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13cc664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6e.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习惯专业:机械类各专业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08总学分:6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一门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该课程是以“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惯穿工艺规程制定与实施,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课程讲授了常用刀具的结构与选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的编制、机械加工的质量分析、机械装配工艺、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等内容。
并对各类刀具的特点,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侧重于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与基本分析方法的讲授,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机械加工技能的基本训练。
使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刀具与夹具,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与实施”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刀具几何参数的表示、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熟悉各类刀具的特点,认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有关规律。
2、熟悉机床的要紧类型、性能特点及其工艺范围,具有合理选用机床的基本知识。
3、熟悉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与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通常方法;4、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定位基准的选择;5、掌握“工艺尺寸链原理”及加工余量的确定与工艺尺寸链的计算,熟悉机械加工生产率与经济性,并能够进行工艺文件的初步规划。
6、掌握工件在夹具中定位与夹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各类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7、熟悉机械加工质量的概念,机械加工精度及其影响因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8、熟悉装配工艺及其与机械加工工艺的关系,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熟悉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初步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298de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f.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制造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艺和方法。
3.具备使用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及作用•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分类和特点2. 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技术3. 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和方法•切削加工工艺和方法•焊接工艺和方法•成型加工工艺和方法•热处理工艺和方法•表面处理工艺和方法4. 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常用的机械制造工具•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5. 实践能力培养•机械制造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机械制造实验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机械制造实验的报告撰写和展示6. 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价学生将根据课程要求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项目等,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小组项目报告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者:张三,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2.《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李四,出版社:XX出版社,年份:20XX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概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扎实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d09c8ecc281e53a5902ff4f.png)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101140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负责人:职称:从事专业: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冷加工工艺过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理解机械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方法及措施;3、熟悉机床夹的工作原理及常用典型夹具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制造设备和工装的设计制造及发展;4、培养学生在解决较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步培养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本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非理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支撑对象是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只需要支撑一级毕业要求(学习成果),不需要列出分解后的毕业要求(学习成果)。
课程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应根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或学习成果合理分解。
三、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部分简单文字性叙述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实验设备及部分视频材料,通过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自学以及后续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等多种形式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理论知识更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6c313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6.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时/学分:64/ 4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课专业:机械类专业专科生选用教材:赵世友李跃中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52~64学时/4学分)【教学目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主干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将来解决机械制造中的技术问题打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共分七章。
课程主要介绍了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机械加工过程及其系统。
包括了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机床、刀具的基本知识,机械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授课对象】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机械类专业专科生。
本课程要求授课对象先修下列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和金工实习等。
二、素质目标1、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探究与实践的科学精神;2、具有爱岗敬业的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3、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勇于创新,提升学生创新设计能力;4、良好的交流、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1、对机械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与把握。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具有根据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参数、切削用量的能力。
2、掌握制造工艺装备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 时间定额的组成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了解机械制造主要工艺装备的用途和工艺范围, 工艺规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工艺方案经济分析方法;能正确、合理地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及加工参数;3、掌握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和分析引起加工误差原因和解决加工精度问题的能力。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128ef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c.png)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基础知识部分a. 机械零部件的分类与命名b.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与方法c.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d. 机械制造中的测量与检测技术e.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与应用2. 基本技能部分a. 机械加工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b. 常见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操作c. 机械加工与装配的实践技能训练d. 机械制图及CAD/CAM技术应用3. 理论应用部分a.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的结合b. 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c.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理论笔记讲解、实践操作示范、案例分析探讨、小组讨论等形式。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3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四、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1. 参考教材a. 《机械制造技术导论》张三b. 《机械制造工艺学》李四c. 《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指南》王五2. 学习资源a. 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的学术期刊与专业网站b.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指南及相关文献资料五、期望学生掌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踪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六、课程备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相关职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551e09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8.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步骤。
3. 机械制造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讨论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课件:机械制造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金属切削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金属切削过程中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基本规律。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的规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刀具与工件的相互作用。
3. 数值分析法:计算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变形。
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实验设备:刀具、工件和切削实验机。
