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人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封建社会)
(汉唐宋元)
夏、商、周 (分封制、宗法制)
秦
清朝
形成 发展 顶峰
1、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 封 制
宗 法 制
1、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2、目的: 巩固统治 3、分封的对象: 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4、权利: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享有世袭统治权 5、义务: 军赋、力役、朝贡、朝觐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7、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传播文化。 8、解体: 春秋周王室衰微,名存实亡.战国被郡县制取代. 1、概念: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正妻所生长子). 2、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血缘与政治结合 巩固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 3、目的: 4、实质: 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是一种等级制度. 5、作用: ①保证贵族的特权; ②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巩固了分封制。 ③有利统治稳定和团结.
田庄经济(田庄是最 大的土地经营单位)
⑵ 表 现
演变: 成于东汉,兴于唐 特点(东汉) 唐: 田庄种类多,规模大,土地来源广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更为激烈 明清: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通过土地买 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
⑶ 危 害
A自耕农大量破产,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B地方豪强势力壮大,社会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政局动荡危及王朝统治; C导致租佃关系的出现并日趋普遍化. ①北魏的均田令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⒈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⑴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⑵井田制: ①形成与发展:商周时期 ②实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③主要内容(特点):
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 和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总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定义:政治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 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或国体与政体的总 和 ). 2.分类: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 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论,有分封制与中央 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 . 3.分期:两大阶段,即早期阶段(夏商周时期,前 2070年~前476年)和发展阶段(战国至鸦片战争前 的清朝,前475~1840年).
西汉 东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
中 央
三公九卿 丞 相 太 尉 御 史 大 夫 内 外 朝 朝 尚 三 省 书 台 中 尚 门 书 书 下 省 省 省 六 部 增 副 相 参 知 政 事 中 书 省 废 丞 相 、 设 内 阁
军 机 处 、 密 折 制
地 方
郡县两级,后又在郡上 设州
道府县
行 省 路州县 制 度
②古代灌溉工具:翻车和筒车
2、简单协作——个体耕种(生产关系) (1)商周时期: 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称“耦 耕”。即奴隶在奴隶主的监视下,集体 耕作“公田”。 (2)春秋以后——小农经济 ①条件:A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B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②特点: ③评价:积极、消极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特 点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 为辅的产业结构;
▲1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 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2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 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 3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①农具的改进——生产力的进步
中国古代农具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各自的特点: 1原始农业阶段:耒耜 “刀耕火种”:工具简陋、不便捷、效率低.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是木、石、骨、蚌
3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 畜力取代人力,使用便捷,效率高。 4汉代:犁壁、播种工具耧车
5唐代: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皇帝
有何特色?
• 三权分立 太尉 • 位高权重 • 内外兼管 军务 (虚有其位) • 不得世袭 • 大权皇控
左、右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九卿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原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或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共同作用:①有效防止了贵族之间因权利继承产生的纷争,有利于 社会的稳定。②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③强化 了中央政权的管理.
【探究活动】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你能结合当今现实分析一 下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吗?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
①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
制形式
土地国有制形式:公田(官田) ①君主土地私有制
此 消 彼 长 同 时 并 存
土地私有制形式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形式)
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②土地兼并问题
①根源:地主土地私有制;(根本原因)
⑴盛行及无法解决的 原因:
②土地买卖的合法化;
东汉--唐朝:
官吏的任免和考核 户籍、土地、赋税 礼仪、科举 军政 刑狱 国家的工程建设等
草 拟
执 行 审 议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皇 帝
尚书省
门下省
政事堂
特点作用
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既加强皇权,又 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
宋代中央政治制度
皇帝
二 府
机构 职能 官职及权利
军机处 军机处的评价: ①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 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权完全集 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 顶峰。
总结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过程。
早期政治制度演变:文明时代出现王权,夏商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
秦
条件不同 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
内容不同 分封的诸侯,王位
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 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 官吏只拥有俸禄没有土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 作用不同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家统一 特点不同 贵族政权,诸侯国拥有 官僚政治,中央垂直管理 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地方
省 省道府县 府 加强边疆地区 县 控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三阶段:
秦朝
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专制集权制度的顶峰 及衰落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 (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铁器牛耕(生产力)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铁器牛耕的出现:春秋\战国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探究活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如何?它们对西周统治 起到的共同作用有那些?
