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人物
2017高考通史第1讲 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分析
(4)京剧等剧种的产 色及原因;掌握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
生和发展
的历程,说明其艺术特征;认识京剧
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1)分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内容、
5.古代希腊、罗马 特点、实质及影响,认识民主政治对人 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掌握罗马法的演变历程、主要内容, 分析罗马法实质及影响,理解法律在人
战国时期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 (2)秦统一货币等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的交流;汉代专供贸易 的“市”出现;开通 丝绸之路 ,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4.经济政策
(1)商周土地制度为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步破坏,
封建 土地私有制 形成,这成为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的根 源。 (2)汉代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推行 盐铁专卖制 度。
课前线索必读
主干知识导学
核心考向突破
高考命题猜想
【专题考纲·重点解读】(教师用书独具)
考纲考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解读
(1)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概念与相 互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2)梳理秦汉至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归纳中国古代 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演变,分析专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政
表 现 治 文 明
主要内容和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基本政治制度
(3)古代中国的对外关 系逐渐由“开放”走向“ 闭关锁国”,开始落后 于世界潮流
课前线索必读
法律体系。博大而缜密
的罗马法对人类文明的 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是近现代欧美国家法律 的源头
课件2: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
3.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 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②修筑长城: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③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④严酷的刑法:崇尚法治,其刑法不计其数。 (2)影响:最终导致秦二世时代发生了农民起义,秦朝很快 灭亡。
4.对秦始皇的评价 (1)功:结束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统一文字,促进 文化交流,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过: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摧残文化。 【模块链接】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有利于国家 的安定;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基本疆域 的奠定和巩固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 族起了重要作用。
1.(2012·雅礼中学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 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 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汉武帝传》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 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 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 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 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2.秦朝的集权和统一 (1)政治:中央建立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制, 地方上实行郡 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促进文化发展,焚书坑儒,思想 控制,摧残文化。 (4)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基本疆域。 (5)交通: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促进交通发展。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我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分别介绍几位历史人物的作用。
一、政治方面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孔子提倡“仁爱”、“中庸”,主张“以德治国”,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他在短短的十年间征服了希腊、埃及、波斯、印度等地,创造了一个辉煌的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扩张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使希腊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方面1. 亨利·福特:亨利·福特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家和发明家,他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技术,使汽车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了成本,使汽车成为普通人家庭的必需品。
福特的生产模式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自由放任主义”、“劳动分工”等理论,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三、文化方面1. 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戏剧、诗歌、小说等多个领域。
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英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人性洞察力,对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技方面1. 托马斯·爱迪生:托马斯·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和实验家,他发明了许多重要的科技产品,如电灯、电话、电影等。
爱迪生的发明对现代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剧烈变化。
(2)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自然观: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教育方面: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贡献:①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
②开创儒家学派。
③基本文献:《诗》《书》《礼》《乐》《易》《春秋》,史称“六经”。
3.孟子(1)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1)主要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地位: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1.图解孔子的思想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1)“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作为。
“无为”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2)“无为”是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有一定的合理性。
3.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儒家备受冷落,法家却受推崇?儒家学说以“仁”和“礼”为核心,强调以德治国,这脱离当时诸侯称霸、群雄割据的社会现实;法家主张中央集权、严刑峻法,符合当时诸侯国的需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史料探究]材料一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他们的贡献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与他们的贡献中国古代史上涌现了许多重要人物,他们的贡献功不可没。
今天,我将介绍几位重要的人物及他们的贡献。
1. 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倡导“仁爱”、“礼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
他的弟子们总结他的思想,并整理成《论语》,成为后世子孙学习的重要经典。
2.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三规六律等,进一步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而最著名的就是他修筑的万里长城,用以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
3.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 -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也是汉朝最具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他积极推行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恢复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他还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改善了国家的经济状况。
汉武帝对外扩张,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贸易往来,对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国家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4. 曹操(155年 - 220年)曹操是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善于用兵,统一北方一草寇之地,并且实行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加强国家的统治,为后来的魏国打下了基础。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作曲家,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的文化成就。
5. 玄奘(602年 - 664年)玄奘是唐代的一位佛教高僧,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出生在今天的陕西,曾经远赴印度学习佛教并带回了大量佛经。