3. 课件:金属切削过程的动画和图表。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实验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内容:1.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2. 金属切削机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刀具的类型、结构和选用原则。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结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00d3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7.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材料选择和加工工艺;3.熟悉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常见工艺控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组织与管理–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2.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原则–常用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能评价–常用加工工艺的原理和应用3.工具与设备的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用机械设备的分类和原理–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维护4.工艺控制方法–尺寸和形状的测量和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控制–加工过程参数的控制5.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基本机械加工操作的实践–常见机械加工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制定机械制造工艺方案的实践操作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实践操作: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机械设备,培养实践操作能力;3.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加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和实验操作表现等;2.作业和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能力;3.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主教材: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参考资料: -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指导书》 - 《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总共设20周,每周3学时,按如下进度进行:周次内容第1周课程介绍及概述第2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3周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第4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5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6周工具与设备的使用第7周工艺控制方法第8周工艺控制方法第9周工艺控制方法第10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1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2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3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4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5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6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7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8周实践操作与问题解决第19周复习与总结第20周期末考试以上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15461df0722192e4436f639.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1.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作用、发展现状和趋势.2。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大家认识到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发展,了解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现状及与西方发达国家(德、日等)的差距,了解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等概念,了解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金属切削基本知识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能正确分析工件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
2.切削用量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3.刀具几何参数与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寿命、加工质量的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车刀结构、掌握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的正交平面参考系内,刀具几何角度标注方法.2.掌握切削力的形成,分解及影响因素,掌握切削热的来源,传散及影响因素.3.掌握刀具磨损及刀具寿命的有关规律。
4.熟悉工件材料加工性,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5.掌握砂轮特性及影响因素,了解磨削运动、磨削力及磨削过程的特点。
第三章制造工艺装备教学目的:1. 掌握关键表面成形方法,能够合理选用加工机床。
2. 能正确选择工件的定位及装夹方式,了解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工件表面成形方法。
2.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3.机床传动链的分析与计算。
4.六点定位原理;常用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夹紧力的确定。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用途及特性。
2.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型号和主要技术参数。
3.掌握工件表面成形方法与机床运动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75218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f.png)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具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熟悉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常见方法和工具;3.具备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元件和结构–机械运动学–机械动力学2.机械设计与计算–机械设计原则–机械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3.机械工程材料与加工–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4.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方法–机械CAD软件的使用5.机械加工工艺与装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NC加工的基本过程与操作6.机械设计实践–基于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设计并制作小规模机械设备原型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3.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
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操作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
3.设计作品:根据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完成制图和工程设计,并提交设计作品。
六、参考书目1.《机械设计基础》陈清源著2.《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梁士中著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承担,团队成员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
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教学安排以教师授课计划为准。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教学大纲 及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d1174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大纲及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概念和分类机械制造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机械制造概述的相关图片和视频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金属切削加工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让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
2.2 教学内容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金属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金属切削参数的选用原则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过程。
实验法:安排金属切削实验,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
2.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设备:金属切削实验设备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基本概念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物理现象和力学分析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
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2 教学内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参数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方法的选用原则。
3.4 教学资源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件: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图片和视频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理解。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含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echanic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foundmantal
课程编号:163103
学时: 64 学分: 4 讲课学时:64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工程图学
适用专业: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
开课院系:高职学院
教材:王英杰主编.金属工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于骏一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许海珠主编.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机械类或近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在相应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机械或机械管理工程师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能,了解材料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掌握常用工程材料成分-加工工艺-组织-性能-应用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工程材料,初步具有合理选用工程材料的能力。
为以后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和从事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第一章金属材料与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1-1 金属材料的分类
§1-2 钢铁材料生产过程概述
§1-3 机械制造过程概述
第二章金属的性能
§2-1 金属的力学性能
§2-2 金属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
§2-3 金属的工艺性能
第三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合金
§3-1 金属的晶体结构
§3-2 纯金属的结晶
§3-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4 金属的晶体结构
§3-5 合金的结晶
第四章铁碳合金
§4-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4-2 铁碳合金状态图
第五章非合金钢
§5-1 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5-2 非合金钢的分类
§5-3 非合金钢的牌号和用途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
§6-1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6-2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6-3 退火与正火
§6-4 淬火
§6-5 回火
§6-5 钢的表面热处理与化学热处理§6-5 热处理新技术简介
§6-5 热处理工艺应用
第七章低合金钢与合金钢
§7-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应用
§7-2 低合金钢与合金钢的分类及牌号§7-3 低合金钢
§7-4 合金钢
第八章铸铁
§8-1 铸铁概述
§8-2 常用铸铁
§8-3 合金铸铁
第九章有色金属及合金
§9-1 铝及铝合金
§9-2 铜及铜合金
§9-3 钛及钛合金
§9-4 轴承合金
第十一章金属的腐蚀及其防护方法
§11-1 金属的腐蚀
§11-2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第十二章铸造
§12-1 铸造概述
§12-2 砂型铸造
§12-3 铸造工艺图
§12-4 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十三章锻压
§13-1 锻压概述
§13-2 锻压加工基本知识
§13-3 自由锻工艺过程设计
§13-4 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十四章粉末冶金
§14-1 粉末冶金概述
§14-2 硬质合金
第十五章焊接
§15-1 焊接概述
§15-2 焊条电弧焊
§15-3 焊接应力与变形
§15-4 焊件的结构工艺性
第十六章材料选择与毛坯加工方法分析§16-1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
§16-2 材料的合理使用
§16-3 典型零件选材实例
§16-4 毛坯加工方法分析
第十七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7-1 切削加工概述
§17-2 切削运动与切削用量
§17-3 切削刀具
§17-4 切削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第十八章切削基床的基础知识
§18-1 基床的分类与型号
§18-2 车床
§18-3 钻床和镗床
§18-4 刨床和插床
§18-3 铣床
§18-4 磨床
第十九章各种表面的机械加工方法
§19-2 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
§19-3 孔的加工方法
§19-4 平面的加工方法
§19-5 圆柱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
§19-6 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第二十章特种加工与数控加工简介
§20-1 特种加工概述
§20-2 特种加工方法简介
§20-3 数控加工简介
§20-4 典型数控机床简介
第二十一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21-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述
§21-2 工件的安装与定位基准
§21-3 加工工艺路线的制订
第二十二章表面处理技术简介
§22-1 表面处理技术概述
§22-2 表面处理工艺简介
第二十三章产品质量的检验与控制
§23-1 无损检测方法
§23-2 产品质量检验环节
§23-3 产品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二十四章装配
§24-1 装配概述
§24-2 装配方法
§24-3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