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讲解
我国电机发展简史
![我国电机发展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753ddd8184868762caaed54b.png)
我国电机发展简史1949年全国总装机184.83万千瓦,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电机修理厂;1958年上海电机厂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汪耕院士);1999年中科院电工所(顾国彪院士1958年开始研究)东方电机厂(饶芳权院士)合作用蒸发冷却改装成功李家峡400MW 水轮发电机的4 号发电机;2003年已达3.9亿千瓦,为1949年的211倍,形成了以上海,哈尔滨及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集团为骨干的制造企业群.但人均装机容量不到0.3千瓦,我国年人均用电量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3 .我国中小型电机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有300多家,生产的电机产品有300多个系列.近l 500个品种。
1997年我国中小型电机产量约为25 288MW,1998年约为42 505MW,1999年约为42 O00MW。
电动机出口量约l为7 O00MW。
可以看出1998年较1997年电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到I999年电机产量略有下降,企业负债持续攀升.效益不断下滑,行业整体形势有所下降。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国家宏现政策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电机产品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转移,出口产品结构也逐步趋向于市场化和台理化。
我国300多个中、小型电机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企业寥寥无几,在国家开发西部的大好机遇里对电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机会。
另外我国加入WTO后可将国内一部分富裕的电机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击,也是发展的一条出路。
在国际市场上,电机是机电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的贸易额约35亿美元中、小型电机行业单机出口产品主要为交流电动机、交流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
目前我国常年为出口生产的厂家达40家左右,出口的地区及国家达60多个,主要分布情况是东南亚最多,其次是欧洲及美国、日奉、加拿大等国。
据中、小电机行业近80个企业调查.产品出口产量为1996年3 917.4MW,1 9 9 7年4 6 3 8MW 、1 9 9 8年4456MW。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4b7f3f3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3.png)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表达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
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开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开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奉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
我国参加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参加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开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拟雄厚的物质、技术根底,根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奉献。
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从无到有,创立民族工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根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
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
1951年就着手筹建哈尔滨电机厂。
1952年8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哈尔滨、上海分别兴建两套发电设备主机生产基地。
电机发展史的四大阶段
![电机发展史的四大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5f25c58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6.png)
电机发展史的四大阶段电机的发展史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
最开始,咱们要回到18世纪,那时候,人们正在探索电的秘密。
真的是,想想看,电是啥?像魔法一样的东西,光闪闪的,真让人着迷。
后来,终于有了电机的雏形,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电机,虽然简单,但已经在小范围内让人们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了。
接下来进入了19世纪,哇,这时候电机的技术简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电动机、发电机,纷纷登场,简直像是科技界的明星。
你想啊,那时的工厂开始用上电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家都说,电机真是解放了双手,毕竟再也不用靠人力推拉那些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机器了。
工业革命就这样在电机的推动下,驶上了快车道,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而到了20世纪,电机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简直是风头无两。
电机不仅进入了工厂,还走进了千家万户,家里的电器纷纷以电机为动力,真的是大大方便了生活。
想想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它们一个个都像是家庭小帮手,让我们的生活轻松了不少。
可你知道吗,那时候的电机不仅仅是功能强大,还特讲究外观。
设计师们开始为电机设计更美观的外壳,简直是美与科技的完美结合,令人爱不释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咱们进入了21世纪,电机的智能化发展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现在的电机不仅效率高,噪音还小,简直就像是悄悄的工匠,默默地为我们服务。
电机还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什么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真是让人感叹科技的力量。
试想一下,坐在沙发上,就能一键操控家里的电器,生活真是方便极了,科技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生活的掌控者。
电机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持久的追逐赛,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让人兴奋不已。
回首过去,从简单的电机到如今的智能电机,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舒心,真是令人欣喜的变化。
谁能想到,当初的那些探索,如今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来又会怎样呢?咱们拭目以待吧,电机的发展之路永远都充满了惊喜!。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33039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9.png)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实用版)目录一、新中国发电机的发展历程二、发电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三、发电机的应用与影响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电机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新中国发电机的发展历程1.1949 年 -1978 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重点发展发电机产业。