他的学识渊博,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还亲自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这些人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贡献在各自领域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2010· 上海单科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 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 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此题考察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 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变革。最深刻的变革来 自于经济领域。各国之间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 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所以根据材料叙述,应该是B。 周朝,尤其是东周时期,正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c
6.(2010· 安徽文综1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 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 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 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 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A,B都是材料中的 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 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
c
7.(2010· 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5)柳宗元在《封建 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 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 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 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利之外。秦始皇推 行郡县制,郡守、县令有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 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导航]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主干核心知识]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1、天文学:《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_ 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的张衡:地动仪、水运浑象仪。
唐代的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测定的黄赤交角值极为精确;编制的《授时历》是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圆周率.3、农学: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明代编写的《农政全书》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①《》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③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④代表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书中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5、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的《》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汉字的起源演变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通常涉及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这一单元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
对于学习历史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二、政治制度1.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朝代,其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主,君主世袭,分封制是其主要特点。
2.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推行法家思想,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制度。
3.汉朝的政治制度:汉朝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同时设立三公九卿等官职,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官僚体系。
三、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要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对于古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手工业和商业: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流,推动了古代中国商业的繁荣。
3.货币制度: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贝壳、布帛、金属货币等阶段的发展,秦朝统一货币为半两钱,为后世的货币制度奠定了基础。
四、文化交流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重要的思想流派,强调仁爱、礼义、忠孝等观念,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道家和法家思想: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法家思想则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
这两种思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3.佛教和道教的传播:佛教和道教是古代中国的两大宗教,它们的传播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五、重要人物和事件1.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皇帝,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1-2022版老教材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一百家争鸣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学习目标时空坐标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2.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4.百家争鸣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贡献: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编订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成为儒家基本文献。
3.孟子的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4.荀子的思想:(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一)老庄之学1.特征: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的思想(请正确连线)。
3.庄子的思想:(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齐物”的思想。
4.影响: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法家思想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3.代表人物及主张(请正确连线)。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中国史丨古代/近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汇总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
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 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 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审题定位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辨析选项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 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 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 “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 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 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审题定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题关键 据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 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A项正确。 答案 A
【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
对中国古代睿智思想的浅析——以李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观点为例
— —
以 李 贽 在 政 治 、 济 、 想 方 面 的观 点 为例 经 思
贾 永坤 ( 贵州师范大学历 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 贵 阳 5 0 0 ) 5 0 1
中图分类号 : O C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 0 5 - 2 1 0 - 2 X【0 1 0 - 0 4 0
,
了真理和正义而献身的启蒙思想家的卓越情操。
作者简介 : 贾永坤 ( 7 一 )河南省兰考县人 , 汉族 。贵 州师 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 级 中国古代 史研 究生 , 1 4 一, 9 男, 0 9 主要从事
中国古代 制度 史研 究。
5 4
1