关系: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 宗法制与分封制之间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
④龙门碣石以北 (半农半牧区,依长城分塞内、塞外)
2、特点
反映了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
①多样性;②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3.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完整的作物体系 1.初步开发(江南)
孙吴、东晋、南朝
耕地面积和产量提高
手工业和商业
建康
北方:“戎事方殷”,战争频繁 2.逐渐超过(北方) 南方:无论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 中唐以后 都加速发展
措施: 汉朝:”中朝”和”外朝”;频繁换相;布衣卿相。 唐朝:三省六部制和政事堂会议。 宋朝:中书门下和参知政事 元朝:中书省 行省制度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决策机构 中朝
尚 书 令 侍 中 皇 帝 外朝 执行机构
常 侍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太 尉
卿
有事上报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组织结构
吏部 中书省
3.完全超过(北方)
两宋以后
北宋首都汴京
பைடு நூலகம்
“苏湖熟,天下足”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城市 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春秋战国、两汉、北宋、明清等时期的冶 铁业 2.商周、西汉、唐朝、南宋、元朝、明清等 时期的纺织业 3.东汉、东晋、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制瓷业 4.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官营和私营手 工业;家庭副业 5.手工业的著作:《考工记》《天工开物》
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 枢密院 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军政机构
长官行宰相职 分行 政权 分财权 参知政事 三司使 副 相 枢密使,低于宰相
影响: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官僚机构膨胀,是宋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 唐朝和宋朝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是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分割宰相权力 C.设“中书门下”为宰相办公机构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⑷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②隋唐的均田制
⒊中国古代土地的经营方式:租佃经营
(1)原因:土地兼并 人多地少
(2)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 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 系。 (3)发展历程:秦代---------宋代以后----------明清 产生----------------发展----------普遍化
(4)影响: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 产积极性提高;②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促进新的生产 关系的产生(雇佣关系)。
四大经济区域的形成
1、形成 (汉代 司马迁划分)
①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
传统的农业区, ②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 全国经济重心
③江南 (农业区,长江以南当时不利于开发,还没有开发)
时间:
瓦解——春秋时期
废除——战国
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瓦 解
直接原因: 原因: 春秋时各国 的税制改革
实际上承认了私 田合法化,促进 土地制度由国有 B鲁国“初税亩” 制向私有制转化。
A齐国管仲“相 地而衰征”
战国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 制,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商鞅变法) ①大量公田被抛荒 表现: ②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③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频繁发生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宰相
权力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影响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大 臣商议 制约皇权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愿 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自然经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给自足的 经济,它的基本特点是:生产的目的不是 为了交换,而是为了直接满足本经济单位 或生产者个人的需要。每一个这样的单位, 除了主要经营农业(少数则是畜牧业)以外, 还从事其它各种经济活动:从采掘原料开 始,直到最后把这些原料加工成消费品, 都在本单位内部实现,和外界的经济联系 很少。例如,在封建制度下,农民个体经 济就是一种自然经济。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分封制宗法制到郡县制历程
诸侯势力强 大“两制” 渐渐崩坏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秦商鞅 变法成 效最大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制度 类别
朝代不同
分封制
西周实行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秦朝推广 实行的,按地域划分的
小农经济:指建立在小块土地个体所有制 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以自己的劳动从 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农业经济。不过,通常 所说的小农经济,主要是就其经营规模和 个体劳动而言,不限于生产资料的个体所 有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不仅 自耕农,包括租种小块土地的佃农,实行 土地国有制或村社所有制下分种小块耕地 的农民,都是小农经济。自耕农是其中占 统治地位的正常形式。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发展(概况-----表现、地位等)
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 青 铜 青铜遗址: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商周青铜文明:(数量多、种类齐、使用广、技艺精) 著名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商) 春秋 汉代 铁 、 发明了冶炼生铁、 发明了炒钢、铸铁 钢 钢铁---冶铁史 脱碳刚---中国独有 南北朝 发明了灌钢法— 最先进制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