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课堂 放手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
![数学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d620d6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f.png)
数学课堂教学要大胆放手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大胆放手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让学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究竟应该如何大胆放手呢?
大胆放手需要教师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教师应该清晰地告诉学生教学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会了能做什么。
教师还应该设计清晰的任务,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权和自由度,同时保证任务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应该合理地组织数学教学内容和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数学方法和工具等,让学生合作探讨,分享成果。
教师还可以提供各种资源和信息,让学生主动获取并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反馈。
在大胆放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缺席,而是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教师可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方法。
教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可以讲述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和应用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放手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师放手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7ccbe3d3968011ca2009108.png)
教师放手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顾虑重重”放手让学生思考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解题不放心;放手让学生讨论不放心等等。
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包办式”、“填鸭式”、“注入式”的满堂灌,这种教学中只重结果,轻视过程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动手参与的重要作用,严重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可是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根据新课标改革要求,数学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
”为了适应这种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数学反对一言堂、齐步走的“封闭式”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呼唤“开放式”教学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学生要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去验证自己所学的东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里的放手也并不是没有边际、没有目的的,脱离实际的去放,而是在老师有组织、有安排、有目的的去“放”,从而达到“收放自如”的效果。
让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课堂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应真正的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教师应该像听众那样仔细倾听,抓住关键进行点拨,为学生的表演“加油喝彩”!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我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立体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导火索。
陶行知老先生指出:“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充分相信每个学生。
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商讨问题,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多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鼓励,这样学生上课才喜欢提问题,灵感才容易被诱发,擦出创新的火花。
这样的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在倡导合作探究、自主感悟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下才能让数学课堂不再是“听讲”的课堂,而是“开放”的课堂。
统一“放手”教学法让我尝到了甜头
![统一“放手”教学法让我尝到了甜头](https://img.taocdn.com/s3/m/a46bf9219b89680202d825bd.png)
统一“放手”教学法让我尝到了甜头英语教学中,我们常规的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从领读新单词,到学习新课文,再到通读语篇、解释疑难句、讲重点词汇……教师大包大揽,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呢?殊不知,这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只重结论而不重过程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只会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收效甚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新课标主张把学生从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大胆放手,给学生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一切从学生出发,课堂教学更多地为学生着想。
没想到这样做,竟然让我尝到了甜头。
下面我就把自己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享,希望会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在学习生词时大胆放手首先,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堂上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正音,然后找发音较好的学生领读,其余学生连续跟读两遍,加强记忆,教师只负责监听和纠音。
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我校用的是外研版的英语教材,每个模块的词汇量都比较大。
在记忆单词时,我采取了分块学习法,一次只要求学生掌握十个生词,检查听写由小组长负责,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负责监督指导。
然后小组长把听写的结果汇总到老师那里,没有过关的学生再由老师课下单独检查。
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对学生的单词掌握情况作了全员检查验收,保证了学生单词记忆全员过关。
二、在教授课文时大胆放手在教授课文时,我们许多老师生怕学生自己读不懂,就不辞劳苦地带领学生把文章从头至尾逐句翻译,然后将自己找到的知识点逐一讲解。
但是,这样做只会助长学生的懒惰心理:自己不用动脑子,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就行了。
学生越学越没劲,越听越没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不如大胆放手,根据文章布置阅读任务,以各种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通过自读来找答案。
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
![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f4b5d1f00975f46527d3e138.png)
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从“教”到“不教”,这是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
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
最初我们是心存担忧的: 如何放手?放手后的课堂会是什么样?教学效果又会如何?其实若只“放”而不收,课堂当然一团糟,更谈不上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我们既能“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
那么如何放手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一、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解决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有幸参加小丘中学的“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在备课中,我反复思考:是按照以往上课经验以老师讲为主,还是按照高效课堂模式?如果按前者组织教学,教学任务会顺利完成,但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
因此,我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