3史学 。李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并论证 了“ . 六经 皆史 ”Jlo z -2 Ioz) ( 2 命题 , 主张历史学研究应重在 揭示兴亡治乱 的历史规律 , 以更好 地发挥历史学“ 昭彰事实 、 鉴后 世”]o 的社会功能 。 志在 垂 3 钏 [o ( 3 为“ 救时 ” ㈣的实践 目的服务 。他在史 书的体例上有一个重要 的创 ( 造。 即把“ 本纪 ’ ‘ ‘ 与 世家 ’ 合二为一 . 创立 ‘ 世纪 ’ N0 , 体” (o 把帝王 3) 之家谱化作 中国历史上兴 亡治乱 的时代 推移 ,有利 于人 们从历 史 中总结经验 教训 , 获得 “ 治平之事与用人 之方 ”】 矧) 【咖- 的启迪 ) ( 他提 出著 名的“ 论赞须 具旷古只眼” ( , 田1 说 系统地 阐明了在历史 雅 学研究 中如何正确处理事实 判断与历史感 情的关系问题 ,明确 主张评 价历史 人物必须遵循 实事求是 的原 则 ,不应该 以感 情代 替历史科学 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他提 出了“ 原情论势 ” ( ) 酒1 的 S S 方法论原 则 ,认为只有将共 性与个性 、普 遍性与特殊性结 合起 来 , 身处地 于古人 的历 史情境 , 交古人 , 能对历史 人 物和 设 神 才 历史事件做 出合乎实际的评说 。 4文艺美学 。他从 “ . 童心说 ” z ) , 出发 认为 “ 天下之 至文 。 未 有不 出于童心焉者也” ( 因此 , 翩 , 他提 出了“ 自然之谓美 ”34的 I( ) 12 ] 3 命题 , 调要 因乎 人性之 自然来表 达 、 发真 实 的情 感 , 强 抒 而不 要 有丝毫 的矫强 和伪 饰。他认为文 学作品 的体裁 和风格是随 时代 变化 的 ,诗何 必古选 , “ 文何必 行秦 ” ( 自然会 有体现人 的至性 闼 , 至情 的作品 。他提出“ 未有其人不能卓立 而能文章垂不朽者 ”( 脚) n 的深刻命题 , 强调文学家应具有 独立特行 的精神 . 只有胸 中绝无 俗气 . 才能下笔不作 寻常语 : 并提 出了著名 的“ 发愤著 书说 ”田1 ( “ 怒骂成诗”( ) 。 的这 些思 想 , 1o 他 4 说 "o 2 特别是在作为时代 晴雨表 的文艺领域 , 响最为 明显 。这一时期学者们 的种种“ 影 奇谈怪论” [ (o ) 2 zo i 使纲 常名教 、 贤道学偶像无不威风扫地 , 圣 灵光隳 沉。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7)结合所学,分析指出宗法制对西周和后世的影响分别有 哪些? 对西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和垄断地位,有利 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 ①封建社会中的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等原则的形成; ②“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现象,重视家庭建设,尊 老爱幼的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③“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观念,任人唯亲、唯上是 从的作风,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 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制度:分封制 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材料二: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 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2)材料三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结 合所学指出,西周初期分封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关系:臣属关系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3)依据材料二和三,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原因: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理解):
“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 ,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 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 ,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命令 , 受制于 中央。
2、形成的原因:
①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根源)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法家大一统思想
材料七:
(8)据材料七指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专题一:古代中外思想
进步:当时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时代,政治和阶级关系发 生急剧变化。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和抑制暴政,促进社会稳定; 有利于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局限: 实质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仁”不 是人人平等的思想,“礼”的思想具有保守性;没有适应当时统 治阶级需要;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1、归纳“百家争鸣”的出现原因、各学派关系。简要解读“百家 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 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原因: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战乱不断;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形成了一些学 者和思想流派 学派关系:一方面互相诘难、批驳,另一方面,彼此吸收、融 合。 解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产生了众 多新的思想学派与理论观点,打破了旧有的思想格局,在使人们 冲破奴隶制时代的思想束缚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 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是中国两千多 年思想文化的源头。
5、简要述评韩非子的主要思想。
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张: 1)将法、术、势相结合 (系统的法治理论) 材料( 1 “以法为教”、“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 (2)建立起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 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不上贤。” 评价:
第四单元__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3、分裂的出现:
A、原因:
内部因素: ①经济根源是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性;商品经济 发展不充分(社会经济不够发达)。 ②政治根源是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封 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引发的矛盾、阶级矛盾和各族统治阶级之 间的矛盾和斗争引发的民族矛盾);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不够 进步。 ③直接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 外部因素: 外国列强强占中国领土。 如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553年.葡萄牙殖 民者骗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借澳门:1841—1898 年英国侵占香港地区;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等。
2、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
①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 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 ②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 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200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 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 ③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 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 国家的统一等。 ④从空间上看,全国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 区扩展。 ⑤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 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华文化圈的形 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如秦汉、隋唐 (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1.道教思想(1)老子: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
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
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老子思想的实质:维护行将崩溃的奴隶制度,阻止新兴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
(2)庄子: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墨家思想墨家创始人墨翟,战国初期鲁国人。
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
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
“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3.法家思想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商鞅的严刑峻法主张比韩非子更早)。
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意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
这种思想在战国的大变革时期对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是有积极意义的。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秦朝立国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以法为教。
汉武帝尊儒的同时还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思想主张包括: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课件01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
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
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
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
中考链接
(2021·济南)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
B 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
二、中国古代经济
农业
历代发展 农业的措
施
(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 (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3)西汉: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农业生产 (4)唐朝: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5)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修建水利设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始皇完成统一、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巩固了大一 统局面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北魏孝文帝改革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文化政策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辽、宋夏、宋金并立;回族形成;经济重心南移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皇权加强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康乾盛世;资 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政策
