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属工艺学课后答案(3篇)
第1篇一、选择题1. 金属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A.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B.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C. 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应用D.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答案:A解析:金属工艺学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A. 强度、塑性、硬度B. 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C. 磁性、导电性、导热性D. 磁性、磁性、磁性答案:A解析: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等力学性能。
3. 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A. 冶炼、铸造、锻造、焊接B. 冶炼、烧结、热处理、电镀C. 冶炼、铸造、热处理、焊接D. 冶炼、烧结、电镀、焊接答案:A解析: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冶炼、铸造、锻造、焊接等。
4. 热处理工艺包括()A.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B. 退火、正火、氧化、回火C. 退火、正火、电解、回火D. 退火、正火、烧结、回火答案:A解析: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5. 焊接方法主要有()A. 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激光焊B. 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钎焊C. 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钎焊D. 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答案:A解析:焊接方法主要包括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
二、填空题1. 金属工艺学是研究()的科学。
答案: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2. 金属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等。
答案:强度、塑性、硬度3. 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等。
答案:冶炼、铸造、锻造、焊接4.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等。
答案:退火、正火、淬火、回火5. 焊接方法主要包括()、()、()等。
答案: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激光焊三、简答题1. 简述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
答案: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冶炼:将金属矿石提炼成金属。
(2)铸造:将熔融金属浇铸成所需形状的铸件。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材料: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等的物质。
同素异晶转变:同一种金属元素在固态下由于温度的改变而发生晶体结构类型变化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固溶体:当合金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若形成的固相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的某一组元相同,这种相称为固溶体。
金属间化合物:一类不仅具有金属键,而且具有共价键的金属化合物,不仅有金属的特性,还具有陶瓷的性能。
机械混合物:由纯金属、固溶体、金属化合物这些合金的基本相按照固定比例构成的组织称为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若碳原子溶于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体心立方点阵,该结构为铁素体,用F或α表示。
奥氏体:若碳原子溶于γ-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原子排列仍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该结构为奥氏体,用A或γ表示。
渗碳体:渗碳体是铁和碳的化合物,碳的质量分数为6.69%,晶体结构复杂,呈复杂斜方晶体结构。
珠光体:奥氏体的共析体γ(F+Fe3C)称为珠光体,用P表示。
高温莱氏体:低温莱氏体:共晶转变:合金系中某一定化学成分的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由液相中结晶出两种不同成分和不同晶体结构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共析转变:两种以上的固相新相,从同一固相母相中一起析出,而发生的相变,称为共析转变。
热处理:热处理是指将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至室温,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退火:退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一定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得到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
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1以下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置于空气或水等介质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总是在热处理之后进行。
金属工艺学简答题带答案
⾦属⼯艺学简答题带答案⾦属⼯艺学复习题铸造部分1、什么是合⾦的铸造性能?它可以⽤哪些性能来衡量?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缺陷?合⾦的流动性受到哪些因素影响?(1)流动性能和收缩性能(2)合⾦的流动性、浇注条件、铸型条件。
(3)缩孔、缩松、变形和裂纹(4)合⾦的种类,合⾦的成分,杂质与含⽓量2铸件的凝固⽅式有哪些?合⾦的收縮經历哪⼏个阶段?缩孔和缩松的产⽣原因是什么7防⽌缩孔和缩松的⽅法有哪些?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缩孔:缩孔产⽣的条件是⾦属在恒温或很⼩的温度范围内结晶,铸件壁以逐层凝固的⽅式进⾏凝固。
缩松:缩松形成的基本原因和缩孔形成的相同,但形成的条件却不同。
缩松形成的条件主要是在结晶温度范围宽、以糊状凝固⽅式凝固的合⾦或厚壁铸件中。
防⽌:控制铸件的凝固过程使之符合顺序凝固的原则,并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设置合理的冒⼝,使缩孔移⾄冒⼝中,即可获得合格的铸件。