这一时期,我国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进行生产,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批发电厂。
2.1979 年 -1999 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电机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策上鼓励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同时加大对国产发电机的研发投入,使国产发电机的性能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3.2000 年至今:进入 21 世纪,我国发电机产业迈入了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发电机的技术创新与突破新中国发电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从最初的引进技术,到后来的自主研发,我国在发电机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1.大型发电机的研制: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 300MW、600MW、1000MW 等大型发电机,满足了国家电力发展的需求。
2.新型发电技术的应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型发电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发电机产业的新亮点。
三、发电机的应用与影响发电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工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发电机为人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
1.电力供应的保障:发电机的发展,为我国电力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大批发电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
2.改善人民生活:发电机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电灯、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普及,让人们享受到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面对未来,我国发电机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
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寻求突破,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电动机的发展及现状总结
![电动机的发展及现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e8009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d.png)
电动机的发展及现状总结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动机的种类不断丰富,性能也不断提高。
本文将对电动机的发展及现状进行总结。
一、电动机的发展历史1. 电力时代的到来19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被发明出来。
1856年,法国物理学家德鲁夫发明了直流电机,标志着电动机的发明时代的到来。
2. 交流电机的发明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机,这种电机的优点是能够传输远距离的电能,这也为电力传输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 电动机的应用扩大20世纪初,电动机的应用范围开始扩大。
除了用于家庭和商业用途的小型电动机外,大型电动机逐渐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制造业、矿业和交通领域等。
4. 电动机的发展现状目前,电动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电动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
二、电动机的种类1.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是最早被发明的电动机之一,由于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调速性能好等优点,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造纸、纺织等行业。
2. 交流电机交流电机分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领域。
同步电动机主要用于较大的功率范围,例如水泵、风力发电机等。
3. 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因其结构简单、效率高、噪音低等优点,逐渐成为电动工具、家电、电动车等领域的主流电机。
4.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一种精度高、控制方便的电动机,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例如自动售货机、3D打印机等。
三、电动机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电动机在制造业、矿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
2. 家用电器电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例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
3. 车辆领域电动机被应用于各种车辆中,例如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成为清洁能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电动机发展的趋势1. 高效节能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电动机的节能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
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解读
![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796ddc1856a561252d36fdc.png)
IT专题课程报告题目:电机简史及发展趋势姓名:学号:同组学生:xx大学XX学院二零一三年四月电机简史与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通过电机的发展史和现状分析,结合电机发展的特点,对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和构想,并具体阐述了部分新兴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机;简史;发展1电机发展史1.1直流电机的产生与形成1.1.1世界上第一台电机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θF sinIBL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
1.1.2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1831年,法拉第利用电磁感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制构造跟现代的发电机不同,在磁场所中转动的不是线圈,而是一个紫铜做的圆盘。
圆心处固定一个摇柄,圆盘的边缘和圆心处各与一个电刷紧贴,用导线把电刷与电流表连接起来;铜圆盘放置在蹄形永磁体的磁场中,当转动摇柄使铜圆盘旋转起来时,电流表的指针偏向一边,电路中产生了持续的电流。
1.1.3振荡电动机1831年夏,亨利对法拉第的电动机模型进行了改进该装置的运动部件是在垂直方向上运动的电磁铁,当它们端部的导线与两个电池交替连接时,电磁铁的极性自动改变,电磁铁与永磁体相互吸引或排斥,使电磁铁以每分钟75个周期的速度上下运动。
亨利的电动机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是第一次展示了由磁极排斥和吸引产生的连续运动,是电磁铁在电动机中的真正应用。
1.1.4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1832年,斯特金发明了换向器,据此对亨利的振荡电动机进行了改进,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能产生连续运动的旋转电动机。
后来他还制作了一个并励直流电动机。
1.1.5雅可比的电动机1834年,德国的雅可比在两个U型电磁铁中间,装一六臂轮,每臂带两根棒型磁铁,通电后,棒型磁铁与U型磁铁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带动轮轴转动。
电机的发展历史
![电机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a29e521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b.png)