整节课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我不讲,学生不会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我再讲。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展示、总结,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较好地完成了不同的学习任务,碰撞出许多火花,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因此,我们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
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去解决,多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寻找答案,你就会发现,孩子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二、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包办太多,尤其是责任心强的教师,哪里不讲就不放心。
很多学生能够做好的事,教师也不敢放手。
这样做的结果是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很少动脑,遇到问题学生不会自己解决。
要想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就要放手课堂给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思维和想法。
放手教育教案中班
![放手教育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2546c09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0.png)
放手教育教案中班教案标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放手教育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 通过放手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规划2. 学习任务的分解与安排3. 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4. 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与反思5. 合作学习与沟通技巧的培养教学准备:1. 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2. 准备适合中班学生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 设计合适的学习环境,如小组学习区域、自主学习角等。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为个别学生提供辅导和支持。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主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放手教育,以及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规划(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目标。
2. 引导学生将目标分解成小步骤,并制定时间计划表。
学习任务的分解与安排(15分钟):1. 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材料供学生选择。
2.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学习过程的自主管理(20分钟):1. 学生根据学习计划表,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并展开学习。
2.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
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价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比较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合作学习与沟通技巧的培养(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学习的问题和答案,互相帮助和支持。
2. 引导学生学习合作与沟通的技巧,如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等。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努力和进步进行肯定。
2.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下一步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8f44f7dd6bd97f192379e911.png)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目前许多老师的教学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使学生有个较好的成绩,教师不断的给学生练了讲,讲了练。
这种单一的教学使课堂一片沉闷,沉闷的课堂使学生的思想也是一片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开小差,走神甚至睡觉。
老师在上面讲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费力不少。
学生却是面无表情,收效甚微。
社会在发展,人也是在发展的。
虽然我们每年的课程内容都是相同的,每年学生做的题目也都很相似,可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同的学生也应该选用不同的方法。
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夸大了认知的单一作用,从本质上否定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现代的教学方式应克服传统教学的这一弊端,应该说现代的孩子相比过去的学生所接触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比过去的学生能力更强,思想更成熟复杂。
我们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优势,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才能有效的解决目前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学习更多的知识,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好课堂,以使学生更多地自主地掌握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将课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要想上好一堂课,首要的条件是备好课。
那如何才能将课备好呢?我认为在具备备课环节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
”这里的“鱼”可以比作学生的知识,“渔”则指方法。
老师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教授学生知识。
只有“渔”才会使学生受用终身。
所以,教师好的备课中应该包含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生的头脑越学越充实,越学越省力。
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https://img.taocdn.com/s3/m/918e9859e518964bcf847c84.png)
参与学习过 程 , 积极地思考 , 多元探究 , 真
正 成 为课 堂 的 主 人。 1 . 问题 引 领 , 自主 探 究 。 我 们 很 多 老 师 在 导 入 一 节 新 课 的 时
“ 先学后教” 等课堂教学改革 的不 断推进 , 老师们一直在探 索高效 的课 堂教 学模 式 ,
的 值 或 取值 范 围 。
上用场 ,就把 x = 2 , y =l 0 也 代入上式 , 得
出k = 4 。这时 , 他 们 茫 然 了。
① 0c与斜边 A 有 1个公共点 ;
② 0c与斜边 A B有 2个公共点 : ③( DC与斜边 A B没有公共点。 这样 , “ 放手” 让学 生通过 自己阅读教
设 法 变 接 受 式 为 自主 式 的 学 习方 式 。 教 师
学生 在学 习了正 比例 函数 、一次 函
数、 反 比例 函 数 的 概 念 后 , 虽 然 能 记 住 函
与学 生共 同呼吁 : 把学 习的权利 、 责任还
候, 往往有 目的性地 、 小心翼翼地导入 , 甚
给 学生 , 给学 生学 习的空间和 时间 , 变被 数解析式 , 但对 比例 系数 k的含 义往 往含 至花 1 O多分钟导入一个学生易理解的内
Y关于 的函数 解析式可怎么设? ” ( 学生
齐答 : 设 y = k x)
“ 以学生为本 ” 的观 念 , 教 师的头脑里
及对本节知识拓 宽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课例呈现 :
是有 的 , 教师的不愿放手 , 不敢放手 , 原 因
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 第一、 教师对 自己的不 自信 。担心放
动学 习为主动学 习 ,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 糊不清。因此 , 当一道题 中出现 不止一种 容。 或者 又有更多的老师“ 开门见山” , 从开 的主人。在课 堂上教 师要相 信学生 , 敢于 函数且没给出具体 的解析式时 , 学生很容 课就只听老师介绍知识点和讲解例题。 自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放手
![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56fc1ff4fad6195f312ba6f6.png)
提升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放手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更要学会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几年的新课程教学,我从备课、授课、评价、教法学法、反思等几方面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中我发现只有老师大胆的放手,才会让学生学到知识,知识的巩固率更高。
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一、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在过去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主。
