 可操作性原则3.3 可评估性原则3.4 相关性原则四、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4.1 硬件设施4.1.1 基础设施4.1.1.1 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4.1.1.2 能源供应基础设施 4.1.1.3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4.1.2 感知设备4.1.2.1 安防监控设备4.1.2.2 环境监测设备4.1.2.3 物联网设备4.1.3 数据中心4.1.3.1 数据存储设备4.1.3.2 大数据平台4.2 软件应用4.2.1 基础软件4.2.1.1 操作系统4.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4.2.1.3 中间件4.2.2 智慧应用软件4.2.2.1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4.2.2.2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4.2.2.3 医疗健康管理系统 4.3 数据资源4.3.1 数据交换4.3.1.1 数据格式规范4.3.1.2 数据安全4.3.1.3 数据共享4.3.2 数据开放4.3.2.1 开放数据平台4.3.2.2 数据使用政策4.3.2.3 数据质量管理4.4 应用服务4.4.1 公共服务4.4.1.1 教育服务4.4.1.2 健康服务4.4.1.3 社区服务4.4.2 商业服务4.4.2.1 电子商务4.4.2.2 金融服务4.4.2.3 交通出行服务五、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5.1 指标权重确定5.2 数据采集5.3 指标计算5.4 评价结果分析六、维护与更新6.1 指标体系的持续改进6.2 数据的周期性更新附件:附件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格附件2: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数据采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智慧城市:也称为智能城市,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城市各个领域互联互通,实现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而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则是评估和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城市各个领域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它涵盖了城市的交通、能源、环境、公共安全、医疗、教育等众多方面。

而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的建立,旨在为城市的规划者、管理者以及决策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且可量化的标准,以便他们了解城市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指标:首先是智慧交通领域。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其流畅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这一领域,指标可能包括道路拥堵指数、公共交通覆盖率、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的覆盖率、交通信息化水平等。

道路拥堵指数能够直观地反映城市道路的拥堵程度,帮助决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拥堵,如优化交通规划、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等。

公共交通覆盖率则体现了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和便捷程度,覆盖率越高,居民出行越便利。

智能交通信号系统的覆盖率能够反映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实时调整信号灯时间,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交通信息化水平则包括交通信息的实时发布、导航系统的准确性等方面,有助于居民更好地规划出行路线。

其次是智慧能源领域。

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压力的加大,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的指标可能有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长率、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源利用效率、智能电网覆盖率等。

能源消耗总量及增长率反映了城市的能源需求趋势,决策者可以根据这一指标来规划能源供应和制定节能政策。

可再生能源占比体现了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程度,占比越高,说明城市越注重清洁能源的利用。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能力类指标
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开放
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
监测、预警与应急 信息系统安全可控
数据安全
创新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模式创新
技术研发与创新
科研成果转化
机制保障 规划与建设方案 标准体系
政策法规
投融资机制 组织管理机制 技术保障
人员保障对智慧城市建设...
评价过程
裁剪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确定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物 采
集、整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物的相关数据和资

对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计算
编写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报告
邀请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评审
形成评审结论
成效类指标
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
服务便捷度
服务丰富度
服务覆盖度
服务集成度
服务满意度
社会管理
办理快捷度
管理公开度
管理精准度
跨部门协同度
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信用环境建设水平
生态宜居
生态环境改善度
环境监测防控水平
社区信息服务水平
生活数字化水平
产业体系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
两化融合水平
新型信息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成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
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水平。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工信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以提高城市内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智慧城市标准的工具,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全面详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供工信部及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二、基本概念⑴智慧城市定义: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⑵智慧城市指标:介绍智慧城市评价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及其定义。

⑶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描述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结构和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

三、基础设施建设⑴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通信设施、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

⑵交通基础设施:涵盖道路、桥梁、交通信号、公共交通等。

⑶水、电、气、热基础设施:考虑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的情况。

⑷公共设施:包括医疗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

四、城市治理⑴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政务服务水平等。

⑵公共安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

⑶社会管理:居民联系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

⑷企业管理:企业注册、税务管理、营商环境等。

五、公共服务⑴教育服务:学校数量、教师素质、教育资源配置等。

⑵医疗服务:医疗机构数量、医生资源、医疗设备等。

⑶文化服务:文化机构数量、文化活动举办情况等。

⑷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婚姻登记服务、老年人照料等。

6、经济发展⑴产业结构:考察城市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⑵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科技人才资源等。