电机的发展历史电机是现代电力工业的基础设备之一,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电磁学研究。
本文将从电机的发展背景、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介绍电机的发展历史。
一、电机的发展背景电机的发展与电磁学的研究密不可分。
18世纪末,欧姆、法拉第等科学家们对电磁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为电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关键技术突破1. 电磁感应原理的发现: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进而引发了电磁感应现象。
这一发现为后来的电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电机的早期实验:1832年,法拉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动机。
这种电动机是基于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作用于磁铁,使其产生旋转运动的原理。
3. 直流电机的发展: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改进了电机的设计,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实用的直流电机。
这一突破使得电机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扩大,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4. 交流电机的诞生:19世纪末,塞尔丘克、特斯拉等科学家相继发明了交流电机。
与直流电机相比,交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
5. 电机的高效率和小型化: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机的功率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机的效率和体积提出了更高要求。
科学家们通过改进电机的设计和使用新材料,使得电机的效率得到了提高,体积也逐渐减小。
三、电机的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电机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输送系统、制造业等领域。
电机的高效率和可靠性,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2. 农业领域:电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农业机械的驱动、灌溉系统的动力供应等。
电机的自动化控制和高效运行,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3. 交通运输领域:电机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例如电动汽车、高速铁路、电梯等。
电机的环保、高效特性,为交通运输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我国电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电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f3c65dffa2161479161128e0.png)
一、我国电机的发展史1、我国大功率电机的发展中国电机的生产和应用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生产和应用,例如江苏、浙江、北京、南京、四川都生产,而且都在各行业使用,驱动电路所有半导体器件都是完全国产化的,当时是全分立元器件构成的逻辑运算电路,还有电容耦合输入的计数器,触发器,环形分配器。
中等耐压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也完全国产化。
当时应用最多的是线切割机,都是快走丝的。
线切割机的X-Y平台丝杆就用步进电动机驱动。
当时的图纸是全国公开,给个晒蓝图的费用就行了。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的实施,80年代我国电机发展很迅速。
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就已经基本掌握,这与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相比,难度要低得多。
在卫星、雷达等应用场合,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就生产了力矩电机,就生产了环形力矩电机。
我国直线电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
1972年,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先翻译了一本《直线感应电动机》译文集,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尔后,上海大学、上海电机厂、中科院电工所等又编译了一些直线电机的书籍并出版,近两年来,浙江大学又连续出版了3本直线电机著作,国内开展直线电机应用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电工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太原工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等。
主要成果有工厂行车、电磁锤、冲压机、摩擦压力机、磁分选机、玻璃搅拌、拉伸机、送料机、粒子加速器、邮政分拣机、矿山运输系统、计算机磁盘定位系统、自动绘图仪、直线电机驱动遥控(电动)窗帘机、直线电机驱动门、炒茶机等,我国直线电机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国外相比,其推广应用方面尚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内不少研究单应已越来越注意到这点。
90年代至今,我国的大功率电机已在重工业上应用很广,技术相对成熟。
2、小功率电机的发展我国小功率电机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小功率电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国内电机的发展历史论文
![国内电机的发展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fb4c8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0.png)
国内电机的发展历史论文中国电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
在那个时代,中国对于电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水泵、风扇、空调和其他家用电器上。
而电机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进口和一些小规模的本地制造厂家。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电机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自主研发电机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中国仍然需要大量地进口电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机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内厂家开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型的高效节能电机。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电机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电机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机生产国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
中国的电机产品也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获得了认可和市场份额。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电机行业将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中国电机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电机作为重要的工业设备,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电机的发展和创新带动了整个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在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中国电机行业不仅需要继续追求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产业竞争力。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电机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智能电机的研发和应用。