(1)按照顺序凝固的原则进⾏凝固(2)合理地确定内浇道位置及浇注⼯艺(3)合理地应⽤冒⼝、冷铁和补铁等⼯艺措施3、热应⼒和机械应⼒产⽣的原因是什么?采⽤哪些措施可以预防和消除铸造应⼒?热应⼒是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同⼀时期,各部分收缩不⼀致,⽽引起的;铸件在固态收缩时,因受铸型,型芯,焦冒⼝等外⼒的阻碍⽽产⽣的应⼒称为机械应⼒;措施:1合理的设计铸件的结构。
设计铸件时应尽量使铸件形状简单、对称、壁厚均匀。
2尽量选⽤线收缩率⼩、弹性模量⼩的合⾦。
3采⽤同时凝固的⼯艺。
所谓同时凝固市值采⽤⼀些⼯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间温差尽量⼩,⼏乎同时进⾏凝固。
4设法改善铸型、型芯的退让性,合理设置浇冒⼝等,以减少机械应⼒。
5对铸件进⾏实效处理是消除铸造应⼒的有效措施4、什么是顺序凝固原则?什么是同时凝固原则?各有何应⽤?采⽤各种措施来使铸件结构上各部分按照远离冒⼝的部分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部分,最后才是冒⼝本⾝凝固的次序进⾏凝固。
《金属工艺学》简答题
简答题1、什么叫刀具的前角?什么叫刀具的后角?简述前角、后角的改变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答:前角是刀具前面与基面间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后角是刀具后面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在正交平面中测量。
前角大,刀具锋利,这时切削层的塑性变形和摩擦阻力减小,切削力和切削热降低;但前角过大会使切削刃强度减弱,散热条件变差,刀具寿命下降,甚至会造成崩刀。
增大后角,有利于提高刀具耐用度,但后角过大,也会减弱切削刃强度,并使散热条件变差。
2、试述常用的手工造型有哪些?答:手工造型的方法很多,根据铸件的形状、大小和生产批量的不同进行选择,常用的有:整模造型,分模造型,挖砂造型,活块造型,刮板造型,三箱造型。
3、切削热是怎样产生?它对切削加工有何影响答:在切削过程中,切削层金属的变形及刀具的前面与切屑、后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所消耗的功,绝大部分转变成切削热。
切削热由切屑、刀具、工件及周围介质传出,其中传入切屑和周围介质的热量对加工无直接影响。
传入刀具的热量是切削区的温度升高,刀具的温度升高,磨损加剧,会影响刀具的使用寿命。
切削热传入工件,工件温度升高,产生热变形,将影响加工精度。
4 工件在锻造前为什么要加热?什么是金属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若过高和过低将对锻件产生什么影响?答:金属坯料锻造前,为了提高其塑性,降低变形抗力,使金属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之下产生较大的变形,必须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
金属在锻造时,允许加热到的最高温度称为始锻温度,始锻温度过高会使坯料产生过热、过烧、氧化、脱碳等缺陷,造成废品;金属停止锻造的温度叫做终锻温度,终锻温度过低,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大,当降到一定温度的时候,不仅变形困难,而且容易开裂,必须停止锻造,重新加热后再锻。
5、常见的电弧焊接缺陷有哪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咬边:焊接电流太大,焊条角度不合适,电弧过长,焊条横向摆动的速度过快;气孔:焊接材料表面有油污、铁锈、水分、灰尘等,焊接材料成分选择不当,焊接电弧太长或太短,焊接电流太大或太小;夹渣:电流过小,熔渣不能充分上浮,运条方式不当,焊缝金属凝固太快且周围不干净,冶金反应生成的杂质浮不到熔池表面;未焊透: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焊件装配不当,焊条角度不对,电弧未焊透工件;裂纹: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选择不当,造成焊缝金属硬、脆,在焊缝冷凝后期和继续冷却过程中形成裂纹,金属液冷却太快,导致热应力过大而形成裂纹,焊件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焊接应力过大而产生裂纹。
金属工艺考试重点
第一页(名词解释)1细晶强化2固溶强化:3同素异晶转变4回火5淬火6表面淬火7化学热处理8铸造9塑性变形10自由锻11充型能力12冷变形强化13镦粗14拔长15表面粗糙度16缩孔17缩松18金属材料的焊接性第二页19 等温转20 回弹21 焊接(简答题)1三种回火的用途2硫磷的危害性3钢号含义; 4含碳量为1%的钢从液态到室温的结晶过程与室温组?第三页5.什么是同素异晶转变?请描述纯铁的这个过程.6.什么是细晶强化?细晶铸态金属的措施有哪些?7.强化的五个途径8.淬火的缺陷和防止9、什么是退火?什么是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10、为什么铸造是毛坯生产中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示例分析之。
第四页11、什么是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它与合金的流动性有何关系?不同化学成分的合金为何流动性不同?为什么铸钢的充型能力比铸铁差? 12、某定型生产的薄铸铁件,投产以来质量基本稳定,但最近一时期浇不足和冷隔缺陷突然增多,试分析其原因?13、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14、缩孔和缩松对铸件质量有何影响?为何缩孔比缩松较容易防止15优质铸件是指铸件16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17铸造合金的收缩第五页18、某铸件时常产生裂纹缺陷,如何区分其裂纹性质?如果属于热裂,该从那些方面寻找产生原因?19.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20.灰铸铁的性能和特点? 21、(1)球墨铸铁是如何获得的?(2)球墨铸铁有何组织和球墨铸铁的性能?22.什么是冷变形强化及其消除方法,利与弊?第六页23、同种金属材料分别经过冷、热变形,其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异?何谓金属再结晶?24、何谓金属冷变形和热变形?25终锻模膛和预锻模膛的区别26、说明金属锻造性(可锻性)的意义,有哪些影响因素?第七页27 金属塑性变性的特点。
28.从金工角度分析"趁热打铁"29冷热加工的不同? 30、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何利弊?涉及纤维组织的加工的原则31、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第八页32、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是什么?33.药皮的作用。
金属工艺学重要简答题
一、缩松与缩孔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缩孔多呈倒圆锥形。
合金的液态及凝固收缩越大,浇注温度越高,铸件越厚;则缩孔的容积越大。
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分为宏观缩松及显微缩松两种;逐层凝固合金缩孔倾向大;糊状凝固缩松倾向大。
缩孔、缩松的防止:实现顺序凝固,就可实现“补缩”:1.设置“冒口”(冒口虽然是缺陷区,但属多余部分)2.铸件某些厚大部位设置“冷铁”(冒口与冷铁增加成本,促进变形及裂纹倾向,仅用于必须补缩,如铝青铜、铸钢等;)3.倾向于糊状凝固的合金,整个截面上有树枝状晶架,难以避免显微缩松。
4.选用近共晶成分或结晶温度范围较窄的合金生产铸件较为科学。
二、可锻性及影响因素、铸造性能及影响因素、焊接性及影响因素三、对刀具材料的基本要求(1)高硬度刀具材料的硬度必须高于工件材料的硬度,一般其常温硬度要求在62HRC以上。
(2)足够的强度和韧度以承受很大的切削力、冲击与振动。