基本规律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 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逐渐转移的。 (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往往是在国家 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魏 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 金对峙时期等)。 (3)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临安,对江南地 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 汉朝:”中朝”和”外朝”;频繁换相;布衣卿相。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会议。 宋朝: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 元朝:中书省 行省制度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有事上报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组织结构
吏部 中书省
小农经济:指建立在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 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以自己的劳动从 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业经济。不过,通常 所说的小农经济,主要是就其经营规模和 个体劳动而言,不限于生产资料的个体所 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不仅 自耕农,包括租种小块土地的佃农,实行 土地国有制或村社所有制下分种小块耕地 的农民,都是小农经济。自耕农是其中占 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草 拟
执 行 审 议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特点作用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加强皇权,又 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官职及权利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枢密使,低于宰相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官僚机构膨胀,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唐朝和宋朝 C.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 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体与政体的总 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 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 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 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 的清朝,前475~1840年).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分封制宗法制到郡县制历程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制度 类别
朝代不同
分封制
西周实行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秦朝推广 实行的,按地域划分的
3.完全超过(北方)
两宋以后
北宋首都汴京
“苏湖熟,天下足”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两汉、北宋、明清等时期的冶 铁业 2.商周、西汉、唐朝、南宋、元朝、明清等 时期的纺织业 3.东汉、东晋、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制瓷业 4.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和私营手 工业;家庭副业 5.手工业的著作:《考工记》《天工开物》
自然经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 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目的不是 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 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每一个这样的单位, 除了主要经营农业(少数则是畜牧业)以外, 还从事其它各种经济活动:从采掘原料开 始,直到最后把这些原料加工成消费品, 都在本单位内部实现,和外界的经济联系 很少。例如,在封建制度下,农民个体经 济就是一种自然经济。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⑴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⑵井田制: ①形成与发展:商周时期 ②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③主要内容(特点):
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和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
①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制形式
土地国有制形式:公田(官田)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此 消 彼 长 同 时 并 存
土地私有制形式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形式)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②土地兼并问题
①根源:地主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
⑴盛行及无法解决的 原因:
②土地买卖的合法化;
东汉--唐朝:
(4)影响: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 产积极性提高;②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新的生产 关系的产生(雇佣关系)。
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
1、形成 (汉代 司马迁划分)
①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
传统的农业区, ②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 全国经济重心
③江南 (农业区,长江以南当时不利于开发,还没有开发)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响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大 臣商议 制约皇权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愿 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省 省道府县 府 加强边疆地区 县 控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三阶段:
秦朝
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专制集权制度的顶峰 及衰落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铁器牛耕(生产力)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铁器牛耕的出现:春秋\战国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探究活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它们对西周统治 起到的共同作用有那些?
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军机处 军机处的评价: ①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 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 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 顶峰。
总结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过程。
早期政治制度演变:文明时代出现王权,夏商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
秦
西汉 东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
中 央
三公九卿 丞 相 太 尉 御 史 大 夫 内 外 朝 朝 尚 三 省 书 台 中 尚 门 书 书 下 省 省 省 六 部 增 副 相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省 废 丞 相 、 设 内 阁
军 机 处 、 密 折 制
地 方
郡县两级,后又在郡上 设州
道府县
行 省 路州县 制 度
⑷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②隋唐的均田制
⒊中国古代土地的经营方式:租佃经营
(1)原因:土地兼并 人多地少
(2)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 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系。 (3)发展历程:秦代---------宋代以后----------明清 产生----------------发展----------普遍化
②古代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
2、简单协作——个体耕种(生产关系) (1)商周时期: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 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 耕作“公田”。 (2)春秋以后——小农经济 ①条件: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②特点: ③评价:积极、消极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为辅的产业结构;
▲1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 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汉唐宋元)
夏、商、周 (分封制、宗法制)
秦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1、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 封 制
宗 法 制
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2、目的: 巩固统治 3、分封的对象: 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4、权利: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 军赋、力役、朝贡、朝觐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7、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传播文化。 8、解体: 春秋周王室衰微,名存实亡.战国被郡县制取代. 1、概念: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正妻所生长子). 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与政治结合 巩固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3、目的: 4、实质: 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一种等级制度. 5、作用: ①保证贵族的特权;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巩固了分封制。 ③有利统治稳定和团结.
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废除——战国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瓦 解
直接原因: 原因: 春秋时各国 的税制改革
实际上承认了私 田合法化,促进 土地制度由国有 B鲁国“初税亩” 制向私有制转化。
A齐国管仲“相 地而衰征”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③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