智能电机结合了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自主诊断和智能化运行,提高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也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新的可能。
同时,中国电机企业正在加大对新能源电机的研发和生产力度,致力于推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机产品的发展,为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贡献力量。
中国电机行业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合作研发项目,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机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a0879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a.png)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的发电机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之初。
在建国初期,中国的电力供应非常不足,电网规模很小,主要依靠水力发电和少量燃煤发电。
1950年代,为满足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中国开始大
力发展电力工业。
首先建立起一批小型燃煤发电厂和水力发电厂,增强了电力供应的能力。
1956年,中国第一台由中国自
主设计制造的汽轮发电机组在河北省饶阳发电厂投产,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迈上新的台阶。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大
型燃煤发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相继建成投产,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还引进了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发电机技术,从而不断提高发电机的技术水平和效率。
1980年代以后,中国电力工业进一步加大对发电机的研发和
引进力度。
1995年,中国首台30万千瓦的超临界发电机组在
广东电厂试运行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少数拥有超临界发电机技术的国家之一。
1998年,中国自主研发的30万千瓦核电机
组在浙江三门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电发电机技术实现了突破。
2000年代以后,中国电力工业加速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并将
发电机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
大规模的风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机的应用使得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大幅增强。
目前,中国的发电机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电力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发电机发展仍在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8c3e0a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e.png)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是一部反映我国电力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电机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分别为初创阶段、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建设阶段。
一、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电机产业基础薄弱,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但生产能力有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力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起发电机产业体系。
二、新中国发电机产业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949-1978)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电机产业处于初创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主要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起发电机生产线,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同时,政府加大对发电设备科研投入,推动产业技术进步。
2.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阶段(1979-2000)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电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政策环境逐渐优化,国内外市场逐步拓展。
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发电机技术水平。
同时,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我国发电机产品出口逐年增长。
3.现代化建设阶段(2001-至今)21世纪初,我国发电机产业进入现代化建设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发电机产业实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
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国内企业在发电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特高压、智能电网等关键技术逐渐成熟,我国发电机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不断提高。
三、新中国发电机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在发电机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始终坚持技术创新。
从引进国外技术,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再到自主研发,我国发电机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分析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发电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国内企业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在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我国发电机产品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展望未来,我国发电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电机调研报告范文
![电机调研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f9518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c.png)
电机调研报告范文【电机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电机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电机的发展历史、主要种类、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的电机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查阅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电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史;通过与行业专家的访谈,了解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电机的发展历史电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最早的电机是直流电机,后来逐渐发展出了交流电机。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机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善,出现了各种新型电机,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