图1-3 常用刀具材料的耐热性(3)高耐磨性以抵抗切削过程中的剧烈磨损,保持刀刃锋利。
一般情况,材料的硬度愈高,耐磨性愈好。
(4)高的耐热性刀具材料应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又称为红硬性或热硬性。
(常用刀具材料的耐热性见图1-3,耐热性是衡量刀具材料性能的主要指标,它基本上决定了刀具允许的切削速度。
)(5)良好的工艺性以便于刀具制造,具体包括锻造、轧制、焊接、切削加工、磨削加工和热处理性能等。
刀具角度选用:“三大一小”,即采用大的前角、刃倾角和主偏角,采用小后角。
四、焊接热影响区及改善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方法焊接热影响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部分相变区等。
⑴熔合区处于液相线、固相线之间,所以也称半熔化区。
因温度过高而成为过热粗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
此处接头断面变化,易引起应力集中。
此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焊接接头的性能。
⑵过热区被加热到Ac3以上100~200°C至固相线温度区间。
金属工艺第5-7章答案
作业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一、名词解释1、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冷却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4、马氏体—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正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为了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10、真空热处理—在低于一个大气压(10-1~10-3Pa)的环境中加热的热处理工艺。
11、渗碳—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2、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二、填空题1、整体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2、表面淬火的方法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表面淬火等。
3、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渗硼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珠光体) 、 S(索氏体) 和 T(托氏体) 。
6、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7、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
8、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9、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油、水、空气等。
10、常见的淬火缺陷有过热与过烧、氧化与脱碳、硬度不足与软点、变形与开裂等1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和工频感应加热三种。
金属工艺学第九章重点内容
金属工艺学第九章重点内容一.名词解释
1.铸造
2.型砂
3.芯砂
4.手工造型
5.机器造型
6.冒口及其作用
7.铸造性能
二.简答题
1.铸造特点及其分类
2.整体模造型的特点以及应用
3.分开模造型的特点以及应用
4.挖沙造型的特点以及应用
.
5.活块造型的特点以及应用
6.假箱造型的特点以及应用
7.三箱造型的特点以及应用
8造型材料所具备的性能
9.浇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的作用
10.金属型铸造的特点
11.压力铸造的特点
12.离心铸造的特点及应用
13熔模铸造的特点
14.型(芯)砂的组成
15.流动性的作用
16.流动性的影响因素
17.收缩的三个阶段以及对铸件的影响。
金属工艺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液态成形部分(一)、液态成形部分1.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熔融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7.离心铸造:将液态合金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中,使液体金属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填铸型并凝固成形的一种铸造方法。
8.压力铸造:熔融的金属在高压作用下高速充填铸型,并在压力下凝固结晶获得铸件的方法。
9.浇注位置:指浇注时铸件在铸型中所处的空间位置。
10.分型面: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11. 铸件的热应力:铸件壁厚不均匀或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致使铸件各部分的收缩不同步而引起的应力。
12.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
13.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
16.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17液态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具有的流动能力。
塑性成形部分(二)、塑性成形部分2.拉深:变形区在一拉一压的应力作用下,使板料成形为空心件,而厚度基本不变的加工方法。
3.冲裁:利用冲模将板料以封闭的轮廓与坯料分离的冲压方法。
6.胎模锻: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生产模锻件的一种锻造方法。
7.落料:利用冲裁取得一定外形的制件或坯料的冲压方法。
8.敷料(余块):为了简化零件的形状和结构,便于锻造而增加的一部分金属。
9.拔长:使坯料横截面积减小、长度增加的锻造工序。
10.镦粗:使坯料高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的锻造工序。
15.冲孔:将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分离开来,获得带孔的制件的冲压方法。
(三)、焊接成形部分焊接成形部分1.焊接电弧:在具有一定电压的两电极间或电极与工件之间产生的强烈而持久的气体放电现象。
2.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使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一种连接方法。
7.焊接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工艺参数和结构形式条件下获得具有所需性能的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
8.埋弧焊: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方法。
外工名词解释与简答
古代波斯金属工艺(古代波斯工艺美术)古代波斯的金属工艺成就极其辉煌,是世界古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波斯各王朝时期的贵金属工艺制品,不论在造型、装饰及制作工艺上,还是功能的设计上,都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为古代西亚的金属工艺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早在前波斯时期的埃兰王国时代,金属工艺就相当成熟了。