⑶产业竞争力:企业数量、产值、出口额等。

七、环境保护⑴空气质量:评估城市大气污染情况。

⑵水质和水环境:考察城市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情况。

⑶垃圾和废物处理:评价城市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情况。

⑷生态环境:评估城市绿地覆盖率、植被保护情况等。

八、社会满意度调查⑴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程度。

⑵企业满意度调查:调查企业对城市经济环境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前言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智慧城市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为了使城市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可持续地发展,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升级版——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什么是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是在原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升级,进一步细化和科学化了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内容。

与原有指标体系相比,升级版的指标体系更加注重民生和人性化,更能满足人们对宜居城市的需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的框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评价指标:1.智慧交通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

在智慧交通方面,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交通建设的可靠性、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

2.智慧环保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注重环保,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环卫、智慧能源等方面。

3.智慧治理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调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和城市治理水平。

在智慧治理方面,评估指标包括了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

4.智慧生活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加注重民生,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方面。

5.智慧经济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包括了智慧商贸、智慧物流等方面。

6.智慧诚信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强调城市文明和社会诚信,评估指标包括了社会信用等方面。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的意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具有重要的意义,它:1.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智慧化建设。

2.可以评估城市智慧化建设的水平。

3.可以为城市智慧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参考。

4.可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

总结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不仅继承了原有的指标体系,而且在细节上进行了不少完善和升级,更加贴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希望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实现城市增长、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评价: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满足全面性、先进性、高效能、简洁性及智慧性的要求,因此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有高标准的网络技
术和设备。

(2)智能化管理评价:智慧城市只有通过智能化才能在管理上更有
效率,从而实现了智慧城市的目标。

通过智能化管理可以实现智慧城市的
安全、高效、可持续等综合发展。

(3)服务能力评价:智慧城市需要有丰富的、便捷的城市服务,这
需要有良好的互联网技术及智能化服务体系,以支持全面的服务质量保障。

(4)公共安全评价:智慧城市的人口、财产安全必须非常严格地进
行管理,而智能化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安全的效率,改善安全的水平,减少
暴力行为,提高城市安全水平。

(5)精准社会治理评价:精准社会治理通过采用信息化、智能化、
社会化和参与式技术,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与服务,以解决智慧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维护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智慧化水平。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然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智慧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的运行和管理进行智能化的感知、分析、决策和优化,从而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智慧城市涵盖了城市的各个领域,包括交通、能源、环境、医疗、教育、政务等,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

二、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为城市的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城市各项指标的评估,可以明确城市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参考。

其次,它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城市之间比较和竞争的标准,激发城市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最后,它可以提高居民对城市发展的满意度。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推动城市的发展更加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三、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准确反映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指标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2、系统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管理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各个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标的定义应清晰明确,数据的采集应简便易行,计算方法应简单易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附件1: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

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前的城市问题。

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一、智慧城市概述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管理的智能化。

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环境的可持续保护。

1.1 智慧城市的概念与特点智慧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关注技术的应用,更注重技术与城市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

智慧城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度互联:城市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

- 数据驱动:城市运行和管理依赖于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

- 智能化服务:利用智能技术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公共服务。

- 可持续性: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

1.2 智慧城市的构建要素智慧城市的构建需要考虑多个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交通系统、能源供应等基础建设。

- 信息平台:集成各类信息资源,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服务。

- 智能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安全保障:确保城市信息安全和居民生活安全。

-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

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促进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

2.1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面性:指标应覆盖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确保评估的全面性。

- 系统性:指标之间应相互关联,形成有机整体。

- 可操作性:指标应易于量化和测量,便于实际操作。

- 动态性:指标体系应能适应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需求。

2.2 评估指标体系的分类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经济指标:反映智慧城市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如GDP 增长率、产业增加值等。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