2. 电机的主要种类按动力来源可以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等;按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普通电动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
3. 电机的应用领域电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石化行业等。
在制造业中,电机被应用于机械传动、自动化生产线等;在交通运输业中,电机被应用于电动汽车、高铁、地铁等;在石化行业中,电机被应用于泵、风机等设备。
4. 电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电机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电机的能效有待提高,如何降低电机的能耗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次,电机的故障率相对较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此外,电机的体积和重量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设计更小巧轻便的电机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
四、调研结论电机作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其发展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应用广泛。
然而,电机仍存在能效低、故障率高、体积重量大等问题和挑战。
因此,在今后的研发和应用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电机的能效改进、故障预防和修复技术、电机的轻量化设计等方面。
五、建议1. 加强电机能效研究,提高电机的能效水平。
2. 开展电机故障预测和预防研究,降低电机的故障率。
3. 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电机的轻量化设计,提高电机的使用便捷性。
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d2b5be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9.png)
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电力作为现代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
当时,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们探索利用电力作为能源。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突破,电力系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从最初的直流电系统到现在的交流电系统,其变化和发展历程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壮观历程。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两个方面探讨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1. 直流电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流电系统被广泛使用,Edison对其做了重要的贡献。
在两个世纪之交,电力成为一个引领技术创新的关键行业,如海德堡发电站使用直流电,莫斯科等城市也开始建立电网。
建立直流电网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虽然直流电的传输距离较短,但是直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一般较低,需要大量安装发电机,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此外,另一个问题是电能传输距离的限制。
当电力传输距离越远时,电力损耗越大,直流电的损耗非常严重,无法满足大范围的电力传输需求。
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开始寻找一些新的电力传输技术,以解决直流电系统带来的问题。
2. 交流电时代在早期,关于交流电系统的争论非常激烈,但许多早期的实验表明,交流电的传输距离和功率损耗比直流电更小。
特别是,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多相交流电发电机,它可以产生高电压和高电流的交流电。
这大大降低了发电机的数量,同时还可以满足大范围的电力传输需求。
交流电被广泛使用,许多电网采用交流电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是交替变化的,标准的频率是50赫兹或60赫兹。
交流电系统不仅更加适应于输电距离更长的情况,而且可以平衡负载的需求和输出,使发电站、输电线路和接收站的系统运行更加平稳。
3. 发电技术的进步电力工业的基础是发电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力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煤炭发电机是最早的发电机,但是现代电力系统已经发展到更高效、更环保的级别。
如目前燃气轮机的广泛应用,核电站的建设,以及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应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力系统成为一种更加可靠、清洁且高效的能源,也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国产汽车电机发展史
![国产汽车电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331a4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7.png)
国产汽车电机发展史国产汽车电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的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电机技术也相对落后。
随着国家对汽车工业的重视和政策支持的加强,以及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的加速,国产汽车电机逐渐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在早期阶段,国产汽车电机主要依赖进口,国内市场主要由外资品牌占据。
然而,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壮大和技术的积累,国内企业开始逐步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电机。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汽车工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国内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高汽车电机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
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开发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国产汽车电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国内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不断提高汽车电机的性能和品质。
同时,国内市场对汽车电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国产汽车电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产汽车电机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国内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逐渐打破了外资品牌在汽车电机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供应商。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国产汽车电机还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国内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国家也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汽车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之,国产汽车电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过程。