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时候,这里已经出现了造型单纯,装饰典雅的银器。
《人物纹银杯》代表了埃兰时期古朴而雅致的工艺风格。
在埃兰王朝末期至米提亚王朝初期的这段时间里,出现了许多青铜器,他们集中体现了古代波斯青铜工艺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征。
在古朴、浑厚之余透露着一股强烈和活泼的气韵。
此时的金银器虽不是主流,但也可以看出作品所体现的工艺美术特征--实用与审美功能的融合。
此时盛行的动物纹装饰的黄金杯是最具典型意义的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金属工艺,在古代波斯工艺美术中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
翼狮形角杯是古代波斯所有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翼狮形角杯极为盛行,它不仅作为实用器具同时也是权势和富贵的象征物。
此时大量的金银制品,造型生动,做工精致,豪华而典雅,强烈而奔放,充满了宫廷艺术的气质和享乐主义色彩。
这种风格对后世的伊斯兰金属工艺风格产生了巨大而直接的影响。
帕提亚王朝时期留下来的金属工艺作品很少,但从现存的作品来看,这一时期非常擅长制作大型金工制品,风格强烈,粗犷,很少有精雕细刻的作品出现。
就整体而言,帕提亚王朝时期波斯金属工艺的发展处于低潮阶段。
萨珊王朝时期,波斯金属工艺获得复兴,在承袭了阿克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优秀传统之后,表现技法、装饰内容方面又有所更新。
各种造型完美、装饰细腻、制作精致的银质工艺品变成了萨山王朝金工制品卓越的代表。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金属工艺成优雅细腻,华美精致并带有显著古典主义色彩的风格特征,同时散发着浓郁的宫廷艺术气息。
八曲长杯在其他时期其他地区都十分少见,因此非常独特,它与翼狮形角杯的造型形成鲜明的对比。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金属工艺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几个概念: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的分类: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装配等工艺过程,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
工艺规程:一台结构相同、要求相同的机器,或者具有相同要求的机器零件,均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过程完成,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过程在某一特定条件下是最合理的。
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2、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分类:金属材料的成型加工按其特点分为冷加工(机械加工、冷轧、冷锻、冲压等)和热加工(铸造、热扎、锻造、焊接、热处理等)。
2.5.1 铸造铸造是指金属受热融化并浇铸到预先制作好的铸型内,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制品的成型方法。
一、铸造基本知识1、铸造工艺的特点:(1)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适应性强。
它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毛坯,特别适宜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
(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
可适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成形,对不宜锻压和焊接的材料,铸造具有独特的优点。
(3)铸件成本低。
这是由于铸造原材料来源丰富,铸件的形状接近于零件,可减少切削加工量,从而降低铸造成本。
因此铸造是毛坯生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按重量计,机床中60%~80%、汽车中50%~60%采用铸件。
但由于铸造工艺环节多,易产生多种铸造缺陷,且一般铸件的晶粒粗,力学性能不如锻件。
因此铸件一般不适宜制作受力复杂和受力大的重要零件,而主要用于受力不大或受简单静载荷(特别适合于受压应力)的零件,如箱体、床身、支架、机座等。
2、铸造的分类:砂型铸造:是以型砂为主要造型材料制备铸型的铸造工艺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准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是应用最广的铸造方法;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其它铸造方法的总称,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工艺的名词解释
工艺的名词解释工艺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以人工和机器设备为基础,运用一定的工具、技巧和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造、处理和装饰等过程,最终完成产品或物体的创作、设计和制造的过程。
工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对具体技术的研究和掌握,还涉及到设计、审美、文化等多个方面。
1. 陶艺工艺陶艺工艺是指通过对陶土进行成形、干燥、烧制等工艺过程,创作出陶瓷制品。
陶艺工艺包括捏塑、轮盘、注模、修整等多种方法。
捏塑是指使用手工将陶土进行搓揉、榨压、牵拉等方式形成作品,轮盘则是使用陶轮将陶土旋转成形,注模则是将陶土注入到模具中制作。
完成成型后,陶瓷制品还需要经过烘干、烧制等环节,最终呈现出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作品。
2. 木工工艺木工工艺是指使用木材进行加工和制作的过程。
木工工艺包括切削、雕刻、镂空、拼接等多种方法。
切削是指使用刨子、锯子、刨床等工具将木材切割成所需形状,雕刻是指在木材表面进行浮雕、阴雕等艺术性雕刻,镂空则是通过切割、挖空等手法在木材中形成空洞,拼接则是将多块木材进行拼接,形成复杂的构造和图案。
木工工艺可以创作出家具、雕塑、建筑等各种作品。
3. 纺织工艺纺织工艺是指利用纺织材料(如纱线、布料等)进行加工和制造的过程。
纺织工艺包括纺纱、染色、织造、印花等多种方法。
纺纱是将原始的纤维材料进行纺织加工,形成纱线,染色则是对纺织品进行上色处理,织造是将纱线经过机器或手工进行交织和编织,形成布料,印花是将图案印刷到织物上。
通过不同的纺织工艺,可以制作出各种不同的服装、家纺和装饰品。
4. 金属工艺金属工艺是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
金属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等多种方法。
铸造是将金属熔化后,倒入模具中进行凝固成型,锻造是利用压力将金属材料进行塑形,冲压是通过模具在金属板上施加力使其变形,焊接是将金属材料通过热能或压力使其连接成整体。
金属工艺可以制作出各种零部件、工具和装饰品。
5. 玻璃工艺玻璃工艺是指对玻璃材料进行加工和制造的过程。
金属加工工艺复习资料