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很少,学生课堂上表现积极,练习准确率也高,不过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往往让教师暴跳如雷,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很少,学生没有亲自经历知识的获取,而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表现一种健忘的形式。
我们常说读书有三到:“心到、口到、眼到”,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只能让学生“眼到、口到”而不能保证“心到”这样的课堂质量能高吗?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好自己的讲授时间,变多讲为精讲。
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其实课堂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师讲了多长时间,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理解知识的水准的深浅。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一种现象,学生在老师讲授过程中表现积极,但在课堂作业中遇到一些稍复杂的题时学生却束手无策,这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心到”的表现。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学会对话。
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学会引导学生大胆地去探究、质疑。
不要老是害怕学生在课堂上虚度时光,害怕放手后学生不能牢固的掌握知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而教师只要做好适时地点拨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到、眼到、口到”。
二、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出错课堂上学生出错说明学生在知识掌握中有问题,当问题出现时教师不应该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处,然后全班性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讨论,从问题入手,让出现错误的同学找到自己的错误之处,然后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理解,学生在体验失败后逐步走向成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跟牢固的掌握知识。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https://img.taocdn.com/s3/m/942cda2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a.png)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教育是繁重的工作,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呢?实际上,教师巧放手,学生将变成能手。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多的指导和教导会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容易养成依赖性。
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巧放手,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
在教学习计算题时,可以适当给予学生一些自主巩固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计算、理解。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材料。
在一些研究性课题中,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多种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料等,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和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答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验结果来检验自己的想法。
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拓展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放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巧妙地放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能手。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这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的策略。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巧放手,培养出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生。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这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的策略。
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巧放手,培养出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学生。
“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
![“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https://img.taocdn.com/s3/m/507c14e987c24028905fc3c8.png)
“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发表时间:2010-10-18T16:45:18.827Z 来源:《时代学习报》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孙国飞[导读] “放手”不是把一切都抛给学生,让他们胡乱地发挥,这就会和我们的大纲相违背连云港市海宁中学孙国飞一、数学课堂气氛需要“放手”现在不少的数学老师经常抱怨:“到了初中,学生们就不肯举手了,课堂小组活动时总是那几个人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也很沉闷,我们的新课标怎么实现……”教师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真的精心地备课、精心地组织、精心地上课、精心地选题了吗?想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可又不想学生说错,那种情况可能吗?对于我们绝大多数班级来说:优等生还是比较少的,每次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的还是比较少的。
课堂上教师放手给学生了吗?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吗?有时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会讽刺、挖苦。
老师要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自己来学习、自己动手完成,就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数学课堂问题的解决需要“放手”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他们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而应当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应相信学生,对一般性的问题,学生是能够独立或通过合作解决的。
否则,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无法落实。
课堂上教师应为全体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多渠道地探索交流。
教师抓住关键性的问题适当点拨,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对比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体验到掌握知识的过程,通过激烈的争辩,拓宽了思维,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对比思维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放手”给学生,“放手”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结果,“放手”可以成就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 “放手”可以让学生找回自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2024年《有一种教育叫做放手》演讲稿范本(5篇)
![2024年《有一种教育叫做放手》演讲稿范本(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a4d58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7.png)
2024年《有一种教育叫做放手》演讲稿范本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大家畅谈我心中的一种教育——放手教育。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放手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2024年,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掌控,学生们则被塑造成一个个机器般的学习者,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往往被忽视。