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国内企业逐渐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供应商。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国产汽车电机还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国内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性能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国家也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汽车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读后感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0848f0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5.png)
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百年回顾与展望读后感中国电机工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既充满辉煌,也承载着挑战。
百年来,中国电机工业始终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追赶先进国家,并逐渐站上国际舞台。
回顾中国电机工业的发展历程,令人瞩目的是中国电机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
从上世纪的模仿学习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的电机工业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一流产业。
无论是高铁、电力设备还是新能源汽车,中国的电机工业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中国电机工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是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机工业需要从增量扩张转向质量效益,从传统制造业转向智能制造。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中国电机工业才能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电机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电机工业将继续引领行业发展的方向,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电机工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 1 页共 1 页。
电机的历史和发展
![电机的历史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54c91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8.png)
电机的历史和发展电机是指利用电气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量的机器装置,它是电力工业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驱动着现代工业的各种机器和设备。
电机的发明和发展史与电气技术的历史密不可分,电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成为了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早在古代中国和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水力、风力、人力和动物力等自然力量进行驱动器械,直到18世纪中期,当英国化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将导体线圈沿磁场旋转时,就产生了电动势,从而首次探索出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关系,为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伏打(Faraday)进一步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使其两端产生电位差,反之当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动势,并引导电流产生。
它预示着电机的问世不远了。
1831年法拉第制成了第一台电动机,但这台机器没有实用意义,只是用来演示电和磁的基本相互作用原理。
1842年美国人Davenport制造出第一台直流电动机,使电机进入了实用的阶段,直流电机成为了工业化推进的基石,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可商业化使用的炭筋式直流发动机,牢固确立了直流电机技术的地位。
但直流电机的制造复杂,能耗大,使用受限。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需要另寻出路。
1885年,德国工程师特斯拉首次发明了交流电动机,并对其进行改进。
交流电动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机领域的面貌。
交流电机不仅具有制造简单、轻便、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而且具备远距离传输电能的良好性能,这使得它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应用。
特斯拉的发明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使电机从单一用途的设备上升至成为开采、施工、生产制造、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基础设施。
20世纪初,电机的技术革命迎来了另一个高峰,各种新型电机相继问世,如无刷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电磁铁、线性电机等。
这些电机不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而且采用了更好的材料和构造设计,使得电机的效率、稳定性、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中国电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2f3180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7.png)
中国电的发展历程摘要:一、中国电力发展的历史背景二、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电力产业的起步阶段2.第二阶段: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电力产业的深化改革阶段三、中国电力发展的现状1.电力产能的快速提升2.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3.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四、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1.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2.智能电网的建设3.电力行业的国际合作正文:中国的电力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行业在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电力发展的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建设第一批水电站,标志着中国电力产业的起步。
当时,电力主要用于城市的照明和工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电力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电力产业的起步阶段在建国初期,中国电力产业基础薄弱,产能有限。
随着一批大型水电站和火电厂的建成,中国电力产业逐渐迈出了第一步。
2.第二阶段: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电力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加大对电力行业的投入,建设了一批大型火电和水电项目,同时,地方电力企业也逐渐崛起,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
3.第三阶段:电力产业的深化改革阶段21世纪初,中国电力产业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
政府对电力行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等,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中国电力发展的现状1.电力产能的快速提升目前,中国电力产能已经位居世界首位。
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种能源全面发展,满足了国家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2.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中国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d6383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e.png)