⾦属加⼯⼯艺复习资料题型:填空(20*0.5)判断(10*1)名词解释(6*3)简答(8*5)问答(18)实验分析(4)第1-2章:⼀、名词解释1、缩孔、缩松:液态⾦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分散的孔洞称分散性缩孔,简称为缩松。
2、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顺序凝固是采⽤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上各部分,从远离冒⼝的部分到冒⼝之间建⽴⼀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的部分最先凝固,向冒⼝的⽅向顺序地凝固,使缩孔移⾄冒⼝中,切除冒⼝即可获得合格的铸件。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些技术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乎同时进⾏凝固。
因各部分温差⼩,不易产⽣热应⼒和热裂,铸件变形⼩。
3、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也称为区域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尺⼨范围,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
微观偏析指微⼩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般在⼀个晶粒尺⼨范围左右,包括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和晶界偏析。
4、流动性、充型能⼒:流动性指熔融⾦属的流动能⼒,它是影响充型能⼒的主要因素之⼀。
液态合⾦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称合⾦的充填铸型能⼒,简称合⾦的充型能⼒。
5、正偏析、逆偏析:如果是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固液界⾯的液相中溶质减少,因此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愈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
当溶质的分配系数k<1的合⾦进⾏凝固时,凝固界⾯上将有⼀部分溶质排向液相,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在固浓界⾯处的液相中逐渐增加,愈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
6、⾃由收缩、受阻收缩: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仅受到⾦属表⾯与铸型表⾯之间的摩擦阻⼒时,为⾃由收缩。
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
7、析出性⽓孔、反应性⽓孔、侵⼊性⽓孔:溶解于熔融⾦属中的⽓体在冷却和凝固过程中,由于溶解度的下降⽽从合⾦中析出,当铸件表⾯已凝固,⽓泡来不及排除⽽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孔,称析出⽓孔。
金属工艺习题集简答题答案1
第1章金属材料及其性质1、(名词解释)晶格:将原子看成是一个点,再把相邻原子中心用假想的的直线连接起来,形成的立体结构即为晶格。
晶胞:从晶格中取出一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这个单元就称为晶胞。
晶粒:每个晶核长成的晶体称为晶粒。
晶界:晶粒之间的接触面称为晶界。
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
金属化合物:各组元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均匀物质。
机械混合物:由结晶过程形成的两相混合物。
2、什么是材料的力学性能?它包含哪些指标?如何测得?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为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比如: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测量方法:强度: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断裂的能力。
工程上常以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最为常用。
硬度:以洛氏硬度为例。
其原理是将压头(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直合金球)施以100N的初始压力,使压头与试样始终保持紧密接触。
然后,向压头施加主载荷,保持数秒后卸除主载荷,以残余压痕深度计算其硬度值。
塑性:主要测量两个数据,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韧性:通常采用摆锤冲击弯曲试验机来测定。
3、液态金属的结晶条件是什么?结晶与同素异晶体转变有何异同?液态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温度降至结晶温度及以下温度。
同素异晶结构是在固态下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广义上也属于结晶过程。
为区别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初次结晶,常将同素异晶转变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4、晶粒大小与力学性能有何关系?如何细化晶粒?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形和韧性也愈好,晶核愈多,晶核长大的余地愈小,长成的晶粒愈细。
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内加入变质剂(孕育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进行热加工,或者塑性加工。
5、含碳量对刚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为什么?含量增加,钢的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降低○2含碳量增加以后,珠光体含量增多,铁素体含量减少。
金属工艺学习题及部分解答
金属工艺学习题及部分解答《金属工艺学》习题集与部分答案第一章金属结构1、试画出纯铁的冷却曲线,分析曲线中出现“平台”的原因。
2、室温和1100°C时的纯铁晶格有什么不同?高温的铁丝进行缓慢冷却时,为什么会发生伸长的现象?3、为什么单晶体有各向异性,而实际的金属通常是各向同性?4、指出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在晶体结构、含碳量和性能上有何不同。
5、根据铁碳合金状态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含碳量为%的钢比含碳量为%的钢的硬度高。
在1100°C,含碳量为%的钢能进行锻造,含碳量为%的白口铁不能锻造。
钢适宜通过压力加工成形,而铸铁适宜通过铸造成形。
6、分析在缓慢冷却条件下,45钢和T10钢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第二章金属的工艺性能1、什么是结晶过冷度?它对金属的结晶过程、铸件的晶粒大小及铸件的机械性能有何影响?2、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并解释原因。
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铸成薄件与铸成厚件;浇注时采用震动与不采用震动。
3、铅在xx年十万件,至少延续生产五年,请推荐三种铸造方法,并分析其最佳方案。