包括3个指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范围2、智慧城市概述2.1 定义2.2 特征2.3 优势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3.1 指标分类3.1.1 社会指标3.1.1.1 教育水平3.1.1.2 医疗卫生3.1.1.3 文化与娱乐3.1.2.1 经济增长 3.1.2.2 就业率 3.1.2.3 企业发展 3.1.3 环境指标3.1.3.1 空气质量 3.1.3.2 水质状况 3.1.3.3 垃圾处理 3.1.4 基础设施指标 3.1.4.1 交通状况 3.1.4.2 能源供应 3.1.4.3 智能建筑 3.2 指标评价方法3.2.1 定量评价方法 3.2.2 定性评价方法 3.3 指标权重确定3.3.1 专家赋权法3.3.3 熵权法4、指标评价案例分析4.1 A市智慧城市评价4.1.1 数据收集4.1.2 指标计算4.1.3 结果分析4.2 B市智慧城市评价4.2.1 数据收集4.2.2 指标计算4.2.3 结果分析5、智慧城市评价的未来发展方向 5.1 技术的应用5.2 大数据分析的优化5.3 社会参与度的提升6、附件6.1 指标数据收集表格6.2 指标计算公式附录:1、法律名词及注释:1.1 智慧城市:指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等先进科技手段,对城市进行综合、高效、智能的管理和优化,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指标体系:是用来衡量和评价某个系统、项目或指标的一系列量化指标的集合。

1.3 社会指标:用来衡量智慧城市在社会方面的发展状况的指标,如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文化与娱乐等。

1.4 经济指标:用来衡量智慧城市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状况的指标,如经济增长、就业率、企业发展等。

1.5 环境指标:用来衡量智慧城市在环境方面的发展状况的指标,如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

1.6 基础设施指标:用来衡量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状况的指标,如交通状况、能源供应、智能建筑等。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1]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1]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效率,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打造智能化高效的城市。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的设计和内容,旨在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指标分类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包含多个评价指标,按照其核心领域可分为以下几类:1. 基础设施建设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和可持续性。

包括城市规划、交通网络、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城市规划的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的完善程度、土地利用率和绿化率等。

2. 信息化基础设施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和可靠性。

包括宽带网络覆盖、物联网设备数量和安全防护措施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宽带网络覆盖的指标可以包括宽带接入速度和网络稳定性等。

3. 公共服务能力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包括教育、医疗、安全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教育服务的指标可以包括教育资源的分布均衡程度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程度等。

4. 数据资源利用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城市数据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情况。

包括数据开放度、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数据开放度的指标可以包括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开放程度和利用率等。

5. 市民参与度类该类指标用于评估市民对城市管理和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和满意度。

包括市民参与渠道、参与机制和参与意愿等方面的指标。

例如,市民参与渠道的指标可以包括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等。

指标权重和评分方法为了客观评估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每个指标都需要确定权重值和评分方法。

指标的权重值可以由专家评估或通过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得出。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在当今时代,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而要评估一个城市是否达到了智慧城市的标准,就需要一套科学、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的相关内容。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的运行和管理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共服务的高效提供以及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不仅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城市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它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城市的创新能力、协同发展和社会包容性。

二、构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意义构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设定一系列的指标,可以清晰地了解城市在智慧化方面的现状和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

其次,指标体系有助于评估城市的发展成果。

可以客观地衡量城市在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的进展情况,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它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不同城市可以通过比较指标体系的结果,借鉴彼此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三、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的主要内容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10 通常涵盖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领域和相应的指标:1、智慧基础设施宽带网络覆盖率:反映城市高速网络的普及程度。

物联网设备数量:体现城市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规模。

数据中心的容量和性能:评估城市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能力。

2、智慧交通智能交通信号灯覆盖率:衡量交通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公共交通的准点率:反映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

交通拥堵指数:评估城市交通的畅通程度。

3、智慧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体现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程度。

智能电网的覆盖率:反映电力供应的智能化水平。

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管理水平:评估城市对能源使用的管控能力。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一、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新型智慧城市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依托智慧网络实现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合作,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智能化服务,并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协调的现代智慧城市。