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缺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增加。
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果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通过放手教育来激发他们的潜能,将会取得怎样的教育效果呢?放手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适度地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和学习空间。
它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它将教师打造成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首先,放手教育让学生发展个性。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往往被统一的标准所规范,缺乏了个性发展的机会。
而通过放手教育,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兴趣、思维方式和创造力,放手教育为他们提供了展示个性的舞台。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教育,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学生,他们不再被约束和规定,而是能够自由地发展,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独特的价值。
其次,放手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们在学习中往往是被动的、机械的。
而通过放手教育,学生们需要自主地选择和查找学习资源,培养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分析和思考,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放手”
![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c506901a52ea551810a68728.png)
多次的锻炼 和培 养 ,他们 归纳 问题 的能
力定会 有质的飞跃 。
信 息技 术 教 师要 放 手让 学 生 去发
现,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 的课 堂氛围 , 摆脱
不知 , 在这样 的教学情境 中 , 学生被教师
俱来 的 ,而是靠后天 的熏 陶培养 和长期 论、 观 点不完 整且片 面 , 但 要相信 , 通过
珠炮 ” 似的穷追猛 问 , 学生疲于应答 。殊 培 养而形成 的。也许学生 自己归纳 的结 提出的问题 牵着鼻子走 ,变得不会 主动
提出问题。
≥ 。 = :
穗
陈 英
一
、
教材, 放手让学生 阅读
学生 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 主动参 与到教
学全过程 中来 ,通过 自己的思维活动和 动手操作 获取并巩 固知识。 鉴于此 ,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 中要 注意根据 不 同的学习 目标和学 习 内容 ,
“ 那 下 面 的 正 文 如 果 发 生 变 化 ,它 会 跟
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就 是 一 堂 成 功 之 课 , 于
不敢放手 。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
教学 中 ,要大胆放手鼓励和引导学生 自 主归纳 和总结 。 如在“ 图表创建 ” 中, 最后
生一看 就懂 的教材 内容 , 教师 自然无须 种发现理解最深刻 ,也 最容易掌握其 中 越俎 代 庖 。教 师要拱 手 将 教材 的 阅读
践的要点都离不开对教材 的阅读 。信息
技术教师 的教学理念 、 教学方式 、 教学手 段等都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
结合学 生的特 点选用不 同 的教 学方法 ,
努力 创设 一种和谐 、愉快的教学氛 围和
习、探究式学 习等被越来越 多的教 师所
优化课堂教学的四个放手
![优化课堂教学的四个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4bec4f01fc4ffe473368aba3.png)
优化课堂教学的四个放手课堂教学讲得过多是很多老师的通病,有的老师讲课就担心忘记一个细节、少了一个要点,从开始上课到下课忙个不停,最后还是无法达成教学目标。
究其原因,在于老师揽得太多,放得太少。
据笔者观察发现,教师“放不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会放手,用自己“婆婆妈妈”的讲解占用了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老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放手。
一、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他们寻找知识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
很多老师把别人的经验作了尝试性的运用,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求知识,效果明显,成绩突出。
但是,也有部分老师还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诸要素置之不理,课堂上依然“唯我独尊”,教学环节在时间安排上随意性大,老师讲课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例如,上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英语(Unit7: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时,老师首先对上节课内容作了简要复习,接着转入正题:“今天,我们要上第七单元,这个单元的内容主要就是讲Wouldyou mind doing Sth.的用法。
”然后板书:would+you+mind+动词的ing形式,解释would的意义,说明为什么要用you、mind的汉语意思,动词后为什么要跟―ing等。
当老师把这些全部解释清楚已经花了半个多钟头,老师确实讲得很详细,但学生早已坐立不安。
教学既要有老师的教,也要有学生的学。
如果只有老师的教,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忘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其结果是失败的。
老师没有必要担心课程讲不完,而是要担心学生不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自主的学习才能内化知识。
二、放手给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发现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和思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学习者来说,学懂知识和会用知识是两回事,老师对某部分知识讲解后,学生很快就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放手三步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放手三步曲”-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https://img.taocdn.com/s3/m/1504b4365901020207409cd9.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放手三步曲”人教版新课标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提升。
一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学生用自己的已知和方法去掌握基础知识,领悟文本内涵,感受人物精髓,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下面就《白鹭》一课的教学点滴谈谈我的“放手”教学法。
一、放手朗读,学得灵动。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现在的语文课堂里,经常会看到学生的朗读是处于一种“纸上空谈”、“小和尚念经”、“蜻蜓点水”式的状态,效果甚微。
是的,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朗读训练,尤其是感情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为学生游刃有余地理解下文作准备。
[课例展示]《白鹭》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诗。
在教学中,有结合白鹭组图的诵读,有再现生活中的白鹭的品读,有体现白鹭无穷韵味的想象读等等,带领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生思。
经过学生自己的朗读体会,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学生口念心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的图景,品味着作者的意趣。
一遍又一遍吟诵,从感知到领悟,学生胸中有文,脑中有画,对课文所蕴涵的形象美、意境美、情趣美以及语言之美有了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朗读时全情投入,朗朗书声尽显白鹭之美。
[小贴士]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
语文教学强调“以读为主”,是以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朗读,既可以让学生“读入”(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又可以让学生“读出”(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
[解码]朗读是活的、跃出纸外的,是综合的、融贯显现的,是灵动的,如同给人以生命。
成功的朗读赋予课文新的艺术生命,是对课文艺术的再创造。
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
教师实习心得:课堂放手
![教师实习心得:课堂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520a33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9.png)
教师实习心得:课堂放手教师实习心得:课堂放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是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