33、哪一类铝合金最常用?生产铝合金铸件易产生什么缺陷?如何避免?34、生产铸钢件易产生缩孔、裂纹和粘砂缺陷,应如何防止?铸钢件落砂后发现有裂纹时,是否就将其报废?35、普通灰口铸铁的强度低、塑性差,为什么床身类、底座类、箱体类等零件多采用普通灰口铸铁来制造?36、普通灰口铸铁可否通过热处理来提高塑性和韧性?可锻铸铁和球墨铸铁又如何?为什么?37、灰口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可锻铸铁是否进行孕育处理?为什么?38、欲提高铸件壁的强度,靠增加壁厚能否实现?为什么?39、同一铸件上的壁厚相差较大会产生什么后果?采取把薄壁加厚使铸件成为等壁厚的措施能否全部消除原结构产生的不良后果?40、为什么铸件要有结构圆角?如何修改下图铸件上的不合理圆角?41、确定下图铸件的热节部位,在保证尺寸和孔径的前提下,如何使铸件的壁厚尽量均匀?42、分析下图中砂箱箱带两种结构缺陷?为什么?43、下图三通铜铸件采用金属型铸造时,哪处结构不合理?请改正。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3)
金属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 0.5 分,共 10 分)1 .影响金属充型能力的因素有:金属成分、温度和压力和铸型填充条件。
2.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3.镶嵌件一般用压力铸造方法制造,而离心铸造方法便于浇注双金属铸件。
4 .金属型铸造采用金属材料制作铸型,为保证铸件质量需要在工艺上常采取的措施包括:喷刷涂料、保持合适的工作温度、严格控制开型时间、浇注灰口铸铁件要防止产生白口组织。
5.锤上模锻的锻模模膛根据其功用不同,可分为模锻模膛、制坯模膛两大类。
6.落料件尺寸取决于凹模刃口尺寸,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刃口尺寸。
7.埋弧自动焊常用来焊接长的直线焊缝和较大直径的环形焊缝。
8.电弧燃烧非常稳定,可焊接很薄的箔材的电弧焊方法是等离子弧焊。
9.钎焊可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分为软钎焊和硬钎焊。
二、简答题(共 15 分)1.什么是结构斜度?什么是拔模斜度?二者有何区别?( 3 分)拔模斜度:铸件上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应具有斜度,以便于把模样(或型芯)从型砂中(或从芯盒中) 取出,并避免破坏型腔(或型芯)。
此斜度称为拔模斜度。
结构斜度:凡垂直分型面的非加工表面都应设计出斜度,以利于造型时拔模,并确保型腔质量。
结构斜度是在零件图上非加工表面设计的斜度,一般斜度值比较大。
拔模斜度是在铸造工艺图上方便起模,在垂直分型面的各个侧面设计的工艺斜度,一般斜度比较小。
有结构斜度的表面,不加工艺斜度。
2.下面铸件有几种分型面?分别在图上标出。
大批量生产时应选哪一种?为什么? (3 分)分模两箱造型,分型面只有一个,生产效率高;型芯呈水平状态,便于安放且稳定。
3.说明模锻件为什么要有斜度和圆角?( 2 分)斜度: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圆角:增大锻件强度,使锻造时金属易于充满模膛,避免锻模上的内尖角处产生裂纹,减缓锻模外尖角处的磨损,从而提高锻模的使用寿命。
4.比较落料和拉深工序的凸凹模结构及间隙有什么不同?( 2 分)落料的凸凹模有刃口,拉深凸凹模为圆角;落料的凸凹模间间隙小,拉深凸凹模间间隙大,普通拉深时, Z= (1. 1~1.2) S5.防止焊接变形应采取哪些工艺措施?( 3 分)焊前措施:合理布置焊缝,合理的焊接次序,反变形法,刚性夹持法。
金属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充型能力-------金属液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2.缩孔------------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容积较大而且集中的孔洞3.缩松----------在铸件凝固的区域没有得到液态金属或合金的补缩形成分散和细小的缩孔4.顺序(定向)凝固-----------采用各种工艺措施,是铸件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从而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向冒口的方向顺序地凝固5.同时凝固---------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各部分温差很小,几乎同时进行凝固6.冒口---------铸型内供储存铸件补缩用熔融金属,并有排气、集渣作用的空腔。
7.起模斜度--------为使模样容易地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中脱出,所设计的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8.纤维组织--------钢锭在加工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金属再结晶后也不会改变,仍然保持下来,使金属组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9.可锻性------衡量材料通过塑性加工获得优质零件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10.冲孔-------是指利用冲头在工件上冲出通孔或盲孔的工序11.拉深--------将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通过拉深模冲压成各种形状的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12.落料------是将分离的部分作为成品,周边是废料13.超塑性------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底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14.复合冲模--------在一个模具上只有一个工位,在一次冲压行程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冲模15.连续冲模-------在一个模具上有多个工位,在一次冲压行程上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冲模16.模锻斜度---------为了便于从模膛中取出锻件,模锻件上平行于锤击方向的表面必须具有斜度17.内斜度-------锻件内壁的斜度,用β表示18.外斜度-------锻件外壁的斜度,用α表示19.等离子弧------对自由电弧的弧柱进行强迫“压缩”,从而使能量更加集中,弧柱中气体充分电离,这样的电弧称为等离子弧。
金属工艺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1.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之后发生形态变化,若除去作用力之后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塑性:是指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3.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的能力,成为硬度。
5.晶胞:从晶格中取出一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这个单元称作晶胞。
6.晶格常数:晶胞中各棱边的长度成为晶格常数。
7.疲劳强度:材料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仍不发生疲劳断裂,这个应力值称为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亦即金属材料在无数次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作过冷度。