新中国发电机发展史1.1951年-1959年:起步阶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初期,发电机的制造和发展成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主研制和引进消化相结合,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开始起步。
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
然而,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在初期,中国主要依赖从苏联等国家引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逐步掌握了发电设备的基本制造技术。
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自主研制发电设备,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1959年,中国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6千伏水轮发电机,这标志着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开始大力发展水力发电设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2.1967年-1972年:自主创新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期,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自主创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开始自主创新发电设备的关键技术和部件,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大力发展火电和核电设备。
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多种新型的发电设备,如高温高压火电机组、核电机组等。
这些设备的研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水平,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此外,中国还开始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虽然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为薄弱,但是中国通过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掌握了这些领域的关键技术,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3.2007年-至今: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开始全面推进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
![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0aa156d69dc5022abea0028.png)
电机的历史与未来发展摘要在现代社会中,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在电能的生产、输送和使用等方面,电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机―法拉第圆盘发电机开始,到现在21世纪10年代,电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近200年的历史。
从最初的直流电机到现在大热的超声电机,随着科学的进步,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电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遍及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我国在电机方面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100年,但研究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企业和高校也都有自己新的研究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短。
未来,相信电机的应用和发展将会更加环保,更加智能。
关键词:电机、历史、发展、中国电机发展、未来1、电机的简介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
电机主要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等类型。
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为机械能,用来驱动各种用途的生产机械。
在自然界各种能源中,电能具有大规模集中生产、远距离经济传输、智能化自动控制的突出特点,它不但成为人类生产和活动的主要能源,而且对近代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此相呼应,作为电能生产、传输、使用和电能特性变化的核心装备,电机在现代社会所有行业和部门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纵观电机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要求不断提高,结构类型不断增多,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
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超导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推动,电机发展更是呈现出勃勃生机,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2、电机的历史 2.1直流电机发展史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随后安培通过总结电流在磁场中所受机械力的情况建立了安培定律 1821 年 9 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永久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机1822年,法国的阿拉戈.盖.吕萨克发明电磁铁,即用电流通过绕线的方法使其中铁块磁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摘要:本文首先讲述我国电机的历史,介绍电机的发展史,然后讲述我国电机的发展现状及现在中国电机的特点,最后着重讲述我国电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机;历史;现状一、我国电机的发展史1、我国大功率电机的发展中国电机的生产和应用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
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已经生产和应用,例如江苏、浙江、北京、南京、四川都生产,而且都在各行业使用,驱动电路所有半导体器件都是完全国产化的,当时是全分立元器件构成的逻辑运算电路,还有电容耦合输入的计数器,触发器,环形分配器。
中等耐压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也完全国产化。
当时应用最多的是线切割机,都是快走丝的。
线切割机的X-Y平台丝杆就用步进电动机驱动。
当时的图纸是全国公开,给个晒蓝图的费用就行了。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方针的实施,80年代我国电机发展很迅速。
步进电机的细分控制,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就已经基本掌握,这与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相比,难度要低得多。
在卫星、雷达等应用场合,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就生产了力矩电机,就生产了环形力矩电机。
我国直线电机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
1972年,浙江大学在国内首先翻译了一本《直线感应电动机》译文集,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尔后,上海大学、上海电机厂、中科院电工所等又编译了一些直线电机的书籍并出版,近两年来,浙江大学又连续出版了3本直线电机著作,国内开展直线电机应用研究的单位主要有:中科院电工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太原工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等。
主要成果有工厂行车、电磁锤、冲压机、摩擦压力机、磁分选机、玻璃搅拌、拉伸机、送料机、粒子加速器、邮政分拣机、矿山运输系统、计算机磁盘定位系统、自动绘图仪、直线电机驱动遥控(电动)窗帘机、直线电机驱动门、炒茶机等,我国直线电机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国外相比,其推广应用方面尚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国内不少研究单应已越来越注意到这点。