而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得到能力提升,是我们教师每天不断进步的方向。
在前两天的特聘老师听课活动中,蔡老师就提出我的课堂内容虽然很完整,课程也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存在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我整个课堂不够放手。
因为以前课堂常常有以下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堂内容,观点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特别是有很多发表自己观点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回答),所以今天的课堂需要做的练习我给的指引性很强,总结的时候也多由我说。
评课的时候,蔡老师就告诉我,不要怕学生说错,我需要去培养我的应变能力,一直逃避是不可能进步的。
老师还告诉我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培养他们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首先,就要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要让学生对自学产生兴趣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适当让出时间,安排好自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愿望;其次,选择适当的自学方法。
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兴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最后,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我这节课的'“问题导学”设计还可以,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我们总是在寻找方式,如何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
从最开始的教师系统传授到现在教师慢慢放手课堂,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欣喜和对新模式的热爱,与其不断的探索教授方式,不如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来,老师在上帝视角掌控全局,这样的方式可能更加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学做一名会放手的教师
![学做一名会放手的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7522d5edcfc789eb172dc8ef.png)
学做一名会放手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作为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这里的放手,就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相信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创造,体验活动的乐趣,感受成功地快乐。
我们有些老师之所以感到累,是因为你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收效甚微,成绩也差强人意,所以就更加不敢放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我们的教师每天都身心疲惫,那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放手呢?我的教学建议如下:一、新授前放手学生合作研究教材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总是老师挖空心思、整合教材,然后采用巧妙的教学手段将新知识呈现于课堂,下课后自豪地以为这节课非常精彩,教学效果一定显著。
殊不知,这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其实还有很多学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新授前可以放手学生合作研究教材,对有些新的知识点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达到掌握的效果。
老师课堂上只需针对学生的难点、疑点进行精讲多练。
这样做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大大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准备,就是提前进入情境,就是事先运筹。
所以老师要相信学生接受与理解新事物的能力,学生靠自己能掌握的知识就放手他们去自主研究。
二、讲题时放手学生自由讨论讲题,尤其是考试题目,里边有许多学问和技巧。
老师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逐题核对答案并询问学生懂不懂,若不懂则由老师分析理由。
甚至仍有少数老师停留在非常传统的教学理念上,不管学生懂还是不懂的题目,采用地毯式逐题讲解,根本不分难易、毫无主次,这样的讲评效果是很差的,当学生听到他们会的题目时觉得不屑,容易走神甚至说闲话,结果等老师讲到他们不会的题目时他们也因走神说话没注意听,结果事倍功半。
所以,讲题一定要体现难易性和有效性,切忌平均用力、逐题讲解。
不论什么题目,首先应该放手学生自由讨论,将很多问题通过小组解决。
语文课程改革反思—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改革反思—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ad7e1660bceb19e8b9f6ba8b.png)
语文课程改革反思—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改革反思学会放手,让课堂动起来
上周,听了龙老师的试教课和陈燕老师的评课后,深有感触。
最大的体会是课堂要敢于放手,相信孩子,发挥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许课堂能收获到不一样的精彩。
陈燕老师说得很好,在课堂上多放手,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
如何做到真正放手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二、简化教学流程,给学生腾出空间。
在课堂上,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实在;实一些分析,多一些感悟;少一些,多一些思考。
可抓住两大问题进行教学: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
三、相信学生,给予充足学习的时间。
在课堂上,教师精心导入,抛开主要问题后,就可放手让学生学习、交流、展示。
给予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自己的看法,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要点,在对话交流中掌握所学内容。
不怕学生在交流中出现问题或提出疑问,在动态生态中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难点,落实教学难点。
四、讲练结合,落实教学训练点
语文课堂时间很短,光讲不练,学生的知识掌握不扎实。
所以,要挤出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讲读结合。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https://img.taocdn.com/s3/m/d1880e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9.png)
教师巧放手,学生变能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如何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巧放手,让学生变成能手,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师巧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放手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种智慧,教师巧放手,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
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决定权,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放手也是一种尊重和信任。
教师巧放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被信任,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在这种尊重和信任下,学生会更加主动去学习和探索,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放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收者。
而教师巧放手,则意味着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而不是简单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但不应该给予过多的干预和指示。
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师巧放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素质。
教师巧放手,将学生放到一个团队环境中,让他们在团队中学习、成长和锻炼,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团队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也要学会与他人协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还可以学到分享、互助、包容和尊重等价值观念,这对于他们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课堂教学应立足学生善于放手
![生物课堂教学应立足学生善于放手](https://img.taocdn.com/s3/m/3648624559eef8c75fbfb380.png)
生物课堂教学应立足学生,善于放手澄海溪南中学陈沛忠新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相信学生,对于一般的知识,学生独立或通过合作是能够解决的。
如果不相信学生的这种能力,课堂中是无法放手的,学生的主动学习也就无法落实。