9.晶粒:固态金属通常是由多晶体构成的,每个晶核长成的晶体称为晶粒。
10.晶界:晶粒之间的接触称为晶界。
11.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转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12.组元:组成合金的元素称作组元,简称元。
13.合金状态图:以温度为纵坐标、合金成分(含碳量)为横坐标的图形。
14.固溶强化: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作固溶强化。
15.铁素体:它是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以符号F表示。
16.奥氏体: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
17.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呈体心四方结构,以符号M表示。
18.共析反应:当S点成分的奥氏体冷却到PSK线温度时,将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
上述反应称为共析反应。
19.弹复: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有弹性变形存在,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称“弹复”现象。
20.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又称加工硬化。
21.纤维组织:铸锭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变形,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
1.弹性:物体受外力作用之后发生形态变化,若除去作用力之后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塑性:是指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3.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的能力,成为硬度。
5.晶胞:从晶格中取出一个最基本的几何单元,这个单元称作晶胞。
6.晶格常数:晶胞中各棱边的长度成为晶格常数。
7.疲劳强度:材料可经受无数次应力循环而仍不发生疲劳断裂,这个应力值称为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亦即金属材料在无数次循环载荷作用下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8.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作过冷度。
9.晶粒:固态金属通常是由多晶体构成的,每个晶核长成的晶体称为晶粒。
10.晶界:晶粒之间的接触称为晶界。
11.同素异晶转变:随着温度的转变,固态金属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
12.组元:组成合金的元素称作组元,简称元。
13.合金状态图:以温度为纵坐标、合金成分(含碳量)为横坐标的图形。
14.固溶强化: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作固溶强化。
15.铁素体:它是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以符号F表示。
16.奥氏体:碳溶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
17.马氏体:是碳溶于α-Fe的过饱和的固溶体,呈体心四方结构,以符号M表示。
18.共析反应:当S点成分的奥氏体冷却到PSK线温度时,将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
上述反应称为共析反应。
19.弹复:塑性变形过程中一定有弹性变形存在,当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将恢复,称“弹复”现象。
20.加工硬化:随变形程度增大,强度和硬度上升而塑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又称加工硬化。
21.纤维组织:铸锭在压力加工中产生塑性变形时,基体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了变形,它们都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
这种结构叫纤维组织。
22.冷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叫冷变形。
23.热变形: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叫热变形。
24.过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使奥氏体晶粒过分粗大现象。
25.冲孔连皮:对于具有通孔的锻件,由于不可能靠上、下模的突起部分把金属完全挤压到旁边去,故终锻后在孔内留有一薄层金属,称为冲孔连皮。
26.分模面:是指上下锻模在模锻件上的分界面。
27.拉深系数:拉深件直径d与坯料直径D的比值称为拉深系数,用m表示。
28.分离工序:是使坯料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相互分离的工序。
29.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称为充型。
30.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合金的流动性。
31.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32.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
33.孕育处理:通过向铁水中加入孕育剂增加石墨结晶的核心,使石墨化作用提高。
34.球化处理:向铁水中加入球化剂使石墨球状析出。
35.气孔: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
36.焊接影响区:受焊接热的影响,焊接附近的母材组织和性能所发生变化的区域。
37.可焊性:指被焊金属在采用一定的焊接方法,焊接材料,工艺参数及结构形式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接交。
38.焊接电弧:在电极与工作之间的气体介质中长时间强烈而持久的放电现象,即在局部气体介质中有大量电子流通过的导电现象。
39.分流现象:焊完一个点后,电极将移至另一点进行焊接。
当焊接下一个点时,有一部分电流会流经已焊好的焊点。
40.切削加工:是使用切削刀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在工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中,把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除,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参数(形状、尺寸、位置)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41.切削运动:要对零件表面进行加工,刀具与工件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42.积屑瘤:在一定范围的切削速度下切削塑性金属时常出现在刀具前刀面靠近切削刃部分粘附一小块极硬金属,这块极硬金属被称为积屑瘤。
43.切削热:在切削过程中由于绝大部分切削功都形成热,所以大量的热产生称为切削热。
44.刀具耐用度:刀具由开始切削到磨钝为止,切削总时间称为刀具耐用度。