因此,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建立在智慧政府、智慧总体规划、智慧交通、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二、指标体系详细介绍
(一)智慧政府
1、政务服务能力:包括政务服务提供能力、政府服务创新能力、信息服务资源完善程度、信息安全能力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力等指标;
2、政务服务质量:包括政务服务质量、政务服务公平性及公众满意度等指标;
3、政府信息公开:包括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网上信息服务程度及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等指标;
4、政务流程简洁:建立政务服务审批流程的透明化和简洁化,降低政府服务的操作成本;
5、智慧数据管理能力:包括建立数据库能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能力及数据分析决策能力等指标。

(二)智慧总体规划
1、城市发展理念:依托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智慧城市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集成应用,改进城市管理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智慧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全面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设施指标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支撑其发展的基石。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基础设施: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包括互联网接入速度、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各类传感器的分布等。

2. 运输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拥堵程度、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程度、停车位管理等。

3. 能源基础设施:评估城市能源的使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情况。

4.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评估城市的医疗、教育、公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二、治理能力指标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城市运转和改进的核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管理:评估城市对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

2. 决策支持:评估城市决策机构的决策制定和执行能力,包括数据驱动的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等。

3. 服务效率:评估城市政务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

4. 城市安全:评估城市的安全保障能力,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应急管理等。

三、创新能力指标智慧城市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城市环境。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创新:评估城市科技创新的水平,包括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等。

2. 创新环境:评估城市的创新氛围和创新载体建设,包括科研机构和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

3. 创新应用:评估城市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情况,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

四、可持续发展指标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评估城市的环境质量、废物处理和资源利用情况。

2. 社会公平与包容:评估城市的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平等性。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无删减范文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无删减范文

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引言智慧城市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公共服务及其他领域深度融合,提供高效便捷、智能可持续的城市生活和服务的城市形态。

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需要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介绍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等多个维度来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

经济指标政府支持力度- 金额(万元): 政府每年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投入的金额- 政策: 政府制定的相关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和规定经济增长- GDP增长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当地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就业增长: 智慧城市建设带动的就业增长情况创新能力- 科研投入: 当地智慧城市领域科研投入的金额和研发人员数量- 专利数量: 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专利数量社会指标生活质量- 教育: 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 医疗: 提供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水平- 交通: 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和智慧交通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 娱乐和文化: 娱乐和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社会公平- 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不同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否均衡- 社会保障: 提供的社保和社会救助制度- 贫富差距: 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公共安全- 犯罪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当地犯罪率的影响-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智慧城市建设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环境指标资源利用效率- 能源消耗: 智慧城市建设前后的能源消耗变化情况- 水资源利用: 智慧城市建设前后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变化情况- 耕地占用: 智慧城市建设所占用的耕地面积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智慧城市建设对大气污染的改善效果- 水环境污染: 智慧城市建设对水环境的改善效果- 噪音污染: 智慧城市建设对噪音污染的改善效果技术指标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覆盖: 智慧城市建设对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展- 无线通信: 智慧城市建设对无线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情况- 数据中心: 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中心的投资和建设情况数据安全- 隐私保护: 智慧城市建设对居民隐私的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 智慧城市建设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措施技术创新- 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技术和成果- 物联网应用: 智慧城市建设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和成果结论智慧城评价指标体系2.0通过细分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多个维度来评价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可以客观地衡量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和综合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智慧城市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整合城市资源,对各种需求做出迅速、灵活、准确反应,为公众创造绿色、和谐环境,提供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形态。

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来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社会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当前,亟需构建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引导并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
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政府履职、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环境改善等诸多方面。

建设发展智慧城市要着眼于城市全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现阶段其内涵主要有:
一是实现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实现三者的融合发展,是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智慧城市正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必然产物,有助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无法迅速地响应、解决当
前的城市问题。

而智慧城市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高效感知、监测、分析和整合,有助于解决城市因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带来的种种弊病,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三是提高城市运转效率,满足公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城市运转效率已明显无法满足要求。

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采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从而实现服务方式的方便、快捷,服务水平的高质、高效,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需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处于产业链低端等普遍性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而智慧产业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方式与手段。