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善于放手,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把遇疑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好奇心。
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初中生物学”。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学习呢?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当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来自外界的新奇对象之间有适度不一致时,个体就会出现惊讶、质疑、迷惑和矛盾,并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个体去探究”。
由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乐于放手,提供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对于深化、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尤为重要。
教师应在方法上引导,在关键处点拨,绝不能给学生思维设置框框。
如:在七年级学生学习“显微镜的使用”一课时,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学习兴趣很浓厚,积极性也很高,有些学生还没等我把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介绍好,就开始动手观察起来。
当时提供的实验材料是洋葱表皮装片,一些学生却很好奇地把头发、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要看看这些材料的结构。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要琢磨出如何去教学,就在于弄清什么时间应该闭上自己的嘴——绝大部分的时间。
”他提醒了我,在教学上要适时学会运用这种“闭嘴的艺术”。
我没有阻止他们的行为,但他们因没有出现期望的结果而提问的时候,我先肯定了他们的探究意识,然后把他们的疑问在全班范围内提出后,学生们主动积极发言,大胆推断,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从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与教师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孩子的视角,与教师有着不一样的知识背景与思考角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身课堂放手教学
我校实行高效课堂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收获与感触颇多。
与以往课堂进行比较,我感觉高效课堂有诸多优点。
下面就高效课堂创建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个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性和主体性以及二者关系的。
教师是设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的,具有主导性。
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让学生领悟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要出效率,出效益,教师要立身课堂,放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
1 教师要立身课堂
高效课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就拿《导学案》的编写来说,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每堂课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每一节课上学生都有学习方向,更要便于学生检查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是否能圆满完成;在自主、合作、探究环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进行交流,便于使正确的观点更加明朗化;在达标测试环节,要便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所有这些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起点拨引领、追问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能钻进教材,这样才能在高效课堂实施中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一,科学确定三维目标。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因此,开展以学课标、研教材、探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校本研修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第二,在备课上下真功夫。
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高效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就要在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有句话说的好:“不打无准备的仗”。
每次上课前,教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用多长时间获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使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师能够把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准备就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这正是高效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第三,有效组织课堂。
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是体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
纵观那些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
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更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主学,什么时间教师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练习等,都要有明确的时间和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怎么干。
向学生提出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有效指导作用。
第四,适时进行有效练习。
教学中要适时跟进、监测、反馈,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
在讲完课后,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练笔,如果发现学生错误,应该充分利用这些错误,进行典型讲解。
这样课堂效率才能提高。
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师要放手教学
高效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以学力为主”。
无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敢于走下“圣坛”,放手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放手是给学生应有的学习地位——以学生为主。
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因为课堂本就属于学生的。
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空间,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
目前我们的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动起来,大胆展示,大胆质疑,但还有个别学生不愿展示或展示不到位。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得以释放,放手让学生做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放手是给学生更全新的学习内容——以学习为主。
“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重要千万倍。
放手吧,告别“满堂灌”“一言堂”“机械化”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兴趣盎然、轻松、个性展现的课堂,把学生引入一个丰富多彩、引入入胜的智力生活圈中。
高效课堂正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的生活圈,正是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会学习的生活圈。
当然,我们更不能让教室的四堵墙,校园高栅栏把学生与气象万千、奥秘不绝的世界隔绝开来。
学习书本知识是学习,手工制作、实验是学习,接触自然、体验生活更是学习。
放手是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学力为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显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世界,但我们要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绽放异彩。
我们今日的课堂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人生舞台的缩影,高效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松、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舞台“授之以渔”,让他们去学、去做、去创新,让学生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展现自我的“学力”。