45.刀具寿命:刀具从开始切削到完全报废,实际切削时间的总和称为刀具寿命。
46.自锐性:砂轮自动推陈出新以保持自身锋锐的性能称为自锐性。
47.生产过程:由原材料制成各种零件并装配成机器的全过程称生产过程。
48.工序:指在一个地点对一个或一组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49.定位:在进行机械加工中必须把工件放在机床上,使它在夹紧之前就占有一个正确位置叫定位。
50.红硬性:刀具材料在高温下仍然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
简答1.为什么冲击韧性值不能直接用于设计计标?答:冲击值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仅受试样形状、表面粗糙度、内部组织的影响,还与试验时的环境温度有关。
因此,冲击值一般作为选择材料的参考,不直接用于计标。
2.晶粒的粗细对材料机械性能影响答:晶粒细晶界多,由于晶界处晶格排列方向不一致,犬牙交错相互咬合,加强了金属结合力,故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其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3. 退火的目的答:降低硬度便于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机械性能,消除内应力,为淬火工序做准备,提高塑性韧性,便于冷冲压或冷拉拔。
4.淬火的目的答:提高钢硬度,各种工具,模具,滚动轴承都需要通过淬火来提高硬度,耐磨性。
5.回火的目的答:消除淬火内应力,降低淬火脆性,使其有一定韧性。
6.铸造生产中为防止缩孔和缩松需要什么工艺措施?答:只要能使铸件实现“定向凝固”,尽管合金的收缩较大,也可获得没有缩孔的致密铸件。
所谓定向凝固就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是铸件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还可在铸件上某些厚大部位增设冷铁。
7.为何选择铸造合金时应尽量选择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答:因为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凝固温度较低,合金的过热度大,流动性好,便于铸造生产。
8.既然提高浇注温度可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但为什么又要防止浇注温度过高?答:浇注温度过高,铸件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气孔、粗晶等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足够的前提下,浇注温度不宜过高。
9.既然灰口铸铁具有与钢相同的基体组织,为什么灰口铸铁的机械性能比较差?答:由于石墨的存在,减少了承载的有效面积,石墨的尖角处还会引起应力集中,因此,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低,塑性、韧性差。
10.为什么灰铸铁有较好的减振性,这对灰铸铁的应用有何影响?答:由于石墨对机械振动起缓冲作用,从而阻止振动能量的传播。
灰铸铁减震能力为钢的5—10倍,是制造机床床身、机器底座的好材料。
11.碳钢在锻造温度内变形,变形后是否会有加工硬化现象?答:碳钢在锻造温度内变形属于热变形,变形后金属具有再结晶组织。
12.飞边模的作用是什么?答:增加金属从模镗中流出阻力促使金属充满模镗,同时容纳多余金属。
13.为何曲柄压力机上不易进行拔长和答:滑块行程一定,不论在什么模镗中都是一次成形。
14.冲压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较有何优点?答:(1)可以冲压出形状复杂的零件,且废料较少。
(2)产品具有足够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值,冲压件的互换性较好。
(3)能获得重量轻、材料消耗少、强度和刚度都较高的零件。
(4)冲压操作简单,工艺过程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很高。
15.工件焊接后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对结构的制造和使用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答:焊接变形可能使焊接结构尺寸不合要求,焊装困难、间隙大小不一致等,直至影响焊件质量,矫正焊件变形不仅浪费工时,增加制造成本,且会降低材料塑性和接头性能,同样焊件变形会使结构形状发生变化,出现内在附加应力,降低承载能力,甚至引起裂纹,导致脆断,应力的存在也有可能诱发应力腐蚀裂纹,除此之外,残余应力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衰减而使结构产生一定变形,造成结构尺寸不稳定。
16.为什么埋弧自动焊比手工电弧焊生产效率高?答:埋弧焊电流常达1000A以上,比手弧焊高6—8倍,因此溶深大对20—25mm以下的工件可不开坡口施焊,同时不需更换焊丝节省时间,生产率较手弧焊高5—8倍。
17.为什么缝焊只适用于3mm以下的薄板结构?答:缝焊时分流现象较严重,焊相同板厚工件时,焊接电流约为点焊的1.5—2倍,因此要使用大功率焊接。
18.对刀具材料的性能有哪些基本要求?答:较高的硬度,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有较好的耐磨性,有较高的耐热性,有较好的工艺性以便于制造各种刀具。
19.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在性能上主要区别是什么?各适合做何种刀具?答:高速钢的耐热性、硬度和耐磨性低于硬质合金,但强度和韧性高于硬质合金,工艺性比硬质合金好,而且价格比硬质合金低,广泛用于制造麻花钻、铣刀、拉刀、齿形刀具和其它成型刀具等,硬质合金常制成各种形式的刀片,焊接和机械夹固在车刀端、铣刀等刀体上使用。
20.金属切削用量选择一般原则是什么?答:粗加工时从提高生产力的观点出发,一般选取较大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切削速度并不是很高,精加工时主要考虑加工质量,常采用小的切削深度和进给量,而采用较高的切削速度。
21.切削加工常理根据哪些主要因素选用切削液?粗加工及精加工中选取切削液的原则是什么?答:切削液种类很多,性能各异,通常应根据加工性质、工件材料和刀具材料等来选择合适的切削液,粗加工时主要要求冷却,一般宜选用冷却作用较好的切削液,精加工时,主要希望提高表面质量和减少刀具磨损,一般应选用润滑作用较好的切削液。
22.衡量材料切削加工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答:一定刀具耐用度下切削速度Vr相对加工性Kr,已加工表面质量,切屑控制和断屑的难易,切削力的大小。
23.扩孔和钻孔为什么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答:扩孔钻和铰刀的切削刃不必自外延伸到中心,这样避免了横刃的一些不良影响,由于切削深度小,切削易排除不易损伤已加工表面,刚度较钻头大,刀体上可做出较多的刀齿,铰刀还带有修光度部分。
24.拉削加工有哪些特点?适用于何种场合?答:生产率高,加工范围广,加工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拉床简单,拉刀寿命长,但是由于拉刀结构比一般加工刀具复杂,制造困难,成本高,所以仅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中。
25.铣削为什么比其它加工方法容易产生振动?答:铣刀的刀齿切入和切出时产生冲击并同时引起工作刀齿数的增减,每个刀齿的切削厚度是变化的,这就引起切削面积和切削力的变化,容易产生振动。
26.试确紫铜小轴Φ20k7,Ra0.8μm加工方案。
答:粗车——半精车——精车。
27.试确定45钢轴Φ50h6,Ra0.2μm表面淬火HRC40~50的加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