智慧城市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实时采集、集约管理,构建以信息为中心、各主体共享协同的城市管理与服务平台,有助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建设进展情况
智慧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完成规划部署,成为“十二五”时期我
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

截至2012年9月,全国47个副省级以上地方的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22个,占比46.8%。

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南京、宁波、武汉、厦门等地方已制定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存在明显差异。

当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重点大致可分为社会应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四个方面。

总体来看,对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程度较高,在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22个地方中,有16个优先发展民生、城市管理等社会应用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占比72.7%,其他地方以智慧产业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优先发展内容。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应用范围日趋广泛。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3G网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光纤入户率快速增长,宽带普及率和接入带宽全面提高。

截至2012年7月,我国3G电话用户数达到1.84亿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56%,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5.4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0%。

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飞速提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准备不够充分,实践经验明显欠缺,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基础无法满足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

部分城市在城
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技术应用准备不足、保障条件不配套的情况下,盲目推动智慧城市建设,造成投入产出效益不理想,无法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严重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进度和效果。

第二,城市运营管理效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

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效取决于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开展状况。

当前,我国城市的建设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规划、轻落实,重建设、轻应用,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现象,造成城市运行管理效率不高,监督保障力度不够,运营管理模式不清晰、不成熟的状况,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社会应用工程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匹配度不高。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大多从技术角度出发,追求新技术、新理念在应用平台上的实现,不是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没有理清社会应用工程建设与公众服务需求的本质关系,从而造成城市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提升缓慢。

三、智慧城市评估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服务效率,实现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强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估和研究,有利于引导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推动我国城市信息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科学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迫切需要。

智慧城市的建设体现在感知、互联、开放、融合、协调、集成等诸多方面,但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目前,缺乏对智慧城市建设效果的全面、准确评价,亟需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智慧城
市评估指标体系,从而客观反映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是正确引导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城市人口迅速膨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由此引发出交通拥挤、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公用设施发展滞后等一系列问题。

加强对智慧城市发展情况的评估,有利于引导各级政府优化资源配置,为智慧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网络环境,从而解决各类城市问题,引导城市走向资源整合、管理集约、服务便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是探寻智慧城市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智慧城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征与要求。

因此,结合各地智慧城市推进状况,对智慧城市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建立长效评估机制,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不同阶段智慧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深刻剖析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准确把握智慧城市运行的客观规律,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四、评估体系设计思路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的过程,通过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完善。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要明确指标范围,选取能够反映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指标,再选择适当样本做试评估,对初步测算结果进行检测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最终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智慧城市发展阶段特点的
评估指标体系。

指标范围:在明确智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确定智慧城市评估的指标范围,从智慧城市的准备情况、智慧城市的管理能力、智慧城市的服务水平等三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

指标选取:选取的特征指标必须能够体现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同一层级下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智慧城市某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且具有可操作性,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

主要指标数据来源有:城市统计年鉴、城市信息化年鉴、各地制定的相关政策文件与规划、《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政务网站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研究报告、城市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等。

指标验证: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初步确定后,应向公众征集意见,并进行专家评审,广泛吸收各方建议。

同时,可考虑在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各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抽样评估。

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横向对比,发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对不符合要求的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正,确定最终的评估指标体系。

五、评估体系框架设计与指标说明
(一)框架设计
我们基于智慧城市的内涵特征,结合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与发展路径,形成了由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3类一级指标、
9个二级指标,共45个考察点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

表1 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二)指标说明
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3大类指标:
一是智慧准备类。

智慧准备指标以技术维度要素为主,反映深化智慧城市应用所必须的网络基础与关键支撑技术等方面的储备情况。

主要选取了网络环境、技术准备、保障条件3个二级指标。

表2 智慧准备类指标及说明
二是智慧管理类。

智慧管理指标以管理维度要素为主,反映城市各项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平,以及适宜智慧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管理运营机制建设情况。

主要选取了城市运行管理能力、建设过程控制、运营管理模式3个二个指标。

3 智慧管理类指标及说明

三是智慧服务类。

智慧服务指标以服务维度要素为主,反映城市各类优质高效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情况。

主要选取了智慧服务覆盖度、获取便捷性、处理效率3个二级指标。

表4 智慧服务类指标及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