90年代至今,我国的大功率电机已在重工业上应用很广,技术相对成熟。
2、小功率电机的发展我国小功率电机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小功率电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顺应我国家电业发展的需要,应用于风扇、空调器、冰箱、洗衣机、排油烟机、小家电、保健器具等产品的小功率电机,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设备引进吸收,已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部分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企业具有了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也形成了一些具有广泛市场知名度的产品品牌。
电机产品在自身大量出口欧美等国际市场的同时也随着风扇、空调器等家电主机产品畅销国际市场,成为我国机电出口业务的主要部分。
第二阶段,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用小功率电机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带动了以永磁直流和无刷直流电机为主体的车用功能型小功率电机的兴起。
二、我电机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大大小小的电机厂上千家,尽管企业数量庞大,但相当一批是小型企业。
专家指出,由于生产厂家多、产量大,形成了互相抢占市场压价竞争局面。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相互压价竞争、行业利润微薄等现象,已成为影响电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电机本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达不到一定产量规模很难产生效益,所以行业利润十分微薄。
据了解,即使在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去年的纯利润也达不到5%。
同时,由于大部分小企业生产工艺不过关,电机行业还存在大量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据调查,我国电机企业的废品、次品、返修品等不良损失平均在10%左右,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电机企业不合格水平一般为0.3%。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机行业也涌现了一批产量规模大,产品水平、质量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
但是,还没有哪一家的产品份额能在国内市场上占到统治地位。
中小电机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电机行业亟需重新整合、优胜劣汰,这已成为电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专家指出,电机行业虽然是一个老传统工业,然而各行各业配套电机不可缺少。
而且,一些较大的电机企业占地面积大,所处地段好,收购兼并后,将会给收购者带来非常丰厚的效益和财源。
电机行业掀起了一股购并热潮。
博山水泵厂收购博山电机厂,美的集团控股清江电机厂,浙江卧龙公司控股湖北电机厂,浙江金龙公司兼并湖南常德电机厂……一批新鲜血液注入了古老的电机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被收购兼并的企业原来大多是国有企业,产品生产有一定的装备基础和技术力量。
被收购兼并后,注入了流动资金,经营体制也由国企一套改变为民营机制,这样一来,产量规模扩大了,机制灵活了,企业效益也上去了。
此外,许多境外企业也纷纷到中国投建独资和合资企业。
美国乔丹集团收购广东顺德电机厂、日本东芝公司新建大连东芝电机厂、香港德丰公司控股上海日用电机厂、台湾东元公司在昆山和无锡分别新建电机厂,并将控股江西四通电机厂,台湾大同公司在上海松江新建电机厂等。
显然,这些境外公司在收购和新建工厂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由于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出口外销,使我国电机出口量大增。
无疑,国内企业的兼并重组和外资企业的进入,促进了电机行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同时也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联合开发新品事半功倍一直以来,我国中小型电机产品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机出口额和进口额基本相当,然而出口与进口的产品数量相差很大,国家每年要花去大量外汇进口许多国内急需的派生、专用系列电机产品。
专家指出,在结构和品种方面,由于节约能源的需要和满足新型产业产品配套的需求,特殊专用派生系列产品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如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与可再生能源和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燃气等新能源发电配套的发电机都将得到快速发展。
另外,中型高低压电动机、高压大功率潜水电泵需要量也急速增长。
三、我国电机未来发展趋势由于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显重要,对于工业领域中的主要动力设备—中小型异步电机,国外出现了更高效率的所谓“超高效率电机”。
在我国也有必要考虑超高效率电机的发展和应用。
1、超高效率电机的节能潜力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调查,工业领域电机年平均运行时间约在3000h左右,但在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电力等行业,电机年运行时间往往超过6000h。
对于这些运行时间长的场合,如采用超高效率电机将会对能源节约带来更显著的效果。
我国2003年的发电量为l8500亿kwh。
由于发电量的50%通过电机传递,而三相异步电机占90%,其中一般用途的Y系列电机又占70%,因此Y系列电机将传递31.5%的总电能,即5800亿kwh。
若这些电机全部换成高效率电机,也即效率提高2.75个百分点、损耗平均下降20%左右,则每年可节约电能160亿kwh[3]。
如果考虑其中的30%的电机运行在6000h以上的场合,将这部分电机改用超高效率电机,也即效率再提高I.5~2个百分点,损耗平均下降15%左右,则可再节约电能46亿kwh,相应可再节约170万t标煤,约合240万t原煤.并可再节约一座100万kw电站的投资建设。
2、应用超高效电机对于使用者在经济上也是颇为有利的。
买一台超高效电机,虽然买的时候要贵一点,但是电机生命周期是几年、甚至几十年。
一旦长期用下来对于使用者在经济上也是颇为有利的。
3、降低损耗、提高效率途径超高效率电机的制造除了增加硅钢片和铜线的用量以及缩小风扇尺寸等措施外,还必须在新的材料的应用、电机制造工艺及优化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制造费用急剧增加的压力以及满足电机结构空间尺寸的限制。
英国Brook Hansen公司与钢厂合作,研制成功一种新的牌号为Polycor 420的电工钢片。
一般电工钢片经加工成铁心压装入机座后,铁耗大幅度增加,而由该钢片制成的电机,铁耗在加工前后变化不大。
图4给出了该公司在一台22kw电机上用不同磁性材料所做的对比试验。
日本东芝公司为美国高效率电机和超高效率电机的主要供货商之一。
该公司声称由于制造工艺的改进和采用新材料,使高效率电机的成本下降了30%。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应用特殊的下线工具,提高定子槽满率,增加铜线的截面积,提高制造精度,缩短气隙长度,从而减小励磁电流及其所引起的铜耗;采用转子槽绝缘工艺,从而降低杂散损耗;采用激光铁心叠压工具,从而使铁耗下降。
这对提高电机的效率也颇为有利。
4、小结在我国能源供应日益紧迫的情况下,对于一些长期连续运行、负荷率较高的场合,采用更高效率的电机在节约能源上是颇为有效的,同时在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为了促进电机节能事业的发展,建议对现行的电机能效标准进行修订:将电机能效标准分成3个等级,最低等级为目前的高效率电机水平,高等级指标即为目前的超高效率电机水平,以使能较大幅度地减少我国电机系统的能源消耗。
另外,为了促进《超高效率电机》的发展,不仅要增加有效材料(硅钢片和铜线)的用量,而且要在电机制造工艺、新材料应用及优化设计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以利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电机学第三版李发海,朱东起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秦和.电机能效标准国内外综述[G]//第三届中国电机发展论坛专题报告集.2004.3、秦和.关于提高我国电机能效标准限定值的探讨[J].电能效益,2004(10) .4、中华商务网 - 电工电器 - 分析预测 - 分析预测国内外直线电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综述(1)5、中国汽车电机行业竞争态势预测报告/hyyj/qc/2006-09-14/1968.html6、综述 /guidefile/guide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